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幻想自己擁有無盡的財富,所以我們選擇走進了股票的世界。
初次踏上這片神奇的土地,似乎實現財富自由的日子就在眼前,經過幾天的買入買進卻發(fā)現事與愿違,之后不斷的學習各種技術分析,有模有樣的學習投資大佬的方法,閱讀財經暢銷書,這樣過去幾年,發(fā)現自己的收益還是平平淡淡。
80%的人或者坐了幾趟過山車,或者承認自己的無能買了指數基金,或者巨虧離場,一天一天冷靜下來,才意識到這個世界是充滿危險,豺狼虎豹橫行的世界。每個人都有一個相同的疑惑:究竟怎樣才能做成投資?
一、自以為聰明的一群庸人構成了這個市場
他是庸人,你是庸人,我也是庸人。
從人類智慧的角度看,能參與股票投資這件事的人,相比沒有參與股票投資的人思想可能更前衛(wèi),但在股市里卻并不一定是聰明的人。
股市剝離了人在現實社會擁有的一切特權,不管你是愛因斯坦還是巴菲特,只要進入這個市場,你就是一個庸人。
因為股價的走勢不以個體的意志為轉移,它是市場合力的作用。
合力的構成是復雜的,和每一個投資者的買賣交易有關,和公司的運營水準有關,和媒體輿論有關,和自然現象有關,和上層的決策有關,和市場的大小特征有關,可以說市場和世界上每一個角角落落的變化都存在著關系。
種種關系錯綜復雜不可預測,但慶幸的是上百年的股票歷史給我們總結出了一個規(guī)律:拉長觀察時間,市場或者某些行業(yè)龍頭的運行是緩慢上升的,這些行業(yè)或者龍頭往往在當下就有明顯的特征。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zhàn)百勝,但遺憾的是80%的投資者并不明白自己在這個市場中的位置。
我們自以為自己格外聰慧,偏偏要放棄確定性高的方法,鋌而走險試圖預測明天的股價。
二、主力并沒有收割韭菜,他們只是戰(zhàn)勝了自己
在雪球混得久了,我發(fā)現比較典型且流行的幾種言論:可憐的韭菜又被主力收割了!這個主力壞的很。
我們假定這個市場上確實有主力和韭菜兩種力量,我們也假定主力確實就是靠收割韭菜以盈利,那么他們是如何收割的呢?
如果我們站在主力的立場去看,主力會做什么,又不會做什么?
我能想到的有這么幾點:
1、不會在一支個股的籌碼100%獲利時買進;
2、不會買入一支凈利增速在10%以下,市場前景黯淡,市值超過歸屬凈利潤10倍的個股;
3、不會因為某個大V吹捧某只個股就盲目買進;
4、不會單純因為一支個股出現了漲停就下意識的清倉;
5、不會因為一則新聞就買入一支個股;
6、買入一支個股前至少翻閱該公司最近五年的財報和招股說明書,了解公司所在行業(yè)的政策和市場空間;
7、調研各個股吧和論壇上股民對這支個股的評價態(tài)度;
8、制定建倉、加倉、建倉、清倉的投資策略。
你可以再想想再補充,你可能會發(fā)現這些主力不可能去做的事,正是自己曾經做過或者正在做的事;而主力會做的事,恰恰是自己沒有做過的。
都說是主力在割韭菜,就算是割韭菜主力也是講方法的割,而你明明知道這個市場有主力經常出沒割韭菜,你是否制定了自己的防御體系,你是否思考過如何操作才能防止自己被割呢?
從市場的角度看,股票投資本就是一種基于人性的原始博弈,割韭菜的那個主力并不是造物主,他在布局一場割韭菜的局時,一定會留下蛛絲馬跡。
如果你勤于思考,善于觀察,看到了這些蛛絲馬跡,可能你就不會是韭菜,而是主力。
說到底,主力并不是以割韭菜為目的或樂趣,他們只是用自己的勤奮戰(zhàn)勝了自己。
而一個割韭菜的過程,也并不是像網上流傳的那樣什么洗盤、拉升、出貨這么簡單;他一定是基于公司運營,政策風險,他們賺的更多的是社會的增量財富。
三、戰(zhàn)勝自己的本質是追求客觀,持有稀缺,付出時間
去菜市場買一顆大白菜,王叔家的一棵大白菜兩塊錢,而張阿姨家的只要一塊錢。
你看這顆大白菜并沒有什么區(qū)別,但是王叔說自己的大白菜是農民種的沒打農藥。
對于這顆大白菜什么是客觀,你會怎么選擇?
從價格的層面看,兩塊錢的肯定比一塊錢的便宜。
從健康的層面看,兩塊錢的肯定比一塊錢的有益。
從充饑的層面看,兩個都能填飽肚子。
從營銷的層面看,王叔比張阿姨更懂銷售。
……
我們可以從很多的層面去分析這兩種大白菜。
只是你不確定,兩塊錢的真的是農民種的嗎?
我們并不能肯定誰的白菜就一定買的比較好。
我們最終的選擇肯定是因人而異的,你懂得從更多的層面去分析這顆大白菜,你越懂白菜,越懂賣白菜這件事,你就會得出一個更趨近價值的決策,而不是被心理左右。
客觀就是知識
把這個事件橫向移植到股票投資,在同一個行業(yè),做一樣生意的公司比比皆是,你該如何選擇?
如果你不懂一個生意,那你的投資便無異于賭博。
又說這兩顆大白菜。
我們假設一個條件:王叔的攤位和張阿姨的攤位相隔幾米,他們并不知曉互相是如何賣菜的。
如今王叔的白菜也降價到了一塊錢,他依舊說自己的白菜是農民種的,沒農藥。
你覺得在這個菜市場上,一個月下來是王叔的白菜賣的好,還是張阿姨的賣的好?
除去一些額外的因素,包括王叔的白菜和張阿姨的白菜就是一個渠道進的,又假定這是一個實驗,100%的概率是王叔的賣的好。
因為他給買菜的人制造了稀缺。
這不過這種稀缺只是單純的心理稀缺,兩顆白菜價格一樣,一個是農家的無公害白菜,為什么不去選擇它呢?
這里,王叔是稀缺心理的制造者,也可以說是稀缺的發(fā)現者,他的知識告訴他買菜的人就是惜命,就是喜歡農家種植這個概念,買菜的眾人就是稀缺帶給王叔的增量財富。
放到股票市場上來,什么是稀缺呢?
理性就是稀缺
理性就是稀缺,稀缺就是增量,增量就是財富
我們知道股票市場每天都存在著大量的波動,很多波動的出現,并不是因為公司、政策、行業(yè)、市場等等主要因素發(fā)生了變化,而是一些小道消息,或者大資金的操作。
你是否具備理性的思維,敢于在非理性大跌時承接那些低價的籌碼?
你敢,你就擁有了稀缺。
而這些低價的籌碼,遲早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被市場重新發(fā)現,后來者就是你的財富。
不要怕它不會漲,但這需要你長期的跟蹤,確定這家公司的質地。
要明白,并不是隨意低價買進暴跌的股票,而是要長期跟蹤,等待非理性的下跌。
時間的本質是財富的誕生
即便你買入的是一家造圓珠筆的公司,你也不能期待他的股價明天就漲。
因為從一支筆組裝,到發(fā)給供應商,再到小賣部,再到學生下課去買它,再到學生寫了好幾本作業(yè)用完,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圓珠筆是如此,其他的像養(yǎng)豬,造飛機,就需要更長的時間了。
我們一定要知道,財富不是啪的一下憑空出現的,而是要耗費一定的時間才能創(chuàng)造出來的。
在財富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市場基本是人的心理在互相作用,期間的每一支個股都像一個賭桌,貪心的賭徒們在上面賭的不亦樂乎。
希望你不要成為一個賭徒,戰(zhàn)勝自己。
答應我,不要去賭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