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因為直言進諫而遭到打壓或者丟到性命的人不勝枚舉,雖然說有部分人也因為勇于進諫而名留千史,可那也只是極少數(shù)。因為在中國的封建體制下,一直崇尚的權力至上的原則是極度反感以下犯上的意外情況發(fā)生的,而有時候的接納言臣的意見則是因為尊崇賢才的傳統(tǒng),不過都是在可接受的范圍內(nèi),不會觸及高層利益的情況下。在這種矛盾之下,我們很容易就能找到一些中國古代作為人臣要遵循的原則的共性。
在三國時期,也有這樣的一個人,因為說了一些觸及高層敏感神經(jīng)的話,最后一生一落千丈,結局落寞,他就是蜀漢的重要謀士廖立。他曾被諸葛亮評價為荊楚一帶的奇才,但也是被諸葛亮上奏廢為平民的。那廖立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諸葛亮為什么既稱贊他又打壓他?不可否認的是,廖立作為謀臣在蜀漢算是一個地位比較高,能力比較強的人的,能夠與諸葛亮、龐統(tǒng)齊名。不僅如此,在廖立失去劉備的荊州南部三郡,而自己卻脫身回到劉備身邊,可是就算是這樣,劉備還是對他一如既往的賞識和禮待,沒有追究他的過錯,還讓他做了巴郡太守。
由此之后,廖立就自恃奇才,就有點剎不住車了。在劉禪在位時公然的批評先帝劉備部署不當導致,導致丟了荊州、關羽丟了性命、夷陵之戰(zhàn)損兵折將等等,不僅如此,他更是誹謗、貶低一眾大臣,相當于把人得罪了個遍。我們暫且不管他說的對不對,但是他的處境是非常嚴峻的。最后廖立被貶為平民,流放汶山郡,最后郁郁而終。
細究廖立被彈劾的理由,第一是廖立丟失長沙郡地盤的過失。在這件事上,諸葛亮無非就是兩種態(tài)度,一是追究責任,二是主張不予追究。但是就劉備的態(tài)度來看,如果諸葛亮主張?zhí)幏至瘟?,結果很明顯是否定的,所以諸葛亮就沒有追究什么。但是有句話說得好,人一旦倒霉起來,喝水都會塞牙。劉備死后,廖立失去了最有力的后盾,看不慣他的人就會把什么錯都找出來湊一塊,諸葛亮也就是用來這一招。
第二是在劉備死后,托孤的人也并不是諸葛亮一個人,還有李嚴、魏延和廖立。其實想一下也就明白劉備這樣做是在擔心什么了,諸葛亮位高權重,把蜀漢全交給他一個人確實不是一個君王所言。但是根據(jù)歷史也知道魏延、李嚴和廖立最后都被拉下馬了,權力落在了諸葛亮的手中,自然就會看不慣廖立的這一作風了,廖立的被貶也有這方面的原因。
第三是廖立這個人確實有點太過于直性子了,雖然看待問題一針見血,但言語過于尖刻,這歸因于他個人的性格原因。
直到諸葛亮死,廖立也沒有被召回成都,甚至在廖立聽聞諸葛亮的死訊時,廖立郁郁而終,因為他知道只有在諸葛亮的手里,他才有可能重新被重用,最后這個希望隨著諸葛亮的死而破滅了。
回看廖立的這一生,其實也不難發(fā)現(xiàn),算得上是一個相當有才能的人,要不然劉備也不會這樣寶貝他,可毀就毀在他的那張嘴加他的那個性格上,讓人遺憾。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