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歧路
【拼音】:pái huái qí lù
【釋義】:徘徊: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比喻猶豫;歧路:岔路。在岔道上走來走去。比喻猶豫觀望,主意不定?!?/span>
【出處】: 南朝·齊·謝眺《觀朝雨》:動息無兼遂,歧路多徘徊?! ?/span>
【典故】
武則天控制了唐朝政權以后,便準備建立大周王朝,自己出來當女皇。唐朝開國功臣李勣的長孫、襲封英國公爵位的李敬業(yè)曾被武則天降職,便借這個機會,以揚州為根據地,起兵反對武則天。
為擴大影響,發(fā)展勢力,號召人們起來推翻武則天,李敬業(yè)請著名文學家駱賓王寫一篇聲討檄文。駱賓王于是寫了一篇《代李敬業(yè)傳檄天下文》。“若其眷戀窮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幾之兆,必貽后至之誅?!?/span>
檄文中列數了武則天的種種罪狀,號召皇親國戚都起來反對武則天,并告誡他們:“如果你們還留戀自己的城池,徘徊歧路,耽誤了早日立功的機會,就一定要按違命罪論處。請你們看清楚,今天的中國,究竟是哪一家的天下!”
武則天看到這篇聲討她的檄文后,不但不生氣,反而夸獎這篇文章寫得好。她問:“是誰寫的?”
有人告訴她是駱賓王,武則天惋惜地說:“人家有如此文才,卻得不到重用,讓他郁郁不得志,這是宰相的過失!”
李敬業(yè)在揚州起兵,不向西北攻取洛陽,卻南渡長江,想割據江南,心想有了基礎,再爭奪中原,這個錯誤的戰(zhàn)略導致了他的失敗。十一月里,朝廷的軍隊攻破江都,李敬業(yè)兵敗而死。
駱賓王下落不明,有的說被殺了,也有的說他逃走后削發(fā)為僧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