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社會都應關注孩子吃苦精神的教育 |
現(xiàn)在的孩子在學校不愛生產(chǎn)勞動,就是打掃教室、清潔區(qū)也是懶洋洋的;到了家里,不少孩子也不愿做家務,怕苦怕累,圖享受的現(xiàn)象很嚴重,令人擔心。長此以往,孩子們不僅身體素質不行、心理素質不行,也缺少勞動技能,缺少生存的本領。家庭、學校和社會都難逃其咎。許多家長對孩子“承諾”:只要你把書讀好,家務勞動不要你做!從學校情況看,素質教育喊得兇,應試教育干得實。體育鍛煉時間都不能得到保證,甚至學生的休息睡眠時間都難以落實到位,生產(chǎn)勞動教育就更是“靠邊站”。學校也不是沒有生產(chǎn)勞動教育,但那是在教材上,在課表上。社會上那種不勞而獲,甚至輕視體力勞動、鄙視勞動人民的風氣也日漸惡劣。 各國家長普遍重視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吃苦精神。因為孩子將來面臨的是市場經(jīng)濟社會,是一個處處充滿競爭的社會,競爭要求每一個社會成員必須具備這種能力和精神。 日本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的賜予,其他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許多日本學生在課余時間,都要去外邊參加勞動掙錢,大學生中勤工儉學的非常普遍,就連有錢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們靠在飯店端盤子、洗碗,在商店售貨,在養(yǎng)老院照顧老人,做家庭教師等來掙自己的學費。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就給他們灌輸一種思想:“不給別人添麻煩”,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論多么小的孩子都要無一例外地背上一個小背包。別人問為什么,父母說:“他們自己的東西,應該自己來背。” 中國家長平時對孩子的愛非常泛濫,生怕孩子受了委屈,其實這只是一種眼前短期的關愛;而一些外國家長讓孩子參加磨練,多吃苦頭,是一種長遠的關愛,更有利于孩子今后的成長。 如何培養(yǎng)孩子們的吃苦耐勞品質呢?我下面著重從家庭和學校方面談一談。 家庭要培養(yǎng)孩子的勞動能力,認識勞動的價值,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社會義務感。提倡勤儉節(jié)約的生活教育。培養(yǎng)孩子在未來社會中生存的本領,訓練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學校的教育也是必須的,除了不怕吃苦的思想教育,還要有不怕挫折的心理品質教育。除了教育,還要進行必要勞動,特別是生產(chǎn)勞動鍛煉。(1)辦好生產(chǎn)勞動基地。一個學校,要有一個學農基地,和一個學工基地。要組織學生利于周末和寒假、暑假時間,到那里接受生產(chǎn)勞動鍛煉。(2)落實生產(chǎn)勞動技術教育,要讓學生實實在在學習幾門實用技術,不合格的不予畢業(yè)。(3) 要解放思想,不能一味強調義務勞動。孩子們勞動了,又有勞動成果,還是要盡量給予一定的勞動報酬。(連云港新浦中學支部 吳海燕)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