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66年
范睢相秦:遠交近攻戰(zhàn)略
公元前272年,秦國滅義渠戎。前266年,秦昭襄王任用范雎為相,并封其為應(yīng)候,范雎走上權(quán)力巔峰。
范雎的拜相之路相當崎嶇。范雖是魏國人,原本在魏國中大夫須賈門下當差。因為口才出眾,在一次外交場合中受到齊襄王的賞識。須賈知道后嫉恨范雎,向魏國宰相魏齊誣告范雎通齊。魏齊聽后下令把范雎一頓毒打,范雎裝死,才逃過一劫。他向看守求情承諾日后重謝,才死里逃生。逃亡期間,范雎認識了一個叫鄭安平的人。后來秦國使者王稽出使魏國,鄭安平聽說后,就假裝為差役,侍候王稽。王稽問他魏國有沒有賢能的人才想去秦國效力,鄭安平趁機推薦了范雎。于是王稽回秦國時就帶上了范雎。
初到秦國,范雎并不受重視。一是因為秦國國相魏冉討厭說客,二是因為秦國剛?cè)〉萌A陽之戰(zhàn)的勝利沒多久,秦昭襄王心中傲嬌得很,不重視說客。所以范雎只被安排住在了客舍,伙食很一般。范雎不甘于被這樣對待,就精心寫了一封信給秦王,講了一些治國理念。秦王看到信后,覺得范雎是個人才,就派專車去接范雎進宮,要和他見上一面。范雎到了宮門口假裝不知道路,徑直向內(nèi)宮闖。秦王這時出來了,宦官怒斥范睢道:“大王來了!”范雎則故意亂嚷嚷,說秦國哪有什么大王,只有太后和穰侯(魏冉)。這話說到了秦王的心坎上,因為當時秦國的朝政大權(quán)主要掌握在秦王的母親宣太后和舅舅穰侯、華陽君的手中。秦王的弟弟涇陽君、高陵君也都身居要職,而且都有大片封地,穰侯還擔(dān)任國相,這些人的私產(chǎn)加起來比國家還富。秦王聽出他話里有話,當即放低姿態(tài)向他道歉,聲稱之前忙著處理義渠戎的事,才怠慢了范雎。秦王喝退眾人后,直接以跪拜之禮向范雎請教。
范雎慷慨陳詞,指出了魏冉遠攻近交策略的錯誤,攻打和秦國并不接壤的齊國并非明智之舉,并揭露出了謀求封地才是魏冉主張打齊國的真實意圖。范雎向秦王提出了遠交近攻的策略,即和遠方的齊國交好,攻打鄰近的趙、魏、韓三國。范雎發(fā)現(xiàn)有人偷聽,就沒提太后等人專權(quán)的事。秦王聽后茅塞頓開,立即拜范雎為客卿,為他出謀劃策。秦王在范雎的建議下,出兵韓、魏,取得了不錯的戰(zhàn)果。
范雎追隨秦王日久,見時機成熟,就進言說太后、穰侯、華陽君等人專權(quán)的事。秦王也早就忌憚他們了,于是采納了范雎的建議,廢了宣太后,把穰侯、高陵君、華陽君、涇陽君趕到了各自的封地,然后拜范難為相。秦王因此加強了王權(quán),秦國的力量更加強大,范雎的權(quán)勢也逐漸大了起來。范雎掌權(quán)后,開始復(fù)仇。他尋找到機會,羞辱了曾經(jīng)誣告自己的須賈,曾經(jīng)下令毒打他的魏齊則被他逼得自殺。幫助過他的人,王稽和鄭安平都被他提拔,擔(dān)任要職。
后來,秦趙之間爆發(fā)了長平之戰(zhàn)。秦王采用范睢的謀略,用反間計使趙國更換了統(tǒng)帥。由毫無戰(zhàn)爭經(jīng)驗的趙括代替了久經(jīng)沙場的名將廉頗,結(jié)果趙軍被白起率領(lǐng)的秦軍打敗,被殺45萬人,趙國國力大損。
但范雎嫉妒白起的功勞,怕白起的地位超過自己,于是向秦王提出了罷兵的建議,秦王采納了。白起本打算一舉攻破邯鄲,滅掉趙國,沒想到被范雎插了一手,結(jié)果前功盡棄。白起因此記恨范雎。范雎和白起的仇怨結(jié)下了。后來秦軍在趙國屢屢戰(zhàn)敗,秦王請白起出戰(zhàn),白起覺得時機不對,而且對上次范雎搞的破壞耿耿于懷,于是就托病不出。秦王無奈,讓大將王龁出馬,結(jié)果還是戰(zhàn)敗。秦王只好親自去請白起,白起陳說利害,覺得此時不宜攻趙,但秦王不聽。白起不肯出戰(zhàn),當即被秦王削去武安君的爵位。秦軍作戰(zhàn)失利使秦王遷怒于白起,秦王命白起離開咸陽,白起只好帶病緩慢而行。范雎則趁機向秦王進讒言,說白起不想服從命令。秦王下令,命白起自盡。
白起死后,秦軍在趙國依然屢屢吃敗仗。范雎推薦的人:鄭安平作戰(zhàn)失利投降趙國;王稽在擔(dān)任河?xùn)|郡守時暗通他國。按秦律,被舉薦的官員犯了罪,舉薦之人同罪。范雎自知離倒臺不遠,便辭職回到封地,不久病死。
結(jié)論:范雎?lián)吻貒鴩嗥陂g使秦國加強了王權(quán),集權(quán)下的秦國實力大增,遠交近攻的策略也十分有效,長平之戰(zhàn)秦國重挫趙國,從此秦國獨霸天下。
睚眥必報,不過薄仇者寡恩,個人認為這才對,不要空談原諒!
公元前262年
長平之戰(zhàn):一將功成萬骨枯
公元前262年至前260年,秦軍與趙軍在長平(今陜西高平市西北)一帶對峙并交戰(zhàn),最終秦軍取勝,45萬趙軍被屠殺。
長平之戰(zhàn)爆發(fā)的直接原因是上黨(今山西長治上黨區(qū))爭端問題。前262年,秦國占領(lǐng)了韓國的野王(今河南泌陽),使韓國的上黨郡與韓國中心地帶完全失去聯(lián)系。韓王被迫割讓上黨郡給秦國。但是上黨郡郡守馮亭不愿投降以苛暴著稱的秦國,于是同上黨郡的百姓達成共識,準備把上黨郡的十七座城池獻給趙國。趙孝成王和大臣們商議是否接收上黨郡。大臣們有兩種意見:一種意見認為這是馮亭在轉(zhuǎn)移矛盾,嫁禍給趙國,讓趙國蒙受無妄之災(zāi)。一種意見認為這是送到嘴邊的肉,不吃白不吃。趙王考慮后決定收下上黨郡,封馮亭為華陵君,派廉頗率軍駐守長平,同馮亭一起防御秦國。秦王聽說上黨被趙國搶去后大怒,立即派大將王龁率兵進攻長平。
長平一帶地形復(fù)雜,山地、平原、河谷交錯,廉頗到長平之后,根據(jù)地形布置了多道防線。王龁率秦軍到達長平一帶后,雙方展開激戰(zhàn)。趙軍的防線逐漸被秦軍攻破,秦軍的傷亡也不在少數(shù)。趙軍堅守最后一道防線,只守不出,秦軍一直無法攻克。雙方對峙日久,轉(zhuǎn)眼就進入了第三年。廉頗之前防守失利,以及當下只守不出的龜縮戰(zhàn)術(shù),讓年輕氣盛的趙王十分不滿。而且趙國恰好遇到天災(zāi),軍糧開始供應(yīng)不足,趙國向齊國等國借糧,遭到了拒絕。趙王不想再這樣耗下去了。秦國這邊也消耗巨大,為了盡快取勝,秦國國相范雎使出了反間計。秦國花重金收買人在趙國散播謠言,說秦軍不怕廉頗,就怕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趙王聽信了謠言,于是不顧大臣們和趙括母親的反對,派趙括替換了廉頗,擔(dān)任抗秦統(tǒng)帥。趙括只會紙上談兵,沒有實戰(zhàn)經(jīng)驗。趙奢在世時就下過斷言,說如果趙括將來被委以重任,那必然會招致大禍。但是趙括自己卻自命不凡,覺得王龁根本不是自己的對手,如果換成白起,說不定還能和自己搏一搏。
秦國見反間計起了效果,馬上把前方秦軍的主帥悄悄地換成了白起。趙括率20萬趙軍趕赴長平,接替了廉頗。他還不知道秦軍的主帥換成了白起,一改從前的堅守策略,下令全面出擊秦軍。白起采用誘敵策略,秦軍佯裝戰(zhàn)敗,誘使趙軍來追。趙括果然上當,率軍追到了北部的秦軍營壘。秦軍堅守營壘,趙軍始終無法攻克。白起命令一支兩萬五千人的部隊繞到趙軍的后方,又命一支五千人的騎兵部隊開路,從中間截斷趙軍主力與南部趙軍的聯(lián)系,趙軍被一分為二。趙括這時才意識到自己率領(lǐng)的趙軍主力已經(jīng)被秦軍包圍,而糧草輜重在南部趙軍那里。趙括幾次率軍突圍不成,于是改為防御,伺機突圍。南部趙軍沒有主帥,和主力失去聯(lián)系后不敢輕舉妄動。秦王得知趙軍主力被圍后,親自到河內(nèi)郡(今河南泌陽附近地區(qū))征調(diào)15歲以上青壯年投入到長平戰(zhàn)場。這支隊伍起到了阻擋援軍和斷絕糧道的作用,南部趙軍也被這支隊伍堵住去路,成為秦軍的囊中之物。趙軍主力斷糧46天,軍馬被吃沒后,士兵開始相互殘殺為食。趙括絕望之中只好再次組織突圍,結(jié)果被秦軍的箭弩射死。趙軍突圍不成后,只好投降。白起下令將余下的趙軍全部坑殺,只留下年紀小的240多個士兵放回趙國。
長平之戰(zhàn)以秦軍獲勝而結(jié)束。盡管趙軍全軍覆沒,損失士兵達45萬之多,但秦軍也傷亡慘重,前后投入了60多萬士兵,損失30多萬。趙國戰(zhàn)敗固然和趙括的錯誤指揮有關(guān)系,但外交失利和國力貧弱也是重要原因。
秦趙兩軍在長平對峙期間,趙國大臣們曾商議如何與秦國議和。一派認為應(yīng)該直接派地位高的使臣去秦國求和;一派認為不如派使者攜重禮去楚、魏聯(lián)系合縱抗秦,這樣才能逼秦和談。結(jié)果趙王采用了第一個策略。秦國隆重接待了趙國的使者,并放出秦、趙即將和談的消息。楚、魏兩國聽說后以為秦、趙已經(jīng)議和,就沒出兵救趙。趙國在外交上陷入孤立。從國力上講,當時秦國已經(jīng)消滅了義渠戎,占領(lǐng)了巴、蜀和楚國西部的大片領(lǐng)土,國力強大。而趙國在鼎盛時期的國力也不及秦國,到了趙孝成王時已經(jīng)衰敗,更無法和秦國抗衡。戰(zhàn)爭打的就是綜合國力,如果按照廉頗那種耗時耗糧的打法,趙國可能依然會失敗。
結(jié)論:長平之戰(zhàn)后,趙國再也無力與秦國爭雄,秦國從此沒有對手,滅掉其他國家只是時間問題。
公元前259年
邯鄲之戰(zhàn):信陵君竊符救趙
公元前259至前257年,秦軍攻打趙國都城邯鄲(今河北邯鄲),趙國聯(lián)合魏、楚合力擊敗秦軍,史稱邯鄲之戰(zhàn)。
邯鄲之戰(zhàn)是長平之戰(zhàn)的延續(xù)。秦國上將軍白起在長平打敗趙軍后,想趁機一舉攻破趙國都城邯鄲(今河北邯鄲)滅了趙國。但是秦國國相范雎忌憚白起,怕白起再立功后地位超過自己,于是說服秦昭襄王與趙、韓兩國講和,和談的條件是趙、韓兩國割地給秦國。趙孝成王本打算真的割地,但是被大臣虞卿攔住。虞卿說與其把地給秦國,讓秦國更加強大,不如把地給齊國,然后聯(lián)齊抗秦。趙王覺得虞卿說得有道理,就派他出使齊國,談合縱抗秦的事。秦王見趙國違約,還要聯(lián)合齊國對付自己,于是想派白起領(lǐng)兵伐趙。白起認為長平之戰(zhàn)后直接進攻邯鄲是上策,因為當時秦軍坑殺40多萬趙軍已讓趙國人膽顫心寒,所以容易征服。但是現(xiàn)在時間耽擱,趙國人已經(jīng)從恐懼中緩了過來,向秦國報仇之心強烈,這時候去就不容易征服了。而且,范雎阻止白起繼續(xù)攻打趙國的事讓白起懷恨于心,所以白起故意稱病不出。秦王只好改派五大夫王陵率兵20萬伐趙,直取邯鄲。
不出白起所料,秦軍果然遭到了趙軍的頑強抵抗。趙國軍民死守邯鄲,平原君趙勝將私產(chǎn)拿出來分給士兵,還把自己的妾室、婢女編入隊伍,共赴國難。邯鄲城內(nèi)糧食吃盡,易子而食,但守城的意志依然堅強。攻城的秦軍也損失慘重,秦王多次派兵支援,主帥也由王陵換成了王龁,但是一直無法攻破邯鄲。
邯鄲被圍的第二年,平原君帶19名勇士逃出邯鄲,向楚國求救。楚考烈王接見了平原君,但對是否援助趙國猶豫不決,因為他怕秦國報復(fù)。正當求援無望之時,平原君身邊的勇士毛遂站了出來,拔劍威嚇楚王,申明抗秦大義,還用楚國長期被秦國欺侮的事來刺激楚王。楚王被說服,答應(yīng)與趙國歃血為盟,派春申君領(lǐng)兵十萬救趙。趙王還派人向魏國求援,魏安僖王派大將晉鄙率軍十萬救趙,但行至半路又停下了。因為秦王威脅魏王說如果哪個國家敢支援趙國,那么秦國消滅趙國后首先就去攻打哪個國家。
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是趙國平原君的小舅子,他對姐姐所在的趙國抱有同情。而且信陵君深知唇亡齒寒的道理,趙國被滅魏國也會遭殃。信陵君先是依靠魏王的寵妃如姬偷到了兵符,然后假傳王命去奪晉鄙的兵權(quán)。晉鄙覺得事有蹊蹺,不想從命,結(jié)果被信陵君一旁的力士朱亥殺死。信陵君取得兵權(quán),然后從十萬魏軍中選了八萬精兵支援趙國。趙國在楚、魏援軍的幫助下,終于擊敗了已成疲憊之師的秦軍,解了邯鄲之圍,歷時3年的邯鄲之戰(zhàn)結(jié)束。
結(jié)論:邯鄲之戰(zhàn)嚴重消耗了秦國的實力,使秦國損失近20萬兵力,推遲了秦統(tǒng)一六國的步伐。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