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泉州、晉江、泉港等相繼出版了一些掌故的書,最近觀《惠安文化叢書·地方掌故》,引起我濃厚的閱讀興趣。涉獵廣泛、內容豐富的知識性,世代相傳、歷久不泯的傳奇性,鄉(xiāng)情濃郁、質樸生動的趣味性,文風簡約、活潑流暢的通俗性,構成了此書的主要特色。應該說,這是地方文史工作者對家鄉(xiāng)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積淀辛勤挖掘、搜集、整理、提煉,取得的一份文化成果。尤其對于旅居海外的閩南鄉(xiāng)親,讀來備感親切,更能喚起對故鄉(xiāng)的深深憶念。
地方掌故是一種頗具包容性的文體,舉凡歷史沿革、山川風物、人物事象、名勝古跡、民俗風情、藝文逸聞、傳說故事、地方特產等等,無不可以包羅其中。大至重大歷史事件、著名歷史人物,小至一花一草、滴水片石、稽古鉤沉、尋幽探微,都可以揭示其耐人尋味的內涵神韻。地方掌故所記述的片羽鱗爪,雖然不像史志典籍記載的那么嚴謹縝密,但它在民間流傳的過程中往往融進了民眾的愛憎情感和意志愿望,帶上了某一歷史時期的印記,因而對于某一區(qū)域的歷史人文和民俗風情的興替演變,從民俗學和人類社會學的角度看,無疑具有學術研究價值和文治教化的借鑒價值,是一筆寶貴的地方文化財富。
掌故所輯錄的文章大多內容扎實,言之有物,看得出撰稿者厚實的文史功力。例如《洛陽名稱緣于何》,一則千字掌故,就援引了《泉州府志》、《閩書》、《惠安縣志》、《閩中摭聞》、《讀史方輿紀要》、《晉江縣志》、《辭源》、《辭?!返榷喾N典籍辭書對“洛陽”的解說,以史為據,又以傳說為補充,增強其可信性。足見掌故整理者善于鉤沉拾遺、披沙瀝金,廣聞博采方能形成學識的結晶。
可喜的是,這部地方掌故收錄了許多古樸淳厚、獨具特色的民俗風情。諸如“閩南大厝皇宮起”、“鳴鑼獻金”、“張旗揚帆”、“儒家祭與南管祭”、“惠女服飾習俗”等等,這些充滿鄉(xiāng)土氣息和民間特色的傳統(tǒng)風俗,反映了歷代勞動人民的生產、生活情景和渴望光明、幸福、吉祥的理想追求,不少民俗活動糅合著造型藝術、表演藝術,情趣盎然,觀賞性強。近些年來,惠安縣根據地方民俗風情為素材創(chuàng)作、編演的民間舞蹈《七星燈》、《海網漁歌》、《惠安女》等精彩節(jié)目,先后參加全省、全國的展演比賽并榮獲“群星獎”等大獎,可見地方民俗風情創(chuàng)作為一種動態(tài)文化資源,加以去粗取精、推陳出新,大有開發(fā)的潛力。
山川風物、名勝古跡,往往因為神奇美妙的民間故事、傳說掌故而平添引人入勝的魅力,文物景觀注入文化內涵而益發(fā)增彩生輝。洛陽橋、崇武古城、科山、青山宮、東岳廟、解放軍烈士廟等勝跡景觀,幾乎都有相應的掌故軼聞流傳于民間,令人為其歷史滄桑感和傳奇色彩頓生懷古之幽情,流連而贊嘆。我市各縣區(qū)的文物勝跡,燦如繁星,有待文史工作者繼續(xù)探驪采珠,力求使重點文物、風景名勝的傳說掌故更臻充實豐富,更加膾炙人口,這也是拓展旅游資源文化內涵所不可忽視的一個課題。
泉州素有“海國閩韁東南重鎮(zhèn),典章文物鄒魯遺風”之美譽,擁有極為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蘊藏著大量珍貴的地方文化遺產,歷經千年風雨,依然閃爍光華。相信通過對包括地方掌故在內的各種歷史文化財富加以系統(tǒng)性的整理、保存、研究和發(fā)揚,定能為創(chuàng)造新時期優(yōu)秀的文化藝術提供有益的借鑒,為促進名城僑鄉(xiāng)的繁榮與發(fā)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