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處 方 】芍藥5錢(酒炒),當(dāng)歸5錢(酒洗),木香5錢(忌火),丁香5錢,川附(炮)2兩。
【 來 源 】扁鵲心書·神方》。
【主治】一切癰疽發(fā)背,三十六種疔,二十種腫毒,乳癰乳巖,及經(jīng)年手足痰塊,紅腫疼痛,久年陰寒久漏。
【用法用量】每服5錢,生姜10片,水2盞,煎半,和滓服,隨病上下,食前后服。
【制備方法】上為細(xì)末。
化巖湯:
【 來 源 】辨證錄 , 陳士鐸, 1687
【 處 方 】人參30克白術(shù)60克 黃耆30克 當(dāng)歸30克 忍冬藤30克 茜草根6克 白芥子6克 茯苓9克
【 用 法 】水煎服。
【 主 治 】乳巖潰爛,狀似蜂窩,肉向外生,終年不愈者。
犀黃丸:
【來
【處 方】犀黃0.9克乳香(去油) 沒藥(去油)各30克(研極細(xì)末) 麝香4.5克黃米飯30克
【主 治】乳巖、橫痃、瘰疬、痰核、流注、肺癰、小腸癰。現(xiàn)用于淋巴結(jié)炎、乳腺囊性增生、乳腺癌、多發(fā)性膿腫、骨髓炎等見舌紅、脈滑數(shù)者。
【用法用量】上藥,用黃米飯搗爛為丸。忌火烘,曬干。每用陳酒送下9克?;忌喜?,臨臥時(shí)服,患生下部,空腹時(shí)服。
消巖湯:
【來源】周寶琴
方劑組成:香附15g,郁金15g,青皮15g,柴胡10g,桃仁7.5g,紅花7.5g,王不留行25g,半枝蓮30g,白花蛇舌草50g。
【適應(yīng)癥】乳腺癌
【體征】肝郁氣結(jié)。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癥狀】精神刺激,自覺兩乳脹痛,以右側(cè)為明顯,隨情緒波動(dòng)疼痛時(shí)輕時(shí)重。右乳外上限可捫及4×5厘米腫塊一個(gè),質(zhì)硬如石,表面凹凸不平,舌邊尖紅赤,苔黃,脈弦數(shù)。
消乳巖丸:
【 來 源 】瘍醫(yī)大全,顧世澄,1760
【 處 方 】夏枯草蒲公英各120克 金銀花 漏蘆各60克 山茨菇 雄鼠糞(兩頭尖)川貝母(去心) 連翹 金橘葉 白芷 甘菊花沒藥(去油) 瓜蔞仁 乳香(去油) 茜草根 甘草 廣陳皮 紫花地丁各45克
【 用 法 】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每早晚食后用溫開水送6 ̄9克。一方去瓜蔞仁,
【 功 用 】清肝解郁,化瘀消巖。
【 主 治 】乳巖。
【 禁 忌 】服藥期間,戎氣惱。
七仙酒
方劑組成:香附4錢,陳皮4錢,半夏4錢,枳殼4錢,柴胡4錢,大黃8兩,蒲公英4兩。
出處:《仙拈集》卷三引《要覽》
功效:
主治:乳巖。
用法用量:用真燒酒5斤浸藥。早、晚服。更用五倍子焙干為末,醋調(diào)常敷患處。
銀花湯
來源:《竹林女科證治》卷三。
原料:金銀花黃耆(生)各15克 當(dāng)歸24克 甘草6克 枸橘葉(即臭橘葉)50片
適應(yīng)癥:乳巖,積久漸大,巉巖色赤出水,內(nèi)潰深洞。未成者治,已成者潰,已潰者收。
用法用量:用水、酒各半煎服。
人乳膏
方劑組成:人乳汁。
出處:方出《千金》卷二十二,名見《簡(jiǎn)明中醫(yī)婦科學(xué)》。
功效:
主治:癰有膿令潰,乳巖已久,潰爛而膿不易出。
用法用量:和面敷之。
瓜蒂散
方劑組成:陳年老南瓜蒂。
出處:《內(nèi)外科百病驗(yàn)方大全》第十九章。
功效:
主治:毒疽及一切無名惡癥,并治乳巖。
用法用量:酒沖服,再用麻油調(diào)灰敷之,立愈。如治乳巖,每服瓜蒂灰1個(gè),重者4-5服。
青皮甘草散
方劑組成:青皮1錢,甘草1錢。
出處:《金鑒》卷四十九。
功效:
主治:乳巖。
用法用量:濃煎生姜湯調(diào)服。
制備方法:上為末。
千金內(nèi)托湯
方劑組成:
黨參(或用人參)、黃耆、防風(fēng)、官桂、川樸、白芷、川芎、桔梗、當(dāng)歸、生甘草。
出處:《外科全生集》卷四。
功效:
主治:乳巖潰者,一切潰爛紅癰。
用法用量:分兩隨時(shí)斟酌,水煎服。
獨(dú)妙散
方劑組成:生螃蟹殼。
出處:方出《奇方類編》卷下,名見《仙拈集》卷三。
功效:
主治:乳巖,乳中初起一粒如豆,漸至如蛋,七八年必破,破則難治。
用法用量:每服2錢,黃酒沖服。以消為度。
制備方法:瓦上焙焦,為末。
(一)
【辨證】肝郁氣滯。
【治法】疏肝理氣,攻堅(jiān)破瘀。
【方名】調(diào)神攻堅(jiān)湯。
【組成】柴胡15克,黃芩15克,蘇子30克,黨參30克,夏枯草30克,王不留行90克,牡蠣30克,瓜蔞30克,石膏30克,陳皮30克,白芍30克,川椒5克,甘草6克,大棗10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劉紹武方。
(二)
【辨證】肝郁脾虛。
【治法】舒肝解郁,清熱散結(jié)。
【方名】加味逍遙散。
【組成】甘草3克,當(dāng)歸3克,白芍3克,白術(shù)3克,茯苓3克,柴胡3克,桂皮2.1克,山梔2.1克。
【用法】上為粗末,水煎服。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七。
(三)
【辨證】血熱熾盛,火毒傷陰。
【治法】清熱涼血,解毒瀉火。
【方名】紫根牡蠣湯。
【組成】紫草根15克,牡蠣粉(包煎)15克,當(dāng)歸15克,赤芍9克,川芎6克,銀花6克,升麻6克,黃芪6克,甘草3克,大黃適量(后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簡(jiǎn)明中醫(yī)婦科學(xué)》。
(四)
【辨證】正氣不足。
【治法】補(bǔ)氣養(yǎng)血,健脾疏肝,化瘀解毒。
【方名】芪苡湯。
【組成】黃芪60克,黨參30克,郁金15克,當(dāng)歸15克,旱蓮草30克,白術(shù)20克,白芍15克,重樓10克,丹參30克,薏苡仁10克,料姜石6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中醫(yī)癌瘤證治學(xu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