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1271年——1368年)
趙孟頫;高克恭;“元四家”:黃公望、倪瓚、吳鎮(zhèn)、王蒙;錢選;柯九思;張雨;楊維楨;康里巎巎
明(1368年——1644年)
邊景昭;林良;夏昶;戴進;吳偉;張路;汪肇;藍瑛;“明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青藤白陽”:徐渭、陳淳;周之冕;董其昌;陳繼儒;陳洪綬;崔子忠;祝允明;邢侗;張瑞圖;米萬鐘;王鐸;倪元璐;傅山
清(1636年——1911年)
焦秉貞;唐岱;金廷標;張宗蒼;郎世寧;“清初四王”:王時敏、王鑒、王原祁、王翚;吳歷;惲壽平;“四僧”:石濤、朱耷、髡殘、弘仁;“揚州八怪”:鄭燮、羅聘、黃慎、李方膺、高翔、金農(nóng)、李鱓、汪士慎;華嵒;高鳳翰;居巢;居廉;趙之謙;“海派四杰”:任伯年、虛谷、蒲華、吳昌碩
王冕 墨梅圖軸
年代:元
尺寸:縱90.3 厘米 橫27.6 厘米
質(zhì)地:紙
賞析:王冕(1287年~1359年),字元章,號煮石山農(nóng),亦號“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諸暨楓橋人,元朝著名畫家、詩人、篆刻家。他出身貧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學(xué)成為詩人,畫家。他以畫梅著稱,尤工墨梅。王冕詩多同情人民苦難、譴責(zé)豪門權(quán)貴、輕視功名利祿、描寫田園隱逸生活之作。他性格孤傲,鄙視權(quán)貴。有《竹齋集》3卷,續(xù)集2卷。存世畫跡有《三君子圖》、《墨梅圖》等。能治印,創(chuàng)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絕妙。 后來王冕為躲避朝廷征聘,隱居會稽山中,得病去世。
梅蘭竹菊號稱“四君子”。其中尤以梅花以它“眾芳搖落獨暄妍”的品性深為文人畫家所喜愛。自從北宋華光和尚首創(chuàng)水墨揮寫梅花的畫法以來,墨梅逐漸成為一門獨立畫科,各代名家輩出。元代王冕就是畫史上成就卓著的畫梅大家,這幅作品是他的代表作。宋人塑造的梅花形象,往往以簡潔的枝條和疏落的花朵,表達出孤冷清傲的意韻。而王冕卻超脫前人的定式,別出心裁地以繁枝綴以萬花。干枝郁密,交錯穿插,幾乎密不透風(fēng)。梅花的分布則富有節(jié)奏韻律,長枝處疏,短枝處密,但密而有序,亂中有法。白潔的花朵和干枝相映,更顯清氣襲人。
推薦:他一生愛好梅花,種梅、詠梅,又攻畫梅,花密枝繁,行草健勁,生意盎然,尤善于用胭脂作梅骨體,別具風(fēng)格。
王冕 墨梅圖 趙奕 行書梅花詩 合卷
年代:元
紀年:至正六年(公元1346年)
尺寸:畫:縱30.8 厘米 橫92.2 厘米
詩:縱30.7 厘米 橫260.8 厘米
質(zhì)地:紙
賞析:王冕(1287年~1359年),字元章,號煮石山農(nóng),亦號“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諸暨楓橋人,元朝著名畫家、詩人、篆刻家。他出身貧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學(xué)成為詩人,畫家。他以畫梅著稱,尤工墨梅。王冕詩多同情人民苦難、譴責(zé)豪門權(quán)貴、輕視功名利祿、描寫田園隱逸生活之作。他性格孤傲,鄙視權(quán)貴。有《竹齋集》3卷,續(xù)集2卷。存世畫跡有《三君子圖》、《墨梅圖》等。能治印,創(chuàng)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絕妙。在小學(xué)課文《少年王冕》里寫到,他總是把好的留給母親,由此看出他也是一個孝子。后來王冕為躲避朝廷征聘,隱居會稽山中,得病去世。
其《墨梅圖卷》畫橫向折枝墨梅,筆意簡逸,枝干挺秀,穿插得勢,構(gòu)圖清新悅目。用墨濃淡相宜,花朵的盛開、漸開、含苞都顯得清潤灑脫,生氣盎然。其筆力挺勁,勾花創(chuàng)獨特的頓挫方法,雖不設(shè)色,卻能把梅花含笑盈枝,生動地刻畫出來。
推薦語:不僅表現(xiàn)了梅花的天然神韻,而且寄寓了畫家那種高標孤潔的思想感情。
周文靖 歲朝圖軸
年代:明
尺寸:縱137.7 厘米 橫71.7 厘米
質(zhì)地:絹
賞析:周文靖(?-1463以后)字叔理,號三山,明代宮廷畫家。閩縣(今福建福州)人(《無聲詩史》《圖繪寶鑒》作莆田人;《福建通志》作長樂人)。宣德(1426—1435)間以陰陽訓(xùn)術(shù)徵值仁智殿。御試《枯木寒鴉》第一,授大庾縣典吏,歷官鴻臚序班。子鼎,亦善畫,襲錦衣衛(wèi)鎮(zhèn)撫。
此畫入藏清內(nèi)府,在《石渠寶笈續(xù)編》上著錄為宋《馬遠歲朝圖》,其上還有乾隆皇帝在庚子(1780)年歲朝后一日的御題。此圖畫面左下角有“馬遠”二字及“馬遠之印”的白文印章,因此清內(nèi)府認為是南宋大畫家馬遠的作品。其實,圖上的款印皆為后人偽添,其風(fēng)格筆墨雖忠實師學(xué)馬遠,但尚與南宋氣息有所距離。后來,人們在圖上發(fā)現(xiàn)“周文靖”朱文印,而其畫風(fēng)又與明宣德時期宮廷畫家周文靖的畫風(fēng)高度一致,因此得以判定此圖為周氏作品。圖中以清空遼曠的遠山為背景,山下是一座叢樹圍繞的大宅院,堂上主客正揖拜行禮,門口站立的人們或許剛到,又或許正等待通傳,通向宅院的路上還有正趕來的客人。人物儀態(tài)端莊,冠帶儼然,都是官員的打扮,加之仿佛南宋畫法的筆墨整飭清剛,使得這幅歲朝賀拜的作品彌漫著端肅凝厚的古意,正因如此,才會被后人一度錯認為是宋人的畫作。
推薦語:所作用筆細密遒勁,墨色蒼潤渾厚,構(gòu)圖新穎有致。
王冕 墨梅圖軸
年代:元
紀年: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
尺寸:縱67.7 厘米 橫25.9 厘米
質(zhì)地:紙
賞析:王冕(1287年~1359年),字元章,號煮石山農(nóng),亦號“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諸暨楓橋人,元朝著名畫家、詩人、篆刻家。他出身貧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學(xué)成為詩人,畫家。他以畫梅著稱,尤工墨梅。王冕詩多同情人民苦難、譴責(zé)豪門權(quán)貴、輕視功名利祿、描寫田園隱逸生活之作。他性格孤傲,鄙視權(quán)貴。有《竹齋集》3卷,續(xù)集2卷。存世畫跡有《三君子圖》、《墨梅圖》等。能治印,創(chuàng)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絕妙。 在小學(xué)課文《少年王冕》里寫到,他總是把好的留給母親,由此看出他也是一個孝子。后來王冕為躲避朝廷征聘,隱居會稽山中,得病去世。
推薦語:王冕以畫梅著稱,尤攻墨梅。他畫的梅簡練灑脫,別具一格。
昶 清風(fēng)勁節(jié)圖軸
年代:明
尺寸:縱119.4 厘米 橫47.2 厘米
質(zhì)地:紙
賞析:夏昶(1388—1470),字仲昭,號自在居士、玉峰,昆山人,后人譽其畫竹高手。他初姓朱,名昶,后復(fù)姓夏,太祖為之更名昶,字仲昭。號自在居士,又號玉峯,江蘇昆山人,夏昺弟。正統(tǒng)中官至太常寺卿直內(nèi)閣。畫墨竹師王紱,能得其妙,時推第一,名馳絕域,爭以金購之。
此圖為水墨大寫意,寫山石墨竹。圖中墨竹因風(fēng)飄舉、搖曳多姿。近竹用濃墨以楷書筆法描繪出鮮活之態(tài),遠竹和竹竿用淡墨輕染,制造層次分明之感。山石以斧劈皴淡墨少勾,濃墨點苔。葉分向背,墨化五色。作者自題“清風(fēng)高潔”。
款識:“東吳夏昶仲昭寫”,鈐“東吳夏昶仲昭書畫印”及“夏卿圖書”二印。
推薦語:夏昶以楷書筆法畫竹,所作竹枝煙姿雨色,偃直濃巰,各循矩度而氣韻生動。
吳鎮(zhèn) 松石圖軸
年代:元
尺寸:縱104 厘米 橫31 厘米
質(zhì)地:紙
賞析:吳鎮(zhèn)(1280—1354),元代畫家。字仲圭,號梅花道人,嘗署梅道人。浙江嘉善人。早年在村塾教書,后從柳天驥研習(xí)“天人性命之學(xué)”,遂隱居,以賣卜為生。擅畫山水、墨竹。山水師法董源、巨然,兼取馬遠、夏圭,干濕筆互用,尤擅帶濕點苔。水墨蒼莽,淋漓雄厚。喜作漁父圖,有清曠野逸之趣。墨竹宗文同,格調(diào)簡率遒勁。與黃公望、倪瓚、王蒙合稱“元四家”。精書法,工詩文。存世作品有《漁父圖》、《雙松平遠圖》、《洞庭漁隱圖》等。
此圖筆法奇特,松樹生于山石之上,自左側(cè)向右上出枝,行至畫面上部,再分三枝,其態(tài)倔強有力,貫穿整個畫面。下面湖石屹立,有水草滋生,與松枝形成上下俯仰呼應(yīng)的關(guān)系。中鋒用筆,渾厚堅挺,墨色蒼潤又有濃淡虛實的變化。松枝上點滿叢密的墨苔點,顯示出古松班駁蒼老之感。
推薦語:以雄強筆法輔以豐富墨法,自有一種蒼茫沉郁、古厚純樸之氣。
戴進 春山積翠圖軸
年代:明
紀年:正統(tǒng)己巳(公元1449年),作者時年62歲
尺寸:縱141.3 厘米 橫53.4 厘米
質(zhì)地:絹
賞析:戴進(1388—1462),字文進,號靜庵、玉泉山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早年為金銀首飾工匠,后改工書畫。宣德間(1426—1435)以畫供奉內(nèi)廷,官直仁殿待詔。后因遭讒言被放歸,浪跡江湖。擅畫山水、人物、花鳥、蟲草。山水師法馬遠、夏圭,中年猶守陳法,晚年縱逸出蹊徑,卓然一家。所作雄俊高爽,蒼郁渾厚,用筆勁挺方硬;畫人物筆法嫻熟,頓挫間風(fēng)度益著;所作花鳥、蟲草亦饒有生意。為“浙派繪畫”開山鼻祖。
《春山積翠圖》作于明正統(tǒng)十四年,是戴進六十二歲時的作品。此圖構(gòu)圖、用筆與李唐、馬遠等南宋院體水墨畫派風(fēng)格—脈相承,以疏爽之筆出之。整幅作品用二大塊斜向切入,近景以濃郁的松冠為主體;中景山巖以重濃墨點出樹林;遠景用談墨稍示山形,施以苔點。近、中、遠三個景物層次自然推出,簡潔明快,頗具氣勢。視覺中心幾株蒼勁虬松屈曲盤桓,生意盎然。松下一高士曳杖緩行,一書童抱琴侍隨,一前一后行進在高嶺小徑上。中景和遠景的兩座山巒相互交叉,左右相切,之間的茅舍隱隱約約,含蓄有致,與前景的人物相呼應(yīng)。此圖云氣采用浸化渲染留出空白,隱無筆痕又彌漫流動。煙靄于畫底油然而生,依山坡斜勢施以皴筆,雖寥寥數(shù)筆,但將山坡質(zhì)地表現(xiàn)畢至;小景山巒用筆輕快疏爽,虛實相映;山腰虛處薄霧環(huán)繞,宛如輕紗遮蓋,穿過兩山之間,消失在谷底盡頭。使峽谷中的茅舍樹林深幽隱藏,景致愈遠愈迷蒙。不僅加強了畫面的空間層次感,而且充滿了靜謐空幽,使整幅畫呈現(xiàn)出一種高古清遠,悠閑舒適的士大夫的生活情趣。
推薦語:此圖是戴進現(xiàn)存畫跡中有年款可考的僅存幾幅之一,是研究其畫風(fēng)演變的一件重要代表作。
戴進 仿燕文貴山水軸
年代:明
尺寸:縱98.2 厘米 橫45.8 厘米
質(zhì)地:紙
賞析:戴進(1388—1462),字文進,號靜庵、玉泉山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早年為金銀首飾工匠,后改工書畫。宣德間(1426—1435)以畫供奉內(nèi)廷,官直仁殿待詔。后因遭讒言被放歸,浪跡江湖。擅畫山水、人物、花鳥、蟲草。山水師法馬遠、夏圭,中年猶守陳法,晚年縱逸出蹊徑,卓然一家。所作雄俊高爽,蒼郁渾厚,用筆勁挺方硬;畫人物筆法嫻熟,頓挫間風(fēng)度益著;所作花鳥、蟲草亦饒有生意。為“浙派繪畫”開山鼻祖。
《明戴進仿燕文貴山水圖》自識“錢塘戴進寫奉用言老師清供”,董其昌題跋一段:“國朝畫史以戴文進為大家,此學(xué)燕文貴,淡蕩清空,不作平日本色,更為奇絕。”其實此作雖非平日本色,但也不是學(xué)燕文貴。燕文貴是北宋前期畫家,其畫工整精細,時有“燕家景致”之稱。戴氏這幅作品,景致很簡略,清幽迷蒙,迥異燕氏。筆墨形式更無共同點,除屋宇和點景人物用線條約略勾勒外,山石林木,幾乎純以水墨暈染而成,從取景、布局到筆墨、意趣,都取自二米、高克恭,屬于典型的仿米云山圖。
推薦語:戴進創(chuàng)作沒有被傳統(tǒng)所束縛,他的畫用筆流暢,逐漸形成自己風(fēng)格。
王紱 偃竹圖軸
年代:明
尺寸:縱93.7 厘米 橫26.7 厘米
質(zhì)地:紙
賞析:王紱(公元1362-1416年),一名芾,又作紱,字孟端,號友石,九龍山人。鰲叟,后以字行。江蘇無錫人,曾隱居九龍(今惠山),以墨竹名天下,筆致縱橫灑落。擅畫山水,多學(xué)王蒙,風(fēng)格清幽澹遠。平遠之景則近于倪瓚。
其畫竹兼收北宋以來各名家之長,具有揮灑自如、縱橫飄逸、清翠挺勁的獨特風(fēng)格,人稱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建文四年(1402年),王紱畫《竹爐煮茶圖》,侍讀學(xué)士王達為其記序作銘,構(gòu)成珍貴的《竹爐圖卷》。此圖卷深得乾隆帝喜愛,南巡時,曾在惠山品二泉水,觀《竹爐圖》畫卷題詠。后圖卷不慎被毀,乾隆帝竟自仿王紱筆意,補寫了竹爐首圖,并題詩。永樂十四年(1416年)二月六日,王紱病逝于北京館舍,終年54歲。存世畫跡有《墨竹圖》、《竹鶴雙清圖》、《瀟湘秋意圖》、《枯木竹石圖》、《江山漁樂圖》等,并著作《王舍人詩集》等。
推薦:王紱山水畫兼有王蒙郁蒼的風(fēng)格和倪瓚曠遠的意境,對吳門畫派的山水畫有一定影響。
高克恭 春山欲雨圖軸
年代:元
尺寸:縱100.4 厘米 橫106.8 厘米
質(zhì)地:絹
賞析:高克恭 (1248-1310)元畫家。字彥敬,號房山,維吾爾族,祖籍山西大同,居大都(今北京)擅畫山水,以云山著稱于世?!洞荷接陥D軸》繪寫江南一帶山水,平淡天真的情趣。遠山在云霧間時隱時現(xiàn),山石多以橫點皴之,遠處房屋隱約在樹林之中。全圖很好的再現(xiàn)了春雨迷蒙的景致。
高克恭平生醉心于北宋米氏云山,晚年所作山水則繼師董源、巨然,而自成一格,在明代以前,他的作品,大都被人截去題款,充作米友仁的作品,因而署有高氏之名的作品,流傳極少。此幅取景,橫巒堤坡的安排,全從董源中出,筆墨渾厚,煙嵐與湖水都作空白處理,給人以煙霧朦朧,山雨即至的感覺。用筆的方式幾乎與他另一幅《云橫秀嶺圖》同出一轍,雖未署名款,但可證是高氏的晚年之作。曾經(jīng)清怡親王允祥收藏。
推薦語:高侯落筆有生意,玉立兩竿煙雨中。天下幾人能解此,蕭蕭寒碧起秋風(fēng)。
邊景昭 杏竹春禽圖軸
年代:明
尺寸:縱153.1 厘米 橫88.2 厘米
質(zhì)地:絹
劉靖基 捐贈
賞析:邊景昭,字文進,明代宮廷花鳥畫家。福建延平府沙縣(今福建沙縣)人,祖籍隴西(今屬甘肅)人,生卒年不詳。永樂年間(1403年-1424年)任武英殿待詔,至宣德時(1426年-1435年)仍供奉內(nèi)廷。后為翰林待詔,常陪宣宗朱瞻基作畫。他為人曠達灑落,且博學(xué)能詩。他繼承南宋“院體”工筆重彩的傳統(tǒng),其作品工整清麗,筆法細謹,賦色濃艷,高雅富貴。有“花之妖笑,鳥之飛鳴,葉之蘊藉,不但勾勒有筆,其用筆墨無不合宜”之說。
圖繪百禽棲戲于松竹梅之間。坡石上,兩株翠竹凜然聳起,直入云端。古老的梅干斜出畫面,茁壯的梅枝低垂,梅花怒放。梅竹之后,松枝隱現(xiàn),一群大小不一的禽鳥,姿態(tài)各異,或飛或鳴,或棲或戲,仰俯反側(cè),顧盼呼應(yīng),一派生機。構(gòu)圖繁復(fù),多而不亂;造型準確,工而不板,畫風(fēng)師法南宋“院體”而有自我。
推薦語:邊景昭的墨線氣力十足,變化豐富,精謹細微,柔韌相宜。
邊景昭 花竹聚禽圖軸
年代:明
尺寸:縱155 厘米 橫99 厘米
質(zhì)地:絹
邊景昭,字文進,明代宮廷花鳥畫家。福建延平府沙縣(今福建沙縣)人,祖籍隴西(今屬甘肅)人,生卒年不詳。永樂年間(1403年-1424年)任武英殿待詔,至宣德時(1426年-1435年)仍供奉內(nèi)廷。后為翰林待詔,常陪宣宗朱瞻基作畫。他為人曠達灑落,且博學(xué)能詩。他繼承南宋“院體”工筆重彩的傳統(tǒng),其作品工整清麗,筆法細謹,賦色濃艷,高雅富貴。有“花之妖笑,鳥之飛鳴,葉之蘊藉,不但勾勒有筆,其用筆墨無不合宜”之說。
此圖亦名《春禽花木圖》。寫野外山林一隅,李花、杏花綻放,巖石間竹葉叢生,嫩筍破土而出;鷴鳥和喜鵲棲止在樹枝和坡石間,或引頸囀鳴,或迥首理羽,或低頭覓食,禽鳥情態(tài)生動,色彩妍麗明潔。畫面展現(xiàn)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春景。其畫法繼承北宋“院體”,禽鳥勾勒精細,筆致柔和;用簡放粗重的筆墨勾染巖石,吸收了馬遠剛健的筆意。此畫工寫結(jié)合,剛?cè)嵯嚅g,在花鳥畫技法上有所創(chuàng)新??钍穑骸拔溆⒌畲t隴西邊景昭寫?!毕骡j“怡情動植”白文方印、“邊氏景昭”朱文方印、“多識于草木鳥獸”朱文方印。
推薦語:邊景昭花鳥畫的藝術(shù)追求,既承繼了宮廷花鳥畫的傳統(tǒng)特色,又摻入了明代皇室平民化的貴族品味,在取材、立意、構(gòu)圖、筆墨、格調(diào)等方面都有所反映。
趙孟頫 蘭石圖軸
年代:元
尺寸:縱44.6 厘米 橫33.5 厘米
質(zhì)地:紙
賞析:趙孟頫(fǔ)(1254年—1322年),字子昂,漢族,號松雪道人,又號水精宮道人、鷗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元初著名書法家、畫家、詩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趙德芳嫡派子孫;其父趙與訔曾任南宋戶部侍郎兼知臨安府浙西安撫使。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臺侍御史程鉅夫“奉詔搜訪遺逸于江南”,將趙孟頫引見于元世祖忽必烈,忽必烈贊賞其才貌,兩年后任集賢直學(xué)士。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出任濟南路總管府事。元貞元年(1295年),回京修《世祖實錄》。鑒于元廷內(nèi)部矛盾重重,趙孟頫便借病乞歸。累官翰林學(xué)士承旨、榮祿大夫,名滿天下。至治二年(1322年)卒,年六十九,贈江浙中書省平章政事、魏國公,謚文敏,故稱“趙文敏”。著有《松雪齋文集》等。
山石嶙峋,相互偎依,以枯筆勾皴,寥寥數(shù)筆,形成飛白之跡,突出了山石的剛硬質(zhì)地。石縫中長出的蘭蕙與青篁用潤筆寫成,給畫面增添了清馨。
推薦語:他提出“作畫貴有古意”的口號,扭轉(zhuǎn)了北宋以來古風(fēng)漸湮的畫壇頹勢,使繪畫從工艷瑣細之風(fēng)轉(zhuǎn)向質(zhì)樸自然。
謝縉 云陽早行圖軸
年代:明
紀年:永樂丁酉(公元1417年),作者時年約57歲
尺寸:縱102.1 厘米 橫47.5 厘米
質(zhì)地:紙
賞析:謝縉,生卒年不詳。明代畫家。一作晉,字孔昭,號葵印,自稱謝疊山,又號深翠道人、蘭庭生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寓居金陵(今江蘇南京)二十余年。
該圖描繪一老者騎馬款款而行,隔溪山巒重疊,樹木蔥蘢,山麓和樹木間薄霧彌漫。寫出宿雨初收,行客趕程早行的情景。全圖的用筆沉著而有節(jié)律,用墨濃重而不滯澀,又融合著王蒙和吳鎮(zhèn)的筆墨意韻。此圖是作者風(fēng)格成熟期的代表作。
推薦:用筆遒勁秀逸,畫面空靈而蒼郁。
倪瓚 六君子圖軸
年代:元
尺寸:縱61.9 厘米 橫33.3 厘米
質(zhì)地:紙
劉靖基 捐贈
賞析:倪瓚,元末明初畫家、詩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鎮(zhèn),號云林子、荊蠻民、幻霞子等。江蘇無錫人。倪瓚家富,博學(xué)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門。元順帝至正初忽散盡家財,浪跡太湖一帶。
倪瓚擅畫山水、墨竹,師法董源,受趙孟頫影響。早年畫風(fēng)清潤,晚年變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曠逸,筆簡意遠,惜墨如金。以側(cè)鋒干筆作皴,名為“折帶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數(shù)筆,逸氣橫生。書法從隸入,有晉人風(fēng)度,亦擅詩文。與黃公望、王蒙、吳鎮(zhèn)合稱'元四家'。存世作品有《漁莊秋霽圖》《六君子圖》《容膝齋圖》等。著有《清閟閣集》。
《六君子圖軸》為典型的文人寄情寓意之作。畫面寬闊的湖面一直延伸至山下,前景樹木的樹梢低于對岸的地平線,一大片波瀾不驚的湖面占據(jù)了畫面主要的空間。此圖筆墨簡潔、筆法虛靈,具有沖淡淳雅的韻味。體現(xiàn)出他“天真幽淡”的藝術(shù)格調(diào)。上有黃公望題詩,把圖中的松、柏、樟、楠、槐、榆比喻為“六君子”,點出了倪瓚寫景寓意的蘊義。
推薦語:倪瓚的繪畫開創(chuàng)了水墨山水的一代畫風(fēng),與黃公望、吳鎮(zhèn)、王蒙并稱'元代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