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的歷史上,前后出了三位竇皇后(太后),西漢一位,東漢兩位,分別是西漢漢文帝的皇后、漢景帝的母親竇猗房,東漢章帝的皇后、和帝的嫡母章德竇皇后,及漢桓帝的皇后、漢靈帝的嫡母竇妙,這三竇出自一脈,她們生活的時間跨度長達三百多年,幾乎貫穿了整個兩漢,在這樣長的時間里,竇家能屢屢有人入主中宮,把持朝政,由此也可以看出竇家根基之深,堪稱外戚世家。
竇家的發(fā)跡,源于漢文帝的皇后竇猗房,竇猗房觀津(今河北衡水)人,出身貧農,母親早亡,父親原本靠釣魚養(yǎng)活三個孩子,還不慎失足淹死了,小竇姑娘只好自謀生計,被招聘到皇宮當了服務員。
小竇姑娘開始是伺候呂后的侍女,后來呂后從侍女中選拔了一批年輕貌美的,賞賜給各個諸侯王,小竇姑娘被贈送給年貌相當的代王劉恒。雖說代國又偏遠又窮,還有個經常不打招呼就來串門的匈奴鄰居,但對小竇姑娘來說,這已經很好了,不但解決了溫飽,還實現了階層跨越,更是完成了終身大事,她跟劉恒生育了一女二子。
驚喜還在后面,呂后死后,周勃、陳平這些老臣把呂后的子孫屠殺殆盡,他們選中了劉恒來當皇帝,更驚喜的是,劉恒的正妻代王后及她生育的四個兒子,在劉恒即位的前后全部離奇暴斃,不管內幕是怎樣,結果都是成全了竇猗房,她生的兒子劉啟被立為了太子,竇猗房母以子貴,被立為了皇后。
竇猗房已跟家人失聯了十幾年,這個時候,終于有條件去尋找家人了。她的哥哥一下就找到了,還在家鄉(xiāng)修理著地球,她的弟弟竇廣國被人販子拐賣了,家鄉(xiāng)已經沒有人知道這個孩子的下落,結果有一天,一個自稱是竇廣國的奴仆,神奇地找上門來。
這位竇廣國自稱,他先后被拐賣了十幾次,有一次在山中燒炭時,山崩了,其他奴仆都被壓死,只有他僥幸逃脫,可謂九死一生,后來他占了一卦,卦象說他有封侯的命,他就跟著主人到京城來尋找機會,到了京城后聽說當今皇后是觀津人,姓竇,竇廣國就認定那是自己的姐姐,就托人給姐姐寫了封書信。
漢文帝和竇皇后接到書信后,一起召見了這個奴仆,離別的時候,竇廣國只有四、五歲,眼前這張滄桑愁苦的臉,竇猗房完全看不出弟弟的影子,竇廣國就回憶了很多小時候的細節(jié),講到姐姐進宮前,從驛站借了水、米,最后一次給他洗了頭發(fā),讓他吃了一頓飽飯,講得嚎啕大哭,竇皇后也哭,左右的侍從宮女都跟著哭。能把四、五歲以前的事記那么清楚,竇廣國的智商真挺在線,憑著這些回憶竇皇后認下了弟弟,闔家團圓,驚不驚喜傳不傳奇?
竇皇后把哥哥、弟弟以及竇姓族人,全都遷來京城居住,又賞賜了許多宅院、田地,金錢。剛剛解決了呂氏外戚,又冒出一大幫竇家親戚,老臣們很頭疼,就給文帝建議,說竇家人不懂禮儀也沒文化,應該選擇一些有德行有學問的人跟他們居住在一起,時時教化他們,先不要給他們封官職,讓他們當個富貴閑人就行了。竇姓在文帝時期還算謙遜守禮。
漢景帝劉啟一即位,晉級太后的竇猗房就開始大力培養(yǎng)外戚勢力,按捺不住給竇家人要官了,漢景帝給他大舅(已死,兒子襲爵)、他二舅都封了侯,想想飛將軍李廣戍邊一輩子,立下多少戰(zhàn)功,掙死都沒能封上侯,挺讓人感慨的。竇太后有個族侄竇嬰,算是竇家子弟里最有才干的了,竇太后天天在景帝耳朵邊嘮叨,讓竇嬰為丞相,景帝敷衍了老媽很多次,最后實在被逼急了,說:“不是我吝嗇丞相這個職位不給他當,只是他這個人自以為是,草率輕浮,難當大任。”竇猗房死后,竇嬰失去靠山,因為跟新一代外戚、漢武帝的舅舅田蚡爭奪權力被殺。
竇家沒什么人才,所以西漢一朝,除了竇嬰,沒能進入權力中心,但竇家用聯姻等方式,對上層進行了廣泛的滲透。中山靖王劉勝的的妻子竇綰,就是那位金縷玉衣的女主人,確定是竇猗房的族人,但具體是拐了多少道彎的親戚,已不可考。漢初講求以孝治國,所以竇猗房一直都很有話語權,她兒子景帝就不堪其擾,雄才大略的漢武帝也是熬死了竇奶奶以后才得以親政的,在竇猗房的呵護、培植下,竇家從一個最普通的農家發(fā)展成人數龐大的頂級豪門望族,實力演繹了什么叫“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讓竇家第二次崛起的,是章武侯竇廣國的七世孫竇融。竇融的高祖曾任張掖太守,竇家家族中一直有人在西北為官,竇融對西北的局勢頗為了解,他利用西漢末年天下大亂的機會,控制了河西的武威、張掖、酒泉、敦煌、金城五郡(今甘肅),成為盤踞西北的一只較為強大的割據勢力。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后,竇融歸附,并且?guī)椭鷦⑿沌P除了其他割據勢力,劉秀對他很為看重。劉秀是漢景帝的后代,也是竇猗房的血脈,君臣之間越說越近乎,越看越對眼,竇家繼續(xù)抄聯姻的近路,竇融的兒子竇穆、孫子竇勛、侄子竇固都娶了劉家公主,一躍又成為皇親國戚,竇家一門顯貴,有一公、二侯、三公主,四個俸祿兩千石以上的高官,官府邸第相望京邑,奴仆數以千計。
竇融本人為官很謹慎,但就是沒抓好“閉眼工程”,沒把家里的子弟教育好,竇家的官二代、官三代都跋扈、蠻橫、囂張,無惡不作。竇穆為了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六安侯劉盱,竟然偽造當朝太后的詔令,命令劉盱離婚,這個事情捅破以后,害竇融挨了訓丟了官。竇融死后,竇穆更沒人管教了,更是肆意胡為,漢明帝沒辦法,只好派人監(jiān)護他,結果竇穆不知悔改,反而經常口出怨言,行事也依然故我,最終,竇穆及其兒子竇宣、竇勛都判了死罪,短暫輝煌之后,竇家再次衰落。
竇融只是竇家這一波行情的序曲,這一波行情漲到頂峰,是因為另一位竇家女兒。竇勛也是位駙馬,是東海王劉強的女婿,竇勛的女兒也就是劉強的外孫女被送入宮中后,因為身份顯貴、如花似玉且頗有心機,被漢章帝看中立為皇后,漢章帝愛屋及烏,對竇憲等四個大舅子小舅子也是非常抬愛。結果是這哥兒四個不知是基因問題,還是家風問題,沿襲了乃父乃祖的囂張跋扈,而且比之更甚,在京城殺人越貨、擄掠婦女等等等等無惡不作,一個個看起來人模狗樣的,都是威威赫赫的高官,干的都是江洋大盜的勾當。連漢章帝親姐妹沁水公主的田園都被他們搶了,因為皇后拼命求情,漢章帝沒有懲處他們,但漢章帝也再沒給他們權力,讓他們一邊涼快著去了。
漢章帝很短壽,沒幾年就死了,兒子漢和帝劉肇年幼,竇太后臨朝稱制,竇家的春天又來了,竇憲四兄弟把持了朝政。竇憲家里養(yǎng)了一大幫刺客,刺殺成為他行使權力的主要手段之一。當年審理他父親案件的官員韓紆已經死了,他就派殺手殺掉韓紆的兒子,用韓紆兒子的人頭公然去祭祀他父親。人家是依法辦案的好不好!
都鄉(xiāng)侯劉暢進京來出席漢章帝的追悼會,竇太后很欣賞他,多召見了幾次,竇憲怕劉暢分去竇家的權力,也派刺客刺殺了他,簡單、粗暴、兇悍,饒是這樣,竇太后還是護短,為了保住竇憲性命,使他免于處罰,竇太后竟然不顧滿朝文武反對,耗損國力,讓竇憲領兵去攻打北匈奴,人命案的事就黑不提白不提了。在護犢子、維護家族利益這件事上上,竇家真有家傳。
竇憲雖然無德,倒還真有些軍事才華,此一戰(zhàn),徹底消滅了北匈奴,竇憲洋洋得意地效仿霍去病,在燕然山勒銘記功。燕然勒銘堪稱頂到了功業(yè)的天花板,是多少熱血男兒的終極夢想,竇憲本應該是個響當當的英雄,可是因為人品太差、腐敗墮落、劣跡斑斑,他的功勞也被遮掩了。
平滅北匈奴之后,竇家的權勢富貴達到了頂點,甚至有朝臣稱呼竇憲為“萬歲”,竇憲極度膨脹,產生了殺掉漢和帝改朝換代的想法。漢和帝雖然只是個十四五歲的少年,卻是有勇有謀,在滿朝文武盡被竇家控制的不利情況下,劉肇依靠僅有的宦官和宗親力量,在竇憲班師回朝的過程中,智取竇憲。竇憲哥兒四個都被逼自殺,其爪牙也都被處死,竇太后也被幽禁后宮,四年后懨懨死去,竇勛這一脈就被團滅了。“一聲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竇家這一回,就像炮仗,其興也勃,其亡也忽。
如果你認為竇家就此完了,那你就錯了,竇家人多著呢。漢和帝死后,竇融的另一位曾孫竇萬全被召回京師,竇萬全的弟弟竇奉任定襄太守,竇奉的孫女竇妙因為出身高貴當選漢桓帝皇后。
桓帝死后,因桓帝無子,皇太后竇妙選中了十二歲的劉宏立為漢靈帝,又封自己的父親竇武為大將軍,竇家又一次迎來輝煌。東漢末年,是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的時代,大將軍這個職位已經站到了權力的巔峰,把持了帝國的朝政,竇武因為想要清除宦官勢力,遭到了宦官反殺,竇武兵敗自殺,宗親、門客、姻親也都遭到殺害,竇家又一次遭到滅頂之災。
竇家的生命力強悍到讓你不佩服不行,竇家罹難時,時任雁門太守的竇統(tǒng)受叔父竇武牽連,被迫逃亡鮮卑,改胡姓紇豆陵氏,當上了沒鹿回部的酋長,紇豆陵氏成為北魏的勛貴家族之一。北魏孝文帝改革,全面漢化,遷都洛陽時,他們又改回漢姓竇氏,說起來竇家還為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貢獻。這一支河南竇氏人才輩出,唐太宗、唐玄宗的母親都是這一家族的成員。
外戚也好,豪門也罷,都已是歷史的陳跡,竇姓,和其他萬萬千千個姓氏的中華兒女一樣,都是中華大家庭的一員,共同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復興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參考書目:《資治通鑒》《后漢書》《史記》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