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儀(?-前309年),魏國安邑(今山西萬榮)張儀村人,魏國貴族后裔,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
人盡皆知,戰(zhàn)國時期,秦、楚、趙、燕、韓、魏、齊七國競相爭雄,戰(zhàn)亂不已。其中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憑借其強大的國力堪稱后起之秀,而不僅僅是蜷縮于函谷關(guān)內(nèi)的野蠻小國,當(dāng)時的秦惠文王亦是一代雄主,有東出繼而稱霸中原之野心。
然而,如此大爭之世,想要僅憑武力稱霸天下,就算后果不是生靈涂炭也是民不聊生,如此稱霸又有何意?這樣以來,就給了那些歸山多年學(xué)得滿腹治世之才的文人墨客們一個很好的契機。孫子曾云:“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也就是說,既能贏得勝利,又不使自己的軍隊受到損傷,是為上上策。其中戰(zhàn)國秦惠文王時期合縱與連橫針鋒相對的較量正是對上兵伐謀的絕佳闡釋,其所謂合縱即楚、趙、燕、韓、魏、齊聯(lián)合抗秦;連橫則是秦國用遠交近攻的策略來拆散六國聯(lián)盟。當(dāng)時為合縱抗秦奔走呼號的蘇秦和為推行連橫之遠交近攻戰(zhàn)略而游說六國的張儀,皆是通曉華夏地理與天下大勢的智者,更是深諳地緣謀略的高手。且看張儀是如何憑借其三寸不爛之毒舌,奔波于七國之間,破六國氣勢洶洶之合縱大計進而指點江山的。
《戰(zhàn)國策》中記載,張儀對秦惠文王陳述對抗合縱的連橫謀略:“今秦地形,斷長續(xù)短,方數(shù)千里,名師數(shù)百萬,秦之號令賞罰,地形利害,天下莫如也。以此于天下,天下不足兼而有也。”他認為要想瓦解六國聯(lián)盟,應(yīng)該“舉趙亡韓,臣荊(楚)、魏,親齊、燕,以成伯(霸)王之名,朝四鄰諸侯之道?!贝朔娊饪煽闯銎浒罱恢?,利用各國之間的矛盾使其自亂陣腳,秦國就可以坐觀虎斗、坐享其成,而不僅是以拳頭贏天下,因而深得秦惠文王賞識,于是重用張儀推行連橫謀略,最初目標(biāo)是結(jié)齊楚,攻韓魏。
第一戰(zhàn)大敗魏國,拿下其蒲陽城后,張儀卻說服秦王將蒲陽城歸還魏國,并且派公子鯀到魏國作人質(zhì),以期同魏國世代修好。話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張儀此番謀劃自是為了舍小而取大。到魏國后張儀趁機對魏王說“秦國對魏王可是宅心仁厚?。∧玫狡殃柍呛蟛坏灰炊炙凸吁叺侥@當(dāng)人質(zhì),此番厚意魏王您也不能失去禮節(jié)呀,應(yīng)該有所報答吧?”魏王覺得有理加之其鼠目寸光,便動了心,從而上了張儀的鉤,既將上郡十五縣和河西重鎮(zhèn)少梁獻于秦國,同時又臣服于秦國。其實,張儀此番話謀略對魏國既是威懾作用,更是體現(xiàn)了“上兵伐謀”的精要,即告訴魏國我王既然能把蒲陽城攻下那攻下河西一代也是指日可待,我秦國能戰(zhàn),而你魏國還能戰(zhàn)嗎?識大體的話還是拿著蒲陽城乖乖的交出河西一代的好。如此對于當(dāng)時的疲弱而又兵力不濟的魏國還能有什么選擇呢?
再看其人如何拆散齊楚聯(lián)盟,削弱齊楚實力,這決定著秦國能否順利東擴。張儀到楚國后先用重金及稀世罕見之物買通了楚懷王的寵臣靳尚、公子子蘭,而后開始實施離間計。他對楚懷王說:“我們秦王所敬重的人只有您一個,就連我這個做臣子的也十分崇拜您;我們秦王所憎惡的莫過于齊王,就是我張儀也最恨齊王。齊國與秦國雖然是聯(lián)姻之國,然而齊國對不住秦國的地方太多了?,F(xiàn)在秦王想征討齊國,所以此時秦王也不能侍奉您,我張儀也沒法做大王您的臣子。如果大王能夠與齊國斷絕關(guān)系,微臣將請求把商於600里地獻于楚國,這樣齊國的力量就會被大大削弱,終有一日臣服于您。這可是一件北上削弱齊國、施德于秦、于己得商於的大好事啊?!背淹跏菬o比貪婪之人,見不用動一兵一卒便可得商於600里地,便不顧朝中忠臣勸諫,欣然應(yīng)允了張儀。結(jié)果三個月后張儀見目的達成,便面見楚國使者,告訴他“從某至某,廣袤六里”送給楚王。楚王聽后暴跳如雷,報復(fù)之心頓起,不顧一國之民,而要興兵伐秦,結(jié)果導(dǎo)致楚軍大敗丹陽,再敗藍田,實力被大大削弱。此次秦軍之所以能夠大勝,全仰仗張儀的唇舌之戰(zhàn),為當(dāng)時征討巴蜀之地的秦軍班師回朝贏得了寶貴時間,從而取得了最后的勝利。
連橫之術(shù)破合縱之策
而后為了牽制齊國,秦國遣使與楚國談判,愿分漢中之地與楚,以同楚結(jié)盟。然而,被張儀深深傷害過的楚懷王此時再也不愿相信張儀的鬼話連篇,說寧可不要漢中之地,而要殺張儀以泄私憤。其實,各種緣由又怎說得清楚,楚懷王必然擔(dān)心再次被張儀欺騙,同時又覺得秦國有相國如張儀者一日,楚國便不得安寧,既然不能唯我所用那就只有殺之而后快了。此時自稱“勢力之徒”的張儀聽后竟然從容赴楚。盡管剛到出國就被人囚禁,但斗智斗勇如張儀者又通過種種手段買通靳尚,寵臣靳尚向懷王的夫人鄭袖說情,請求懷王把張儀放掉,與秦修好,否則秦軍十萬大軍壓境,楚國危矣。有昏君如懷王者張儀怎能不脫險?
話說懷王招架不住夫人的請求,加之其對土地?zé)o盡的貪婪之心,最終下令釋放張儀,并且以禮相待。張儀正是洞察如此昏庸又貪婪的楚懷王,才使其計謀一次次的得逞,如此有怪得了誰呢?
張儀見時機已到,便游說楚懷王到:“論當(dāng)今天下強國,非秦即楚,兩強相爭當(dāng)勢不兩立。大王若不肯親附于秦國,秦國必將出兵占領(lǐng)宜陽,則韓國的土地就會被割斷。秦國攻下河?xùn)|,一舉奪取成皋,韓國到時必會投降,魏國也會聞風(fēng)而動。屆時由秦國攻打楚國的西面,韓魏攻打楚國的背面,楚國則能不危險?”張儀見楚懷王似有所心動,便又接著說:“秦國現(xiàn)在占據(jù)著巴蜀,戰(zhàn)船順江而下,一日能行500余里,用不了10天就可以到達桿關(guān),若是桿關(guān)受到威脅,楚國的東部地區(qū)就很難保住,西部地區(qū)的黔中、巫郡也就不歸楚了。秦軍要是出武關(guān),楚北地區(qū)也會斷送。秦國占領(lǐng)楚國全境只需三個月,而楚國要想得到諸侯的救援卻至少得半年,所以,楚國不與秦國親善是不行的。再說,坐等弱國的救援而忽視強秦的威脅,這正是微臣為大王所擔(dān)心的事情。秦國出兵攻打衛(wèi)都和陽晉,一定會造成天下大亂。大王出動全部軍隊去攻打宋國,不需幾月便可將宋國拿下;再向東行進,泗水邊的眾多小國就全歸大王所有了。秦國與楚國接境連界,本就是地緣親近的鄰國。大王若是不相信臣下的話我請求秦王與大王互換太子作人質(zhì),而且與貴國聯(lián)姻,進獻萬戶居民的都邑給大王,此后兩國友邦長存,永世互不討伐。難道還有比這更好的計策嗎?”張儀這番說辭,真可謂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先說若不與我大秦交好,楚將國之不存矣;再反面論證如若親附于我大秦,那么楚國將會擴疆?dāng)U土,時代永存;再說如若你楚王不信我那咱就互換太子作人質(zhì),以見證兩國友邦長存,永世互不討伐。正如前面所說,楚懷王無比貪婪又鼠目寸光,看到如此好處,自是面露喜色,連連稱是,絲毫不聽忠臣勸諫,馬上同意與秦國結(jié)盟,如此,張儀的謀劃再次得逞。
此后,離開楚國,張儀運用其縱橫之術(shù),又去游說韓、齊、趙,自是游刃有余,利用各個諸侯國之間的矛盾或為秦國拉攏,使其歸附于秦;或拆散其聯(lián)盟,使其力量削弱。就這樣,張儀在整個秦惠文王時期,根據(jù)不同對象的不同心理與特點,采用不同策略,不費一兵一卒,不動一刀一槍,就破了這聲勢浩大的合縱之術(shù),幫助秦國開拓了疆土,為秦國的強大和以后統(tǒng)一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并由此確立了秦國在各諸侯國中的霸主地位。
人皆謂張儀其人巧舌如簧,我卻說其是毒舌,毒在審時度勢,毒在洞察利害,毒在順勢而為,毒在諳熟人性與各人心里在其中游刃有余卻能出淤泥而不染,大有“人皆大醉我獨醒”之感。再者其人之智、之勇、之謀,絕非僅憑其一張三寸不爛之舌,更有數(shù)十年之寒窗苦讀、游覽列國從而懷揣治國之精要,精析天下之利害往來,與當(dāng)今之毒舌堪比一二,只是一個指點江山,一個指點人生。
原創(chuàng)投稿: lishi8855@163.com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