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為什么要在揚州進行大屠殺
要言之,原因有四:
?。保灞笈e南下,一路攻城掠地,勢如破竹,極少阻擋,只有兵臨揚州,才第一次遭到史可法領(lǐng)導的揚州保衛(wèi)戰(zhàn)最堅決、最頑強、也最具殺傷力的反擊,這才惹惱了清兵統(tǒng)帥多鐸。
?。玻畵P州地處南北交通樞紐位置,歷來得漕運、鹽運之利,向稱富庶地區(qū),商業(yè)繁榮,手工作坊興起,資本主義因素已經(jīng)開始萌芽,從政治經(jīng)濟學角度說,一股代表著落后的生產(chǎn)關(guān)系的外來勢力,一旦入侵揚州這一先進地區(qū),怎能不激起揚州人民最大限度地對史可法抗清斗爭的支持?加之,揚州人民自李庭芝、姜才抗元以來就具有深厚的愛國主義傳統(tǒng),這次清兵入侵,再一次激起他們愛國熱情的高漲。我們不妨讀讀與王秀楚同時代的詩人靳應升《讀邗江〈錢烈女傳〉,補詩以吊之》一詩:“烈火不受塵,高云不受滓。此身能不辱,虎狼莫敢視。哀此閨中秀,珍重全一恥。憶初引決時,長跪淚如氵此。問我軍如何?鼓啞城東圮。此時知盡節(jié),必吾相國史。弱質(zhì)雖非男,未忍蹈犬豕。不死不成人,一死良不悔。從容裁大義,棄身如棄屣。老親苦無兒,寧復顧甘旨。日月照其魂,潔比邗江水?!睋?jù)此詩,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史可法領(lǐng)導的抗清斗爭得到揚州人民怎樣的響應與支持。弱質(zhì)女子尚且貞烈如此,愛國男兒能不抗爭到底?
對于如此英雄的城市,對于如此富庶的地區(qū),清兵破城后,不殺百姓不足以解恨,不搶奪財物不足以飽私囊,不奸淫擄掠、四處放火不足以發(fā)泄侵略者的獸性。所謂“勿殺無辜,勿掠財富,勿焚廬舍”的誓約,早已成為一紙空文,聊欺后世而已。
?。常灞コ歉冻鰬K重代價,有掃垢山(騷狗山)的尸體叢葬為證,有三個將領(lǐng)、一個王子的陣亡為證。由此而引起大屠殺的報復。
?。矗疄檫M軍江南,而大逞淫威,大肆鎮(zhèn)懾。清兵攻克南京后,多鐸在《諭南京等處文武官員人等》的布告中,就露骨地宣稱:“昨天兵至維揚,城內(nèi)官員軍民嬰城固守,予痛惜民命,不忍加兵,先將禍福諄諄曉諭。遲延數(shù)日,官員終于抗命,然后攻城屠 戮,妻子為俘。是豈予之本懷,蓋不得已而行之。嗣后大兵到處,官員軍民抗拒不降,維揚可鑒?!边@等于是一份揚州大屠殺的自供狀。
事實上,清兵大屠殺并未遲延數(shù)日,諸多史乘說:“從破城之日起,豫王就下令屠城。”不僅是戴名世一人所記。多鐸收了徽商汪氏兄弟30萬金的巨額賄賂,卻未答應他們“勿殺無辜”的請求。顧炎武所記的多鐸在南京執(zhí)法嚴,不過是對那些搶了財物不向他上交的士兵執(zhí)法嚴,其時江寧縣就在多鐸的掌握之中,搶掠南明皇宮內(nèi)的各物多半為貴重寶物,豈容士兵獨吞私?jīng)]?所引顧炎武的記載,并不能證明豫王在揚州嚴于執(zhí)行“勿殺無辜,勿掠財富,勿焚廬舍”的法令。
雖說,大屠殺“凡七日乃止”,但《揚州十日記》記為“十日”,并沒有錯,封刀令并沒有及時止住屠殺。與王秀楚同時代的詩人吳嘉紀《挽饒母》詩也說:“憶惜荒城破,白刃散如雨。殺人十晝夜,尸積不可數(shù)。”另一個與王秀楚同時代的詩人顧炎武也有詩說:“愁看京口三軍潰,痛說揚州十日圍。”(《酬朱監(jiān)紀四輔》)這里用“圍”,不用“殺”,是因詩的押韻緣故。
關(guān)于揚州大屠殺慘絕人寰的
歷史真相,除了王秀楚的《揚州十日記》有親歷、親睹的逐日實錄,以及各種稗官野史的雜錄,當日史可法部下、幕僚的回憶錄,有大量的詩篇,以如泣如訴的悲憤文字作詩史;有至今保存完好的寫真圖畫,以直觀的視覺形象作畫史;有同時代揚州人的話本,在歌頌史可法民族氣節(jié)的同時作揚民遭遇的痛史。
詩篇,由《揚州歷代詩詞》所收,不下50首。如“兵戈南下日為昏,匪石寒松聚一門。痛殺懷中三歲子,也隨阿母作忠魂?!保ㄇ妩S宗羲《卓烈婦》);“深閨日日繡鳳凰,忽被干戈出畫堂。弱質(zhì)難禁罹虎口,只余夢魂繞家鄉(xiāng)?!保◤埵稀督^命詩五首》之一);“明日還家撥余燼,十三人骨相依引。樓前一足乃焚馀,菊花(婢女名)左股看奚忍!”(清蔣士銓(焚樓行》)等等,均令人不忍卒讀。
編輯本段揚州十日記的價值
它雖是一本不足8千字的小書,卻既有不可磨滅的重要史學價值,又有震撼人心的非凡
文學價值。
《揚州十日記》之所以具有重要的史學價值,就在于它是信史。“其間皆身所親歷,目所親睹”,而“遠處風聞者不載也”。對于史學研究來說,這是寶貴的第一手資料。難能可貴的是,該書立場比較客觀,不帶偏見,無所袒護,也無所隱諱,即如司馬遷寫《史記》的筆法,“筆則筆,削則削”。書中既揭露清軍奸淫擄掠、刀砍火燒的種種*****,也揭露明軍的軍紀渙散與高杰余部的強盜行徑,還揭露地方上亡命之徒趁火打劫的鋌而走險。書中既對無辜平民所受空前浩劫表示深切同情,“耳所難聞,目不忍睹”;也對極少數(shù)失節(jié)婦女的“曲盡媚態(tài)”,表示卑視與憤慨,“恨不能奪卒之刀,斷此淫孽”;還對“有捐金萬兩而卒受斃者”表示惋惜,并慨嘆:是“揚人自導之也!”此“自導”為“自食其果”之“導”;而對自身納金乞命、茍且偷生的狼狽行狀,也絲毫不加掩飾,并未把自己打扮成抗清志士。書中既為史可法的臨難不茍免、在全城宣示“一人當之,不累百姓”的“牌諭”而“感泣”,也為鄰居洪嫗的“卒不供出一人”而“甚德之”;其間還有兄弟、夫婦之間生死與共、患難相依的手足之情與伉儷之情。可以說,全書愛恨情仇交加,美丑善惡交織。凡所揭露,分清主次,一以道義為準;凡所褒貶,明辨是非,一以大節(jié)為重。作為第一手資料,這就提供了
歷史的全息,而提高了信史的可信度。
《揚州十日記》之所以有非凡的
文學價值,也在于它是信史。
文學藝術(shù)的生命在于真實,唯真切才感人。
1840年,林語堂先生主持的上海西風社出版了揚州人毛如升先生英譯的《揚州十日記》。美國學者貝德博士在該英譯本《序言》中,對本書的
文學價值,給予高度評價:
且就
文學之觀點言之,《揚州十日記》亦為非凡之文獻。其敘事生動逼真,而以其逼真之故,讀來令人驚心動魄。其故事之倏忽、鮮明與真切,前后踵接,不啻一幕近代影劇,讀者感其事,激于情,莫不驚心咋舌焉。而此種緊張情緒,逐步開展,洵可與一部好劇本相媲美……此書之真切純正,讀者無不為之
感動。而其文風之質(zhì)樸無華,足證原書之絕非虛構(gòu)。(轉(zhuǎn)引自曾學文著《揚州名書》)
貝德博士說得好,“明代之覆亡與滿 人之侵入,
歷史學家每多浮泛之論,而《揚州十日記》一書,由征實多矣。此書就人類生命與價值立論,描寫當時實況,故其后革命發(fā)軔時,所以采取激烈手段以滿清統(tǒng)治者,蓋此書之力也?!?nbsp;
辛亥革命前夕,留日愛國學生才鉆進東京和大阪的圖書館里,把列為《四庫》禁毀書、在國內(nèi)湮沒無聞達250年之久卻因流入日本而幸存的《揚州十日記》、《嘉定屠城紀略》等書,“印了輸入中國,希望使忘卻的舊恨復活,助革命成功?!保斞浮峨s記》)所以1897年,譚嗣同、唐才常在長沙“竊印《明夷待訪錄》、《揚州十日記》等書,加以按語,秘密分布,傳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眾?!保簡⒊肚宕鷮W術(shù)概論》)所以1903年,鄒容在上??小陡锩姟?,更以《揚州十日記》、《嘉定屠城紀略》大造革命輿論??傊谛梁ジ锩鼤r期,《揚州十日記》發(fā)揮了革命助產(chǎn)士的獨特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1903年(一說1904年),陳天華在東京發(fā)表《警世鐘》,為反對沙俄帝國主義對東三省的侵略,為反對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瓜分,又以《揚州十日記》為反帝愛國的警世教材,大聲疾呼:“中國若是被洋人瓜分了,我漢人一定不得了?!薄绊氈@瓜分之禍,不但是亡國罷了,一定還要滅種?!薄毒犁姟分袑κ廊颂岢觥笆畻l奉勸”,第五條是:“勸富的舍錢?!闭f:“你看自古換朝的時候,受盡苦楚的不是那富戶嗎?《揚州十日記》上所載,滿兵將到揚州,那些富戶一文錢不肯出;及城破了,拿出錢買命,一隊去了,一隊又來,有出過萬金終不免于死的。”讀來,令人大為警醒。
此后,在抗日戰(zhàn)爭中,《揚州十日記》一版又一版發(fā)行,一地又一地翻印,確實起了“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動員民眾作用。抗日名將戴安瀾將軍1942年4月在緬甸協(xié)同英軍對日作戰(zhàn)時,身負重傷,5月不治殉國,檢點將軍遺物,其中就有染上將軍血跡的《揚州十日記》。視此,能不令人肅然起敬?
這里,我們不禁想起清代康熙年間詩人錢澄之的《揚州》詩:“水落邗溝夜泊船,一般風物客凄然。關(guān)門仍舊千檣塞,市井重新百貨填。商賈不離爭利地,兒童誰識破城年?當時百萬人同盡,博得孤忠史相傳?!贝嗽姷膶懽鲿r間,距離1645年的“揚州十日”,才27年,竟已經(jīng)是“兒童誰識破城年”了。這使我們想到了對青少年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務須以“居安思危”警策。因此,《揚州十日記》仍不失為具有永久生命力的愛國主義教材。
編輯本段
歷史影響
揚州十日是南明弘光元年,清朝順治二年(1645年)發(fā)生在清軍攻破揚州城后對城中平民進行大屠殺的事件。由于當時南明將領(lǐng)史可法對清軍的殊死抵抗,在同年四月二十五日(5月20日),清軍攻占揚州后,當時大雨傾盆,多鐸宣布在揚州城內(nèi)進行了屠殺。當時的幸存者王秀楚所著《揚州十日記》中記載屠殺共持續(xù)十日,故名“揚州十日”。
有關(guān)揚州十日的記載主要來自《揚州十日記》,這是一本僅八千字不到的小書;但此書長期被清廷禁止無法流通,導致清末以前大部分人對此屠殺事件一無所知。直到清末有心人士將此書由日本帶回,“揚州十日”事件才廣為世人所知,陳天華在《獅子吼》寫道:“有當時一個遺民,于萬死一生之中,逃出性命,做了一本《揚州十日記》,敘述殺戮之慘?!笨烧f是為辛亥革命的成功造就了輿論準備。《揚州十日記》在史學界影響很大,一些書籍如:《清代通史》、《辭源》、《辭海》,《中外
歷史年表》、《清史編年》等皆予引用。
據(jù)《揚州十日記》所載,清軍攻破揚州城后進行了為期十天的大肆屠殺,史載:“諸婦女長索系頸,累累如貫珠,一步一跌,遍身泥土;滿地皆嬰兒,或襯馬蹄,或藉人足,肝腦涂地,泣聲盈野?!薄俺跛娜?,天始霽。道路積尸既經(jīng)積雨暴漲,而青皮如蒙鼓,血肉內(nèi)潰。穢臭逼人,復經(jīng)日炙,其氣愈甚。前后左右,處處焚灼。室中氤氳,結(jié)成如霧,腥聞百里?!焙髞碛沙莾?nèi)僧人收殮的尸體就超過了80萬具。
揚州十日不是孤立的事件,它實際上是滿清入侵江南*****的一部分,從明末到清初,中國人口從1億4000萬銳減到1600多萬,經(jīng)濟被破壞,資本主義萌芽毀滅殆盡。
清軍攻破揚州后,進行了十天的大肆屠殺,后來僅僅是被收殮的尸體就超過了八十萬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