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作者是元代著名畫家和全真教道士黃公望。
黃公望三十多歲的時候開始學(xué)習(xí)作畫,因為在當(dāng)小吏的時候,被人誣告下獄,出獄之后看破紅塵,此后游歷名山大川,專注于繪畫山水,那個時候他剛好五十歲。
黃公望大概七十九歲的時候與無用禪師一起來到富春,頓時被富春秀麗的山水風(fēng)光所吸引。一生游離四方,見慣了名山大川的黃公望,最后被富春的山水之景留住了腳步,此后決定定居此地。
無用禪師見黃公望選擇落腳富春,于是自己一個人離開。而黃公望為了讓無用禪師了解富春的景致,于是為他繪就了這幅《富春山居圖》。
為了更好的描繪富春的山水,已經(jīng)年邁的黃公望不辭辛勞‘奔波于富春江兩岸,觀察煙云變幻之奇,領(lǐng)略江山釣灘之勝,并身帶紙筆,遇到好景,隨時寫生,富春江邊的許多山村都留下他的足跡。
辛苦的奔波并沒有白費(fèi),真切的觀察和體驗,加上晚年已經(jīng)鍛煉的爐火純青的筆墨技法,最終早就了黃公望一生繪畫的最高成就——《富春山居圖》。
至正七年,黃公望開始動筆的時候已經(jīng)八十三歲,期間斷斷續(xù)續(xù),一直到至正十年,黃公望為此圖題名《富春山居圖》的時候,還沒有完成?!陡淮荷骄訄D》歷時大約七年時間,一直到黃公望去世不久前才最終完成。
既然是為自己的道友無用禪師所繪的畫卷,那么《富春山居圖》的第一位收藏者,自然就是無用禪師了。
無用禪師在拿到這幅畫的第一刻,就已經(jīng)為畫中展現(xiàn)的秀麗山光和黃公望精妙絕倫的筆墨技巧所折服驚嘆。
如此精品,讓他不得不考慮是否會被人給“強(qiáng)取豪奪”的情況發(fā)生。為了避免失去這幅畫卷,無用禪師在第一時間,在畫卷還沒有徹底完成之時,就讓黃公望“先書無用本號”,明確歸屬。無用禪師是十分機(jī)智的,《富春山居圖》的藝術(shù)價值完全不需要質(zhì)疑。
一直到明朝成化年間的畫家沈周收藏之前,這幅畫藏在何人家中情況不明。這幅畫后來被沈周收藏,也是很短的時間,隨后被人借走。沈周后來雖然有心想要贖回,但是因為家貧,最終只能遺憾離世,憑記憶背臨以慰懷。
一直到明朝萬歷年間,這幅畫被轉(zhuǎn)入宜興收藏家吳之矩的手中。吳之矩去世之后,這幅畫又傳給他的兒子吳問卿。吳問卿對《富春山居圖》十分癡迷,不僅謹(jǐn)守家傳,愛惜無比。甚至為了能夠更好的保藏這幅圖,還專門為《富春山居圖》建立富春軒收藏。
卷上有吳之矩、吳正至印鑒。畫家鄒之鱗與問卿友善,為富春軒題寫匾額,得以再三批閱此圖,因而作長句題識,說藏主“與之周旋數(shù)十載,置之枕籍,以臥以起。陳之座右,以食以飲”。
從這里可以看出,吳問卿對《富春山居圖》的喜愛,已經(jīng)到了朝夕不離的地步。
明清交際之時,朝代更迭,戰(zhàn)亂頻發(fā),時局動蕩。人們受到戰(zhàn)亂侵?jǐn)_,紛紛選擇難逃躲避戰(zhàn)亂,或是隱居不出,靜待時局安定。
吳問卿當(dāng)時為了躲避戰(zhàn)亂的禍害,也選擇了逃難。而在躲避戰(zhàn)亂的時候,吳問卿惟獨(dú)帶了《富春山居圖》逃離,進(jìn)而嘆曰:“直性命殉之矣?!?/p>
吳問卿最終沒有因此喪命,但是在他臨死之前,因為太過于喜愛這幅圖畫,他甚至想要焚燒此畫為自己殉葬。
幸虧被他的侄子吳子文迅速從火中救出,這才留下了這幅珍貴的畫卷。不過可惜的是,到底是被火燒過,畫卷不僅部分地方唄燒毀,而且分成了兩段。這兩段畫卷被后人分別命名為《剩山圖》和《無用師卷》分別流傳于世。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