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湯泡七次)120克 天南星(炮,去皮)橘紅 枳實(去瓤,麩炒)赤茯苓(去皮)各30克 甘草(炙)15克
上藥哎咀。
燥濕豁痰,行氣開郁。主痰涎壅盛,頭目眩暈;或痰飲留積不散,胸膈痞塞,脅肋脹滿,頭痛吐逆,喘急痰嗽,涕唾稠粘,坐臥不安,不思飲食。
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10片,煎至240毫升,去滓,食后溫服。
方中南星燥濕化痰,祛風(fēng)散結(jié)枳實下氣行痰,共為君藥;半夏功專燥濕祛痰,橘紅下氣消痰,均為臣藥,輔助君藥加強(qiáng)豁痰順氣之力;茯苓滲濕,甘草和中,為佐使藥。全方共奏燥濕化痰,行氣開郁之功。氣順則痰自下降,暈厥可除,痞脹得消。
《重訂嚴(yán)氏濟(jì)生方》
陳皮2錢,半夏(姜炒)2錢,白茯苓(去皮)3錢,白術(shù)1錢5分(去蘆),香附2錢,青皮(去瓤)2錢,黃芩(炒)2錢,瓜蔞仁3錢,砂仁8分,黃連(姜炒)2錢,甘草8分。
上銼。
噯氣聲聞于外,胸膈悶,舌黑、因氣有痰者。
加生姜3片,水煎服。
《壽世保元》卷三
僵蠶1錢,瓜蔞1錢,牛蒡子1錢,陳皮8分,銀花8分,薄荷5分,澤瀉5分。
痧因痰壅不降者。
水煎,微冷服。
《治痧要略》
半夏2錢,南星1錢,枳實1錢,赤苓1錢,橘紅1錢,炙草5分,白芥1錢。
痰飲脅痛,走注有聲。
《嵩崖尊生》卷七
黃連2錢,白術(shù)1錢半,陳皮1錢,滑石1錢,黃芩半錢,木通3分,桃仁12個,甘草(炙)少許。
月水不利,臍腹作痛;或小腹引腰,氣攻胸膈,軀體肥滿而有痰者。
水煎服。
《性病》
臺芎2兩,香附8兩,陳皮1兩,蘇葉1兩,干姜1兩。
痰注脅痛。
《脈因癥治》卷二
半夏4兩(湯洗7次),天南星1兩(細(xì)切,姜汁浸),枳實(去瓤)1兩,橘紅,赤茯苓1兩。
上為粗末。
痰凝氣滯,胸膈痞塞,脅肋脹滿,頭痛吐逆,痰嗽喘急,不思飲食,以及頭暈,不寐,短氣,譫語,中風(fēng),痰厥,痰呃。
每服3大錢,水2盞,生姜10片,煎至1盞,去滓,食后溫服。
半夏、南星、橘紅、枳殼、甘草、赤茯苓、海石、生姜。
痰積泄瀉,脈滑實者。
《癥因脈治》卷四
婦人肥白,痰閉子宮,月信準(zhǔn)而不受胎,經(jīng)來腹不痛。
加生姜,水煎服。
旋覆花、半夏、陳皮、荊芥、五味子、前胡、白芍藥、杏仁、桔梗、茯苓、甘草。
婦人月水準(zhǔn)信,痰閉子宮,不能受胎,其人肥白,腹不痛者。
加生姜5片,水煎服。
南星1錢,半夏1錢,陳皮1錢,茯苓1錢,瓜蔞仁1錢,枳實1錢,桔梗1錢,山梔1錢,黃芩1錢,黃連1錢,甘草2分,木香(另研)2分,辰砂2分。
癇,痰壅。
加生姜,水煎,入竹瀝、姜汁,磨木香、調(diào)辰砂末同服。
方中甘草、木香用量原缺。
神曲2錢,枳實2錢,大黃2錢。
消宿食,下郁積。
上先以水煎,臨熟下大黃滾1-2沸,空心服。如利之后,以人參、白術(shù)等劑補(bǔ)之。
用神曲快脾消宿食,枳實消郁滯,大黃下腸胃中之宿滯,此乃通因通用之義也。
白茯苓、桂心、半夏(湯洗10次)、干生姜、橘紅、枳殼(炒香)、甘草各等分。
痰飲。
加生姜3片,煎至7分,不拘時候溫服。
上為末。
雄黃3分,貝母3分,陳皮3分,茯苓3分,桔梗3分,北細(xì)辛3分,菖蒲3分,瓜蔞3分,薄荷3分,蟬退3分,天麻3分,郁金3分,甘草3分。
五癇初起輕者。
竹瀝、姜汁為引,水煎服。
制半夏1錢半,陳皮1錢,木香4分,當(dāng)歸2錢,獨活1錢,五加皮1錢半,生白術(shù)1錢半,淮牛膝1錢半,川芎8分,竹茹8分,生姜1片。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