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歐洲金靴
6月19日,詞作家、劇作家,《我的祖國》《讓我們蕩起雙槳》《人說山西好風光》《劉三姐》《難忘今宵》等無產(chǎn)階級主旋律名曲的詞作人喬羽同志,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95歲。提到喬羽同志,他最著名的作品無疑就是電影《上甘嶺》的主題曲《我的祖國》:一條大河波浪寬
風吹稻花香兩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聽慣了艄公的號子
看慣了船上的白帆
一條大河波浪寬
風吹稻花香兩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聽慣了艄公的號子
看慣了船上的白帆
這是美麗的祖國
是我生長的地方
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
到處都有明媚的風光
姑娘好像花兒一樣
小伙兒心胸多寬廣
為了開辟新天地
喚醒了沉睡的高山
讓那河流改變了模樣
這是英雄的祖國
是我生長的地方
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
到處都有青春的力量
好山好水好地方
條條大路都寬暢
朋友來了有好酒
若是那豺狼來了
迎接它的有獵槍
這是強大的祖國
是我生長的地方
在這片溫暖的土地上
1
這首歌詞創(chuàng)作于1956年夏,那一年喬羽只有29歲。當時他正赴贛東南、閩西一帶體驗生活、搜集素材,準備寫一部以當?shù)厣倌陜和顬轭}材的電影文學劇本,即后來家喻戶曉的《紅孩子》。而導演沙蒙卻接二連三地發(fā)電報,約他為正在拍攝的影片《上甘嶺》創(chuàng)作歌詞,并希望喬羽能回長春電影制片廠寫。兩人會面后,沙蒙便把情況和盤擺給了喬羽:《上甘嶺》影片已經(jīng)拍完,樣片也剪出來了。只留下安排插曲的那幾分鐘戲,等歌出來后補拍。全劇組每天的花銷巨大。因此,沙蒙要喬羽快速創(chuàng)作,并要求這首歌“能夠經(jīng)久不衰”。沙蒙說:“你想怎么寫就怎么寫,我只希望將來這部片子沒有人看了,這首歌還有人唱?!?/span>在看過《上甘嶺》的本子后,喬羽躲在長影小白樓里翻來覆去看了整整一天樣片。戰(zhàn)爭之后的和平,硝煙彌漫后的“江山如畫”……他想到過《黃河大合唱》《大刀進行曲》《在太行山上》等佳作,努力尋求適合自己的創(chuàng)作走向。喬老曾有回憶:“當時我是這樣想的,影片是描寫戰(zhàn)斗的,如果歌曲再這樣寫,雖然符合影片情節(jié),但總覺得有點'靠’,就像舞臺演出,紅色背景、演員著紅裝一樣,顏色太靠沒有反差,效果不太好。我琢磨我用很抒情的調(diào)子寫這首歌,表現(xiàn)在面對強敵和嚴酷的戰(zhàn)爭時,我們戰(zhàn)士的鎮(zhèn)定、樂觀、從容,胸襟廣闊。我想告訴人們:他們是在這樣一種精神狀態(tài)下戰(zhàn)斗的,他們能贏得這場戰(zhàn)爭,不是僅憑血氣之勇?!?/span>在寫歌詞這段時間里,喬羽忽然想起一件事:他創(chuàng)作《紅孩子》電影劇本時,經(jīng)輪渡過長江,第一次看到長江非常驚訝,“這時有三種感覺我以前從未感受過:第一是顏色:北方的色調(diào)是黃的,往南逐漸變綠,長江兩岸一片蔥綠。我自小讀過不知多少'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些描寫江南的詩文,但從未想到會有這么好;第二是聽覺:那時我才20多歲,對一切都感到新鮮。我發(fā)現(xiàn)長江兩岸天籟也很不一樣;第三是味覺:北方是北方的味兒,南方是南方的味兒,當時空氣里的那種感覺太強烈。于是我就想:如果這種感受寫出來,別人聽了也會覺得新鮮?!?/span>最先蹦出來的句子是“一條大河波浪寬”,喬羽寫歌最大特點就是有了第一句,就等于有了全篇。半個多月的煎熬后有了結(jié)果,《我的祖國》的完整歌詞終于誕生。由于這首歌所描繪的場景離上甘嶺戰(zhàn)斗太遠,最終能否通過,喬羽并沒有十足把握。沒想到的是,沙蒙導演拿著稿子足足看了半個小時,最后一拍大腿:“行,就它了!”第二天,沙蒙拿著稿子又來問:“你這條大河是指的長江吧?”喬羽回答:“是?!?/span>沙蒙便說:“那么既然是長江,為什么不寫成'萬里長江波浪寬’或'長江萬里波浪寬’?這不更有氣勢嗎?”喬羽回答說:“確實會更有'氣勢’,但這樣寫可能會讓那些不在長江邊上的人從心理上產(chǎn)生距離,失去親切感。而且,不管你是哪里的人,家門口總有一條河,只要一想起家就會想起這條河。”一語驚醒夢中人!沙蒙導演立刻同意了喬羽的看法,拿著歌詞找到作曲家劉熾,劉熾又以優(yōu)美的旋律為這首歌配上了飛翔的翅膀。《上甘嶺》電影首播結(jié)束時,放映室里發(fā)出經(jīng)久不息的掌聲,沙蒙哭了,喬羽卻笑了。兩位藝術家的一哭一笑,宣告這首不朽之作真正意義上的誕生。
2
關于這首感動了無數(shù)華夏兒女的愛國名曲,近年來最“出圈”的一次輿論震動,就是2016年臺灣省獨派文化人士龍應臺在香港大學演講時的一出“打臉劇”:對此,龍應臺事后曾有不屑的辯解:“大河就是大河,稻花就是稻花罷了?!?/span>早在2010年8月,龍應臺應北京大學邀請做“百年講堂演講”時曾這樣介紹她的“啟蒙歌”:“我們上幼稚園時,就已經(jīng)穿著軍人的制服、帶著木制的步槍去殺共fei了,口里唱著歌。當年所有的孩子都會唱的那首歌,叫做《反攻大陸去》:'反攻反攻反攻大陸去,大陸是我們的國土,大陸是我們的疆域,我們的國土我們的疆域’?!?/span>所以,反共反祖國的她,永遠無法理解家門口的大河、河兩畔的稻花之于中國人的意義。那是我們美麗的家,是我們用滾滾鮮血換來的新中國,豈容美帝國主義與臺灣反動勢力踐踏?是毛澤東主席領導的新生人民政權,通過一次具象化的與當世最大的階級敵人的碰撞、以及逼迫其傾斜出最大的國力(1951一年美軍用于朝戰(zhàn)軍費支出達600億美元),徹底塑造了一支人民軍隊及這支軍隊背后六億人民的國家認同的階級斗爭戰(zhàn)事。是朝鮮戰(zhàn)場的偉大勝利,使得中國由此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擺脫雅爾塔體系控制的國家,成為戰(zhàn)后世界第一個可以和美蘇平起平坐的國家。美蘇兩大強國從50年代之后,便再也不能把自己的政治意志強加給中國了——無論是開始對華傾斜資源、謀求中國與自己站在一起的社會主義蘇聯(lián),還是同樣對華周邊地帶傾斜資源、謀求圍堵中國的資本主義美國,都已然在朝鮮戰(zhàn)事之后徹底明晰了毛主席治下新中國的身位。這一點,歐洲的傳統(tǒng)列強和日本韓國,直到現(xiàn)在都還不能實現(xiàn)。抗美援朝保衛(wèi)的,就是二十八年階級斗爭換回的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權。因而,每一條大河,每一叢稻花,都是中國新生的無產(chǎn)階級誓用生命去捍衛(wèi)的果實。是新中國,將五千年來為統(tǒng)治精英所把持的壯美山河、為曲高和寡的文人所壟斷的娟秀風月,全部交予勞苦大眾,將它們化為人民群眾眼中樸實無華卻又格外親切的“大河”“稻花”。小安東在朝鮮當了逃兵,是因為放不下自己的愛人二妞,為此他還收到了上級的奚落:這樣的呵責似乎很符合國內(nèi)國外的右翼群體和自由派勢力對共產(chǎn)黨的臆想和污蔑:毫無人性、壓制情感。二妞,她可是小安東的愛人和他的救命恩人啊,是他在這個世界上至親至親的親人,為了二妞而產(chǎn)生怯戰(zhàn)心理,這真的很丟人嗎?他先是告訴了同志們小安東和二妞的故事,讓全連通過與小安東產(chǎn)生共情而消除敵我隔閡。繼而,李延年轉(zhuǎn)身,向全連同志激發(fā)“二妞”這個人物的“普適性”,讓大家各自訴說和懷念自己的愛人、家人。瞬間,“二妞”便被升華了,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二妞!這些“二妞”們,她們是愛人,是母親,是父親,是兄弟,是姐妹,是孩子……她們在遙遠的國內(nèi),等待著志愿軍戰(zhàn)士為她們保衛(wèi)身后這座拔地而起不過一年的共和國政權。緊接著,他再轉(zhuǎn)身,教育小安東:你的二妞不止是一個二妞,她更是一個階級,她是千千萬萬有可能如死去的朝鮮人民一般被美國鬼子炸死的中國人民中的一員,她不僅僅是你小安東一個人的妻子,她更是我們?nèi)w志愿軍要用生命去守衛(wèi)的親人!他明白了自己不僅是為一個二妞而戰(zhàn),更是為捍衛(wèi)千千萬萬個二妞的幸福生活而戰(zhàn)!他口中原本毫無意義的“二營上去就沒幾個活著回來的”也在此刻充滿了雄渾的價值:志愿軍在朝鮮的戰(zhàn)死,換來了身后的二妞們、以及中國世世代代的二妞們的活著。
3
文藝一旦為人民服務,就不需要多么華麗的辭藻,它可以用極為質(zhì)樸的語言打動每一位像那歌詞一般普通又偉大的人們。1956年,喬羽同志創(chuàng)作《我的祖國》時,同樣也是國家正在快速進行工業(yè)化的時期,這在電影《上甘嶺》中也有體現(xiàn)。煉鋼廠、水電站、礦山等影片鏡頭,無不展現(xiàn)著“一化三改造”的方針下朝氣蓬勃的人民運動景觀。第一個五年計劃,全國完成投資總額為550億元,其中國家對經(jīng)濟和文教部門的基本投資總額為493億元,超過原來計劃427.4億元的15.3%;新增加固定資產(chǎn)460億元,相當于1952年底全國固定資產(chǎn)原值的1.9倍;施工的工礦建設項目達一萬多個,其中大中型項目有921個,比計劃規(guī)定的項目增加227個。對比1952年,國民收入增長53%,工業(yè)總產(chǎn)值增長128.5%,手工業(yè)總產(chǎn)值增長83%,鋼產(chǎn)量增長近三倍,原煤增長98.5%,發(fā)電量增長164.4%。機床產(chǎn)量增長17.7倍。那是一個屬于無產(chǎn)階級的時代,每一滴汗水都是為自己而流,每一聲吶喊都是為本階級而壯威,沒有凌駕于階級之上的壓迫,更沒有為剝削剩余價值而進行的無效勞作。這是一切“紅紅火火”場景的革命基礎,也是喬羽同志創(chuàng)作《我的祖國》階級情感的來源。山河湖海,暖陽冰川,宏大意境中的淳樸情愫,這是每一位祖國兒女的眷戀。回望晚近四十年,文藝工作者們卻逐步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追求脫離底層的生活,同時謀劃內(nèi)容與詞藻的無限精致化。這種個體的演變顯然是宥于大環(huán)境、大時代的震蕩。左翼運動的消沉,導致了左翼文藝在世界范圍內(nèi)的跌淪。中國作為由無產(chǎn)階級專政而豎旗政權的國家,從現(xiàn)實的表象上看并未充當“挽救者”或“托底者”的角色,這是非常遺憾的。相反,中國的主流文藝似乎還在靡靡之音中接納并順應了這股“世界潮流”,并以“融入世界”為傲。從鴛鴦蝴蝶派到張恨水,從還珠樓主到港臺新武俠,籠子徹底被打開的同時,也造就了一個不爭的后果:市場經(jīng)濟風潮里的文學環(huán)境,人民大眾徹底失語,農(nóng)民徹底失語,工人徹底失語。漸漸壟斷了創(chuàng)作權的,是拔地而起的兩類人:① 捧著傷痕文學、反思文學、先鋒文學的通行證,重新端坐體制內(nèi)高位(尤以各地作家協(xié)會為主要陣地的“官帽文人”們);② 市場中奉行小資產(chǎn)階級路線的青春派寫手們。除卻作協(xié),包括今天的書協(xié)、藝協(xié)等官辦協(xié)會在內(nèi),享用著頂級的皇糧、生產(chǎn)著低劣的作品、擺弄著高傲的做派、筑固著淫腥的圈子……從而,或主動或被動地驅(qū)逐了曾經(jīng)是文藝舞臺主角的“人民文藝”、“革命文藝”與“解放區(qū)文藝”。
跋
我以為根本問題是在作者可是一個'革命人’。倘是的,則無論寫的是什么事件,用的是什么材料,即都是'革命文學’。從噴泉里出來的都是水,從血管里出來的都是血。
更深刻的則是毛主席的話:
有出息的文學家藝術家,必須到群眾中去,必須長期地無條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農(nóng)兵群眾中去,到火熱的斗爭中去,到唯一的最廣大最豐富的源泉中去,觀察、體驗、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階級,一切群眾,一切生動的生活形式和斗爭形式,一切文學和藝術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進入創(chuàng)作過程。如果把自己看作群眾的主人,看作高踞于'下等人’頭上的貴族,那末,不管他們有多大的才能,也是群眾所不需要的,他們的工作是沒有前途的。
從晉冀魯豫邊區(qū)的北方大學,到解放戰(zhàn)爭的土地改革,用筆鋒記錄戰(zhàn)斗,用戰(zhàn)斗鋪墊希望。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