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jǐn)?shù)和成績,不是評判孩子優(yōu)秀與否的唯一標(biāo)準(zhǔn)。
很多知識課本上沒有,有些能力學(xué)校也教不了,只有靠父母的教育。
作者 | 夏天
大年初三,按約定我們兄妹幾個都去二哥家吃飯。
三個家庭相聚,很是熱鬧,卻也免不了相互比較,暗地里較勁。
我兒子還小,還沒有比較的資格。
大哥和二哥的孩子年齡相仿,又在同一所學(xué)校上學(xué),自然就成了這場比較里的主角。
開飯前,大家坐在沙發(fā)上聊天。
大哥大嫂不停地炫耀,自己一年為兒子報了多少興趣班,請了哪位名師給兒子補(bǔ)課,兒子今年考得有多好,多少老師對兒子抱以厚望。
二哥二嫂則一邊笑著,一邊客氣地夸贊著大哥大嫂好福氣,養(yǎng)了個這么優(yōu)秀的兒子。
而我看著兩個侄子截然不同的樣子,心里不敢茍同。
二侄子從我進(jìn)門開始就沒有閑著,不是為我們沏茶,切水果,熱情地招待我們,就是蹲在地上幫二嫂摘蔥,進(jìn)廚房洗菜切菜。
大侄子從進(jìn)門后就一直歪在沙發(fā)上玩手機(jī)。
期間,大嫂好心喂他吃個水果,他還沒好氣地囔囔:
“哎呀,我正忙著呢,別喂了,我不吃?!?/span>
走了一趟親戚,我開始思考:
到底養(yǎng)出一個什么樣的孩子,才是一個家庭最高級的炫富?
從大侄子和二侄子身上,我找到了答案。
養(yǎng)出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
是父母最大的幸福
楊占禹曾在《時光錄》中寫到:
“親情,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純凈的感情了,除了愛與呵護(hù),還應(yīng)該有感恩?!?/p>
二哥二嫂的家境不如大哥大嫂,二侄子的學(xué)習(xí)也比不上大侄子。
但二哥二嫂卻很知足,他們從不羨慕別人,也絕不會拿二侄子跟別人作比較。
用二嫂的話說就是:
“別人的孩子是爭光的,我們的孩子是報恩的,誰也不比誰差,有什么可比的。”
這次來二哥家,二嫂更是對二侄子贊不絕口:
“這個寒假,多虧了豆豆。
陽康后,我身體一直恢復(fù)不好,總覺得乏力得很,沒干什么就氣喘吁吁。
豆豆怕我累著,就主動包攬了所有家務(wù),買菜、拖地、洗衣、做飯什么都干。
我們今天的午餐,從定菜譜到洗菜擇菜切菜,基本上全是豆豆干的。
有豆豆這樣一個孩子,我真的特別幸福?!?/p>
看著二嫂臉上掩飾不住的笑容和二侄子忙進(jìn)忙出的背影,我也忍不住羨慕起來:
都說,百善孝為先。
哪個父母不希望孩子心疼自己,關(guān)心自己,懂得分擔(dān)呢?
再反過來看看大侄子,我都有些心疼大哥大嫂。
大哥大嫂經(jīng)營一家超市,每天從早忙到晚,為了節(jié)省人工,搬貨卸貨都是自己親自上,有時為了多賺幾塊錢差價,不要面子地跟供貨商死磨硬泡。
可是,大侄子享受著大哥大嫂用辛苦錢換來的周到照顧、品質(zhì)生活,卻絲毫不懂體諒父母,感恩父母,甚至稍有不滿,就對著大哥大嫂大呼小叫。
想起前段時間刷屏的那段視頻。
一位感染新冠的媽媽發(fā)著高燒,強(qiáng)撐著身體給三個孩子做好了飯。
直到孩子吃飯時,媽媽終于支撐不住暈倒了過去。
可是,三個孩子聽到動靜后,一開始只是回頭看了一眼,就繼續(xù)吃飯。后來走到媽媽身邊默默地看著,既沒有呼喊,也沒有攙扶,全然沒有一絲對媽媽的關(guān)心和焦急。
莎士比亞曾在《李爾王》中寫到:“不知感恩的子女,比毒蛇的利齒更能噬痛人心?!?/span>
強(qiáng)烈的對比之下,我無比深切地感受到:
養(yǎng)出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才是父母最大的幸福。
養(yǎng)出一個懂得尊重別人的孩子
是父母最大的體面
大哥一家剛到二哥家的時候,大侄子做了一件讓在場所有人都尷尬不已的事。
一看到大哥一家已經(jīng)到了樓下,二嫂就趕緊打開門站在門口迎接。
可是,大侄子進(jìn)門的時候,只顧著看手機(jī),連聲“嬸嬸”都沒叫。
進(jìn)屋坐定后,二嫂一臉熱情地塞給大侄子一個紅包,并說了幾句祝福的話。
大侄子淡淡說了句“謝謝”后,竟然當(dāng)著二嫂的面直接拆開了紅包。
他看了一眼紅包里錢的數(shù)量,不滿意地嘟囔道:
“就給這么點(diǎn)錢,真小氣?!?/span>
二嫂愣在當(dāng)場,不知道說什么好。
我以為大哥大嫂會批評大侄子沒有禮貌,沒想到大嫂直接從自己的錢包里拿出一沓錢塞給大侄子說:
“沒事,兒子,媽媽有錢,媽媽再給你貼點(diǎn)?!?/span>
大嫂說完,二嫂的臉?biāo)⒌睾诹讼聛?,扭頭走了。
記得教育家斯賓塞曾經(jīng)說過:“野蠻產(chǎn)生野蠻,仁愛產(chǎn)生仁愛?!?/span>
孩子不懂得尊重別人,跟父母的教育息息相關(guān)。
一個只管自己高不高興,毫不顧忌他人的感受的孩子背后,一定站著一個同樣自我,目中無人的家長。
父母的修養(yǎng),就是孩子的教養(yǎng)。
所以,大侄子的口無遮攔,毀掉的不是別人的面子,恰恰是自己的家庭教養(yǎng)。
看過這么一段視頻,一位成年女孩站在馬路上指責(zé)一位清潔工阿姨:“你穿的衣服臟得要死,還甩我一身水?!?/span>
一個12歲的小女孩有禮貌地對成年女孩說:“阿姨,她是勞動人民,你不可以這樣說她的?!?/span>
清潔工阿姨被小女孩的善良和尊重感動得哭了。
她哽咽地對小女孩說:“阿姨就是因為衣服臟,不然阿姨可想抱抱你,你太好了。”
小女孩沒有絲毫嫌棄地主動擁抱了清潔工阿姨。
網(wǎng)友們紛紛稱贊小女孩:
“家長好福氣,有這么好的閨女?!?/p>
“父母教育的好,為你們點(diǎn)贊?!?/p>
想起作家梁曉聲曾說過的一句話:
“一個人的素養(yǎng),是根植于內(nèi)心的修養(yǎng),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p>
為他人著想,才是一個孩子最高貴的教養(yǎng)。
養(yǎng)出一個懂得尊重別人的孩子,才是父母最大的體面。
教出一個懂規(guī)矩的孩子
是父母最大的成功
《勇于管教》中有段話說得特別有道理:
“如果懸崖邊上設(shè)有欄桿,那么人就敢靠著欄桿往下看,因為不會害怕摔下去。
如果沒有欄桿,大家在離懸崖很遠(yuǎn)的地方就停住了,更別說站在懸崖邊上往下看了。”
這里的欄桿其實就是“規(guī)矩”。
一個有規(guī)矩的孩子,心有所畏,行有所止,不會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
一個沒有規(guī)矩的孩子,放肆自我,一不小心就會惹禍上身。
午飯后,幾個孩子吵著要去放鞭炮。
二哥再三叮囑孩子們要去在空曠的地方放,不要把炮亂扔,放完后要確定火熄滅后,再把炮殼扔進(jìn)垃圾桶里。
大侄子嘴上應(yīng)承著,一到樓下就立刻把二哥的叮囑拋在了腦后。
為了好玩,他有時會故意把炮扔到電動車棚附近,把電動車的報警器震得一直響。
有時會故意把小煙花扔到我兒子腳下,嚇得兒子哇哇大哭。
我生氣地提醒他,不能這么做,他反而不以為然道:
“我逗他玩呢?!?/span>
更過分的是,二侄子好心勸他:
“別這樣了,會嚇著弟弟的,我們?nèi)ツ沁吙盏厣戏虐?。?/span>
大侄子突然惱羞成怒,故意點(diǎn)了一個鞭炮扔到了旁邊一輛私家車前蓋上。
只聽“嘭、嘭”幾聲響后,私家車白色的前蓋上多了一片被炮崩出來的黑印子。
大侄子怎么也沒想到,車主就坐在車?yán)铩?/span>
憤怒的車主,拉著大侄子直接找到了大哥大嫂。
大哥大嫂不以為然地對車主說道:
“不就是把車漆崩黑了嘛,我賠錢不就行了,別嚇著孩子?!?/p>
最后,大哥大嫂賠了車主2000塊錢。
車主走后,大侄子又像沒事人一樣玩手機(jī)去了。
孩子眼里沒有規(guī)矩,沒有敬畏之心,真的太可怕了。
看過很多這樣的新聞:
一個10歲男孩往窨井里扔鞭炮,被炸身亡。
湖北一個高考生,違規(guī)攜帶手機(jī)進(jìn)入考場拍攝試卷上傳“小猿搜題”,被取消考試資格。
研究生惡意逃票480次涉嫌詐騙被抓獲。
這些真實發(fā)生的事情無一不在告誡我們:
規(guī)則意識缺失的背后,往往都是災(zāi)禍的開始。
一個沒有規(guī)矩,沒有敬畏心的孩子,往往會肆無忌憚,無法無天甚至喪失底線,最終吞下自釀的苦果。
記得李玫瑾教授也在《圓桌派》中說過這么一段話:
“父母除了給孩子愛之外,還要讓孩子知道敬和畏。
而敬就來自于畏,得先怕他才會畏,如果他不怕,他也不會敬。”
所以,養(yǎng)育孩子一定要培養(yǎng)孩子的敬畏之心。
給孩子立規(guī)矩,讓孩子知道什么可為什么不可為。
不縱容孩子犯錯,讓孩子明白犯錯就要付出代價,承擔(dān)后果。
有管有教有罰,才是最好的教育,才能真正保護(hù)好孩子。
梁啟超曾在一次演講中說透了教育的本質(zhì):
“教育分為知育、情育、意育三部分。
知育要教導(dǎo)人不惑,情育要教導(dǎo)人不憂,意育要教導(dǎo)人不懼。
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單純的灌輸知識,而是教會孩子學(xué)會做人?!?/p>
一個家庭最高級別的炫富,不是孩子的成績有多好,拿了多少獎狀,而是養(yǎng)出一個懂得感恩,知道尊重,遵守規(guī)矩的孩子。
文末點(diǎn)個“贊吧”吧,良好的品行,才是我們給孩子最貴的資產(chǎn)。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