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家蠟染 蠟染估計是最流行、最廣為人知的民族手工藝了。聰聰2歲時去騰沖旅行時就在當?shù)刭I了塊蠟染布,成為電視機衣服的它讓那塊所謂體現(xiàn)著現(xiàn)代化氣息的“死物件”充滿了生氣。此次貴州行并未將蠟染作為購買目標。
但當我無意中闖進一家傳統(tǒng)苗染坊就無藥可救的再次把手伸向了荷包,一個對蠟染手工藝人來說普通的一幕讓我駐足不前,讓我沒想到的是聰聰竟然也關注地看了一個小時才離開。
圖片中的老人(其實年齡不大,但自幼跟媽媽學蠟染。據(jù)說,現(xiàn)在多數(shù)女孩已經(jīng)不會了)正在做蠟畫。與蠟染基本一致,但所用的土布比蠟染布更薄,更透些。
確切地說,蠟畫是貴州少數(shù)民族蠟染工藝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化蜂蠟封蠟,繪與花鳥,蠟成了防染遮擋液,浸入藍錠桶,施予冷染,再煮化蠟跡,即成蠟染,而蠟畫省略了浸入藍錠這個過程。我更喜歡蠟畫摸上去的質(zhì)感,光滑,有種撫摩著蜂巢般的溫暖和幸福感。在欣賞老人做畫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她們不用打底稿,老人說:“這些圖案在畫之前都在我腦子里了”原來,苗族蠟染圖案無外乎與遠古的傳說有關,但每一個人對傳說中角色的想象的迥異造就了蠟染圖案的多姿多彩。我還發(fā)現(xiàn)一個細節(jié),老人做畫時除了那個小小的蠟畫刀外再沒有任何工具,所有的圓和直線全憑自己的雙手和心的感覺。
原本想買一塊國家一級工藝美術師王尤里勒的作品即可,可偏偏兒子對此也愛不釋手,無奈買下很多件。
雖然花了不少銀子,但這樣的教育投資還是很值得的。
我實在有些孤陋寡聞,去貴州后,才知道56個民族中有一個民族叫水族。水族在荔波有分布,但因時間緣故沒能踏上那片土地。但在千戶苗寨發(fā)現(xiàn)了水族文字做成的工藝品。
我沒想到過少數(shù)民族中有個水族,更沒想到這個被很少人知道的民族竟然有自己的文字,而且很有甲骨文的風韻,實在太符合我這個甲骨文愛好者的胃口了。但經(jīng)營此類產(chǎn)品的店鋪是我旅游以來見到的第一家,一問才知,原來店主是貴州省博物館館長,他在麗江旅游時就被納西族的文字深深吸引,很想做些什么。結果回到貴州才知道原來自己的身邊就有形似的文字,尋訪很多地方買來了一本滲透著歲月流逝的水族文字字典,開了這家小店。
遺憾的是,用土布,手工繡做出的水族文字只有一個“吉”字。我這追求完美心理最終造成我的箱包里裝了4個“吉”字,那些普通的生產(chǎn)線上加工的面料怎能與經(jīng)歷過歲月變遷的文字相得益彰。
原本以為這是非常容易完成的一篇文章,可寫著寫著發(fā)現(xiàn)并不容易。大部頭的寫完了,剩下些小東西就放一起了。
桐油紙傘。提起紙傘必然會想起西子湖畔白蛇與許仙情定終生,很自然地紙傘成了江南的代言,記得一次上班午休,我和王姐姐閑逛,居然發(fā)現(xiàn)了一家售賣油紙傘的小店。走進去頓時有種穿越時空的錯覺,但不知為什么我沒有購買的欲望??傆X得紙傘上的繪畫多了些什么,又少了些什么。
這次在貴州竟然發(fā)現(xiàn)了油紙傘,而且是苗族手工油紙傘。最最美麗最最珍貴的油紙傘了。傘柄和傘骨子都是竹子做的,極光亮又級纖巧,傘面腥紅如霞,透亮如羽翼,撐開一股清香的桐油味裊裊開去……據(jù)說,貴州油紙傘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了,她的生產(chǎn)材料多達19種,主要有竹子、白皮紙、柿油子、桐油、木坨等。生產(chǎn)工藝十分講究,生產(chǎn)環(huán)節(jié)很多,有“工序七十二道半,搬進搬出不消算”之說。油紙傘的“油”與“有”諧音,“紙”與“子”同音,傘張開后呈圓形,在喜事中常被寓為早有貴子,圓滿吉祥的意思。
買傘時正下著蒙蒙細雨,賣傘的小妹熱情地說:“撐起來就不怕雨淋了?!钡屓绱司赖膫銥槲覔跤辏闹杏兄T多不舍。于是要求小妹幫我里三層外三層的包了個結實,不讓傘淋一滴雨?;氐郊掖蜷_它的瞬間,在陽光的照耀下,猩紅色的油紙傘泛著金光,蕩出一個又一個紅暈,真美。
偏偏老公不解風情,楞說桐油味太濃,抹殺了花香。
說好不說了,可還是絮叨了不少。接下來要來真的了——簡單,再簡單。 古造紙。一眼就相中了仿佛還散發(fā)著樹葉清香的黃紙,大片大片的數(shù)葉肆意跳躍于紙上。買下。
煤油燈:外表被厚厚的燈油覆蓋,本來它掛在客棧的房柱上,店家看我喜歡就送我了。開心。
鐮刀簍:在岜沙苗寨看到苗家漢子人腰一簍,我就有了占有之心,雖然房東家房柱下掛了許多,但因他送我煤油燈在先,無論如何我是不好意思再開口了。終于在宰蕩一個騎摩托車拉客的小哥幫助下得以實現(xiàn),雖然是舊的,雖然還收了我一筆銀子,但那話怎么說來著:“誰讓我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