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帖》又名《黃州寒食詩帖》或《黃州寒食帖》。是蘇軾撰詩并書,墨跡素箋本,橫34.2厘米,縱119.5厘米,行書十七行,129字,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此稿是蘇軾因“烏臺詩案”受新黨排斥,貶謫黃州團練副使,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郁郁不得志,生活上窮愁潦倒,被貶后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jié)作了二首五言詩。
《黃州寒食詩帖》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元朝鮮于樞把它稱為繼王羲之《蘭亭序》、顏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書”。難怪黃庭堅為之折腰,嘆曰:“東坡此詩似李太白,猶恐太白有未到處。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臺筆意,試使東坡復(fù)為之,未必及此?!?《黃州寒食詩跋》)董其昌也有跋語贊云:“余生平見東坡先生真跡不下三十馀卷,必以此為甲觀“。
釋文:“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臥聞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須已白?!?br>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蒙蒙水云里??这抑蠛?,破灶燒濕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zāi)乖谌f里。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蘇洵長子。北宋嘉佑二年(1057)進士。神宗時曾任祠部員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因反對王安石新法,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謫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后又謫貶惠州、儋州(海南島),最后北還,病死常州,追謚文忠,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其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shù)表現(xiàn)方面獨具風格,少數(shù)詩能反映民間疾苦,指責統(tǒng)治者的奢侈驕縱;詞開豪放一派,與黃庭堅號稱蘇黃;擅長行書、楷書,取法李邕、徐浩、顏真卿,而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大家。
黃州寒食詩帖
黃庭堅跋文
以下為黃州黃食帖局部欣賞:
===============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組圖瀏覽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