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五峰先生 胡宏 - 國學大道場 - 國學論壇 一元一國學論壇 一元一國學網(wǎng)

五峰先生 胡宏

五峰先生  胡宏

                            (1104——1161)

    胡宏是南宋初期一位愛國主義和影響較大的進步思想家,他的理學思想對宋代
理學的形成和發(fā)展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是這一時期理學陣營中居于重要地位的理
學家。

                     一、志在立身行道  不求富貴利達

    胡宏,字仁仲,生于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卒于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
(1161年),建寧崇安(今屬福建)人。人稱“五峰先生”。他一生潛心于對儒學
經(jīng)義的研究和發(fā)揮,沒有做官。
    胡宏的父親胡安國是北宋末期的著名經(jīng)學家,在理學中也有很大的名氣。胡宏
是胡安國的少子,很小就跟隨其父接受理學思想,后來又師事二程弟子楊時和侯仲
良,“而卒傳其父之學”?!俺跻允a補右承務郎,不調(diào)”(《宋史·儒林五》)。
后來,由于其父早年同秦檜有較好的私交,秦當國之初,曾致書胡宏之兄胡寅,
“問二弟何不通書?意欲用之。”(同上)胡宏不愿與秦檜為伍,回信嚴辭謝絕了
秦檜。當時有人問他為什么這樣做?胡宏說:“政恐其召,故示以不可召之端”
(同上)。在回書中,他表明了自己已立志專做學問,不求功名利祿。胡宏說:
“稽請數(shù)千年間,士大夫顛名于富貴,醉生而夢死者無世無之,何啻百億,雖當時
足以快胸臆,耀妻子,曾不旋踵而身名俱滅。某志學以來,所不愿也。至于杰然自
立志氣,充塞乎天地,臨大事而不可奪,有道德足以替時,有事業(yè)足以撥亂,進退
自得,風不能靡,波不能流,身雖死矣,而凜凜然長有生氣如在人間者,是真可謂
大丈夫?!保ā段宸寮肪?,《與秦檜書》)表現(xiàn)了他不阿奉權勢,不隨波逐流,
決心不去作官,只愿做一個有道德,有大節(jié)的,有助于治世的堂堂正正的大丈夫。
秦檜死后,胡宏又一次被召,他仍托病不出,以后竟終身不仕。黃百家在《五峰學
案》的按語中說:“文定(胡安國)以游廣之薦,誤交秦檜,失知人之明。想先生
兄弟竊所痛心,故顯與秦檜絕?!壬跻允a補承務郎,避檜不出,至檜死,被
召以疾卒,……其志昭然千古著見焉。”其大節(jié)大義真如他自己所說:“身雖死而
凜凜然長有生氣如在人間。”
    胡宏一生矢志于道,以振興道學為己任,他說:“道學衰微,風教大頹,吾徒
當以死自擔”(《宋元學案》卷42,《五峰學案》)。他自幼從其父研習儒學,又
在揚時和侯師圣那里學習了二程理學,后來曾悠游南山(衡山)之下20余年,玩心
神明,不舍晝夜;力行所知,親切至到”(《知言序》),其成就卓著,終于成為
南宋初期對振興理學起了重大作用的關鍵人物。

                     二、心系社稷安危  關注人民疾苦

    生活于內(nèi)憂外患時代的理學家胡宏,并不是一個只知閉門讀書,不問天下之事
的人,恰好相反,他之所以做學問、求大道,不僅是為了做一個有學問、有道德、
有大節(jié)的人,同時還本著有道德足以替時,有事業(yè)足以撥亂的理想和抱負,力圖將
其所學用于匡時救世。身雖在野,心系社稷安危,不忘抗金復仇,收回故土,他反
對苛斂無已,關心人民疾苦。對于如何抗金復仇,如何安邦治國,胡宏自有一套系
統(tǒng)的思考。他在《上光堯皇帝書》中,詳盡地表達了自己的意見。在這封萬言書中,
一開頭就說:“臣聞二帝三王,心周無窮,志利慮天下而己不與焉,故能求賢如不
及,當是時,公卿大夫體君心,孜孜盡下,以進賢為先務。是時,上無乏才,而山
林無遺逸之士,士得展其才,君得成其功名,君臣交歡而無纖芥,形跡存乎其間。”
其意是要求宋高宗效法二帝王王之為政,第一要出于公心,志利天下,第二要廣求
賢才,使不被埋沒于村野,使他們充分施展才能,輔助人君成其功業(yè)。
   

    接著,他不無針對性地說:“這后世衰微,心不及遠,志不周揚,據(jù)天下勢利
而有輕疑士大夫之心,于是始有道世不返,寧貧賤而輕世肆志者;于是始有奔走名
利之途,納交于權勢之門以僥幸高貴者?!边@里所指的“后世”,顯然主要是指當
世,在當時的南宋王朝,上至皇帝,下至各級文武官吏,多是文情武嬉的勢利之徒。
他指出:當時那些“奔走于名利之途,納交于權勢之門”以僥幸謀取富貴者比比皆
是。與胡宏同時代的岳飛,在當時也很有感慨地說:若要天下太平,除非”武官不
怕死,文官不愛錢”,二人都是愛國志士,自然具有共同思想。
    胡宏的萬言書,主要是向皇帝“陳王道之本,明仁義之方”,要求來高宗施行
仁政,并具體提出了如何抗擊金人和治國安邦的五條建議。
    首先,要求興兵北伐。鑒于靖康之難,徽鐵二帝為金人所虜,已歷時九年,使
國家蒙受奇恥大辱,他說:“陛下大仇未報,叛臣未誅,封疆日蹙,危機交至,義
之不可已也。”因此,他要求“加兵北伐,震之以武,”使金人知懼,迎接徽、欽
二帝回國,使父子兄弟得以團聚,決不應該“以天子之尊,北面事仇”。他指出:
盡地管朝廷竭盡委曲忍辱事仇,而“金人謀我之心烏有限制?土我上,人我人,然
后彼得安枕而臥也”。因此,要求孝宗皇帝“立復仇之心,行討亂之政,積精積神
而化之,與民更始”。
    第二,整飭三綱,施行仁政。胡宏申言,“三綱”為“中國之道”,治國之本,
“三綱立,邊鄙之叛逆可破也”。他認為,若能“定名分,正三綱”,行仁政,施
恩萬姓,就可使“四海歸命”,收復中原,指日可待。
    為此,他要求慎選官吏,“黜囗冗之官,以俟英賢;奪冒濫之職,以屈高士”。
胡宏要求,“在官者按實功罪,誅賞必行。任官稱職者,使久于其位;過惡已張者,
編之于民。”他說:“夫國之所恃而上之所保者,億兆之心也。”對于那些貪戾失
職的“生民之蠢賊”,若能“汰而黜之,則得民心”。他規(guī)誡人君:“仁覆天下,
則眾得所愿而戴之;后不體元,為政不仁,無以保天下,則民擇仁厚而歸之。”
    第三,鑒于宋室南渡之后,國家尚處于困難時期,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熱之中,
他建議人主要關心人民,要有“愛民之心”。胡宏指出,當時官府對老百姓“誅之
若禽獸,取之若漁獵,發(fā)求無度,科斂無已,脅之以勢,卻之以威”,使得他們
“慘毒切于饑膚。凍餒迫于憂慮”。因此,要求減輕人民負擔。他說:“財者,天
地有時,四民致功者也,取財于四地則無窮,取財于四民則有盡?!狈磳Τθ?br>民“種斂無已”的政策。胡宏強調(diào)說:“國之有民,猶人之有腹心也;國之有兵,
猶身之有手足也。手足有病,心能保之;心腹茍病,四肢何有焉?是故欲富國者,
務使百姓辟其地;欲兵強者,務使有司富其民?!衲诵姓D剝之政,縱意侵民,
以奉冗卒,使田萊多荒,萬民離散,此巨所未解者一也?!卑讶嗣窨醋鍪菄?br>心腹,強調(diào)愛民、富民,不能使之有所損傷,這種重民思想,是胡宏對儒家民本思
相的光大和高度發(fā)揮。在萬言書中,他用了大量的筆墨揭露了南宋政權的害民之政,
認為只有認真對人民施行仁政,做到“視民如傷”,實行減輕賦斂,懲貪養(yǎng)廉,鼓
勵發(fā)展生產(chǎn)。只要使“仁得加于百姓,邦本安,而討逆復仇之兵可振矣?!卑褜θ?br>民施行仁政看做是振興社稷和實現(xiàn)復仇統(tǒng)一的根本保讓。不難看出,胡宏的建議雖
然是從維護封建國家根本利益出發(fā),但其同情和關心人民疾苦的思想也是值得贊楊
的。
    第四,建議孝宗皇帝重視和精選人才。他說:“夫欲成王業(yè)者,必用王佐之才,
所謂王佐之才者,以其有王者事業(yè)素定于胸中者也,故一旦得君舉而措之,先后有
序,綱施紀布,望道期功如臂運指,莫不從心?!彼J為,首先要選好輔相,“輔
相者,百官之精,選才之所自進,政事之所由定”,胡宏又指出:如果用人不當,
“守令非其人,則政繁賦重。民力殫竭,而盜賊起于困窮矣;將帥非其人,則仇敵
外縱,釁孽內(nèi)生,而技枝傷心之禍萌矣?!\得賢士舉而任之,使盡其積,則天
下之善,何所不進”。他認為,選好人才的關鍵在于人主,如果人主“好暴佞,惡
剛直,則守正之士不可得而用矣。安齷齪而忌英果,則高才之士不可得而使矣”。
對重用人才的必要性和精選人才的重要性提出的正確建議,不僅對當時,而且對后
世的治國者亦有借鑒作用。
    第五,他在上書中,還要求裁減冗兵,大興屯田,罷度碟,沒收天下僧尼道士
之產(chǎn)業(yè)等開源節(jié)流的正確建議。
    此外,胡宏還提出了用積極進取之策,加強邊防力量以扼制金人南侵并徐圖進
取的正確意見。對于楊么的起義軍,他建議實行招撫之策。胡宏說:“楊夭(幺)
為寇,起于重斂,吏侵民急耳!”他指出,那些參加起義的人“本為農(nóng)畝漁樵之人,
其情不與他寇同,故治之之法,宜與他寇異?!敝鲝堄脤捄裰哌M行招撫,實行分
化瓦解。這樣的建議,說明胡宏在當時不愧是卓識遠見的學者。

                     三、議論別開生面  理學獨樹一幟

    胡宏的理學思想雖然基本上是對二程學說的繼承,其所探討的主要范疇仍不出
道、理、心、性等內(nèi)容,然而他對這些范疇的運用和發(fā)揮卻表現(xiàn)了許多獨到之處。
    (一)性本體論
    二程哲學以“理”為宇宙本體,胡宏的哲學理論則是以“性”為本體為其主要
特色。
    胡宏論性,不僅指人性而言,他說:“天命之謂性,一性。天下之大本也,堯
舜禹湯文王仲尼六君子先后相詔,必曰心而不性,何也?曰:心也者,知天地,宰
萬物以成性者也?!保ā端卧獙W案》卷42,《五峰學案》)又說:“大哉性乎!萬
理具焉,天地由此而立矣。世德之言性者,類指一理而言之爾!未有見天命之全體
者也?!保ā吨浴肪?,《一氣》)他認為性即是天命,為天下之大本,萬理皆出
于性。因此,這個“性”不僅僅指人性而言。
    在性與心的關系問題上,胡宏以性為體,以心為用,認為性是心的本體和本原,
心是性的表現(xiàn)和作用。二者的聯(lián)系表現(xiàn)為“未發(fā)”為性,“已發(fā)”為心。他說:
“未發(fā)只可言性,已發(fā)乃可言心”(《五峰集》卷2),心是從性中萌發(fā)出來的,沒
有性之體,就不會產(chǎn)生性之用。他又說:“圣人指明其體曰性,指明其用曰心,性
不能不動,動則心矣?!保ā端卧獙W案》卷42,五峰學案》)為了更明確地說明性
體心用,胡宏又以水和流來比喻心性之關系,他說:“性譬諸水乎!則心猶水之下,
情猶水之瀾,欲猶水之波浪?!保ā吨浴肪?)這就是說,性的本體地位譬如水,
性與心、情等的關系則是水與流的關系。如果說水是性,那么,心、情、欲等意志
活動就像水之向下,水之有瀾、有波一樣,都是由水這一本體決定的。由此可見,
在性與心的關系上,胡宏主張性體心用,即主張以性為本體,把心看做是本體的屬
性和作用。不過,胡宏還說:“心也者,知天地,宰萬物以成其性者也?!边@似乎
是以心為本體的說法,但仔細看來,這句話是緊接于“天命之謂性,性,天下之大
本也”之后,而后面又說:“六君子盡心者也,故能立天下之大本?!保ā端卧獙W
案》卷44,《五峰學案》)不難看出,這是用孟子“盡心”——“知性”——“知
天”的認識程序來說明性的本體性和本原性。其意思非常明顯,心之所以能知天地,
宰萬物,是因為能盡心,即可知性知天,這并不是說“心”是天地萬物之本體。在
“天”與“性”的關系上,則可從“天命之謂性,性,天下之大本”這一斷語中得
到解釋。這就是說,認為性就是天命,他把天命和性看做是同一意義的范疇。
    在性與理的關系上,胡宏基本上沿襲了二程的說法,程頤說:“理,性也,命
也,三者未嘗有異,窮理則盡住,盡性則知天命矣?!保ā哆z書》卷21下)胡宏也
說:“性,天命也”;“夫理,天命也”(《知言》卷4)。其不同于二程的是,胡
宏不以理為本體,而以性為本體。在他看來,“理”主要指“物之理”(即事物的
規(guī)律性),如他說:“物之生死,理也;理者,萬物之貞也刀(《知言》卷1),靜
觀萬物之理,得吾心之恍也”(同上),又說:“物不同理,生死不同狀,必窮理
然后能一貫也。知生然后能知死也?!保ㄍ暇?)其次是指義理之理,他說:“為
天下者,必本于義理。理也者,天下之大本也;義也者,天下之大用也。理不可以
不明,義不可以不精,理明然后綱紀可正,義精然后權衡可平。綱紀正,權衡平,
則萬事治,百姓眼,四海同”(同上)。又說:“以理服天下易,以威力服天下難。
理義本諸身,威力假諸人?!保ㄍ暇?)這里所說的“天下之大本”是指治理天下
的“大本”,而不是作為本體的大本。在胡宏那里,作為本體的大本是性,而不是
“理”。
    在“性”與“物”的關系上,胡宏認為性是本體和本原,物是由性派生的。他
說:“性也者,天地所以立也,……鬼神之奧也”,這就肯定了“性”為天地萬物
之所以存在和變化的根據(jù)。他還用“形上”“形下”的說法來說明性與物之關系,
胡宏說:“形而在上者謂之性,形而在下者謂之物?!保ā段宸寮肪?)這樣,他
就顛倒了“性”與“物”的關系,不但把形而上的性從事物中分離出來,并且認為
“性”是“物”的本原和主宰者,“物”是性派生的被主宰者。因此,他斷言:
“非性無物,非氣無形,性其氣之本”,“氣之流行,性為之主”(《知言》卷3,
《事物》)。雖然承認了非氣無形,但仍以“性為氣之本”,“氣之流行,性為之
主”(同上)。這就是說,不僅物是性所派生,就連作為構(gòu)成萬物的質(zhì)料——氣,
也是性的派生物。以上這些說法雖然吸取了張載氣本體論中的一些思想,但又把氣
降低到被派生的地位,使之變?yōu)榈诙缘臇|西。由此可見,胡宏既不同意張載的氣
本體論,也不贊成二程的理本體論,而是獨樹一幟,提出了他的性本體論。
    在一些地方,胡宏和二程一樣,也講到了“道”和“太極”的范疇,如他說:
“道者,體用之總名,仁其體,義其用,合體與用,斯為道矣?!庇终f:“中者道
之體,和者道之用,中和變化,萬物各正性命。”(同上卷2,《往來》)這樣看來,
又似乎是以道為本體的本體論。然而,這里的“道”,明顯是指人道而言,如“仁
義”這個范疇在儒家學說中是一個廣泛的道德范疇,“中和”也是一個倫理范疇。
儒家把“仁義中正”看做是修身處事的最高準則,他們認為,人的修養(yǎng)如能達到
“中正仁義”的境界,就可使“天地位焉,萬物育焉”。胡宏也說了“中和變化,
各正性命”的話。因此,胡宏在此處所講的“道”就是圣人之道,即倫理道德之道,
是修身處世的最高準則。不過他又說:“天者,道之總名也”(《知言》卷5,《漢
文》),在這里,“天”比“道”的層次更高,因為天是“道之總名”,這就是說,
作為倫理道德的“道”,是從屬于“天”的。胡宏還說:“形形之謂物,不形形之
謂道,物據(jù)于數(shù)而有終,道通于化而無盡?!保ā吨浴肪?,《紛華》)這樣“道”
確指本體而言。然而,聯(lián)系到他所說的“形而在上者謂之性,形而在下者謂之物”
來看,他是把“性”和“道”這兩個范疇作為同等意義來使用的。
    胡宏還講到了“太極”這一范疇,他說:“一陰一陽之謂道,道何也,謂太極
也。陰陽剛?cè)?,顯極之機,至善以微,……天成象而地成形,萬古不變。’仁行其
中,萬物育而大業(yè)生矣?!保ㄍ希┻@個說法同周敦頤的《太極圖說》,基本上一
致,“太極”是作為本體意義來運用的,但是,在胡宏那里,“太極”和“道”或
“性”都是同等程度的范疇。
    總之,胡宏理學中的“天”(或天命)、“性”、“道”(或太極)都是本體
范疇,只是從不同的側(cè)面分別加以使用,來說明他的本體論思想。然而比較起來,
還是對“性”的本體意義闡述得最為充分。
    (二)人性無善惡論
    胡宏在人性問題上也提出了自己的獨立見解。和其他理學家不同,他反對以善
惡論性。他說:“性也者,天地鬼神之奧也,善不足以言之,況惡乎哉!”(《宋
元學案》卷42,《五峰學案》)認為性是奧妙而難于言狀的,僅僅以善惡言性,是
不可盡其意的。因此,他不同意用“性善”或“性惡”講人性問題。為此,他以委
婉的口氣否定了孟子的性善論,他說:“某聞之先君子曰:孟子之道性善者,嘆美
之辭,不與惡對也”(同上),他不便直接與孟子性善論對抗,而是借“先君子”
之口,以“嘆美之辭不與惡對”,修正了孟子性善說的本意,表示他并不是和孟子
唱反調(diào)。
    既然不以善惡言性,其根據(jù)何在?胡宏說:“幾天命所有而眾人有之者,圣人
皆有之。人以情為有累也,圣人不去情;人以才為有害也,圣人不病才;人以欲為
不善也,圣人不絕欲,……”(同上)這是說,凡人有情,有才、有欲,圣人也有,
這些東西不是圣與凡的區(qū)別所在。胡宏認為區(qū)別圣與凡的標準,在于對情欲等活動
是否適度。他說:“圣人發(fā)而中節(jié),而眾人不中節(jié)也,中節(jié)者為是,不中節(jié)者為非。
挾是而行則為正,挾非而行則為邪。正者為善,邪者為惡。而世儒的以善惡言性,
邈乎遼哉!”(同上)這是說,善惡非人性所固有,而是由于對情欲等的意念和要
求是否合理來決定。在胡宏看來,世儒以善惡言性,不過是遠離實際的迂闊之談。
    “中節(jié)”一詞,出自儒家經(jīng)典之一的《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
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這是說,人的喜怒哀樂之情的發(fā)生,有兩種情況:未發(fā)之前謂
之中,無所謂善惡之分;既發(fā)之后,應該合于中和之道,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
不乖戾,這就是“中節(jié)”,就是中和。胡宏說:“誠成天下之性,性立天下之情,
情效天下之動,心妙性情之德,誠者命之道乎,中者性之道乎!”(同上)胡宏不
以善惡言性,是因為以善惡言性同他的“中者性之道”的人性論相抵觸,所以他又
說:“凡人之生,粹然天地之心,道義完具,無適無莫,不可以善惡辨,不可以是
非分,無過也,無不及也,此中之所以名也?!保ㄖ祆洌骸吨砸闪x》,轉(zhuǎn)引自侯
外廬等主編《宋明理學史》第八章),在胡宏看來,人性本為中道,無善惡可言,
這就是他的基本觀點。
    胡宏又說:“好惡,性也”(《知言》卷1)。他認為,好惡之情,君子小人皆
有,其區(qū)別在于:“小人好惡以己,君子好惡以道”,好惡本身無善惡可言,關鍵
是看好惡的內(nèi)容如何,好之以道是善,好之以己則為不善。他說:“察乎此則天理
人欲可知”,合乎天理的好惡謂“天理”,不合乎天理的好惡則是“人欲”,因此,
“好惡,性也”的說法同“性無善惡”論不相矛盾。胡宏所講的好惡,包括人的生
理要求和精神追求。他說:“夫人目于五色,耳于五聲,口于五味,其性固然,非
外來也?!保ㄍ希┻@同告子的“食色,性也”是同一意思。無論“好惡以己”,
還是“好惡以道”,都是人的本性(主要指人的生理要求)所需。需求合理,就是
天理,否則就是人欲。
    綜上所述,胡宏的人性論已經(jīng)偏離了正宗理學的性善論。不過,他對“性無善
惡論”的論證是不夠周密的,比如:“君子好惡以道,小人好惡以己”是由什么決
定的?對此沒作說明。又如,在情欲上,“圣人發(fā)而中節(jié),而眾人不中節(jié)也”,這
又是什么原因,他也沒作解答,這一點恰好被朱熹抓了辮子,機敏的朱熹把“發(fā)而
中節(jié)”用來作為性善論的根據(jù)。況且,胡宏的人性論,仍然離開了人的社會性來講
人性,所以他也不可能真正揭示出人的本質(zhì)問題。這些都是他在理論思維上的缺陷。
    (三)“緣事物而知”和“循道而行”的知行論
    理學家一般都講格物致知,胡宏也不例外。在這個問題上,他的理論也有獨到
之處。
    首先,他提出了“緣事物而知”的命題。胡宏說:“致知在格物,物不格,則
知不致”(《知言》卷4,《大學》)。如何格物致知呢?他說:“夫人生非生而知
之,則其知皆緣事物而知。……是以節(jié)事取物,不厭不棄,必身親格之,以致其知
焉。”(《五峰集》卷3,《復齋記》)可以看出,胡宏的“格物致知”就是緣事物
而知。他認為,人非生而知之,知是后天得到的,是通過客觀事物的接觸和了解得
來的。接觸和了解客觀事物必須用耳目等感覺器官。他說:“夫耳目者,心之所以
流通也;若夫圖形具而不能見,耳形具而不能聞,則亦奚用夫耳目之官哉!”(
《五峰集》卷2,《與吳元忠四首》)“耳目通則事情判矣”(同上)??隙酥挥?br>通過耳目等感官,才能了解和辨別事物的真相,這就肯定了感性經(jīng)驗在致知過程中
的基本作用。
    與上述觀點相應,在名實問題上,胡宏肯定有實而后有名,他說:“有實而后
有名者也。實如是,故名如是。實如是,名不如是則名實亂矣。名實亂于上,則下
莫之所以,而危之至矣?!保ā吨浴肪?,《漢文》)這是他在認識論上實事求是
和務實精神的表現(xiàn)。從這個思想出發(fā),胡宏反對知識分子“專守方冊,日談仁義”
的虛華之見”。他說:“執(zhí)書冊則言之,臨事物則棄之,如是者終歸于流俗,不可
不戒?!保ā端卧獙W案》卷42,《五峰學案》)這種重視實功實事的精神是值得稱
贊的。
    胡宏不僅強調(diào)了感性知識的重要性,同時也注意到它的局限性,所以他又認為,
致知不能僅僅“安于耳目形器”。他說:“夫事變?nèi)f端,而物之感人無窮,格之之
道,必立志以定其本,而居敬以持其志,志立于事物之表,敬行于事物之內(nèi),而知
乃可精?!保ā段宸寮肪?,《復齋記》)“惟安于耳目形器,不知覺之過也?!?br>(《知言》卷2,《往來》)這段論述雖然沒有說明如何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知可精”
的高度,但也肯定了感情認識之局限性,認識到必須“立志以定其本,而居敬以持
其志”。當然,所謂立志以定其本,就是要求在認識事物之前,必須堅持一個認識
事物的指導思想,沒有涉及到如何由“表”到“內(nèi)”,由“粗”到“精”認識過程
和方法。不過,他畢竟還是認為不可以把認識停留于感性經(jīng)驗。
    在胡宏的認識論中,還提出了“循道而行”即按規(guī)律辦事的思想。他說:“失
事有緩急,勢有輕重,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循道而行,則??砂?,亂可治;悖道
而行,則危遂傾,亂遂亡?!保ā段宸寮肪?,《與吳元忠》)胡宏雖講“天命”,
但不主張安于天命,在一定程度上強調(diào)人的主觀能動作用。他說:“深于道者富,
用物而不盈?!保ā端卧獙W案》卷42,《五峰學案》)又說:“道無不可行之時,
時無不可處之事”(《知言》卷1,《修身》)。有人問:“人可勝天乎!”胡宏說:
一人而天則勝,人而不天,則天不勝”(《知言》卷3,《紛華》)。這就是說:人
如果依賴于天,則天必勝人,若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則天不勝人。其關鍵在于是否
“循道而行”即是否按規(guī)律辦事。因此,他又說:“人之道,奉天理者也,……得
其道者,在身身泰,在國國泰,在天下天下泰;失其道,則否矣?!保ā吨浴肪?br>5,《漢文》)此處所講的“天理”或“道”,主要是指規(guī)律而言,認為如果按規(guī)律
辦事則泰,違反規(guī)律則否。胡宏又指出:“道可述,不可作”。這是說:作為客觀
規(guī)律的道,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人們可以認識它,但不可以制作和改變它,這就
肯定了事物之規(guī)律的客觀性。
    胡宏的認識論雖然不系統(tǒng)、不完備,論證不夠嚴密,甚至也有錯誤,但其基本
觀點是唯物的,這在理學陣營中,也表現(xiàn)了他不同于別人的可貴之處。

                   四、“紹興諸儒所造  莫出五峰之上”

    北宋“五子”或“六先生”所開創(chuàng)的宋代理學曾經(jīng)顯揚于時,但是自程頤去世
之后,其聲勢便日漸下降,雖有門弟子楊時等數(shù)人繼承師說,但他們基本上只能謹
守師傳,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特別是經(jīng)過“靖康之亂”的沖擊,理學便走入低潮。在南
宋王朝處于內(nèi)憂外患的情勢下,不少的理學傳人雖然孜孜于其道,但并未出現(xiàn)冒尖
人物。胡宏的學術生涯,正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開始的。在當時,與胡宏同時從事理
學活動的還有李侗和羅從彥等人,但他們的成就都不及胡宏顯著,正因為如此,
《宋元學案、》的作者之一的全祖望評論說:“紹興諸儒所造,莫出五峰之上。其
所作《知言》,東萊以為過于《正蒙》,卒開湖湘學統(tǒng)?!保ā端卧獙W案》卷42,
《五峰學案》)這個評論無疑是公允的。
    胡宏終生不仕,潛心于儒學研究,終于建立了在宋代理學中具有獨創(chuàng)精神的學
派,其學說對嗣后的理學振興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他的學生,也是南宋大理學
家之一的張栻曾指出:“《知言》一書,乃其平日之所自著。其言約,其義精,誠
道學之樞要,制治之龜也”(張栻《知言序》)。張栻把胡宏的學說看作是道學之
樞要,治理社會之根據(jù),這個評論大體上符合實際。爾后出現(xiàn)的理學名人張栻、朱
熹都從胡宏的著作中得到了教益,張栻是胡宏的門弟子,他繼承和發(fā)揚了胡宏的學
說,形成了頗具影響的湖湘學派。朱熹在修正胡宏學說的基礎上,也借用和吸取了
《知言》中的許多觀點和思想資料,將其納入自己的體系。在《知言疑義》中,人
們可以充分地看到這一點。
    胡宏的理學淵源主要是從二程門人那里繼承而來,但又在許多方面體現(xiàn)了自己
的獨創(chuàng)精神,因而對二程一脈的正宗理學既有所繼承,又有所偏離。其繼承是主要
的,偏離是次要的,正因為如此,就很容易被朱熹所利用,朱熹寫了《知言疑義》,
對他的“性體心用”之說,“天理人欲同體異用”之論和“性無善惡”論進行了機
智地修正、篡改,并用他的精巧的“理”本體論體系取代了“性本體論”。更由于
朱熹的學說在后來受到封建統(tǒng)治者的青睞,使其地位和影響日漸增大,胡宏的學說
因而被冷落下來,但無論如何,都不可否認他在儒學成就上的造詣和貢獻。
    胡宏雖然不是理學的反對派,但他的性體心用之說和性無善惡論及其重視實功
實事的思想,對爾后的進步思想家如葉適、陳亮,乃至戴震和龔自珍等人都有著直
接或間接的影響。
    胡宏的愛國憂民思想也是值得稱贊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廖璨璨:至善統(tǒng)善惡
趙載光:船山對湘學的繼承與發(fā)展
書庫 子部 類書類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匯編.學行典 卷一百五十六
《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五峰集》宋-胡宏
《我的自然活法》三十二講(7):看懂說明書,是為了使用產(chǎn)品
胡宏關于人性的論述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