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癥
此癥外感之濕易治,內(nèi)傷之濕難療。外感者,利水則愈;若內(nèi)傷之濕瀉水則氣消,發(fā)汗則精泄,必健脾行氣而后可也。
方用:白術一兩 茯苓一兩 薏仁一兩 茵陳三錢 黑梔三錢 陳皮五分 ,水煎服。
此方治內(nèi)感之濕,不治外感之濕,若欲多服,去梔子。
癉癥
此癥雖因風寒濕而來,亦因元氣之虛,邪始得乘虛而人,倘攻邪而不補正,則難愈矣。今于補正之中佐以祛風寒濕之品,而癉如失矣。
方用:白術五錢 人參三錢 茯苓一兩 柴胡一錢 附子一錢 半夏一錢 陳皮五分,水煎服。
傷濕
此癥惡濕,身重足腫,小便短赤。
方用:澤瀉三錢 豬苓三錢 肉桂五分 茯苓五錢 白術五錢 柴胡一錢 半夏一錢 車前子一錢水煎服。一劑愈。
腳氣
今人以五苓散祛濕亦是正理,然不升其氣而濕未必盡祛也,必須提氣而水乃散也。
方用:黃芪一兩 人參三錢 白術三錢 防風一錢 肉桂一錢 柴胡一錢 薏仁五錢 芡實五錢 白芍五錢 半夏二錢 陳皮五分,水煎服。
此方祛濕之圣藥,防風用于黃芪之中,已足提氣而祛濕,又助之柴胡舒氣,則氣自升騰,氣升則水散,白術、茯苓、薏仁、芡實,俱是祛濕之品,有不神效者乎!
泄瀉門
瀉甚
一日五六十回,傾腸而出,完谷不化,糞門腫痛,如火之熱,茍無以救之,必致立亡。
方用截瀉湯:薏仁二兩 白芍二兩 山藥一兩 車前子一兩 黃連五錢 茯苓五錢 澤瀉二錢 甘草二錢 人參三錢 肉桂三分,水煎服。
水瀉(一)
方用:白術一兩 車前子五錢,水煎服。
此方補腎健脾,利水祛濕,治瀉神效。
火瀉
完谷不化,飲食下喉即出,日夜數(shù)十次,甚至百次,人皆知為熱也。然而熱之生也,何故?生于胃中之水衰,不能制火,使胃土關門不守于上下所以直進而直出也。論其勢之急迫,似乎宜治其標,然治其標,而不能使火之驟降,必須急補腎中之水,使火有可居之地,而后不致上騰也。
方用:熟地三錢 白芍三錢 山萸一兩 茯苓一兩 甘草一兩 車前子一兩 肉桂三分,水煎服。
此乃補腎之藥,非止瀉之品,然而止瀉之妙捷如桴鼓。世人安知此也!
水瀉(二)
此乃純是下清水,非言下痢也。痢無止法,豈瀉水亦無止法乎?故人患水瀉者,急宜止遏。
方用:白術五錢 茯苓三錢 吳萸五分 車前子一錢 五味子一錢,水煎服。
泄瀉 吞酸
泄瀉,寒也;吞酸,火也。似乎寒熱殊而治法異矣。不知吞酸雖熱由于肝氣之郁結(jié);泄瀉雖寒由于肝木之克脾。茍用一方以治木郁,又一方以培脾土,土必大崩,木必大凋矣,不若一方而兩治之為愈也。
方用:白芍五錢 柴胡一錢 車前子一錢 茯苓三錢 陳皮五分 甘草五分 神曲五分,水煎服。
此方妙在白芍以舒肝木之郁,木郁一舒,上不克胃,下不克脾。又有茯苓、車前,以分消水濕之氣,則水盡從小便出,而何有余水以吞酸刺汁以泄瀉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