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小楷是文人士大夫科舉從政、治學為文的基本手段,也是一種最為常用和實用的字體。因此,歷代書家多能寫小楷,尤善小楷的大家也不少,小楷就像百花叢中爭妍斗艷的小花,又似天幕之中閃閃爍爍的繁星,點綴著中國書法的長河。
今之來看,小楷的格調(diào)古、雅、幽、靜,雖然各有側(cè)重,但品之均可獲得一番韻味,給我們帶來了難以言語的審美愉悅。
明
宋克《七姬志》
宋克(1327—1387),字仲溫,號南宮,長洲(今江蘇吳縣)人。時與宋廣、宋燧并稱“三宋”。善章草,草書當時被譽為“國朝第一”;工小楷,不為時尚趙孟頫所囿。
明代書家擅長小楷者不知凡幾,最負盛名的莫過于宋克所書《七姬志》,其小楷能上窺晉唐,書風古雅,變化隨意,一掃平板之氣,啟明朝小楷之先河。
文徵明《后赤壁賦》
文徵明(1470—1559),名璧,字文明,號衡山居土,明代著名書畫家。在書法方面與祝允明、王寵并稱“吳中三家”。文徵明在書法史上以兼善諸體聞名,尤擅長行書和小楷。其小楷筆穎清麗,節(jié)奏沖和,結(jié)體矯健,與其畫風諧和。相傳他80歲仍寫蠅頭小楷,后世稱其小楷“有明第一”,傳世小楷作品很多,有《離騷經(jīng)》《老子列傳》《前后赤壁賦》《出師表》《草唐十志》《千字文》等。
此卷結(jié)體秀密,用筆精意,一絲不茍。筆法極其精熟,鋒芒所到,神氣活現(xiàn)。靜心觀賞每個字的體勢,無不具有玉質(zhì)仙骨之體態(tài)、超塵出世之風神。
王寵《游包山集》
王寵(1494—1533),江蘇蘇州人,初字履仁,后改履吉,號玄微子、雅宜山人等。他的書法以楷書尤其是小楷最為精彩,主要得力于虞世南。他把這種溫潤含蓄的筆法用到古雅樸拙的小楷中去,形成了一種特殊的面貌,給人以空靈簡遠,靜穆超逸的感覺。
此作為他的小楷代表作,氣息高古,格調(diào)雅致,是其融會晉唐各家楷書之后擺脫唐法,趨向魏晉高古風韻的表現(xiàn)。
董其昌《孝女曹娥碑》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上海松江人,是晚明影響最大、最為杰出的書畫家。董其昌的書法以行草書造詣最高,他對自己的楷書,特別是小楷也相當自負。其書風飄逸空靈,風華自足。筆畫圓勁秀逸,平淡古樸。書法至董其昌,可以說是集古法之大成。
黃道周《孝經(jīng)》
黃道周(1585—1646),字玄度,更字幼平,福建漳浦人,人稱石齋先生。學貫古今.精天文歷數(shù),著述更富,以文章風節(jié)高天下。黃道周的書法以小楷和行草名世,小楷書獨具一格,筆法簡潔明快,于清勁中見腴。王文治評其“楷格道媚,直逼鐘王”。代表作品有《孝經(jīng)》《后死吟》《詩翰冊》《曹遠思推府文治論冊》等。
此小楷《孝經(jīng)》用筆簡潔,結(jié)字寬博,氣勢舒緩,于凝重中見姿媚。
王鐸《跋米芾行書天馬賦》
王鐸(1592—1652)字覺斯,一字覺之。好古博學,詩文書畫皆有成就,尤其以書法見稱,世稱“神筆王鐸”。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稱。王鐸擅長行草,筆法大氣,勁健灑脫,淋漓痛快。其小楷用筆險勁沉著,結(jié)體欹側(cè),章法變化,在蒼勁老辣中又寫出古樸來.不愧為大手筆。
此書中字就寫得長,整體看來,字位散散落落,如滿天繁星,極富書者個性。
倪元璐《家書》
倪元璐(1593—1644),字玉汝,號鴻寶,浙江上虞人。能詩文,工書畫。擅長行草,小楷亦精,其書理法俱備,形質(zhì)相偕,有“三奇”“三足”之稱,即筆奇、字奇、格奇,韻足、勢足、意足。其小楷傳世作品較為罕見,《家書》為其代表,用筆厚重質(zhì)樸,直窺晉唐,功力之深.非同一般。
清
傅山《小楷千字文》
傅山(1607一1684),明末學者、詩人、書畫家,書法廣涉諸家和各體,最擅行、草書,特色也最鮮明,尤其所創(chuàng)“連綿草”,更富新意。傅山的行、楷書,則多體現(xiàn)筆鋒凝重、點畫披離、結(jié)體欹側(cè)、章法錯落,以及拙中藏巧、動中寓靜、剛中含柔等特色。《小楷千字文》系49歲所書,直追鐘、王,樸實古拙。
八大山人《臨蔡邕小楷》
八大山人(1626—1705),清初著名書畫家。他的書法沒有固定師承,廣采博取,無不涉獵??瑫袝x唐之風采,行書又有王羲之父子的書風,并參入自己修悟的禪理,作品超塵脫俗,氣象萬千。
金農(nóng)《楷書吉金錄稿冊》
金農(nóng)(1687一1763),字壽門,又字吉金,號冬心,浙江仁和人。博學多才,善詩詞,精鑒賞,喜收藏,工書畫,用筆方扁,號為“漆書”。金農(nóng)從篆書中取其神,變其形,又從金石文字中廣泛吸收,形成了帶有篆書氣質(zhì)和金石昧的隸書。其楷書又從隸書中來,以重為巧,以拙為妍,醇古方整。
此小楷冊墨濃筆暢,字字圓潤厚重,且見起伏,古樸典雅,有一股奇氣。
劉墉《小楷七言詩》
劉墉(1719—1804),清代書法家,字崇如,號石庵。在乾隆之際享譽書壇,當時人們稱翁方綱、梁同書、王文治、劉墉為“四大家”,而以劉墉成就最高。劉墉的書法,初看圓潤軟滑,若團團棉花,細審則骨絡分明,內(nèi)含剛勁。又精于小楷,其蠅頭小楷具有擘窠大字的恢宏氣象。后世人們稱許他的小楷不僅有鐘繇、王羲之、顏真卿、蘇軾的法度,還深得魏、晉小楷風致。
此冊為劉墉78歲時所書。書法樸實沉厚,結(jié)體圓整,不難看出劉墉晚年書法吸收了北碑的某些特點,在原來圓潤遒媚的書法風格中融入方硬剛健的筆法。此冊可以代表劉墉晚年小楷的藝術(shù)水平。
何紹基《封禪書》
何紹基(1799—1873),字子貞,號媛叟,湖南道州(今道縣)人。書法早年學顏,中年刻意北碑,尤得力于《張黑女墓志》。其著名小楷墨跡有《冊封琉球賦》《黃庭經(jīng)》《黃孝子傳》《李廣傳》《石渠隨筆》《封禪書》等。
此小楷《封禪書》用筆法度灌嚴,藏頭護尾,筆筆沉紙,但又靈動瀟灑,質(zhì)樸中含勁秀,絕無館閣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