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 藥
別名:將離,沒骨花、婪尾春、將離、殿春花
學名:Peonia lactiflora
英名:Paeonia
科屬:毛茛科 芍藥屬
形態(tài)特征:多年生草本,高60-80cm,根肉質,粗壯,莖叢生,初生莖葉褐紅色。莖下部為二回三出復葉,上部漸變?yōu)閱稳~,葉卵狀披針形,全緣。單花頂生或近頂端葉腋簇生,梗較長,萼片4-5,宿存,花單瓣或重瓣,花色有白、黃、粉紅、紫紅等,開花期因地區(qū)不同略有差異,一般在5月中旬-6月上旬。
生長習性:耐寒,健壯,適應性強,分布東北、華北以及甘肅、陜西、四川、浙江等省。我國北方大部分可露地越冬,喜陽光,亦耐疏蔭,忌夏季酷熱,好肥,忌積水,以壤土或砂質壤土栽培為宜,尤喜富含磷質有機肥的土壤,鹽堿地和低洼地不能種植。
景觀用途:芍紅花大色艷,花型豐富,可與牡丹媲美,生長又強健,園林中常布置為專類花壇或配植藥境,也可盆栽布置室內。芍藥帶是重要的切花材料,剪數(shù)朵水養(yǎng),供于案頭,其帶有珠的花蕾,具“有情芍藥含春淚”之妙,令人陶醉,花蕾剪下冷藏一月之久,取出水養(yǎng)仍可盛開。
芍藥為中國傳統(tǒng)名花之一,具悠久的栽培歷史,品種非常豐富?!对娊?jīng).鄭風》中有“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的記栽。又董仲舒云:“芍藥一名將離,故將別贈之。”表達結情之約或惜別之情,足見芍藥的種植在我國為時甚古。作為觀賞植物栽培,最早見于晉代(公元265年-420年)崔豹的《古今注》中,已有重瓣品種。在唐、宋、明之際,芍藥與牡丹并稱,牡丹被稱為花王,而芍藥則稱為花相,乃以牡丹為第一,以芍藥為第二。但據(jù)通志略所云:“著于三代之際,風雅所流詠,…牡丹初無名,依芍藥得名,故其初曰木芍藥。…牡丹晚出,唐始有名。”故于此,牡丹乃是后來居上。1949年后,山東、安徽及北京地區(qū)栽培漸多,品種達180余。歐洲的芍藥栽培,是從中國引進栽培品種后開始的。
本草綱目稱:“芍藥,猶婥約也,婥約,美好貌。此草,花容婥約,故以為名。”于此可知其美。
牡丹和芍藥歷來并稱“花中二絕”。它們同屬毛莨科,芍藥屬。有人比喻說:“牡丹為花王,芍藥為花相。”人們常把它倆栽種在一起,花王、花相次第而開,使觀賞期大大延長。牡丹與芍藥外貌酷似,如同姐妹倆,所以不少人分辨不清或誤認牡丹為芍藥,或誤認芍藥為牡丹。
其實,牡丹與芍藥是有區(qū)別的,一般可以從四個方面加以區(qū)分:
看稈莖
牡丹是灌木,木質莖,落葉后地上部分不枯死;而芍藥則是多年生宿根草本,草質莖,落葉后地上部分枯死。正因如此,牡丹又叫“木芍藥”,芍藥又名“沒骨花”。
看花形
牡丹的花朵著生于花枝頂端,多單生. 花徑一般在20厘米左右;而芍藥的花多于枝頂或近頂端葉腋簇生.花徑在15厘米左右,花型比牡丹豐富但較牡丹略小。
看葉子
牡丹葉片寬厚, 先端常常再裂;芍藥的葉片較窄,先端是尖的,不再分裂。
看開花期
牡丹在暮春4月中下旬開花,而芍藥則在春末夏初5月中下旬開花(“殿春“之意即春末。),故有 “谷雨三朝看牡丹,立夏三照看芍藥”之說。
芍 藥
唐 王貞白
芍藥承春寵,何曾羨牡丹。麥秋能幾日,谷雨只微寒。
妒態(tài)風頻起,嬌妝露欲殘。芙蓉浣紗伴,長恨隔波瀾。
戲題階前芍藥
唐 柳宗元
凡卉與時謝,妍華麗茲晨。欹紅醉濃露,窈窕留馀春。
孤賞白日暮,暄風動搖頻。夜窗藹芳氣,幽臥知相親。
愿致溱洧贈,悠悠南國人。
少年游
宋 陳師道
御園果子壓枝繁??纯捶终獰o緣。團沙弄雪,勞心費手,不肯暫時圓。
賽神舊愿心兒有,終了待、幾時還。芍藥梢頭,紅紅白白,一種幾千般。
木蘭花減字
宋 陳師道
娉娉裊裊。芍藥枝頭紅玉小。舞袖遲遲。心到郎邊客已知。
當筵舉酒。勸我尊前松柏壽。莫莫休休。白發(fā)簪花我自羞。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