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fèi)電子書等14項(xiàng)超值服

開通VIP
御醫(yī)療病秘典內(nèi)科一

內(nèi)  

感 冒

    感冒是感受觸冒風(fēng)邪或時行病毒,引起肺衛(wèi)功能失調(diào),出現(xiàn)鼻塞、流涕、噴嚏、頭痛、惡寒、發(fā)熱、全身不適等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一種外感疾病。

 藥方1 

 方  名 防風(fēng)通圣丸

 組  成 防風(fēng)、荊芥穗、赤芍藥、薄荷、川芎、連翹、梔子、黃芩、桔梗、麻黃、白芷、石膏、滑石、當(dāng)歸尾、甘草各60克。

 用  法 共研細(xì)末,水泛為丸。每次服用4.5克,用清茶送下。

 功  能 疏風(fēng)解表,清熱通便。

 主  治 表寒里熱證,癥見氣血凝滯,頭痛腰酸,鼻塞清涕,周身骨節(jié)疼痛,憎寒壯熱,口苦舌干,咽喉不利,咳嗽聲啞,一切初起傷風(fēng)傷寒。

 特別提示 虛人及孕婦慎用。日常食用蔥、大蒜、姜、食醋亦有預(yù)防作用。

  

藥方2 

方  名 香薷丸

組  成 藿香、木瓜、蘇葉、茯苓各750克,香薷1500克,扁豆500克,陳皮、甘草各250克,丁香、檀香各125克。

用  法 共研細(xì)末,煉蜜和丸。每次服用1~2丸,不拘服用時間用新汲井水送下。時當(dāng)夏月盛暑之時,無論男女大人小兒,宜常服之,不可缺少。

功  能 祛暑解表,化濕和中。

主  治 暑濕證,癥見燥渴脘悶,頭目皆眩,胸膈煩滿,嘔噦惡心,口苦舌干,四肢困倦,精神短少,不思飲食;或發(fā)霍亂,吐瀉轉(zhuǎn)筋,小便黃而短,大便溏且頻。以上諸癥,悉皆治之。

特別提示 清淡飲食。表虛有汗或中暑發(fā)熱汗出,心煩口渴者,不可使用。

藥方3 

方  名 香薷散

組  成 香薷500克,厚樸(姜汁炒)、白扁豆(炒)各250克。

用  法 上藥水煎,浸冷,服用。

功  能 清熱解表。

主  治 暑熱乘涼,遇冷,陽氣被陰邪所阻遏,癥見頭痛,發(fā)熱,惡寒,煩躁,口渴,腹?jié)M,吐瀉。

藥方4 

方  名 芎蘇飲

組  成 川芎3克,紫蘇、枳殼(炒)各4.5克,桔梗3克,前胡、半夏、茯苓各4.5克,木香3克,陳皮4.5克。

用  法 水煎,去渣,溫服。

功  能 散寒解表。

主  治 感冒,受風(fēng)邪侵襲,癥見頭疼,胸滿,發(fā)熱,惡寒,脈浮緩。

特別提示 去川芎加人參,名為參蘇飲。

 藥方5 

 方  名 川芎茶調(diào)散

 組  成 川芎500克,羌活、防風(fēng)、荊芥、白芷、薄荷各750克,甘草15克。

 用  法 上藥為散,每次9克,加細(xì)茶1撮,煎濃汁調(diào)服。

 功  能 解表祛風(fēng),升陽散熱。

 主  治 頭痛,項(xiàng)強(qiáng),出汗,怕風(fēng),脈弦浮數(shù)。

 藥方6 

 方  名 香蘇飲

 組  成 香附(生研)9克,紫蘇、陳皮各4.5克,甘草2克,生姜3片,蔥白3根。

 用  法 上藥水煎,去渣,溫服。

 功  能 散邪解郁,緩中止痛。

 主  治 感冒,發(fā)熱,頭疼,脅痛,脈弦浮。

 藥方7 

 方  名 消風(fēng)百解散

 組  成 麻黃24克,蒼術(shù)(炒)、白芷各30克,荊芥、陳皮各45克,甘草2克。

 用  法 上藥為散,每次9克,加生姜3片、蔥白3根,水煎服。

 功  能 散風(fēng)除濕,定喘止痰。

 主  治 傷風(fēng),頭疼,發(fā)熱,鼻塞,聲重,氣喘,痰多,脈浮緩。

   

 藥方8 

 方  名 局方神術(shù)散

 組  成 蒼術(shù)(炒)30克,羌活、白芷、藁本、川芎各45克,細(xì)辛、甘草各2克。

 用  法 上藥為散,每次9克,加生姜3片、蔥白3根,水煎服。

 功  能 解表散風(fēng),清熱止痛。

 主  治 傷風(fēng),頭痛,鼻塞,聲重,發(fā)熱,惡風(fēng),脈弦。

 藥方9 

 方  名 沖和散

 組  成 蒼術(shù)(米泔浸用)、荊芥各30克,甘草(炙)15克。

 用  法 上藥為散,每次9克,用生姜湯調(diào)服。

 功  能 清熱散風(fēng),行氣祛痰。

 主  治 傷風(fēng),挾濕,癥見發(fā)熱,痰多,頭目昏蒙不清,脈弦細(xì)。

藥方10 

方  名 局方羌活湯

組  成 羌活45克,麻黃30克,防風(fēng)45克,川芎、枳殼30克,前胡45克,菊花(去蒂)90克,蔓荊子、黃芩各45克,細(xì)辛15克,石膏(生)90克,甘草15克,茯苓90克。

用  法 上藥為散,每次9克,加生姜3片,水煎,溫服。

功  能 疏風(fēng)清熱。

主  治 傷風(fēng),發(fā)熱,肢體煩痛,頭暈,目眩,脈洪緩。

藥方11 

方  名 參蘇飲

組  成 前胡、蘇葉各3克,枳殼(炒)4.5克,半夏(制)、茯

苓、山楂(焦)、神曲(焦)各6克,羌活、防風(fēng)各4.5克,枇杷葉6克,甘草(生)2克。

用  法 引用生姜3片,水煎,溫服。

功  能 外散表邪,內(nèi)清飲熱。

主  治 內(nèi)有飲熱停滯,外受風(fēng)涼邪氣侵襲,癥見頭痛,嘔吐,四肢酸軟,脈浮緩。

藥方12 

方  名 銀翹散加減

組  成 薄荷3克,連翹、金銀花各10克,淡豆豉12克,竹葉3克,桔梗(苦)6克,甘草(生)3克,鮮蘆根20克。

用  法 水煎服。

功  能 辛涼清宣,苦寒瀉熱。

主  治 風(fēng)溫上受,邪在肺衛(wèi),上焦風(fēng)熱初起,癥見發(fā)熱,汗出,微惡風(fēng)寒,咳嗽,咽痛,頭痛,口微渴,舌尖紅,脈浮數(shù)。

 藥方13 

 方  名 疏解正氣湯

 組  成 蘇葉6克,橘皮、半夏各3克,杏仁(研)、茯苓各9克,桑白皮6克,枳殼3克。

 用  法 引用生姜3片、白芍藥9克,水煎服。

 功  能 疏風(fēng)解肌,止咳化痰,理氣。

 主  治 寒熱往來,身肢酸痛,胸脅脹滿,痰壅咳嗽,懶食少寐。

 特別提示 清淡飲食,注意保暖,避風(fēng)寒。

  

外感發(fā)熱

    外感發(fā)熱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或溫?zé)嵋叨局畾?,?dǎo)致營衛(wèi)失和,臟腑陰陽失調(diào),出現(xiàn)病理性體溫升高,伴有惡寒、面赤、煩躁、脈數(shù)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一類外感病癥。

藥方1 

方  名 加味三黃湯

組  成 黃連1.5克,黃芩、黃柏各3克,連翹4。5克,牡丹皮6克,梔子4。5克,赤芍藥、薄荷各3克。

用  法 上藥水煎,溫服。

功  能 清熱瀉火解毒。

主  治 發(fā)熱之脾胃濕熱證。實(shí)火,氣分偏勝,壯火升騰,癥見發(fā)熱,錯語,口燥咽干,陽狂煩躁。

特別提示 飲食上宜食用清淡流食或半流食。湯藥宜微溫服,服藥后酌加衣被,或進(jìn)食少許熱稀粥,以培汗源,助邪外達(dá)。

藥方2 

方  名 白虎湯

組  成 石膏(洗)12500克,知母4500克,甘草2250克。

用  法 上藥共為細(xì)末,每次9克,用水約450毫升,加入糯

米30余粒,煎至300毫升,過濾去渣,溫服。治療小兒時,藥量要減

少,或者加入人參少許,一同水煎。飯后服用。

功  能 清胃解熱。

主  治 傷寒大汗出后,表證已經(jīng)解除,癥見心胸?zé)?,口渴欲飲,嘔吐,或?yàn)a下7~8天后邪毒不解,熱結(jié)在里,表里俱熱,惡風(fēng),口大渴,舌頭干燥,煩悶不解,想大量飲水;又治療夏天中暑,大汗出,

惡寒,身體發(fā)熱,口渴。

 特別提示 此藥宜立夏到立秋之間服用,春季和立秋后服用可

導(dǎo)致亡血,虛弱的病人不可以服用。

  濕 阻

    濕阻是指濕邪阻滯中焦,運(yùn)化功能減弱,以脘腹?jié)M悶,肢體困重,

納食呆滯等為主要臨床特征的外感病。

 藥方1 

 方  名 戊巳丸

 組  成 黃連(如豆大)、吳茱萸、白芍藥(如豆大)各120克。

 用  法 上藥一同炒,等到吳茱萸炒為黃色即停止,放冷,共為細(xì)末,水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50~70丸,飯前用米湯送下。

功  能 補(bǔ)益,清熱祛濕。

主  治 脾胃被濕所困,運(yùn)化功能減弱,水谷不化,泄瀉。

藥方2 

方  名 堅(jiān)中丸

組  成 黃連(去須)、黃柏各30克,陳皮15克,茯苓(去皮)、白術(shù)、澤瀉各30克,肉豆蔻、白芍藥、人參、桂枝、半夏各15克。

用  法 上藥共為細(xì)末,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50~70丸,飯前用溫米湯送下。

功  能 清熱祛濕。

主  治 脾胃被濕所困,泄瀉。

  

  藥方3 

方  名 水煮木香膏

組  成 木香、丁香、訶子(皮)、當(dāng)歸、藿香、黃連(去須)、白芍藥、青皮(去白)、陳皮(去白)、甘草(炙)、厚樸(生姜制)各30克,枳實(shí)(麩炒)、干姜(炮)各15克,乳香、肉豆蔻、砂仁各30克,罌粟殼(蜜水拌炒深黃色)180克。

用  法 上藥共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次1丸,用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渣,飯前稍熱服用。

功  能 補(bǔ)益,行氣,祛濕。

主  治 脾胃被濕所困,癥見泄瀉,腹痛,日夜均發(fā)作,腸鳴,不思飲食,每次想大便時即里急后重,或小便黃,或?yàn)槟撗恪?/span>

 痢 疾

    痢疾是因外感時行疫毒,內(nèi)傷飲食而致邪蘊(yùn)腸腑,氣血壅滯,傳導(dǎo)失司,以腹痛腹瀉,里急后重,排赤白膿血便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具有傳染性的外感疾病。

藥方1 

方  名 治痢方

組  成 紫菀、桔梗、赤芍藥、白芍藥、白術(shù)各等份。

用  法 上藥共為細(xì)末,每次15克。細(xì)切,用羊肝拌之,做面角兒食用。后用白開水送下,飯前服。

功  能 升清,和血,利濕。

主  治 濕熱痢。

特別提示 搞好水、糞的管理,飲食管理,消滅蒼蠅;多食用生蒜瓣,或?qū)⑸獍攴湃氩耸持?;綠豆適量,煎湯飲用。或?qū)ⅠR齒莧、陳茶葉共研細(xì)末,大蒜瓣搗泥拌和,入糊為丸,如龍眼大小。每次1丸,

每日2次,連服2周。

 藥方2 

 方  名 護(hù)心奪命丸

 組  成 肉豆蔻45克,白芍藥(酒炒)180克,甘草(炙)30克,橘紅(廣)、扁豆(炒,白)各90克,滑石180克,赤曲(炒研)120克,蓮子肉(去心,炒焦黃)150克,升麻(醋炒,綠色)75克,黃連90克。

 用  法 上藥共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次9克,用白開水吞服。

 功  能 健脾止瀉,和中補(bǔ)虛。

 主  治 休息痢,虛弱人患痢及痢久脾胃虛者。

 特別提示 同藥方1。

藥方3 

方  名 大黃丸

組  成 大黃(切片,蜜蒸,川)500克,白芍藥(酒浸,切片,炒)180克,甘草(炙)90克,檳榔100克,木香(切片不見火,為末)30克,枳殼(炒)120克。

用  法 上藥共為細(xì)末,煉蜜同水煎,木香和搗為丸,如綠豆大。每次用白萊菔湯吞服9克,重者吞服15克。以瀉2~3次,腹中爽快為度。胃氣虛極之人,勿輕用之。積滯重而元?dú)馓撜?,以人參湯吞服。孕婦以人參、縮砂湯吞服,服用后另用人參丸補(bǔ)之。

功  能 行氣導(dǎo)滯,和血止痢。

主  治 濕熱痢。痢初起壯實(shí)者可用。

特別提示 胃弱者禁用。

   

 藥方4 

方  名 訶子飲

組  成 御米(去皮蜜炒)1.5克,訶子(去核)2克,干姜(炮)2克,橘紅1.5克。

用  法 上藥共研細(xì)末,空腹服。

功  能 攝腸止瀉。

主  治 痢疾。

特別提示 同藥方1。

 藥方5 

方  名 薤白湯

組  成 淡豆豉(綿裹)250克,薤白1把,梔子7枚(大者破之)。

用  法 上藥制成麻豆大,用水2.5升,先煮梔子10沸,然后下薤白,煎至2升左右,再下淡豆豉,煎至1.2升左右,去渣。每次300毫升。

功  能 清熱止痢。

主  治 傷寒,痢疾,大便顏色如爛肉汁色,赤白帶下,腹痛。

 藥方6 

方  名 化滯湯

組  成 檳榔、厚樸(制)、黃連、黃芩、白芍藥(炒)、木香各4.5克,當(dāng)歸6克,青皮(炒)4.5克,滑石9克,甘草1.5克。

用  法 上藥水煎,去渣,溫服。

功  能 清熱化滯,行氣止痢。

主  治 氣滯,痢疾,里急后重,脈沉數(shù)。

藥方7 

方  名 加味平胃散

組  成 蒼術(shù)(炒)、厚樸(制)、黃連、黃芩、澤瀉、木香、檳榔、陳皮、甘草各45克。

用  法 上藥為散,每次用米湯煎9克,去渣,溫服。

功  能 調(diào)中清化,清熱祛濕。

主  治 濕熱,痢疾,脈細(xì)數(shù)。

藥方8 

方  名 衛(wèi)生湯

組  成 白術(shù)(土炒)9克,升麻2暢5克,人參4暢5克,茯苓6克,黃連(川)、木香各3克,山藥(炒)9克,澤瀉4暢5克,扁豆(炒)9克,甘草(炙)2克。

用  法 水煎,去渣,溫服。

功  能 補(bǔ)脾健運(yùn),除濕止痢。

主  治 脾虛,痢疾,脈弱。

藥方9 

方  名 真人養(yǎng)臟方

組  成 人參4暢5克,白術(shù)9克,白芍藥(酒炒)、當(dāng)歸(糯粉拌炒)各4暢5克,肉豆蔻(糯粉包煨)、木香(煨)各3克,訶子(炒)、罌粟殼(炒)各9克,肉桂(去皮)、甘草(炙)各3克。

用  法 水煎,去渣,溫服。

功  能 補(bǔ)益,止痢。

主  治 痢疾日久,滑脫,脈軟。

特別提示 暴痢去當(dāng)歸,久痢加附子。

   

 藥方10 

 方  名 訶藜勒散

 組  成 訶子肉(煨)500克。

 用  法 上藥為散,每次用米湯合服9克。

 功  能 收澀止痢。

 主  治 痢疾不止,放屁多,脈濡。

 藥方11 

 方  名 千金溫脾湯

 組  成 大黃(醋炒)、人參、附子(炮)、炮姜、甘草(炙)各3克。

 用  法 水煎,去渣,溫服。

 功  能 補(bǔ)瀉兼施,止痢。

 主  治 濕熱,下利,痢久生寒,陽氣虛衰,腹痛,脈緊細(xì)數(shù)。

 特別提示 冷痢減少大黃用量,去甘草,加倍炮姜、附子用量,加肉桂。

藥方12 

方  名 甘草干姜湯

組  成 甘草(炒黃)9克,干姜(炒黑)4.5克。

用  法 水煎,去渣,溫服。

功  能 溫中益胃,祛寒止痢。

主  治 孕婦受寒,腹痛,胎兒下墜,下利不止,脈緊。

藥方13 

方  名 二圣散

組  成 木耳(干黑,炒)30克,鹿角(膠,炒如珠子)0.3克。

用  法 上藥共為細(xì)末,每次9~12克,用溫酒調(diào)下,不拘服用時間。

功  能 補(bǔ)益。

主  治 痢疾,泄瀉,不問得病新久。

藥方14 

方  名 黃連烏梅丸

組  成 烏梅(炒)、黃連(去須)各120克。

用  法 上藥共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20丸,用溫米湯送下。

功  能 清熱止痢。

主  治 熱痢。

藥方15 

方  名 加減倉廩湯

組  成 羌活、獨(dú)活、前胡、柴胡各3克,川芎2克,茯苓6克,枳殼(炒)2克,桔梗3克,木香(研)、黃連(姜炒)各2克,扁豆(炒)6克,甘草(生)2克。

 用  法 引用生姜1片、陳倉米3克,水煎服。

 功  能 祛風(fēng)除濕。

 主  治 暑濕停滯于內(nèi),外感風(fēng)涼邪氣,頭悶,身酸,惡心,胸滿,泄瀉,紅白下利,一晝夜多達(dá)十余次,脈浮緩。

 特別提示 倉廩湯治療各種痢疾,發(fā)熱,心煩,頭痛,吃飯后即嘔吐。

  瘧 疾

    瘧疾由感受瘧邪,邪正交爭所致,是以寒戰(zhàn)壯熱,頭痛,汗出,休作有時為特征的傳染性疾病,多發(fā)于夏秋季。

  

藥方1 

方  名 瘧母方

組  成 鱉甲(醋炙)120克,蟲(煅存性,研極細(xì))、橘紅(廣)各45克,射干(曬干)30克,青皮(醋炒)、人參各24克,肉桂(去皮)18克,干漆(煅煙起存性,研如飛塵)15克。

用  法 上藥研為極細(xì)末,用醋煮稀糯粥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次12克,空腹用淡姜湯服下。

功  能 祛邪截瘧。

主  治 瘧疾。

特別提示 發(fā)作之后,遍身汗出,倦怠思睡,應(yīng)注意拭干汗液,及時更換內(nèi)衣。未發(fā)作之時,可在戶外活動,但避免過勞。飲食應(yīng)爽口而富于營養(yǎng),以增強(qiáng)患者的抗病能力。

 藥方2 

 方  名 六合定中丸

 組  成 香薷、蘇葉各120克,厚樸(炙)45克,枳殼(炒)75克,砂仁30克,甘草1.5克,扁豆(炒)75克,赤茯苓60克,丁香30克,羌活45克,木瓜75克,檀香30克,半夏(炙)60克,藿香120克。

 用  法 上藥共研極細(xì)面,煉蜜為丸,每服4暢5克。

 功  能 祛暑除濕,和中止瀉。

 主  治 中暑及由暑濕引起的瘧疾、痢疾、霍亂、胸悶惡心,頭痛腹痛,或吐或?yàn)a或痢等癥。此方為香薷丸之加味,清暑之外側(cè)重和胃。

 特別提示 同藥方1。

 藥方3 

 方  名 和解化瘧湯

 組  成 葛根6克,銀柴胡、萸黃連、草果仁(研)各4.5克,檳榔9克,藿香、陳皮、厚樸(炙)各6克,豬苓9克,茵陳6克。

 用  法 引用蔓荊子9克,水煎,去渣,溫服。

 功  能 和解少陽表里之半,分消三焦上下之勢。

 主  治 瘧疾。

 特別提示 同藥方1。

 藥方4 

 方  名 驅(qū)瘧散

 組  成 附子(炮)30克,柴胡15克,當(dāng)歸60克,葛根45克,厚樸(制)、肉桂各30克,半夏(制)45克,黃芪(蜜炙)90克,甘草15克。

用  法 上藥為散,每次水煎15克,去渣,溫服。

功  能 補(bǔ)火溫營,祛寒截瘧。

主  治 瘧疾,熱少寒多,自汗,四肢發(fā)冷,脈弦遲。

藥方5 

方  名 人參養(yǎng)胃湯

組  成 人參4.5克,厚樸(制)3克,茯苓4.5克,草果(炒)3克,橘紅、藿香、半夏(制)各4.5克,甘草1.5克,生姜3片,烏梅9克,蒼術(shù)3克。

用  法 水煎,去渣,溫服。

功  能 養(yǎng)胃調(diào)中,截瘧。

主  治 瘧疾,脾胃虛弱,食少,脈沉,稱之為瘴瘧。

特別提示 寒多加干姜,熱多加柴胡、黃芩。

藥方6 

方  名 四獸飲

 組  成 人參、白術(shù)(炒)、半夏(制)各4.5克,草果(炒)3克,烏梅9克,茯苓、陳皮各4.5克,甘草(炙)3克,生姜3片,大棗3枚。

 用  法 水煎,去渣,溫服。

 功  能 健脾化痰,截瘧。

 主  治 瘧疾,久瘧,日久不痊愈,傷中氣,導(dǎo)致痰濕不化,胸膈痞滿,惡心,嘔吐不止,脈弦細(xì)滑。

 藥方7 

 方  名 柴胡養(yǎng)陰湯

 組  成 柴胡2克,當(dāng)歸9克,陳皮、知母(酒炒)各4.5克。

 用  法 水煎,去渣,溫服。

 功  能 養(yǎng)營解表,截瘧。

 主  治 瘧疾,久瘧,日久不痊愈,營陰暗傷,邪留在經(jīng)中,寒熱往來不止。

藥方8 

方  名 七寶散

組  成 檳榔、厚樸、草果(炒)、常山、青皮(炒)各3克,甘草1.5克,生姜3片。

用  法 用水、酒各半煎,去渣,過一夜后,第二天清晨熱服。

功  能 祛邪截瘧。

主  治 瘧疾,病久,邪氣衰弱,身體氣血不虛,脈實(shí)。

藥方9 

方  名 瘧母散

組  成 鱉甲(醋炒)、桃仁各90克,三棱(醋炒)、莪術(shù)(醋炒)各45克,紅花30克,香附(醋炒)60克,神曲(炒)90克,青皮(炒)45克,麥芽(炒)、海粉各90克。

 用  法 上藥共為細(xì)末,用神曲糊丸,每次用人參湯送下9克。

 功  能 化積消堅(jiān),截瘧。

 主  治 瘧疾,久結(jié)脅下,形成瘧母,脈弦緊澀,

 藥方10 

 方  名 正氣散

 組  成 柴胡、前胡、川芎、白芷、半夏(姜炒)、麥門冬(去心)、檳榔、草果(去殼)、青皮(去瓤)、茯苓(去皮)各3克,桂枝、甘草各1克。

 用  法 上藥加生姜3片、大棗1枚,水煎,熱服。

 功  能 養(yǎng)陰截瘧。

 主  治 瘧疾初發(fā),惡寒,壯熱,頭疼,口干,有汗。

 藥方11 

 方  名 散邪湯

 組  成 川芎、白芷、麻黃、白芍藥、防風(fēng)(去蘆)、荊芥、紫蘇、羌活各3克,甘草1克。

用  法 引用生姜3片、蔥白3根,水煎,去渣,過一夜后,次日清晨溫服。

功  能 解表截瘧。

主  治 瘧疾初發(fā),惡寒,壯熱,頭痛,身痛,無汗。

特別提示 有痰加陳皮,有濕加蒼術(shù),夾食加香附。

藥方12 

方  名 人參截瘧飲

組  成 人參、白術(shù)(去蘆)、茯苓(去皮)、當(dāng)歸、青皮(去瓤,麩炒)、厚樸(姜汁炒)、柴胡、黃芩、知母(去毛)、鱉甲(醋炙)各2克,烏梅1個,甘草1克。

用  法 上藥加生姜1片、大棗2枚、桃腦7個,水煎,過一夜后,第二天清晨空腹溫服。

功  能 補(bǔ)益截瘧。

主  治 瘧疾,病人身體虛弱。

特別提示 忌食用雞、魚、豆腐、面食等食物,以及忌房勞,生氣。

藥方13 

方  名 常山七寶飲

組  成 常山、草果(去殼)、檳榔、青皮(去瓤)、厚樸(姜汁炒)、知母、蒼術(shù)(米泔制)、鱉甲各3克,烏梅1個,甘草1克。

用  法 引用生姜1片、桃腦7個,加入酒少許,水煎,過一夜后,第二日清晨溫服,午間用藥渣再煎服。

功  能 截瘧。

主  治 瘧疾,病人身體壯實(shí)。

特別提示 汗多加白術(shù),去蒼術(shù);熱多加柴胡、黃芩;寒多加桂枝;口渴加麥門冬、天花粉;痰多加貝母。

藥方14 

方  名 參歸鱉甲湯

組  成 人參1.5克,青皮(去瓤)、黃芪(蜜水炒)、鱉甲(醋炙)、當(dāng)歸(酒洗)、茯苓、白術(shù)(去蘆)、厚樸(姜汁炒)、香附、川芎各2克,砂仁、山楂(去子)、枳實(shí)(麩炒)各1.5克,甘草1克。

用  法 引用生姜1片、大棗2枚、烏梅1個,水煎,飯前,溫服。如果制成丸藥,加用醋煮化的阿魏,合前藥末,再用水醋少許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30丸,空腹用米湯送服。

功  能 補(bǔ)益截瘧。

主  治 瘧疾日久,腹部及脅肋部有痞塊,形成瘧母。

藥方15 

方  名 藿香散

組  成 厚樸(去皮)、半夏(洗)、生姜(去皮)各30克,藿香、甘草(炙)、草豆蔻、陳皮(洗)各30克。

用  法 把前3味藥同搗爛,焙干,再同其余藥共為粗末,每次9克,用水300毫升,加入生姜5片、大棗2枚,煎至200毫升,去渣,飯前服用。

功  能 行氣截瘧。

主  治 諸般瘧疾,胸中痞悶,痰逆,嘔吐。

藥方16 

方  名 柴胡栝樓根湯

組  成 柴胡(去苗)30克,黃芩(去黑心)、人參(去蘆頭)、甘草(炙)各1克,栝樓根60克。

用  法 上藥共為粗末,每次1暢5克,用水450毫升,加入生姜5片、大棗2枚,煎至300毫升,去渣服用,不拘服用時間。

功  能 補(bǔ)氣清熱。

主  治 瘧疾,寒熱往來,煩渴引飲。

藥方17 

方  名 小柴胡湯

組  成 柴胡(去蘆頭)250克,半夏(湯洗7次,焙干)75克,黃芩、人參(去蘆頭)、甘草(炙)各90克。

用  法 上藥共為粗末,每次9克,用水300毫升,加入生姜5片、大棗1個,煎至200毫升,去渣,稍熱服,不拘服用時間。小兒分作2次服用。

功  能 和解表里。

  

主  治 傷寒,溫?zé)岵。眢w發(fā)熱,惡風(fēng),頸項(xiàng)強(qiáng)直,胸部滿悶,脅痛,嘔吐,煩熱,寒熱往來,身上、面部皆黃色,小便不利,大便秘結(jié),或潮熱不解,病后勞復(fù),發(fā)熱,頭痛?;驄D人傷寒、熱入血室,以及瘧疾、黃疸與內(nèi)傷雜病而見少陽證者。

藥方18 

方  名 小柴胡加桂湯

組  成 柴胡240克,人參、甘草(炙)、半夏(洗7次,切)、黃芩、桂枝(去粗皮)各90克。

用  法 每次用上藥15克,水450毫升,加入生姜7片、大棗2枚,煎至350毫升,去渣,溫服。

功  能 和解表里。

主  治 瘧疾,先寒后熱。

特別提示 口渴,去半夏,加人參、栝樓根。

  咳 嗽

    咳嗽是指外感或內(nèi)傷等因素,導(dǎo)致肺失宣肅,肺氣上逆,沖擊氣道,發(fā)出咳聲或伴咯痰為臨床特征的一種病癥。歷代將有聲無痰稱為咳,有痰無聲稱為嗽,有痰有聲謂之咳嗽。臨床上多為痰聲并見,很難截然分開,故以咳嗽并稱。

藥方1 

方  名 清氣化痰丸

組  成 半夏、天南星各45克,橘紅、枳實(shí)、杏仁、栝樓仁、芩各30克。

用  法 上藥共研細(xì)末,用姜汁和丸。每次3克,飯后用清茶送下??人杂美鏈拖?;胸膈不利,飲食少進(jìn),用生姜湯送下。

功  能 清肺,止嗽,化痰。

主  治 痰熱郁肺型。痰熱咳嗽,癥見痰質(zhì)稠色黃,咯之不爽,胸膈痞悶,甚則氣急嘔惡,舌質(zhì)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特別提示 忌生冷、油膩、辣椒、酒、動火之物。

藥方2 

方  名 半夏天麻丸

組  成 人參、陳皮、神曲、白術(shù)、茯苓、黃柏、澤瀉、黃芪、麥芽、天麻、蒼術(shù)各120克,半夏240克,甘草60克。

用  法 上藥共研細(xì)末,水泛和丸。每次3~6克,不拘早晚,用淡姜湯送下。

功  能 燥濕祛痰,健脾和胃。

主  治 痰濕蘊(yùn)肺型。痰厥頭疼,眼黑頭旋,惡心煩悶,無力懶言,精神顛倒,目不敢開,如在舟中,頭疼如裂,身重如山,四肢厥冷,不得安臥。

特別提示 本方性燥,故對陰虛肺燥及咯血者忌用。

藥方3 

方  名 麥味地黃丸

組  成 熟地黃240克,山萸肉、山藥各120克,丹皮、茯苓、澤瀉各90克,五味子60克,麥門冬90克。

用  法 上藥共研細(xì)末,煉蜜和丸。每次3~6克,空腹用淡鹽湯送下。

功  能 滋補(bǔ)肺腎。

主  治 肺腎陰虛型。專治腎水不足,虛火上炎,消渴飲水,

五心煩熱,心火不降,陰水不升,咳嗽痰血,五臟虛損,腰痛耳鳴,眼目昏花,四肢無力,盜汗遺精等癥。

特別提示 忌食蘿卜、白酒、辛熱之物。

  

藥方4 

方  名 疏風(fēng)止嗽丸

組  成 蘇梗子15克,防風(fēng)、干葛、枳殼(炒)、前胡、桔梗、桑白皮、杏仁、半夏(炙)、茯苓各9克,陳皮、川貝母(去心)、羌活、黃芩各6克,甘草3克。

用  法 上藥共研細(xì)面,煉蜜為丸,如綠豆粒大,朱砂為衣。每次9克,用白開水送下。

功  能 疏風(fēng)解表,宣肺止嗽化痰。

主  治 外感風(fēng)寒,咳嗽痰多,或咳痰不爽者有效;久咳有痰,表邪未盡者亦宜。

特別提示 飲食清淡爽口宜消化,忌煙酒、辛辣之物。

藥方5 

方  名 清肺抑火化痰丸

組  成 陳皮、半夏(炙)、前胡各30克,熟大黃、梔子(姜炒)、麥門冬、桔梗、枳殼、天花粉各18克,海浮石21克,杏仁、百部各12克,川黃連(姜炒)、甘草各9克,栝樓仁12克,黃芩37.5克。

 用  法 上藥共研細(xì)末,煉蜜為丸,如綠豆粒大。每次服用6克。

 功  能 清肺胃實(shí)熱。

 主  治 咳嗽痰黃,咽喉疼痛,口干舌燥,大便秘結(jié)??谏嗌?,牙齒疼痛者,亦可應(yīng)用。

 特別提示 飲食清淡爽口宜消化,忌煙酒、辛辣之物。

 藥方6 

 方  名 清補(bǔ)理肺健脾丸

組  成 人參4.5克,生白術(shù)9克,茯苓15克,生地黃、當(dāng)歸各12克,杭芍藥(炒)9克,橘紅6克,麥門冬12克,桔梗、半夏曲各9克,川貝15克,甘草4.5克。

用  法 上藥共研極細(xì)面,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朱砂為衣。每次9克,用白開水送服。

功  能 益氣養(yǎng)血,健脾化痰。

主  治 脾胃氣虛而兼痰濕之證。

特別提示 同藥方4。

藥方7 

方  名 益氣清肺緩肝丸

組  成 西洋參9克,茯神18克,生白術(shù)9克,生甘草4暢5克,生地黃18克,生杭芍藥9克,牡丹皮12克,澤瀉、真熊膽、犀角各9克,麥門冬18克,白蔻仁6克,浙貝母12克,苦桔梗、石斛各9克,郁金18克。

用  法 上藥共研細(xì)面,煉蜜為丸,朱砂為衣。每日早、晚各6克,用白開水送下。

功  能 益氣清肺而兼緩肝。

主  治 清肺熱,兼治高熱、衄血、目赤生翳。

特別提示 清淡飲食,注意情緒控制,忌惱怒。

 藥方8 

 方  名 緩肝利肺化痰丸

 組  成 生地黃15克,生杭芍藥、麥門冬各9克,石斛、郁金各12克,苦桔 梗9克,橘紅6克,款冬花、浙貝母各12克,炒知母、生桑白皮各9克,生甘草3克,茯苓、牡丹皮各12克,丹參、澤瀉各9克。

 用  法 上藥共研細(xì)末,煉蜜為丸,如綠豆粒大,朱砂為衣。每次9克,用白開水送下。

  

功  能 止咳化痰,養(yǎng)血活血。

主  治 咳嗽并有呼吸道炎癥,性急等。

特別提示 清淡飲食,避勞累,忌惱怒,注意情緒控制。

藥方9 

方  名 二冬膏、梨膏

組  成 天門冬、麥門冬各240克,鴨梨20個。

用  法 把天門冬、麥門冬加水熬去渣,加川貝母60克,煉蜜收膏,此為二冬膏。鴨梨去核,取汁,對煉蜜收膏,此為梨膏。

功  能 消痰潤肺,清肺生津降火。

主  治 二冬膏治肺胃燥熱,咳嗽痰多;梨膏治干咳久咳,咳嗽燥嗆,咽喉干燥,失音氣促,痰中帶血。

特別提示 飲食宜清淡,忌辛辣。

藥方10 

方  名 通宣理肺丸

組  成 人參15克,蘇葉30克,葛根19克,半夏(炙)15克,陳皮、前胡各22.5克,茯苓15克,枳殼(炒)22.5克,桔梗30克,甘草7.5克,木香5克,麻黃19克。

用  法 上藥共研細(xì)末,煉蜜為丸,每丸重9克。每次9克。

功  能 解熱止嗽。

主  治 虛人外感咳嗽,發(fā)熱惡寒,鼻塞不通,頭痛無汗,四肢酸懶作疼。

特別提示 飲食清淡,注意休息。

藥方11 

方  名 治諸般咳嗽方

組  成 桔梗(炒)、荊芥(炒)、紫菀(再炒,飯上蒸1次)、百部(再炒,飯上蒸1次)、白前(再炒,飯上蒸1次)各240克。

用  法 以上各藥共研細(xì)末。每次9克,用開水沖服。如初感風(fēng)寒者,生姜湯調(diào)下。

功  能 止嗽化痰,宣肺解表。

主  治 咳嗽。

特別提示 此方藥性偏燥,陰虛勞嗽者不宜服。

藥方12 

方  名 清嗽止渴抑火化飲膏

組  成 蘇梗子、前胡各9克,橘紅6克,天花粉、霜桑葉、甘菊、麥門冬、赤茯苓、谷芽(炒)、神曲(炒)各9克,竹茹6克,生甘草3克。

用  法 上藥共以水煎透,去渣,再熬濃汁,煉蜜為膏。每次6克,用白開水送服。

功  能 宣肺止咳,止渴生津,祛風(fēng)清熱。

主  治 咳嗽,口渴,時有嘔吐,納食不香。

特別提示 飲食清淡,忌氣惱。

藥方13 

方  名 觀音應(yīng)夢散

組  成 人參3.3厘米(1寸),胡桃(不去皮)2個。

用  法 上藥用大棗2枚、姜5片,水煎服。

功  能 益氣止嗽。

主  治 老人體虛,咳嗽。

藥方14 

方  名 清音丸

組  成 桔梗、訶子肉各30克,甘草1.5克,硼砂、青黛各9克,冰片1克。

  

用  法 上藥共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龍眼大。每次含化1丸。

功  能 止嗽開音。

主  治 咳嗽,失音。

藥方15 

方  名 參胡三白散

組  成 人參、前胡、白術(shù)(炒)、茯苓、白芍藥(炒)各4.5克。

用  法 水煎,去渣,溫服。

功  能 扶本疏邪。

主  治 肺虛傷風(fēng),身熱,怕寒,咳嗽,氣逆,脈虛浮弦。

特別提示 寒熱加當(dāng)歸,氣促加熟地黃,挾熱加貝母,挾痰加杏仁,胸滿加枳殼,痰多加金沸草,便溏加益智仁。

藥方16 

方  名 拯陰湯

組  成 生地黃300克,人參90克,麥門冬(去心)150克,五味子60克,當(dāng)歸、白芍藥(炒)各90克,薏苡仁180克,橘紅30克,牡丹皮45克,甘草(炙)30克,蓮子肉(去心)240克。

用  法 上藥共為細(xì)末,每次水煎15克,去渣,溫服。

功  能 斂液生津,止嗽。

主  治 陰虛火動,咳嗽,氣短,煩躁,脈濡數(shù)。

藥方17 

方  名 呂洞賓仙傳蘆吸散

組  成 款冬花15克,鵝管石、陳皮各7.5克。

用  法 上藥共為細(xì)末,和勻,分作7貼,分7日服用,每日服用1貼。夜間仰臥將1帖分作3次放入竹筒內(nèi),病人口含竹筒,近咽喉用力一吸,用溫開水一口送下。

功  能 止嗽。

主  治 新久咳嗽,服用各種藥物無效,服用此藥物立效。

特別提示 本藥忌鐵器。老年人及體虛者加人參1.5克,冬天加肉桂4.5克。服藥時不可多飲水,忌食油膩食物及鹽類7日。藥物服完之后,飲食少用油鹽,半月后不忌。

藥方18 

方  名 杏仁煎

組  成 杏仁(水泡去皮尖,炒)、胡桃仁(去皮)各等份。

用  法 上兩味共碾為膏,加蜜少許為丸,如彈子大。每次服用1丸,細(xì)嚼,用姜湯送下。

功  能 止嗽。

主  治 老人久患咳嗽不愈,睡眠時不得臥,服用后立效。

藥方19 

方  名 鐘乳補(bǔ)肺丸

組  成 紫菀(去土)、五味子、白石英(捶碎)、款冬花、桂枝(去粗皮)、人參各250克,鐘乳石(捶碎)、麥門冬(去心)、桑白皮各

22.5克。

用  法 上藥為粗散,每次12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棗2枚、粳米30粒,煎至250毫升,去渣,溫服,飯后服用。

功  能 補(bǔ)氣止咳。

主  治 肺氣不足,咳嗽,上氣,胸滿,咽喉閉塞,短氣,喘乏,寒從背起,口中如同含冰雪一樣,說不出話。

藥方20 

方  名 青龍散

組  成 人參(去蘆頭)、陳皮(去白)、五味子、紫蘇各30克。

用  法 上藥共為粗末,每次9克,用水300毫升,生姜3片,煎至200毫升,去渣,溫服。不拘服用時間。

功  能 補(bǔ)氣止咳。

主  治 咳嗽,上氣,不得安臥。

 

藥方21 

方  名 團(tuán)參散

組  成 紫團(tuán)參、款冬花、紫菀蓉各等份。

用  法 上藥共為細(xì)末,每次6克,用水300毫升,加入烏梅1個,煎至200毫升,去渣,溫服。飯后服用。

功  能 止咳。

主  治 肺氣不利,咳嗽,上喘。

  哮 病

    哮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誘因或感邪引觸,以致痰阻氣道,肺失肅降,痰氣搏擊所引起的發(fā)作性痰鳴氣喘疾患。發(fā)作時喉中哮鳴有聲,呼吸氣促困難,甚至喘息不能平臥為主要表現(xiàn)。

藥方1 

方  名 定喘湯

組  成 蘇梗、白芥子、蘇子、桑白皮、百合、杏仁、陳皮、川貝母、白術(shù)、茯苓各120克,阿膠、黃芪各180克,天門冬、知母、半夏、當(dāng)歸、生地黃各60克。

用  法 上藥共研細(xì)末,煉蜜和丸,蠟殼封護(hù)。

功  能 清熱宣肺,化痰定喘。

主  治 熱哮型。氣粗息涌,喉中哮鳴,胸悶脅脹,咳嗆陣作,咯痰色黃或白,黏濁稠厚,排吐不利,煩悶不安,汗出,面赤,口苦,口渴喜飲,舌質(zhì)紅,苔黃膩,脈弦滑或滑數(shù)。

特別提示 清淡飲食,忌惱怒。

藥方2 

方  名 五虎二陳湯

組  成 麻黃、杏仁各3克,石膏6克,陳皮、半夏(姜汁炒)

各3克,茯苓(去皮)6克,人參2.5克,細(xì)茶1撮,沉香、木香(另水磨入)各1.5克。

用  法 上藥加生姜3片、蔥白3根,水煎服。

功  能 化痰平喘,止哮。

主  治 哮鳴,喘促,痰多。

 喘 病

    喘病是指由于外感或內(nèi)傷,導(dǎo)致肺失宣降,肺氣上逆或氣無所主,腎失攝納,以致呼吸困難,甚則張口抬肩,鼻翼煽動,不能平臥等為主要臨床特征的一種病癥。

 藥方1 

 方  名 治喘方

 組  成 補(bǔ)骨脂(酒蒸為末)300克,胡桃肉(去皮研爛)600克。

 用  法 蜜調(diào)成飴,每日早晨酒服25毫升,不能飲者,用開水調(diào)服。

 功  能 溫腎納氣。

 主  治 腎氣虛型,喘與咳,腰腳痛。

 特別提示 忌羊肉。

  

藥方2 

方  名 礞石滾痰丸

組  成 礞石30克,大黃、沉香、黃芩(酒)各240克。

用  法 上藥共研細(xì)末,水泛和丸,礞石為衣。每次服用2克或3克,小兒少用,用白開水送下,清茶亦可。

功  能 瀉火逐痰。

主  治 痰熱遏肺型。痰飲為患,頭面烘熱,眼目赤腫,眩暈風(fēng)癇,齒頰痛癢,咽喉腫痛,黑色痰涎,嘈雜惡心,咳嗽喘急,心腹作痛;或腰背四肢暴痛,狀如銼閃;或口糜舌爛,眼澀耳痛,咽喉不利,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或心下如停冰雪;或渾身習(xí)習(xí)如蟲行者;或心下怔忡驚悸,小兒驚癇抽搐,并皆治之。

特別提示 本方力較峻,凡中氣不足,脾腎陽虛者及孕婦等,皆應(yīng)慎用。

藥方3 

方  名 金匱腎氣丸

組  成 熟地黃、山萸肉、山藥各240克,丹皮、茯苓、澤瀉、附子、肉桂各90克,車前子、牛膝各30克。

用  法 上藥共研細(xì)末,煉蜜為丸。每次80~90丸,空腹用米湯送下。

功  能 補(bǔ)腎納氣。

主  治 腎氣虛型。脾胃虛弱,腰痛腳腫,小便不利,四肢浮腫;或喘急痰盛,已成臌癥。

特別提示 忌氣惱、房事、勞碌,忌食生冷、厚味、咸物。

藥方4 

方  名 都?xì)馔?/span>

組  成 熟地黃240克,山萸肉、山藥各120克,丹皮、茯苓、澤瀉各90克,五味子240克。

用  法 上藥共研細(xì)末,煉蜜為丸。每日空腹用淡鹽湯送下9克,用白開水亦可。

功  能 滋腎納氣。

主  治 腎虛氣喘型。真陰虧損,虛火上炎,移熱于肺,肺熱則津液不能生血,轉(zhuǎn)而變?yōu)樘?,所以口燥舌干,咽喉疼痛,失音失血,咳嗽不止?/span>

特別提示 忌白酒、蘿卜、諸般血物。

藥方5 

方  名 定喘湯

組  成 麻黃、款冬花、半夏、桑白皮各9克,蘇子6克,杏仁4克,白果21個,黃芩、甘草各5克。

用  法 水煎,慢慢服用。

功  能 清熱宣肺,化痰定喘。

主  治 肺寒哮喘,胸膈發(fā)熱。

藥方6 

方  名 理中湯

組  成 砂仁、干姜(炒)、蘇子、厚樸(姜汁炒)、桂枝、陳皮、甘草(炙)各3克,沉香、木香(水磨入)各1暢5克。

用  法 引用生姜3片、水煎,加入磨沉香、木香一起服用。

功  能 祛寒定喘。

主  治 寒喘。

特別提示 手足發(fā)冷,脈細(xì)加附子。

  

藥方7 

方  名 五虎湯

組  成 麻黃、杏仁(去皮尖,炒)各9克,石膏15克,甘草3克,細(xì)茶1撮,桑白皮3克。

用  法 引用生姜3片、蔥白3根,水煎,熱服。

功  能 發(fā)表定喘。

主  治 傷寒,喘急。

特別提示 有痰加二陳湯。服用本藥后服用小青龍湯加杏仁。

藥方8 

方  名 天門冬丸

組  成 天門冬(去心,焙)、麥門冬(去心,焙)、人參、百合、桑白皮(炙)、茯苓(去黑皮)、紫菀(去苗)、貝母、杏仁(湯浸,去皮尖,麩炒,另研)各30克,前胡(去蘆頭)、五味子各1克,甘草(炙)15克。

 用  法 上藥共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次服用1丸,用綿裹,含化,順津液咽下,或者用煎桑白皮湯化下1丸也可以。飯后服用。

 功  能 補(bǔ)益清熱,潤肺消喘。

 主  治 熱邪侵襲肺臟,喘促,咳嗽,心神煩悶。

 藥方9 

 方  名 神秘湯

 組  成 陳皮(洗)、生姜、紫蘇、人參、桑白皮(炒)各250克。

 用  法 每次上藥加水3升,煎至1升,去渣,溫服。分3次服用。

 功  能 補(bǔ)益消喘。

主  治 水氣上逆乘肺,肺氣不通暢,病人不能臥,臥下則喘,脈沉大。

藥方10 

方  名 益脾理肺化痰湯合參脈飲

組  成 白術(shù)(土炒)6克,茯苓、陳皮、半夏(制)各4.5克,當(dāng)歸、白芍藥(炒)、桑白皮(蜜炙)、地骨皮各3克,川貝母4.5克,桔梗、蘇子(炒)、人參各3克,麥門冬(去心)6克,五味子(研)、甘草

(炙)各1.5克。

用  法 引用姜1片、大棗2枚,水煎服。

功  能 益脾理肺,補(bǔ)氣化痰。

主  治 氣虛,痰喘之癥,又因?yàn)楸硎茱L(fēng)寒,以致痰盛,喘促,不得臥,胸滿,腹脹,不思飲食,四肢浮腫,身軟,形氣消瘦,氣短,脈虛滑。

特別提示 此方為標(biāo)本兼治之法,參脈湯功能為益心氣,補(bǔ)肺氣。

  肺 脹

    肺脹是指多種慢性肺系疾病反復(fù)發(fā)作,遷延不愈,肺、脾、腎三臟虛損,從而導(dǎo)致肺管不利、氣道不暢、肺氣壅滯、胸膺脹滿等病理改變,以喘息氣促、咳嗽咯痰、胸部膨滿、胸悶如塞,或唇甲紫紺、心悸浮腫,甚至出現(xiàn)昏迷、喘脫為臨床特征的病癥。

 藥方1 

方  名 清肺葶藶丸

組  成 葶藶子(甜)、杏仁(去尖)各60克,木通45克,貝母(去心)、防己各60克。

用  法 上藥共為細(xì)末,用大棗肉為丸,每次用桑白皮湯煎下9克。

功  能 清肺,瀉濕熱。

主  治 內(nèi)有濕熱,肺脹,喘急,浮腫,失眠,脈浮數(shù)。

 藥方2 

方  名 千金麥門冬湯

組  成 生地黃15克,麻黃(蜜炒)1.5克,麥門冬(去心)9克,半夏(制)、茯苓各4.5克,甘草(炙)1.5克。

用  法 水煎去渣,溫服。

功  能 潤肺開發(fā)。

主  治 內(nèi)有濕熱,外有邪氣,肺脹,喘急,浮腫,失眠,脈數(shù)。

   肺 癰

    肺癰是指由于熱毒瘀結(jié)于肺,以致肺葉生瘡,肉敗血腐,形成膿瘍,以發(fā)熱、咳嗽、胸痛、咯吐腥臭濁痰,甚則咯吐膿血痰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一種病癥。

藥方1 

方  名 瀉肺湯

組  成 桑白皮(銼燒)、甜葶藶(隔紙焙)各30克。

用  法 上藥共為粗末,每次9克,用水120毫升,煎至80毫升,去渣,飯后溫服,以利為度。

功  能 瀉肺清熱。

主  治 肺癰喘急,坐臥不安。

特別提示 患者宜食用具有潤肺生津化痰作用的水果與蔬菜,如橘子、生梨、蘿卜等,忌油膩、厚味及一切辛辣、刺激等食物。

 藥方2 

 方  名 排膿散

 組  成 黃芪(鹽水拌炒)、白芷、五味子(研,炒)、人參各等份。

 用  法 上藥共為細(xì)末,每次9克,飯后,用蜜糖調(diào)下。

 功  能 排膿補(bǔ)肺。

 主  治 肺癰,吐膿后。

 藥方3 

 方  名 鴨湯

 組  成 黃芪(蜜水炒)、防風(fēng)、金銀花、忍冬藤、金沸草、牛膝、桔梗各等份。

 用  法 用鴨子1只,縊死,破開肚,將上藥放進(jìn)鴨肚內(nèi),用好酒煮,將酒煮盡為度,熬湯,吃鴨子。藥渣曬干,共為細(xì)末,用酒調(diào)服。最后將鴨湯喝光。

功  能 消癰。

主  治 肺癰,咳嗽,吐膿血,腥臭,難聞。

 肺 癆

    肺癆是一種由于正氣虛弱,感染癆蟲,侵蝕肺臟所致的,以咳嗽、咯血、潮熱、盜汗及身體逐漸消瘦等癥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具有傳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

藥方1 

方  名 補(bǔ)天河車大造丸

組  成 黨參、熟地黃、黃芪、川續(xù)斷、茯苓、虎骨、山萸肉、枸杞子、酸棗仁、杜仲各90克,五味子、肉桂、牛膝各45克,紫河車1具。

用  法 上藥共研細(xì)末,煉蜜為丸。每次服用4.5克,空腹用酒或白開水送下。

 功  能 滋陰補(bǔ)陽。

 主  治 陰陽兩虛型。先天不足,形體瘦弱,腰疼耳鳴,四肢無力,心虛自汗盜汗,健忘怔忡,遺精,及諸虛百損,五勞七傷,如男子精冷絕陽;女子胎寒血冷。

 特別提示 飲食適宜,不可饑餓,體弱虛時,可服補(bǔ)藥。平素保養(yǎng)元?dú)猓瑦巯Ь?,增?qiáng)正氣。

 藥方2 

 方  名 益陰治癆方

 組  成 西洋參、蒺藜(酒洗)各120克,澤瀉45克,熟地黃360克,山藥180克,麥門冬(去心)、酒白芍藥各90克,煅龍骨60克,木瓜(酒炒)40克,茯神150克,煅牡蠣60克,伸筋草(酒炒)45克,遠(yuǎn)志肉(去骨)24克,牡丹皮45克,炙甘草25克,當(dāng)歸身(酒洗)、菟絲子、蓮須各90克。

用  法 上藥共研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  能 補(bǔ)陰,伸筋,壯陽氣,去癆。

主  治 專治癆證,及一切陰虛、心腎不交。如體弱多病,腰胯骨筋疼痛,遺精等。

特別提示 同藥方1。

 心 悸

    心悸是因外感或內(nèi)傷,致氣血陰陽虧虛,心失所養(yǎng);或痰飲瘀血阻滯,心脈不暢,引起以心中急劇跳動,驚慌不安,甚則不能自主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一種病癥。

藥方1 

方  名 安神定志丸

組  成 黨參、石菖蒲、遠(yuǎn)志、酸棗仁各60克,茯苓、柏子仁各30克。

用  法 上藥共研細(xì)末,煉蜜為丸,朱砂為衣。

功  能 鎮(zhèn)驚定志,養(yǎng)心安神。

主  治 心虛膽怯型。心虛不足,神不守舍,恍惚不定,多記多忘,言談不知首尾;或夜多怪夢;或盜汗遺精,怔忡驚怖,如畏人捕;或長夜不睡,白晝倦怠,皆因思慮勞神,心事不遂,耗散心血所致。

特別提示 戒思慮、妄想。

藥方2 

方  名 益陰固本丸

組  成 熟地黃、山萸肉各120克,牡丹皮60克,茯苓120克,白術(shù)(土炒)、菟絲子各60克,黃連1.5克,肉桂1克,芡實(shí)60克,石斛15克,牡蠣(煅)24克,蓮須60克,杭白芍藥15克,山藥(炒)、麥門冬(去心)各120克。

用  法 上藥共研細(xì)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次服用9克,淡鹽湯送下。

功  能 滋補(bǔ)腎陰,收澀固精。

主  治 怔忡,男子滑精,心煩躁汗,夜寐不實(shí),氣短懶言,飲食減少。

特別提示 應(yīng)保持精神樂觀,情緒穩(wěn)定,堅(jiān)持治療,堅(jiān)定信心。避免驚恐刺激及憂思惱怒等。飲食有節(jié),進(jìn)食營養(yǎng)豐富易消化的食物,忌過饑、過飽、煙酒、濃茶、生冷、辛辣,宜低脂、低鹽飲食。

  

藥方3 

方  名 養(yǎng)心健脾丸

組  成 黨參、白術(shù)(土炒)各9克,茯神15克,焦棗仁12克,遠(yuǎn)志3克,當(dāng)歸(土炒)、杭白芍藥(炒)各9克,杜仲(炒)12克,陳皮6克,薏苡仁(炒)15克,廣砂仁(炒)5克,沙苑子9克,石蓮12克,谷芽(炒)9克,山藥(炒)12克,炙甘草5克。

用  法 上藥共研面,用棗湯、神曲糊為丸,如綠豆大,朱砂為衣。每次9克,用白開水送服。

功  能 養(yǎng)心健脾。

主  治 心脾兩虛。

特別提示 同藥方2。

藥方4 

方  名 安神代茶飲

組  成 龍齒(煅)9克,石菖蒲3克。

用  法 水煎,代茶。

功  能 開竅鎮(zhèn)驚安神。

主  治 心悸,驚癇等癥。

特別提示 同藥方2。

藥方5 

方  名 歸神丹

組  成 朱砂60克,燈心草90克。

用  法 用豬心2個切破,裝入前藥,放入石器內(nèi),煮熟去豬心、燈心草不用,取朱砂研為細(xì)面,以茯神末60克、酒打薄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9~15丸,漸加至25丸,麥門冬湯送下,甚者乳香、人參湯送下。

功  能 安神定驚,解毒防腐。

主  治 心悸怔忡,失眠驚悸,耗氣傷神,癲癇狂亂等。

特別提示 同藥方2。

藥方6 

方  名 朱砂安神丸

組  成 朱砂(另研末,水飛過)6克,當(dāng)歸(酒洗凈)7.5克,生地黃(酒洗)4.5克,黃連(酒洗,炒)18克,甘草(炙)7.5克。

用  法 上藥共為細(xì)末,煉蜜為丸。每次服用50丸,遠(yuǎn)離吃飯時間,空腹用米湯送下。

功  能 補(bǔ)血安神,定驚。

主  治 血虛,心煩,驚悸,怔忡,胸中氣亂。

特別提示 另有一方加人參、白術(shù)、茯苓、酸棗仁、麥門冬各等份。

藥方7 

方  名 養(yǎng)血清火湯

組  成 當(dāng)歸、川芎各2克,白芍藥(酒炒)、生地黃(酒洗)、黃連(酒炒)各3克,黃芩、梔子(炒)各2.5克,酸棗仁(炒)、麥門冬(去心)各30克,遠(yuǎn)志(去心)、辰砂(另研調(diào)服)1.5克,甘草1克。

用  法 引用生姜3片,水煎,溫服。

功  能 安神除煩。

主  治 怔忡,心慌,神亂,煩躁不寧。

藥方8 

方  名 安神鎮(zhèn)驚丸

組  成 當(dāng)歸(酒洗)、白芍藥(煨)各30克,川芎21克,生地黃(酒洗)45克,茯苓(去皮木)21克,貝母(去心)60克,遠(yuǎn)志(去心)21克,酸棗仁(炒)15克,麥門冬(去心)60克,黃連(姜汁炒)15克,陳皮(去白)30克,甘草6克,朱砂(研末,飛過)30克。

用  法 上藥共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綠豆粒大。每次50丸,遠(yuǎn)離吃飯時間服用,用棗湯送下。

 功  能 補(bǔ)血安神,定驚。

 主  治 血虛,心神不安,驚悸,怔忡,失眠。

 藥方9 

 方  名 牛黃鐵粉丸

 組  成 牛黃(研)7.5克,鐵粉(研)、紫石英(研)、白石英

(研)、酸棗仁(炒)、茯神(去木)、陳皮(去白)、人參(去蘆頭)各30克。

 用  法 上藥共為細(xì)末,拌勻,白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50丸,用煎人參湯送下,飯前服用。

 功  能 鎮(zhèn)定心氣。

 主  治 心氣不安,驚悸不寧。

   胸痹心痛

    胸痹心痛是由于正氣虧虛,飲食、情志、寒邪等所引起的以痰濁、瘀血、氣滯、寒凝痹阻心脈,以膻中或左胸部發(fā)作性憋悶、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一種病癥。輕者偶發(fā)短暫輕微的胸部沉悶或隱痛,或?yàn)榘l(fā)作性膻中或左胸含糊不清的不適感;重者疼痛劇烈,或呈壓榨樣絞痛。常伴有心悸、氣短、呼吸不暢,甚至喘促、驚恐不安、面色蒼白、冷汗自出等。多由勞累、飽餐、寒冷及情緒激動而誘發(fā),亦可無明顯誘因或安靜時發(fā)病。

藥方1 

方  名 茯神四逆湯

組  成 茯神6克,附子9克,干姜3克,人參6克,甘草1.

克,木香2克,砂仁3克。

用  法 水煎,微溫服。

功  能 調(diào)氣止痛。

主  治 胸痹心痛(寒凌心脈型)。真心痛,水來克火,寒邪直犯病人,脘痛,嘔吐,身冷,手足青至節(jié),甚則旦發(fā)夕死。

特別提示 重視精神調(diào)攝,避免過于激動或喜怒憂思無度,保持心情平靜愉快。不宜感受寒冷,居住除必須保持安靜、通風(fēng),還要注意寒溫適宜。飲食調(diào)攝方面,不宜過食肥甘,飲食宜清淡,食無過飽,宜低鹽飲食,多吃水果及富含纖維食物,保持大便通暢,應(yīng)戒煙,少飲

酒。發(fā)作期患者宜臥床休息,緩解期要注意適當(dāng)休息,堅(jiān)持力所能及的活動,做到動中有靜,保證充足的睡眠。

藥方2 

方  名 九氣拈痛丸

組  成 當(dāng)歸、高良姜、五靈脂、莪術(shù)、檳榔、青皮各120克,延胡索、郁金、木香、陳皮、姜黃各60克,香附150克,甘草45克。

用  法 用白開水送服。

功  能 疏肝解郁,緩急止痛。

主  治 冠心病,心絞痛,胃脘痛等。

特別提示 同藥方1。

藥方3 

方  名 千金高良姜湯

組  成 高良姜、厚樸(制)各4.5克,當(dāng)歸6克,肉桂4.5克,生姜2.5克。

用  法 水煎,去渣,溫服。

功  能 溫中散寒,止痛消脹。

 主  治 寒滯于中,營氣不運(yùn)行,心腹絞痛,脹滿不安,脈緊澀。

 藥方4 

 方  名 金鈴子散

 組  成 金鈴子(酒炒)、延胡索(醋炒)各等份。

 用  法 上藥共為細(xì)末,每次用酒送下9克。

 功  能 調(diào)血瀉熱,行氣止痛。

 主  治 肝火旺盛,氣郁不舒,心痛,脈弦數(shù)。

 藥方5 

方  名 崔氏烏頭丸

組  成 附子(炮)、烏頭各60克,赤石脂(煅)90克,蜀椒、肉桂、干姜各60克。

用  法 上藥共為細(xì)末,煉白蜜為丸。每次用冷酒送下6克。

功  能 溫內(nèi)解外,止痛。

主  治 冷風(fēng)侵犯心包,導(dǎo)致突然心痛,牽涉至后背,長時間不止,脈緊。

特別提示 自覺藥到痛處,即停藥,未到則繼續(xù)服用。

藥方6 

方  名 清中湯

組  成 黃連(姜汁炒)3克,半夏(制)4.5克,梔子(姜汁炒)6克,草豆蔻(炒)3克,茯苓、陳皮各4.5克,甘草1.5克,生姜1.5克。

用  法 水煎,去渣,溫服。

功  能 清熱調(diào)中,止痛。

主  治 中焦發(fā)熱,痰凝滯不化,心痛不止,脈數(shù)。

 藥方7 

 方  名 半硫丸

 組  成 硫黃(醋煮,柳木攪碎)、半夏(湯泡,曬干為末)各等份。

 用  法 用生姜汁調(diào),蒸成餅,搗為丸。用無灰酒或生姜湯送下。婦人用醋湯送下3~6克。

 功  能 壯陽通閉,止痛。

 主  治 陽虛,濁陰不降,心痛嚴(yán)重,久不痊愈,脈沉弦細(xì)。

  ?!?/span>

    眩暈是由于情志不暢、飲食內(nèi)傷、體虛久病、失血勞倦及外傷、手術(shù)等病因,引起風(fēng)、火、痰、瘀上擾清竅或精虧血少,清竅失養(yǎng)為基本病機(jī),以頭暈、眼花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一類病癥。眩即眼花,暈是頭暈,兩者常同時并見,故統(tǒng)稱為眩暈,其輕者閉目可止,重者如坐車船,旋轉(zhuǎn)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惡心、嘔吐、汗出、面色蒼白等癥狀。

 藥方1 

 方  名 頭風(fēng)神方

 組  成 土茯苓(忌鐵)120克,金銀花9克,蔓荊子3克,玄參2.5克。

 用  法 河水、井水各900毫升,煎至600毫升服用。

 功  能 平肝潛陽,清利頭目。

 主  治 眩暈之風(fēng)陽上擾證型,眩暈耳鳴,頭痛且漲,遇勞、惱怒加重,肢麻震顫,失眠多夢,腰膝酸軟,或顏面潮紅,舌紅苔黃,脈弦細(xì)數(shù)。

 特別提示 保持充足的睡眠,注意勞逸結(jié)合。眩暈發(fā)作時應(yīng)臥床休息,閉目養(yǎng)神,少做或不做旋轉(zhuǎn)、彎腰等動作,以免誘發(fā)或加重病情。保持心情愉悅,增強(qiáng)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宜,多吃蔬菜、水果,忌煙酒、油膩、辛辣之品,少食海腥食物。

藥方2 

方  名 半夏天麻丸

組  成 人參、陳皮、神曲、白術(shù)、茯苓、黃柏、澤瀉、黃芪、麥芽、天麻、蒼術(shù)各120克,半夏240克,甘草60克。

用  法 共研細(xì)末,水泛為丸,每次服6克,不拘早晚,用淡姜湯送下。

功  能 燥濕祛痰,健脾和胃。

主  治 痰濁上蒙型。痰厥頭痛,眼黑頭眩,惡心煩悶,無力懶言,精神顛倒,目不敢開,如在舟中,頭痛入裂,身重如山,四肢厥冷,不得安臥。

特別提示 肝腎陰虛、氣血不足所致眩暈,不宜應(yīng)用。

藥方3 

方  名 清風(fēng)鎮(zhèn)逆養(yǎng)陰丸

組  成 生地黃60克,當(dāng)歸身(酒洗)45克,川芎30克,生白芍藥45克,醋柴胡24克,黃芩(酒炒)30克,石菖蒲15克,制半夏45克,煅磁石(另研極細(xì)水飛)、茯神各60克,神曲(炒)45克,枸杞子30克,黑梔子24克。

用  法 研極細(xì)面,煉蜜為丸,朱砂為衣,如綠豆粒大。每次9克,臨睡用淡鹽湯送下。

功  能 重鎮(zhèn)安神,益腎平肝潛陽。

主  治 頭暈?zāi)垦?,眼目昏糊,耳鳴耳聾及神志不安,失眠心悸等癥。

特別提示 同藥方1。

藥方4 

方  名 清熱養(yǎng)肝活絡(luò)方

組  成 細(xì)生地黃15克,杭白芍藥、酒當(dāng)歸各12克,羚羊角7.5克,明天麻6克,白僵蠶(炒)9克,川秦艽、橘紅各6克,川貝母(研)9克,枳殼(炒)6克,炒建曲9克,生甘草3克。

用  法 共以水煎透,去渣再熬濃汁,煉蜜為膏。每次服9克,用白開水送下。

功  能 清熱養(yǎng)肝活絡(luò)。

主  治 頭暈微痛,目不清爽等癥。

特別提示 注意調(diào)整情緒,忌氣惱。

藥方5 

方  名 化痰清眩丸

組  成 法半夏60克,茯苓30克,炒枳殼15克,芒硝9克,天南星15克。

用  法 共研細(xì)面,用神曲糊為丸,如綠豆粒大。每日早、晚各服6克,用米湯送下。

功  能 清熱、化痰、祛濕。

主  治 脾胃虛弱,運(yùn)化失司,致濕聚生痰,濕邪上泛而致頭暈?zāi)垦!?/span>

特別提示 同藥方1。

藥方6 

方  名 和中止眩丸

組  成 旋覆花9克,天麻4.5克,川芎6克,菊花、全當(dāng)歸各12克,杭白芍藥(酒炒)9克,生地黃12克,洋參15克,炒白術(shù)9克,茯苓12克,橘紅6克,炙甘草3克。

用  法 共研細(xì)面,煉蜜,如綠豆粒大,每晚服9克,用白開水送下。

功  能 補(bǔ)益氣血,健脾化痰降逆,平肝止眩。

主  治 因風(fēng)痰引起的頭痛眩暈。

特別提示 同藥方1。

藥方7 

方  名 肝厥頭暈方

組  成 鉤藤、陳皮、法半夏各3克,麥門冬、茯苓、石膏、黨參、菊花、防風(fēng)各4暢5克,甘草2暢5克。

用  法 引用生姜7片,水煎服。

功  能 燥濕化痰,理氣和中,滋陰降火,平肝熄風(fēng)。

主  治 肝胃不和,肝氣挾痰上逆所致之眩暈。

特別提示 同藥方1。

藥方8 

方  名 滋陰健脾湯

組  成 當(dāng)歸(酒洗)3克,川芎1.5克,白芍藥、生地黃(酒洗)各2.5克,人參2克,白術(shù)4.5克,茯苓(去皮)、陳皮(鹽水洗,去白)各3克,半夏(姜制)、茯神(去皮)、麥門冬(去心)、遠(yuǎn)志(去心)各2克,甘草(炙)1克。

用  法 加姜、棗,水煎,早、晚服用。

功  能 滋陰健脾。

主  治 氣血虛損,吐痰,眩暈。

藥方9 

方  名 三因芎辛湯

組  成 附子、川烏頭各4.5克,細(xì)辛1.5克,天南星(姜湯泡)6克,干姜(炒)4.5克,川芎3克,甘草(炙)1.5克,生姜3片,細(xì)芽茶9克。

用  法 水煎,去渣,溫服。

功  能 扶陽散寒。

主  治 真陽虛衰,寒邪因此得以深入,元?dú)獠荒苓\(yùn)化,厥逆,頭痛,眩暈,脈緊。

特別提示 面紅,戴陽證加蔥白2根,童便半杯。如果無效,加酒炒黃連1克。

藥方10 

方  名 半夏蒼術(shù)湯

組  成 蒼術(shù)(米泔浸炒)、藁本各4.5克,柴胡、升麻各1.5克,半夏(制)、茯苓、神曲各4.5克,甘草1.5克,生姜10片。

用  法 水煎,去渣,溫服。

功  能 調(diào)中疏邪。

主  治 胸中有痰,外風(fēng)侵襲,眩暈,頭痛,目澀,脈浮滑。

藥方11 

方  名 川芎茶調(diào)散

組  成 川芎30克,防風(fēng)、羌活、白芷、荊芥、薄荷、香附(炒)各45克,甘草15克。

用  法 上藥為散,用清茶煎,每次服用9克。

功  能 疏風(fēng)解郁。

主  治 風(fēng)邪久郁不解,導(dǎo)致清陽之氣不舒,眩暈不止,頭痛連及額部,脈弦。

  

藥方12 

方  名 辛夷湯

組  成 辛夷(去毛)、菊花(去枝)、白芷、前胡(去蘆頭)、川芎、薄荷(去土)、石膏、白術(shù)、茯苓(去皮)、生地黃、陳皮(去白)各30克,甘草(炙)60克。

用  法 上藥共為粗末,每次15克,用水45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渣,溫服。飯后服用,每日3次。

功  能 行氣解表。

主  治 肺氣不通利,頭目眩暈,鼻塞,聲重,咯痰黏稠。

藥方13 

方  名 川芎石膏湯

組  成 石膏、防風(fēng)、連翹、薄荷各30克,川芎、梔子、荊芥、當(dāng)歸(切,焙)、芍藥(生)、大黃、菊花、人參、白術(shù)各15克,甘草90克,滑石120克,寒水石、黃芩、桔梗各60克,縮砂仁1克。

用  法 上藥共為粗末,每次9~12克,用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過濾藥汁,溫服。每日服用2~3劑,飯后服用?;?yàn)闃O細(xì)末,每次用溫水調(diào)服6~9克。

功  能 清熱驅(qū)風(fēng),清利頭目,宣通氣血。

主  治 治療一切風(fēng)熱上攻導(dǎo)致的疾病,頭目眩暈,或疼痛,或滿悶,或目病有時發(fā)作,或生翳膜,或鼻塞,口瘡,煩躁,口渴,或小便淋漓,癃閉,或中風(fēng),偏枯,汗后余熱勞復(fù)。

特別提示 忌食姜、醋等能導(dǎo)致發(fā)熱的食物。

藥方14 

方  名 白雪丸

組  成 天南星(炮)、白附子(生)、半夏(炒)各60克,滑石(研)、石膏(研)、龍腦、麝香各7暢5克。

用  法 上藥用稀面糊為丸,面糊極稀為妙,如綠豆粒大。每

次30丸,飯后用薄荷茶送下。

功  能 清熱化痰,清利頭目。

主  治 痰實(shí),眩暈,困倦,頭目漲痛。

藥方15 

方  名 白云丸

組  成 天南星(炮)、川烏頭(炮,去皮)、白附子(生)、半夏(洗)各60克,滑石(研)、石膏(研)各90克,麝香、龍腦各0.3克。

用  法 上藥用稀面糊為丸,面糊極稀為妙,如綠豆粒大。每次50丸,飯后用姜酒茶或薄荷茶送下。

功  能 清熱化痰,清利頭目。

主  治 痰實(shí),眩暈,困倦,頭目漲痛。

藥方16 

方  名 平肝降逆湯

組  成 白蒺藜、半夏(法)各9克,石決明(生)30克,茯神(朱)12克,菊花、白芍藥、晚蠶沙各9克,牡蠣(生)30克。

用  法 水煎服。

功  能 平肝降逆,攝納心神。

主  治 肝陽上逆,沖犯陽明,癥見頭暈、耳鳴、心悸、不安,甚則嘔逆、四肢發(fā)麻、脈弦細(xì)、沉取有力。

藥方17 

方  名 清肝養(yǎng)陰湯

組  成 生地黃、白芍藥、阿膠(清,烊化)各9克,鱉甲(炙)12克,鉤藤、當(dāng)歸(身)各9克,甘草(炙)3克,木瓜9克,牡蠣(生)24克。

   

 用  法 水煎服。

 功  能 清肝養(yǎng)陰,和血通絡(luò)。

 主  治 憂思抑郁引起肝脾兩傷,癥見頭暈眼花、心煩、失眠、舌紅光絳、六脈細(xì)數(shù)。

 藥方18 

 方  名 揉肝熄風(fēng)湯

 組  成 熟地黃12克,白芍藥、鉤藤、沙苑子、牡丹皮、木瓜(宣)、枸杞子、菊花各9克,牡蠣(生)24克。

 用  法 水煎服。

 功  能 揉肝熄風(fēng),少佐潛陽。

 主  治 操勞過甚,五志氣火并交于上,血虛經(jīng)絡(luò)失養(yǎng),癥見頭暈?zāi)垦?,下肢無力,每次遇到惱怒則抽搐發(fā)作。

   中 風(fēng)

    中風(fēng)是由于正氣虧虛,飲食、情志、勞倦內(nèi)傷等引起氣血逆亂,產(chǎn)生風(fēng)、火、痰、瘀,導(dǎo)致腦脈痹阻或血溢腦脈之外為基本病機(jī),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斜、言語謇澀或不語、偏身麻木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病癥。根據(jù)腦髓神機(jī)受損程度的不同,有中經(jīng)絡(luò)、中臟腑之分,有相應(yīng)的臨床表現(xiàn)。本病多見于中老年人。四季皆可發(fā)病,但以冬、春兩季最為多見。

藥方1 

方  名 清熱養(yǎng)肝和絡(luò)方

組  成 川郁金(研)9克,霜桑葉12克,生白術(shù)、細(xì)生地黃各9克,生杭芍藥12克,酒當(dāng)歸9克,羚羊角7暢5克,明天麻、川秦艽各6克,炒僵蠶9克,橘紅6克,川貝母(研)9克,炒枳殼6克,炒神曲9克,生甘草3克。

用  法 上藥共以水煎透,去渣,再熬濃汁,煉蜜為丸膏。每次9克,用白開水送服。

功  能 養(yǎng)肝清熱熄風(fēng)。

主  治 筋骨急強(qiáng),中風(fēng)。

特別提示 加強(qiáng)護(hù)理,注重語言、肢體等康復(fù)鍛煉。

藥方2 

方  名 小活絡(luò)丹加味方

組  成 川烏(炮去臍皮)、草烏(炮去皮)各15克,天南星12克,地龍(洗凈焙干)15克,乳香(去油)、沒藥、天麻各12克,豨薟草18克,白術(shù)(生)24克,當(dāng)歸30克,白芍藥(炒)18克,桑寄生24克,川芎12克,生地黃30克,橘紅15克。

用  法 共研極細(xì)末,老酒、白蜜各半為丸,重4.5克,蠟皮封固,每次服用1丸,老酒送下。

功  能 清心明目,寬胸暢膈,宣通脈絡(luò),滋益營衛(wèi),理脾除濕。

主  治 風(fēng)濕諸痹,肩背腰膝筋脈骨節(jié)疼痛,偏正頭痛,或口眼斜,半身不遂,行步艱難,筋脈拘攣,肌肉頑木沉重,或皮膚作癢等癥。

特別提示 同藥方1。

藥方3 

方  名 十香返魂丹

組  成 沉香、丁香、蘇合香油、檀香、降香、乳香(去油)、藿香、白僵蠶(炒去頭嘴)、天麻(微熱)、朱砂(飛)、香附米(醋分為四次制,童便鹽水酒)、琥珀各60克,安息香(水)、牛黃、麝香各30克,冰片15克,訶子肉、蓮子(心)、栝樓仁(去凈油)、郁金、礞石(醋煅9次)各60克。

用  法 各味藥研極細(xì)面,用甘草120克熬稠汁,煉蜜為丸,每丸重3克,金箔為衣。成人每次服用1丸,兒童減半。

功  能 芳香開竅,益智化痰。

主  治 一切痰厥、中風(fēng)、中氣、中臟,癥見口眼斜、牙關(guān)緊閉、昏迷欲死,或諸風(fēng)狂亂等癥。

特別提示 同藥方1。

藥方4 

方  名 通頂散

組  成 細(xì)辛、牙皂各等份。

用  法 上兩味藥共為細(xì)末,用少許吹入鼻中,有嚏則生。

功  能 通關(guān)開竅。

主  治 中風(fēng),風(fēng)邪初中身體,關(guān)竅閉塞,突然倒地,不省人事。

 藥方5 

 方  名 三生飲

 組  成 川烏頭、附子各150克,天南星240克,木香90克。

 用  法 上藥研勻,每次9克,加生姜3片、人參9克,煎湯服下。

 功  能 行經(jīng)絡(luò),化痰濕。

 主  治 中風(fēng),神昏,口閉不開,手足厥冷,脈沉緊細(xì)。

 藥方6 

 方  名 三化湯

 組  成 大黃6克,羌活、厚樸(制)、枳實(shí)(炒)各4.5克。

 用  法 水煎,頓服。

 功  能 化氣,化熱,化外邪。

主  治 中風(fēng),中腑,風(fēng)痰瘀塞關(guān)竅,大便不通,病人身體壯實(shí),脈沉有利。

特別提示 以大便通、汗出為度,不可過服。

藥方7 

方  名 增補(bǔ)省風(fēng)湯

組  成 川烏頭(姜汁炒)1.5克,天南星6克,防風(fēng)、半夏各4.5克,全蝎(去頭足,炙)3個,木香(切)3克,白附子4.5克,甘草2克,生姜3片。

用  法 水煎,去渣,溫服。

功  能 燥濕散風(fēng),化痰通絡(luò)。

主  治 中風(fēng),阻塞經(jīng)絡(luò),口眼斜,痰涎壅盛,邪氣盛,病人身體壯實(shí),脈緊滑。

藥方8 

方  名 倉公當(dāng)歸湯

組  成 麻黃2.5克,附子4.5克,細(xì)辛1.5克,當(dāng)歸9克,獨(dú)活、防風(fēng)各4.5克。

用  法 用水、酒合煎。

功  能 行血祛風(fēng)。

主  治 中風(fēng),賊風(fēng)傷經(jīng)脈,口閉不開,角弓反張,脈緊弦澀。特別提示 服用第一劑后應(yīng)當(dāng)蘇醒,第二劑后少量出汗,第三劑后大量出汗,病應(yīng)當(dāng)痊愈。

藥方9 

方  名 攝生飲

組  成 天南星(濕紙裹,煨)、半夏(姜汁泡)、木香各4.5克,蒼術(shù)(生)、細(xì)辛、石菖蒲、甘草(生)各3克。

用  法 用生姜7片,水煎,溫服。

功  能 行氣開竅。

主  治 一切中風(fēng),不論中風(fēng)、中寒、中暑、中濕,以及痰厥、氣厥等各類,不省人事,初發(fā)時用此藥。

特別提示 無熱象的病人用此藥。痰盛加炙全蝎3枚,仍先用通關(guān)散吹鼻。

藥方10 

方  名 烏藥順氣散

組  成 烏藥、陳皮各6克,麻黃(去節(jié))、川芎、白芷、桔梗、枳殼(去瓤,麩炒)各3克,白僵蠶(炒,去絲)、干姜(炮)各1.5克,甘草(炙)1克。

用  法 引用生姜3片、大棗1枚,水煎,溫服。

功  能 理氣祛痰,疏風(fēng)。

主  治 中風(fēng),骨節(jié)疼痛,肢體麻木,手足癱瘓,言語不利,筋脈拘攣,先服用此藥疏通氣道,然后再進(jìn)風(fēng)藥。

特別提示 中風(fēng),一身麻木加人參、白術(shù)、當(dāng)歸、川芎、麥門冬;長時間患癱瘓,去麻黃,加天麻、防風(fēng)、羌活、半夏、天南星、木香、當(dāng)歸;口眼斜加姜炒黃連、羌活、防風(fēng)、荊芥、竹瀝、姜汁;全身疼痛加當(dāng)歸、桂枝、乳香、沒藥;臂痛加羌活、防風(fēng)、肉桂、蒼術(shù)、紫蘇;背心痛,合用行氣香蘇散,加蒼術(shù)、半夏、茯苓;下肢浮腫加牛膝、獨(dú)活、五加皮;腰痛加附子、桂枝;癱瘓2~3年,不能行走,合用獨(dú)活寄生湯;婦人血風(fēng)加防風(fēng)、薄荷、荊芥;胸膈脹滿加枳實(shí)、莪術(shù);虛汗去麻黃,加黃芪;中風(fēng)面目十指都麻木,是氣虛,用補(bǔ)中益氣湯加木香、附子、羌活、防風(fēng)、烏藥、麥門冬。

藥方11 

方  名 養(yǎng)榮湯

組  成 當(dāng)歸、川芎(去毛)、白芍藥(酒炒)、生地黃、麥門冬(去心)、遠(yuǎn)志(甘草水泡,去骨)、石菖蒲(去毛)、陳皮、半夏、茯苓(去皮)、枳實(shí)(麩炒)、半夏(用生姜、牙皂、白礬煎水浸2~3日)、天南星(同上制)、黃連(姜汁炒)、防風(fēng)、羌活、秦艽、甘草各等份。

用  法 引用生姜3片、竹茹1團(tuán),水煎,加入童便、竹瀝、姜汁少許,一同服用。

功  能 養(yǎng)血祛風(fēng)。

主  治 風(fēng)中血脈,四肢伸舉不利,不能說話,以及痰迷心竅,不省人事,舌強(qiáng),言語不利,痰涎壅盛,口眼斜,半身不遂。

藥方12 

方  名 太一散

組  成 獨(dú)活(去蘆頭)45克,續(xù)斷、杜仲(炒,去絲)、肉桂(去皮)、牛膝(酒浸一夜)、附子(炮,去皮臍)、茯苓(去黑皮)、人參(去蘆頭)、防風(fēng)(去蘆頭)、白芍藥、當(dāng)歸(去蘆頭)各30克,川芎、熟地黃、秦艽(去蘆頭、土)、甘草(炒)各45克,細(xì)辛(去苗葉、土、頭、節(jié))30克。

用  法 上藥共為細(xì)末。每次9克,用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渣,溫服。不拘服用時間。

功  能 補(bǔ)益祛風(fēng)。

主  治 陽明經(jīng)虛弱,風(fēng)邪侵襲,口眼斜,麻木不仁,驚風(fēng),手足抽搐,不省人事。

藥方13 

方  名 石膏丸

組  成 石膏(別研)、白附子(炮)、半夏(洗7次)、川芎、天南星(炮)、白僵蠶(炒,去絲)、菊花(揀凈)、陳皮(去白)、旋覆花、天麻各30克,全蝎(炒)15克。

用  法 上藥共為細(xì)末,用生姜汁浸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50丸,漸加至100丸。飯后用生姜湯送下。

功  能 行氣祛痰,清熱祛風(fēng)。

主  治 諸風(fēng),痰涎壅盛,頭痛,眩暈欲倒,心悸,恍惚不寧,神思昏憒,肢體倦怠,頸項(xiàng)強(qiáng)直,手足麻痹。

特別提示 忌黏滑、生硬等物。經(jīng)常服用可以治療偏正頭痛。

藥方14 

方  名 生犀丸

組  成 犀角(生)30克,天麻(炙黃)、龜板(酥炙)各15克,牛黃(研)0.5克,茯神(去皮)、遠(yuǎn)志(去心)、人參(去蘆頭)、肉桂(去粗皮)、龍齒(酥炙黃)、朱砂(別研)各1克,麝香(別研)15克,龍腦(研)1克,石菖蒲15克,金箔、銀箔各50片,羚羊角15克。

用  法 上藥搗研極細(xì),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飯后臨睡前,用溫水化服2丸,或加服4~7丸。

功  能 壯心氣,鎮(zhèn)心神。

主  治 心氣虛,健忘,煩悸,常憂愁,欲昏倒,四肢顫抖。

藥方15 

方  名 皂白丸

組  成 天南星(生)90克,半夏(生)21克,白附子(生)60克,川烏頭(生用,去皮臍)15克,生姜(取汁)10克,皂角(去皮子,水浸一夜,3次,約水250毫升煮藥,肥者)10克。

用  法 把煮皂角的水煮干,和其他藥物一起共為細(xì)末,用生姜汁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30丸,飯后用生姜湯送下。

功  能 祛痰寬胸。

主  治 風(fēng)痰、酒痰、茶痰、食痰,頭痛,眩暈欲倒,手足麻木,痰涎壅盛。

特別提示 其他治療中風(fēng)的藥物所不能治療的,此藥皆可以治療。長時間服用此藥可以寬利胸膈,飲食正常,不生一切風(fēng)痰,大有神效。

藥方16 

方  名 旋覆花丸

組  成 旋覆花60克,防風(fēng)(去蘆頭)、白芷、菊花、天麻、天南星(炮)、白附子(炮)、半夏(湯洗)、陳皮(去白)、川芎、蝎梢(去毒,炒)、白僵蠶(炒,去絲)、石膏(研)各30克。

用  法 上藥共為細(xì)末,用生姜汁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30~40丸,用溫生姜湯或清茶送下。飯后服用。

功  能 除風(fēng)化痰,清利頭目。

主  治 諸風(fēng)證,痰實(shí),頭目眩暈,欲倒,嘔吐,惡心,恍惚不寧,神志昏憒,肢體倦怠,頸項(xiàng)強(qiáng)直,手足麻痹。

特別提示 長時間服用可以除風(fēng)化痰,清利頭目,可用于治療偏正頭痛。

藥方17 

方  名 靈犀丹

組  成 犀角、天麻、防風(fēng)、羌活、木香、白芷、菊花、白僵蠶(炒)、天南星(牛膽制)、甘草、地骨皮、山藥、薄荷、川芎、蔓荊子、麻黃(去根節(jié))、當(dāng)歸、桂枝(去粗皮)各30克,蝎梢15克,麝香(別研)6克,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焙干)60克。

用  法 上藥共為細(xì)末,煉蜜為丸,每2劑做8丸,朱砂45克為衣。每次服用1丸,不拘服用時間,細(xì)嚼后用人參湯化下,用茶或用酒也可以。

功  能 清熱散風(fēng)。

主  治 一切中風(fēng),言語不利,心神昏憒。

  

藥方18 

方  名 分涎散

組  成 藿香、干蝎、白附子各30克,丹砂、膩粉、粉霜各60克,天南星(炮)30克。

用  法 上藥同研均勻細(xì)粉,每次3~6克,用薄荷湯或清茶調(diào)下。

功  能 祛風(fēng)化痰。

主  治 中風(fēng),痰涎郁滯,發(fā)不出聲,口噤,手足抽搐。

特別提示 服用后,如果不嘔吐、泄瀉,再服用1次。

藥方19 

方  名 益氣活絡(luò)化痰湯

組  成 人參4.5克,黃芪(制)9克,白術(shù)(炒)4.5克,橘紅3克,附子4.5克,天南星3克,當(dāng)歸6克,茯苓4.5克,半夏(制)6克,桂枝、石菖蒲、遠(yuǎn)志各1.5克,甘草(制)1克。

用  法 引用煨姜1片、大棗2枚,水煎服。

功  能 益氣溫陽,活絡(luò)化痰。

主  治 類中風(fēng),右半身不遂,舌強(qiáng)不語,脾胃虛弱,不思飲食,神思昏憒,小便不禁,六脈虛滑。

特別提示 病因,推測為氣虛痰阻所致。

失 眠

    失眠是情志、飲食內(nèi)傷,病后及年邁,稟賦不足,心虛膽怯等病因,引起心神失養(yǎng)或心神不安,從而導(dǎo)致經(jīng)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征的一類病癥。主要表現(xiàn)為睡眠時間、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勞、恢復(fù)體力與精力,輕者入睡困難,或寐而不酣,時寐時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則徹夜不寐。

 藥方1 

 方  名 清心蓮子飲

 組  成 石蓮肉、黃芪、黃芩、赤茯苓、人參各3克,炙甘草、澤瀉、麥門冬、地骨皮各1.5克。

 用  法 上藥加水1200毫升,煎至960毫升,空腹并飯前服用。

 功  能 清心瀉火。

 主  治 失眠之心火熾盛型。癥見小便赤澀,陰莖腫痛,或莖竅作痛,及上盛下虛,心火炎上,口苦咽干,煩熱作渴。虛陽口干,小便白濁,夜則安靜,晝則發(fā)熱者。

 特別提示 注意精神調(diào)攝,做到喜怒有節(jié),解除憂思焦慮,保持心情舒暢。睡眠環(huán)境宜安靜,飲食應(yīng)清淡。

藥方2 

方  名 朱砂安神丸

組  成 黃連45克,當(dāng)歸、生地黃、茯神、酸棗仁各30克,遠(yuǎn)志、甘草各15克。

用  法 上藥共研細(xì)末,煉蜜為丸,朱砂為衣。每次6克,臨臥用燈心草煎湯送下。

功  能 補(bǔ)心生血,除煩解熱。

主  治 心火熾盛型。癥見心煩不寐,躁擾不寧,口干舌燥,小便短赤,口舌生瘡,舌尖紅,苔薄黃,脈數(shù)有力或細(xì)數(shù)。

特別提示 同藥方1。

藥方3 

方  名 六味地黃丸

組  成 熟地黃240克,山萸肉、山藥各120克,牡丹皮、茯苓、澤瀉各90克。

用  法 上藥共研細(xì)末,水泛為丸。每次6~9克,空腹用淡鹽湯送下。

功  能 滋陰降火,清心安神。

主  治 陰虛火旺型。癥見心悸不安,心煩不寐。諸虛百損,形體瘦弱,四肢無力,腎氣虛損,肌膚憔悴,寢汗盜汗,五臟虛損,多睡少食,骨蒸勞熱,口渴腹痛,耳鳴淋漓。

特別提示 同藥方1。

藥方4 

方  名 養(yǎng)心延齡益壽丹

組  成 茯神15克,柏子仁(炒)、丹參、酒白芍藥、牡丹皮各12克,全當(dāng)歸(酒炒)15克,川芎6克,生地黃(酒洗)12克,柴胡(醋)9克,香附米(炙)12克,梔子(炒)、黃芩(酒)、陳皮各9克,野白術(shù)(炒)6克,枳殼(炒)、酸棗仁(炒)各12克。

用  法 上藥共研細(xì)末,煉蜜為丸,如綠豆粒大,朱砂為衣,每次9克,用白開水送下。

功  能 養(yǎng)心安神,補(bǔ)腎滋陰,調(diào)肝理脾。

主  治 夜寐不實(shí),心煩躁汗,耳鳴、噩夢連連,偶有滑精,坐立稍久則腰膝酸痛,勞累稍多則心神迷惑,心中無因自覺發(fā)笑,有時言語自不知覺,納食不香等。

特別提示 同藥方1。

藥方5 

方  名 狀元丸

組  成 人參6克,茯神(去皮木)、當(dāng)歸(酒洗)、酸棗仁(炒)各9克,麥門冬(去心)、遠(yuǎn)志(去心)、龍眼肉、生地黃(酒洗)、玄參、朱砂、石菖蒲(去毛,1寸9節(jié)者佳)各9克,柏子仁(去油)6

克。

 用  法 上藥共為細(xì)末,用豬心血為丸,如綠豆粒大,金箔為衣。每次20~30丸,用糯米湯送下。

 功  能 補(bǔ)心生血,寧心定志,清火化痰。

 主  治 健忘,怔忡,失眠。

 藥方6 

 方  名 高枕無憂散

 組  成 陳皮、半夏(姜制)、茯苓(去皮)、枳實(shí)(麩炒)、竹茹、麥門冬(去心)、龍眼肉、石膏各4暢5克,人參15克,甘草4暢5克。

 用  法 水煎服。

 功  能 補(bǔ)虛安神。

 主  治 心虛,膽怯,晝夜不能睡眠。

 藥方7 

 方  名 酸棗仁湯

 組  成 酸棗仁2升,甘草30克,知母、茯苓、川芎各60克。

 用  法 上藥用水8升,先煮酸棗仁,剩6升,然后將其他藥物放入,煮取3升,分3次溫服。

功  能 補(bǔ)虛安神。

主  治 氣虛失眠,氣短,自汗,乏力。

藥方8 

方  名 溫膽湯

組  成 半夏、竹茹、枳實(shí)各60克,陳皮90克,生姜120克,甘草30克。

用  法 上藥用水8升,煮取2升,分3次服用。

功  能 溫膽安神。

主  治 大病后,身體虛弱,失眠,這個病是由于膽寒導(dǎo)致的。

藥方9 

方  名 酸棗飲

組  成 酸棗仁(炒)7.5克,人參(去蘆頭)30克,白術(shù)、陳皮(去白,焙干)、五味子各3克,肉桂1暢5克,茯神(去皮)3克。

用  法 每次15克,加入生姜7片,水煎,去渣,溫服。不拘服用時間。

功  能 益氣養(yǎng)血安神。

主  治 虛煩,不得眠。

藥方10 

方  名 酸棗仁煎

組  成 酸棗仁(150克,炒,搗篩)只?。矗悼?,乳香(研)60克,蜂蜜120克,牛黃(別研)0.3克,糯米(炒)0暢2升,朱砂(研)15克。

 用  法 上藥除蜂蜜外共研細(xì)末,用酒0暢5升,加入蜂蜜用慢火煎,煎至如糖稀。每次服用1匙,用溫酒調(diào)下。空腹時服用。

 功  能 安神。

 主  治 失眠。

 藥方11 

 方  名 酸棗仁丸

 組  成 酸棗仁(炒)、地榆各30克,朱砂(研,為衣)、茯神(去水)、人參、石菖蒲各15克。

 用  法 上藥共為細(xì)末,用水蜜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為衣。每次服用30~50丸,用煎人參湯送下,或用米湯送下也可以,不拘服用時間。

功  能 益氣養(yǎng)血安神。

主  治 膽經(jīng)不足,心經(jīng)受熱,精神恍惚,恐懼,有時盜汗,虛煩,不得睡眠,早晨輕,夜晚重,或眩暈。

藥方12 

方  名 寧志膏

組  成 朱砂(別研)、乳香(別研)各15克,人參、酸棗仁(微炒)各30克。

用  法 人參、酸棗仁共為細(xì)末,加入乳香、朱砂拌勻,煉蜜為丸,如櫻桃大。每次3丸,用溫人參湯化下,或用荊芥湯化下也可以。

功  能 寧神定志,安眠止痛。

主  治 失眠,疼痛。

藥方13 

方  名 養(yǎng)血清熱湯

組  成 牡丹皮6克,赤芍藥、石斛(川)各9克,梔子(炒)6克,生地黃、鉤藤、何首烏、黃芩、遠(yuǎn)志各9克。

用  法 水煎服。

功  能 養(yǎng)血育陰,清瀉肝熱。

主  治 肝氣郁久化火,熱灼真陰受傷,陰不足則陽有余,有余為邪熱過盛,不足為正陰虛弱,癥見心煩、急躁、失眠、脈細(xì)數(shù)。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diǎn)擊舉報(bào)。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治療失眠的13個宮廷御用方
我收藏的處方,供學(xué)習(xí)參考
附方
中醫(yī)常用的除痰方劑
朱良春講稿《蟲類藥應(yīng)用治療疑難病的經(jīng)驗(yàn)》|名醫(yī)心傳
[轉(zhuǎn)載]朱良春用藥經(jīng)驗(yàn)集(六)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diǎn)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diǎn)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