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篡漢后建立了短暫的新朝,沒多久就把“昭君出塞”后換取的漢匈和睦幾十年的局面打破了.......
他為了超越劉漢王朝的影響力,
打算組成三十萬大軍,再帶上近一年的口糧,
來給匈奴人秀一秀自己拳頭:看見沒,可不是軟的。
連匈奴的問題怎么辦都想好了:
呼韓邪不是有15個兒子么,他們都將是未來的15個單于!
當時的大司馬嚴尤,沒想到自己這剛篡漢的老同學(xué)會這般莽撞,趕緊阻攔說:
只可惜嚴尤嘴皮子快說破了,“熱血青年”王莽是一句都沒聽進去,
結(jié)果,安寧了幾十年的漢匈邊境,隨著王莽不斷調(diào)兵運糧,再一次騷動了。
而且,騷動的不僅僅是邊境,還有匈奴內(nèi)部,在王莽的攪和下亂作一團。
匈奴人把對王莽的怨氣都撒在了邊境民眾身上,燒殺搶掠又開始了,
這種時刻,王莽派駐的大軍竟然裝作視而不見,果真是過去“作秀”的,
本來已有繁榮氣息的邊境城鎮(zhèn),不過幾年,人都跑光了,荒涼一片又一片,
若說周秦漢三朝在匈奴問題上采取的不是“上策”,
那么,王莽是根本沒有搞清楚“漢匈”問題究竟是什么樣的問題,
更不要說采取什么“策略”了。
▽
如果我能“穿越”到那個時代,先拿本《漢書》再翻開《匈奴傳》讓他瞧瞧,
這是一篇多么精彩到骨子里的論述文,
一篇解讀了在近半個中國史上都在騷擾邊境的匈奴和歷代王朝采取的措施,
諸如“秦始皇為什么不繼續(xù)追擊匈奴”、“漢武帝之后的西漢王朝為什么還要和親”、
以及“為什么匈奴消滅不盡”、“什么才是上策”這類問題都有了答案。
言歸正傳,回到秦皇漢武對匈奴的策略問題。
在匈奴建國以前,中原以北的草原上零星散布著多個部落,
其中,生活在陰山腳下的匈奴部落吞噬其他部落后,建立了匈奴國。
此前,匈奴還有很多個稱呼:山戎、獫允、葷粥、鬼方、混夷、獯鬻、戎狄,等等
通常來說,算是在周朝時期的“北狄”系。
這個游牧民族,自商周開始直至南北朝時期,
在近乎半個中國史上,都在做一件事:騷擾邊境。
趕上中原政權(quán)比較衰弱時,還會趁虛而入,內(nèi)侵中原。
他們自己居無定所,打著一副“光腳不怕穿鞋的”無賴樣,
燒殺搶掠破壞一通后,卷上財物和人口就逃走,
面對這樣一群大字不識一個的野蠻人,跟他們?nèi)ダ碚摱Y義廉恥,
相當于“對牛彈琴”;集合兵士前去圍剿,卻找不到他們的“老窩”.......
曾經(jīng)周穆王去攻伐畎戎,只捉了四條白狼和四頭白鹿回來,
真的是很“棘手”,
邊境地區(qū)的百姓們深受其苦。
原本在周朝時期騷擾大周的北狄、西戎眾部落,
比起后來漢朝面對的匈奴帝國來說,當時勢力還很分散,
像周宣王在洛水北岸大敗獫狁,斬首500人、俘獲50人,
在當時自認為已經(jīng)算作是好成績了,只是將他們趕出邊境就回師了。
但這種“你來我往”的策略,僅僅解決了當時的問題,不久戎狄又卷土重來。
此后有申侯勾結(jié)犬戎殺了周幽王,占了鎬京,西周滅亡;
又有周襄王娶戎狄女子為王后,利用完廢黜了,
于是報復(fù)心強烈的狄后開了城門放進了戎狄人,周襄王一度流浪;
后有宣太后先假意與義渠戎王暗通,還生了倆兒子,后滅了義渠,占了地盤,開始建秦長城;
還有很勵志的趙武靈王,學(xué)胡人騎射、穿胡服,筑起邊防要塞;
與北狄接壤的燕國也修筑了長城。
當時中原,內(nèi)斗雖然很激烈,先是春秋五霸,后又是戰(zhàn)國七雄,
但是在對待戎狄的問題上,
也是經(jīng)常互幫互助的。
到了秦統(tǒng)一后 ,秦始皇派蒙恬率數(shù)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復(fù)失地,
嚇得當時的頭曼單于,一路向北逃竄。
秦始皇又在邊境地帶建設(shè)了40多個城鎮(zhèn),把刑徒流放在那里,
又把燕趙秦舊長城接上,修的修,補的補,再加建更長的城墻,也就是著名的萬里長城,
秦二世時期,中原陷入反秦動亂中,
曾經(jīng)被流放在邊境的刑徒,紛紛趁亂離去,于是匈奴開始往南移動,再次貼近邊境。
雖說秦始皇建設(shè)的工程龐大,也見了成效,從某種程度上來說,
這些的確不能算作真正意義上的“策略”,
貼切來說,更像是“照舊”、“因循舊例”的措施,
但不能因此否定秦皇的功勞,
表面上來說,秦皇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匈奴的問題,
還因為修筑城防勞民傷財,
但從長遠來看,一座萬里長城,不僅將匈奴侵擾的難度加大了數(shù)倍,
也給了邊境地區(qū)生活的百姓極大的安全感,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向內(nèi)陸流亡,
這種保守式的措施,雖沒有什么創(chuàng)新,也不能算作“略”,
但相比西周時期其實是進步了相當大的一步,
受益的是后世。
嚴尤認為秦朝“無策”,
是建立在他認定秦朝是因為修建長城拖垮了國內(nèi)物力導(dǎo)致滅亡的這個認知上,
所以他認為這種虧了血本僅僅換回一座長城的措施,根本不是在解決匈奴問題。
?
但是嚴尤忽略了一個問題,他所處的西漢末期,也就是王莽篡漢的時期,
他或者還有其他朝臣,之所以能夠?qū)?strong>匈奴問題想得更深遠,
還是因為在秦皇建設(shè)的萬里長城之內(nèi),至少防御上省心了不少,
前期又有漢武帝打得匈奴一蹶不振,
這才有了他們能將更多精力放在如何“裁決匈奴”的問題上。
前面說到頭曼單于因畏懼秦國,一路往北遷徙,后在秦國內(nèi)亂之際又南下返回,
頭曼單于有個兒子,叫冒頓,當時是匈奴部落的太子。
后來頭曼喜愛的一個閼氏(匈奴皇后)生了個小兒子,
頭曼愛屋及烏,就有了想把小兒子立為太子的打算。
但是太子冒頓又沒什么過錯,頭曼就有了壞心眼,
他先是把冒頓打發(fā)到月氏當人質(zhì),
冒頓剛過去,頭曼就迫不及待地發(fā)兵討伐月氏,
有這樣一個坑兒子的爹,可想而知,冒頓的處境是多么危險,
幸虧冒頓借機偷了一匹馬,這才躲過了這一劫,逃回了匈奴老家,
經(jīng)過這次事件,頭曼才真正認識到自己這個兒子不凡之處,
或許是為了彌補,又或許是真的欣賞,頭曼劃給了冒頓上萬騎兵,
但這并沒什么用,冒頓對于自己這個狠心的爹,早就寒心了。
冒頓發(fā)明了一種叫做“鳴鏑”的響箭,下令部下跟隨自己的“鳴鏑”,向目標發(fā)射,
他先射向野獸,有人沒跟著發(fā)射,砍頭;
后射向自己的馬,有人不敢發(fā)射,砍頭;
又射向自己妻子,有人不敢發(fā)射,砍頭;
終于,他把“鳴鏑”射向了最終目標——親爹頭曼單于,所有人跟著一同發(fā)射......
冒頓就這樣提前坐上了單于位子,清洗了后母和弟弟,還有不服的人。
后來,匈奴新單于冒頓 ,先是消滅了東胡,又大敗月氏、樓煩、白羊,
收復(fù)了被秦奪走的失地,還向內(nèi)又推進了不少,
這時候的匈奴,已經(jīng)不是昔日的匈奴部落了,
制度開始建立和完善,一年三次聚會,祭祀、查人口,
發(fā)動戰(zhàn)事看月亮,圓就打,虧就退,
士兵們沒軍餉一說,但戰(zhàn)利品歸個人所有。
這樣沒約束的隊伍,打服北方草原上大大小小的部落,
成為中原剛建立的大漢王朝最強大的敵人。
起初,漢高祖劉邦并沒意識到這個匈奴帝國的崛起,
還親自率領(lǐng)大軍迎戰(zhàn)冒頓,不料冒頓沒抓到,自己反被冒頓困在了白登,
最后是重金賄賂了冒頓的閼氏,閼氏的“枕頭風(fēng)”的確起了作用,
劉邦這才得以脫困。
劉邦回去后,派人與匈奴訂立了和親之約。
不僅要大漢要送宗室之女過去聯(lián)姻,還要每年給送匈奴“厚禮”,
其實匈奴部落與其他部落以往也會進行和親,部落和部落之間通過和親達成聯(lián)盟,
但很明顯,漢匈第一次和親,是很不平等的。
劉邦死后,呂后執(zhí)政期間,冒頓囂張不已,甚至還寫信“調(diào)戲”呂后,
意思說:你也守寡了,我也是單身,咱倆湊合一起過吧。
盡管呂后見信大怒,但是漢朝初定,根本沒實力去攻打匈奴.......
再到后來的文帝、景帝時期,匈奴時不時會來騷擾入侵,
等烽火傳到了長安,朝廷派兵馬過去,已經(jīng)是幾個月后的事了,
匈奴人早撤走好久了......
但漢匈之間的主旋律仍舊是和親。
對于漢朝前期的“和親”政策,實屬無奈之舉,
大漢只能通過犧牲某個宗室之女的人生和少量的財富,
暫時穩(wěn)定匈奴,
憑著大漢前期的兵力,或許攻打匈奴不是問題,
但戰(zhàn)爭是個持續(xù)的過程,并不是打一場就能分出勝負成敗的,
這時候就需要整個國力人員物資來支撐,
漢朝前期并不具備這些條件,人都被征兵,那么誰來種地?
不種地,大家吃什么?
還有邊境不僅僅匈奴一個國家,還有其他的,如果邊境常年屯駐重兵,
這也是需要國力支撐的,
所以“和親”雖然是無奈的,但又是把損失降到最低的選擇,
有了前期的養(yǎng)精蓄銳,才有了漢武后期的重大成就!
都說漢武帝耗盡文景二帝囤積下來的財富,
追著匈奴打了一輩子。
一改過去“防守”反擊的戰(zhàn)略,由被動變?yōu)橹鲃樱?/p>
漢武帝北擊匈奴的戰(zhàn)役主要有三次:
第一次,在公元前127年,衛(wèi)青、李息完全收復(fù)了河南地區(qū),
解除匈奴對長安的威脅。
第二次,6年后,漢武帝派霍去病入匈奴境千余里,
攻到祁連山,拿下河西地帶。
第三次,2年后,衛(wèi)青和霍去病分東西兩路進軍,深入漠北,
端了匈奴老窩,這一仗將匈奴一桿子打回了原形,再無力與大漢抗衡。
同時,漢武帝對戰(zhàn)敗的匈奴“以其人之道還至其人之身”,
采取“三光”政策:搶光牲畜、大殺匈奴男、能燒得全燒.......
又將他們由漠南趕到了苦寒的漠北,
雖然太過“野蠻”,但不得不說漢武帝目光放得很長遠,
畢竟大漢雖然重挫了匈奴,也占領(lǐng)了匈奴許多地盤,但這種占領(lǐng)只是短暫的,
漢朝沒有精力在這些蠻荒之地留置人口,
所以漢軍撤走后,匈奴還會回去,漢武帝只能盡力掏空匈奴的“家底兒”,
這樣他們忙著解決食物問題、生存問題、人口問題,
就不會有精力來擾亂邊界,
這也使得漢王朝進入了一個相對長久的安定期。
嚴尤認為漢武帝雖然打敗了匈奴,但“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兵連禍結(jié)三十余年,以致國力耗盡,疲憊不堪,
所以漢武北上實屬“下策”。
但是,同秦皇一樣,若沒有漢武重創(chuàng)匈奴,
也不會有日后呼韓邪單于求娶漢家女子,也就是“和親”,
此時的“和親”,已不是當年的“和親”,
和親的女子由宗室女變?yōu)閷m女王昭君,
并且漢朝占據(jù)了支配地位,
漢匈關(guān)系由文明程度更高的大漢來主導(dǎo),
總好過于尚未完全脫離原始社會狀態(tài)的匈奴。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