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 嗽 散
(《醫(yī)學心悟》卷3)
[組成] 桔梗炒 荊芥 紫菀蒸 百部蒸 白前蒸各二斤(各lOg) 甘草炒十二兩
(4g) 陳皮水洗,去白一斤(5g)
[用法] 上為末。每服三錢(9g),食后,臨臥開水調(diào)下;初感風寒,生姜湯調(diào)
下。 、
[功用] 止咳化痰,疏表宣肺。
[主治] 咳嗽??人匝拾W,咯痰不爽,或微有惡風發(fā)熱,舌苔薄白,脈浮緩。
[病機分析] 本方所治之咳嗽,乃為外感咳嗽經(jīng)服解表宣肺藥后而咳仍不止者。風
邪犯肺,肺失清肅,雖經(jīng)發(fā)散,因解表不徹而其邪未盡,內(nèi)傳人肺,肺氣郁而不宣,則
咽癢咳嗽;肺氣郁閉,津凝不布,故咯痰不爽。此時外邪十去八九,則微有惡風發(fā)熱。
舌苔薄白,脈浮緩為表邪外襲之征。
[配伍意義] 本方所治之咳嗽,為余邪未盡而肺失宣降,治之之法,理當化痰宣肺
止咳,并佐以疏散之品,以祛邪外出。方中紫菀、百部為君,二者均人肺經(jīng),味苦,性
溫而不熱,潤而不寒,功在止咳化痰,治咳嗽不分久新。臣以桔梗、白前,一宣一降,
復肺氣之宣降,以增強君藥止咳化痰之力。佐用橘紅理氣化痰;荊芥辛而微溫,疏散風
邪,祛邪外出,宣發(fā)肺氣,開其閉郁,有啟門逐寇之功。甘草調(diào)和諸藥,合桔梗又有利
咽止咳之效,用為佐使藥。諸藥配合,可收宣肺止咳,疏風散邪之功。
本方藥僅七味,量亦輕微,具有溫而不燥,潤而不膩,散寒不助熱,解表不傷正的
特點,正所謂:“既無攻擊過當之虞,大有啟門驅(qū)賊之勢”,堪稱溫潤平和之劑。因本方
具有較好的宣肺止咳之功,故隨證加減可用于多種咳嗽。
[類方比較] 本方與杏蘇散均治外感咳嗽,皆由解表宣肺,化痰止咳之品配伍而
成,然二者解表之力均不足。杏蘇散主治外感涼燥之咳,以二陳湯為基礎,祛痰力量優(yōu)
于止嗽散;止嗽散主治外感風寒之咳,配桔梗、紫菀、百部、白前,止咳力優(yōu)于杏蘇
散。臨證當鑒別應用。
[臨床運用]
1。證治要點 本方之用當以咳嗽咽癢,咳痰不爽,苔薄白為證治要點。
2.加減法 若風寒初起,頭痛鼻塞,發(fā)熱惡寒等表證較重者,加荊芥、防風、蘇
葉、生姜以散邪;若暑氣傷肺,口渴煩心溺赤者,其癥最重,加黃連、黃芩、花粉以直
折其火;若濕氣生痰,痰涎稠粘者,加半夏、茯苓、桑白皮以祛其痰;若燥氣焚金,干
咳無痰者,加瓜蔞、貝母、知母以潤燥。
3.對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氣管炎、百日咳等屬風邪犯肺之咳嗽者,皆可以本
方加減治之。
[使用注意] 陰虛勞嗽或肺熱咳嗽等無表邪者,忌用。表邪重者,亦非本方所宜。
[源流發(fā)展] 本方為程氏“苦心揣摩而得也”(《醫(yī)學心悟》卷3)。方中以紫菀、
百部為主,取其溫而不熱,潤而不寒之性,止咳化痰,效用卓著,為后世所稱道,溯其
組方之源,似與《圣濟總錄》卷66之紫菀丸、百部丸在遣藥立法方面有承襲關系。紫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