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伴隨著香港流行音樂的產(chǎn)生及發(fā)展,由香港電臺主辦,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xié)會、國際唱片協(xié)會(香港會)、香港唱片商會協(xié)辦的“香港十大中文金曲”誕生了。七十年代后期至八十年代是香港本土流行音樂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時期,香港流行音樂及其所形成的商業(yè)運作體系,包裝制度在整個粵語流行音樂和華語流行音樂中都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就作品而言,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可以聽到香港的流行音樂,而“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便是最好的印證和體現(xiàn)。
今天回顧一下,1984年第七屆“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的獲獎作品,看看你熟悉的有幾首?
1984年“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獲選曲目:Monica - 張國榮
1977年出道的張國榮在1983年以《風繼續(xù)吹》在歌壇成名,但要說到奠定自己在歌壇的地位,還得是這首《Monica》。在榮獲十大中文金曲和十大勁歌金曲獎項后,《Monica》也正式香港人人會唱的歌曲,這首歌打破香港樂壇以往抒情風格,以充滿青春激情的演繹為歌曲添上異彩,開創(chuàng)快歌勁舞熱潮,成為香港流行音樂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之一,在業(yè)界和公眾中都影響深遠。
1984年“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獲選曲目:偶遇 - 林志美
林志美始終都是唱慢板的能手,香港聽眾差不多一聽到這颣舒情書院派歌曲就會聯(lián)想到林志美,但也許是受限外形及聲線的局限,林志美在得獎后的唱片表現(xiàn)并不如意。這首《偶遇》是林志美“慢唱情歌”的經(jīng)典代表作。
1984年“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獲選曲目:似水流年 - 梅艷芳
梅艷芳的經(jīng)典,應該就從似水流年數(shù)起。劉培基把 Anita 包裝成"男兒漢",西服加 Mark 哥褸的Anita 給人一種很豪邁的感覺,大眾亦普遍受落她這個全新形象,留下極深刻印象。
1984年“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獲選曲目:酒干倘賣無 - 蘇芮
《酒干倘賣無》由羅大佑與候德健作詞,侯德健作曲,臺灣女歌手蘇芮演唱,飛碟唱片公司發(fā)行,是一首勵情勵志的國語歌曲。該歌曲是電影《搭錯車》的主題曲,此后被多次翻唱,1984年,獲得第三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chuàng)電影歌曲獎。
1984年“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獲選曲目:愛的根源 - 譚詠麟
1984年7月27日,《愛的根源》推出。在唱片海報用了四個字進行宣傳:萬眾期待。事實上,這張專輯的確是值得期待的,可以說是譚詠麟最經(jīng)典的一張專輯,也可以說是香港樂壇最經(jīng)典的一張專輯。事實上這是一張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專輯,以它為標志,香港樂壇進入了一譚張梅為代表的黃金時代。
1984年“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獲選曲目:天籟…星河傳說 - 關正杰
關于關正杰,很多人不會了解他的優(yōu)秀,他是香港著名歌手與建筑師,1982年獲選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1985年獲英國頒授榮譽獎章。關正杰淡泊名利,香港電臺曾考慮頒發(fā)金針獎予他,但他本人以"不想為領獎而減肥"為由拒絕返港領獎。自1980年代后期徹底淡出音樂領域后,他就一直再拒絕公開露面。并移居美國,現(xiàn)在是西雅圖的地產(chǎn)發(fā)展商。
1984年“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獲選曲目:摘星 - 陳百強
陳百強是1980年代粵語流行音樂的主要歌手之一,被視為香港第一代偶像歌星。陳百強演唱的歌曲并不一味追求青澀泥土味,它注重旋律、和聲及演唱等細節(jié)的協(xié)調(diào),而方向上則是強調(diào)唯美和精致,因此在清新的基礎上,也給人一種細膩的感覺。
1984年“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獲選曲目:再度孤獨 - 甄妮
和現(xiàn)在許多歌手的嗓音偏溫柔不同,甄妮的嗓音出眾,音域廣闊,氣量雄厚,這也讓她屢獲“金嗓”美譽,她曾經(jīng)和徐小鳳、汪明荃作為歌壇女星三巨頭鼎立,但命運賦予了她和另外兩位女星不一樣的挫折。丈夫早逝,獨自產(chǎn)女,30歲獨身至今,她的人生充滿了苦痛,但她和她的歌聲一般,永不低頭,永不服輸。
1984年“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獲選曲目:愛在深秋 - 譚詠麟
同樣來自《愛的根源》專輯,不愧是譚詠麟,同一屆金曲獎上兩首歌入選。
1984年“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獲選曲目:愛到發(fā)燒 - 林子祥
一首聽到讓人面紅耳赤的歌,林子祥的愛,在歌里就是這么直白。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