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東非、西非諸國現(xiàn)代史】東非、西非諸國歷史上發(fā)生過的大事件

  埃塞俄比亞民族解放戰(zhàn)爭

  1935年至1941年埃塞俄比亞(原名阿比西尼亞)反抗意大利法西斯侵略的民族解放戰(zhàn)爭。1935年10月3日,意大利法西斯在國際帝國主義的縱容下,對埃塞俄比亞發(fā)動了大規(guī)模侵略戰(zhàn)爭。駐在厄立特里亞和意屬索馬里的三十萬意軍,分北、東、南三路對埃塞俄比亞發(fā)動突然襲擊,妄圖一舉占領埃塞俄比亞全境。戰(zhàn)爭爆發(fā)的當天,埃塞俄比亞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Hai-leSelassieⅠ,1892—1975)頒布總動員令,全國人民在“堅決抗戰(zhàn),寧死不屈”的口號下,展開反抗意大利侵略者,保衛(wèi)祖國獨立的神圣戰(zhàn)爭。埃塞俄比亞軍隊用簡陋的武器奮勇抗擊裝備精良的敵人,農民游擊隊在敵人后方進行襲擾,破壞交通線,截斷水源,使意大利侵略軍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沉重的代價,意軍的閃擊戰(zhàn)計劃遭到破產(chǎn)。埃塞俄比亞人民的抗意斗爭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聲援和支持。但是,由于埃軍組織不善,裝備落后,指揮錯誤,1935年11月被意軍擊潰。1936年5月5日,首都亞的斯亞貝巴(AddisAbaba)失守,海爾·塞拉西一世逃亡英國。5月9日,意大利宣布吞并埃塞俄比亞,將其并入意屬東非殖民地。但埃塞俄比亞人民的抗意游擊戰(zhàn)爭始終沒有停止。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埃塞俄比亞人民的抗意斗爭更加活躍。1940年,海爾·塞拉西一世在蘇丹喀土穆組織軍隊,配合英軍對意軍作戰(zhàn)。1941年4月6日,英軍攻占亞的斯亞貝巴,5月5日海爾·塞拉西一世返國復位。年底,意大利侵略軍被全部趕出埃塞俄比亞。埃塞俄比亞人民抗意民族解放戰(zhàn)爭取得勝利。

  茅茅運動

  肯尼亞愛國武裝組織“茅茅”進行的反對英國殖民者、爭取民族解放的斗爭。40年代末,一些愛國的吉庫尤族青年開始組織秘密隊伍,稱為“茅茅”,準備武裝反抗英國殖民統(tǒng)治。“茅茅”(Mau Mau)一詞的來源眾說不一,其中比較可信的說法是,“茅茅”一詞為斯瓦希里語口號“歐洲人滾回歐洲去,讓非洲人獨立”的縮略語?!懊┟狈磳χ趁裰髁x,主張把歐洲人驅逐出肯尼亞,把白人搶去的土地奪回來,廢除種族歧視,爭取民族獨立。它的主張得到了各族人民的支持,50年代初,“茅茅”組織也在卡姆巴族、邁魯族、恩姆布族中發(fā)展起來。1952年起,“茅茅”領導農民展開了大規(guī)模武裝斗爭,以森林地帶為基地,開展游擊戰(zhàn),襲擊殖民軍的兵營和警察所,破壞鐵路,搗毀種植園,懲辦殖民者的走狗,給英國殖民者以有力打擊?!懊┟痹趨擦种薪④娛潞托姓M織,成立政府和議會,有較完善的征兵、稅收制度和供給系統(tǒng),有自己的法庭和新聞機構。1952年10月, 英國殖民當局宣布肯尼亞進入“緊急狀態(tài)”,先后調動數(shù)萬軍隊,對“茅茅”戰(zhàn)士進行圍剿和鎮(zhèn)壓,“茅茅”戰(zhàn)士大批犧牲和被捕。1956年10月,“茅茅”領袖戴丹·基馬蒂(Dedan Kimatni,1920—1957)受傷被俘,于1957年2月被英國殖民當局絞死?!懊┟北4嫦聛淼牧α浚巳肷搅謭猿侄窢??!懊┟┻\動”雖然失敗,但它嚴重削弱了英國殖民者的統(tǒng)治地位,推動了整個東非的民族解放運動。1963年肯尼亞獨立后,肯尼亞政府同“茅茅”就“茅茅”戰(zhàn)士出山問題進行談判,達成協(xié)議,讓“茅茅”戰(zhàn)士出山,把武器交給政府,由政府安置他們的生活。

  肯尼亞獨立

  1920年肯尼亞淪為英國殖民地??夏醽喨嗣駷榉磳τ趁窠y(tǒng)治、爭取民族獨立進行了長期的斗爭。1946年2月,“肯尼亞非洲人聯(lián)盟”成立,1947年喬莫·肯雅塔 (Jomo Kenyat-ta,1891—1978)任主席,該聯(lián)盟提出以爭取肯尼亞獨立為斗爭目標。1952年,愛國武裝組織“茅茅”領導農民展開大規(guī)模武裝斗爭。同年10月,英國殖民當局宣布肯尼亞處于“緊急狀態(tài)”,對“茅茅”進行殘酷鎮(zhèn)壓,同時逮捕了肯雅塔等肯尼亞非洲入聯(lián)盟的數(shù)十名領導人,并宣布該聯(lián)盟為非法。“茅茅運動”雖然失敗,但它嚴重削弱了英國的殖民統(tǒng)治,推動了肯尼亞的民族解放運動。1959年肯尼亞人民再次掀起反英浪潮,英國被迫于1960年1月宣布結束“緊急狀態(tài)”。1960年3月,肯尼亞非洲人聯(lián)盟、自由運動、內羅畢人民大會黨等三十多個政黨和組織組成“肯尼亞非洲民族聯(lián)盟”,肯雅塔1961年8月獲釋后任該聯(lián)盟主席。1962年在倫敦召開肯尼亞憲法會議,決定由肯尼亞非洲民族聯(lián)盟和肯尼亞非洲民主聯(lián)盟(1960年6月成立)組織聯(lián)合政府,但英國總督仍是政府首腦??夏醽喨嗣窭^續(xù)為爭取獨立和建立民族政府進行斗爭,1962年3月到9月發(fā)生了一百五十次罷工。1963年5月,肯尼亞舉行立法議會選舉,非洲民族聯(lián)盟獲勝, 6月1日肯尼亞實行內部自治,成立以肯雅塔為總理的自治政府。12月12日,肯尼亞宣布獨立,1964年12月12日成立共和國,仍留在英聯(lián)邦內,肯雅塔任共和國首任總統(tǒng)。

  坦噶尼喀獨立

  19世紀中葉,英、德殖民者侵入坦噶尼喀,1886年,坦噶尼喀內陸被劃為德國勢力范圍。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英軍于1917年11月占領坦噶尼喀。1920年1月10日, 根據(jù)國聯(lián)的仲裁,坦噶尼喀劃為英國的“委任統(tǒng)治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聯(lián)合國大會于1946年12月13日通過決議,將坦噶尼喀改為“托管地”,仍由英國統(tǒng)治。坦噶尼喀人民為反對殖民統(tǒng)治,爭取民族獨立進行了長期的斗爭。1954年7月7日,坦噶尼喀非洲人協(xié)會(1929年成立)改組為坦噶尼喀非洲民族聯(lián)盟,尼雷爾(Julius Kambarage Nyerere,1922— )任聯(lián)盟主席,領導了坦噶尼喀的民族獨立運動。1959—1960年,坦噶尼喀工人多次舉行大規(guī)模罷工斗爭,鐵路員工的罷工持續(xù)十一個星期之久。在民族解放運動高漲的形勢下,英國被迫同意坦噶尼喀從1961年5月實行“內部自治”,1961年12月獨立。1961年5月1日,坦噶尼喀自治政府成立,尼雷爾任總理。同年12月9日,坦噶尼喀宣布獨立,1962年12月9日成立共和國,尼雷爾任共和國首任總統(tǒng),拉希迪·卡瓦瓦(RashidiMfaume Kwawa,1929-)任副總統(tǒng)。

  桑給巴爾獨立

  1890年桑給巴爾淪為英國的“保護國”。桑給巴爾人民為擺脫殖民統(tǒng)治進行了長期的斗爭。1957年2月,非洲人協(xié)會(1934年成立)和設拉子協(xié)會(1939年成立)合并,組成桑給巴爾非洲——設拉子黨,卡魯姆(AbeidAmani Karume, 1906—1972)任主席。該黨要求鏟除殖民制度,實現(xiàn)民族獨立。1963年6月24日,桑給巴爾取得“自治”。由于英國殖民者的支持,桑給巴爾民族主義黨和桑給巴爾——奔巴人民黨在立法會議選舉中獲勝,兩黨組成聯(lián)合政府。1963年12月10日, 桑給巴爾宣布獨立,成為蘇丹王統(tǒng)治的君主立憲國家,但政治、經(jīng)濟大權仍控制在英國殖民者手中。1964年1月12日,非洲一設拉子黨在廣大人民支持下發(fā)動武裝起義,推翻了民族主義黨政府,廢除君主立憲,成立革命委員會作為最高權力機關,建立了桑給巴爾人民共和國,卡魯姆任共和國總統(tǒng)。

  坦桑尼亞聯(lián)合共和國

  1964年4月26日由坦噶尼喀共和國和桑給巴爾人民共和國聯(lián)合組成。坦噶尼喀和桑給巴爾在獨立前同屬英國殖民地,在反對殖民主義統(tǒng)治、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中,兩國人民互相支持。兩國獨立后,分別成立了坦噶尼喀共和國和桑給巴爾人民共和國。坦、桑兩國為了鞏固獨立,坦噶尼喀共和國總統(tǒng)尼雷爾和桑給巴爾人民共和國總統(tǒng)卡魯姆經(jīng)過協(xié)商,1964年4月22日達成了兩國聯(lián)合的協(xié)議。 4月26日,坦、桑兩國組成坦噶尼喀和桑給巴爾聯(lián)合共和國,10月29日改稱坦桑尼亞聯(lián)合共和國。尼雷爾任總統(tǒng),卡魯姆任第一副總統(tǒng)兼桑給巴爾革命委員會主席、行政首腦,原坦噶尼喀共和國副總統(tǒng)拉希迪·卡瓦瓦任第二副總統(tǒng)兼坦噶尼喀行政首腦。

  阿魯沙宣言

  坦桑尼亞的坦噶尼喀非洲民族聯(lián)盟全國委員發(fā)布的綱領性文件,1967年1月29日在阿魯沙(Arusha)會議上通過,2月5日發(fā)表。宣言明確提出用自力更生手段在坦桑尼亞建設社會主義。根據(jù)宣言,坦桑尼亞政府將銀行、保險公司、主要工商業(yè)、運輸業(yè)、外貿農場、出租房產(chǎn)等收歸國有,基本上控制了國家的經(jīng)濟命脈。在農業(yè)方面,強調發(fā)展多種經(jīng)濟作物,逐步改變單一經(jīng)濟(劍麻)的狀況,注意糧食作物的生產(chǎn)。在農村大力發(fā)展“烏賈馬(社會主義)村”,動員分散的農戶集中居住,逐步發(fā)展集體生產(chǎn)。坦桑尼亞人民在《阿魯沙宣言》精神鼓舞下,在建設自己的國家中,取得了顯著成績。

  烏干達獨立

  公元1000年時,烏干達的布干達地區(qū)建立了王國,后來在其他地區(qū)也相繼出現(xiàn)王國或王邦。1894年6月,布干達成為英國的“保護國”。1896年,英國把“保護國”的范圍擴展到烏干達全境。烏干達人民為反對英國殖民統(tǒng)治,爭取民族獨立進行了長期的斗爭。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民族獨立運動更加高漲。1952年3月,烏干達國民大會黨成立,領導人民進行反對殖民主義的斗爭。1960年3月,國民大會黨以奧博特(AplloMilton Obote,1925— )為首的一派與烏干達人民聯(lián)盟(1952年成立)合并,組成烏干達人民大會黨。1959年和1960年,烏干達民族獨立運動出現(xiàn)高潮,工人罷工運動席卷全國,1960年9月舉行的反英大示威要求獨立和自由。在烏干達人民斗爭的壓力下,1961年9月在倫敦舉行的烏干達憲法會議上,英國被迫同意烏干達“分階段獨立”。1962年3月1日,烏干達實行“內部自治”, 4月人民大會黨與卡巴卡耶卡黨(1961年成立)組成聯(lián)合自治政府,奧博特任總理。10月9日烏干達宣布在英聯(lián)邦內獨立,建立聯(lián)邦制國家,代表英國女王的總督仍為國家元首。1963年10月9日, 烏干達國民議會修改憲法,取消英國總督,由國民議會選舉總統(tǒng)為國家元首,卡巴卡耶卡黨主席、布干達國王穆特薩(Edward Frederik Mutasa)當選總統(tǒng),奧博特任總理。1964年8月,人民大會黨與卡巴卡耶卡黨聯(lián)盟破裂,人民大會黨實行一黨執(zhí)政。1966年2月宣布廢止憲法,解除穆特薩總統(tǒng)職務。4月15日,國民議會通過新憲法,取消各王國的聯(lián)邦地位(但仍承認各王國的存在),選舉奧博特為總統(tǒng)。同年5月23—24日,粉碎了封建勢力的反政府叛亂,穆特薩逃跑,一些叛亂首領被逮捕。1967年9月8日,國民議會通過獨立后第二部憲法,廢除各封建王國,實行中央集權制,建立烏干達共和國。

  吉布提獨立

  1888年法國殖民者占領吉布提,1896年成立“法屬索馬里”殖民地政府。1946年成為法國海外領地,由法國總督直接統(tǒng)治。由于吉布提人民的長期斗爭,1957年取得“半自治”地位,吉布提的國防、外交、財政大權仍操在法國專員手中。1967年6月更名為“法屬阿法爾和伊薩領地”。吉布提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得到非洲統(tǒng)一組織、不結盟國家首腦會議的支持,聯(lián)合國大會也通過了吉布提無條件獨立的決議。法國被迫于1975年12月31日宣布同意吉布提獨立。1977年5月8日,吉布提選舉新的議會和政府委員會,16日組成內閣,非洲人民爭取獨立聯(lián)盟(1975年成立)主席古萊德(Hassan Gouled Apti-don, 1916— )任總理兼政府委員會主席。 6月27日,吉布提宣布獨立,成立吉布提共和國,古萊德任總統(tǒng)。

  索馬里獨立

  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殖民者瓜分了索馬里,英國占領北部,稱“英屬索馬里”,意大利占領南部,稱“意屬索馬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1941年初英國占領了意屬索馬里。1949年11月聯(lián)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原意屬索馬里仍交意大利“托管”。索馬里人民為擺脫殖民統(tǒng)治、爭取民族獨立進行了長期不屈不撓的斗爭,戰(zhàn)后民族獨立運動更加發(fā)展。索馬里青年聯(lián)盟、索馬里民族聯(lián)盟和索馬里統(tǒng)一黨分別領導了意屬索馬里和英屬索馬里人民的獨立運動。1959年12月聯(lián)合國大會通過索馬里托管地于1960年7月1日獨立的決議。在索馬里人民斗爭和國際輿論的壓力下,英國被迫同意英屬索馬里于1960年6月26日獨立,意大利也被迫同意意屬索馬里于同年7月1日獨立。兩個地區(qū)于1960年7月1日合并,成立索馬里共和國,由上述三個政黨的代表組成共和國政府,歐斯曼(Aden Ab-dullah Osmen, 1908— )任臨時總統(tǒng)。1961年7月,國民議會選舉歐斯曼為總統(tǒng)。1969年10月21日,改國名為索馬里民主共和國。

  盧旺達獨立

  1890年,盧旺達淪為德國的“保護地”。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被比利時占領,1922年國際聯(lián)盟將盧旺達“委任”比利時統(tǒng)治。1946年12月聯(lián)合國大會通過決議,盧旺達由比利時“托管”。盧旺達人民為擺脫殖民統(tǒng)治、爭取民族獨立進行了長期的斗爭,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民族獨立運動更加發(fā)展。1960年1月,比利時被迫同意盧旺達“自治”。10月,帕梅胡圖黨主席卡伊班達(Gregoire Kayi-banda, 1924— )任臨時政府總理。1962年6月27日,第十六屆聯(lián)合國大會通過決議, 7月1日正式結束比利時對盧旺達的“托管”。7月1日,盧旺達宣布獨立,成立共和國,卡伊班達就任總統(tǒng)。

  布隆迪獨立

  16世紀布隆迪建立封建王國。1890年淪為德國的“保護地”。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被比利時占領,1922年國際聯(lián)盟將布隆迪“委任”比利時統(tǒng)治。1946年12月聯(lián)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布隆迪由比利時“托管”。1959年10月4日,國王姆瓦姆布扎四世(Mwam-butsa Ⅳ)的長子路易·魯瓦加索爾(Louis Rwagasore, 1932-1961)創(chuàng)立布隆迪民族統(tǒng)一進步黨,領導人民進行反對殖民主義、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1960年1月,比利時被迫同意布隆迪“自治”。1961年9月18日,在立法會議選舉中民族統(tǒng)一進步黨獲勝,魯瓦加索爾出任首相。10月13日,魯瓦加索爾被比利時殖民主義者暗殺。1962年6月27日,第十六屆聯(lián)合國大會通過決議, 7月1日正式結束比利時對布隆迪的“托管”。7月1日,布隆迪宣告獨立,實行君主立憲,稱布隆迪王國。1966年11月28日,布隆迪發(fā)生政變,成立布隆迪共和國,米孔貝羅(MichelMicombero, 1940—1983)任總統(tǒng)兼總理。

  塞舌爾獨立

  塞舌爾是位于印度洋西部的群島國家。1814年淪為英國的殖民地,歸英國在毛里求斯的殖民當局管轄。1903年成為英國直轄殖民地,由英國總督直接統(tǒng)治。塞舌爾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進行了長期斗爭。1970年,英國被迫同意塞舌爾實行“內部自治”。1976年9月29日宣布獨立,成立塞舌爾共和國,由民主黨(1963年成立)和人民聯(lián)合黨(1964年成立)組成聯(lián)合政府。民主黨主席曼卡姆(Jemes Richard Mencham,1939— )任總統(tǒng),人民聯(lián)合黨主席勒內(Francs Aibert Rene,1935—)任總理。

  幾內亞和佛得角非洲獨立黨

  幾內亞比紹和佛得角群島的民族主義政黨,簡稱幾佛獨立黨。1956年9月19日在比紹市(Bissau)成立,阿·卡布拉爾(Amilcar Lo-pes Cabral,1924—1973)任總書記。幾佛獨立黨領導幾內亞比紹和佛得角兩國人民,進行了長期的反對葡萄牙殖民主義的民族解放戰(zhàn)爭。幾內亞比紹和佛得角先后于1973年和1975年獲得獨立,幾佛獨立黨成為兩國共同的執(zhí)政黨。1977年11月,幾佛獨立黨舉行第三次代表大會,選舉阿·佩雷拉(Aristides Maria pereira,1924—)為總書記,路·卡布拉爾(Luis Almeida Cabral, 1931—)任副總書記。1978年3月,在幾內亞比紹和佛得角分別成立黨的全國委員會,分管兩國的黨務。1980年11月14日,幾內亞比紹發(fā)生政變,維埃拉(Joao Bernar-do Vieira,1939— )推翻路·卡布拉爾政權,成立革命委員會,維埃拉任主席,1981年1月又當選幾佛獨立黨幾內亞比紹全國委員會主席。幾佛獨立黨佛得角全國委員會強烈譴責幾內亞比紹政變,于1981年1月20日另組佛得角非洲獨立黨,佩雷拉任總書記,同幾佛獨立黨斷絕關系。同年11月,幾佛獨立黨召開特別代表大會,選舉維埃拉為總書記,仍沿用幾佛獨立黨名稱。

  幾內亞比紹獨立

  1879年,幾內亞比紹淪為葡萄牙的殖民地,1951年改為葡萄牙“海外省”,派總督統(tǒng)治。幾內亞比紹人民同葡萄牙殖民者進行了長期的斗爭,曾多次發(fā)動武裝起義。1956年9月19日,幾內亞和佛得角非洲獨立黨在比紹市成立,領導幾內亞比紹和佛得角兩國人民共同反對葡萄牙殖民主義。1959年8月3日,比紹港碼頭工人大罷工遭到葡萄牙殖民當局血腥鎮(zhèn)壓,幾佛獨立黨決定領導人民走武裝斗爭的道路。1963年1月23日,幾佛獨立黨領導的一支游擊隊在南部蒂特市向殖民軍發(fā)動襲擊,打響了武裝斗爭的第一槍。幾內亞比紹人民的斗爭得到其他非洲國家和全世界人民的支持。經(jīng)過十一年的英勇斗爭,幾內亞比紹民族解放武裝力量多次粉碎敵人的圍剿和進攻,解放了三分之二以上的領土和一半以上的人口。在解放區(qū)建立了各級政權組織,還建立了經(jīng)濟委員會、商業(yè)機構,自力更生發(fā)展經(jīng)濟、教育和衛(wèi)生事業(yè)。1973年9月24日,在解放區(qū)召開的幾內亞比紹第一屆人民議會上,宣布成立幾內亞比紹共和國,選出了國務委員會,路·卡布拉爾任主席。1974年,幾佛獨立黨同葡萄牙政府進行談判, 8月26日在阿爾及爾簽署了《幾內亞比紹和葡萄牙聯(lián)合聲明》,規(guī)定葡萄牙于1974年9月10日承認幾內亞比紹獨立,10月31日前撤走全部葡軍。

  佛得角獨立

  佛得角是大西洋中的一個群島國家,1836年淪為葡萄牙殖民地,1951年改為葡萄牙的“海外省”,由葡萄牙派總督統(tǒng)治。1956年9月19日,幾內亞和佛得角非洲獨立黨成立,領導幾內亞比紹和佛得角兩國人民共同反對葡萄牙殖民主義。1974年8月葡萄牙被迫承認幾內亞比紹獨立后,同年12月19日同幾佛獨立黨在里斯本簽署了關于佛得角獨立的協(xié)議。協(xié)議規(guī)定:葡萄牙承認佛得角人民的自治和獨立的權利,保證把權力移交給未來獨立的佛得角國家;佛得角群島將于1975年7月5日正式獨立;在獨立前成立一個由幾佛獨立黨指派五分之三部長的過渡政府。1975年6月,佛得角舉行全國大選。7月5日,國民議會正式宣布佛得角獨立,成立佛得角共和國,阿·佩雷斯任總統(tǒng)。

  毛里塔尼亞獨立

  1912年毛里塔尼亞淪為法國殖民地。毛里塔尼亞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進行了長期的斗爭。1957年,根據(jù)法國1956年制定的海外領地“根本法”,毛里塔尼亞成為法蘭西聯(lián)邦內的“半自治共和國”。1958年11月28日,根據(jù)《戴高樂憲法》,毛里塔尼亞成為“法蘭西共同體”內的“自治共和國”,稱“毛里塔尼亞伊斯蘭共和國”。1960年11月28日,毛里塔尼亞宣布獨立,然后退出法蘭西共同體。1961年5月頒布憲法,建立總統(tǒng)制政體,達達赫(Moktar OuldDadah,1924— )任總統(tǒng)。

  尼日爾獨立

  1922年尼日爾淪為法國殖民地。尼日爾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進行了長期的斗爭,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獨立運動不斷發(fā)展。1946年5月,尼日爾民主聯(lián)盟成立,主要領導人布布·哈馬(Boubou Hama, 1906—1982)、阿馬尼·迪奧里(Hamani Diori,1916— )、吉博·巴卡里(Dji-bo Barkari, 1922— )等。1955年民主聯(lián)盟發(fā)生分裂,以迪奧里為首的一派組成進步黨,以巴卡里為首的一派于1956年組成薩瓦巴黨。薩瓦巴黨主張充分獨立,民族團結和保障人民的自由民主權利,發(fā)展民族經(jīng)濟,反對帝國主義。1957年3月,根據(jù)法國1956年6月制定的海外領地“根本法”,尼日爾成為法蘭西聯(lián)邦內的“半自治共和國”,巴卡里任政府委員會主席。1958年9月,尼日爾就《戴高樂憲法》舉行公民投票。薩瓦巴黨號召公民投票反對《戴高樂憲法》,要求立即獨立,遭到法國殖民當局武力鎮(zhèn)壓,被宣布為非法,巴卡里逃往國外。10月,進步黨執(zhí)政,迪奧里任政府委員會主席。12月18日,尼日爾成為“法蘭西共同體”內的“自治共和國”,迪奧里任總理。1960年7月,尼日爾退出“法蘭西共同體”,8月3日正式宣布獨立,成立尼日爾共和國,迪奧里任總統(tǒng)。

  尼日爾四一五政變

  尼日爾武裝部隊總參謀長賽義尼·孔切Seyni Kountche, 1931— )中校為首的一批軍官發(fā)動的軍事政變。尼日爾獨立后,阿馬尼·迪奧里政府對外奉行親法政策,對內實行獨裁統(tǒng)治,迫害進步勢力,鎮(zhèn)壓群眾運動。1964年,薩瓦巴黨曾發(fā)動武裝暴動,遭到迪奧里政府的殘酷鎮(zhèn)壓。從1969年起,尼日爾連遭五年大旱,國民經(jīng)濟處于崩潰的邊緣。迪奧里政權的腐敗統(tǒng)治,引起人民群眾的強烈不滿。1974年4月15日,以孔切中校為首的一批軍官發(fā)動軍事政變,占領了總統(tǒng)宮,逮捕了迪奧里,推翻了迪奧里政權。7月14日,成立了最高軍事委員會作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組成了共和國臨時政府,孔切中校任最高軍事委員會主席、國家元首。

  塞內加爾獨立

  1895年,塞內加爾被法國殖民者占領。塞內加爾人民對法國殖民者進行了長期的武裝抵抗。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塞內加爾民族獨立運動不斷發(fā)展。1948年,列奧波爾德·塞達·桑戈爾(Leopold Sedar Senghor,1906—)創(chuàng)建“塞內加爾民主集團”,1958年9月社會行動黨和社會運動聯(lián)盟加入后組成塞內加爾進步聯(lián)盟,領導塞內加爾人民的獨立斗爭。1957年,根據(jù)法國1956年6月制定的海外領地“根本法”,塞內加爾成為法蘭西聯(lián)邦內的“半自治共和國”。1958年11月25日,根據(jù)《戴高樂憲法》,成為“法蘭西共同體”內的“自治共和國”。1959年4月4日,塞內加爾與蘇丹(今馬里共和國)組成馬里聯(lián)邦。1960年6月20日,馬里聯(lián)邦宣布為“法蘭西共同體”內的獨立國家。同年8月20日,塞內加爾退出馬里聯(lián)邦宣布獨立, 9月5日,成立塞內加爾共和國,桑戈爾任共和國總統(tǒng)。

  喀麥隆獨立

  1902年,德國殖民者占領了喀麥隆全境。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英、法軍隊分別占領了喀麥隆。1919月7月10日,英、法簽訂《米爾納一西門協(xié)定》,瓜分了喀麥隆。1922年,國際聯(lián)盟將東、西喀麥隆分別交由法、英“委任統(tǒng)治”。1946年12月,聯(lián)合國大會決定,喀麥隆仍由法、英分別“托管”。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喀麥隆民族獨立運動蓬勃發(fā)展。1948年4月10日, 呂班·姆·尼奧勃(RubenUm Nyobe,?—1958)和費利克斯·羅蘭·穆米埃(Felix RolandMoumie, 1926—1960)領導成立了喀麥隆人民聯(lián)盟提出要求喀麥隆統(tǒng)一和獨立的綱領。 1955年4月,喀麥隆人民聯(lián)盟和各群眾團體發(fā)表聯(lián)合宣言, 要求結束“托管制度”,建立主權國家。5月,喀麥隆爆發(fā)了全國總罷工,許多城市人民舉行大規(guī)模示威游行,遭到殖民當局的酷殘鎮(zhèn)壓,五千多人被殺害,造成“五月慘案”。1956年夏,喀麥隆人民聯(lián)盟在東喀麥隆地區(qū)發(fā)動武裝斗爭,斗爭一度擴展到全國的一半省區(qū)。法國殖民當局在進行殘酷鎮(zhèn)壓的同時,被迫作出讓步,1957年4月頒布“喀麥隆新法規(guī)”,同年5月組成喀麥隆“自治政府”,但法國仍保留了國防、外交、財政、司法等權力。1958年2月,阿赫馬杜·阿希喬(Ahmadou Ahi-djo, 1924— )出任自治政府總理。1960年1月1日,喀麥隆法國“托管區(qū)”宣布獨立,成立喀麥隆共和國,阿希喬任共和國總統(tǒng)。1961年10月1日,喀麥隆英國“托管區(qū)”的南部與喀麥隆共和國合并(北部于6月1日并入尼日利亞),成立喀麥隆聯(lián)邦共和國。1972年5月20日通過新憲法,取消聯(lián)邦制,成立中央集權的喀麥隆聯(lián)合共和國。

  馬里獨立

  馬里原名蘇丹,1895年被法國占領。蘇丹人民為反對法國殖民統(tǒng)治、爭取民族獨立進行了長期的斗爭。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蘇丹民族獨立運動更加發(fā)展。1946年,蘇丹聯(lián)盟黨成立。1947年,三千多名蘇丹鐵路員工參加了持續(xù)五個多月的西非鐵路工人大罷工。1952年至1956年,蘇丹工人多次舉行罷工。1957年,根據(jù)法國1956年6月制定的海外領地“根本法”,蘇丹成為法蘭西聯(lián)邦內的“半自治共和國”,由蘇丹聯(lián)盟黨組成半自治政府。1958年11月28日,根據(jù)《戴高樂憲法》,成為“法蘭西共同體”內的“自治共和國”,蘇丹聯(lián)盟黨總書記莫迪博·凱塔(Modibo Keita, 1915—1977)任總理。1959年4月4日,蘇丹與塞內加爾組成馬里聯(lián)邦。1960年6月20日,馬里聯(lián)邦宣布為“法蘭西共同體”內的獨立國家。同年8月塞內加爾退出馬里聯(lián)邦后,蘇丹于同年9月22日宣布獨立,改國名為馬里共和國,退出“法蘭西共同體”,莫迪博·凱塔當選首任總統(tǒng)。

  上沃爾特獨立

  1909年,上沃爾特淪為法國殖民地。上沃爾特人民為擺脫殖民統(tǒng)治,爭取民族獨立進行了長期斗爭。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民族獨立運動不斷發(fā)展。1946年,上沃爾特民主聯(lián)盟成立,領導人莫里斯·亞梅奧果(Maurice Ya-meogo, 1921— )。1957年,根據(jù)法國1956年6月制定的海外領地“根本法”,上沃爾特成為法蘭西聯(lián)邦內的“半自治共和國”。1958年12月11日,根據(jù)《戴高樂憲法》,上沃爾特成為“法蘭西共同體”內的“自治共和國”,莫里斯·亞梅奧果任總理。1960年8月5日,上沃爾特宣布獨立,成立上沃爾特共和國。同年11月頒布憲法,莫里斯·亞梅奧果當選共和國第一任總統(tǒng)兼總理。

  象牙海岸獨立

  1893年象牙海岸淪為法國的殖民地。象牙海岸人民對法國的殖民統(tǒng)治進行了長期的斗爭,多次發(fā)動反法起義。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象牙海岸民族獨立運動更加發(fā)展。1946年4月30日,費利克斯·烏弗?!┩吣?FelixHouPhouet—Boigny,1905— )創(chuàng)建象牙海岸民主黨,領導象牙海岸人民進行反法斗爭。1957年5月,根據(jù)法國海外領地“根本法”,象牙海岸成為法蘭西聯(lián)邦內的“半自治共和國”。1958年12月4日,根據(jù)《戴高樂憲法》,象牙海岸成為“法蘭西共同體”內的“自治共和國”。1960年8月7日,象牙海岸宣布獨立,成立共和國,烏弗?!┩吣崛喂埠蛧偨y(tǒng)。1961年4月,象牙海岸退出“法蘭西共同體”。

  幾內亞獨立

  1895年幾內亞淪為法國殖民地。幾內亞人民對法國殖民統(tǒng)治進行了長期的斗爭,多次發(fā)動武裝起義。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幾內亞民族獨立運動蓬勃發(fā)展。1946年,艾哈邁德·塞古·杜爾(Ahmed Sekou Toure,1922—1984)領導建立了幾內亞工會聯(lián)合會。1947年5月成立幾內亞民主黨,塞古·杜爾任主席。1947年,幾內亞工會聯(lián)合會領導幾內亞鐵路工人參加了持續(xù)五個月的法屬西非鐵路工人聯(lián)合大罷工。1953年9月,幾內亞民主黨又發(fā)動全國舉行總罷工。幾內亞民主黨在農村還展開了反封建斗爭。1957年初,根據(jù)法國海外領地“根本法”,幾內亞成為法蘭西聯(lián)邦內的“半自治共和國”。在同年3月舉行的幾內亞“領地議會”選舉中,幾內亞民主黨獲得絕對多數(shù)席位,塞古·杜爾組織“領地政府”。1958年9月28日,法屬海外領地就參加“法蘭西共同體”計劃,即《戴高樂憲法》,舉行公民投票。在幾內亞民主黨的號召下,幾內亞百分之九十五點四的公民投票反對《戴高樂憲法》,拒絕加入“法蘭西共同體”,要求立即獨立。10月2日,幾內亞宣布獨立,成立幾內亞共和國,塞古·杜爾任總理,年底任總統(tǒng)。

  貝寧獨立

  貝寧原名達荷美,1894年淪為法國殖民地。達荷美人民為反對殖民統(tǒng)治、爭取民族獨立進行了長期的斗爭。50年代,達荷美成立了全國工會聯(lián)合會和一批民族主義政黨,民族獨立運動蓬勃發(fā)展。1957年,根據(jù)法國海外領地“根本法”,達荷美獲得法蘭西聯(lián)邦內的“半自治共和國”地位。1958年12月4日,根據(jù)《戴高樂憲法》,達荷美成為“法蘭西共同體”內的“自治共和國”。1960年8月1日,達荷美宣布獨立,成立共和國,民主聯(lián)合黨領袖余貝爾·庫圖庫·馬加 (Hubert Coutoucou Maga,1916— )任共和國總統(tǒng)兼總理。1975年11月30日,達荷美共和國改名為貝寧人民共和國。

  多哥獨立

  1884年,多哥淪為德國殖民地。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英、法于1914年6月出兵,分別占領了多哥的西部和東部。1922年7月,國際聯(lián)盟決定多哥分別由英、法“委任”統(tǒng)治。1946年12月14日,聯(lián)合國大會決定多哥由英、法分別“托管”。多哥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進行了長期的斗爭。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多哥人民要求結束“托管”、實現(xiàn)獨立的斗爭不斷發(fā)展。1951年,多哥掀起大規(guī)模反對殖民統(tǒng)治的斗爭浪潮。1956年,在法國“托管區(qū)”首府洛美(Lome)等地爆發(fā)大規(guī)模反法示威。1956年8月,法國托管當局頒布多哥新法規(guī),宣布東部多哥為法蘭西聯(lián)邦內的“半自治共和國”,進步黨領袖格魯尼茨基(Nicolas Grunitzky,1913—1969)任總理。1958年4月27日,多哥舉行立法議會選舉,統(tǒng)一黨獲勝,統(tǒng)一黨領袖西凡虞·奧林匹歐 (Syvanus Olimpio,1902—1963)組織政府任總理。同年10月,聯(lián)大托管理事會通過決議,同意多哥法國托管區(qū)在1960年獨立。1960年4月27日,多哥宣布獨立,定名為多哥共和國,1961年4月舉行大選,奧林匹歐當選共和國總統(tǒng)。多哥英國托管區(qū)于1957年3月6日加納宣布獨立時,并入加納。

  塞拉利昂獨立

  1808年,塞拉利昂淪為英國殖民地。塞拉利昂人民進行了長期的反殖民統(tǒng)治的斗爭,多次發(fā)動武裝斗爭和大規(guī)模罷工運動。1955年2月,弗里敦(Freetown)一萬多名工人發(fā)動歷時五天的總罷工,使弗里敦陷于癱瘓。同年秋,農民反對征收沉重賦稅的斗爭蔓延到全國各地,有些地區(qū)農民組織了游擊隊,同前來鎮(zhèn)壓的軍警進行武裝斗爭。1957年8月,塞拉利昂人民掀起了反對英國壟斷資本和“塞拉利昂選礦有限托拉斯”的斗爭。在塞拉利昂人民斗爭的壓力下,1960年4月,英國被迫在倫敦召開塞拉利昂制憲會議,同意塞拉利昂在英聯(lián)邦內獨立。1961年4月27日,塞拉利昂宣布獨立,由英國女王兼任國家元首并任命總督,塞拉利昂人民黨(1951年成立)領袖密爾頓·馬爾蓋(MiltonSir Margai,1895—1964)任首屆政府總理。1971年4月19日,塞拉利昂廢除由英國女王兼任國家元首的規(guī)定,宣布成立共和國。全國人民大會黨(1960年成立)領袖西亞卡·普羅賓·史蒂文斯(SiakaProbyn Stevens,1905— )就任共和國總統(tǒng)。

  尼日利亞獨立

  1851年英國占領尼日利亞的拉各斯,建立了第一塊殖民地。此后逐步向內陸擴張,1900年又建立了南北兩個保護國。1914年,英國統(tǒng)一了在尼日利亞各地區(qū)分別成立的殖民統(tǒng)治機構,成立“尼日利亞殖民地和保護國”。尼日利亞人民為擺脫殖民統(tǒng)治、爭取民族獨立進行了長期的斗爭。1944年8月26日,“尼日利亞和喀麥隆國民大會”成立,納姆迪·阿齊克韋(Nnamdi Azikiwe,1904— )任總書記,該黨要求在英聯(lián)邦內實現(xiàn)民族獨立。1945年6月,尼日利亞工會發(fā)動了歷史上第一次總罷工,罷工持續(xù)了六個星期。1949年11月,埃努古煤礦工人舉行罷工,遭到殖民當局的鎮(zhèn)壓,激起了全國各階層人民的抗議浪潮,許多城鎮(zhèn)示威群眾同軍警發(fā)生了沖突。在尼日利亞人民斗爭的壓力下,1954年10月1日,英國被迫把“尼日利亞殖民地和保護國”改名為“尼日利亞聯(lián)邦”。1960年10月1日,尼日利亞聯(lián)邦宣布獨立,成為英聯(lián)邦成員國,由英國女王兼任國家元首,并任命總督,北方人民大會黨(1951年成立)領袖巴勒瓦(Abu-bakr Tafawa Balewa, 1912—1966)任總理。1961年6月,喀麥隆英國托管區(qū)北部并入尼日利亞。1963年10月1日,尼日利亞宣布成立聯(lián)邦共和國,仍留在英聯(lián)邦內,英國女王不再是國家元首,原聯(lián)邦總督阿齊克韋就任總統(tǒng),巴勒瓦仍任總理。

  加納獨立

  加納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后被稱為“黃金海岸”。1874年7月,英國殖民者建立黃金海岸直轄殖民地。加納人民為反抗殖民統(tǒng)治,進行過多次抗英戰(zhàn)爭。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加納民族獨立運動蓬勃發(fā)展。1947年,黃金海岸統(tǒng)一大會黨成立,提出了自治要求。1949年6月,統(tǒng)一大會黨中以克瓦米·恩克魯瑪(Kwame Nkrumah,1909—1972)為首的激進派組成人民大會黨,堅持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1948年1月,加納人民為反對英國殖民壓迫和要求自治,舉行了大規(guī)模罷工、罷市、集會、示威游行和抵制英貨運動。同年2月,退伍軍人為要求就業(yè)和反對物價上漲,在首都阿克拉(Accra)舉行游行,遭到軍警開槍鎮(zhèn)壓,死傷二百多人。殖民者的暴行引起了阿克拉和其他城市的反英暴動,憤怒的群眾襲擊監(jiān)獄、警察局、倉庫和殖民者的商店,斗爭延續(xù)了一個多月。在加納人民斗爭的壓力下,英國被迫多次修改憲法。1954年4月頒布的憲法規(guī)定,建立一個全部非洲人的內閣和一個直接選舉的議會。同年6月舉行的大選中,人民大會黨獲勝,恩克魯瑪出任總理。1957年3月6日,黃金海岸作為英國自治領宣布獨立,改國名為加納。加納獨立后,又展開了要求修改憲法,取消自治領地位,建立共和國的運動。1960年7月1日,加納宣布取消英國女王作為國家元首地位,成立加納共和國,恩克魯瑪就任共和國總統(tǒng)。

  岡比亞獨立

  1783年岡比亞淪為英國殖民地。1946年,英國宣布岡比亞河口及其附近的小島以外的地區(qū)為“保護地”。岡比亞人民為擺脫殖民統(tǒng)治、爭取民族獨立進行了長期的斗爭,1929年巴瑟斯特(今首都班珠爾)工人大罷工堅持了六十天之久。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岡比亞民族獨立運動蓬勃發(fā)展,先后建立了穆斯林大會黨(1945年)、民主黨(1951年)、聯(lián)合黨(1952)、人民進步黨(1959年)等政黨,要求參政、擴大選舉權和建立自治政府。在岡比亞人民斗爭壓力下,英國被迫多次修改憲法。1959年在巴瑟斯特召開制憲會議,英國同意岡比亞成立“半自治政府”。1960年5月,岡比亞舉行首次大選,以達烏達·凱拉巴·賈瓦拉(Dawda Kai-raba Jawara, 1924— )為首的人民進步黨獲勝,但英國總督任命聯(lián)合黨領袖恩吉(Pierre SarrNjie, 1904— )為政府首席部長。賈瓦拉和人民進步黨退出政府以示抗議,迫使英國同意再次舉行大選。在1962年5月的大選中,人民進步黨再次獲勝,賈瓦拉出任政府首腦。1963年10月3日,岡比亞取得完全自治,賈瓦拉任自治政府總理。1965年2月18日,岡比亞宣布獨立,為英王屬下的君主立憲國。1970年4月23日,岡比亞宣布成立共和國,仍留在英聯(lián)邦內,賈瓦拉當選共和國首任總統(tǒng)。

  赤道幾內亞獨立

  1778年西班牙殖民者開始入侵赤道幾內亞,先后占領了斐南多波島(今比奧科島)和莫尼河地區(qū),1845年確立殖民統(tǒng)治。1959年成為西班牙的“海外省”。赤道幾內亞人民為反抗殖民統(tǒng)治、爭取民族獨立進行了長期的斗爭,多次舉行武裝暴動。1959年,民族主義組織“全國解放運動”成立,1963年“全國聯(lián)盟運動”和“人民思想運動”成立,展開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1964年1月,赤道幾內亞實行“內部自治”,但實權仍在西班牙殖民者手中。1967年9月聯(lián)合國非殖民化特別委員會通過決議,決定西屬幾內亞于1968年7月獨立。1968年8月,赤道幾內亞舉行公民投票,贊成共和政體。10月12日,赤道幾內亞宣布獨立,成立赤道幾內亞共和國,馬西?!ざ鞴珩R(Masie NguemaBiyogo Negue Ndong, 1924—1979)任總統(tǒng)。

  利比里亞四一二政變

  1980年4月12日塞繆爾·卡尼翁·多伊(Samuel Kanyon Doe, 1952—)領導的推翻“真正獨立黨”政權的政變。1816年,為了在非洲建立擴張據(jù)點,美國國會授權美國殖民協(xié)會把一部分被釋放了的黑奴移殖到西非海岸。1838年美國殖民協(xié)會將各移民區(qū)聯(lián)合建立利比里亞聯(lián)邦。1847年7月26日,利比里亞宣告獨立,成立利比里亞共和國。1869年,美國黑人移民建立了“真正獨立黨”,從1878年起一直是執(zhí)政黨。“真正獨立黨”政權在政治、經(jīng)濟、軍事等方面完全依附美國,同美國簽訂了一系列條約和協(xié)定。對內實行獨裁統(tǒng)治,鎮(zhèn)壓進步勢力,壓迫土著黑人,民族矛盾日益加深。1979年4月14日,反對黨為抗議政府提高大米價格,在首都蒙羅維亞(Monrovia)發(fā)動數(shù)千群眾示威游行,遭到當局殘酷鎮(zhèn)壓,死傷五百多人。此后,罷工浪潮此伏彼起。1980年3月,群眾集會要求總統(tǒng)托爾伯特(William Richard Tol-bert Jr,1913—1980)辭職, 又遭鎮(zhèn)壓。4月12日,克蘭族塞繆爾·多伊軍士長領導武裝部隊發(fā)動政變,擊斃托爾伯特總統(tǒng),處決了前政府許多重要官員,建立了武裝部隊救民委員會作為最高權力機構,從而結束了“真正獨立黨”百余年的統(tǒng)治。4月13日,救民委員會組成了包括前政權反對黨“進步人民黨”(1979年成立)、“非洲正義運動”(1973年成立)領導人在內的新政府,塞繆爾·多伊任武裝部隊救民委員會主席、國家元首。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獨立

  圣普位于西非幾內亞灣內,由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兩個大島和十四個小島組成。1522年淪為葡萄牙殖民地。17、18世紀被荷蘭、法國占領,1878年再度為葡萄牙統(tǒng)治。1951年,葡萄牙把圣普改為“海外省”,設總督直接控制。圣普人民為擺脫殖民統(tǒng)治,爭取民族獨立進行了長期的斗爭。1953年2月,圣多美島發(fā)生大規(guī)模暴動,遭到殖民當局殘酷鎮(zhèn)壓。1960年9月,米格爾·特羅瓦達(Miguel Trovoada)和曼努埃爾·平托·達科斯塔(Manuel Pintoda Costa, 1937— )創(chuàng)立“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島解放委員會(1972年改稱“圣多美和普林西比解放運動”),領導圣普人民展開爭取獨立運動。1974年11月,葡萄牙當局被迫同圣普解放運動達成獨立協(xié)議。1975年7月12日,圣普宣布獨立,成立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國,達科斯塔就任共和國首任總統(tǒng)。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帝國與獨立,葡萄牙獨立戰(zhàn)爭與帝國的落幕——葡萄牙簡史
阿米爾卡·卡布拉爾[阿米爾卡·卡布拉爾]
琉球復國組織
英屬東非各殖民地獨立前后硬幣
世界上有個政黨,同時執(zhí)政兩國,其中一國貧窮,另一國卻富得流油
九下 | 第1課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爭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