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中醫(yī)經(jīng)典摘錄(301-400)

301.煎藥
特殊煎法
1.先煎
(1)有效成分難溶于水的金石、礦物、介殼類(應(yīng)打碎先煎,煮沸20-30分鐘)。
如磁石、赭石、生鐵落、生石膏、寒水石、紫石英、龍骨、牡蠣、海蛤殼、瓦楞子、珍珠母、石決明、
紫貝齒、龜甲、鱉甲等。
(2)有毒副作用(先煎45-60分鐘)。如附子、烏頭等。
2.后下
(1)氣味芳香的藥物,久煎其有效成分易于揮發(fā)而降低藥效,(出鍋前5-10分鐘放入)。如薄荷、青蒿、
香薷、木香、砂仁、沉香、白豆蔻、草豆蔻等。
(2)久煎也能破壞其有效成分。如鉤藤、大黃、番瀉葉等。
3.包煎
(1)黏性強(qiáng)。如車前子。
(2)粉末狀。如蛤粉、滑石、青黛、蒲黃、灶心土等。
(3)帶有絨毛。如旋復(fù)花。
4.另煎
貴重藥材。如人參、西洋參、羚羊角、麝香、鹿茸等。
5.溶化(烊化)
(1)膠類物質(zhì)。如阿膠、鹿角膠、龜甲膠、鱉甲膠等。
(2)黏性大而易溶的藥物。蜂蜜、飴糖等。
6.泡服
有效成分易溶于水或久煎容易破壞藥效。如藏紅花、番瀉葉、胖大海等。
7.沖服
(1)主要指某些貴重藥,如麝香、牛黃、珍珠、羚羊角、猴棗、馬寶、西洋參、鹿茸、人參、蛤蚧。
(2)根據(jù)病情需要,如用于止血的三七、花蕊石、白及、紫珠草、血余炭、棕櫚炭,用于息風(fēng)止痙的
蜈蚣、全蝎、僵蠶、地龍,用于制酸止痛的烏賊骨、瓦楞子、海蛤殼、延胡索。
(3)某些藥物高溫容易破壞藥效或有效成分難溶于水,如雷丸、鶴草芽、朱砂。
(4)有些液體藥物,如竹瀝汁、姜汁、藕汁、荸薺汁、鮮地黃汁。
8.煎湯代水
(1)煎液渾濁。如灶心土。
(2)質(zhì)輕用量多,體積大,吸水量大。如玉米須、絲瓜絡(luò)、金錢草等。
服藥法
1.服藥時間
一般每日1劑,煎2次分服,兩次間隔時間為4-6小時。
(1)病在胸膈以上(眩暈、頭痛、目疾、咽痛)對胃腸有刺激性:飯后服。
(2)病在胸腹以下胃、肝、腎等臟疾患:飯前服。
(3)補益藥:空腹服。
(4)治瘧藥:發(fā)作前的兩小時服用。
(5)安神藥:睡前服。
(6)慢性病:定時服。
(7)急性病、嘔吐、驚厥及石淋、咽喉病須煎湯代茶飲:不定時服。

302.瘴瘧,經(jīng)百日或一年者
白薇湯
【處方】白薇半兩,蜀漆葉半兩,常山1兩,知母(切,焙)半兩,鱉甲(去裙襕醋炙黃)3分,甘草
(炙,銼)半兩,苦參半兩,大黃(生)1兩,升麻半兩,石膏(碎)3分,豉1合,蒜3枚(獨棵者,
切),淡竹葉(切)3兩,赤茯苓(去黑皮)3分,龍膽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瘴瘧,經(jīng)百日或一年者。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酒半盞,同煎至1盞,去滓,未發(fā)前溫1服,發(fā)時1服,仍以藥汁涂手
面良。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七

303.郁冒
白薇湯
【處方】白薇3兩,紫蘇3兩,當(dāng)歸2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郁冒。
【用法用量】每服5錢,水2盞,煎1盞,去滓服。
【摘錄】《普濟(jì)方》卷二三八引《指南方》

304.風(fēng)驚恐,四肢牽掣,神志不寧,或發(fā)邪狂叫,妄走見鬼,若癲癇狀
白薇湯

【處方】白薇(焙干)1兩半,細(xì)辛(去苗葉)1兩半,龍齒(搗末)3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炒)80
枚。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風(fēng)驚恐,四肢牽掣,神志不寧,或發(fā)邪狂叫,妄走見鬼,若癲癇狀。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以水2盞,煮取8分,去滓溫服,空心、午時、夜臥各1次。風(fēng)熱盛實,即入
竹瀝少許,攪勻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十四

305.外擦治痛方
中醫(yī)外治良法已久,良方眾多。
自制一外擦治痛方運用多年,效果肯定。
處方:肉桂3份、川草烏各2份、白芷2份、姜黃2份、公丁香1份、紅花1份、梔子1份、樟腦2份
上藥共搗粗粉,兌60°以上白酒泡一周即可。密封勿泄氣,陳久尤良。
用時藥酒少許置于掌中,摩擦患處,力道勿大,擦至發(fā)熱,看皮膚耐受度而施次數(shù)。
除有紅傷外,所有肌肉、關(guān)節(jié)疼痛均可用(酒精過敏者勿用)。實疼痛科外治之良方。

306.識證準(zhǔn)確用足劑量
中醫(yī)治病的根本不是病,而是人,而每個個體的差異不同,用藥劑量也會不同。
烏頭止痛,8兩(240克)口麻欲吐,效毒兩刃;
石膏清氣,一日可至600克,關(guān)鍵要識證;
生地涼營,極量800克;
棗仁安眠,最大180克;
人參(家種)強(qiáng)心,救急30克;
大黃排泄尿毒,可用30克;
麻黃頓止暴喘,30克分服;
茯苓滲頑水500克,豬苓消浮腫120克;
土茯苓解毒240克,赤芍療急黃120克起;
蘆根降溫120克無慮,葛根降糖3兩無毒;
桔梗治咽30克安全。
魚腥草拌涼菜,薤白可當(dāng)小菜。
圓機(jī)活法組方,巧在識證準(zhǔn)確,用足劑量,中醫(yī)何慢之有?!

307.治病八法和飛經(jīng)走氣四法
針灸治病八法
《金針賦》云:考夫治病,其法有八。
1.燒山火
治頑麻冷痹,先淺后深,凡九陽而三進(jìn)三退,慢提緊按,熱至,緊閉插針,除寒之有準(zhǔn)。李延云:燒山
火,一名進(jìn)氣法,治久患癱瘓,頑麻冷痹,遍身走痛,癩風(fēng)寒瘧,一切冷癥,先淺入針而后漸深入針,
俱補老陽數(shù),氣行針下緊滿,其身覺熱,帶補慢提急按,老陽數(shù),或三九二十七數(shù),即用通法,板倒針
頭,令患者吸氣五口,使氣上行,陽回陰退。
楊繼洲云:燒山火,能除寒,三進(jìn)一退熱涌涌,鼻吸氣一口,呵五口,燒山之火能除寒,一退三飛病自
安,始入五分終一寸,三番出入慢提看。凡用針時,須捻運入五分之運針之道,運者,男左女右,漸漸
運入一寸之內(nèi),三入三出,慢提緊按,若覺針頭沉緊,其針插入之時,熱氣復(fù)生,冷氣自除,未效依前
再施。
前人認(rèn)為燒山火,先淺入針,得氣后,采取三進(jìn)一退的捻旋手法,慢提緊按為補,即刺入針后,約為該
經(jīng)穴所規(guī)定的深度三分之一,找到感覺后,往復(fù)捻轉(zhuǎn)幾次,以加大感覺,再向下刺入約三分之一,往復(fù)
捻轉(zhuǎn),最后將針刺入經(jīng)穴規(guī)定的全部深度,慢提緊按,上下提插幾次,稍停,向一方加大捻轉(zhuǎn)固定,即
可出熱。
近代針家應(yīng)用燒山火法,這種補法,是以徐疾、提插兩種補法結(jié)合而成的方法,是由淺入深,分天、
人、地三部進(jìn)針,先插入天部,施以重插,輕提手法九次,使淺層的陽氣充實,再進(jìn)入第二層人部,施
以重插,輕提手法九次,使中層的陽氣充足,再進(jìn)地部,如此三次,陽氣補足后,局部能有溫?zé)岣杏X,
適應(yīng)于一切虛寒癥,例如陽虛肢冷、食欲不振及四肢怕風(fēng)發(fā)冷等證候。
2.透天涼
《金針賦》云:治肌熱骨蒸,先深后淺,用六陰數(shù)而三出三入,緊提慢按,徐徐舉針,退熱之可也。皆
細(xì)細(xì)搓之,去病準(zhǔn)繩。
李延云:透天涼治風(fēng)痰壅盛、中風(fēng)、喉風(fēng)、癲狂、瘧疾單熱及一切熱證。先深入針而后漸淺退針,俱瀉
少陰數(shù),得氣覺涼,帶瀉急提慢按,初六數(shù),或三六一十八數(shù),再瀉再提,即用通法,徐徐提之,病除
乃止。
楊繼洲云:透天涼,能除熱,三退一進(jìn)冷冰冰,口吸氣一口,鼻出五口。凡用針時,進(jìn)一寸內(nèi),行六陰
數(shù),其五分者,即先深后淺也,若得氣,便退而伸之,退至五分之中,三出三入,緊提慢按,覺針頭沉

緊,徐徐舉之,則涼氣自生,熱病自除,如不效,依前法再施。
前人認(rèn)為透天涼,先深入針,得氣后,采取三退一進(jìn)的旋捻手法,急提慢按為瀉,即將針刺入經(jīng)穴規(guī)定
的全部深度,找到感覺后,往復(fù)捻轉(zhuǎn)幾次,加大感覺,上下提插幾次,向上提出,并向一方捻轉(zhuǎn),慢慢
提出。凡用這燒、透兩法以前,需要注意的是,在未針之前,用一拇指或食指,押在需要針刺的經(jīng)穴周
圍,用力按壓,使患者感到有一定程度的酸脹反應(yīng),押手不要離開,再用針刺入,然后分別操作燒、透
的手法。
近代針家常用這種瀉法,是以徐疾、提插兩法中的瀉法結(jié)合而成的,操作時,先深后淺,分天、人、地
三部進(jìn)出,首先直接插入深層地部,用輕按重提手法六次,引陰邪外出,然后針退到人部,施以輕按重
提手法六次,并引陰邪外出,最后將針退到淺層天部,仍照前法再施,由此三次,使病邪外出,就能產(chǎn)
生涼的感覺。適用于骨蒸勞熱,陽氣有余所引起的風(fēng)痰壅盛、中風(fēng)、喉風(fēng)、癲狂等證。
3.陽中隱陰
《金針賦》云:先寒后熱,淺而深,以九六之法,則先補后瀉也。
李延云:陽中隱陰,治瘧疾先寒后熱,一切上盛下虛等證,先淺入針,行四九三十六數(shù),氣行覺熱,深
入行三六一十八數(shù)。
楊繼洲云:陽中隱陰,能治先寒后熱,淺而深,陽中隱陰,先寒后熱,入五分行九數(shù),一寸六陰行,凡
用針之時,先運入五分,乃行九陽之?dāng)?shù),如覺微熱,便運一寸之內(nèi),卻行六陰之?dāng)?shù),以得氣,此乃陽中
隱陰,可治先寒后熱之證,先補后瀉也。
前人認(rèn)為,陽中隱陰,先淺入針,進(jìn)行提插旋捻手法,行四九三十六數(shù),氣行覺熱后,再行深入,并再
行提插旋捻手法,三六一十八數(shù),氣行覺涼,乃先補后瀉法。
4.陰中引陽
《金針賦》云:先熱后寒,深而淺,以六九之方,則先瀉后補也,補者,直須熱至,瀉者,務(wù)待寒侵,
猶如搓線,慢慢轉(zhuǎn)針,法淺則用淺、法深則用深,二者不可兼而紊之也。
李延云:陰中隱陽,治瘧疾先熱后寒,一切半虛半實證,先深入針,行六陰數(shù),氣行覺涼,漸退針行九
陽數(shù),此龍虎交戰(zhàn)法,俾陽中有陰,陰中有陽,蓋邪氣常隨正氣而行,不交戰(zhàn)則邪不退而正不勝,其病
復(fù)起。
楊繼洲云:陰中隱陽,能治先熱后寒,深而淺,凡用針之時,先運一寸,乃行六陰之?dāng)?shù),如覺微涼,即
退至五分之中,卻行九陽之?dāng)?shù),以得氣,此乃陰中隱陽,可治先熱后寒之證,先瀉后補法。
前人認(rèn)為,陰中隱陽,先深入針,進(jìn)行提插,旋捻手法,行六陰數(shù),氣行覺涼后,將針提起,再行提插
旋捻手法,行九陽數(shù),乃先瀉后補法。陽中隱陰、陰中隱陽二法,亦名龍虎交戰(zhàn)手法,但陽中隱陰用龍
先虎后,陰中隱陽為虎先龍后,不可混戰(zhàn)為要。
5.子午搗臼
《金針賦》云:水鼓膈氣,落穴之后,調(diào)氣均勻,針行上下,九入六出,左右轉(zhuǎn)之,千遭自平。
李延云:子午搗臼法,治水鼓、膈氣、脹滿,落穴之后,補瀉調(diào)氣均勻,針行上下,九入六出,左右轉(zhuǎn)

之,千遭自平。
楊繼洲云:子午搗臼法,水鼓膈氣,子午搗臼,上下行針,九入六出,左右不停,且如下針之時,調(diào)氣
均勻,以針行上下,九入六出,左右轉(zhuǎn)之不已,必按陰陽之道,其證自愈。
前人認(rèn)為,子午搗臼,入針得氣后,進(jìn)行左右前后較重之旋轉(zhuǎn)提插,為瀉。
6.進(jìn)氣法
《金針賦》云:進(jìn)氣之訣,腰背膝肘痛,渾身走注疼,刺九分,行九補,臥針五七吸,待氣上行,亦可
龍虎交戰(zhàn),左捻九而右捻六,是亦住痛之針。按燒山火亦名進(jìn)氣法。
前人認(rèn)為,進(jìn)氣法,針入天部,行九陽之?dāng)?shù),氣至速臥倒針頭,先令病人吸氣五口,使氣上行,陽回陰
退。
7.留氣法
《金針賦》云:留氣之交,痃癖癥瘕,刺七分,用純陽,然后乃直插針,氣來深刺,提針再停。
李延云:治痃癖癥瘕氣塊,先直入七分,行老陽數(shù),氣行更深入一寸,微伸提之,卻退至原處,不得
氣,依前法再施,名曰留氣法。
楊繼洲云:留氣法,能破氣,伸九提六,留氣運針先七分,純陽得氣十分深,伸時用九提時六,癥瘕消
痞氣塊勻。凡用針之時,先運入七分之中,行純陽之?dāng)?shù),若得氣,便深刺一寸之中,微伸提之,卻退至
原處,若未得氣,依前法再行,可治癥瘕氣塊之疾。
附:運氣、提氣、中氣法
楊繼洲云:運氣法能瀉,先直后臥,運氣用純陰,氣來便倒針,令人吸五口,疼痛病除根。凡用針之
時,先行純陰之?dāng)?shù),若覺針下氣沸,便倒其針,令患者吸氣五口,使針力至病所,此乃運氣之法,可治
疼痛之癥。
楊繼洲云:提氣法,提氣從陰微捻提,冷麻之癥一時除。凡用針之時,先從陰數(shù),以覺氣至,微捻輕提
其針,使針下經(jīng)絡(luò)氣至聚,可治冷痹之癥。
楊繼洲云:中氣法,能除積,先直后瀉之,凡用針之時,先行運氣之法,或陽或陰,便倒其針,向外至
疼痛,立起其針,不與內(nèi)氣回也。
8.抽添法
《金針賦》云:抽添之訣,取其要穴,使九陽得氣,提按搜尋,大要運氣遍周,扶針直插,復(fù)向下納,
回陽倒陰,指下玄微,胸中活法,一有未應(yīng),反復(fù)再施。
【飛經(jīng)走氣四法】
《金針賦》云:若夫過關(guān)過節(jié),運氣催氣,以飛經(jīng)走氣,其法有四。
(一)青龍擺尾
如扶船舵,不進(jìn)不退,一左一右,慢慢撥動。
李延云:青龍擺尾,以兩指扳倒針頭朝病,如扶船舵,執(zhí)之不法,一左一右,慢慢撥動九數(shù),或三九二
十七數(shù),其氣遍體交流。

針法云:進(jìn)針得氣后,以拇、食二指,扳倒針尾(角度視進(jìn)針之淺深而定),不加旋捻,如扶船舵,一
左一右,慢慢撥動,為補,能行氣,使氣流通遍體。
(二)白虎搖頭
似手搖鈴,退方進(jìn)圓,兼之左右,搖而振之。
李延云:白虎搖頭,以兩指扶起針尾,以肉內(nèi)針頭輕轉(zhuǎn),如下水船中之櫓,振搖六數(shù),或三六一十八
數(shù),如欲前行,按之在后,欲氣后行,按之在前,二法輕病亦可行之,擺動血氣,蓋龍為氣,虎為血,
陽日先行龍而后虎,陰日先行虎而后龍。
前人認(rèn)為,進(jìn)針得氣后,以拇食二指持針,不加旋捻,似手搖鈴,一左一右,慢慢撥動(隨其肉內(nèi)針頭
自然旋轉(zhuǎn))為瀉,能活血通瘀,使血液流通。
(三)蒼龜探穴
如入土之象,一退三進(jìn),鉆剔四方。
李延云:蒼龜探穴,以兩指扳倒針頭,一退三進(jìn),向上鉆剔一下,向下鉆剔一下,向左鉆剔一下,向右
鉆剔一下,先上而下,自左而右,如入土之象。
(四)赤鳳逢源
展翅之儀,入針至地,提針至天,候針自搖,復(fù)進(jìn)其原,上下左右,四周飛旋,病在上,吸而退之;病
在下,呼而進(jìn)之。
李延云:赤鳳逢源,以兩指扶起針,插至於地,復(fù)提至天部,候針自搖,復(fù)進(jìn)至人部,上下左右,四圍
飛旋,如展翅之狀,病在上吸而退之,病在下呼而進(jìn)之,又將大指爪,從針尾刮至針腰,此為刮法,能
移不忍痛,可散積年風(fēng),午后又眾針腰刮至針尾。又云:病在上刮向上,病在下刮向下,有攣急者,頻
宜刮切,循攝二法,須連行三五次,氣血各循經(jīng)絡(luò),飛走之妙,全在此處,病邪從此退矣,放針停時約
半個時辰之久,扶起針頭,審看針下十分沉緊,則瀉九補六,如不甚緊,則瀉六補九。補瀉后針活,即
搖而退之,攝者,用大指隨經(jīng)絡(luò)上下切之,其氣自得通行。
楊繼洲云:若夫關(guān)節(jié)阻澀,氣不通者,以龍虎大段之法,通經(jīng)接氣,驅(qū)而運之,仍以循、攝、切、摩,
無不應(yīng)矣。又按、捫、摩、屈、伸、導(dǎo)引之法而行。
楊氏云:蒼龍擺尾手法,補。蒼龍擺尾行關(guān)節(jié),回?fù)軐⑨樎觯凰平写隙?,周身遍體氣流普。
或用補法而就氣,則純補,補法而未得氣,則用瀉,此亦人之活變也。凡欲下針之時,飛氣至關(guān)節(jié)去
處,便使回?fù)苷?,將針慢慢扶之,如船之舵,左右隨其氣而撥之,其氣自然交感,左右慢慢撥動,周身
遍體,奪流不失其所矣。蒼龍擺尾氣交流,氣血增來遍體周,任君體有千般癥,一插須交疾病休。按楊
氏把蒼龜探穴及青龍擺尾二補法合攏,故稱蒼龍擺尾手法。
楊氏云:赤鳳搖頭手法,瀉。凡下針得氣,如要使之上,須關(guān)其下;要下,須關(guān)其上。連連進(jìn)針,從辰
至巳,退針從巳至午,撥左而左點,撥右而右點,其實只在左右動,似手搖鈴,退方進(jìn)圓,兼之左右,
搖而振之,針?biāo)拼兄畽?,猶如赤鳳搖頭,辨之迎隨順逆,不可違理胡求。按楊氏把赤鳳源及白虎搖頭
二瀉法歸納,稱之赤鳳搖頭手法。

308.脾胃病針灸治理
《千金要方》:“胃病者,腹月真脹,胃脘當(dāng)心而痛,上支兩脅,膈咽不通,飲食不下,下取三里;胃中
熱病,灸三里三十壯;干嘔不止,粥食湯藥皆吐,灸手間使三十壯;病人干嘔,灸心主、尺澤佳,又法灸
乳下一寸三十壯;治噦灸承漿七壯,炷如麥大,又灸臍下四指七壯,吐逆嘔不得食,灸心俞百壯;吐逆不
得食,灸巨闕五十壯;吐逆食不止,灸胃脘百壯;吐逆飲食即出,灸脾募百壯;嘔吐宿汁吞酸,灸神光膽募
百壯;噫噦嘔逆,灸石關(guān)百壯;心痛腹脹,澀澀然,大便不利,取足太陰。心痛不可按,煩心,巨闕主之;
心腹中卒痛石門主之;心懊微痛,煩逆,灸心俞百壯;心痛如錐刀刺,氣結(jié),灸膈俞七壯;心痛煩堅氣結(jié),
灸太倉百壯;商丘、幽門、通谷主喜嘔,胃俞、腎俞主嘔吐;少商、勞宮主嘔吐,中庭、中府主嘔逆吐,
食下還出;維道主嘔逆不止,膈俞主吐食,又灸章門、胃脘?!?br>《針灸大成·腹前脹滿門·心脾胃門》:“食不下,內(nèi)關(guān)、魚際、三里;心腹脹滿,絕骨、內(nèi)庭;脹而胃痛,
膈俞;胃腹膨脹,氣鳴,合谷、三里、期門;心痛食不化,中脘;胃脘痛,太淵、魚際、三里、兩乳下各一
寸、膈俞、胃俞、腎俞;支滿不食,肺俞;振寒不食,沖陽;胃熱不食,下廉;胃脹不食,水分;翻胃先取下
脘,后取三里、胃俞、膈俞、中脘、脾俞;不能食,少商、三里、然谷、膈俞、胃俞、大腸俞;不嗜食,
中封、然谷、內(nèi)庭、厲兌、隱白、陰陵泉、肺俞、脾俞、胃俞、小腸俞;胃熱,懸鐘;胃寒有痰,膈
俞?!币陨线@些針灸治療處方,幾乎涉及胃部疾病的絕大多數(shù)癥狀表現(xiàn),對后世慢性胃炎的針灸治療,
具有較重要的臨床參考價值。

309.郁冒血厥,居常無苦,忽然如死,身不動,默默不知人,目閉不能開,口噤不能語,又或似有知而惡聞
人聲,或但如眩冒,移時乃寤;產(chǎn)后胃弱不食,脈微多汗
白薇湯
【處方】白薇1兩,當(dāng)歸1兩,人參半兩,甘草(炙)1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郁冒血厥,居常無苦,忽然如死,身不動,默默不知人,目閉不能開,口噤不能語,又
或似有知而惡聞人聲,或但如眩冒,移時乃寤;產(chǎn)后胃弱不食,脈微多汗。
【用法用量】每服5錢,水2盞,煎至1盞,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本事方釋義》:白薇氣味苦咸微寒,入足陽明;當(dāng)歸氣味辛甘微溫,入手少陰、足厥
陰;人參氣味甘溫,入足陽明;甘草氣味甘平,入足太陰,通行十二經(jīng)絡(luò)。以咸苦微寒及辛甘微溫之藥
和其陰陽,以甘溫甘平之藥扶其正氣,則病自然愈也。
【摘錄】《全生指迷方》卷三

310.治郁冒,又名血厥。患者平居無痰,忽然如死,身不動搖,默默不知人,目閉不能開,口噤不能言,或
微知人,惡聞人聲,但如眩冒,移時方醒,由汗出過多所致
白薇湯
【處方】白薇30克當(dāng)歸30克人參15克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治郁冒,又名血厥。患者平居無痰,忽然如死,身不動搖,默默不知人,目閉不能開,
口噤不能言,或微知人,惡聞人聲,但如眩冒,移時方醒,由汗出過多所致。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熱服。
【備注】《普濟(jì)本事方》卷七載本方有甘草,余均同。
【摘錄】《全生指迷方》卷三

311.天行后不了了,體氣虛羸,每覺頭痛唇口干,乍寒乍熱,發(fā)作有時
白薇十味丸
【處方】白薇3兩,知母4兩,地骨皮3兩,干地黃6兩,麥門冬5兩(去心),甘草4兩(炙),蜀漆3
兩,萎蕤3兩,橘皮2兩,人參3兩。
【制法】上為散,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天行后不了了,體氣虛羸,每覺頭痛唇口干,乍寒乍熱,發(fā)作有時。
【用法用量】初服15丸,以飲送下,1日2次,稍加至30丸。服經(jīng)3數(shù)日后,自候腹中,若覺熱則食前
服,如不能以空飲下藥,宜合烏梅飲下。
【注意】忌菘菜、海藻、蕪荑等。
【摘錄】《外臺》卷三引《許仁則方》

312.上焦火、下焦寒,根本原因在于中焦不通!
三焦,為六腑之一。
與其它五臟五腑不同的是,三焦沒有一個確切的具體器官與之相對應(yīng),位于軀體和臟腑之間的空腔,包
含胸腔和腹腔,是一個大腑,具有“孤腑”之稱。
人體的其它臟腑器官均分布于三焦之中,將軀干劃分為三部分。
上焦:指橫膈以上內(nèi)臟器官,包括心、肺
上焦如天,如霧,形容上焦心肺敷布?xì)庋q如霧露彌漫之狀,灌溉并溫養(yǎng)全身臟腑組織。
中焦:指膈肌以下至臍內(nèi)臟器官,包括脾、胃
中焦如地,如漚(浸泡的意思),形容中焦脾胃腐熟、運化水谷,進(jìn)而化生氣血。
下焦:指臍以下至二陰部位,包括肝、腎、大小腸、膀胱、女子胞等
其中肝臟,按其部位來說,應(yīng)劃歸中焦。但因與腎關(guān)系密切,故將肝和腎一同劃歸于下焦。
三焦不通,老病纏身
中老年人有多種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病機(jī)叢雜,虛實互現(xiàn),多臟受累”,究其根本就是“三焦不通”,是中
老年人常見病、慢性病、久治不愈頑固病的總病根。
上焦不通:會造成經(jīng)絡(luò)淤堵,氣血凝滯,出現(xiàn)高血壓、高血脂、風(fēng)濕骨病、頸椎病等。
中焦不通:就會造成腰肌勞損、腰部酸痛、椎間盤突出、女性產(chǎn)后風(fēng)、老寒腰及老胃腸、便秘等癥狀。
下焦不通:肝腎功能受阻,就會造成男性腎虛、前列腺疾病,女性氣虛血虧引起更年期綜合征及婦科炎
癥。
三焦不通,做做“雙手拖天理三焦”!
(看下方動圖)
該動作是八段錦中的,它可有效梳理人體的三焦,順暢全身的氣血,加快各個臟腑的運化,減輕疲勞。

313.王樂亭治癱十一法
(一)治督法——督脈十三針
“治癱首取督脈”
(二)治夾脊法——“王氏夾脊”
(三)治背俞法——五臟加膈俞
(四)治膀胱法——膀胱配腎經(jīng)
八髎、環(huán)跳、承扶、殷門、委中、承山、昆侖、涌泉
“調(diào)州都理二便,強(qiáng)腰健步”
(五)治任脈法——任脈配肝、胃二經(jīng)
巨闕、中脘、下脘、氣海、關(guān)元、中極、梁門(胃)、天樞(胃)、水道(胃)、章門(肝)
“刺任脈調(diào)肝胃,從陰引陽”
(六)治脾胃法——胃配脾經(jīng)
氣沖、髀關(guān)、伏兔、犢鼻、足三里、上巨虛、下巨虛、解溪、陷谷、內(nèi)庭、三陰交(脾)
(七)治肝膽法——膽配肝經(jīng)
帶脈、居髎、風(fēng)市、陽陵、陽交、光明、懸鐘、丘墟、足臨泣、俠溪、太沖
(八)治足三陰法——足三陰配胃經(jīng)
氣沖、陰廉、箕門、陰陵、三陰交、照海、太沖
(九)治手三陽法——手三陽配心包經(jīng)
肩髃、肩貞、曲池、三陽絡(luò)、郗門、合谷、陽池、中渚
(十)治手三陰法——手三陰配三焦、大腸經(jīng)
巨骨(大腸)、腋縫、俠白、尺澤、支溝(三焦)、神門、大陵
(十一)調(diào)理陰陽法——手足十二針

314.垂體前葉功能低下
1主治;垂體前葉功能低下,身瘦如柴,目光呆滯,面色憔悴,毛發(fā)稀疏,少氣懶言,畏寒肢冷,惡心
嘔吐。舌體胖大有齒痕。
方;菟絲子25熟地20巴戟天鎖陽龍眼肉黃芪茯苓甘草各15人參淫羊藿附子半夏生姜各10。日服一劑。
2主治;垂體前葉功能低下,虛實互見,寒熱錯雜,陰陽失調(diào)。
方;黨參黃芪白術(shù)大棗各15桂枝白芍黃芩柴胡附子仙茅黃柏益智仁淫羊藿各10生姜干姜肉桂各3甘草5。
315.落枕
藤類藥,從頭到腳四通八達(dá)。
葛根有解肌表功能,它爬得那么高,它的藤很長。
人體最長的經(jīng)脈在哪一條?足太陽膀胱經(jīng),不僅從腳下而且還到達(dá)巔頂還反過來,再下到頭面的下面的
眼鼻,還來一個大翻轉(zhuǎn),這是足太陽膀胱經(jīng)。
葛根是藤類藥中比較長的,非常長的,它入膀胱經(jīng),能解膀胱經(jīng)肌表,受各種風(fēng)邪的干擾,這是葛根治
療感冒。葛根治療頸椎病,那效果太好了,好到讓你不堪想象。
有個落枕的患者找到我,我想試效葛根。葛根50克,再加點生姜、大棗熬。當(dāng)天上午吃,下午就沒事
了。給他開兩劑,第二劑不用喝,放在家里。

316.虛勞羸弱,小便數(shù)者
白薇散
【處方】白薇3分,白龍骨1兩,黃耆1兩(銼),牡蠣3分(燒為粉),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甘草半兩
(炙微赤,銼),肉蓯蓉1兩(酒浸,去皺皮,炙干)。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虛勞羸弱,小便數(shù)者。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惠》卷二十九

317.發(fā)汗。主傷寒二日不解
白薇散
【處方】白薇2兩,生地1兩,白蒺藜1兩5錢,防風(fēng)1兩5錢,石榴皮9錢,羌活1兩?!局品ā可蠟槟?。
【功能主治】目睛出痘,眼下皮漏膿。
【用法用量】枸杞湯下。
【摘錄】《異授眼科》頁首《外臺》卷一引《小品方》:

白薇散
【處方】白薇2兩,麻黃
7分(去節(jié)),杏仁(去皮尖,熬)3分,貝母3分?!局品ā可蠟樯??!竟δ苤髦巍堪l(fā)汗。主傷寒二日不解?!居梅ㄓ昧俊棵糠酱缲?,酒下。
厚覆臥,汗出愈。【摘錄】《外臺》卷一引《小品方》

318.癰疽,疔瘡;
風(fēng)熱相搏結(jié),氣痛左右走,身中或有惡核者;氣腫痛,狀如瘤,無頭,但虛腫,色不變,皮急痛
白薇散
【處方】白薇6分,防風(fēng)6分,射干6分,白術(shù)6分,當(dāng)歸4分,防己4分,青木香4分,天門冬4分,烏頭4分,枳
實4分,獨活4分,山茱萸4分,葳蕤4分,麻黃5分,柴胡3分,白芷3分,莽草1分,蜀椒1分,秦艽5分。
【制法】上藥治下篩。
【功能主治】癰疽,疔瘡;風(fēng)熱相搏結(jié),氣痛左右走,身中或有惡核者;氣腫痛,狀如瘤,無頭,但虛腫,色不
變,皮急痛。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以漿水下,日3次。加至2匕。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白薇散中祛風(fēng)走表之味居多,兼取當(dāng)歸、天門冬、葳蕤和血通津之味,以滋
風(fēng)燥之性;獨山茱萸1味,人但知補肝澀精之用,不知《本經(jīng)》原有心下邪氣寒熱,溫中逐寒濕痹,去三蟲諸
治,惟《千金》得之。
【摘錄】《千金》卷二十二

319.產(chǎn)后蓐勞,寒熱時作,肢體羸弱,飲食無味
白薇丸
【處方】白薇1兩,柏子仁(研)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鱉甲(醋炙,去裙襕)1兩,當(dāng)歸
(切,焙)1兩,黃耆(銼)1兩,人參3分,桂(去粗皮)3分,石斛(去根)3分,芍藥(炒)3分,牡
丹皮3分,羌活(去蘆頭)3分,熟干地黃(焙)1兩1分,肉蓯蓉(酒浸,切,焙)1兩1分,甘草(炙,
銼)半兩,芎藭半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產(chǎn)后蓐勞,寒熱時作,肢體羸弱,飲食無味。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溫米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六四

320.安胎,滑胎易產(chǎn)。主產(chǎn)后諸疾,四肢浮腫,嘔逆心痛;或子死腹中,惡露不下,胸脅氣滿,小便不禁,
氣刺不定,虛煩冒悶;及產(chǎn)后中風(fēng)口噤,寒熱頭痛
白薇丸
【處方】人參(去蘆頭)1兩,當(dāng)歸(洗,焙)1兩,香白芷1兩,赤石脂1兩,牡丹皮1兩,藁本(去
土)1兩,白茯苓(去皮)1兩,肉桂(去粗皮)1兩,白薇(去土)1兩,川芎1兩,附子(炮,去皮
臍)1兩,延胡索1兩,白術(shù)1兩,白芍藥1兩,甘草(炙)半兩,沒藥半兩(別研)。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每1兩作10丸。
【功能主治】安胎,滑胎易產(chǎn)。主產(chǎn)后諸疾,四肢浮腫,嘔逆心痛;或子死腹中,惡露不下,胸脅氣
滿,小便不禁,氣刺不定,虛煩冒悶;及產(chǎn)后中風(fēng)口噤,寒熱頭痛。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前溫酒或淡醋湯化下。臨月服之即滑胎易產(chǎn)。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十六

321.補調(diào)沖任,溫暖子宮,祛下臟風(fēng)冷,令人有子。主久無子,胞絡(luò)傷損,宿受風(fēng)寒,久無子息,或受胎不
牢,多致?lián)p墮
白薇丸
【處方】白薇5分,牡蒙5分,藁本5分,當(dāng)歸7分,干地黃7分,芎藭6分,人參6分,柏子仁6分,石斛6
分,桂心6分,附子(炮)6分,五味子6分,防風(fēng)6分,吳茱萸6分,甘草(炙)6分,牛膝6分,桑寄生6
分,姜黃7分,禹余糧8分,秦椒2分(汗)。
【制法】上藥治下篩,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調(diào)沖任,溫暖子宮,祛下臟風(fēng)冷,令人有子。主久無子,胞絡(luò)傷損,宿受風(fēng)寒,久無子
息,或受胎不牢,多致?lián)p墮。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酒送下,加至30丸,日2次。
【注意】忌生蔥、生菜、熱面、蕎麥、豬肉、葵菜、蕪荑、菘菜、海藻、粘食、陳臭物;才覺妊娠即
住服,已懷孕者尤不宜服之。
【摘錄】《外臺》卷三十三引《廣濟(jì)方》

322.婦人臟腑久冷,腰膝疼痛,背膊虛煩,月水不利,無子
白薇丸
【處方】白薇1兩,熟干地黃2兩,白前半兩,當(dāng)歸半兩(銼,微炒),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
干漆半兩(搗碎,炒令煙出),山茱萸半兩,牛膝半兩(去苗),防風(fēng)半兩(去蘆頭),厚樸半兩(去
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桂心半兩,白芷半兩,赤石脂1兩,柏子仁1兩,吳茱萸半兩(湯浸7
遍,焙干,微炒),禹余糧1兩(燒,醋淬7遍),藁本半兩,牡丹3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臟腑久冷,腰膝疼痛,背膊虛煩,月水不利,無子。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七十二

323.治婦人月水不利,四肢羸瘦,飲食減少,漸覺虛乏,以致不孕
白薇丸
【處方】白薇柏子仁白芍藥當(dāng)歸桂心附子萆薢白術(shù)吳茱萸木香細(xì)辛、川芎檳榔各15克熟地黃60
克牡丹皮30克紫石英30克人參22克石斛白茯苓澤蘭葉川牛膝各22克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予大。

【功能主治】治婦人月水不利,四肢羸瘦,飲食減少,漸覺虛乏,以致不孕。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時用溫酒吞下。
【摘錄】《婦人大全良方》卷一

324.主久無子或斷緒,上熱下冷,百病皆療方
白薇丸
【處方】白薇、車前子,各三分。澤蘭、太一余糧、赤石脂、細(xì)辛、人參、桃仁(去皮尖.熬)、覆盆
子、麥門冬(去心)、白芷,各一兩半。紫石英、石膏(研)、蒿本、梔子、卷柏,各五分。蒲黃、
桂心,各二兩半。當(dāng)歸、川芎、蛇床子,各一兩。干姜、蜀椒(汗)、干地黃,各三兩。茯苓、遠(yuǎn)志
(去心)、白龍骨,各二兩。橘皮(半兩)。
【炮制】上二十八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
【功能主治】主久無子或斷緒,上熱下冷,百病皆療方。
【用法用量】酒服十五丸,日再,增至四十丸,以知為度,亦可增至五十丸。慎豬雞蒜生冷醋滑驢馬
等肉,覺有娠則止。秘之,勿妄敷也。
【摘錄】唐·孫思邈《千金翼方》

325.脅痛(肋間神經(jīng)痛)
王法德醫(yī)案:孫某某,男,31歲,
1980年2月初診。兩脅肋竄痛近半
年,常在心情不暢時發(fā)作或加重,
以右側(cè)為甚。近來飲食日減,納谷
不香,胃脘脹悶,噯氣后稍舒,偶有
失眠,二便正常。經(jīng)X線胸部透視,
心、肺未見異常,診為肋間神經(jīng)痛,
屢服維生素B。安乃近等藥效果不顯。舌苔薄白,脈弦。證屬肝脾不和j
治宜疏肝理氣,調(diào)和肝脾。
處方:柴胡9克,枳實6克,白芍9
克,川楝子9克,白朮9克,炙甘草5
克。
二診:上方連服5劑,脅痛消失,
脘脹減輕。惟飲食仍少,原方去川
楝子加茯苓12克,再進(jìn)3劑,以圖鞏
固。
按語:肝居脅下,其經(jīng)脈布于兩
脅,若情志不暢,肝失調(diào)達(dá),則經(jīng)絡(luò)
郁阻,可致脅痛。正如《景岳全書》
說:“脅痛之病,本屬肝膽二經(jīng),以
二經(jīng)之脈循脅肋故也?!渫醋吒Z不
定,氣滯之象也。四逆散疏利肝膽,
調(diào)達(dá)氣機(jī),為治氣滯脅痛之良方也。

326.六神丸真神
(1)乙型肝炎:用本品10粒,每日3次口服,連服2-4周后肝功能可恢復(fù)至接近正常。
(2)心房纖顫:六神丸20粒,每日3次口服,可使部分房顫患者在較短時間內(nèi)轉(zhuǎn)為竇性心率。
(3)流感發(fā)熱:本藥具有抗病毒作用,成人每日3次,每次10粒,小兒酌情減量。一般服至次日體溫可降
至正常,能明顯改善癥狀。
(4)腮腺炎:六神丸5-8粒,每日3次口服,同時用10粒以醋調(diào)制外敷。
(5)靜脈炎:由藥液外滲所致靜脈炎或局部壞死,用六神丸8-10粒,以醋調(diào)敷。

327.打呼嚕
·有人認(rèn)為打呼嚕是睡得香,殊不知打呼嚕是健康的天敵,也是?。悍螝獠恍⑻刀職獾涝斐傻?,止鼾
當(dāng)從宣肺祛痰入手。
·穴療:止鼾
陰陵泉:脾經(jīng)五腧穴里的合穴,能調(diào)節(jié)脾臟功能。脾主運化,利水滲濕,濕生痰,所以按摩陰陵泉有強(qiáng)
身、祛痰作用。
豐隆穴:是胃經(jīng)的絡(luò)穴,調(diào)和脾胃,除濕祛痰效果尤為明顯。
中脘穴:既能宣肺,又能祛痰,是治療打鼾的理想穴位。
天樞穴:屬于胃經(jīng),又靠近胃部,所以它調(diào)理胃腸、補虛化濕的作用很好,濕生痰,天樞與中脘協(xié)同作
用,能夠增強(qiáng)治療打鼾的功效。
·功法:止鼾(口腔、軟腭練習(xí)
伸舌:盡力把舌頭伸出,縮回來再盡力伸出,如此循環(huán),一次做至少200下。
干漱口:不含水,把腮幫子鼓起來,再縮回去,如此循環(huán),一次做至少200下以上。
用舌頭快速掃牙齦,從左上掃到右上,再從右下掃到左下,一次反復(fù)做50次。
卷舌:舌頭頂著上顎,用力向后卷舌頭,不離開上顎,一次做50下以上,直到軟腭感覺很酸。
·注意事項:
1.加強(qiáng)鍛煉,保持良好生活習(xí)慣。
2.選擇適當(dāng)?shù)恼眍^,以免引起睡眠不適。
3.避免煙酒嗜好。
4.睡前禁止服用鎮(zhèn)靜、安眠藥物,以免加重對呼吸中樞調(diào)節(jié)的抑制。
5.肥胖者要積極減輕體重。
6.采取側(cè)臥位睡眠姿勢,尤以右側(cè)臥位為宜。

327.抑郁癥
.抑郁癥:黃花菜50克。用法:水煎,每日一劑,早中晚各服一杯,七天為一療程。血府逐瘀湯是治療
神經(jīng)官能癥、抑郁癥最基本、最有效的一個方子。江西巡撫74歲,7年來夜間睡覺時露著胸能睡,蓋上
一層布都不能睡,用此方五副痊愈。一女22歲,兩年來夜間睡覺時必須讓侍女坐在胸部才能睡,三副藥
就好了。胸不任物、胸任重物都能治,顯然能神經(jīng)功能紊亂。

328.喉癬
白薇湯
【處方】白薇2錢,麥冬3錢,款冬花3分,桔梗3分,百部2分,貝母5分,生地3錢,甘草3分。
【功能主治】喉癬。喉嚨必先作癢,面紅耳熱不可忍,其后咽唾之時,時覺干燥,必再加咽唾而后
快,久而作痛,變?yōu)闂蠲芳t瘰,或痛或癢。
【用法用量】水煎湯,漱口服,日服1劑。服10日蟲死。后用溉喉湯30劑。
【摘錄】《辨證錄》卷三

329.瘴瘧,經(jīng)百日或一年者
白薇湯
【處方】白薇半兩,蜀漆葉半兩,常山1兩,知母(切,焙)半兩,鱉甲(去裙襕醋炙黃)3分,甘草
(炙,銼)半兩,苦參半兩,大黃(生)1兩,升麻半兩,石膏(碎)3分,豉1合,蒜3枚(獨棵者,
切),淡竹葉(切)3兩,赤茯苓(去黑皮)3分,龍膽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瘴瘧,經(jīng)百日或一年者。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酒半盞,同煎至1盞,去滓,未發(fā)前溫1服,發(fā)時1服,仍以藥汁涂手
面良。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七

330.郁冒
白薇湯
【處方】白薇3兩,紫蘇3兩,當(dāng)歸2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郁冒。
【用法用量】每服5錢,水2盞,煎1盞,去滓服。
【摘錄】《普濟(jì)方》卷二三八引《指南方》

331.過敏性鼻炎
1
基本方:
麻黃3g,紅花、川烏各6g,茅根12g,炒苡仁15g。
2
加減法:
奇癢難忍者,加細(xì)辛3g,防風(fēng)6g;頭痛鼻塞者,加辛夷(另包)、白芷各6g;清涕不止者,加烏梅
10g,黃芩6g;耳悶者,加石菖蒲6g,澤瀉15g;久病氣虛者,加玉屏風(fēng)散,每次10g(沖),全天玉屏風(fēng)
散可用至40g。
3

用法:
每日1劑水煎,2-3次分服。煎藥時可用蒸氣熏鼻,煎后藥渣亦可加水500ml再煎15分鐘,用紗布取濾液,
熏洗鼻腔。
4
方解
散風(fēng)止癢湯系山東省著名老中醫(yī)張皆春先生創(chuàng)制的,專門用以治療春季卡他性結(jié)膜炎的經(jīng)驗方。
方中麻黃、川烏、防風(fēng)祛風(fēng)解表除濕,紅花活血祛瘀,茅根、澤瀉利尿滲濕,苡仁健脾利濕,細(xì)辛、辛
夷、白芷均為散風(fēng)止痛通鼻竅要藥,烏梅斂澀,石菖蒲開竅聰耳。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認(rèn)為,細(xì)辛、烏梅、黃芩、甘草均有一定的抗過敏作用;玉屏風(fēng)散能提高機(jī)體免疫功能,
促進(jìn)抗體合成,對干擾系統(tǒng)有促進(jìn)作用,并能提高淋巴細(xì)胞轉(zhuǎn)化率。諸藥相伍,具有補氣解表、健脾利
濕、活血化瘀、散風(fēng)收斂通竅的作用,標(biāo)本兼治,故對過敏性鼻炎有一定的療效。
5
注意:
中醫(yī)治病需四診合參,非中醫(yī)專業(yè)人士在無專業(yè)醫(yī)生指導(dǎo)下請勿照方抓藥!
治破傷風(fēng)方
鴿糞尖者(炒一二錢)白麥面(炒一兩)麻(不拘分兩燒存性)
以上三味為末。如遇破傷風(fēng)。腫得頭如斗大?;虼顾勒?。用好黃酒調(diào)藥灌之。即生。屢驗。
治破傷風(fēng)神方
用手足十指甲。香油炒黃為末。黃酒沖服。汗出即愈。真奇方也。

332.破傷風(fēng)病
槐子一合炒黃。好酒一碗。煎八分。熱服汗出為愈。
痛風(fēng)外用效方止痛消腫迅速
【秘方】:大黃、梔子各60g,三七、紅花各15g,桃仁、蓖麻各30g,冰片5g,樟腦10g,芒硝180g。
【用法】:先把前四味藥研末,再加入后五味藥研成油膩之藥散。使用時取適量蜂蜜調(diào)和,外敷患
處,用塑料薄膜蓋上包扎,每八小時換藥一次。
【療效】:該方止痛消腫迅速,六小時后,紅腫開始消退。

333.【民間偏方】治咽喉炎特效絕招
患者坐椅子上,頭仰,嘴巴向上張開。用一根竹筷蘸點水,在食鹽中沾上鹽,輕輕地在患者咽喉上點
一下,令患者閉上嘴,患者會認(rèn)為很咸,慢慢分?jǐn)?shù)次咽下,輕者1次即愈,重者2~3次,多喝淡鹽水。
我家人患咽炎均用本方治愈,親戚同伙和鄰居患咽炎也多用本方,大年夜不去病院,百治百愈,分文
不花。

334.風(fēng)驚恐,四肢牽掣,神志不寧,或發(fā)邪狂叫,妄走見鬼,若癲癇狀
白薇湯
【處方】白薇(焙干)1兩半,細(xì)辛(去苗葉)1兩半,龍齒(搗末)3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炒)80
枚。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風(fēng)驚恐,四肢牽掣,神志不寧,或發(fā)邪狂叫,妄走見鬼,若癲癇狀。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以水2盞,煮取8分,去滓溫服,空心、午時、夜臥各1次。風(fēng)熱盛實,即入
竹瀝少許,攪勻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十四

335.郁冒血厥,居常無苦,忽然如死,身不動,默默不知人,目閉不能開,口噤不能語,又或似有知而惡聞
人聲,或但如眩冒,移時乃寤;產(chǎn)后胃弱不食,脈微多汗
白薇湯
【處方】白薇1兩,當(dāng)歸1兩,人參半兩,甘草(炙)1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郁冒血厥,居常無苦,忽然如死,身不動,默默不知人,目閉不能開,口噤不能語,又
或似有知而惡聞人聲,或但如眩冒,移時乃寤;產(chǎn)后胃弱不食,脈微多汗。
【用法用量】每服5錢,水2盞,煎至1盞,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本事方釋義》:白薇氣味苦咸微寒,入足陽明;當(dāng)歸氣味辛甘微溫,入手少陰、足厥
陰;人參氣味甘溫,入足陽明;甘草氣味甘平,入足太陰,通行十二經(jīng)絡(luò)。以咸苦微寒及辛甘微溫之藥
和其陰陽,以甘溫甘平之藥扶其正氣,則病自然愈也。
【摘錄】《全生指迷方》卷三

336.治郁冒,又名血厥?;颊咂骄訜o痰,忽然如死,身不動搖,默默不知人,目閉不能開,口噤不能言,或
微知人,惡聞人聲,但如眩冒,移時方醒,由汗出過多所致
白薇湯
【處方】白薇30克當(dāng)歸30克人參15克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治郁冒,又名血厥?;颊咂骄訜o痰,忽然如死,身不動搖,默默不知人,目閉不能開,
口噤不能言,或微知人,惡聞人聲,但如眩冒,移時方醒,由汗出過多所致。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熱服。
【備注】《普濟(jì)本事方》卷七載本方有甘草,余均同。
【摘錄】《全生指迷方》卷三

337.蓖麻
【別名】萆麻子、蓖麻仁、大麻子、紅大麻子。
【來源】本品為大戟科植物蓖麻的干燥成熟種子。
【性味】辛、甘,平;有毒。
【歸經(jīng)】歸肺、大腸經(jīng)。
【功效】瀉下通滯,消腫拔毒。
【主治】主治大便燥結(jié),癰疽腫毒,喉痹,瘰疬。
【用量用法】2~5克。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孕婦及便滑者忌服。
【養(yǎng)生藥膳】
1.蓖麻根燉豆腐
原料白莖蓖麻根、冰糖各30克,豆腐100克。
制法將蓖麻根裝入紗袋內(nèi),用開水適量,燉冰糖、豆腐。半小時后取出藥渣。
用法食豆腐飲湯,藥渣搗爛敷患處。
功效祛風(fēng),散瘀,生津,補虛。
適用瘰疬(淋巴結(jié)結(jié)核)。
2.蓖麻燉豬肚
原料蓖麻子500克,豬肚1個,白酒適量。
制法蓖麻子去殼,將仁放入豬肚內(nèi),酒煮肚爛為度,取出蓖麻子曬干研為末,用爛肚搗千余下,為
丸。
用法每服丸適量,酒送下,每日3次。
功效健脾益胃,消痰。
適用瘰疬。
3.蓖麻根煲豬大腸
原料蓖麻根15克,豬大腸150~200克,蔥、姜、蒜、鹽各適量。
制法將2者洗凈,同煎湯2小時以上,入蔥、姜、蒜、鹽調(diào)味即可。
用法飲湯食腸,頓服。
功效升提固脫。
適用脫肛。

338.婦人臟腑久冷,腰膝疼痛,背膊虛煩,月水不利,無子
白薇丸
【處方】白薇1兩,熟干地黃2兩,白前半兩,當(dāng)歸半兩(銼,微炒),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
干漆半兩(搗碎,炒令煙出),山茱萸半兩,牛膝半兩(去苗),防風(fēng)半兩(去蘆頭),厚樸半兩(去
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桂心半兩,白芷半兩,赤石脂1兩,柏子仁1兩,吳茱萸半兩(湯浸7
遍,焙干,微炒),禹余糧1兩(燒,醋淬7遍),藁本半兩,牡丹3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臟腑久冷,腰膝疼痛,背膊虛煩,月水不利,無子。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七十二

339.治婦人月水不利,四肢羸瘦,飲食減少,漸覺虛乏,以致不孕
白薇丸
【處方】白薇柏子仁白芍藥當(dāng)歸桂心附子萆薢白術(shù)吳茱萸木香細(xì)辛、川芎檳榔各15克熟地黃60
克牡丹皮30克紫石英30克人參22克石斛白茯苓澤蘭葉川牛膝各22克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予大。
【功能主治】治婦人月水不利,四肢羸瘦,飲食減少,漸覺虛乏,以致不孕。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時用溫酒吞下。
【摘錄】《婦人大全良方》卷一

340.癥瘕積聚當(dāng)代妙方
(一)脾臟腫大
方一
【處方】鱉甲500g
【用法】焙黃研細(xì)末,1日3次,每服6g,調(diào)紅糖服。
方二
【處方】馬鞭草根63g

【用法】搗汁加酒,水(酒2份,水1份)煎,早晨空腹服,服后須睡1小時,連服1個月。注意勿食冷
葷食物。
方三
【處方】皂角500g
【用法】以新瓦置火上煅枯,研細(xì)末,將藥末調(diào)入紅糖等量,每服3g;1日3次,飯前開水調(diào)服。
方四
【處方】五靈脂制香附各250g牽牛子各31g
【用法】共為細(xì)末,醋糊為丸如綠豆大。早、晚空腹各服6g,患兒酌減。

341.(二)腹中痞塊
方一
【處方】五靈脂500g
【用法】每服31g,1日1次,水煎服。
方二
【處方】樸硝125g核桃仁250g
【用法】加開水適量煎干研末為丸,每晨空腹開水送下9g。
方三
【處方】榕樹葉7片蚶殼7個
【用法】用老酒煎服。
方四
【處方】芫花31g(焙研粉)朱砂6g(研細(xì))
【用法】加棗肉煮干搗成泥為丸小豆大,每次服6丸。
【備注】本品藥性甚猛,使用需注意。
方五
【處方】芫花根白皮3g鯽魚1條(219~250g)
【用法】去魚腸,藥入肚內(nèi),紙包3或4層,水濕透,火內(nèi)煨熟,去肚內(nèi)芫花根,吃魚。
方六
【處方】三棱31g川芎63g炙川大黃31g
【用法】研細(xì)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g,溫水送,病重者連服1個月,輕者半個月。
方七
【處方】扁竹根6g青頭蒿茵陳木賊各31g
【用法】以上4味煮雞蛋吃。
方八
【處方】草果125g黑牽牛子白牽牛子各63g吳茱萸小茴香各31g

【用法】研末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粒。
方九
【處方】醋炒三棱莪術(shù)牽牛子檳榔茵陳各16g
【用法】共研細(xì)末,醋糊為丸,每服5g。
方十
【處方】水紅花或子(即紅蓼花)1碗
【用法】以水3碗,文武火煎成膏,照痞大小攤貼患處。
【備注】又方用鮮水紅花、蒜頭、樸硝各31g,同搗爛貼患處,干則換。
方十一
【處方】樸硝31g獨頭蒜1個大黃3g
【用法】共搗研做餅,貼患處,1日1換,以消為度。
【備注】又方樸硝31g,大蒜適量,大豆31g,取豆、硝研末和蒜同搗爛,放膏藥上貼患處。
方十二
【處方】生姜31g大蔥1握大蒜6個牙皂皮19g
【用法】共搗如泥,攤布上,貼痞塊上,每日換1次。
方十三
【處方】松香125g蓖麻子31g(去皮)阿魏6g樸硝16g
【用法】共搗為膏,按痞塊大小攤布上貼。
【備注】又方蓖麻仁用63g,去阿魏,其他用法、主治同上。
方十四
【處方】海螵蛸透骨草梔子各9g桃仁大棗(去核)連須蔥頭各7個
【用法】共為細(xì)末,蜜調(diào)攤布上,貼癖塊處。

342.(三)痞塊腹痛
方一
【處方】鮮仙人掌94g
【用法】去外面刺針,切細(xì)燉肉服。外仍用仙人掌搗爛和甜酒炒熟包敷患處。
【備注】仙人掌有毒,試用要注意。
方二
【處方】射干葉31g(切細(xì))綠殼鴨蛋(打碎取蛋清)
【用法】共調(diào)勻煮熟,拌白糖服。

343(四)多年痞塊癖積
【處方】黨參(米炒)三棱炙甲片各9g
【用法】研成細(xì)末,每服3g,1日3次,開水送下。

344.(五)小兒大肚子痞,面黃肌瘦,肚大青筋,午后發(fā)熱
【處方】桃仁杏仁小棗各7枚梔子31g樸硝大黃各9g雞子清3個蜜31ml
【用法】將前藥共為細(xì)末,用雞子清、蜜調(diào)勻,攤在布上,貼肚臍,7日1換,連貼3次。

345.(六)積聚
方一
【處方】烏豆五靈脂香附各16g
【用法】共研末,醋糊為丸,每服2g,1日3次,姜湯送下。
方二
【處方】醋制香附125g海蛤粉63g桃仁白術(shù)各31g
【用法】共為細(xì)末,醋糊為小丸,每服9g,淡醋湯送下。孕婦忌服。

346.(七)積聚腹痛,腹中有塊,狀如覆杯,痛時上沖心胸難忍
【處方】全蝎杏葉高良姜各3g
【用法】上藥共為細(xì)末,以熟雞子蘸藥末1次吃完。

347.(八)癥瘕
方一
【處方】血見愁根16g
【用法】老酒煎服。孕婦忌服。
方二
【處方】芫花根9g
【用法】銼,炒黃為末。每服3g,桃仁6g煎湯下。
【備注】本方適用于婦女腹中癥瘕,經(jīng)水不通者。藥性較猛,試用時注意。
方三
【處方】延胡索血余炭各125g
【用法】共為細(xì)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1日服2次,每服20丸。
方四
【處方】炙鱉甲6g炙蜈蚣1條
【用法】共研細(xì)末,開水送下。
方五
【處方】醋炒姜黃醋炒香附各9g
【用法】共為細(xì)末。每服3g,1天2次,早、晚空腹開水沖服。
方六
【處方】核桃殼(炒焦)雞骨草各31g(炒焦)穿山甲9g
【用法】共研細(xì)末,每服9g,1日1次,服完為止。

方七
【處方】威靈仙益母草新澤蘭川郁金各9g
【用法】上4味,加瘦肉63g,老酒燉服,連服10~20劑。
方八
【處方】蒲黃25g(醋炒)靈脂16g(炒)益母草46g霜楮葉63g
【用法】水煎,每日早晚服。

348.(九)癥瘕積聚
方一
【處方】水蛭
【用法】曬干或烘干,研末。每服2~6g,久服有效。
方二
【處方】莪術(shù)5g三棱延胡索赤芍各3g歸尾9g
【用法】水煎服。凡非正氣壯盛者忌服。
方三
【處方】醋香附五靈脂大黃牽牛子各等份
【用法】共為細(xì)末,煉蜜為丸。每丸9g,體弱者每服1丸,壯者每服2丸,溫開水送下。忌食生冷魚腥
之物。

349.(十)癥瘕積聚、瘧痞
【處方】水紅花(即水邊蓼,取半老穗頭)蚶子殼(燒灰研末)
【用法】連葉、蒂、子曬干,用蒜頭適量,去皮膜,放石臼內(nèi)杵爛,捏成餅,曬干研末,每500g入蚶
子殼125g,水泛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g,早、晚各1次。
【備注】又方水紅花子46g,煅白螺螄殼78g,共研末加蔥白汁70滴,姜汁10匙,米飯為丸,睡前用陳酒
吞服3g。治婦女癥塊血結(jié)。

350.(十一)婦女血瘕
方一
【處方】生卷柏姜黃紅花(炒研)等份
【用法】共為末,每服3g,桃仁湯送服。
方二
【處方】白芥子31g川花椒紅花高良姜各9g
【用法】共為末,用牛乳調(diào)敷少腹2小時,以有熱刺激感時為止。
方三
【處方】益母草31g
【用法】水、酒各半煎服。

方四
【處方】紫荊皮16g大黃三棱各9g紅花16g
【用法】水煎2次,早、晚各服1次,黃酒為引。
方五
【處方】山慈菇蓼子花各63g
【用法】搗爛,調(diào)酒熱敷患處。

351.(十二)婦女小腹有塊,直沖心胸,筋硬疼痛(名橫梁)
【處方】補骨脂500g
【用法】用黑芝麻63g拌炒,篩去芝麻,將補骨脂研末,忌鐵器,以酒為丸。每服9g,開水送下。

352.(十三)婦女血塊作痛
方一
【處方】黃牛虻3只
【用法】烘干研末,黃酒沖服。
【備注】牛虻有毒,適宜于婦人月經(jīng)困難,瘀血所致少腹硬痛。倘若輕證的瘀血腹痛,應(yīng)謹(jǐn)慎使用。
方二
【處方】辣椒葉不拘量
【用法】水煎和黃酒沖服。

353.(十四)血臌
【處方】劉寄奴馬鞭草各16g
【用法】水煎服,或研末每次用開水送服6g。
【備注】又方:①用劉寄奴16g,煅山甲片31g,共研末,分?jǐn)?shù)次用酒沖服治癥瘕。②用馬鞭草、土蒺藜
各等份,煮雞蛋服。治婦女癥瘕血塊。

354.(十五)小腹瘕塊
【處方】川花椒桂心半夏皂莢各9g
【用法】共研細(xì)末,每日早、晚各服5g,開水送下。

355.(十六)卵巢囊腫
【處方】桃仁9g紅花5g當(dāng)歸尾9g川芎6g白芍9g
【用法】水煎服。

356.心慌心悸,心臟在不保養(yǎng)就遲了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經(jīng)常出現(xiàn)心慌、心率過快、心煩、心亂、心翳,或是短氣、上氣、大口吸氣,或總
感覺全身疲勞乏力。這都是心臟發(fā)出的求救信號,這些警告信號都是提示你要馬上好好保護(hù)自己的心臟
了,比如你可以按照如下保養(yǎng)心臟三穴來作為日常對心臟的養(yǎng)護(hù)手法操作。并且一定注意少熬夜,熬夜
過后心率加快是必然的,這對心臟的損害很大。日常經(jīng)常刺激保健內(nèi)關(guān)、神門、太溪三穴是非常好的心
臟日常保養(yǎng)方法。
取穴:(1)內(nèi)關(guān)——仰掌微屈腕關(guān)節(jié),從掌后第一橫紋上二寸,在兩條大筋之間即是本穴。取穴時以指側(cè)
按入兩筋凹陷中。
(2)太溪——由足內(nèi)踝尖往后推至凹陷處(為內(nèi)踝尖與跟腱間之中點)即是本穴。取穴時指
力偏向內(nèi)踝。
取穴歌訣:太溪內(nèi)踝后陷中。
操作:①先用右手拇指指腹側(cè)切入左手內(nèi)關(guān)穴按壓至皮膚潮紅,并轉(zhuǎn)動左手腕;或直接按壓帶在手的佛
珠等飾物上,沿內(nèi)關(guān)上的心包經(jīng)來回推按至穴位有酸脹感。
②盤腿用右手拇指按右腳內(nèi)側(cè)的太溪穴,穴位一定要推至潮紅為度,然后按同樣操作換左手推按左側(cè)太
溪穴。
③用右手拇指揉按腕橫紋上的神門穴至潮紅發(fā)熱,然后按同樣操作換左手拇指揉按右手的神門穴。
注意:(1)穴位刺激一定要使穴位達(dá)到或酸或脹或痛或皮膚潮紅的得氣感覺,穴位得氣療效才快才明顯。
(2)如果手力不夠,可借助專業(yè)工具刮、拍、撥、灸等手法加大穴位的得氣反應(yīng)。
(3)郄門穴——位于前臂掌側(cè),當(dāng)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5寸;正坐或仰臥、仰掌取穴。郄門
穴穴位比較深,按摩時要力氣大些。按這個穴一定要用大拇指按住,然后手腕轉(zhuǎn)動才能揉到,配合按摩
內(nèi)關(guān)穴。
1)點壓至陽緩解心絞痛:心絞痛發(fā)作常伴有胸部壓迫、窒息感。此時可按壓至陽穴(位于背部第七胸
椎下,病人坐位低頭垂臂、兩側(cè)肩胛角下緣直線交于脊柱五中點即是此穴),授壓3一6分鐘可緩解心絞
痛。
2)治心悸、心痛,可按心穴(位于掌面中指第二、三節(jié)指骨問橫紋中點);治各種原因引起的血壓下
降,按升壓穴(位于手背腕橫紋中點)。

357.【養(yǎng)生知識】
1、麻:表示氣通,而血不通。
2、木:表示血和氣都不通
3、酸:表示經(jīng)絡(luò)通,但氣血不足。
4、脹:表明氣很足,愛生氣的體質(zhì),若體內(nèi)的氣出不去就估脹。
5、痛:痛則不通,有血淤,經(jīng)絡(luò)淤堵
6、癢:表示氣和血正在被打通,傷口正在愈合。
肚臍下冷涼〈叫〉宮寒!肚臍上冷涼〈叫〉胃寒!腰上冷涼〈叫〉帶脈寒!肩上冷涼〈叫〉膽不通!手臂冷
涼〈叫〉肺氣虛!頸部冷涼〈叫〉膀胱虛!手背冷涼〈叫〉氣不足!大腿冷涼〈叫〉脾胃虛!小煺冷涼
〈叫〉腸胃虛!人體背部反應(yīng):
上焦厚〈叫〉心肺火旺!中焦大〈叫〉脾胃不暢!下焦厚〈叫〉腎氣不足!入睡難的是你的(肝功)能下

睡覺輕的是你的(腎功)能下降
睡覺流哈喇子的是(脾功)能下降
頭發(fā)在兩鬢白的是(肝功)能下降
在前面白的是(脾功)能下降
在后腦勺白的是(腎功)能下降
臉色發(fā)白的是(肺)不好臉色發(fā)紅的是(心臟)不好
臉色發(fā)青的(肝)不好臉色發(fā)黑的(腎)不好臉色發(fā)黃是(脾)不好。

膽經(jīng)治療近視的光明穴
青少年近視已經(jīng)成為一種常見現(xiàn)象,孩子近視后戴著眼鏡,嚴(yán)重影響到了正常的生活,這讓家長憂心忡
忡。很多家長認(rèn)為孩子近視的根源是“手機(jī)”,于是拒絕讓孩子看手機(jī)或者電視,但是孩子的近視度數(shù)還
是在增加。

【眼科醫(yī)師:孩子近視的4大根源,家長一定不能忽視】
1、錯誤的坐姿和握筆姿勢
孩子錯誤的握筆姿勢和坐姿會讓孩子和書本的距離比較近,導(dǎo)致眼睛很快就會疲勞,容易導(dǎo)致孩子近
視。
2、不正確的光線
在光線較暗的環(huán)境下看書,容易導(dǎo)致眼睛疲累,也會造成近視。
3、吃過多的糖
吃糖會導(dǎo)致血糖增高,相應(yīng)地降低體液的滲透壓,使眼球內(nèi)房水滲透到晶狀體內(nèi),引起晶狀體變形,
屈光度增高,加重近視。
4、孩子營養(yǎng)不良
如果孩子發(fā)生營養(yǎng)不良的現(xiàn)象,肝臟可能會受損,而肝的代謝能力變?nèi)跻矔绊懙揭暳Α?br>【眼科醫(yī)師分享3個小妙招:穴位+中藥+食補,第2個科學(xué)降低度數(shù),恢復(fù)視力!】
1、光明穴——使您眼睛明亮
光明穴在腓骨前緣,外踝尖上五寸的位置。將外踝尖與腿窩橫紋間分成16份,外踝尖上第5份,腓骨的
前緣即是穴位的準(zhǔn)確位置。
中醫(yī)理論認(rèn)為,“肝主目”,眼睛與肝密切相關(guān),而肝與膽相互是表里的臟腑關(guān)系,所以膽經(jīng)上的穴也可
以治療眼病。這種取穴方法也稱作“上病下取”。
孫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說道:“凡諸孔穴,名不徒設(shè),皆有深意?!币馑际钦f,各種穴位的名字不是擺
設(shè),穴位的名字都有深刻的含義。這個穴的穴名正是來自于它的主治作用——可以使眼睛明亮,恢復(fù)
光明,才叫作光明穴。所以大家可以經(jīng)常按揉光明穴,使眼睛明亮,還可防治青少年近視、恢復(fù)中年人
的眼疲勞、預(yù)防干眼病和老年人白內(nèi)障等疾病。
2、豬肝綠豆粥——清熱明目,緩解視疲勞
材料:新鮮豬肝100克,綠豆60克,大米100克,食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將綠豆、大米洗凈、同放鍋中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慢慢熬,煮至八成熟時,將切成片或條狀的
豬肝放入鍋中同煮,熟后再加調(diào)味品即成。
作用:補肝養(yǎng)血、清熱明目、適合面色臘黃、視物模糊的體弱者。
醫(yī)師提醒:近視患者的日常護(hù)理注意事項
1、注意讀寫姿勢
看書、寫字的時候,眼睛與書本的距離保持在33厘米左右。坐的姿勢要端正,頭要放正,背要挺直。
這是常見的近視眼的護(hù)理方法。
2、注意讀寫光線
看書、寫字時的光線不能太強(qiáng)也有能太弱,不能在陽光下。寫字時光線最好來自左前方,以免手的陰
影妨礙視線。
3、防止用眼過度
近距離工作一次不要超過50分鐘為宜,每個小時應(yīng)休息10分鐘,極目遠(yuǎn)眺松弛調(diào)節(jié),可以預(yù)防近視。

358.主久無子或斷緒,上熱下冷,百病皆療方
白薇丸
【處方】白薇、車前子,各三分。澤蘭、太一余糧、赤石脂、細(xì)辛、人參、桃仁(去皮尖.熬)、覆盆
子、麥門冬(去心)、白芷,各一兩半。紫石英、石膏(研)、蒿本、梔子、卷柏,各五分。蒲黃、
桂心,各二兩半。當(dāng)歸、川芎、蛇床子,各一兩。干姜、蜀椒(汗)、干地黃,各三兩。茯苓、遠(yuǎn)志
(去心)、白龍骨,各二兩。橘皮(半兩)。
【炮制】上二十八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
【功能主治】主久無子或斷緒,上熱下冷,百病皆療方。
【用法用量】酒服十五丸,日再,增至四十丸,以知為度,亦可增至五十丸。慎豬雞蒜生冷醋滑驢馬
等肉,覺有娠則止。秘之,勿妄敷也。
【摘錄】唐·孫思邈《千金翼方》

359.喉癬。喉嚨必先作癢,面紅耳熱不可忍,其后咽唾之時,時覺干燥,必再加咽唾而后快,久而作痛,變

為楊梅紅瘰,或痛或癢
白薇湯
【處方】白薇2錢,麥冬3錢,款冬花3分,桔梗3分,百部2分,貝母5分,生地3錢,甘草3分。
【功能主治】喉癬。喉嚨必先作癢,面紅耳熱不可忍,其后咽唾之時,時覺干燥,必再加咽唾而后
快,久而作痛,變?yōu)闂蠲芳t瘰,或痛或癢。
【用法用量】水煎湯,漱口服,日服1劑。服10日蟲死。后用溉喉湯30劑。
【摘錄】《辨證錄》卷三

360.陰虛火旺,身熱支滿;及熱入血室,傳熱歸陰,沖任受邪,潮熱詀語,或晝明夜亂
白薇湯
【處方】白薇、生地、丹皮、丹參、沙參、芍藥、甘草、麥冬、石斛。
【功能主治】陰虛火旺,身熱支滿;及熱入血室,傳熱歸陰,沖任受邪,潮熱詀語,或晝明夜亂。
【摘錄】《醫(yī)級》卷七

361.艾葉泡水喝,治好了多年的“支氣管炎”
在端午節(jié)結(jié)束時,家人必須摘新鮮的葉子,然后將其烘干以備后用。通常,它可以用來浸泡腳和清潔皮膚,因
為艾葉具有殺菌作用。特別是在水中,它已治愈慢性支氣管炎多年。
1.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將1公斤新鮮艾草葉洗凈切碎,在4000毫升水中浸泡4-6小時,然后煎煮濃縮至3000毫
升,每次服40毫升,每日3次,用于慢性支氣管炎,咳嗽,哮喘,四肢冰冷,舌質(zhì)淡,可有效緩解癥狀。
2.用艾草和生姜湯飲用,以緩解感冒和感冒時的嘔吐。
3,用艾草葉15克煎湯,經(jīng)常服100克糯米煮粥,可以治療感冒不孕癥。
4,艾草茶,可消除疲勞;貧血,感冒的人可以多喝。(味道不好,可以加入適量的冰糖。)無論如何,飲用
水也是一種飲料。最好去藥店買一些,喝它。
5,治療皮膚瘙癢:艾葉50克,胡椒粉9克,地膚子15克,皮膚白嫩,煎湯熏蒸,每日2次。
6,用適量的生蒿咀嚼,可以緩解過量食用冷瓜果和腹痛。
7,用生蒿葉10克,加紅糖適量煎服,以緩解經(jīng)期或經(jīng)前腰腹痛患者
8,艾草燉雞:用小干蒿,半小雞,紅棗和糯米。艾草燉雞在肚子里燉,適合限于月亮,滋養(yǎng)身體,消除邪靈
的女性
9,浸泡在米酒中浸干艾草葉,浸泡后約兩個月,可止咳,止血,并對腹痛有很好的療效。
10,治療痔瘡:將葉子洗凈,曬干或曬干,研成粉末。在洗滌疼痛表面后,在葉子表面上撒上一層薄薄的葉
子。也可以用生茶油調(diào)節(jié)葉子的外葉,并用紗布覆蓋它們。每天一次,它具有良好的收斂肌生成作用。
平時家里常備艾葉,煮水、泡腳、清洗皮膚都可以用,因為艾葉有殺菌消毒的作用。下面是一些艾葉的偏方,
覺得有用就存起來吧。
1、用陰干的艾草葉浸泡在米酒中,大約浸泡兩個月后飲用,可止咳化痰止血,對腹痛也有不錯療效。
2、用艾草和生姜煮湯飲用,可緩解風(fēng)寒感冒時的嘔吐。
3、用艾草葉15克煎汁,粳米100克加水煮粥常服,可治療宮冷不孕。
4、艾草茶,可以消除疲勞;貧血、怕冷的人可以多喝。(口感不好可加適量冰糖)反正喝水也是喝,不如去
藥店買點,沒事就喝。
5、治皮膚瘙癢:艾葉50克,花椒9克,地膚子、白鮮皮各15克,水煎熏洗,每日2次。
6、用適量生艾草嚼服,可緩解食用過多生冷瓜果腹痛不止者。

7、用生艾草葉10克,加紅糖適量煎湯服用可緩解經(jīng)期或經(jīng)前腰腹冷痛的患者
8、艾草燉雞:用一小把干艾草、半只小土雞,配上紅棗和枸杞。艾草燉雞祛風(fēng)暖胃,很適合坐月子的女性,
一來滋補身體、二來祛除風(fēng)邪
9、治慢性支氣管炎:鮮艾葉1公斤,洗凈切碎,放人4000毫升水中浸泡4-6小時,然后煎煮過濾濃縮至3000毫
升,每次服40毫升,每日3次,對慢性支氣管炎咳痰、氣喘、肢冷、舌淡者,能有效緩解癥狀。
10、治臁瘡:將艾葉洗凈,曬干或烘干,研成粉。瘡面洗凈后,將艾葉粉薄薄一層撒在瘡面上。也可用生茶油
調(diào)艾葉粉外搽,并用紗布蓋好固定。每日1次,有較好的收斂生肌作用。

362.三叉神經(jīng)痛效方
【辨病】三叉神經(jīng)痛
【辨證】肝風(fēng)內(nèi)動-風(fēng)竄絡(luò)脈證
【方藥】內(nèi)服中藥·江陰天江顆粒顆粒
R:
生白芍30g炙甘草15g醋延胡索20g制吳茱萸4g柴胡15g鉤藤20g全蝎2g炒僵蠶4g
【用法】每日1劑,1劑分2次飯后半小時沖服。
【醫(yī)囑提醒】
感冒停用、經(jīng)期停用。戒煙酒、辛辣、發(fā)物、刺激性食物、葷腥。要求服藥期間心緒平和。

363.治百日咳
百日咳,中醫(yī)多稱之為“頓咳”、“天哮”、“疫咳”、“痙咳”和“鸕鶿咳”“雞咳”等名。本病由
于病程較長,可持續(xù)2~3個月以上,故稱“百日咳”。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病,尤以冬、春兩季為
多。本病傳染性較強(qiáng),各年齡皆可罹患,但以5歲以下幼兒最多。
多因內(nèi)蘊伏痰、外感時疫之邪,初襲肺衛(wèi)而致肺氣郁閉、肺氣受傷,與伏痰搏擊、阻遏氣道,肺失肅降
而氣上逆,遂發(fā)本病?,F(xiàn)代醫(yī)學(xué)認(rèn)為多由百日咳桿菌感染而引起。
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一般分為初期、中期和后期。初期形似感冒咳嗽;中期咳嗽繼而加重,出現(xiàn)陣發(fā)性痙攣
性咳嗽,咳后有特殊的雞鳴樣回聲,爾后傾出痰濕涎樣泡沫而止。多伴有顏面和眼瞼浮腫,甚則有鼻出
血和咯血現(xiàn)象。至后期痙咳則逐漸緩解,恢復(fù)健康。本病在痙咳期(中期)病情重,也可出現(xiàn)嚴(yán)重的并
發(fā)癥(如肺炎喘嗽、驚厥窒息等),切不可忽視。
..板藍(lán)根湯..
【組成】板藍(lán)根、貫眾各12g,金銀花9g,甘草3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連服5天。
【功效】清熱解毒。
【主治】預(yù)防百日咳。
..百部丸..

【組成】百部250g。
【用法】上藥研為細(xì)末,水泛為丸如梧桐子大,備用。1~3歲每次服3~15丸;4~5歲每次服20~30
丸;6~7歲每次服40~50丸;8~10歲每次服60丸。日服3~4次,連服5~7天。
【功效】潤肺止咳。
【主治】百日咳(急性期)。
【附記】或取羅漢果、柿餅各1個。水煎服,每日1劑。效佳。
..百及湯..
【組成】百部、白及各12g,忍冬藤30g,紅糖20g。
【用法】上藥共制為粗末,放入保溫杯中,沖入沸水,加蓋燜30分鐘,兌入紅糖即可。每日1劑,代茶
飲用。
【功效】宣肺降氣、化痰止咳。
【主治】百日咳初期。
..二冬湯..
【組成】天冬、麥冬各30g,阿膠15g?!居梅ā繉⑸纤帗v碎放入保溫杯中,沖入沸水,加蓋燜30分
鐘,每日1劑,代茶飲用?!竟πА筐B(yǎng)陰清熱、潤肺止咳。
【主治】百日咳。
【附記】或取天冬、麥冬各15g,百部根9g,瓜蔞仁、陳皮各6g。水煎服,每日1劑。用之臨床,效
果亦佳。
..止咳糖漿..
【組成】鮮鵝不食草500g。
【用法】將上藥加水1000ml,煎至500ml,為第1次煎液;藥渣再加水700ml,煎至500ml,為第2
次煎液。合并2次煎液,濃縮至500ml,加糖漿500ml,過濾放涼。加入防腐劑和矯味劑即得。用藥劑
量:1歲以下3~4ml;1~2歲5~7ml;3~4歲8~10ml;5~6歲11~15ml;7~8歲16~20ml。每
日分3次口服?!竟πА壳鍩峄?、宣肺止咳。
【主治】百日咳(痙咳期)。
【附記】臨床屢用,療效滿意。
..黛蛤散..
【組成】青黛、蛤殼粉各30g,川貝母、甘草各15g。
【用法】上藥共研極細(xì)末,貯瓶備用。每次服1.5g,日服3次,飯后用溫開水送服。7~10天為1個療
程。
【功效】清熱化痰、潤肺止咳。
【主治】百日咳(痙咳期)。
【附記】屢用效佳,一般服藥2~10劑即可治愈。若有并發(fā)癥者,需配合其他療法治療為宜。

..芫戟丸..
【組成】甘遂、芫花、大戟各12g。
【用法】上藥共研細(xì)末,將面粉100g炒黃,調(diào)成糊狀和藥末拌勻為丸如黃豆大,備用。用藥劑量:1
~2歲服1粒,3~4歲服2粒,5~6歲服3粒,7~8歲服4粒。每日早、晚各服1次,開水送服。
【功效】利水止咳。
【主治】百日咳。
【附記】①在服藥期間,禁服甘草及辛辣食物。未見惡心、嘔吐、腹瀉等不良反應(yīng)。②效果:屢用效
佳。
..礞石膏..
【組成】金礞石50g,杏仁、川貝母、麻黃、甘草各15g,蜂蜜180g。
【用法】將杏仁搗成泥狀,余藥研為細(xì)末,將蜂蜜熬開納入上藥調(diào)成糊膏狀,備用。每次服7~10g,
日服4或5次,此為3周歲患兒劑量,其他年齡可增減劑量。
【功效】宣肺化痰、潤肺鎮(zhèn)咳。
【主治】百日咳痙咳期。
【附記】臨床屢用,療效滿意,一般服1劑,最多2劑即可治愈。多數(shù)在7天內(nèi)治愈。用藥期間未發(fā)現(xiàn)
副作用。
..杠板歸湯..
【組成】杠板歸、海浮石各30g,黛蛤散(沖服)、百部各15g,朱砂1.5g(沖服)。以上為成人劑
量,兒童酌減。
【用法】上藥除黛蛤散、朱砂(研細(xì))外,余藥水煎取汁,沖朱砂黛蛤散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清熱化痰、止咳安神。
【主治】百日咳。
【附記】治療50例,服藥5~10天后痊愈46例,無效4例(均系并發(fā)氣管炎或間質(zhì)性肺炎患兒)。治愈
率為92%。
..治百日咳方..
【組成】①大蒜10g,白糖適量。②浙貝母2~3g,雞蛋1枚。
【用法】方①將大蒜去皮搗爛,加開水50ml,澄清后加入白糖。每服5~10ml,日服2或3次。方②將
浙貝母研細(xì)末。取雞蛋1個,洗凈外殼后,在其尖端剪一小孔,把浙貝母粉由小孔內(nèi)放入,搖勻后以紙
封閉小孔,放入飯鍋內(nèi),小孔一端朝上,蒸熟即可。每次服1個,日服1或2次,連用5~7天。
【功效】方①抗菌消炎、驅(qū)蟲健胃。方②止咳平喘。
【主治】百日咳(痙咳期)。
..二參百部湯..
【組成】太子參、北沙參、百部、麥冬、白術(shù)、茯苓、紫菀各9g,五味子6g,炙甘草3g,大棗3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竟πА恳鏆怵B(yǎng)陰、健脾止咳。
【主治】百日咳恢復(fù)期。

364.用靈芝保什么湯好喝
用靈芝煲什么湯好喝?眾所周知,靈芝其實是非常滋補的一種藥材,平時生活中有很多人都特別喜歡用
靈芝來煲湯喝。那么,靈芝煲什么湯最好?接下來養(yǎng)生在線網(wǎng)為你介紹相關(guān)知識。
1、靈芝煲什么湯最好之靈芝陳皮老鴨湯
配料:芝人堂泰山野生赤靈芝或靈芝切片50克,陳皮1個,老鴨1只,蜜棗2枚。
制作方法:先凈老鴨剖洗干凈,去毛、去內(nèi)藏、去鴨尾,斬大件;芝人堂泰山野生赤靈芝切片、陳皮和蜜棗分
別用清水洗干凈。然后將以上全部材料一齊放入已經(jīng)煲滾了的水中,繼續(xù)用中火煲約三小時左右,以少許
幼鹽調(diào)味,即可佐膳飲用。
功效:芝人堂赤靈芝具有安神、健胃、去痰、活血的作用;陳皮具仍行氣健脾、燥濕化痰的作用;老鴨肉有
滋陰補虛、利尿消腫的作用;蜜棗具有補中益氣、止咳潤補肺腎、化痰平喘的作用。
2、靈芝煲什么湯最好之靈芝蹄筋湯
配料:芝人堂泰山野生赤靈芝或靈芝切片15克,黃芪1克,豬蹄筋100克、蔥、姜、調(diào)料適量。
制作方法:將芝人堂泰山野生赤靈芝切片、黃芪裝紗布袋內(nèi),扎口;豬蹄筋洗凈與芝人堂靈芝、黃芪及水共
燉至熟爛,去藥袋,調(diào)味,飲湯食肉。功效:健脾安神,益腎養(yǎng)肝,適用于慢性肝炎、食欲不振、體虛乏力、神
經(jīng)衰弱等。
3、靈芝煲什么湯最好之靈芝黑白木耳湯
材料:靈芝、黑白木耳、蜜棗、瘦豬肉。
做法:將靈芝、黑白木耳、蜜棗洗干凈;瘦肉洗干凈之后切碎;然后全部放入干凈的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熬
煮。
功效:能夠有效的滋養(yǎng)身體、補腦防癌、降低血壓、預(yù)防各種慢性疾病。
4、靈芝煲什么湯最好之靈芝杞子南棗乳鴿湯
材料:靈芝、杞子、南棗、乳鴿、生姜片。
做法:將所有的食材洗干凈,然后一起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武火燒開之后文火慢燉,直到乳鴿軟爛之
后就可以起鍋了。
功效:能夠很好的保健脾胃、醒腦安神、補氣益血,對于治療精神萎靡、頭昏眼花有著很好的效果。
5、靈芝煲什么湯最好之靈芝蓮子清雞湯
材料:靈芝、蓮子、陳皮、雞。
做法:將靈芝、蓮子、陳皮洗干凈,雞去毛之后洗干凈;將所有的食材一起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大火
燒開之后小火慢燉,直到雞肉軟爛之后就可以起鍋了。
功效:靈芝怎么吃效果好,這道食譜能夠很好的達(dá)到健脾開胃、保健身體的作用。適用于分娩之后的女性,
或者是氣血不足的患者。
哪些人適合吃靈芝
1、心臟功能不好的人:靈芝可以改善冠脈循環(huán)和心肌供血,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機(jī)體對缺氧的耐受能力,
抵抗心律失常。
2、易疲勞、睡眠差的人群:靈芝能提高人體能量工廠——線粒體的能量,提高機(jī)體耐寒能力,減輕疲勞。
對神經(jīng)衰弱、失眠、多夢等有良好的作用,能使人們?nèi)胨臁⑺纳?、睡的好?br>3、高血壓人群:靈芝具有抗氧化與清除氧自由基作用,阻止腎酵素與血漿球蛋白發(fā)生作用形成血管緊張
素,能從根本上調(diào)理高血壓,穩(wěn)定血壓。
4、免疫力差的人群:靈芝能增加免疫系統(tǒng)細(xì)胞、組織數(shù)量,促進(jìn)抗體產(chǎn)生,增加吞噬、殺傷細(xì)胞數(shù)量、增
強(qiáng)其功能,又可以調(diào)低某些免疫細(xì)胞的功能。
5、高血脂人群:靈芝能通過抗氧化和清除氧自由基作用來抑制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降低血脂,消
除動脈粥樣硬化。
哪些人不適合吃靈芝
發(fā)熱惡寒者不能吃靈芝粉?!鞍l(fā)熱惡寒”是出自我國醫(yī)藥古籍的病癥名稱,簡而言之就是感冒傷寒病癥,
身體發(fā)熱并且怕冷。因為感冒之后五臟六腑功能減弱,體虛不耐受進(jìn)補,此時進(jìn)補靈芝會封住寒氣,不但無
法達(dá)到功效反而有可能加重感冒。
陰虛內(nèi)熱者不能吃靈芝。同理,陰虛內(nèi)熱也是中醫(yī)上對于人體狀況的一種描述,它是指人體內(nèi)虛火過旺,比
如怕熱、易怒、口干,以及大便干燥,小便赤黃等癥狀。而靈芝屬于大補的保健品,如果此時再進(jìn)補,無疑
是“火上澆油”,使人體內(nèi)火更旺。
某些與自身免疫功能失調(diào)病癥的病人不宜吃靈芝。眾所周知,靈芝具有調(diào)節(jié)人體免疫系統(tǒng)的功效,但是如
果自身免疫功能失調(diào),最好還是不要急于進(jìn)補靈芝。最常見的比如硬皮病等,盲目攝入靈芝有可能導(dǎo)致病
情加深。
用靈芝煲什么湯好喝?以上是養(yǎng)生在線小編針對靈芝煲湯做了詳細(xì)的介紹,在此提醒朋友們,我們平時
生活中可以使用靈芝煲很多種湯,靈芝煲湯雖營養(yǎng),但是并非所有人都適合喝靈芝煲的湯,像發(fā)熱惡寒
者,自身免疫失調(diào)的人都不太適合。

365.治療梅核氣
處方:生地、桃仁、川芎、枳殼、桔梗、厚樸、法夏、蘇子、貝母各10克;紅花、柴胡各6克;赤芍15
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劑,分3服,連服7天為一療程,用藥1~3個療程。
按:梅核氣多認(rèn)為是痰氣郁結(jié)所致,治療多用理氣化痰之法,方用半夏厚樸湯。本方從痰瘀互結(jié)論
治,加以活血化瘀之品,比單純理氣化痰之法效果要好。共治療16例均有效。

366.卒得風(fēng)疾,耳中恍恍卒痛
白鹽方
【處方】鹽5升。
【功能主治】卒得風(fēng)疾,耳中恍恍卒痛。
【用法用量】甑上蒸熱,以耳枕之,冷即換?;蛴密洸脊僦继?。
【摘錄】《普濟(jì)方》卷五十三

367.齒齦宣露、牙黃黑不白
白牙藥真珠散
【處方】真珠1錢半,白檀3錢,石膏2兩,烏魚骨半兩,白石英半兩,浮石半兩,朱砂2錢半,香白芷
2錢半,川芎2錢半,川升麻2錢半。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齒齦宣露、牙黃黑不白。
【用法用量】每用少許,以指蘸藥擦牙。合口良久,吐津后用溫水漱口。
【摘錄】《御藥院方》卷九

368.風(fēng)牙疼痛,及牙齦腫硬不消
白牙藥升麻散
【別名】白芷升麻散
【處方】川芎4錢,升麻1兩,藁本1兩,石膏1兩,白芷1兩,皂角1兩(燒存性用)2錢2分,細(xì)辛6
錢。
【制法】上為末,紗羅3度。
【功能主治】風(fēng)牙疼痛,及牙齦腫硬不消。
【用法用量】白芷升麻散(《普濟(jì)方》卷六十九)。
【摘錄】《御藥院方》卷九

369.令牙白
白牙散
【處方】石膏4兩,香附子1兩,白芷2錢半,甘松2錢半,三柰子2錢半,藿香2錢半,沉香2錢半,零
陵香2錢半,川芎2錢半,細(xì)辛2錢半,防風(fēng)5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令牙白。主
【用法用量】早晨搽牙,以水漱吐之。
【摘錄】《袖珍》卷三

370.牙宣
白牙散
【處方】石膏3錢,細(xì)辛3錢,地骨皮3錢,青鹽3錢,甘松3錢,藿香3錢,零陵香3錢,白芷3錢,藁本
3錢,磁石末、新磚末、香附子、麝香少許。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牙宣。
【用法用量】方中磁石末、新磚末、香附子用量原缺。
【摘錄】《普濟(jì)方》卷七十
371.令牙白
白牙散
【處方】細(xì)辛、蓽茇、防風(fēng)、白芷、茯苓、川芎、升麻、甘松、香附子、石膏3倍于上藥。
【功能主治】令牙白。主
【用法用量】《奇效良方》本方用法:上為細(xì)末,研勻。常用揩牙。
【摘錄】《普濟(jì)方》卷七十


372.老中醫(yī)蔣立基應(yīng)用生地的經(jīng)驗
作者/蔣運祥蔣運勝
蔣立基老中醫(yī)業(yè)醫(yī)四十余載,學(xué)驗俱富。蔣老臨證,喜用生地,頗有創(chuàng)見。茲舉蔣老臨床驗案數(shù)則,略
加分析、以示其用生地之一斑。
一、治痹證:
痹乃閉而不通之謂??梢蝻L(fēng)寒濕邪壅滯或痰瘀痹阻,也可因氣血虧虛或運行無力。故有不通則痛與不榮
亦痛之病理。倘若氣血充沛,營衛(wèi)調(diào)和,在外之邪不易入,即使已入內(nèi)之邪也無容留之地。
蔣老對生地療痹倍加贊賞。他說:肝主筋,腎主骨,心主血脈,痹證之發(fā)生恒與心肝腎攸關(guān)。生地一
藥,入心肝腎三經(jīng),氣涼質(zhì)潤,性降通利,擅養(yǎng)陰生津,生血脈?!侗窘?jīng)》云其“除寒熱積聚、除痹”,
《別錄》謂其“通血脈,益氣力”??梢娚蒯槍ΣC(jī)而“充”、“通”兼?zhèn)?,屬不可多得之佳品?br>(一)風(fēng)寒濕痹案:
宋長琴,女,18歲,農(nóng)民。83年10月28日初診。周身關(guān)節(jié)腫痛3年,多次在省市醫(yī)院查治,診為風(fēng)濕性
關(guān)節(jié)炎。長期用消炎痛、炎痛喜康、地塞米松等,仍反復(fù)發(fā)作。起居稍有不慎,即發(fā)熱,腫痛加劇。近
三月來,左踝及兩腕、手指腫痛,不紅,屈伸不利,肌肉瘦削,飲食二便尚可。面萎黃虛浮,舌質(zhì)淡
紅,苔白微膩,脈細(xì)澀。
今純用中藥治療:生地50克,黃芪、續(xù)斷、桑寄生各15克,防己、桂枝、制川烏(先煎)各10克,五加
皮12克。3劑,痛腫明顯減輕。守方繼服16劑,痛止腫消,肌肉漸豐,面色紅潤。為鞏固計,再進(jìn)8劑,
半年后隨訪未發(fā)。
(二)脈痹案:
張篤洲,男,69歲,干部。84年8月20日初診。左小腿及足背腫脹沉重疼痛2月余,久站久行癥狀加重,
西醫(yī)診為左下肢深層靜脈炎,雖未間斷中西藥物治療,但效果甚微。肢冷麻木,膚色紫黯,按之不留指
痕,腹股溝淋巴結(jié)不大,舌質(zhì)暗紅,邊有齒痕,苔薄微黃,脈沉細(xì)。
生地50克,玄參、防己、宣木瓜、地龍、豬苓、澤瀉各10克,雞血藤、川牛膝、絲瓜絡(luò)各15克,連翹20
克,蜈蚣一條。3劑后,沉重改善,腫脹稍減。前方繼服10劑,諸證向愈,去蜈蚣又8劑。現(xiàn)隨訪已愈。
(三)腰腿痛案:
王義蘭,女,38歲,范崗林場,84年7月8日就診。二年前因露臥濕地,其后即感腰骶痠痛,漸重,痛從
骶沿右大腿后外側(cè)而至腘窩、小腿處傳布,診為坐骨神經(jīng)痛。用強(qiáng)的松、炎痛喜康等,并作局封,未
愈。曾服陽和湯加減3劑效果不顯。刻下,面.白,形寒肢冷,納差,時感腹脹,舌淡嫩,脈沉細(xì)。
疏方:生地60克,附片、制川烏、制草烏各9克(先煎),炮干姜、細(xì)辛各4.5克,麻黃、白芥子各9克,
五加皮、骨碎補各12克。9劑后痛止,仍感肢冷,未再服藥。兩月后因發(fā)瘧數(shù)日又感隱痛,前方加桂枝
又6劑,諸證全除。
二、偏頭痛:
武守云,女,21歲,站崗鄉(xiāng),84年8月4日來診。右上頜部痛2年余,常為電擊樣抽痛,驟然暴作,持續(xù)
30秒至5分鐘不等,輕時數(shù)日不發(fā),重時每日數(shù)發(fā),診為右第2支三叉神經(jīng)痛。曾用中西藥物,針刺等仍
未能制。近月來頻繁發(fā)作,難于忍受,泛泛欲吐,飲食少進(jìn),口干不欲飲。面黃形瘦,舌嫩紅,苔薄
膩,脈弦數(shù)。
疏方:川芎15克,荊芥、防風(fēng)、白芷、羌活、法夏、吳萸、僵蠶各9克,菊花、鉤藤(后下)各12克,
薄荷(后下)、甘草各6克。服6劑未效。于84年8月20日再診時予前方去荊芥、羌活,加生地60克。4劑
后疼痛大減,夜能安睡。守方又9劑,痛全止,隨訪半年未發(fā)。
三、治十趾疼痛:
許傳琴,女,19歲,桑澗鄉(xiāng),83年11月6日來診。十趾灼痛陣作月余,漸重,每因遇熱、觸物或站立而
加重,診為紅斑性肢痛癥。西藥治療半月無效,夜間疼劇。近感兩手中食指亦有微痛,二便尚可。面色
潮紅,四肢溫暖,足趾皮色略紅,跗陽脈動而勁,舌質(zhì)淡紅,苔白罩黃,脈沉弦。
生地60克、細(xì)辛4.5克,麻黃、白芥子、川牛膝、桂枝各9克,赤芍、木瓜各15克,苡仁30克。進(jìn)3劑疼痛
已去十之七八,守方遣6劑。約兩月后(84年元月12日)因疥瘡來診告云,藥未盡劑而痛全止。
四、外用敷貼:
清·吳尚先說:“外治之理,即是內(nèi)治之理,外治之藥,即是內(nèi)治之藥,所異者法耳”。基此,蔣老又常將
生地作為外用藥,分別治療外傷血腫、麥粒腫、電光性眼炎,牙痛等。
(一)生地治外傷:
生地治跌仆損傷,古已有之,惟近世罕用。如《本經(jīng)》云其“主折跌絕筋”,《別錄》則謂“破惡血”,
《本草從新》進(jìn)一步說:“凡跌仆損傷,肌肉血瘀發(fā)腫青紫者,以鮮生地?fù)v爛厚敷,自能去消腫,活血
定痛,知地黃去瘀自有天然作用?!滨r生地我處無貨,乃用干地黃切碎,溫水浸透,搗如泥狀,加少許
冰片或風(fēng)油精數(shù)滴,敷于患處,亦甚效驗。
如治吳必和,因重物撞傷右踝一天,局部腫痛,皮下瘀血,攝片稱骨關(guān)節(jié)正常。遂予前法外敷,干時取
下,用酒拌透并加風(fēng)油精數(shù)滴,再敷。當(dāng)日痛減大半,三日而愈。
(二)治針眼:
生地、枸杞子各10克,烘干(勿磔化)研細(xì)末,以麻油調(diào)成糊狀,涂于患處,每日數(shù)次。
如治王占英,右眼患針眼,經(jīng)用前法,當(dāng)日腫痛減輕,3日而愈。越2月左眼也生針眼,仍以前法涂敷,
亦3日而愈。
(三)治電光性眼炎:
生地20克,切碎,溫水浸泡片刻,搗如泥,加蜜或糖水適量,作成兩個餅狀,略大于眼眶,敷于兩眼,
包扎固定4至6小時,往往一次而愈,對嚴(yán)重者可再敷一次。
如患者李忠仁,電焊作業(yè)后,雙眼紅腫疼痛畏光流淚,頭痛。于晚上敷藥一次,次晨取下,諸證皆失。

(四)治牙痛:
花椒6克研細(xì),生地20克,食醋二盅,同搗如泥,作成小丸如蠶豆大,放在患牙上,咬合牙床,張口使
涎水流出,如不流涎則更換一粒。
如治胡立業(yè),牙齒腫痛3天,齲齒松動,牙齦紅腫較著。注射青霉素、服消炎藥數(shù)次,未能見效。用上
丸1粒痛減,連用8粒而痛止腫消。
按:蔣老用生地內(nèi)服劑量較大,一般為30—60克,個別亦用至90克者。因生地性涼質(zhì)潤,對陽虛或脾胃
虛寒者,在組方時用辛宣、溫通藥物以反佐,或?qū)⑸丶由虬拙埔恢?,同搗如泥,這樣既不礙
胃,又使藥效易于發(fā)揮。

373.厭食
患兒3歲,此次前來想調(diào)理脾胃,納少,眠翻,大便干,給以處方:
1.三甲散3g消積散3g清熱散3g定風(fēng)散3g清導(dǎo)散1g10付每日1付水沖服
2.賴氨葡鋅1包/次2次/日口服
3.厭食貼

374.腰痛
腰痛是指以腰部疼痛為主要癥狀的一種病癥。現(xiàn)代醫(yī)學(xué)中的腎臟疾病、風(fēng)濕病、類風(fēng)濕病、腰肌勞損、
外傷等均可出現(xiàn)腰痛。中醫(yī)認(rèn)為腰為腎之府,故腎虛常為腰痛發(fā)生的關(guān)鍵。又因濕邪重著,最易痹著于
腰部,故外感所致腰痛總離不開濕邪為患;至于勞力扭傷所致腰痛,常和淤血有關(guān)。
【驗方1】土鱉、紅花各10克,治療急性腰扭傷時,可混入水,加酒200毫升,文火煎15~30分鐘,每日
分3次服。
【驗方2】威靈仙研細(xì)末,每次6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治寒性腰疼。
【驗方3】補骨脂6克,杜仲6克,木瓜5克,當(dāng)歸10克,水煎服。
【驗方4】桑寄生10克,杜仲10克(炒),煎水,每日1劑,分2次服,治腎虛腰痛。
【驗方5】豬腰子1對,補骨脂15克,放入剖開的豬腰,蒸熟后空腹食,黃酒200毫升送下。用于腎虛腰
痛。
【驗方6】八角小茴香炒香研細(xì)末,飯前黃酒送服6克,每日2次。
【驗方7】鱉甲用沙炒,研末,熱黃酒送服,每次3克,每日2次。
【驗方8】絲瓜子仁,炒焦,酒熱服,并以渣炒熱敷患處。治療腰痛不止。
【驗方9】核桃仁60克,黃酒30毫升煮熟,放紅糖30克,于睡前服用。
【驗方10】松針150克,米酒500毫升,浸14日后,每次1小杯。
【驗方11】當(dāng)歸、紅花、杜仲、川芎、桂枝、獨活各3克,牛膝、木瓜、五加皮、防風(fēng)各6克,白酒泡
服。
【驗方12】金毛狗、大活血藤、五加皮、土牛膝各60克。加水2000~3000毫升煎煮,去藥渣,將藥湯
倒入盆中熏浴,待不燙時浸浴患處。具有活血、止痛等功用。

375.氣積傷肝肺
中醫(yī)認(rèn)為,氣貴于流通。人的怒、思、悲、憂等情緒過于強(qiáng)烈或持續(xù)時間過長,最易引起“氣”的運行失
常,從而導(dǎo)致氣機(jī)郁滯不暢,形成“氣積”。氣機(jī)失調(diào)主要和肝、肺有關(guān)。肝失疏泄,則氣機(jī)郁滯,常表
現(xiàn)為長呼氣、長嘆氣后自覺暢快,也可伴有胸悶不暢、神情抑郁或急躁易怒、失眠多夢、舌苔發(fā)白等表
現(xiàn)。肺氣失衡可出現(xiàn)長吸氣、深吸氣后自覺暢快,或有氣短、神疲乏力、多汗舌淡等表現(xiàn)。
清理對策

1.運動是最好的藥:戶外運動是氣機(jī)升降平衡、疏肝降火的好方法,推薦慢跑、爬山、健步走、太極拳
等;
2.適量補充有行氣功能的食物如柑橘、韭菜、洋蔥、檸檬、山楂、白蘿卜等;
3.合理飲用禪茶:如白茶或普洱茶,都可舒肝理氣

376.一切牙痛,牙黃黑色
白牙散
【處方】白芷7分,升麻1錢,石膏1錢5分,羊脛骨灰2錢,麝香少許。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一切牙痛,牙黃黑色。
【用法用量】先以溫水漱口,擦之。
【各家論述】《杏苑》:用白芷以疏陽明經(jīng)風(fēng),升麻、石膏以清陽明經(jīng)熱,用羊脛骨補齒虛,麝香辛
竄,引諸藥以通行關(guān)竅。
【摘錄】《蘭室秘藏》卷中
377.
固齒
白牙散
【處方】藁本、升麻、細(xì)辛、皂莢(燒灰)、石膏1倍于上藥、檀香、麝香。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牢牙。主
【用法用量】每日早晨刷牙后,搽之。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七十二引《居家必用》

378.令牙白
白牙散
【處方】酸棗仁、蘑菇不拘多少(煅過)、麝香少許。
【功能主治】令牙白。主
【用法用量】刷牙。
【摘錄】《普濟(jì)方》卷七十

379.四逆湯標(biāo)準(zhǔn)配方
《傷寒論》四逆湯配方
組成:炙甘草二兩(6g)、干姜一兩半(6g)、附子一枚(15g)生用去皮破八片
用法: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強(qiáng)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兩(現(xiàn)代用法:
水煎服)。

380.當(dāng)歸四逆湯配方
組成:當(dāng)歸三兩(12g)、桂枝三兩(9g)、去皮芍藥三兩(9g)、細(xì)辛三兩(3g)、甘草二兩(6g)、炙通草二兩
(6g)、大棗二十五枚(8枚)
用法: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人參四逆湯配方
組成:炙甘草二兩(6g)、附子一枚15g(生用,去皮,破八片)、干姜一兩半(9g)、人參一兩(6g)
用法: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
聽聲音

381.四逆湯的臨床應(yīng)用
1、急性腸胃炎
急性腸胃炎,古稱霍亂,不論真假霍亂,吐瀉脫水,四肢厥逆,陽氣暴脫,脈沉微者,即施以四逆湯1
劑,服后約1小時,嘔泄即止,少進(jìn)熱食而安睡,次日患者可恢復(fù)正常。
2、虛寒腹瀉
診見四肢厥冷、汗出,脈微欲絕者,治與四逆湯,令服3劑,服后能自覺腹中舒適,泄瀉減少。繼服理
中丸,2次/日,1丸/次,連服1—2劑即可告愈。
3、重型傳染性黃疸肝炎
根據(jù)中醫(yī)辨證,確診為陰黃的重型黃疸肝炎,用四逆湯加味治療,效果顯著。方藥:附子9g,甘草6g,
干姜6g,茵陳20g,人參5g,1劑/日,水煎分2次服。一般服20~30劑可獲痊愈。未發(fā)現(xiàn)不良反應(yīng)。
4、麻疹逆證
據(jù)報道,用四逆湯加減,治療屬真陽不足、正不勝邪而至麻疹內(nèi)陷的患者,能回陽救逆,使體溫上升,
疹點變?yōu)榧t活,繼而用清透之品治愈。
5、胃下垂

中醫(yī)認(rèn)為,胃下垂多由中焦虛寒所致,故用“虛則補之”、“寒者溫之”的方法進(jìn)行治療。有人以四逆湯為
主方,根據(jù)具體病隋加減治療胃下垂,經(jīng)服藥10—20天,結(jié)果患者腹痛、腹脹、噯氣等主要癥狀均顯著
改善或消失。
6、放射性白細(xì)胞減少癥
四逆湯加入?yún)?、黃芪、枸杞子治療放射性白細(xì)胞減少癥,取得明顯效果??赡苁潜痉綄撬柙煅δ苡?br>特殊的振奮功能,即中醫(yī)稱“陽生陰長”之說。
7、咳嗽氣喘
采用四逆湯加減治療咳嗽氣喘,每獲良效。本方適應(yīng)腎陽不足、攝納無權(quán)以至咳逆上氣,不得平臥者。
若是慢性支氣管炎偏寒者,用之效果頗佳。
8、陽虛自汗
附子5g(先煎10分鐘),干姜2g,炙甘草10g,黨參30g。汗泄如淋加碧桃干、浮小麥、炙黃芪;便溏者,加
肉豆蔻、五味子;肢體痛者,加白芍、木瓜、威靈仙。1劑/日,水煎服。

382.補肉膏
別名:理傷膏(《傷科匯纂》卷七)。
處方:黃蠟豬油各120克乳香沒藥各30克松香麻油各500克
制法:上以折傷木皮30克搗碎,入油內(nèi)煎數(shù)沸,濾去滓,煎至滴水成珠,卻入密陀僧、黃丹,慢火熬成
膏,次入松香、黃蠟熔化,后入乳、沒,再加自然銅末。
功能主治:主刀斧傷,肉破骨碎者。
用法用量:外貼患處。
摘錄《傷科匯纂》卷七

383.柴葛解肌湯治療疑難雜癥
柴葛解肌湯出自明代醫(yī)學(xué)家陶華的《傷寒六書》,此方組方之目的在于治療中醫(yī)三陽(太陽、陽明和少
陽經(jīng))并病,所以既用了治療少陽證的常用藥柴胡和黃芩,又用了治療陽明病的葛根和石膏,還用了治
療太陽病的羌活和白芷,并合并了桔梗排膿湯(桔梗,甘草),組方思路很嚴(yán)謹(jǐn)。
本方現(xiàn)在常用于治療感冒、肺炎、氣管炎、牙齦炎、結(jié)膜炎、中耳炎、肋間神經(jīng)炎等多種疾病。
陶氏原著用此方解肌清熱,主治感冒風(fēng)寒,郁久化熱,惡寒發(fā)熱,頭痛肢酸,目疼鼻干,眼眶疼痛,心
煩不眠,舌苔薄黃,脈浮微洪者。
筆者用陶氏的這張方子治療了幾例疑難雜癥,效果不錯。筆者常用的各藥劑量如下:
柴胡12克,葛根9克,甘草3克,黃芩9克,羌活6克,白芷6克,芍藥6克,桔梗6克,石膏12克
下附筆者治療的案例三則,以作說明。

病例一:甲狀腺癌術(shù)后頭悶脹、麻木的患者
羅某,女,2019年4曰15日初診。
患者于2010年6曰29日發(fā)現(xiàn)甲狀腺右葉下極混合型占位,同年底手術(shù)切除,確診為甲狀腺乳頭狀癌,分
期pT2N1M0。
患者自訴手術(shù)后身體虛弱,又感風(fēng)寒,因為醫(yī)院病床緊張,未痊愈即被要求出院。
出院后一直不適,口苦,畏寒,易感冒,頭部悶脹,有如物裹,右肩和左側(cè)下背部沉痛,睡眠質(zhì)量很不
好,手術(shù)后整夜不能正常入睡,鼻塞不通。詢之于西醫(yī),西醫(yī)認(rèn)為可能是手術(shù)傷了神經(jīng),故有此癥狀。
多年來輾轉(zhuǎn)各地,求診于各大醫(yī)院,中西醫(yī)找了很多,就是不能緩解頭部悶脹不適感。
脈虛無力。尚有陰道出血,盆腔積液,陰道炎,頭皮癢等癥狀,怪癥百出,甚為苦惱。
初診時,筆者覺得可能是桂枝加葛根湯的適應(yīng)癥,給患者開了7付桂枝加葛根湯加味,患者在服用2付桂
枝加葛根湯后,略有好轉(zhuǎn),服用到第五付,不但不再好轉(zhuǎn),相關(guān)癥狀還在加重。
患者咨詢筆者,該如何調(diào)整處方。筆者想了想,患者太陽、陽明和少陽證俱全,柴葛解肌湯有并解三陽
證的功效,于是開了三付柴葛解肌湯。
三付藥服完后,患者的癥狀大有好轉(zhuǎn)。再咨詢?nèi)绾斡盟?,囑效不更方,繼續(xù)服用三五付,癥狀消失后停
用。
此患者10年來,到處求醫(yī)問診,這種癥狀也確實比較少見。所以屢經(jīng)各種治療無效,醫(yī)生們也難以解釋
清楚患者的病因。
若叫筆者來解釋患者的病因,也是很難說出所以然來,但是根據(jù)其癥狀,卻可以從中醫(yī)典籍中找到對應(yīng)
的效驗方來。按照筆者一貫堅持的對癥下藥的用藥原則,只要方與證相符合,就大膽的用歷史上的效驗
方,果然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療效。

病例二:頑固的失眠癥患者
顧某,女,2018年10曰8日初診。蘭州某高校教職工,因其同事的介紹,找筆者治療其多年來頑固的失
眠證。
患者從2016年開始,因為工作和房屋裝修等原因,導(dǎo)致過度焦慮,從2016年7月9日搬家日開始失眠,一
直不能緩解。無皮膚過敏、噴嚏等癥狀,搬家后,房子潮濕,腹瀉近一兩個月。
患者在這之前就畏寒,失眠后畏寒更嚴(yán)重,夏天不敢穿涼鞋。在辦公室里不敢吹風(fēng)。左側(cè)肩膀從2016年
底開始疼痛,大便正常。怕風(fēng),出汗。搬家的當(dāng)天晚上,家里通風(fēng),當(dāng)天晚上感覺很冷。脈滑,舌潤,
苔薄,不口干舌燥,咽喉不干。
患者也四處求診多年無效,因見其同事患癌癥,被筆者治療的效果很好,遂求其同事引薦,求治于筆
者。
根據(jù)此患者的癥狀,筆者一開始覺得與桂枝加葛根湯證相符,所以開了桂枝加葛根湯原方:桂枝10g,
白芍10g,炙甘草6g,葛根15g,生姜3片,大棗3個。
患者自訴服用桂枝加葛根湯后,沒有任何效果。此后患者因為家中事情多,又其老父患癌,需要照顧。
更加焦慮,失眠問題一直不能解決。
今年初,患者實在被失眠折磨得很無奈,再次懇求筆者處方治療。筆者想了想,從患者的癥狀來看,似
乎也是三陽合病,郁久化熱。焦慮屬少陽,肩頸痛屬陽明與太陽合并的葛根系列方劑證,遂決定用柴葛
解肌湯。
患者服用柴葛解肌湯后,失眠的癥狀終于得到了緩解。

384.水氣,脹滿浮腫,小便澀少
白鴨方
【處方】白鴨1只(去毛腸,洗),飯半升。
【功能主治】水氣,脹滿浮腫,小便澀少。
【用法用量】以飯、姜、椒釀鴨腹中縫定,如法蒸,候熟食之。
【摘錄】方出《肘后方》卷四,名見《普濟(jì)方》卷一九三

385.頭偏痛
白雪丸
【處方】硝石1兩,硫黃1兩,白礬1兩。
【制法】上以固濟(jì)了瓶子一所,先下消石,次下硫黃,后下白礬,其瓶蓋上留一小竅子,先掘一地
坑,內(nèi)更著水瓶子一所,坐令安穩(wěn),便將藥瓶坐于瓶上,用泥密固之,以慢火逼之,候竅中相次煙出
盡,即卻泥之后,用大火熬令通赤,候冷,開瓶取出藥,于紙上攤,用甘草水灑地令濕,以盆合之,2
日出火毒了,細(xì)研,用綠豆粉,以水調(diào)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頭偏痛。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醫(yī)方類聚》引作“白雪丹”。
【摘錄】《圣惠》卷四十

386.痰壅胸膈,嘈逆及頭目昏眩困倦,頭目脹痛
白雪丸
【處方】天南星(炮)1兩,烏頭(炮,去皮)、白附子(生)1兩,半夏(洗)1兩,滑石(研)1
分,石膏1分,龍腦1分,麝香(研)1分。
【制法】上為末,稀面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痰壅胸膈,嘈逆及頭目昏眩困倦,頭目脹痛。
【用法用量】《御藥院方》無烏頭。
【注意】食后服為佳。
【臨床應(yīng)用】頭目昏眩:予每遇頭目昏困,精神懵冒,胸中痰逆,憒憒如中酒,則服此藥,良久間如
搴一重裘,豁然清爽,頓覺夷暢。
【摘錄】《蘇沈良方》卷五

387.血崩昏暗癥
血崩亦稱崩中、暴崩,指婦女不在經(jīng)期而突然陰道大量出血的急性病證。本病病因頗多,有因勞傷過
度,氣虛下陷,統(tǒng)攝無權(quán)所致;有因暴怒傷肝,肝不藏血,經(jīng)血妄行而發(fā)為血崩;亦可素體熱盛,復(fù)感
熱邪或恣食辛燥之品,積熱化火,熱迫血行而發(fā)?。涣碛薪?jīng)期產(chǎn)后,余血未盡,或因外感,夾內(nèi)傷,瘀
血內(nèi)阻。惡血不去,新血不得歸經(jīng),造成崩中。現(xiàn)代醫(yī)學(xué)中的功能性子宮出血之重癥者,與本證相類。
傅青主,名山,字青主,是明末清初著名的醫(yī)學(xué)家擅長婦科疾病,醫(yī)論獨有見地,通俗易懂,立法嚴(yán)謹(jǐn)而
靈活,制方精良且不矜奇立異,療效卓著而備受中醫(yī)婦科醫(yī)家尊崇,堪為婦科之精典。每一病分為幾個類
型,每一類型先有理論,后列方藥。在論述中,先敘述一般人對這個病癥的理解,然后提出自己的意
見,加以辨析。主要抓住了肝、腎、脾的相互關(guān)系,對婦科疾病進(jìn)行調(diào)治,處方較為切合臨床實用,因
而頗受后世醫(yī)家推崇。例如對血崩后昏暈的病例,作出如下辨析:婦人有一時血崩,兩目黑暗,昏暈在
地,不省人事者,人莫不謂火盛動血也。
然此火非實火,乃虛火耳。世人一見血崩,往往用止?jié)?,雖亦能取效于一時,但不用補陰之藥,則
虛火易于沖擊,恐隨止隨發(fā),以致經(jīng)年累月不能全愈者有之。
是止崩之藥,不可獨用,必須于補陰之中行土崩之法。方用固本止崩湯。
大熟地(一兩,九蒸)白術(shù)(一兩,土炒焦)
黃耆(三錢,生用)當(dāng)歸(五錢,酒洗)
黑姜(二錢)人參(三錢)
水煎服。一劑崩止,十劑不再發(fā)。倘畏藥味之重而減半,則力薄而不能止。
方妙在全不去止血而惟補血,又不止補血而更補氣,非惟補氣而更補火。
蓋血崩而至於黑暗昏暈,則血已盡去,僅存一線之氣,以為護(hù)持,若不急補其氣以生血,而先補其血而
遺氣,則有形之血,恐不能遽生,而無形之氣,必且至盡散,此所以不先補血而先補氣也。
然單補氣則血又不易生;單補血而不補火,則血又必凝滯,而不能隨氣而速生。況黑姜引血歸經(jīng),是補
中又有收斂之妙,所以同補氣補血之藥并用之耳。
(若血崩數(shù)日,血下數(shù)斗,六脈俱無,鼻中微微有息,不可遽服此方,恐氣將脫不能受峻補也。有力者
用遼人參去蘆三錢煎成,沖貫眾炭末一錢服之,待氣息微旺然后服此方,仍加貫眾炭末一錢,無不見
效;無力者用無灰黃酒沖貫眾炭末三錢服之,待其氣接神清始可服此方。人參以黨參代之,臨服亦加貫
眾炭末一錢沖入。)
(注)先生這首方劑,屬于臨床急救方劑,應(yīng)用得法效果明顯,確能在危險中得以重生。受先生用方啟
發(fā),本人在臨床對這樣危急病人,用方(黨參60克、蒸熟山萸肉60克急煎取200毫升沖服15克貫眾炭
末)作臨時急救。

388.疝氣
治疝病難忍及囊腫如斗腎子痛者
雄黃甘草(各一兩)白礬(二兩)
共研細(xì)末。每用一兩,滾水五升沖和,洗患處良久,再暖洗至冷,候汗出痊。

疝靈散
治偏墜七疝,腎囊腫大,疼連小腹,不能自忍。服之極驗。
龍眼核荔枝核(二味先搗碎焙)小茴香(各等分焙)
共為細(xì)末。每服一錢,空心用升麻煮酒送下。重者二服。
治心腹小腸痛,小腸疝氣,血氣疼痛,及產(chǎn)后一切疼痛,諸藥不效者。此藥能行能止,妙不可述。
五靈脂(等分)蒲黃(等分)
研為末。或酒或醋,調(diào)勻熬成膏。再入水一鐘,煎至七分熱服。或醋糊為丸。童便酒服亦可。

389.治腎子大小偏墜方
用綿花子煮湯入甕。將腎囊坐入甕口,俟湯冷止。一二次散其冷氣即愈。
治偏墜神方
用冰姜一大塊,光粉一塊等分,同搗極爛,涂腎囊上,仰臥以油紙襯好,勿污被褥。少頃大熱,切勿動
手,聽其自落。涂兩次即可斷根。日久腎子大者,亦漸縮小矣。
治偏墜小腸氣屢驗方(吉晉榆社尉宛華亭)
多年煮肉菜磁盤鍋底一個打碎,入鍋用芝麻油一斤許,煎至焦枯,看火起煙盡起鍋冷定,研細(xì)蜜丸。每
服三錢,黃酒送下。

390.治疝氣神效方
荔枝核(四十九枚)陳皮(九錢)硫黃(四錢)
共為末。鹽水打面糊為丸,如綠豆大。遇痛時空心溫酒服九丸,良久再服。不過四五服,其效如神。
溫經(jīng)湯變方
溫經(jīng)湯變方源自于溫經(jīng)湯的變方,黃煌教授稱其為“能美手的溫經(jīng)湯”,治療煩人的手掌皸裂效果十分明
顯。后來發(fā)現(xiàn)溫經(jīng)湯加減后不僅對手掌皸裂有著十分明顯的效果,對腳皸裂、干燥性皮膚、冬天皮膚掉
皮、面色晦暗、氣血不佳等都有明顯效果。將本方水煎后直接外洗,亦能起到明顯的滋潤效果。隧將原
方化簡為“溫經(jīng)湯變化”,適合內(nèi)服外洗。
配料:當(dāng)歸7g桂枝6g生白芍6g川芎3g丹皮6g麥冬6g黨參6g炙甘草6g生姜2小片
用法:水煎溫服,亦可水煎外洗面部皮膚
功效:
1、滋潤干燥的皮膚,特別適合干性皮膚或冬天皮膚脫皮者。
2、活化晦暗皮膚,使皮膚亮麗、有光澤。
3、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月經(jīng)情況。
此屬藥食同源中藥,可長期使用,經(jīng)期也可用。

391.升槐升降湯
升槐升降湯,中醫(yī)方劑名。出自《古今名方》卷六引《易聘海醫(yī)案》。具有升清降濁,行氣活血,升陽
舉陷之功效。主治氣虛下陷,持續(xù)腹痛,陣發(fā)性加劇,痞塊按之不移,大便間下紅白、血水,墜脹難
堪,不能進(jìn)食;精神極度萎頓,舌苔薄白,脈象沉弱。
名稱升槐升降湯
出處《古今名方》卷六引《易聘海醫(yī)案》
組成升麻、槐子、炙黃芪、白術(shù)、柴胡、當(dāng)歸各、大腹皮、廣木香、炙甘草
功用升清降濁,行氣活血,升陽舉陷
主治氣虛下陷,持續(xù)腹痛,陣發(fā)性加劇,痞塊按之不移,大便間下紅白、血水,墜脹難堪,不能進(jìn)
食;精神極度萎頓,舌苔薄白,脈象沉弱
組成
升麻30克(醋120克,煮干,焙枯),槐子15克,炙黃芪18克,白術(shù)、柴胡、當(dāng)歸各12克,大腹皮30克,廣
木香6克,炙甘草9克。
功用
升清降濁,行氣活血,升陽舉陷。
主治
氣虛下陷,持續(xù)腹痛,陣發(fā)性加劇,痞塊按之不移,大便間下紅白、血水,墜脹難堪,不能進(jìn)食;精神

極度萎頓,舌苔薄白,脈象沉弱。
方義
腸套疊多發(fā)生于嬰幼兒,男性多于女性。中醫(yī)多診為腸結(jié)癥。多因情志不暢、血、氣、寒、熱、濕、
食、蟲等因素所致腸道傳輸不暢,從而氣機(jī)不行,瘀血滯留而出現(xiàn)腹痛為主等癥。本方則適于氣虛不
足,氣滯不行所致腸套疊者。
附注
驗之臨床,如輔以醋制玄胡,其止痛效果更好;并可配合針刺治療,可選用足三里、合谷、內(nèi)庭、內(nèi)關(guān)
等穴。若治療48小時后仍舊無效,則應(yīng)準(zhǔn)備采取手術(shù)治療。

392.治咽喉癥諸方
治咽喉諸癥方:
1.本方用:川草烏(焙),何首烏(焙),烏頭(焙),龍骨
(煅)象牙(挫)青黛,硼砂,兒茶各一錢,血竭,珍珠,乳沒(灸),青魚膽,冰
片各五分,生銀花五分,灸甘草五分,麝香五厘。青魚膽須另制。每冬至前七日內(nèi),
取膽不落水洗,冬至日埋向陽土中,至立春日取出,風(fēng)干備用。每取五分,和入諸藥
為細(xì)末,瓷瓶密收。用此先次下刀,后用秘藥。
2.秘藥方:
治咽喉七十二癥,俱用此吹之,神效。黃連,黃柏,黃芩,梔子,以上焙,
黃芪,薄荷,防風(fēng),荊芥,玄參,連翹,細(xì)辛,獨活,白芷,川芎,羌活,三奈,檳
榔,厚樸,苦參,甘草,木通,制半夏,二烏,蒼術(shù),麻黃,赤芍,升麻,大黃,僵
蟲,大力子,桔梗,射干,干葛,皂剌,車前,桑白皮,五加皮,粘子,地骨皮,麥
冬,山豆根,杏仁,生地,歸尾,花粉,南星,銀花,川槿皮,參三七各一兩。揀上
好潔凈咀片,有泥垢者洗凈。用好新缸一只,將藥入內(nèi),加清水浸之,日曬夜露,四
十九日取起,濾去渣。用銅鍋煮之。將藥水逐漸加入,用文武火熬,不住用槐枊枝攪
之。煎稠如糊,再加入后開各藥:雄黃一錢,青礞石(童便煅七次),乳沒(制去
油),熊膽(焙),龍骨(焙),元明粉,血竭,石燕(醋煅七次),海蛸(紙包
煨),蘆甘石(童便煨七次),青黛各五分,枯礬,兒茶各一錢,輕粉,黃丹(水
飛)各三分,桑枝灰三錢,硼砂七分。以上共為細(xì)末,入煎膏內(nèi)和勻,做成小餅,如
指頭大。曬露七曉夜,放地上以瓦盆蓋之,一日翻三次。七日取起,置透風(fēng)陰干,收
藏瓦罐內(nèi)三個月,方可用之。用時為極細(xì)末,每二分加后七味,片腦,珍珠,珊瑚各
四分,麝香,牛黃各二分,輕粉一厘,硼砂二分,共為末和勻。密收小罐,以烏金紙
塞罐口。每以銅吹筒取藥少許吹患上咽喉諸癥皆獲效。
3.通關(guān)散:
青鹽一錢,硼砂五分。咽喉腫痛滴水不下,吹之止痛。
4.元霜散:
治一切喉風(fēng)痹癥,并口舌諸癥。薄荷,僵蟲,青黛,樸硝,白礬,火硝,黃
連,硼砂各五錢,共為細(xì)末。臘月初一日取雄豬膽七八個,倒出膽汁,用小蠱將膽汁
小半和上藥末拌勻。復(fù)灌入膽汁內(nèi),以線扎頭。外用青缸紙包裹,于不露天地上掘一
窩,闊深一尺。上用竹竿懸空吊藥膽,上用板鋪,以土密蓋。侯立春日取出,掛在風(fēng)
口陰干。去膽皮并紙為末。每一日加冰片三分,吹喉神效。
5.蓬萊雪:
治咽喉七十二癥俱效。生黃芩,生黃連,梔子(炒黑)各研細(xì)末,雄黃,硼

砂,牛膽硝各三錢。鵝內(nèi)金,人中白,枯礬各一錢,制青梅(煅存性),青黛各五
分,共為細(xì)末。入后七味:牛黃,麝香各三分,銅青,熊膽,珍珠,冰片各五分,兒
茶八分,共研勻收之。每遇喉癥,以少許吹于患處,一日夜十余次。徐徐流出痰涎即
愈。如有腐爛臭穢,用豬牙皂,扁柏枝同搗,和水去渣。灌漱令凈,吹藥神效。制青
梅法:大青梅一斤去核。入白礬,食鹽各五錢,拌勻。再以蜒蝣蟲不拘多少,層層間
之,一日夜取梅曬干,以汁盡為度,煅存性待用。制膽硝法:冬月取黑牛膽一個,入
樸硝在內(nèi),掛風(fēng)口陰干,一百二十日取用之。
6.冰片散:
治咽喉口舌諸癥。硼砂五錢,雄黃,黃柏(蜜灸),靛花,黃連末,元明粉
各二錢,枯礬,內(nèi)金(煅存性),土茯苓各一錢,鹿角霜一兩,人中白三錢(煅),
銅青五分(煅存性),冰片二分(另入),烏金紙三張(煅灰),以上為細(xì)末,吹喉
神效。
7.冰硼散:
治咽喉口齒新久腫痛及久嗽痰火,咽喉作痛。元明粉,硼砂各五錢,冰片五
分,朱砂六分,共為細(xì)末。吹四五次神效。
8.碧雪散:
治一切風(fēng)痹喉癬時行諸癥。俱可用吹。已潰爛者,珍珠倍之,加琥珀四分,
真紫荊藤八分(具要研末),白蘿卜苗四兩(無苗用鮮白蘿卜一斤代之),茡薺苗四
兩(無苗用鮮蒙陰薺一斤代之),鮮土牛膝五兩(干者用七兩,又名天明精),鮮銀
花葉四兩(干者六兩),以上四味用囊盛之,長流水浸一宿取起,帶水磨,攪勻沉清
取粉。每粉一兩為料,配入后藥:遠(yuǎn)志(去心)八分(甘草水泡),丹皮,人中黃,
人中白各一錢,桔梗三錢,僵蠶(甘草水泡,去水上浮油),硼砂,真川貝,馬勃各
五分,珍珠四分,西牛黃五厘,冰片三厘。以上遠(yuǎn)志,丹皮,桔梗,僵蠶四味,用文
火焙,余各生研極細(xì)末,無聲為度。并前粉和勻。用吹,為丸含舌下亦可。為丸用鮮
土牛膝一兩,和人乳汁半酒杯搗汁,加當(dāng)門麝三厘,和藥跌丸如綠豆大。
9.十味散:
治一切曲痹喉癥,猝發(fā)腫痛。用蘆管吹之,并可內(nèi)服。用甘草六分,桔梗一
錢,煎湯調(diào)下,每服七分。芙蓉葉,菊花葉,枊槐葉,巴蕉葉,冬桑葉,土牛膝葉,
銀花葉,蘇葉,柯葉。各應(yīng)采鮮者陰干為末。侯十葉備全等分和勻,瓷瓶收貯。猝遇
喉癥,外用蘆管吹之,內(nèi)服甘草桔梗湯或開水調(diào)下,每服七分。若遇無名火毒,焮腫
紅赤,兼可敷消。取井華水調(diào)敷患處

10.含化丸:

治諸般喉癥效應(yīng)神方。真西牛黃二錢,新柏子仁(去盡油)四十九粒,真
法半夏(雪水浸七日)八分,透明雄黃,陳膽星各五錢,硼砂二錢,真川玉金,真川
黃連各六錢。以上藥用好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一丸,甘草湯送下。能在口內(nèi)含化更
妙。虛人,孕婦禁用。
11.五寶丹:
治結(jié)毒,筋骨疼痛,腐爛口鼻,諸藥不效,以及咽喉爛損,湯水難下并
效。滴乳石四錢,琥珀,珍珠,朱砂各二錢,冰片一錢。各研細(xì),稱冷和勻。每用二
錢,加面粉八錢和勻。每用土茯苓一斤,水八碗煎至一碗。去渣作五次。每次加五寶
丹一分,和勻服,十服自愈。看病上下,如腐爛每日土茯苓加辛荑三錢,咽喉腐爛加
桔梗三錢。忌食海腥牛羊火酒煎炒等物,并房事。
12.舌饹散:
梅核結(jié)氣愈后,用此散余毒。真元明粉一錢二分,貝母一錢,晚米一撮,
拌濕同炒為末,放舌饹喫。
13.咽津丹:
治梅核氣及痰氣結(jié)于喉中,咽之不下,吐之不出,如茅草長剌喉中作癢。
初起吐酸妨礙,久則閉塞。膽礬,硼砂,明礬,雄黃各等分為末,用紅棗煮爛為丸,
如芡實大??招暮煌瑁瑴攸S酒一杯過口。內(nèi)服蘇子降氣湯。
14.冰梅湯:
治風(fēng)熱火毒凝結(jié)喉間,以致痰涎壅塞,舌吐不利。鮮大南星二十五個切
片,鮮大半夏五十個切片,牙皂(去皮弦),樸硝,白礬,防風(fēng),鹽各四兩,桔梗二
兩,硼砂一兩五錢,山豆根三兩。揀七分熟梅子一百個,先將鹽硝入水,浸梅子,上
漫三指為度。過一日,將各藥為末入水拌勻,同梅子再浸七日,取出曬干,再浸再
曬,藥水盡為度。將梅子入灌收之,梅子日久起白霜更妙。用時以薄棉裹一枚含口
中,令含出津液,徐徐咽下,痰即化,病即愈,一丸能治三人,切勿輕棄。
15.三黃湯:
治咽喉一切諸癥。初起黃紅甚至紫黑,壅腫疼痛,惡寒發(fā)熱,用此抑火。
黃連四分,甘草五分,川芎七分,黃柏,黃芩,梔子,赤芍,薄荷各一錢,水煎。食
后溫服,加后七味:青皮八分,陳皮,花粉,射干各一錢,銀花,當(dāng)歸各一錢五分,
元參二錢,名三黃涼膈散。引加燈心二十寸,竹葉十片??诟杀汩]加大黃三錢,虛人
虛火不必加大黃。
16.清脾降火湯:
治脾陰火灼,外感風(fēng)熱,咽喉剌痛等癥,丹皮,黃芩,防風(fēng),白芍,
白術(shù),豬苓各一錢,青皮,薄荷,澤瀉各七分,當(dāng)歸一錢二分,生地三錢,黃連五

分,桔梗,赤茯苓,麥冬去心,元參各一錢五分,梔子八分。引加須蔥白二寸,燈心
十寸,水煎服。
17.清涼散:
治一切咽喉腫痛,吞吐不利。炒山梔,防風(fēng),枳殼各七分,連翹去心八
分,黃芩,當(dāng)歸,薄荷,桔梗焙各一錢,生地一錢五分,甘草六分,白芷五分,引加
燈心二十寸,細(xì)茶一撮,山豆根五分,水磨汁沖服;腫甚痛不減或生癢加大力子,元
參一錢五分,去白芷;痰火甚加射干八分,瓜蔞一錢,竹瀝五分,去白芷;咽喉干燥
加麥冬一錢五分,花粉一錢去白芷;發(fā)熱加柴胡七分;熱極大便結(jié)加大黃三錢,去桔
梗;腎虛水泛咽痛生瘡,聲音不清倍生地,加黃柏知母各一錢,去白芷。
18.益氣疏風(fēng)湯:治心胃郁熱,風(fēng)火逆于喉間,致生瘡瘤等癥。升麻,青皮各五分,甘
草六分,川芎七分,桂枝三分,紫蘇,防風(fēng)各八分,生地三錢,當(dāng)歸,白芍,花粉,
茯苓,前胡,甘葛,連翹(去心)各一錢,麥冬(去心)一錢二分。加蘆根汁半小杯
沖服。
19.雪林普濟(jì)消毒丸:
治大頭瘟,憎寒壯熱,面腫目不開,煩咳,咽喉不利,舌干口燥
等癥。黃連,酒炒黃芩,元參,大黃,黨參,生甘草,大板蘭根(如無以靛花代
之),銀花各一兩,陳皮,川芎,大力子,僵蠶,甘葛,薄荷,當(dāng)歸,連翹,生甘草
各五錢,升麻,柴胡各四錢,研為細(xì)末,煉蜜為丸,每重二錢。每服二錢,細(xì)嚼白湯
下。如發(fā)時不及制丸,用末藥一錢二分,照引服。未愈再進(jìn)一服,以汗為度,不可透
風(fēng)。腫仍服是丸,但腫處必脫去皮一屋乃愈。忌酸冷,魚雞,羊肉,房事。另一方治
大頭病,面腫項腫。用福建靛花三錢,火酒一鐘,雞子清一個和勻。服下不逾時,腫
消而愈。
20.托里消毒飲:
喉癥已成,不得內(nèi)消,宜服此藥托之。未成即消,已成即潰,腐爛易
去,新肉易生。此時不可內(nèi)服泄氣寒涼等藥,致傷脾胃為要。一切癰疽俱可用。焙黨
參,黃芪各一錢五分,白芷,皂剌各五分,甘草六分,桔梗,白芍,當(dāng)歸,白術(shù),茯
苓,銀花各一錢,水二蠱,煎七分,食遠(yuǎn)服。脾弱者去白芷,倍參芪。
21.濟(jì)陰化痰飲:治陰虛火灼,憂思郁慮成喉疾。小生地三錢,銀花,元參各一錢五
分,廣皮七分,遠(yuǎn)志,柴胡各八分,桔梗一錢二分,川貝一錢,赤茯苓二錢,甘草六
分。
22.元參六味湯:
治老人,虛人風(fēng)熱喉痹,腫痛等癥。元參一錢五分,小生地二錢,丹
皮八分,甘草節(jié),建澤瀉各五分,淮藥一錢二分,山萸肉,茯苓,桔梗各一錢。愈后
俱服清咽抑火丸,以杜后患。
23.枳桔二陳湯:
治七情郁結(jié),痰氣結(jié)如梅核或如敗絮,在咽喉之間咯不出,咽不下,
或中腕痞滿氣不舒暢,或痰涎壅盛,一氣喘急,或因痰飲噁心嘔吐等癥。陳皮,炒梔
子,制半夏,茯苓,桔梗,黃芩,蘇子各一錢,枳殼七分,甘草,白叩五分,姜三
片,水煎服。
24.行氣藿香飲:
治梅核氣,咽喉氣脹,上攻胸膈疼痛。香附,陳皮,厚樸各五分,紫
蘇,枳殼各七分,烏藥三分,桔梗,制半夏各一錢,酒蒸大黃一錢半,甘草六分,引
加燈心二十寸。
25.清咽利膈湯:
治七情郁結(jié)致生氣肉,咽間脹塞,吞吐不利。甘草,枳殼,陳皮各七
分,炒山梔,蘇梗,貝母,制半夏,茯苓各一錢,桔梗,花粉各一錢二分,香附五
分,引加姜一片,水煎服。如火盛咽痛紫色,加片苓一錢,黃連五分,去制半夏,
姜;如虛火甚,咽紅,勞力即疼,加元參二錢,生地一錢五分,當(dāng)歸一錢,知母一
錢,黃柏一錢,去半夏,姜。
26.少陰甘桔湯:
少陰咽喉痛,頭眩脈沉細(xì)而身大熱者,宜服之。桔梗,川芎,柴胡各
五分,甘草三分,陳皮,羌活,升麻各四分,黃芩八分,元參一錢,水二蠱,蔥白一
根,水煎服。
27.黃連瀉心湯:
治老幼心火妄動,結(jié)成重舌紫舌,腫脹堅硬。黃連,山梔,荊芥,黃
芩,去心連翹,木通,薄荷,大力子各一錢,甘草五分,水二蠱,燈心三尺,煎八
分,食遠(yuǎn)服。
28.黑參丸:
治口舌生瘡久不愈者。元參,麥冬(去心炒),天冬各一兩,為末,煉蜜
丸如彈子大。每用一丸含化下。
29.甘露飲:
治男女胃中客熱,齒齦腫悶,牙宣出血,心內(nèi)多煩,饑不欲食,善睡螧臥
及咽喉生瘡腫爛等癥。二冬(去心),當(dāng)歸各二錢,石斛,二地各三錢,黃芩,枇杷
葉(去毛凈),二芍,元參,犀角各一錢五分,甘草一錢,荊芥(炒黑五分)。水二
蠱煎七分。食后服。若齒齦宣露腫悶,并可煎湯溫漱。
30.清咽抑火丸:
常發(fā)一切癰蛾乳核或單或雙,愈后服此丸藥百天,切勿間斷,可永不
發(fā)。生地六兩,丹皮,麥冬,金果欖,元參各四兩,連翹,黃連,山梔各二兩,甘草
一兩五錢,沙參,白芍,歸尾,桔梗各三兩,遠(yuǎn)志,澤瀉各一兩,七芥穗二兩五錢,
川黃連五錢。各取凈末和勻,煉蜜為丸。每服三錢,開水下。
31.山豆根湯:
治咽喉癬毒,陰虛火盛,五心煩郁諸癥。陳皮(去白)八分,射干,桔
梗,連翹各一錢,山豆根,元參各一錢五分,薄荷,甘草各五分,去心麥冬一錢二
分,引加燈心二十寸,煎七分,慢慢咽下。
32.治喉癬方:
喉癥唯此最速,遲久則失音不可治。西牛黃,冰片各一分,山羊血二
分,川黃連,燈草灰各五分,血碧,橄欖核灰各三分,硼砂一錢,共研細(xì)末。每一茶
匙藥用一茶匙蜜調(diào)之,放舌尖上。一日五次,兩月可愈。或加蜓蝣,梅核燒灰二分于
此方更妙。

393.一切風(fēng)痰壅盛,手足頑痰,或牙關(guān)緊急,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白丸子
【處方】半夏7兩(生用),南星2兩(生用),川烏(去皮臍,生用)5錢。
【制法】上為末,用生姜汁調(diào)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風(fēng)痰壅盛,手足頑痰,或牙關(guān)緊急,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用法用量】每服10-20丸,生姜湯送下。
【摘錄】《正體類要》卷下

394.一切風(fēng)
白丸子
【處方】白附子1兩(炮裂),白僵蠶1兩(微炒),干蝎1兩半(微炒),蟬殼半兩,天麻1兩,羌活1
兩,防風(fēng)1兩(去蘆頭),側(cè)子1兩(炮裂,去皮臍),麻黃1兩(去根節(ji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以膩粉滾過,令干。
【功能主治】一切風(fēng)。
【用法用量】如中風(fēng)不語重者,每服10丸,以暖酒研下,當(dāng)有汗出即愈。如常服,每服5丸,空心溫酒
送下。
【摘錄】《圣惠》卷二十五

395.一切風(fēng)
白丸子
【處方】天麻1兩,干蝎半兩(生用),附子半兩(生用,去皮臍),芎藭3分,細(xì)辛半兩,半夏半兩
(生用),川烏頭1分(生用,去皮臍),白附子半兩(生用),白僵蠶3分(生用),麝香1分(細(xì)
研),麻黃半兩(去根節(jié))。
【制法】上為末,以棗瓤為丸,如綠豆大,以膩粉滾過,令干。
【功能主治】一切風(fēng)。
【用法用量】每服3丸,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二十五

396.哮喘方
痰火癥
真麻油三兩。以牛黃五錢。明礬一兩。研末浸油內(nèi)。痰火發(fā)時。服一二匙痰自下。
七粒金丹
治哮吼之癥神效。將瓦放火上燒紅。放鵓鴿糞于紅瓦上。自然成灰。研細(xì)好酒送下。二三錢即愈。
治哮病方
哮有虛實之分。熱哮。鹽哮。酒哮。皆虛癥也。寒哮。實癥也。寒哮遇冷風(fēng)而發(fā)。熱哮傷熱傷暑而發(fā)。
治不同法。

麥冬(三錢)桔梗(三錢)甘草(二錢)
水煎服一帖即愈。不必加去痰之藥。加則不效矣。不能斷根另有藥。
397.實哮方
百部(二錢)炙草(二錢)桔梗(三錢)半夏(一錢)陳皮(一錢)茯苓(一錢五分)
水煎服。二帖即愈。

斷根方
用海螵蛸火為末。大人五錢。小兒二錢。黑砂糖拌勻調(diào)服。一帖即除根。若不服上煎藥。止可得半
也。上煎藥如熱哮加元參三錢。冷哮加干姜一錢。鹽哮加飴糖三錢。酒哮加柞木三錢。

定喘止嗽降痰噙化方
孩兒茶白檀香白豆蔻桔梗麥冬(去心)蛤粉(各一兩)川貝母(一兩,去心)南薄荷天門冬(各五
錢)木香(三錢)麝香(二分)真冰片(五分)
上藥共為末。甘草四兩。熬膏為丸。如梧子大。每噙化一丸。去痰降氣止嗽。如神。不可備述。

治鹽哮方
鹽哮每朝清晨服豆腐漿愈。

治冷哮方
茯苓干姜(各一兩)南星(七錢)石膏(七錢)生半夏杏仁(各五錢)
上味共研末。每服三錢。烏梅燈心湯服。

冷哮方此非湯劑可治須吸煙法
乳香蕓香麻黃細(xì)辛薄荷
各等分。為細(xì)末。撲紙上捻作長條。燃火令旺。滅之即以煙熏口中及鼻內(nèi)。淚出自痊。
凡三次作三日。

398.牙痛、牙齦腫痛
牙痛(1)
處方:生地二錢,獨活二錢
用法:水煎,飯后服。
牙痛(2)

處方:生地二錢,荊芥一錢,川軍一錢,白芷一錢,遼細(xì)辛一錢,甘草一錢
用法:水煎服。

牙齦腫痛
處方:生代赭石五錢,生石膏三錢,滑石三錢,懷牛膝三錢,甘草一錢
用法:水煎服。


399.破傷風(fēng);兼治中風(fēng)手腳攣縮及半身不隨
白丸子
【處方】安息香1兩,胡桃仁(與安息香同研)1兩,白膠香(研)1分,牛黃(研)1分,麝香1分,丹
砂(研)1分,芎藭1分,當(dāng)歸(切,炒)半兩,干蝎7枚(全者,酒炒),巴豆3粒(去皮心膜,研如
膏,壓去油)。
【制法】上10味,將3味搗為細(xì)末,與別研7味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破傷風(fēng);兼治中風(fēng)手腳攣縮及半身不隨。
【用法用量】每服1-2丸,溫酒送下。量力飲之,但令醺醺,勿至大醉,兼理中風(fēng)。手腳攣縮及半身不
隨,日2夜1,不可過多。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六

400.十種水氣
白丸子
【處方】輕粉1錢,粉霜1錢,玄精石1錢半,滑石半兩,硇砂半錢,白直丁香20個。
【制法】上先次將粉霜、玄精、硇砂勻研,滴水為丸,用白面裹,草火內(nèi)燒,面熟為度,不用裹藥
面,復(fù)同余藥,丸如綠豆大,再用滑石為衣。
【功能主治】十種水氣。
【用法用量】第1日服3丸,日3次;第2日5丸,第3日8丸,1日8次,熟水送下。不動臟腑,其水道小便
出。
【摘錄】《雞峰》卷十九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溫里劑』附子粳米湯
【醫(yī)方賞析】安心湯
苓甘五味姜辛湯
防風(fēng)丸,熱感冒
治療心下痞滿的方劑
系列方497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