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逍遙散 、瀉心散、涼心散
逍遙散是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名方,脫胎于張仲景四逆散、 當歸芍藥散之法,后人... 起來,煩惱拋諸腦后,好似神仙一般逍遙快活。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之逍遙散
逍遙散具有抗病原微生物、解熱、鎮(zhèn)痛、鎮(zhèn)靜、保護調(diào)節(jié)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功能、抗炎、抗氧化、促進和調(diào)節(jié)免疫功能作用;同時又能改善心臟血液循環(huán)及流變學功能;有保肝、利膽、抗潰瘍、調(diào)節(jié)胃腸功能作用及抗腫瘤作用,對肝膽、胃腸疾病治療有明顯的針對性;對經(jīng)前期綜合征、胃神經(jīng)官能癥等非感染性疾病以及子宮肌瘤等也有一定治療作用
處方
甘草(微炙赤)半兩,當歸(去苗,剉,微炒)、茯苓(去皮,白者)、芍藥(白)、白術、柴胡(去苗)各一兩[2]
柴胡、炒當歸、白芍藥、白術茯苓各一兩,炙甘草五錢[3]。
柴胡10g、當歸10g、芍藥10g、白術10g、茯苓10g、炙甘草5g、煨生姜3g、薄荷3g[4]
甘草4.5g、當歸9g、茯苓9g、芍藥9g、白術9g、柴胡9g。[5]
功能主治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之逍遙散具有疏肝解郁,健脾養(yǎng)血,調(diào)榮益衛(wèi),止嗽消痰,降火滋陰之功效。主治肝郁血虛脾弱證。癥見血虛勞倦,五心煩熱,肢體疼痛,頭目昏重,心忪頰赤,發(fā)熱盜汗,減食嗜臥;血熱相搏,月水不調(diào),臍腹脹痛,寒熱如瘧;及室女血弱陰虛,榮衛(wèi)不和,痰嗽潮熱,肌體羸瘦,漸成骨蒸。產(chǎn)后亡陰血虛,心煩自汗精神昏冒??谏嗌??;蛞騽谝咚鶄?,或食煎炒,血得熱而流于脬中,小便帶血。乳母肝脾有熱,致小兒痘瘡欲靨不靨,欲落不落。女子月經(jīng)來少色淡,或閉不行。怒火而致翻花瘡血虛小便不禁。肝膽二經(jīng)郁火,或胃脘當心而痛,或肩背絆痛,或時眼赤痛,連及太陽;六經(jīng)傷寒陽證;或婦人郁怒傷肝,致血妄行,赤白淫,砂淋、崩濁。心肝郁而致肝癰左脅痛,手不可按,左脅見紫色而舌青。肝家血虛火旺,口苦,倦怠煩渴,抑郁不樂,小腹重墜。傷寒火郁于中,干咳連聲而痰不來,或全無痰。肝郁血虛所致的神疲食少,乳房作脹,舌淡紅,脈弦而虛者。
功能疏肝解郁,健脾養(yǎng)血。治肝郁血虛而致的兩脅作痛,頭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見寒熱往來月經(jīng)不調(diào),乳房作脹。
4.4 用法用量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大盞,加燒生姜一塊(切破),薄荷少許,同煎至七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煎服。
為粗末,每服二錢,加煨姜一塊,薄荷少許,水煎,不拘時服。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大盞,燒生姜一塊切破,薄荷少許,同煎至七分,去渣熱服,不拘時候。
4.5 方解
肝性喜條達,惡抑郁,為藏血之臟,體陰而用陽。若情志不暢,肝失條達,則肝體失于柔和,以致肝郁血虛。足厥陰肝經(jīng)“布脅肋,循喉嚨之后,上入頏顙,連目系,上除額,與督脈會與巔”。肝郁血虛則兩脅作痛,頭痛目眩;郁而化火,故口燥咽干。肝木為病易于傳脾,脾胃虛弱神疲食少。脾為營之本,胃為衛(wèi)之源,脾胃虛弱則營衛(wèi)受損,不能調(diào)和而致往來寒熱。肝藏血,主疏泄,肝郁血虛脾弱,在婦女多見月經(jīng)不調(diào),乳房脹痛。治宜疏肝解郁,養(yǎng)血健脾。方中以柴胡疏肝解瘀,使肝氣得以條達為君藥
逍遙散方中當歸、白芍養(yǎng)血柔肝柴胡疏肝解郁,加薄荷少許以增疏散條達之功;茯苓、白術、甘草補脾土;煨姜與歸、芍相配,以調(diào)和氣血,與苓、術相配以調(diào)和脾胃。諸藥合用,使肝郁得解,血虛得養(yǎng),脾虛得補,則諸癥自愈。
白芍酸苦微寒,養(yǎng)血斂陰,柔肝緩急;當歸甘辛苦溫,養(yǎng)血和血,且氣香可理氣,為血中之氣藥;歸、芍與柴胡同用,補肝體而助肝用,使血和則肝和,血充則肝柔,共為臣藥。木郁則土衰,肝病易于傳脾,故以白術、茯苓、甘草健脾益氣,非但實土以抑木,且使營血生化有源,共為佐藥。用法中加薄荷少許,疏散郁遏之氣,透達肝經(jīng)郁熱;燒生姜降逆和中,且能辛散達郁,為佐藥。柴胡肝經(jīng)引經(jīng)藥,又兼使藥之用。
4.6 臨床運用
逍遙散是調(diào)肝養(yǎng)血的代表方劑,又是婦科調(diào)經(jīng)的常用方劑。凡臨床上出現(xiàn)以兩脅脹痛神疲食少、月經(jīng)不調(diào)、脈弦而虛等為主要表現(xiàn)者,即可使用本方加減治療。
4.6.1 加減法
肝郁氣滯甚者,加香附、陳皮疏肝解郁血虛甚者,加熟地以養(yǎng)血;肝郁化火者,加丹皮、梔子清熱涼血。
4.6.2 使用禁忌
情志不遂之抑郁者,應輔以心理治療,使患者心情樂觀,方能獲效。
4.6.3 逍遙散傷寒
惡寒發(fā)熱,倦怠懶言,神氣怯弱,兩脈虛弦,此甲木內(nèi)郁,生氣不榮,陽明受病也。是皆木郁土衰之故,木氣既郁,惟和風可以達之,陰雨可以滋之,逍遙散。(《馬元儀醫(yī)案》)
4.6.4 逍遙散肝郁內(nèi)熱
肝郁木不條達,致成內(nèi)熱,擬用逍遙散加減法:柴胡1錢5分,當歸身2錢,炒白芍2錢,白茯苓3錢,廣郁金1錢,甘草7分,薄荷5分,生姜1片。(《南雅堂醫(yī)案》)
4.6.5 逍遙散嘔吐
嘔吐時作時止,每吐必盡傾而出,癥系肝郁所致,法宜開郁平肝,庶木氣條達,則其患自平。仿逍遙散法:柴胡1錢,白芍藥3錢,白術3錢,當歸身2錢,白茯苓3錢,陳皮8分,甘草5分,生姜2片。(《南雅堂醫(yī)案》)
4.6.6 逍遙散月經(jīng)不調(diào)
經(jīng)水不調(diào),咳嗽,潮熱往來,骨蒸勞熱,口干大小便不爽,血虛肝燥使然,擬用逍遙散。(《南雅堂醫(yī)案》)
4.6.7 逍遙散血風瘡
一婦人患此作癢,五心煩熱,以逍遙散數(shù)劑而止。(《外科發(fā)揮》)
4.6.8 逍遙散牙痛
一婦人發(fā)熱齒痛,日晡益甚,月水不調(diào),此脾經(jīng)血虛,用逍遙散升麻尋愈。后因怒復痛,仍以前藥加川芎而痊。(《校注婦人良方》)
4.7 現(xiàn)代適應
逍遙散適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膽石癥、慢性胃炎、胃腸神經(jīng)官能癥、經(jīng)前期緊張癥、乳腺小葉增生、更年期綜合征、盆腔炎子宮肌瘤等屬肝郁血虛脾弱者,均可加減應用[6]。
近代也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胃炎、胃腸神經(jīng)官能癥、經(jīng)前期緊張癥精神分裂癥等屬肝郁脾虛者。
上述適應證來看大部分為感染性疾病,僅4種病為婦科非感染性疾病。這些疾病只要適合中醫(yī)主治的內(nèi)容均可大膽使用,現(xiàn)就適應病因機理簡述如下:
4.7.1 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是肝硬化最常見的原因,慢性肝炎多由乙、丙、丁3型肝炎急性期轉變而來,凡病期超過半年,或乙、丙、丁3型肝炎或HBsAg攜帶者再次出現(xiàn)肝炎癥狀體征、肝功能異常者,或雖病史不明,但肝病組織學癥狀、體征、B超檢查符合慢性肝炎均可定為慢性肝炎。由于肝臟腫大,匯管區(qū)出現(xiàn)不同程度炎癥、肝小葉壞死,并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纖維化、膽汁排泄障礙以及腸道瘀血,可致消化功能障礙及胸脅脹滿等癥狀。
4.7.2 肝硬化
肝硬化是由多種原因如病毒性肝炎酒精中毒、膽汁淤積、循環(huán)障礙、代謝障礙等導致的以肝組織彌漫性纖維化、假小葉和再生結節(jié)形成為特征的慢性肝病。由于肝的病理改變導致肝內(nèi)門靜脈、肝靜脈、肝動脈失去正常關系,肝血循環(huán)紊亂形成門靜脈高壓,使腹腔內(nèi)臟血管床靜水壓增高,組織液漏人腹腔;同時肝硬化造成低蛋白血壓,使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血漿成分滲出;淋巴液回流受阻,使之滲出腹腔;繼發(fā)性醛固酮增多使腎鈉重吸收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使水重吸收增加等均是導致腹水形成的重要原因。
4.7.3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統(tǒng)稱為消化性潰瘍,最常見的原因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及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二者均會導致胃、十二指腸黏膜屏障破壞,在正常黏膜損害、防御和修復過程中,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加,是損害發(fā)生的直接因素,繼而發(fā)生潰瘍,其主要病理改變是十二指腸球部、胃角或胃小彎處出現(xiàn)圓形或橢圓形潰瘍,邊緣光整、底部潔凈,由肉芽組織構成,上面覆蓋灰白色或灰黃色纖維滲出物。活動潰瘍周圍黏膜常有炎性水腫,潰瘍淺者累及黏膜肌層,深者可達漿膜層,血管潰破時引起出血,穿破漿膜層引起穿孔。臨床上主要表現(xiàn)為腹鈍痛、灼痛、脹痛等,尤以空腹時為著;周期性發(fā)作,秋冬季為多,發(fā)作具有節(jié)律性,查體可見上腹部局部輕壓痛。
4.7.4 膽石癥
急性膽囊炎膽囊發(fā)生的急性化學性或細菌炎癥。膽道感染膽石癥互為因果關系,膽石癥可引起膽道梗阻,導致膽汁瘀滯,細菌繁殖而致膽道感染,膽道感染的反復發(fā)作又是膽石形成的重要因素。其主要病理變化是膽囊管梗阻,膽囊腫大,壓力升高,黏膜充血水腫、滲出增加,進一步發(fā)展為化膿性膽囊炎和壞疽性膽囊炎;如果反復發(fā)作,膽囊膿液進入膽管和胰腺管可引起膽囊炎胰腺炎,也可引起膽囊穿孔,或穿破到十二指腸器官形成膽囊腸道內(nèi)瘺。
4.7.5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又分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其發(fā)病原因有3:①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主要原因,該菌有鞭毛,對胃黏膜穿過能力強,分泌空泡毒素A,引起強烈炎癥反應;該菌細胞壁作為抗原誘導免疫反應,從而共同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癥。②飲食和環(huán)境因素如高鹽飲食及缺乏水果蔬菜等增加了胃炎的易感性。③自身免疫,患者血中存在壁細胞抗體,攻擊壁細胞,導致胃黏膜病變。④其他因素如含膽汁胰液十二指腸液反流入胃、酗酒、某些食物刺激等或單獨或與幽門螺旋桿菌協(xié)同導致胃黏膜病變。慢性胃炎主要病理改變是炎癥、萎縮和腸化生。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上腹痛腹脹消化癥狀。
4.7.6 胃腸神經(jīng)官能癥
胃腸神經(jīng)官能癥并不是胃腸的器質(zhì)性疾病,而是由于患者神經(jīng)精神緊張、焦慮、恐懼疑病癔癥等所致,其臨床表現(xiàn)為腹痛、腹瀉,而每次發(fā)病均與精神因素密切相關
4.7.7 盆腔炎
急性盆腔炎主要是由于產(chǎn)后或流產(chǎn)感染、宮腔內(nèi)手術操作后感染經(jīng)期衛(wèi)生不良、鄰近器官組織炎癥直接蔓延、宮內(nèi)節(jié)育器及多種感染性疾病傳播所致,主要見于急性子宮內(nèi)膜炎子宮肌炎、輸卵管炎及膿腫或積膿、急性盆腔腹膜炎結締組織炎等。感染細菌可以是單純需氧菌、單純厭氧菌或需氧菌和厭氧菌混合感染,可伴有性傳播性疾病的病原體;重要病理改變是充血水腫和滲出,管腔部分可發(fā)生水腫阻塞、瘀血、壞死等改變,臨床上表現(xiàn)為下腹疼痛發(fā)熱中毒癥狀等。
4.7.8 乳腺小葉增生
乳腺小葉增生實質(zhì)上是乳腺囊性增生病,一是由于體內(nèi)雌性激素代謝障礙,尤其是雌、孕激素比例失調(diào)使乳腺實質(zhì)增生過度或復舊不全。二是由于乳腺實質(zhì)成分中雌性激素受體的質(zhì)和量異常,使乳腺各部分增生程度不齊,從而出現(xiàn)乳房一側或雙側彌漫性增厚,出現(xiàn)顆粒狀、結節(jié)狀或片狀腫塊,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乳房脹痛
4.7.9 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目前病因尚不明了,25%~50%由遺傳因素所致。雌激素孕激素刺激子宮平滑肌細胞增生,子宮肌瘤細胞雌激素受體組織雌二醇量較正常子宮肌組織增高。臨床上分漿膜下肌瘤、肌壁間肌瘤、黏膜下肌瘤3種,肌瘤為實質(zhì)性球型結節(jié),表面光滑,與周圍組織有明顯界限,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月經(jīng)周期經(jīng)血量異常和不規(guī)則陰道流血、白帶增多、腹痛、腰痛、排尿障礙、不孕癥狀,觸診??砂l(fā)現(xiàn)下腹部正中有腫塊。
4.7.10 經(jīng)前期緊張癥
經(jīng)前期緊張癥經(jīng)前期綜合征,是指婦女反復在黃體周期性出現(xiàn)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軀體、精神及行為方面的綜合征月經(jīng)來潮后,癥狀自然消失。其主要病因一是精神社會因素,主要是精神緊張和社會環(huán)境壓力增大;二是卵巢激素失調(diào);三是神經(jīng)遞質(zhì)異常,黃體后期循環(huán)中類阿片肽濃度異常下降;四是5-羥色胺、單胺類活性改變及維生素B6缺陷等。
4.7.11 更年期綜合征
更年期綜合征實質(zhì)上是圍絕經(jīng)期綜合征,主要是由于卵巢功能退化垂體和下后腦功能退化,從而導致雌激素分泌減少,孕酮分泌減少或無孕酮分泌,總體雄激素水平下降,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催乳素濃度降低等各種激素分泌異常,導致臨床上出現(xiàn)月經(jīng)紊亂、血管舒縮功能紊亂而致潮熱和面部陣陣發(fā)紅,精神神經(jīng)癥狀為焦慮、易怒、記憶力下降,動脈粥樣硬化而出現(xiàn)冠心病及腦血管疾病,骨礦含量改變及骨質(zhì)疏松而出現(xiàn)骨骼病變。
4.8 藥理作用
實驗研究顯示,逍遙散能使肝細胞變性、壞死減輕,以及血清谷丙轉氨酶活力下降。而且,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具有抑制作用,并有類似雌激素作用
4.8.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柴胡煎劑能較強地抑制流感桿菌、肺炎雙球菌、溶血鏈球菌、霍亂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銅綠假單胞桿菌痢疾桿菌等;對結核桿菌鉤端螺旋體、牛痘病毒、流感病毒、瘧原蟲等也有抑制作用;柴胡注射液還能抑制肝炎病毒單純皰疹病毒、流行性出血熱病毒、Ⅰ型脊髓灰質(zhì)炎病毒。臣藥白芍除對上述部分細菌抑制作用外,還對傷寒副傷寒桿菌變形桿菌、百日咳桿菌、草綠色鏈球菌抑制作用,對堇色毛癬菌、紅色皮癬菌等部分真菌也有抑制效果;并且有直接抗病毒作用。臣藥當歸煎劑對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白喉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桿菌均有抑制作用佐藥白術除對上述大部分細菌抑制作用外,還對腦膜炎球菌、枯草桿菌亦有抑制作用。茯苓乙醇提取物除對上述部分細菌抑制作用外,還能殺死鉤端螺旋體。甘草醇提取物及甘草酸鈉除對上述部分細菌抑制作用外,對阿米巴原蟲及滴蟲、幽門螺旋桿菌、結核桿菌等都有抑制作用,甘草酸化合物通過對多種病毒顆粒的直接作用和誘生干擾素、增強NK細胞和巨噬細胞的活性等活化宿主免疫功能的間接作用而發(fā)揮廣譜抗病毒作用;甘草甜素艾滋病毒肝炎病毒、水皰口炎病毒、腺病毒Ⅲ型、牛痘病毒、單純皰疹病毒、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抑制效果更加明顯;甘草酸柯薩奇病毒、腺病毒、合胞病毒抑制力強;甘草酸單胺可滅活HIV;甘草多糖抑制水皰口炎病毒、Ⅰ型單純皰疹病毒牛痘病毒。使藥薄荷除對上述部分細菌抑制作用外,對白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支氣管包特菌、黃細球菌、蠟樣芽孢桿菌藤黃八疊球菌、甲型鏈球菌、卡他球菌、腸炎球菌、炭疽桿菌、白色念球菌霉菌有較強抑制作用,同時對蛔蟲單純皰疹病毒、牛痘病毒、森林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抑制作用。生姜提取物則對傷寒桿菌、霍亂弧菌痢疾桿菌、金葡及白葡菌、銅綠假單胞桿菌、沙門菌、肺炎球菌等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同時對部分真菌如堇色毛癬菌、紅色毛癬菌、須瘡毛癬菌等也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對陰道滴蟲也有殺滅作用。這些作用均有利于上述感染性疾病的治療。[7]
4.8.2 對神經(jīng)、內(nèi)分泌系統(tǒng)的影響
君藥柴胡注射液可通過某些環(huán)節(jié)減少體溫調(diào)節(jié)中樞神經(jīng)元cAMP合成和釋放從而抑制發(fā)熱,柴胡粗皂苷則有明顯的鎮(zhèn)痛作用,有與眠爾通相似的鎮(zhèn)靜、鎮(zhèn)痛作用柴胡皂苷可興奮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zhì)內(nèi)分泌軸,促進ACTH分泌,增加皮質(zhì)激素的分泌水平。臣藥白芍所含芍藥總苷通過增敏腦內(nèi)H1受體而具有降溫作用,而有明顯的鎮(zhèn)痛、鎮(zhèn)靜、抗驚厥作用;同時,對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zhì)軸有雙相調(diào)節(jié)作用。臣藥當歸同樣具有鎮(zhèn)痛作用,當歸注射液可促進腦組織血液循環(huán),改善神經(jīng)元代謝,減少腦梗死面積,促進損傷神經(jīng)元修復生長,具有促進神經(jīng)再生、再支配作用;同時當歸所含阿魏酸有抗促性腺激素作用。白術茯苓均有一定的鎮(zhèn)靜作用白術也能促進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甘草所含F(xiàn)M100不僅有抗驚厥、鎮(zhèn)靜作用,而且具有鎮(zhèn)痛作用,甘草黃酮對腦缺血再灌注損傷有保護作用,甘草酸靜注能提高缺血再灌注大腦線粒體ATP酶、乳酸脫氫酶活性,減輕腦水腫。生姜同樣具有解熱、鎮(zhèn)靜、鎮(zhèn)痛、抗驚厥作用。薄荷局部應用有止痛作用。值的重視的是該方劑中的白芍白術、柴胡甘草均能興奮腎上腺皮質(zhì)軸,從而促進皮質(zhì)激素的分泌,加強抗炎、解熱作用,促進三大物質(zhì)代謝,特別是允許作用,可促進其他神經(jīng)內(nèi)分泌激素發(fā)揮作用,提高機體的適應性。
4.8.3 抗炎、抗氧化作用
君藥柴胡所含柴胡皂苷通過興奮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zhì)內(nèi)分泌軸,促進ACTH分泌,進而促進腎上腺皮質(zhì)系統(tǒng)功能,具有顯著的抗炎作用,其抗炎強度與潑尼松龍相似;其對炎癥毛細血管透性亢進、炎癥介質(zhì)的釋放、白細胞游走、結締組織生等不同的炎癥過程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其抗肉芽組織增生比抗?jié)B出作用更強。臣藥白芍所含白芍總苷具有顯著的抗炎活性,可以明顯增加胸腺重量,增加胸腺皮質(zhì)和髓質(zhì)的淋巴細胞濃度。白芍總苷抑制IL-1、TNF、PGE2過度分泌,增強SOD及GSH-Px活性,降低MDA、NO水平,對多種實驗性非特異性炎癥免疫性炎癥均有明顯抑制作用,對炎癥毛細血管透性、滲出、水腫和增生都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對自身免疫性肝炎有明顯的治療作用,而其抗炎作用與其功能依賴性免疫調(diào)節(jié)效果有關。當歸也有抗炎作用,可清除超氧陰離子和羥自由基,提高SOD及Ca2+-ATP酶活性,降低細胞內(nèi)Ca2+、NO含量和NOS活性,具有明顯的抗脂質(zhì)過氧化作用;其所含阿魏酸能促進吞噬細胞的各項功能,而且對Ⅰ、Ⅱ、Ⅲ、Ⅳ型變態(tài)反應均有抑制作用,但對免疫功能卻有促進作用。佐藥白術能清除活性氧自由基,提高RBC中SOD及GSH-Px活性,降低LPO水平;白術內(nèi)酯能抑制血管透性增加,具有抗氧化、抗炎作用。薄荷所含8種“兒茶萘酚酸”都是有效的抗炎劑。生姜具有明顯的抗炎消腫功能,對炎癥的早期及晚期均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同時能清除超氧陰離子及羥自由基,抑制H2O2所致的溶血,降低MDA,具有抗脂質(zhì)過氧化作用。甘草具有保泰松氫化可的松樣抗炎作用,通過抑制PGE2作用及減少內(nèi)源性PGE2的產(chǎn)生而發(fā)揮抗炎作用,對炎癥的Ⅰ、Ⅱ、Ⅲ期都有抑制作用;對免疫性炎癥則通過:①抑制纖溶酶系統(tǒng)的活化;②降低血清毛細血管透性促進作用;③抑制細胞膜透性的亢進3個環(huán)節(jié)發(fā)揮抑制作用。由此可見該方劑所含各藥味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炎作用,因此對上述適應證的炎癥有治療作用。
4.8.4 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君藥柴胡對T、B淋巴細胞功能有調(diào)節(jié)作用,其所含柴胡多糖能提高體液細胞免疫功能,并使免疫抑制狀態(tài)有一定的恢復,能誘發(fā)IFN-γ,增加Kupffer細胞吞噬功能,柴胡多糖還能明顯提高ConA激活的脾淋巴細胞轉化率NK細胞活性。芍藥所含芍藥總苷對免疫應答具有調(diào)節(jié)作用,能提高TH細胞,抑制TS細胞,提高TH/TS比值,對功能亢進者抑制之,低下者促進之,并能抑制組胺釋放;對巨噬細胞發(fā)揮雙相調(diào)節(jié)作用;對T細胞功能呈機能和濃度依賴性雙相調(diào)節(jié)作用,可促進特異性和非特異性調(diào)節(jié)細胞的誘導;對B細胞體液免疫均具雙相調(diào)節(jié)作用。當歸對機體的免疫功能有明顯的促進作用,能促進巨噬細胞功能,促進T、B脾淋巴細胞的增殖,通過經(jīng)典途徑使補體活化,有良好的干擾素誘導活性,對淋巴細胞有較強的活化作用,其所含免疫多糖可使B淋巴細胞分化到不同的成熟階段,部分細胞成熟抗體分泌細胞,這種作用甚至不需巨噬細胞或T輔助細胞參與;同時免疫多糖還直接參與抗體反應T淋巴細胞,而不誘導正常胸腺細胞和抗氫化可的松胸腺細胞的增殖;當歸增強細胞T細胞功能,其殺傷活性可增加80%。茯苓所含茯苓多糖具有增強免疫功能作用,既能增強細胞免疫,又能增強體液免疫茯苓多糖和羥乙基茯苓多糖體內(nèi)、體外試驗均能增加細胞免疫反應,可使細胞毒性增強20~28倍,使玫瑰花結節(jié)形成率及PHA誘發(fā)的淋巴細胞轉化率升高,使脾臟抗體分泌細胞數(shù)明顯增加,這些作用可能與茯苓多糖誘導IL-2產(chǎn)生有關;羧甲基茯苓多糖可使胸腺、脾臟淋巴結重量明顯增加;茯苓多糖使吞噬細胞吞噬指數(shù)增加58%;茯苓素對免疫功能有調(diào)節(jié)作用,可增強巨噬細胞調(diào)節(jié)功能,但對淋巴細胞轉化及抗體產(chǎn)生能力抑制作用。白術同樣具有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可使免疫抑制動物TH細胞數(shù)明顯增加,提高TH/TS比值,增加T細胞表面IL-2R的表達,使IL-2水平顯著提高;白術水浸液能顯著增強抗體產(chǎn)生能力,增強淋巴細胞轉化率,增強巨噬細胞吞噬能力,促進骨髓細胞增殖反應及1L-1、1L-2分泌,提高外周血WBC數(shù)量,增加脾臟胸腺重量,增強淋巴細胞功能甘草不僅有抗過敏作用,而且甘草酸腹腔內(nèi)注射可使脾臟胸腺重量增加,增加網(wǎng)狀內(nèi)皮系統(tǒng)的活性;能使淋巴細胞增殖和抗體產(chǎn)生顯著增加;甘草Lx還可降低抗原量,抑制抗體生成,防治過敏性休克,而且有免疫抑制作用。甘草多糖能提高網(wǎng)狀內(nèi)皮系統(tǒng)吞噬功能甘草甜素抑制肥大細胞釋放組胺,增強ConA誘導的淋巴細胞分泌IL-2的能力;甘草次酸能升高淋巴細胞比率,甘草酸二胺能提高血清INF-α水平;β-甘草次酸補體經(jīng)典途徑的抑制劑。生姜不僅能抗5-HT,而且能明顯改善免疫功能,升高臟器指數(shù),提高巨噬細胞吞噬功能。由此可見該方劑具有強大的免疫調(diào)節(jié)和免疫促進作用,可明顯解除免疫性病理損傷過程。
4.8.5 對胃腸道功能的影響
逍遙散的各味藥抗潰瘍、保護胃黏膜等作用是一致的,對腸管的作用柴胡興奮作用外,其余均有解痙作用,由于白術雙相調(diào)節(jié)作用使腸管恢復正常的運動。
君藥柴胡所含粗皂苷通過中樞抑制能明顯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其所含酸性多糖部分BR-2能增強胃黏液分泌和胃黏膜組織胃液中己糖胺和唾液酸的含量,有減少潰瘍系數(shù)的傾向,并有抗膽堿酯酶作用;柴胡提取物對胰腺蛋白酶有明顯抑制作用柴胡皂苷則能興奮平滑肌。臣藥白芍所含芍藥苷、牡丹酚抑制胃酸分泌,對應激性潰瘍有明顯的防治作用;芍藥苷與甘草FM100合用時有協(xié)同抑制胃酸分泌的效果;芍藥水提取物高濃度時能抑制胰腺淀粉酶的活力,低濃度可使八肽膽囊收縮素所致胰腺胰泡分泌淀粉酶效價降低10倍;對腸道平滑肌具有顯著的解痙效果。當歸流浸膏揮發(fā)油對乙酰膽堿引起的腸收縮有抑制作用,其所含阿魏酸可抑制胃腸推進運動。茯苓腸道平滑肌有直接松弛作用,使腸肌收縮振幅減少、張力下降,并可使胃酸酸度降低,具有抗潰瘍作用。白術對腸管功能雙相調(diào)節(jié)作用,既能興奮又能抑制腸管;白術水煎劑在正常情況下對腸管有興奮作用,當腸管處于興奮狀態(tài)時,白術抑制之,當處于抑制狀態(tài)時,白術興奮之,使腸管活動恢復正常;白術能促進小腸隱窩細胞株增殖,促進上皮細胞移行,對小腸黏膜損傷修復作用;白術丙酮提取物能抑制胃液分泌量,減少胃酸胃蛋白酶的排出量,對胃蛋白酶的活性也有抑制作用,并能明顯促進胃黏膜的細胞增殖,因此白術應激性潰瘍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并對胃黏膜損傷有治療作用甘草所含甘草酸能使胃酸的游離酸度及總酸度明顯降低,甘草水提取物能增加胃黏膜細胞的己糖胺成分,保護胃黏膜不受損傷,并能抑制胃蛋白酶活性和促進胃黏液分泌;甘草所含甘草鋅能促進纖維細胞合成纖維甘草還能促進消化道上皮再生,刺激胃黏膜上皮細胞合成和釋放具有黏膜保護作用的內(nèi)源性PG,因而具有明顯的抗潰瘍作用;同時甘草還具有罌粟堿特異性解痙能力,可有效地抑制痙攣。生姜具有明顯的鎮(zhèn)吐作用,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加食欲;生姜煎劑可顯著促進胃黏膜合成和釋放內(nèi)源性PG,有黏膜保護作用,弱化蛋白酶,抑制胰酶,從而具有抗潰瘍作用。薄荷及其有效成分均具有解痙作用。
4.8.6 對肝、膽的作用
君藥柴胡水浸液與煎劑能使總膽汁排出量與膽鹽成分增加,對試驗性肝炎能使破壞了的肝臟膽汁分泌功能及化學組成較快恢復正常;柴胡柴胡合劑能明顯減輕肝細胞變性壞死,其所含柴胡皂苷對生物膜有直接保護作用,能促進肝細胞DNA合成,抑制細胞外基質(zhì)的合成,使肝細胞內(nèi)蓄積的肝糖元及核糖核酸含量大部分恢復或接近正常,使血清氨基轉移酶活力顯著下降,并使肝硬化減少,抑制纖維增生和促進纖維吸收;柴胡皂苷等對肝硬化動物有減輕間質(zhì)性炎癥作用。臣藥白芍對多種試驗性肝損傷模型均有顯著的保護作用,對急性肝損傷白芍可使AST、ALT降低、肝細胞變性壞死恢復,對免疫性肝損傷亦有保護作用。當歸水提物、揮發(fā)油及其所含阿魏酸鈉可增加肝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降低ALT,降低膠原蛋白含量,抑制肝纖維化,同時明顯促進膽汁分泌。茯苓所含新型羧甲基茯苓多糖使肝損傷及其代謝障礙明顯減輕,連續(xù)給藥可明顯加速肝臟再生速度,使肝重量明顯增加,同時茯苓醇能促進肝內(nèi)纖維組織吸收,肝硬化動物肝臟膠原降解,具有抗硬化作用白術亦有利膽作用,增加膽汁分泌;白術所含蒼術酮口服能抑制轉氨酶乳酸脫氫酶升高,防止肝糖元減少、脂肪浸潤組織壞死和腫脹,白術煎劑還能促進肝細胞增長,降低ALT,防止肝細胞變性壞死。甘草所含甘草酸化合物抑制磷脂酶A2的作用,從而穩(wěn)定溶酶體膜,減少肝臟各種酶的釋放,因而可改善肝功能;甘草甜素可明顯減輕肝細胞壞死和脂變,并能減輕組織間質(zhì)性炎癥反應抑制纖維再生,從而抑制肝硬化。甘草酸對HBV有直接抑制作用生姜油、姜辣醇、姜辣烯酮對急性肝損傷均有抑制作用,8-姜辣醇還有利膽作用。薄荷醇及薄荷酮均有顯著利膽作用,同時薄荷注射液對肝損害有一定保護作用,能降低ALT、AST。
4.8.7 對心臟、循環(huán)血液流變學的影響
君藥柴胡心臟作用比較復雜,柴胡皂苷有抑制心肌作用,而含山柰苷的黃酮提取物則有增強心肌收縮振幅的作用柴胡粗皂苷可降低血壓,減慢心率,并有明顯的抗凝作用,抑制血小板血栓烷的形成,同時具有降血脂作用。臣藥白芍水提物可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心肌營養(yǎng)性血流,抗心肌缺氧,擴張血管和降血壓,同時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減輕血小板濕重,抑制血栓形成。當歸心臟可以減慢傳導,延長有效不應期,消除折返,延長平臺期,抑制異位節(jié)律點及提高致顫域,從而可抗心律失常;當歸可增加冠脈血流,穩(wěn)定心肌細胞膜,保護線粒體溶酶體功能,降低心率,對抗自由基,從而具有抗心肌缺血缺氧的作用,對抗垂體后葉素所致心肌缺血,縮小缺血再灌注心肌梗死面積;當歸還能降血脂,其所含阿魏酸可選擇性抑制TXA2合成酶活性,降低TXA2含量,升高PGI2/TXA2的比值,升高血小板cAMP水平,抑制磷酸二酯酶,直接對抗TXA2,增強PGE2活性,因而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流黏滯度,減少血栓濕重,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白術茯苓具有顯著的利尿作用,故而可減輕心臟前負荷。白術還有明顯的抗凝作用和對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同時有降壓作用。甘草提取液對多種原因所致心律失常均有對抗作用,甘草中異甘草素及黃酮組分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有抗血栓形成作用。甘草能降血脂,阻止大動脈及冠狀動脈硬化的發(fā)展。生姜心臟血管則有興奮作用,6-姜辣醇、8-姜辣醇、10-姜辣醇均為強心劑,姜辣烯酮能增加心房收縮力,使血壓產(chǎn)生一過性降低、明顯升壓和持續(xù)降壓三相作用。由此可見該方劑對改善心臟功能血液流變學大有益處。
4.8.8 抗腫瘤作用
君藥柴胡所含皂苷d對艾氏腹水癌細胞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對腹水以外的同種、同系癌具有明顯的延長生命的效果;柴胡制備的具有抗癌效應腫瘤壞死因子能使肝癌細胞壞死裂解。當歸所含5種多糖移植腫瘤均具一定的抑制作用白術揮發(fā)油之中性油對食管癌細胞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揮發(fā)油腹水癌有明顯抑制作用,對肉瘤抑制作用最強;白術制劑皮下注射能降低白細胞的增殖率,降低惡性度和侵襲性,使瘤細胞壞死程度增加;白術使瘤周圍免疫細胞反應增強,有利于抑制組織擴散轉移茯苓所含的茯苓多糖茯苓素均具有明顯的抗腫瘤作用,通過抑制腫瘤DNA合成,提高產(chǎn)生TNF的能力,對白血病、腹水癌等均有抑制作用。甘草酸肝癌病變有明顯抑制作用甘草提取物對胃癌、肝癌宮頸癌、前列腺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薄荷熱水提取物體外實驗對人子宮頸癌JTC-26株有抑制作用。
4.8.9 參考資料
①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影響The KAMPO,(1983;2:13):實驗表明,逍遙散能增強硫賁妥鈉、戊巴比妥鈉等對小鼠的麻醉作用,延長其麻醉時間,增強麻醉效果,具有顯著的鎮(zhèn)靜作用;對戊四氮所致小鼠驚厥有明顯保護作用,能降低死亡率,減輕驚厥程度,具有一定的抗驚作用。醋酸扭體法實驗表明,本方能顯著減少小鼠扭體次數(shù),具有明顯的鎮(zhèn)痛作用。
②對性腺功能的影響  The KAMPO,(1983;12:13):實驗表明,本方具有溫和的雌激素樣活性,此作用是通過卵巢實現(xiàn)的。
③保護肝臟作用《山西醫(yī)藥雜志》,(1976;2:71):實驗表明,本方能使血清谷丙轉氨酶活力下降,肝細胞變性壞死減輕,并可使肝細胞內(nèi)糖元與核糖核酸含量趨于正常,方中以茯苓當歸作用最為顯著。
4.9 各家論述
①《醫(yī)方集解》:肝虛則血病,當歸、芍藥養(yǎng)血而斂陰;木盛則土衰,甘草、白術和中而補土;柴胡升陽散熱,合芍藥以平肝,而使木得條達;茯苓清熱利濕,助甘、術以益土,而令心氣安寧;生姜暖胃祛痰,調(diào)中解郁;薄荷搜肝瀉肺理血消風,疏逆和中,諸證自已,所以有逍遙之名。
②《古方選注》:治以柴胡,肝欲散也;佐以甘草、肝苦急也;當歸以辛補之;白芍以酸瀉之;治以白術、茯苓,脾苦濕也;佐以甘草、脾欲緩,用苦瀉之,甘補之也;治以白芍,心苦緩,以酸收之;佐以甘草,心欲軟,以甘瀉之也;加薄荷、生姜,入煎即濾,統(tǒng)取辛香散郁也。
③《醫(yī)林纂要》:因肝木受郁不得解,以至于生熱,而血液枯竭,肝木亦未嘗不虛,故既以歸、姜補肝,又以術、苓厚培其根,以柴胡、薄荷條達其枝,所謂雷以動之,風以散之;然后瀉之以酸,緩之以甘,暢遂肝氣之方,莫此為最。
④《成方便讀》:此方以當歸、白芍之養(yǎng)血,以涵其肝;苓、術、甘草之補土,以培其本;柴胡、薄荷、煨生姜俱系辛散氣升之物,以順肝之性,而使之不郁。
⑤《方劑學》:方用柴胡疏肝解郁當歸、白芍養(yǎng)血補肝,三藥配合,補肝體而助肝用為主;配伍入脾之茯苓、白術為輔,以達補中理脾之用;加入少許薄荷、生姜為佐,助本方之疏散條達;炙甘草為使者,助健脾并調(diào)和諸藥。諸藥合用,使肝郁得解,血虛得養(yǎng),脾虛得補,則諸癥自愈。
4.10 附注
逍遙湯(《圣濟總錄》卷一六三)。將本方改為丸劑,名“逍遙丸”(見《中國藥典》)。
4.11 歌訣
逍遙散當歸芍,柴苓術草加姜??;解郁疏肝寒熱清,乳房作脹調(diào)經(jīng)好。
4.12 出處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5 《赤水玄珠》卷二十方之逍遙散
5.1 方名
逍遙散
5.2 組成
地骨皮3錢,甘草3錢,黃芩3錢,川芎3錢,北柴胡5錢,香附3錢。
5.3 主治
赤水玄珠》卷二十方之逍遙散主治日夜虛熱,脈微細。
5.4 用法用量
竹葉10片,水煎,空心服。
5.5 出處
赤水玄珠》卷二十
6 《辨證錄》卷七方逍遙散
6.1 方名
逍遙散
6.2 組成
白術2錢,白芍5錢,當歸3錢,柴胡2錢,陳皮1錢,半夏1錢,鱉甲3錢,甘草5分,茯苓3錢。
6.3 功效主治
辨證錄》卷七方逍遙散具有開郁平肝之功效。主治正值飲食之時,忽遇可驚之事,驚氣未收,遂停滯不化,久成癥瘕。
6.4 用法用量  水煎服。
6.5 出處《辨證錄》卷七
7 《證治準繩·女科》卷二引《神巧萬全方》之逍遙散
7.1 方名 逍遙散
7.2 組成
人  參、白茯苓(去皮)、柴胡(去苗)、白術(炒)、黃耆等分。
7.3 主治
證治準繩·女科》卷二引《神巧萬全方》之逍遙散主治婦人血風勞,五心煩躁,心多怔忪,恍惚憂懼,頭目昏重,夜多盜汗
7.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加甘草1寸,同煎6分,溫服。
7.5 制備方法
上為散。
7.6 出處
證治準繩·女科》卷二引《神巧萬全方》
8 《女科萬金方》之逍遙散
8.1 方名
逍遙散
8.2 組成
麥門冬2錢5分,當歸4錢,白芍4錢,柴胡4錢,黃芩3錢,川芎3錢,熟地3錢,半夏2錢5分,甘草1錢5分。
8.3 功效主治
女科萬金方》之逍遙散具有補血,扶脾胃,調(diào)經(jīng)水之功效。室女17-18歲時脾胃虛弱,誤食生冷,經(jīng)脈不通,或阻百日,或半年,顏色有異,飲食少進,寒熱往來,四肢困倦,頭疼目眩,腹疼惡心,煩熱嘔吐,腹脹
8.4 用法用量
分4帖。每帖加生姜3片,水2鐘,煎8分,空心服。
8.5 加減
嘔吐,加白術、砂仁、香附各3錢;咳嗽氣急,加五味子、蘇葉、桔梗各2錢。
8.6 出處
女科萬金方
9 《傷寒六書》卷三方之逍遙散
9.1 方名
逍遙散
9.2 組成
人參知母、竹青、黃連、甘草、滑石、生地黃、韭根、柴胡犀角。
9.3 主治
傷寒六書》卷三方之逍遙散主治傷寒愈后勞復,陰陽易
9.4 用法用量
水2鐘,加大棗2枚、生姜3片,水煎服;捶法臨服入燒裩襠末1錢半調(diào)服。有粘汗出為效;不粘汗出再服,以小水利、陰頭腫即愈。
9.5 加減
卵縮腹痛,倍加黃連。
9.6 附注
傷寒六書纂要辨疑》本方用量:人參、知母、地黃、柴胡各一錢,甘草、韭根各三分,黃連五分,活石一錢五分;犀角、竹青用量原缺。
9.7 出處
傷寒六書》卷三
10 《醫(yī)貫》卷六方之逍遙散
10.1 方名
逍遙散
10.2 組成
柴胡1錢,芍藥1錢,陳皮1錢,牡丹皮1錢,茯神1錢,當歸1錢,白術1錢,貝母1錢,薄荷7分,黃連5分(每1兩用吳萊奧2錢,水拌炒焦色,合用)。
10.3 主治
醫(yī)貫》卷六方之逍遙散主治郁瘧。
10.4 出處
醫(yī)貫》卷六
11 《壽世保元》卷七方逍遙散
11.1 方名
逍遙散
11.2 組成
當歸(酒洗)1錢5分,白芍(酒炒)1錢,柴胡1錢,黃芩1錢,川芎7分,熟地黃7分,半夏(姜炒)7分,人參5分,麥門冬去心)5分,甘草4分。
11.3 功效主治
壽世保元》卷七方逍遙散具有和氣血,扶脾胃之功效。室女17-18歲,脾胃受傷,氣血俱弱,誤食生冷,經(jīng)脈不通,或百日或半年,顏色青黃,飲食少進,寒熱往來,四肢困倦,頭疼目弦,肚疼結塊,五心煩熱嘔吐膨脹。
11.4 用法用量
生姜3片,水煎,熱服。
11.5 加減
少睡,加酸棗仁(炒)以斂心血。
11.6 制備方法
銼散
11.7 附注
原書治上癥,先用本方,次服加味八物湯,后服調(diào)經(jīng)丸。
11.8 出處
壽世保元》卷七
12 《醫(yī)略六書》卷十八方之逍遙散
12.1 方名
逍遙散
12.2 組成
柴胡5分,白芍藥1錢半(酒炒),冬白術1錢半(炒),當歸身2錢,白茯苓2錢(去木),粉甘草5分,鉤藤鉤5錢,忍冬藤3錢。
12.3 主治
醫(yī)略六書》卷十八方之逍遙散主治肝脾兩虛,寒熱食少,營氣虛而瘛疭;女子經(jīng)潮熱,男子陰虛木旺,脈弦虛數(shù)。
12.4 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溫服
12.5 加減
陰虛血少,加生地;血虛火旺,加桅、丹。
12.6 各家論述
歸、芍斂陰養(yǎng)血,苓、術健脾生血,甘草緩中和胃,柴胡解郁升清,二藤舒筋以和絡脈也,血旺筋舒,則寒熱自解,而瘛疭無不痊,何食少之有哉!
12.7 出處
醫(yī)略六書》卷十八
13 《種痘新書》卷十方之逍遙散
13.1 方名
逍遙散
13.2 組成
白術、茯苓當歸、白芍、生地、甘草、柴胡
13.3 功效主治
種痘新書》卷十方之逍遙散就養(yǎng)心補血,調(diào)理脾胃之功效。主治女子一向閉經(jīng),血海已涸,適逢出痘,毒氣郁于沖任之間,二陽并發(fā),熱甚。
13.4 加減
加梔仁、丹皮,名“加味逍遙散”。
13.5 出處
種痘新書》卷十
14 《女科切要》卷一方之逍遙散
14.1 方名
逍遙散
14.2 組成
當歸、白芍茯苓、白術甘草、柴胡、薄荷、丹皮、山梔。
14.3 功效主治
女科切要》卷一方之逍遙散具有解郁調(diào)經(jīng),和氣血之功效。主治肝郁血虛,婦人經(jīng)閉及月經(jīng)不調(diào)。婦人胃氣不調(diào),貌本壯實,飲食漸減,經(jīng)水不通。肝經(jīng)血虛木郁。臍腹脹痛,午后煩熱精神疲倦。
14.4 用藥禁忌
忌氣惱勞碌;孕婦忌服。
14.5 附注
本方改為丸劑,名“逍遙丸”(見《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北京方)。
14.6 出處
女科切要》卷一
15 《雜病源流犀燭》卷一方之逍遙散
15.1 方名
逍遙散
15.2 組成
白術、白芍、當歸柴胡、茯苓丹皮、薄荷麥冬、山梔、牛膝、甘草
15.3 主治
雜病源流犀燭》卷一方之逍遙散主治干咳。
15.4 加減
痰郁火邪在中,加桔梗。
15.5 出處
雜病源流犀燭》卷一
16 《女科秘要》卷三方之逍遙散
16.1 方名
逍遙散
16.2 別名
逍遙飲
16.3 組成
白術,川歸,白芍,花粉8分,玄胡8分,地骨皮1錢,石蓮子1錢,黃芩4分,薄荷4分,龍膽草5分(1方無黃芩)。
16.4 功效
女科秘要》卷三方之逍遙散主退寒熱。
16.5 主治
婦人血虛,性急,或當行經(jīng)時房事觸傷,腹中結塊如雞子大,左右而動,月水不行,變作五心煩熱頭昏目眩。婦人行經(jīng)時及產(chǎn)后過食生冷之物,血見水即滯,閉而發(fā)熱,初起1-2月生寒發(fā)熱,五心煩躁,口苦舌干面色青黃。
16.6 用法用量
上為散服,或水煎服。
16.7 附注
逍遙飲(《竹林女科》卷一)。方中玄胡,《竹林女科》作“柴胡”。
16.8 出處
女科秘要》卷三
17 《韋文貴眼科臨床經(jīng)驗選》方之逍遙散
17.1 方名
逍遙散
17.2 組成
歸身9g,焦白術6g,甘草3g,柴胡6g,丹皮6g,茯苓12g,焦山梔6g,白菊6g,白芍9g,杞子9g,石菖蒲10g。
17.3 功效主治
韋文貴眼科臨床經(jīng)驗選》方之逍遙散具有舒肝解郁,清熱養(yǎng)血,平補肝腎之功效。主治七情內(nèi)傷所致肝郁氣滯型,或溫熱病后,玄府郁閉而致雙眼失明,如球后視神經(jīng)炎、視神經(jīng)萎縮、皮質(zhì)盲(近似中醫(yī)青盲),或突然失明,如急性球后視神經(jīng)炎視網(wǎng)膜中央動脈阻塞、視網(wǎng)膜中央靜脈血栓形成視網(wǎng)膜靜脈周圍炎所致玻璃體出血(近似中醫(yī)暴盲)。
17.4 加減
表邪已解,亦無低燒,可去薄荷;藥后大便溏稀,可去梔子菊花,加黨參益氣健脾扶正
17.5 各家論述
柴胡疏肝解郁;歸身、白芍養(yǎng)血柔肝而和脾;茯苓白術、甘草健脾燥濕和中;丹皮、梔子清熱、涼血而瀉郁火;菊花平肝明目;杞子清肝、益腎明目;石菖蒲芳香開竅明目。本方用于眼科上述疾患,不但有舒肝行氣解郁之功,且有平肝、益腎明目之效?!?a target="_blank" >木郁達之”,玄府通利,則目得濡養(yǎng)而神光充沛。
17.6 出處
韋文貴眼科臨床經(jīng)驗選》
18 《古今醫(yī)統(tǒng)大全》卷八十四方之逍遙散
18.1 方名
逍遙散
18.2 別名
柴胡四物湯
18.3 組成
當歸、川芎、芍藥、熟地黃、人參、半夏(制)、柴胡、黃芩、陳皮、麥門冬、甘草等分。
18.4 主治
古今醫(yī)統(tǒng)大全》卷八十四方之逍遙散主治脾胃虛弱,經(jīng)脈不通,或寒或熱,不喜飲食,飽脹嘔吐煩躁。
18.5 用法用量
水2盞,加生姜3片,煎8分,空心服。
18.6 加減
嘔吐,不能食,加砂仁白術;少睡,加酸棗仁;咳嗽,加杏仁、五味子;腹痛,加玄胡索。
18.7 出處
古今醫(yī)統(tǒng)大全》卷八十四
19 《外科正宗》卷二方之逍遙散
19.1 方名
逍遙散
19.2 組成
當歸1錢,白芍1錢,茯苓1錢,白術1錢,柴胡1錢,香附8分,丹皮7分,甘草6分,薄荷5分,黃芩(有熱加)5分。
19.3 功效主治
外科正宗》卷二方之逍遙散具有和氣血,開郁行滯,散結疏肝之功效。主治婦人血虛,五心煩熱,肢體疼痛,頭目昏重,心忡頰赤,口燥咽干,發(fā)熱盜汗,食少嗜臥血熱相搏,月水不調(diào)臍腹作痛,寒熱如瘧;及室女血弱,榮衛(wèi)不調(diào),痰嗽潮熱,肌體羸瘦,漸成骨蒸。
19.4 用法用量
水2鐘,煎8分,食遠服。
19.5 加減
有寒,加生姜3片、大棗2枚。
19.6 附注
中丹皮,《醫(yī)宗金鑒》作“陳皮”。
19.7 出處
外科正宗》卷二
20 參考資料
^ [1]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yī)方劑雙解與臨床[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96.
^ [2] 中醫(y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y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3] 李經(jīng)緯等主編.中醫(y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1421.
^ [4] 魏睦新,王剛.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 [5]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yī)方劑雙解與臨床[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92.
^ [6]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yī)方劑雙解與臨床[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92-93.
^ [7]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yī)方劑雙解與臨床[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93-96.
瀉心散
別名
處方來源
《幼科金針》卷下。
藥物組成
犀角5分,川連1分,大黃2錢,山梔1錢,黃芩1錢,連翹1錢,薄荷葉5分,甘草5分。
加減
功效
主治
重舌,木舌。
制備方法
用法用量
加燈心為引,水煎服。外以樸消散調(diào)敷。
瀉心湯
處方來源
《急救仙方》卷三。
藥物組成
龍膽草、細辛、山梔子、大黃、甘草烏豆。
加減
功效
主治
眼疼,血輪紅赤。
制備方法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涼心散
《醫(yī)宗金鑒》卷五十一:涼心散
處方
青黛 硼砂 黃柏 黃連(人乳拌曬)人中白各6克(煅)風化消3克 冰片0.6克
制法
上為極細末。
功能主治
清心熱,瀉脾火。治小兒心脾積熱上攻,致生重舌,舌下近根處腫突,形狀似舌者。
用法用量
吹患處。
摘錄
《醫(yī)宗金鑒》卷五十一
《玉案》卷六:涼心散
處方
青黛2錢,硼砂2錢,黃連(人乳拌,曬)2錢,人中白2錢(煅過),風化消1錢,黃柏1錢,冰片2分。
制法  :  上為極細末。功能主治:       重舌、鵝口及口疳。用法用量:       吹入舌上。
消心為病證名[1]。即上消(upper consumption[2])。
上消(upper consumption)為病名[3]。消渴的一種。又稱膈消(《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氣厥論》)、鬲消(《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氣厥論》)、消心(見《證治要訣·三消》)。是指上焦燥熱,以多飲水而少食,大便如常,或小便清利為主要表現(xiàn)的消渴。多因心肺火熾所致。
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氣厥論》:“心移熱于肺,傳為鬲消?!?a target="_blank" >張志聰注:“鬲消者,鬲上之津液耗竭而為消渴也?!?div style="height:15px;">
證治要訣·三消》:“上消消心心火炎上,大渴而小便多?!薄?a target="_blank" >消心之病,往往因欲飲食過多,及食啖辛熱,飲引既多,小便亦多。當抑心火使之下降,自然不渴,宜半夏瀉心湯。”
消心癥狀
消心患者多飲水而少食,大便如常,或小便清利。
肺熱津傷者煩渴多飲,口干舌燥,尿頻量多,舌邊尖紅,苔薄黃,脈洪數(shù)。
燥熱傷肺者煩渴多飲,口干咽燥,多食易饑,小便量多,大便干結,舌紅,苔薄黃,脈數(shù)。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消渴論》:“上消上焦受病,又謂之鬲消病也。多飲水而少食,大便如常,或小便清利,知其燥在上焦也?!?div style="height:15px;">
消心病因病機
消心多因心肺火熾所致。亦可因命火上浮致病。
消心辨證治療
6.1 肺熱津傷
上消·肺熱津傷證(upper consumption with syndrome of fluid consumption due to lung heat)是指肺熱內(nèi)盛,耗傷津液,以煩渴多飲,口干舌燥,尿頻量多,舌邊尖紅,苔薄黃,脈洪數(shù)等為常見癥的上消證候。
6.1.1 癥狀
患者口渴多飲,口干舌燥,尿頻量多,煩熱多汗舌邊尖紅,苔薄黃,脈洪數(shù)[4][5]。
6.1.2 證候分析
肺臟燥熱,津液失布:肺熱熾盛,耗液傷津,故口干舌燥,煩渴多飲。肺主治節(jié)燥熱傷肺,治節(jié)失職,水不化津,直趨于下,故尿頻量多。胃火熾盛,水谷腐熟過度,故多食易饑。因肺與大腸表里,燥熱下移大腸,故見大便干結。舌邊尖紅,苔薄黃,脈洪數(shù),是內(nèi)熱熾盛之象。
6.1.3 治法
清熱潤肺,生津止渴。
6.1.4 方藥治療
醫(yī)碥·消渴論》:“下焦命門火不歸元,游上肺則為上消?!?a target="_blank" >八味腎氣丸,引火歸元,使火在釜底。水火既濟,氣上熏蒸,俾肺受濕潤之氣而渴疾愈矣?!?div style="height:15px;">
可用消渴方、麥門冬飲子、二冬湯、人虎白虎湯、止消潤燥湯清心肺,兼清其胃。
可用消渴方[備注]消渴方(《丹溪心法》):黃連末、天花粉末、生地汁、藕汁、人乳汁、姜汁、蜂蜜加味治療。方中重用花粉生津清熱;佐黃連清熱降火;生地黃、藕汁等養(yǎng)陰增液,尚可酌加葛根、麥冬,以加強生津止渴。
若脈洪數(shù)無力,煩渴不止,小便頻數(shù),乃肺腎氣陰虧虛,可用二冬湯[備注]二冬湯(《醫(yī)學心悟》):天冬、麥冬天花粉、黃芩知母、甘草、人參、荷葉,方中重用人參(亦可用沙參代)益氣生津;二冬、花粉、黃芩、知母清熱解渴。
如苔黃燥,煩渴引飲,脈洪大,乃肺胃熱熾,耗損氣陰之候,可用白虎加人參湯[備注]白虎加人參湯(《傷寒論》):知母、石膏、甘草粳米人參以清泄肺胃,生津止渴。
如出現(xiàn)血瘀之證,可參用丹參、山楂紅花、桃仁活血化瘀,以提高治療效果。
6.1.5 飲食療
6.1.5.1 推薦食材
上消患者建議食用天花粉、兔肉百合、水梨、鴨肉、銀耳麥冬、枇杷等。
6.1.5.2 推薦食療
1.五汁飲(《溫病條辨》)將鮮蘆根麥門冬洗凈后,壓汁去渣,取麥門冬汁10g,鮮蘆根汁25g;荸薺、梨、藕去皮后,榨汁,取梨汁30g,荸薺汁、藕汁各20g。將上述汁液混合均勻,溫服、冷飲均可,不限量頻飲。脾虛便溏者忌服。
2.天花粉粥(《備急千金要方》):天花粉20g,洗凈切片煎汁,同粳米60g煮粥;或以粳米加水煮粥,將熟時加入天花粉,再煮至粥熟即可。每日2次食用,脾胃虛寒便溏者禁用。
3.神效煮兔方(《太平圣惠方》):將兔去皮和內(nèi)臟,洗凈切塊,與桑白皮100g同煮至爛熟,盡力食肉,并飲其汁,每日1次。
6.2 燥熱傷肺
上消·燥熱傷肺證(upper consumption with syndrome of dryness-heat injuring lung)是指燥熱犯肺,耗傷氣津,以煩渴多飲,口干咽燥,多食易饑小便量多,大便干結,舌紅,苔薄黃,脈數(shù)等為常見癥的上消證候。
6.2.1 癥狀
煩渴多飲,口干咽燥,多食易饑小便量多,大便干結,舌紅,苔薄黃,脈數(shù)[6]。
6.2.2 證候分析
肺熱熾盛,耗傷津液,故煩渴多飲、口干咽燥。胃火熾盛,水谷腐熟過度,故多食易饑肺主治節(jié),燥熱傷肺,治節(jié)失職,水不化津,直趨于下,故小便量多。因肺與大腸表里,燥熱下移大腸,故見大便干結。舌紅、苔薄黃、脈數(shù),為內(nèi)熱熾盛之象。
6.2.3 治法
清熱潤肺,生津止渴。
6.2.4 針灸治療
處方:以手太陰肺經(jīng)、手少陰心經(jīng)穴為主。取少府、心俞、太淵、肺俞胰俞、魚際穴。肺之背俞穴肺俞,肺之原穴太淵可補益肺陰。配肺經(jīng)滎穴魚際瀉肺熱。心俞少府以瀉心火,助其清肺瀉熱。胰俞為治消渴經(jīng)驗效穴。
隨證配穴:煩渴引飲者,加廉泉內(nèi)庭。
刺灸方法:針用補瀉兼施法。
6.3 消心針灸治療
胰俞、肺俞、脾俞、腎俞、足三里太溪等穴為主。上消尺澤照海、金津、玉液;口干甚加廉泉承漿;嘈雜善饑關門、內(nèi)關;目昏糊加光明、行間頭暈上星百會;畏寒肢冷加灸命門、關元[7]
6.4 推拿療法消心
[8]
選穴:肺俞、胰俞、心俞中府、云門、氣戶庫房、手三里、陽陵泉
操作方法患者仰臥位,醫(yī)者用左右結構?法在背部脊柱兩側施術,約6分鐘,重點在肺俞、胰俞、心俞和局部阿是穴。用一指禪推法推背部脊柱兩側膀胱經(jīng)第一側線,往返操作約5分鐘。指按揉肺俞、心俞胰俞、中府云門、氣戶、庫房、手三里、陽陵泉,每穴約1分鐘。用拿法拿上臂、前臂,約3分鐘。
6.5 艾灸療法消心
6.5.1 方一
[9]
選穴:肺俞、胰俞、魚際、太淵
灸法艾條回旋灸,每穴10~15分鐘,灸至局部紅暈溫熱為度,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療程之間可休息,或平時可以間隔1~2天施灸1次,應長期堅持。
6.5.2 方二
[10]
取穴
①組  足三里中脘穴;
②組  命門、身柱、脾俞穴;
③組  氣海、關門穴;
④組  脊中、腎俞穴;
⑤組  華蓋、梁門穴;
⑥組  大椎、肝俞穴;
⑦組  行間、中極、腹哀穴;
⑧組  肺俞、膈俞腎俞穴。
配穴上消證,口渴甚者,加內(nèi)關、魚際、少府穴。
灸法:每次選用1組穴位,8組穴輪換使用,采用隔姜灸法。取厚0.3~0.4cm的姜片放在穴位上,上面放置大小為1.5cm×2cm、重0.5克的艾炷,點燃施灸。每穴灸10~30壯,隔日1次,50天為1個療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糯米膏
牡蠣散
肥兒丸
補肝散。補肝湯。瀉肝湯。。。。。。。。。。。。。。。
逍遙散
補肝丸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