1949年1月,經過深思熟慮后,傅作義決定與解放軍簽訂和平協(xié)議,自此,北平和平解放,傅作義也因此成為了新中國解放的一大功臣。
此后傅作義憑借著為新中國作出的貢獻,受到了中國人民的尊敬。當時,傅作義麾下也有幾位將領跟隨傅作義,積極地響應黨的號召,為和平解放北平也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之后他們也在建設新中國一事上立下汗馬功勞,為中國人民所尊敬。
然而,當時傅作義麾下也有2位兵團司令在傅作義宣布起義時,堅決反對傅作義向我軍投誠,那么他們最后的結局如何呢?
1949年平津戰(zhàn)役期間,駐守北平的國民黨軍隊是第4兵團與第9兵團,下轄第35軍,第104軍,第101軍等6個軍,和1個新編騎兵第4師以及1個補給區(qū)司令部。
這些軍隊中,第101軍,第35軍以及第104軍都是傅作義可以完全掌控的勢力,其余的第13軍,第16軍和第31軍都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對蔣介石有一定的忠誠度。
除此之外,駐守于張家口的第11兵團也是傅作義的勢力,下轄第105軍和兩個騎兵旅。駐守于天津塘沽的第17兵團,是蔣介石嫡系軍隊,其中有第62軍,第86軍等四個軍,以及獨立第95師,第326師和第332師,以及2個交警旅。這些人,就是傅作義當時擁有的50萬兵力。
與此同時,經過無數(shù)人民解放軍戰(zhàn)士的不懈努力,遼沈戰(zhàn)役以我軍的勝利告終。此時戰(zhàn)場上的局勢已經非常明朗,四野百萬雄師必定會進關參戰(zhàn)。身處于那些地區(qū)的國民黨軍隊,光是對付我黨的華北野戰(zhàn)軍就有些乏力,更不用說再來一支部隊了。如果黨中央的兩支部隊成功會師,一起對他們發(fā)起襲擊,其悲慘結局可想而知。因此,即便蔣介石傳信希望駐守于平津的主力部隊能夠南下,一同重建江南防線,傅作義的嫡系部隊也沒有理睬。
為了更好地保存勢力,傅作義設置了一個收縮于北平,天津和塘沽的防線,同時將許多官兵們的親眷以及物資都轉移至天津,方便隨時能夠向南逃竄。
當然,雖然傅作義已經做好了這個準備,但他卻也舍不得割舍張家口。就在他舉棋不定之時,壞消息傳來了。1948年11月,人民解放軍對張家口發(fā)動攻勢,駐守于張家口的將士們立刻上前迎戰(zhàn)。因為敵我差距,國民黨軍隊很快便落于下風,為了保住張家口的掌控權,傅作義派遣其王牌軍隊第35軍前往支援,但這支部隊卻也被我軍盡數(shù)殲滅。
12月,人民解放軍獲得最終的勝利,張家口解放,傅作義派出的第105師等主力部隊,被我軍全部消滅。到了這個地步,傅作義無論是往南逃竄,還是逃往西邊的綏遠,都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事情。無奈之下,他們只能繼續(xù)負隅頑抗下去。不久李文被任命為北平防御司令,陳長捷被任命為天津防御司令,侯鏡如被任命為津塘防御司令,硬著頭皮繼續(xù)抵抗我軍。
一段時間后,人民解放軍包圍北平,傅作義部的處境變得更加艱難。這個時候,傅作義仍沒下起義的決心,他們一邊修筑工事,一邊極力想要開辟東單和天壇2個機場,以便逃跑。
1949年1月,經過長時間的交戰(zhàn),仍幸存著的國民黨軍隊,只有李文第4兵團的3個軍,石覺第9兵團的2個軍以及傅作義的第35軍第262師等,繼續(xù)守護著三座城池。為了多堅持一會兒,傅作義命令幾個河北保安旅重新補全軍隊。
值得一提的是,為防止蔣介石的嫡系部隊不聽命令,突然對他發(fā)起襲擊,傅作義把這些部隊都調到城外進行防守。如此,城內只剩下他一個人的勢力了。
圖|蔣介石
解放軍繼續(xù)浴血奮戰(zhàn),勢不可擋地摧毀了天津的防守。見我軍如此勇猛,被嚇破膽的塘沽國民黨軍隊不顧一切潰逃至上海。如此,那一帶就只剩下駐守北平的傅作義部。
北平城防御工事缺乏,而且城外已經被我軍包圍的水泄不通,城內的200多萬士兵,每天都只能靠城外運輸?shù)囊恍┪镔Y補給維持生活。長此以往,戰(zhàn)士們都缺乏斗志。
明白自己大勢已去,成為甕中之鱉的國民黨軍每天在聚眾賭博,或者唱歌跳舞消磨時間。無論是上層軍官還是下層士兵,都開始在城內胡作非為,將北平搞得烏煙瘴氣。特別是李文、石覺等蔣介石的親信們,在那種危急時刻,竟還每天鬧著要吃北平烤鴨!
如果不是因為黨中央想要保存北平的完整性,按照他們那副模樣,雖然可能會花點時間,但我軍必定會勝過他們。
早在1948年11月25日,傅作義就曾與華北“剿總”政工處處長王克俊一起達成過一個共識:國民黨軍隊必定會敗給共軍部隊,為保證自身安全,他們必須盡快脫離蔣介石勢力范圍,加入中共中央,走人民的道路。
圖|王克俊
1948年11月18日,毛主席給東北野戰(zhàn)軍司令員林彪、政委羅榮桓和參謀長劉亞樓發(fā)去電報,指示他們秘密入關,并借此時機穩(wěn)定傅作義,使他們不得離開。
隨時準備開戰(zhàn)的同時,積極尋求和平解放北平的方法。在那重要時刻,北平地下黨學委書記佘(shé)滌清得到中共中央華北局城工部部長劉仁的指示,以中國共產黨代表的名義,與“剿總”總司令傅作義進行談判。
傅作義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來與他談判的人,竟是他的大女兒傅冬菊。心系天下百姓的傅冬菊在1947年11月6日成為了一名共產黨人,1948年10月上旬,她向自己的父親轉達了黨中央希望和平解放北平的意圖。
女兒站在自己敵對面的這一行徑確實是讓傅作義有些驚訝,他半是嗔怪半是愛憐地對傅冬菊說道:“那一方是共產黨還是國民黨你清楚嗎?你可千萬別是上當受騙了,如果碰到的是假的共產黨,你的處境就危險了!”這樣的態(tài)度確實溫和,但在傅作義眼里,女兒還只是一個小孩子而已,大人會注意小孩子的發(fā)言嗎?在談話階段,他也一直在提醒女兒千萬不要上當受騙,這樣的氛圍,怎么可能談好合作?
圖|傅冬菊
考慮到這一層,地下黨同志們在安排傅冬菊繼續(xù)做父親思想工作的同時,開始找第二個人——中共平津學委職業(yè)青年支部書記李炳泉前往談判。李炳泉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時間是1940年,其堂哥是華北“剿總”聯(lián)絡處少將處長李騰九。
1948年11月底,李炳泉找到堂哥,希望他能去給傅作義做思想工作,爭取早日解放北平。李騰九和傅作義共事數(shù)十載,讀書期間就結識的好友,交情很深,因此,他說的話,傅作義更容易聽得進去。然而在這個問題上,李騰九幾次找傅作義談話,卻都沒能得到正面回復。
當然,這種不緊不慢的姿態(tài),是因為解放軍還未真正展現(xiàn)出自己的實力,當戰(zhàn)士們成功包圍北平、天津以及張家口,阻斷他們逃跑路線之后,傅作義立刻焦急了起來。他叫來李騰九,希望能和共產黨人取得聯(lián)系。
1948年12月10日,李炳泉被請入中南海居仁堂辦公室,傅作義終于有想要起義的意思。他請來《平明日報》社社長崔載之代表自己,前往共產黨駐地,與中央領導人進行會談。
1949年元旦,毛主席致電林彪等人,提出六條意見:傅作義起義時不要發(fā)布通電,一旦發(fā)了就沒有合法地位了;把傅作義列為俘虜,他可以借此機會大做文章,令北平得以和平解放,中央就有理由免除他此前的罪惡;希望傅作義能派出另一個有地位,有實權的人,陪同崔載之一起出城,與我黨進行談判等。
圖|毛主席
得到指示的林彪等人經過商議后,立刻找到李炳泉,希望他能當場背下毛主席傳遞的六條意見,然后轉述給傅作義。傅作義聽完那六條意見后如釋重負,情緒好轉了許多。然而此時的他卻依然沒有接受我黨的條件,只是說道:“為保存北平的完好,兩方仍需要繼續(xù)談判下去,將條件弄得更具體些。”
1月8日,兩方正式開始談判,林彪說出我黨和談條件:傅作義的全部軍隊都將再次進行改編,其所管轄的地盤也將由解放軍接收。按照這一總原則,不將傅作義當成戰(zhàn)犯罪犯,保全他的所有財產,并在此后給予他們一定政治地位。除此之外,解放軍將釋放此前戰(zhàn)役中抓獲的所有國民黨人,對傅作義所屬勢力,既往不咎。兩次會談之后,工作人員作出兩份“會談紀要”和“附記”并交給傅作義代表人,要求敵方于1月14日給出答復。但是傅作義在看完“會談紀要”后卻仍表示,內容不夠明確。
1月14日,等待良久的人民解放軍仍沒有得到肯定答復,為此,劉亞樓指揮部下對天津發(fā)動攻勢,傅作義是戰(zhàn)是和,必須給出一個準確答復。另一天,林彪、羅榮桓等人出席第三次談判會議,那段時間中,領導人們明確表示:“14日答復期限已過,如今我們一定會對天津發(fā)動攻勢,這一次的會談,便不再包括天津?!边@次會談一直持續(xù)到深夜,眾人才離開。
天津真的被我軍攻陷后,傅作義明白解放軍所言非虛,經一番商談后,兩方達成和談協(xié)議。
圖|傅作義
達成協(xié)議后,傅作義便在會議上告訴將士們,他即將起義的事情。這時,大多數(shù)人都知道,傅作義的決定是正確的,然而,有兩位兵團司令卻堅決不肯,甚至怒罵傅作義背叛革命。
他們便是李文以及石覺。
和許多將士不同的是,李文并非窮苦人家出身,他的長輩們是當?shù)氐耐恋刂?,會壓迫百姓的那種。共產黨是一支專門幫助貧窮百姓自立自強的隊伍,而國民黨卻會保證地主以及資產階級的利益,作為一個一直享受著資產階級帶來優(yōu)待的得益者,他當然希望國民黨能夠勝利,他那不是在報國,而是在報家。
而且他曾在黃埔軍校就讀過,畢業(yè)后又一直呆在蔣介石的嫡系部隊之中,對蔣介石可謂是忠心耿耿。因此,當傅作義說出想要和平解放北平之后,李文跳出來反對:“我不同意!”
這個情況傅作義早有預料,當李文站出來之后,他對李文說道:“贊成和談的可以繼續(xù)坐在這里,反對者可以離開,我親自送你們走。”
為了將這個硬骨頭解決掉,傅作義在周邊設置了軍隊,當他們進門決定談判后,就已經被傅作義的人控制住了。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既沒有辦法聯(lián)系自身勢力,又沒有辦法逃脫,所有后路,都已經被切斷。而且,傅作義并沒有給李文什么實權,在被解放軍包圍后,他也沒辦法聯(lián)系上蔣介石,為求自保,他只能勉強同意傅作義的建議。
于是不久后,李文便被傅作義送上了離開的飛機。為表達自己對黨國的“忠貞”,他還寫下了一篇要與傅作義“一刀兩斷”的文章,找機會發(fā)表出去。
為了讓李文盡快離開,傅作義還同意讓李文想要帶一些武器走的條件,因此當天遣送部隊,除了帶了一些反對者之外,還帶著幾十挺輕機槍。這些機槍將四架飛機裝得滿滿當當?shù)?,十分壯觀。值得一提的是,他帶這些機槍的目的,是為了把它們都送往南京,支持蔣介石日后的反攻事業(yè)。
蔣介石看李文對自己如此忠心,便把他提拔為第五兵團司令,繼續(xù)與解放軍戰(zhàn)斗。當時解放軍戰(zhàn)士抗戰(zhàn)的信念堅不可摧,怎么可能是他可以撼動的呢?不出意外,他與解放軍進行的幾場戰(zhàn)役都以失敗告終。在連續(xù)打了幾場敗仗之后,李文一路向西南逃竄,尋求老上司胡宗南的庇護。
圖|胡宗南
但是,當李文逃至胡宗南的駐地之后,卻發(fā)現(xiàn)胡宗南見勢不妙,早已經乘飛機離開了。李文氣急敗壞,他沒想到自己竟會遭遇這種狀況。無法,他只能自己駐守西南地區(qū)。
與他一起離開的石覺,也是蔣介石嫡系部隊中的一員。與李文不同的是,石覺在抗戰(zhàn)期間是做出過卓越貢獻的,因此,他深受蔣介石的青睞。當看到石覺之后,蔣介石還是十分開心的,他立刻將石覺提拔為淞滬防衛(wèi)司令部司令官。
歡送兩人離開后,傅作義終于可以安心起義,1949年1月底,傅作義部的25萬駐軍都在北平城外接受了我軍的改編,同時傅作義通電全國,發(fā)出起義宣言,自此和平得以和平解放。
建國之初,傅作義以中國領導人的身份,參與了我國最重要的時刻——開國大典。在此之后,他被任命為水利部部長,為我國的發(fā)展盡心盡責。正因為這一點,他備受人們的尊敬。除他之外,其他幾位同意起義的將領也有一個好結果。
第35軍軍長朱大純以及第104軍軍長安春山都是傅作義的親信,兩人堅決支持傅作義的決定,所以當上級領導發(fā)下指示,說自己想要起義之時,兩人毫不猶豫就選擇了跟從。起義之后,朱大純被編入華野12縱,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9軍第二副軍長的職位。1958年,這位將領還有幸被授予大校軍銜。
圖|朱大純
安春山在被解放軍改編之后,還跟隨眾人一同前往綏遠,參與了那個地區(qū)的和平解放。戰(zhàn)爭結束后,他被留在綏遠,擔任交通局局長等重要職務。
第92軍軍長黃翔,解放戰(zhàn)爭結束后,被安排在華北人民革命大學擔任政治研究員,之后被調往中央水利部擔任參事。
傅作義等人都已經在往好的方面發(fā)展,但李文和石覺就不一樣了。
1949年年底,不知出于什么目的,李文再次轉變了自己的態(tài)度,在邛崍選擇了投降。
“投降”和“起義”可是有一定差距的,但是他似乎想通了,就想跟著黨中央走。在面對解放軍時,他把姿態(tài)放得特別低,做出一副任人擺布的樣子,請求組織對他寬大處理。在那段時間,解放軍讓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絕無二話,和之前的他判若兩人。正當眾人以為他已經放棄執(zhí)念,看清國內的形勢,想要為人民做貢獻時,他竟然逃跑了!
趁著黨中央要求他學習改造,對他放松了警惕之時,他經由香港,跑到臺灣,回到了蔣介石身邊。或許就連蔣介石都感到有些晦氣,自己麾下的將領,怎的一個個打不贏仗,凈想著逃跑呢!決定開戰(zhàn)之后,越是與人民解放軍作對,離自己的目標就越遠!
圖|蔣介石
李文此前做出的那些事情,已經讓蔣介石看明白他的不中用,于是,當李文以為自己還能夠擔當大任,成為一個高官時,蔣介石卻只給了他一個糖業(yè)公司顧問的工作。
如果李文只是一個普通人,或許會因此對蔣介石感恩戴德,但他畢竟是一個當過司令的人,再讓他去做這些普通工作,對他來說不僅僅是一種不信任,更是一種欺辱。但是那時的他也沒有其他退路,只能繼續(xù)呆在臺灣。1977年,李文離開人世,享年72歲。
他最后的結局變成這樣,石覺的也沒有好到哪里去。
當蔣介石告訴他,讓他駐守淞滬一帶,抵擋人民解放軍進攻上海之時,石覺感覺自己渾身熱血都被點燃了,委座對自己是多么信任呀!石覺感覺自己責任重大。
剛剛抵達淞滬的時候,石覺信心滿滿,他認為自己和其他將領不一樣,肯定能完成蔣介石交給他的重任,抵擋住我軍的攻勢。然而,石覺的感覺是錯誤的,即便他再怎么賣力,也無法停住解放軍進攻的步伐。不久,上海也被我軍成功解放,石覺的幻想破滅了。
不知是何原因,蔣介石的嫡系們對他的能力非常信任,即便我軍已經掌握主權,死不悔改的他們仍然認為,國民政府一定會卷土重來,再次對共產黨發(fā)起反攻,等到那時,他們一定可以奪得最終的勝利。
圖|蔣介石(左一)
上海被解放軍攻陷后,石覺依然沒有放棄與解放軍作戰(zhàn),他跑到舟山群島,在那里重新組織了抵抗力量。但是,我軍哪是那么好對付的呢?一段時間后,舟山群島也得到了解放。石覺再次痛失陣地,他終于再沒有與人民解放軍戰(zhàn)斗的資格了。
無奈之下,他不得不和李文選擇了同樣的道路——逃回臺灣。
他畢竟一直堅守到了最后,比起李文,蔣介石對他的態(tài)度好了很多??此宦窂纳虾?zhàn)至舟山群島,實在辛苦,蔣介石便讓他擔任“金門防衛(wèi)司令官”和“勤務總司令”。
從頭銜看來,他的情況似乎不算太糟糕,但是他心中卻是十分苦悶的。石覺是一個很有野心的人,他不愿意一直固守在一個地區(qū),然而蔣介石此后雖一直吹噓自己要反攻大陸,但因為心中明白兩方的差距,他一直沒有付出實際行動。于是,充滿野心想要干出一番大事業(yè)的石覺終其一生都沒能再帶兵打過仗,只能呆在那片土地上抱著幻想度過余生。
另一個方面,是因為他畢竟是大陸人,對于家鄉(xiāng),他是十分想念的,他也明白,按照自己的那個狀態(tài),是怎么也不可能可以回到大陸的,或者說,一旦他踏入大陸,立即就會被共產黨軍隊抓進監(jiān)獄。于是,石覺至死都沒能再看到家鄉(xiāng)一眼。
不知道兩人午夜夢回之際,是否會悔恨于當年沒有選擇跟隨傅作義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