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211本科出身,985碩士在讀,求學期間遇過無數大牛,見識過他們的風光無限,總給人一種學術道路是一片坦途的錯覺。然而現(xiàn)實是筆者認識的大多數人,尤其是碩博,身上都有一種無法擺脫的焦慮感,都在過著一種努力而又掙扎的生活。這一現(xiàn)象引發(fā)了筆者關于當代碩博生存現(xiàn)狀的思考。
1
學術焦慮:寫論文到底有多難?
前段時間朋友圈流行一個段子,有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博士師兄說了這樣一段話:“千萬不要有做出傳世成果的想法,也不要有發(fā)Nature、Science、《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哲學研究》、《文學遺產》等的野望,更不要抱可以搞清楚某個問題的決心,只要頭發(fā)和肝保住了,基本上就算博士學業(yè)的巨大成功了?!闭б宦狀j廢至極,毫無追求,實則卻是大多數人博士生涯的真實寫照。
這樣的例子我們可以舉出很多。遠至新聞里某某大學研究生因為導師提出嚴格的畢業(yè)論文修改條件,不能按時答辯跳樓自殺;國內top2的大學研究生因為考博失敗而自殺等等,相信諸位都有耳聞。近到筆者周圍,導師手底下幾乎每年都有博士延遲畢業(yè),其中不乏有十分優(yōu)秀的師兄師姐,但是因為自身的拖延和學術難以突破的困境,遲遲都不能順利畢業(yè)。有位師姐是知名985本碩,在導師手下已經讀了八年博士。師姐自嘲,每次有同學在路上碰到這位師姐,第一句話就是:“你論文寫好了嗎?”令她每每無地自容。有位師兄也常常拿他的發(fā)際線開玩笑,說自己需得靠“霸王洗發(fā)水”撐過博士生涯,雖是玩笑,足見辛酸。
像一位筆者很尊敬的老師說的,中國對于碩博,尤其是博士的學術訓練幾近嚴苛。她告訴我們,要學習好的論文規(guī)范,就去看著名高校博士的畢業(yè)論文,特別是那些留在高校做了老師的論文,其行文邏輯、文獻格式和布局結構都是經過層層審核,值得一讀的。
而即便是你最后通過了畢業(yè)論文答辯,你仍然不知道會不會有哪一天你的論文被提出來重新審閱,一不小心被發(fā)現(xiàn)了某個紕漏,苦讀多年的博士學位就會不翼而飛。
如果你想要在碩博期間有所作為,在核心期刊初試鋒芒的話,那你必須每天苦守實驗室,和文獻形影不離,和導師保持良好關系,甚至你還得有點天分有足夠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問題意識。也就是說,首先你幾乎沒有任何私人生活,其次即便你很努力你也可能不會成功。
2
就業(yè)焦慮:究竟該何去何從?
據筆者身邊小范圍的,可能并不準確的統(tǒng)計,大家讀碩博的原因大致有三:一類是真的對于學術充滿熱情,想走學術道路的,這樣的人相對較少;二是逃避工作的,不知道自己未來想做什么,所以借由讀碩讀博這個平臺暫時緩沖一下,也提升一下能力;三是認為讀碩讀博會對自己的職業(yè)生涯帶來改變,并且大多數人一開始都希望自己能當個高校教師。我們可以看到,就業(yè)是大家關注的首要問題。
然而事實上,就筆者所了解的情況來看(主要是文科類),碩博的就業(yè)情況并不樂觀。筆者有個本科師姐,211本碩,自身能力也很過硬,最后去考了公務員,目前在一個小縣城里上班,基本工資3500。公務員是碩士就業(yè)的熱門選擇,而國考有多難,想必就不用贅述了吧。你在本科階段完成后就可以去參加國考,平白無故比別人少工作三年,會錯過多少機會?并且很多公務員崗位都有年齡和性別的限制,在本科生的面前,你的優(yōu)勢到底有多少呢?
有很多師兄師姐都去了出版社、中小學和新媒體等行業(yè)工作,他們和本科生的薪資幾乎沒有大差別。甚至他們中有很多人都干了和自己所學專業(yè)毫無關系的職業(yè),在社會面前,他們再次成為了初學者。他們所讀的浩如煙海的書目,做過的大大小小苦不堪言的實驗,可能在所從事的行業(yè)里根本無從發(fā)揮,并被漸漸淡忘。
如果你說到碩士考博(如果博士也算是一種職業(yè)的話),那么又回到第一個問題了,現(xiàn)在大多數高校都實行的申請——導師審核的博士收取制度。換句話說,如果你碩士期間沒有過硬的成績和論文的話,沒有導師會為你敞開大門的。以及如果你本科不是211的話,很可能被歧視,不是“有色眼鏡”,而是現(xiàn)實如此。
讀博論文寫不出,工作又優(yōu)勢不明顯,甚至拼不過許多本科學生,這樣的就業(yè)情況,怎能讓人不焦慮?
3
人際焦慮:如何和導師與同門相處?
碩博的圈子其實相對較小,面對最多的可能就是你的導師和幾個同門。如果你十分幸運,或許能遇上一個隨和的導師和無比融洽的同門,然而大多數情況下,你總能碰上一些不愉快的人或事。
舉幾個帶有共通性的例子。首先是關于導師的。筆者某位在知名985讀碩的同學,理科專業(yè),每日都在實驗室?guī)屠习遄鲰椖?,被壓榨得干干凈凈,然而這位老板卻一毛不拔,一點薪水都不給,使我同學十分氣憤,有怒不敢言。還有一類導師對于出身十分看重,若是一般學校上來的,基本不會給科研工作,不會花心思。有些導師脾氣也很古怪,故意給學生設難題。當然,這些都是比較極端的,大多數人所感到焦慮的,是不知如何與導師交流。對于很多人而言,導師自帶光環(huán),所以讓人近而遠之,在交流時必須得字斟句酌到謹小慎微,甚至有些懼怕和他溝通。要打破導師和學生之間的隔膜,是讓許多碩博感到焦慮的問題,也是需要費很多功夫的地方。
然后是同門之間。因為自帶競爭屬性,所以你們之間或許不可避免地會有“瑜亮情節(jié)”,乃至會有一些所謂的勾心斗角。不算長的研究生生涯里,筆者就見識過多起。
有位導師生病住院了,某位“有心”的同學不知從何得知了這一消息,瞞著所有同門,偷偷地去醫(yī)院陪老師輸液,忙前忙后,充分地表現(xiàn)了自己。在同門是室友的情況下,還能趁著室友不在的時候,給老師帶去家鄉(xiāng)土特產的溫暖。實在是感人至深。后來同門組織去醫(yī)院探望老師,問她去不去,這位同學還直言道,老師的病我已經看過了,你們就不必去看她了。其高超手段,讓人嘆為觀止。
至于什么時不時單獨約老師出來喝茶,將群體智慧不留痕跡地轉化為個人功勞,使出渾身解數讓導師帶自己參加學術會議等等事例,實在是不勝枚舉。
最后,筆者想說,碩博的生存現(xiàn)狀,他們的焦慮,不僅僅只是學術圈的一個側面,更是當代生活的一個縮影。在當代中國無論做任何職業(yè)你都時常會有一種不可名狀的焦慮感:我該怎樣做出成果,該怎樣突破職業(yè)瓶頸或者行業(yè)轉型,該怎樣處理領導和同事之間的人際關系等等問題都在不斷拷問著我們每一個人。
這些就是我們的生活。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