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 歐陽躍
南唐后主李煜,是一位在史學(xué)界有頗多爭議的國君。公元975年,宋軍兵臨南唐國都金陵城下,李煜選擇了投降。至此,由李昪創(chuàng)立,歷時39年傳承三世,盛極一時的南唐宣告滅亡。李煜也被囚禁在汴京(今開封),978年被宋太宗趙光義以毒酒鴆殺。
作為帝王,李煜統(tǒng)治管理國家的能力或許不如他的祖父,或許他真的是一位無能庸君。但作為詩人、文學(xué)家,在中國歷史眾多皇帝中是位出類拔萃的大家。他一生創(chuàng)作的文學(xué)作品頗多,其中,在被囚禁后所作的這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一詞,更是成為千古絕唱。
李煜的這首《虞美人》是在特殊的背景下寫成的。至高無上的一國之主,一覺夢醒淪為階下囚,從天堂打入地獄的巨大落差,加上精神上的屈辱,肉體上的折磨,使這位后主飽受亡國的切膚之痛。在被宋太宗囚禁的一年多里,寫下了諸多懷念故國的愁詞。這首《虞美人》正是這些詞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
詞的主題基調(diào)是悲涼的,詞的靈魂就是一個”愁”字。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币粋€被圈禁的亡國之君,在夜深人靜的孤寂長夜里,因為亡國之辱和喪家之恨而輾轉(zhuǎn)難眠。不禁回憶起多少昔日美好的、荒唐的往事。春暖花開,中秋月圓,歲月不斷更替。外面的風(fēng)光無限美好,可這大好風(fēng)光對他這個亡國之君來說,帶來的只是心靈更深的痛和無盡的愁,充分表現(xiàn)詩人亡國喪家的無盡傷感。
“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應(yīng)該就是李煜當(dāng)時最真實的心里寫照。一個“又”字,恰恰說明囚在小樓里的李煜,常常被這種綿綿愁緒所折磨。后世大多史學(xué)家認為,南唐后主李煜在位時,日日縱情于風(fēng)花雪月的酒色之中,不理朝政,枉殺諫臣。透過一句“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我們不難看出,這位淪為囚徒的南唐后主,此時心中有的不只是清愁悲傷的苦楚,或多或少還有幾分悔悟之意,更具幾分無可奈何花落去的無助。盡管故國不堪回首,但在漫漫的無眠長夜,又控制不住去思去想。想起了故國富麗堂皇的宮殿,想起了昔日君臨天下、威儀神州的愜意。
那些雕飾華麗的欄桿和玉石砌筑的臺階應(yīng)該還在吧,只是宮殿內(nèi),那些喪國的宮妃大概已改變了容顏。一句“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暗含李后主對國土更姓,山河變色的無盡感慨。這里的朱顏表面看是指往日宮中的紅粉佳人,其實暗含昔日一切美好的東西。通過對大自然的永恒與人和事滄桑變遷這一物是人非的強烈對比,把胸中滿滿的悲愁悔恨傾瀉得淋漓盡致,凝成最后一句千古絕唱:“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春花秋月何時了?”全詞以問開篇,用答作結(jié)。抽象的設(shè)問“問君能有幾多愁”,發(fā)人深省。而用滔滔不絕的春江東流水,比喻滿腹愁緒,常常能在讀者心中產(chǎn)生共鳴。
李煜被囚禁之后,愁思越來越濃。傳說七夕那天是他生日,他將此詞譜成幽怨哀愁的曲子,讓同囚在一起的舊時歌妓通宵彈唱。宋太宗得知消息后以為李煜有復(fù)國之心,于是當(dāng)即賜酒將李煜毒死。
一代后主以庸君蓋棺定論,可后主的這首《虞美人》卻歷久不衰,傳誦至今。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