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 理氣化痰,疏肝解郁。
主治: 痰氣郁結(jié)、肝氣不舒、脾胃不和所致之輕中度郁證。
用法: 100毫升水煎服,每日3次。2周為1療程。
本方以桃仁為君藥,其味苦性平,苦泄逐瘀、甘緩益肝、生血,入心肝血分,善瀉血滯、祛瘀,故能活血祛瘀;赤芍味苦,性微寒,歸肝經(jīng),苦寒入肝經(jīng)而清肝火,泄血分郁熱,故能清熱涼血化瘀;柴胡味苦、辛,性微寒,歸肝、膽經(jīng),辛行苦泄,性善條達肝氣,舒肝解郁,赤芍與柴胡相配伍,共起宣暢氣血,升陽散結(jié),疏肝解郁之功效;大腹皮味辛,性微溫,辛能行散,行氣導滯,寬中利氣;陳皮味辛、苦,性溫,辛行溫通,行氣和中,消痰導滯,解郁除煩;青皮味苦、辛,性溫,辛散溫通,苦泄下行,疏肝理氣散結(jié),故能疏肝膽,瀉肺氣,破堅癖,散滯氣積結(jié),開胃益脾;蘇子味辛、溫,歸肺、大腸經(jīng),辛主降,降肺氣,化痰涎,氣降痰消,故能降氣化痰,行氣寬中;香附歸肝、脾、三焦經(jīng),芳香辛行,入肝經(jīng),散肝郁,味苦疏泄平肝,故能疏肝、行氣、解郁,七味藥共為臣藥,舒肝解郁,祛瘀化痰;遠志味苦、辛,善宣泄通達,開心氣,寧心神,交通心腎,安神定志,又可通利心竅,逐痰涎;石菖蒲芳香走竄,辛開苦躁溫通,開竅醒神,化濕,豁痰,辟穢,佐以遠志、菖蒲,相須配伍,共能益智安神、化痰開竅;諸藥相合,共奏醒腦疏肝、開郁化痰、通神利竅之功。
==============================================================
生鐵落50克(先煎)、磁石30克(先煎)、紅花10克、桃仁10克、當歸10克、炒柴胡10克、白芍30克、川芎10克、生地30克、枳殼10克、桔梗10克、甘草5克、郁金15克、五味子15克、石菖蒲10克。一日一劑,水煎,日三服,切切戒酒?。?/font>
=======================================
治療:失眠的偏方
============================================
治療失眠的小絕招
具體操作方法如下:選男左手,女右手的中指,仔細觀察遠端指腹部會有1-2個左右的米粒大小的白色小區(qū),多呈橢圓狀,多數(shù)在側(cè)面,就是缺血區(qū)域,選取這個區(qū)域的中心,消毒后用7號注射器針頭點刺一下,擠出10-20滴左右的血即可。夠簡單了吧?
花生葉治療失眠
方子:花生葉60克用冷水稍稍洗一下,然后加水后煮兩大杯,一杯早上喝,一杯留在晚上睡覺前,最好加熱后服用,真的很管用。這是我親身經(jīng)歷的方子,奉獻出來吧!
嚴重失眠散
磁石30克,炒棗仁24克沖服,夜交藤15克,珍珠母15克,合歡皮15克,靈芝9克,琥珀1克沖服。
======================================
茯苓50克,杏仁30克,棗皮20克,首烏30克,木瓜25克,生地30克,
丹參30克,益智仁25克,柏子仁25克, 龍膽草25克, 紅砂糖引
注意:紅砂糖不是與湯藥同時服用,而是每晚睡前一個小時服用。
===========================================
失眠特效秘方“舒眠靈”
方劑:炒棗仁30g
主治:
=======================================
失眠靈祖傳
主治病癥:失眠,不明原因的失眠
組成及方法:酸棗仁30克,龍眼肉20克,蓮子30粒,浮小麥30克,夜交藤30克,天王補心丸1丸。
================================================
治療頑固性失眠偏方白僵蠶10克姜黃6克天竺黃3克 蟬衣6克
用于神經(jīng)衰弱、神經(jīng)官能癥,美尼爾氏綜合癥,更年期綜合癥等所引起的各種頑固性失眠。
=================================
拒絕失眠有訣竅
1、太煩躁時睡時醒是因肝
滋養(yǎng)之道:通過食療也可以有效預防失眠。比如自覺壓力大時,可多吃點綠色及口感帶酸的水果,如檸檬、獼猴桃、梅子等。肝火旺時容易口渴,需要喝充足的水。玫瑰花茶、熏衣草茶,再加入些有安神作用的酸棗仁一起喝,效果很好。
2、睡著易做夢,睡醒不解乏是因為心
經(jīng)常熬夜加班,會一點一滴耗損體內(nèi)的“陰氣”,變成“陰虛”體質(zhì),就算精疲力竭,上了床也睡不著,要不就是腦袋里連番上演各種夢境,覺得沒法好好休息。時間長了更會發(fā)現(xiàn),記憶力在不斷下降,同時伴有心慌、面白、頭暈等表現(xiàn)。此種情況必須“滋心陰、養(yǎng)心神”。
滋養(yǎng)之道:建議選擇桂圓和適量的紅棗、蓮子及糯米一同煮成粥,早上食用;或用6顆桂圓肉、10克蓮子及芡實,加500毫升水煮成茶,每天早晚溫熱喝一次,能養(yǎng)心安神。但感冒時或有口干舌燥等上火癥狀的人,不宜吃桂圓。
滋養(yǎng)之道:食療可選用山藥、枸杞、粳米一同煮粥,安神助眠。
4、腹脹胸悶而難眠是因脾胃
中醫(yī)有一句話,“胃不和,則臥不安”,指的是腸胃沒顧好,造成胃氣失和、消化不良、腹脹不適,就很難一夜好眠。此時需要消食導滯,佐以安神。
滋養(yǎng)之道:此類失眠主要以預防為主。晚餐掌握“77”原則,即盡量晚上7點以前(或睡前3小時)進食,7分飽,菜品清淡。要少吃豆類、青椒等脹氣食物,以及辣椒、大蒜及生洋蔥等會讓人感覺燒胃的辛辣食物。用餐之后稍微走一走再睡覺。
5、病中或病剛好時不能安睡,需清肺火
感受外邪后,人體正氣虛弱,易心煩,夜間輾轉(zhuǎn)反側(cè)不能安睡。這多因肺熱所致,還會伴有口干身熱、小便短赤等表現(xiàn)。
滋養(yǎng)之道:可多吃胡蘿卜、木耳、蜂蜜、梨、枇杷等,尤其是枇杷效果較好。
當然,不管對于哪種失眠,下午適當運動,晚上用溫水泡腳,并按摩腳底“涌泉穴”都會有預防之效。
=======================================
治療失眠癥的方子
嚴重失眠,經(jīng)常徹夜不眠 茯苓 50克,杏仁30克,棗皮20克,首烏30克,木瓜25克,
生地30克,丹參30克,益智仁25克,柏子仁25克,龍膽草25克,紅砂糖引。
注意:紅砂糖不是與湯藥同時服用,而是每晚睡前一個小時服用。
==========================================
治療失眠癥妙方
方藥:生地30克,百合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一般服用5~7劑,獲效。
注:此方來源于民族醫(yī)藥報
=====================================
睡方:
神效安眠湯
配制:加水煎湯每天一副,早晚服用,用時加蜂蜜15--20克。一般一個星期之內(nèi)可完全恢復。
=================================================
組成及應用方法:酸棗仁10克,龍眼肉20克,蓮子30粒,天王補心丸1丸。
【藥物組成】丹參25g,當歸50g,石菖蒲25g,黨參25g,茯苓25g,五味子50g,
【處方來源】《中國藥典》一部。
【方劑主治】心陰不足,心悸健忘,失眠多夢,大便干燥。
【方劑功效】滋陰養(yǎng)血,補心安神。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1次6g,小蜜丸1次9g,大蜜丸1次1丸,1日2次。
=============================
當代12位名老中醫(yī)治療失眠癥的經(jīng)驗
藥物:夜交藤30g,熟棗仁20g,遠志15g,柏子仁20g,茯苓15g,生地黃20g,
功效:滋陰潛陽,清熱寧心,益智安神。
主治:心煩不寐,驚悸怔忡,口舌干燥,頭暈耳鳴,手足煩熱,舌紅苔薄,脈象滑或弦數(shù)。
用法:水煎服,日1劑。
加減:若陰虧甚,舌紅少苔或無苔者,可加麥冬15g,百合20g,五味子10g;情懷抑郁,煩躁易怒者,可加合歡花15g,柴胡15g以解郁安神;兼大便秘者多為胃家郁熱,所謂“胃不和則臥不安”,可加小量大黃以瀉熱和胃。
方歌:潛陽寧神夜交藤,棗柏遠志連茯苓;
按語:不寐一病臨床頗為多見,病機亦錯綜復雜,有心脾兩虛者,有膽郁痰擾者,亦有胃氣不和者等等。臨床上尤以陰虛陽亢、心腎不交者居多,往往纏綿難愈,難以驟效。久不得寐,勢必耗傷心陰,使心陽更亢,復不得入于陰,而不成寐。潛陽寧神湯正是基此而立方。臨床施用,要有方有守,循序漸進,待陰氣得充,亢陽得平,心神安定,臥寐必寧矣。
藥物:北柴胡10g,法半夏10g,淡枯芩12g,炙青皮10g,枳實10g,
功效:祛痰(無形)鎮(zhèn)靜,解郁舒肝,安神除煩。
主治:由七情六郁而引起的失眠煩躁,亂夢,頭痛昏暈,多愁善感,疑慮妄想,驚悸夜游,無端喜怒啼泣等癥。即現(xiàn)代醫(yī)學所稱神經(jīng)官能癥。
方解:本方系多方精組而成。上可溯源于《內(nèi)經(jīng)·素問》之半夏秫米湯;下又能至現(xiàn)代實驗室,因今人實驗證明,中醫(yī)除痰藥多有鎮(zhèn)靜作用;中可以歸功于許學士的“珍珠母丸”,因本方重用珍珠母。
用法:方中珍珠母、礞石二藥,須先放入水中煎沸約半小時,然后納入其余諸藥。因此二味為介類及礦物藥,非久煎不能奏效。余可按常法煎取濃汁約150ml,煎兩次,分兩次服用,距離吃飯約一小時,前后均可。
加減:頭痛甚,中醫(yī)稱為痰厥頭痛者,加鉤藤30g,菊花10g,白蒺藜15g,赤芍30g,以舒攣鎮(zhèn)痛;大便干結(jié)者,加瓜蔞仁12g,生大黃6g以潤腸通便;抽搐動風者,加羚角面1g(分沖),以清肝熄風;狂言亂語,躁動不寧,幻視幻聽者,則其病已由量變到質(zhì)變,屬于癲狂之癥,所謂“精神分裂癥”之類,本方須加菖蒲10g,遠志6g以豁痰開竅。外加“礞石滾痰丸”6~9g,上午一次服下,下午可得瀉下二、三次不等。慎不可睡前服用此丸,因為此藥起作用時,可見腹痛瀉下,影響睡眠,反滋病變。
藥物:琥珀0.6g(研末沖服),合歡花9g,白芍9g。
功效:安神解郁,養(yǎng)血柔肝。
主治:失眠、神經(jīng)衰弱。
方解:思慮過度則傷脾,脾血虧損,血虛無以養(yǎng)心,心虛則神不守舍;肝失條達,郁而化火,上擾心神,陰液虧耗,無以上承于心,五志之火無制,而君火更亢,陽不入陰,致使心神不安而產(chǎn)生失眠、多夢、神疲、舌紅或淡紅、脈細弱或細數(shù)諸癥。本方琥珀安五臟,定魂魄,鎮(zhèn)驚安神,為君藥;輔以合歡花安神解郁,入脾補陰,入心緩氣而令五臟安和,神氣舒暢;再佐以養(yǎng)血柔肝益脾之白芍,用其苦入心,微寒瀉心火,酸入肝,收斂肝陰。全方藥僅三味,但組方嚴謹,療效確切,尤其以血虛陰虛型病人為佳。
加減:肝虛有熱之虛煩不眠與酸棗仁湯合用;熱病后期,熱邪未盡,陰液已傷者與黃連阿膠湯合用;心腎不足,陰虛陽亢失眠、心悸、健忘、口燥咽干、舌紅無苔者,加生地、柏子仁等養(yǎng)心滋腎之品。
藥物:丹參、生龍骨、生牡蠣、夜交藤、合歡皮各15g,炒棗仁、柏子仁各10g。
主治:失眠。
制法:先用水將生龍骨、生牡蠣和其他藥物分別浸泡30分鐘,再用火先煎生龍骨、生牡蠣30分鐘,然后納入諸藥再煎,取汁250ml,再加水煎取150~200ml,2次煎出藥液共300~450ml 左右,合勻。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溫服。
服藥同時,應以清淡而富于營養(yǎng)的飲食為主,禁食辛熱油膩之品,以防助火生痰。同時睡前避免飲用濃茶、煙酒,用溫水洗腳,以引火下行。保持情緒安定,心情舒暢,解除思想負擔。本方以養(yǎng)血安神為主,氣虛陽虛者慎用,因邪實內(nèi)擾者慎用。
藥物:生地60g,酸棗仁60g,煅磁石45g,茯苓60g,茯神60g,黃連10g,阿膠60g,
主治:失眠。
制法:上藥共研極細末,以豬心血和之,煉蜜為丸,朱砂為衣,每粒重1.5g?;蛞陨戏絼┲氐?/5~1/4水煎服。
用法:每晚臨睡前2小時3~4粒,燈芯湯送下。如作湯劑,則每日1劑,日服2次,下午3~4 時服頭煎,晚間臨睡前服2煎。
按語:本方為酸棗仁湯與黃連阿膠湯加減而成。治虛勞虛煩不得眠,虛陽困擾中宮,心火上炎而心神不寧。臨床特點為心煩不寐,頭暈,耳鳴,健忘,五心煩熱,舌紅,脈細數(shù)。治當以滋陰清心安神為原則。方中酸棗仁養(yǎng)肝血、寧心神,配以川芎疏肝理氣,一收一散,相反相成;更以知母、黃連清熱除煩,制川芎之辛燥;生地、阿膠、雞子黃滋陰,使亢陽有所附;茯苓、茯神、遠志寧心安神;磁石、琥珀鎮(zhèn)心安神。豬心血和藥,取“心者入心”之義,為諸藥之引。諸藥合用,具有滋陰清熱,鎮(zhèn)心安神之效。
藥物:枸杞30g,炒棗仁40g,五味子10g。
主治:失眠。
制法:上藥3味和勻,分成5份。
用法:每日用藥1份,置于茶杯中,開水浸泡,當茶頻頻飲之。或日飲3次,每次至少50ml 。
按語:本方以藥代茶頻飲,既可免去煎藥之勞,亦可達到治療之效,且服用方便。其適應癥為心血不足,腎陰虧損之失眠,可見虛煩心悸,夜寐不安,夢遺健忘,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方用棗仁、枸杞子補肝腎,養(yǎng)心血;五味子斂心氣,滋腎水。全方藥少力專,滋補肝腎,養(yǎng)血安神。運用本方,可根據(jù)不同情況,適當調(diào)整用量或加減藥味。如心律不齊,而失眠較輕者,棗仁、枸杞子量宜相同;單純失眠者棗仁量宜大;胃酸過多者,可去五味子,加白豆蔻5g。服藥時,可適當加入白糖或麥乳精以調(diào)味。
藥物:炒陳皮6g,法半夏10g,膽星6g,石菖蒲6g,郁金10g,朱茯神15g,蓮子心6g,
主治:失眠。
用法:每日1劑,日服1次。臨睡前溫服。服藥后,以溫熱水洗腳后就寢。
按語:本方所治失眠者多因精神緊張,心情不愉快而致,氣郁不舒,影響脾氣之運化,聚濕則成痰;或因氣郁化火,煎熬津液,亦可生痰。明·戴思恭認為:“有痰在膽經(jīng),神不歸舍,亦令不寐”,同時指出,“理痰氣”為治療本病的“第一要義”。方用陳皮、半夏、朱茯神、甘草,取二陳湯之義,燥濕化痰,同時朱茯神還有寧心安神之功;加膽星增強化痰的作用,并能清熱;菖蒲、郁金、蓮子心清心化痰解郁,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實,石菖蒲具有鎮(zhèn)靜作用;龍齒鎮(zhèn)心安神;酸棗仁寧心安神;麥芽健脾和胃消食;另以金器置藥中煎煮,其義在于取其“微量元素”,須用真金。諸藥合用,有燥濕化痰,清心安神之功。本方證的審證要點為:要有痰濕內(nèi)停之象,證見胸悶、頭痛、厭食等。臨證之時,如見舌質(zhì)紅,口干者,可去陳皮,加天冬12g,麥冬12g,何首烏12g。
藥物:黃芪60g,黨參30g,生地60g,當歸60g,赤芍60g,白芍60g,川芎60g,阿膠30g,
主治:用腦過度,失眠,食欲不佳,大便秘結(jié)。
用法:每日早晚各服一匙,白開水化服.
按語:本方適用于勞倦太過而心脾兩虛的失眠證,或伴見脾虛食滯者,可見心悸健忘,肢倦神疲,納食欠佳,面色少華,大便秘結(jié),舌淡,脈細弱。治當健脾安神,養(yǎng)血寧心。方中黃芪、黨參健脾益氣;女貞子、旱蓮草、金櫻子、桑椹子、五味子滋補肝腎,以達補心陰之效,此即“虛則補其母”;當歸、赤白芍、川芎、阿膠養(yǎng)血;生牡蠣、珍珠母重鎮(zhèn)安神;沙參、生地、鮮葡萄、鮮蘋果、蜂蜜生津增液,以潤大腸,老年血虛便秘之人,尤為適宜;“胃不和則臥不安”,本方在大量滋補藥中加入焦麥芽、雞內(nèi)金、遠志、黃連、黃芩,一則可防補藥滋膩礙胃,二則可消胃中積滯,疏理腸腑。臨證時,還應根據(jù)不同兼癥,靈活加減化裁,如素有肺虛,燥熱咳嗽,或血虛便結(jié)者,加川貝母30g,麥冬30g,玉竹30g;痔瘡,便血者,加丹參30g,炒地榆60g,炒槐花60g,干荷葉30g;燥熱干咳,舌瘦干紅者,加款冬花60g,桑白皮60g,地骨皮60g,紫菀30g。如遇感冒及其他疾病發(fā)生,應立即停服此藥,以免留邪。
藥物:生百合30~50g,炒棗仁30g,當歸10g,夜交藤30g。
功效:養(yǎng)心安神。
主治:失眠癥。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解:失眠癥的主要病機是心神不安,正如《景岳全書》所云:“蓋寐本乎陰,神其主也,神安則寐,神不安則不寐”。百合安神湯即據(jù)此立意。其中百合味甘,性寒,清補兼用,入心經(jīng)善“斂氣養(yǎng)心,安神定魂”,據(jù)老中醫(yī)多年經(jīng)驗,重用百合有明顯鎮(zhèn)靜安眠作用,故用以為君;炒棗仁甘收酸補,向為安神要用藥,用以為臣;當歸善補陰血,佐百合以養(yǎng)心陰,夜交藤味甘性平,佐棗仁以養(yǎng)心血,藥雖四味,但君臣相合,互佐協(xié)力,功專安神。不寐病因雖多,證型亦雜,但均以心神不守為共同病機,其治均當以安神為要務,故不論何型,皆可用百合安神湯為主進行治療。實際應用時,百合用量宜重,方解獲效卓然。因其藥性平和,即使用50g,亦無任何副作用,盡管放膽用之。
加減:肝郁化火者,合用丹梔逍遙丸或龍膽瀉肝湯;思慮過度者,合用茯神、桂圓肉、白術(shù)、木香、石斛、陳皮、柏子仁等;卒受驚恐者,加用遠志、山萸肉、琥珀、生龍牡等;飲食停滯者,加砂仁、麥芽、山楂、雞內(nèi)金、檳榔等,若腹脹滿、大便干結(jié)者合調(diào)胃承氣湯或枳實導滯丸;痰熱內(nèi)蒙者,上方加溫膽湯。心腎失調(diào)者,上方合用六味地黃丸、交泰丸為基本方;偏陰虛火旺者,合黃連阿膠湯或天王補心丹;偏腎陽虛者,合右歸丸或金匱腎氣丸;遺精明顯者酌加桑螵蛸、金櫻子、芡實、連須;盜汗明顯者酌加知母、黃柏、五倍子、煅龍牡等。心脾失調(diào)者,主方合歸脾湯;納呆明顯者酌加陳皮、焦三仙;腹脹明顯者酌加砂仁、川樸;大便稀溏者,去當歸,酌加山藥、薏仁、白扁豆。心肝失調(diào)者,肝血虛者合用四物湯;肝陰虛者合一貫煎;肝陽上亢者,合羚羊鉤藤湯;月經(jīng)不調(diào)者,酌加香附、益母草。
驗案:姚某某,男,35歲,干部,1995年2月21日初診,門診號為:127489。
十年來常年失眠,屢治不效,近四天徹夜不眠,只好借酒刺激,以醉代眠,伴頭昏、頭暈,記憶力嚴重下降,口渴喜飲、腰 B154、夢遺,二便調(diào)和。檢查:舌質(zhì)淡紅,苔薄黃,脈沉無力。證屬心腎不調(diào),陰虛火旺。方用百合安神湯合黃連阿膠湯化裁:生百合45g,炒棗仁30g,當歸10g,丹參10g,麥冬13g,五味子9g,生地10g,茯苓30g,柏子仁10g,阿膠(烊化)10g,黃連7g,肉桂1g,琥珀5g,夜交藤45g,生龍齒15g。藥進二劑疲倦欲睡,至第三日晚呼呼大睡4小時之多。續(xù)服10余劑,每晚可眠6~8小時,繼之,睡眠復常。
按語:神之所以不安,其客觀因素不外三方面:一因情志所傷,二因?qū)嵭皟?nèi)擾,三因臟腑功能失調(diào)。前二者,一般屬實,病程大都短暫,其治當細究其因,或疏肝柔肝,調(diào)氣清心,或健脾助運,養(yǎng)血守心,或消食化痰,宣心暢神,病因即除,不寐自愈。病由臟腑功能失調(diào)者,一般屬虛,病程大都纏綿,其治應緊緊圍繞“心君”這個中心,詳辨“心—脾”,“心—腎”,“心—肝”,哪條生理“軸線”失調(diào),或以哪條軸線失調(diào)為主。一般說來,心腎失調(diào)多見于老年人,宜滋腎清心,交泰安神;心肝失調(diào)多見于更年期和高血壓病人,宜滋陰平肝,潛陽安神;心脾失調(diào)多見于腦力勞動者,宜健脾升清補血安神。病由外因所致者,重在“祛邪”,病由內(nèi)因所致者,重在調(diào)理。祛邪較易,調(diào)理較難,故前者療程一般較短,后者療程一般較長。
藥物:北五味子6g,珠麥冬12g,太子參、茯苓、茯神各9g,桂圓肉、當歸各9g,生龍骨1 2g,
功效:益氣養(yǎng)心,補血安神。
主治:虛證不寐。
方解:方中五味子、麥冬能滋養(yǎng)五臟,清心,斂肝,滋腎,益氣,強陰;太子參、茯苓、茯神能益心氣;桂圓肉、當歸能補心血;生龍骨能入肝安魂;生牡蠣能入肺定魄;遠志能引腎氣上達于心,得茯苓茯神通心氣下交于腎,合奏交通心腎之效,能佐麥冬散心郁以安神;炒棗仁補肝膽、斂心氣;柏子仁鎮(zhèn)肝,安驚悸,養(yǎng)心血;夜交藤除夢安神;炙甘草能和中,調(diào)和諸藥。全方共奏益心血,補心氣,鎮(zhèn)心驚,安心神。
加減:陰虛火旺者,去參、歸、元肉,加滋陰阿膠,清火加竹葉、燈芯草、梔子、連翹心、黃連、黃芩;陰虛陽亢者,去參、歸、圓肉,加阿膠、雞子黃,陽亢甚者加生石決明、珍珠母;腎陰虛者加生地、玄參;肝腎陰虛者加枸杞子、山萸肉、沙苑蒺藜、二至、桑椹、黑芝麻之屬;心腎不交者加黃連、桂心;心脾兩虛者加土炒白術(shù),若胃氣不和,苔白食少,再加砂仁、佛手或二陳;驚恐傷神,心膽氣虛者改太子參為人參,加菖蒲、龍齒、朱砂;驚悸不安者炙甘草用至9~15g,照上條加味,再加琥珀;驚魘有聲者參按上條適當加味,再加二陳;健忘者遠志用至9g,再加菖蒲、酥炙龜板。
按語:臨床上如遇實證不寐,如胃中不和,痰熱內(nèi)阻,或肝膽火旺擾動心神,或瘀血不寐,均當另選對證良方;若誤用此方則有實實之弊。若虛中扶實,以虛為主者,上方可以加減運用,而加減之法又不出上述十法之外。
藥物:生地20g,丹參20g,炒棗仁50g,夜交藤30g,炙甘草3g,遠志10g。
功效:滋陰養(yǎng)血,寧心安神。
主治:用于陰虛血少,虛熱內(nèi)擾之失眠。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解:方中生地滋陰生津,養(yǎng)其暗耗之陰;丹參、酸棗仁、夜交藤、遠志等養(yǎng)血、寧心、安神。方中酸棗仁重用則效捷,現(xiàn)代藥理研究提出其有鎮(zhèn)靜催眠作用,宜炒熟用,勿久炒而致油枯。全方共達滋陰養(yǎng)血、寧心安神之功效。
加減:兼見倦怠乏力加南沙參30g,黃芪30g;兼見情緒不安、煩躁易怒,口舌生瘡,手掌發(fā)脹等,加山梔仁10g,丹皮15g,益母草30g,竹葉15g;兼見手足心潮熱,多汗,加丹皮15g,白薇15g,牡蠣30g;老年患者若伴腰膝酸軟,關(guān)節(jié)疼痛,難以負重,筋肉時有攣急,五心煩熱,多汗等,攝片發(fā)現(xiàn)骨質(zhì)疏松者,加枸杞30g,龜板20g,鱉甲20g,牡蠣30g,山萸肉12g。
藥物:肉桂心1.2g,姜川連0.9g,制半夏6g,北秫米9g(包煎),云茯苓9g,炙遠志3g,
功效:疏肝和胃,養(yǎng)心安神。
主治:不寐,癥見納呆,脘中不舒,胃納不香,泛泛欲惡;不寐,心悸不安,夜半發(fā)煩,
(2)方:滋肝安神湯
藥物:阿膠珠9g,酒白芍6g,珍珠母15g,茯神9g,酸棗仁9g,黃連0.9g,炒杜仲6g,
功效:滋腎柔肝,清心安神。
主治:不寐。癥見失眠日久,口苦,舌麻辣,后腦熱,頭痛耳鳴,腰酸痛,遺精,苔薄,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解:證屬陽不入陰,心腎不交,陰虛火旺,肝陽擾動。故以阿膠、白芍滋腎柔肝;珍珠母鎮(zhèn)肝潛陽;川斷、杜仲、寄生、蒺藜滋肝補腎;茯神、棗仁養(yǎng)心安神;用黃連者,程師認為對心陰不足或腎水不足,心火有余而煩躁者,黃連用量宜小并用水炒、鹽水炒或蜜水炒,以防苦從躁化;黃連治煩躁,一要輕用,二要配伍,如配阿膠或棗仁。
(3)方:和胃安神湯
藥物:半 夏6g,秫米9g,炙遠志3g,佛手4.5g,茯苓9g,白蔻2.4g,煅瓦楞12g,
功效:和胃化痰,疏肝和胃,化濕消痰。
主治:不寐。癥見不寐胸悶,心悸不安,時噫,納食不香,苔薄脈濡。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解:證屬肝胃不和,痰濕阻滯。故以半夏、秫米、陳皮、茯苓和胃化痰濕;白蔻、苡仁宣暢化濕滯;佛手、遠志、煅瓦楞平肝降逆氣;蘇梗、谷麥芽化滯助消化。共奏疏肝和胃、化濕祛痰之功效。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