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池石壁圖 元 黃公望 絹本淺絳 縱139.3 X橫57.2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以淺絳法為之,即勾皴之后施以淺淡赭石和花青,這種效果反映出文人畫清逸之意,又切合江南山水明麗秀潤的特點。這一創(chuàng)造 不僅為畫界所推崇,而且對后世山水畫的發(fā) 展具有深遠影響。
在《寫山水訣》一書中,黃公望(1269-1354)從“三遠”的角度講述了視角的構(gòu)建:平遠、寬遠、高遠。這幅《天池石壁圖》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這種結(jié)構(gòu),它將眾多細節(jié)集于一體,自身也不再只是刻畫真實的蘇州天池山,而是變?yōu)橐黄P(guān)于山的各種面貌和表現(xiàn)的圖畫式論文。陡峭攀升的山谷一分為二,雖然左側(cè)的山谷很快掩映在迷霧之中,右側(cè)的山谷中充滿了精心描繪的巖石、樹林、瀑布和房屋。在山頂處,一座統(tǒng)御群領(lǐng)的險峰將兩條溝壑聯(lián)系起來。
黃公望直到50歲才拿起畫筆,然而在很多評論家眼中,這位不怎么惹人注意的公眾人物,雖然后來轉(zhuǎn)而成為道教全真教的一員,仍被視為元朝(1279-1368)最具代表性的畫家。黃公望受到五代(906-960)和北宋大師們的啟發(fā),特別受益于董源,他發(fā)展出自己獨特的個人風格,表達對某些地點和眾山的鐘愛,并傳遞出它們的本質(zhì)——氣。
水閣清幽圖 元 黃公望 紙本水墨 縱104.5 X橫67.3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黃公望〈1269-1354),平江常熟(今屬江蘇) 人。精山水畫,晚年的 水墨畫運以草籀筆法,蒼茫簡遠,氣勢雄秀,有“峰巒渾厚、草木華滋”之評。與吳鎮(zhèn)、倪 瓚、王蒙合稱“元四 家”。其傳世作品還有 《天池石壁圖》等。
此圖寫深山隱居之景,遠處 峰巒跌宕,林木虛濛,近 處溪水繞過山房,蜿蜒 前行,溪水邊雜木叢 生,野趣盎然。作者在 構(gòu)圖及用筆上,旨在描 繪淡然、清幽的意境。
漢苑圖 元 李容瑾 絹本水墨 縱156.6 X橫108.7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李容瑾,生卒年不詳,界畫,山水師王振鵬。《漢苑圖》畫華麗的亭臺樓閣,以天空、樹木、遠山 為襯景。畫家以精細的 手筆,描繪出結(jié)構(gòu)復(fù)雜 的建筑物,布局有致,層 次分明。
松蔭會琴圖 元 趙孟頫 絹本設(shè)色 縱136.5 X橫61厘米 (美)私人藏
此圖風格承北宋青綠山水畫 風。石邊水畔,古松虬曲。高 士撫琴,知音聆聽,悠然神會。 侍童側(cè)立,神態(tài)專注。遠山漸 入煙靄。圖以青綠設(shè)色,坡腳 敷以赭石。
洞庭東山圖 元 趙孟頫 絹本設(shè)色 縱61.9 X橫27.6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洞庭東山圖》畫太湖洞庭湖東山之景。東 山山勢極高,圓渾平緩,山徑曲折,山居云 霧迷蒙,崗巒隱約。湖面波光掠影,一葉輕 舟,由左方駛向?qū)Π?,岸上一人待渡。近?坡石,雜草從生,境界寂靜。
鵲華秋色圖 元 趙孟頫 紙本設(shè)色 縱28.4 X橫93.2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趙孟頫(1254-1322),元代書畫家,文學(xué)家。湖州(今屬浙江)人。他通音律,擅鑒定 古物,于書法繪畫成就最高。并力主變革南宋院體格調(diào),遙追五代、北宋法度,開創(chuàng) 了元代新畫風。趙孟頫在山水畫領(lǐng)域不失為開一代先河的重要人物,他以師古風抵制南 宋纖弱之氣,極力反對當時“人人馬遠,個個夏圭”的相互抄襲之風。此圖畫濟南郊 外鵲山、華不注兩山的秋天景色,初看甚是平淡,實為追求一種樸拙、淡泊的意趣,極 富筆墨趣味。明董其昌評此畫說“兼右丞、北苑二家畫法”;元人贊其“一洗工氣”。這 都表現(xiàn)了作者師古而能自成體系的膽識和精湛技藝。
雙勾竹石圖 元 李桁 橫102.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畫竹,前后左右交錯,枝葉繁茂。竹葉以墨色細加渲染,表現(xiàn)出陰陽向背。湖石團濃淡墨暈出,玲瓏多姿。構(gòu)圖勻稱,筆法圓勁精整,設(shè)色淡雅。畫家通過碎石、枯枝等周圍景物的描寫,更加烘托出竹子“清高拔俗” 的品格。
枯木竹石圖 元 李桁 絹本水墨 縱160.1 X橫85.8厘米 (美)印第安納波利斯藝術(shù)博物館藏
李衍(1245-1320),薊丘(今北京)人。 擅畫墨竹,亦寫古木松石,初學(xué)王庭 筠,后師法文同。李衍傳世作品有《雙 羞 勾竹石圖》、《修篁樹石圖》等。圖中 畫枯樹三株,近處一株高大偉岸、粗 干繁技、虬曲多姿。另外兩抹較為矮 分立左右,相互穿插。坡石平緩, 雜草叢生,什影依稀。對岸一抹淺灘, 使畫面空間開闊深遠。全圖筆墨沉 雄,布局勻整,意境蕭疏淡遠。
為張雨伯畫仙山圖 元 黃公望 絹本墨筆 縱74.9 X橫27.5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元代畫家的創(chuàng)作比較自由,多表現(xiàn)自身的理想和情 趣。此圖為黃公望的水墨山水,蕭散蒼秀,筆墨灑脫,境界高逸,又不失細潤溫和。
富春大嶺圖富春大嶺圖 元 黃公望 紙本墨筆 縱74.2 X橫36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黃公望的《富春大嶺圖》與他的 《富春山居圖》的細潤與溫和不 同,顯示出一種蕭瑟、荒寂。圖 中山石不施繁皴而只具勾勒,給 人的印象是幾近于透明的“澄 澈”效果。畫樹也力求空疏而不 再繁枝茂葉,到處給人以空靈、 縹緲的韻味。
松亭圖 元 曹知白 紙本水墨 縱48 X橫36.4厘米 (法)吉美國立東方美術(shù)館藏
曹知白(1272-1355),華亭(今上海松江)人。與倪瓚、 顧瑛同為太湖一帶著名文人。擅畫山水,筆墨疏秀清潤,后期作品情味變?yōu)楹喌?。此圖寫長松數(shù)株,用筆沉著老練,極具功力,構(gòu)圖以奇制勝、平遠幽深,應(yīng)為其晚年作品。
溪山泛艇圖 元 曹知白 紙本水墨 縱86.3 X橫51.4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曹知白擅畫山水,其作 畫多用柔細之筆,極少渲 染,早年筆墨秀潤,晚年 趨于蒼秀簡逸。此圖是其 變體后的隹作,上有倪瓚 題詩“云氣四時多似雨, 濤聲八月大如雷”,足以 說明此畫的意境。
秋江漁隱圖秋江漁隱圖 元 吳鎮(zhèn) 縱189.1 X橫88.5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吳鎮(zhèn)(1280-1354),嘉興(今浙江杭州)人。以教書、賣卜為生,一生 清貧。他擅畫水墨山水,師法巨然,兼學(xué)馬遠、夏圭,擅用濕墨表現(xiàn)山川 林木郁茂的景色,筆力雄勁,墨氣沉 厚。為“元四家”之一, 傳世作品有 《雙檜平遠圖》、《漁義圖》等。吳鎮(zhèn) 的山水畫,題材多為漁夫和隱逸生 活。以景抒懷,其作少用簡率荒疏的 干筆皴點,而是充分發(fā)揮水墨豐潤, 渾然一體的特色,在元代繪畫中自 成一派?!肚锝瓭O隱圖》筆墨濕潤雄 秀,境界深遠。
洞庭漁隱圖洞庭漁隱圖 元 吳鎮(zhèn) 紙本墨筆 縱146.4 X橫58.6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畫松樹坡石,平溪遠岫,漁翁垂釣。構(gòu)圖 采取一河兩岸的形式,疏密、遠近相間,靜中 求動,是吳鎮(zhèn)山水畫中的優(yōu)秀之作。
漁父圖 元 吳鎮(zhèn) 絹本水墨 縱84.7 X橫29.7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吳鎮(zhèn)喜作《漁父圖》以抒其懷,平生所作《漁父圖》甚多, 今存世《漁父圖》四幅,其中景物基本相似。此幅作遠山 叢樹,流泉曲水,平坡老樹。坡旁水澤,小舟閑泊,一漁 父坐船垂釣。筆法圓潤,境界迷濛幽深。
松泉圖松泉圖 元 吳鎮(zhèn) 紙本水墨 縱105.3 X橫31.7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吳鎮(zhèn)的畫以“筆墨沉郁、氣格古樸”著稱,他重視筆墨,但又不 惟求筆墨,而是將用筆之道,運墨之法落實在形與神的刻畫和情 與景的構(gòu)成上。此圖以草書筆法入畫,用禿筆勾勒樹石,干墨皴 擦,筆墨灑脫,可以看出畫家特有的風格。
中山圖 元 吳鎮(zhèn) 絹本水墨 尺寸不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圖上所繪古松蒼山氣勢非凡,藏巧于拙。古松枝丫遒勁,松針密集,非常古雅清逸,蒼山突兀醒目,巍峨挺秀,巖石尖峭如削,山上綠意蔥蘢,在構(gòu)圖上的確鬼斧神工,技高一籌。
山水圖 元 李士行 絹本墨筆 縱106.2 X橫52.7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李士行(1282-1328), 薊丘(今北京)人,李衍 子,擅詩書畫,曾從學(xué)趙 孟頫、鮮于樞諸前輩。擅 畫竹石及山水,竹石多 承家學(xué),山水師董、巨, 具平淡之趣。此山水圖 取境開闊,整個畫面布 局平穩(wěn),境界平淡天然。 畫中用筆溫和秀潤,多 用披麻皴,墨色變化豐 富,水色淋漓。其濃淡相 間,以淡墨皴染,濃墨畫 近樹和點苔,層次分明。
澄江寒月圖澄江寒月圖 元 趙雍 絹本設(shè)色 縱25.5 X橫24.8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趙雍(1289-約1360),湖州(今屬浙江)人。趙孟頻次子。書畫繼 承家學(xué),擅山水,尤精人物鞍馬,亦作界畫。摶世作品有《蘭竹圖》、 《溪山漁隱》等。此圖描繪的是冬夜江上寒月當空的景色。前景的巨 石、古木、小舟以濃墨重寫,為畫面平添精神,與浩渺的江水和遠山形成虛實對比,為畫面刨造了清寒曠遠的意境。
松溪釣艇圖松溪釣艇圖 元 趙雍 紙本墨筆 縱30 X橫52.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卷近處畫蒼松兩株,參天而立,枯疏的荊 棘和闊葉的雜樹穿插其間。對岸環(huán)山起伏連綿,遠接天際。一漁父舟中垂釣,意境清幽; 曠遠。圖中筆墨清潤厚重,得家傳韻致,為趙雍山水畫杰作。
松下鳴琴圖 元 朱德潤 絹本設(shè)色 縱120.8 X橫58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朱德潤(1294-1365),原籍睢陽(今河南商丘),居昆山(今屬江 蘇)。擅山水,初學(xué)許道寧,后法 郭熙,多作溪山平遠,林木清森 之景。此圖繪天曠氣清,樹葉盡 落,群雁低徊的景色。三位高士 坐于長松下,一人撫琴,二人談 論正濃,表現(xiàn)了文人的逸興。在 技法上雖借鑒宋人,用筆卻概括 了許多。
松溪釣艇圖松溪釣艇圖 元 朱德潤 紙本墨筆 縱31.5 X橫52.6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圖繪坡石間一株古松傍岸,老干盤曲勢若虬龍。松旁雜 樹、小草相襯。松前湖面空曠浩渺,遠山一抹,遙接天際。 一葉輕舟載三人緩行于湖中,打破了畫面的沉寂。圖中松 樹用筆尖勁爽利,坡石皴法婉和溫潤,濃淡有致。人物用 白描法,筆簡神完。畫風學(xué)李成和郭熙又有己意。
霜浦歸漁圖霜浦歸漁圖 元 唐棣 絹本設(shè)色 縱144 X橫89.7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唐棣(1296-1364),湖州(今屬浙江)人。 工山水畫,得趙孟頫指授,并師法李成、郭 熙,善于布置景物,點 綴人物尤隹?!端謿w漁圖》為其傳世代表 作品之一。圖中描繪 林邊小路上漁人負漁 具而歸,人物線描準 確,形神俱得,足見 作者具備相當?shù)膶憣?功力。
幽澗寒松圖 元 倪瓚 紙本墨筆 縱59 X橫50.2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倪瓚(約1306-1374),字元鎮(zhèn),號云林子、幻霞子等。元末書畫家、詩人,無錫人。擅畫水墨山水。其“簡中寓繁”的 風格對明清文人水墨山水畫影響頗深。傳世作品有《杜陵詩意圖》、《漁莊秋霽圖》等。此圖給人一種章法上的新鮮感。畫 面不再是通常的闊遠法,正方形的畫幅使畫面景物壓縮得幾乎貼在一起。慣用的寬江大河變成了潺潺細流,淙淙有聲的水 流更增添了畫中的寧靜之意。
六君子圖 元 倪瓚 紙本墨筆 縱61.9X橫33.3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宋代畫家是將自己的情感融進自然,體悟客體物象之理,而元代畫家則是借助物象和富于個性的筆墨形式 ,抒發(fā)自我情懷。這種特征在倪瓚的作品中有充分的體 現(xiàn)。此圖以枯筆繪制了六棵疏木,有其象征意義。江上 遠巒以干筆皴擦,給人一種空韻之感。
秋亭嘉樹圖秋亭嘉樹圖 元 倪瓚 縱134 X橫34.3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描繪秋山嘉樹,沙磧孤亭。山石用折帶.被,橫筆點苔。畫樹取 疏松之態(tài),筆簡意賅。風格天真幽淡,意境荒寒。
苔痕樹影圖苔痕樹影圖 元 倪瓚 紙本墨筆 縱91.5 X橫33厘米 無錫市博物館藏
畫中筆法疏率,畫樹以鹿角畫法,畫石以折帶皴,二者皆用淡墨干筆,畫竹葉亦以 輕盈的介字點法。
云山清趣圖 元 趙衷 紙本墨筆 橫 厘米 物館藏
趙衷,生卒年不詳,嘉興(今浙江嘉興)人,一作吳江(今江蘇吳江)人。能篆、隸,擅畫白描人物、山水、花卉。此圖畫群山叢樹,煙云出沒,意境清疏。山巒用水墨輕勾淡染,臥筆點苔,叢樹以率筆隨意寫之,畫風學(xué)米派云山
春山讀書圖春山讀書圖 元 王蒙 紙本設(shè)色 縱132.4 X橫55.5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王蒙(1289-1385),吳興(今浙江湖州)人, 趙孟頫的外孫。自小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 詩文書畫全面精深,是一位獨具創(chuàng)造性的畫 家,以其蒼莽過人的獨特畫風,成為“元四 家”之一。王蒙山水畫中有一部分為繼承黃 公望淺絳技法的作品,此圖是其中之一。畫 中書亭茅星背靠青山,頭蓋 松蔭,坐落于臺 閣青溪之上。這種理想的環(huán)境是文人隱士們 向往的境界。
西郊草堂圖西郊草堂圖 元 王蒙 紙本設(shè)色 縱97.5 X橫27.2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畫中寬闊的水域,令人聯(lián)想起黃公望提倡的“闊遠”法。 疏朗簡闊是王蒙山水的另一種特征。淺絳設(shè)色更增添了 畫中秀雅清麗之氣。
青卞隱居圖 元 王蒙 紙本水墨 縱140 X橫42.2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此圖描繪了作家家鄉(xiāng)吳興卞山壁崖勝地的景色。深邃幽雅,縱逸多姿,圖中繁密充盈,氣勢雄偉,表現(xiàn)了 江南山嶺渾厚蒼潤的特點。這是作者成熟期的精心之 作,被董其昌稱為“天下第一”。
秋山草堂圖秋山草堂圖 元 王蒙 紙本設(shè)色 縱123.3X橫54.8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王蒙的畫法,善變而多汸 妙,喜畫重山復(fù)嶺之繁景, 常用解索皴和焦墨點苔。 《秋山草堂圖》表現(xiàn)出江南 山川的濕潤,創(chuàng)造出蓊郁深 秀、渾厚華滋的境界。
仙山樓觀圖 元 陸廣 絹本設(shè)色 縱137.5 X橫95.4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陸廣,生卒年不詳,吳(今江蘇蘇州)人。擅畫山水。取法黃公 望、王蒙,風格輕淡蒼潤。此圖 繪重嶺疊復(fù),山路蜿蜒,溪水回 環(huán),游人徜徉于橋上林間。畫風 蒼渾,屬作者的早期作品。
吳淞春水圖吳淞春水圖 元 張中 紙本墨筆 縱82.8 X橫32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張中,生卒年不詳,約活動于元 至正年間。松江(今上海)人。山 水師黃公望,尤擅繪花鳥,筆墨 疏簡,風格俊逸,屬于文人畫寫 意體系。此圖層巒疊嶂,蹊徑盤 行,用筆多中鋒,瀟麗古淡,很 接近黃公望的風格。
寒林群鴉圖寒林群鴉圖 元 羅稚川 絹本水墨淡設(shè)色 縱150.8 X橫80厘米 (美)大都會博物館藏
羅稚川,生卒年不詳, 臨川(今江西清江)人。 擅畫山水,師法荊浩、 關(guān)仝、郭熙,小景宗惠 崇,融會諸家之長,具 有獨特風格。此圖上繪 岸邊坡石縱橫,二木傲 然挺立 ,雖枝干枯老瘦 硬,卻更顯偉岸。筆墨 凝重渾厚,皴法及樹法 全學(xué)李成、郭熙而又有 變化。上有一群烏鴉, 或盤旋空中或散落樹 梢。對岸淺灘,雜樹密 林,將觀者視線引向深 入。遠山連綿,樹叢依 稀,皆以淡墨染出。河 谷雖不寬,卻顯開闊之 勢。全圖荒寒沉寂 ,空 曠深遠。
平林遠山圖平林遠山圖 元 沈鉉 紙本墨筆 縱30 X橫40.9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沈鉉,生卒年不詳,約活動于元至正年間。擅 畫山水,筆墨似黃公望。此圖畫叢林遠岫,平 溪小橋。遠山平緩,意境幽靜冷寂。
百丈泉圖百丈泉圖 元 陳汝言 紙本水墨 縱115.2X橫46.7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畫中峰巒重疊、林木森秀、山勢陡峭、 瀑布奔流。大有李白“飛流直下三千 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之詩意。全畫構(gòu) 圖嚴謹,皴擦茂密,畫法出自董、巨,而近乎王蒙。
羅浮山樵圖 元 陳汝言 絹本水墨淡設(shè)色 縱107 X橫53.5厘米 (美)克里夫蘭藝術(shù)博物館藏
陳汝言,生卒年不詳,臨江(今江西清江)人。擅畫山水, 宗趙孟頫,行筆清潤。此圖用 墨嚴實蒼渾,筆法沉著疏秀。 山頭布以“礬頭”,用長披麻 皴法,再以淡墨渲染。近樹雙 勾而成,遠樹則墨點成叢。畫 法幾乎全自董源、巨然而出, 只是筆力偏硬。
疏林茅屋圖 元 張觀 紙本墨筆 縱25.8 X橫59.6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張觀,生卒年不詳,主要活動于元至正到明初,松江楓涇(今上海市)人,客居長洲(今江蘇蘇州)。工山水,先師馬遠、夏 圭,后參用李成、郭熙法,其作品筆力古勁,無俗弱之氣。此圖繪湖濱之景 ,林木掩映下有一茅堂,其中有人伏案獨坐。近處樹木的葉子或雙勾、或點染,與虛淡的遠樹構(gòu)成對比,形成一定的空間感。畫面構(gòu)圖取“一角”之景,意境幽靜清曠。
山林清趣圖 元 張觀 紙本設(shè)色 縱30 X橫54.7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畫群山重疊,老樹虬枝,樹上枯藤纏繞倒掛,一長者沿 二 山徑策杖尋幽。山壁陡峭,草木蔥蘢。筆法勁健,構(gòu)圖簡潔,描繪山林“一角”之景。
洞天山堂圖 元 佚名 絹本設(shè)色 縱183.2 X橫121.2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無款。圖繪白云吞吐 飄浮于山間,山谷中松林 茂密,清溪流淌,隱露樓 觀,境界清幽,鮮明地表 現(xiàn)了世外仙境。畫幅左上 楷書“洞天山堂”四字,點 明了全畫主題。
林原雙羊圖林原雙羊圖 元 佚名 絹本設(shè)色 縱26 X橫27.1厘米 四川省博物館藏
圖中溪岸草木叢密,兩只羊在樹下吃草。作者寫實功底 扎實,筆法嚴謹靈活。筆下的古木盤根錯節(jié),蒼勁渾厚。畫中兩羊,羊毛蓬松柔和,顧盼生動。
扁舟傲睨圖扁舟傲睨圖 元 佚名 絹本設(shè)色 縱166 X橫111.9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此圖繪一白髯老翁倚 坐船上,搖扇撫琴,一 人執(zhí)棹而立,一童子弓 腰烹茶。遠山青峰疊 嶂,古寺掩映。畫面構(gòu) 圖簡潔,意境深遠,寫 實而生動。
青山畫閣圖青山畫閣圖 元 佚名 絹本設(shè)色 縱170 X橫103厘米 上海朵云軒藏
此圖繪重巒之中的 樓閣,游人漫步其 中,憑欄遠眺,兩 只小舟蕩于溪水之 上。山石的畫法受 郭熙影響,界畫樓 閣手法工謹,當屬 職業(yè)畫家所創(chuàng)作的 山水樓閣畫。
千巖萬壑圖千巖萬壑圖 元 佚名 絹本墨筆 縱129.3 X橫67.6厘米 天津市藝術(shù)博物館藏
峰巒之間,云霧繚繞, 瀑布飛瀉,樓臺古剎掩映于林木之中,下 方水邊泊舟三艘,臨水巖臺上,有二老者 對坐遠眺。作品取法 各家之長,融為一體, 層次分明,氣勢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