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癲狂方69首學習輯要

1.人參竹葉石膏湯(《辨證錄》卷六)

【藥物組成】人參15g,石膏30g,麥冬30g,竹葉300片,知母9g,甘草3g,糯米50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溫服,一日二次。

【功能】清胃生津。

【主治】陽明火盛發(fā)狂,妄見妄言。

2.二陰煎(《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藥物組成】生地6~9g,麥冬6~9g,棗仁6g,生甘草3g,玄參4.5g,黃連3~6g,茯苓4.5g,木通4.5g。

【制法】用水400ml,加燈草20根,或竹葉亦可,煎至280ml,去滓。

【用法】空腹時服。

【功能】養(yǎng)陰瀉火,補心安神。

【主治】驚狂失志,多言多笑,喜怒無常。

【辯證加減】如痰勝熱甚者,加九制膽星3g,或天花粉4.5g。

3.山梔子飲(《圣濟總錄》卷四十二)

【藥物組成】山梔子仁45g,甜竹茹(微炒)30g,豉30g,大青24g,陳橘皮(湯浸,去白,焙)30g。

【制法】上為粗末,每次9g,水150ml,人蜜少許,煎至105ml,去滓。

【用法】早、晚空腹溫服。

【功能】清膽瀉火,化痰寧神。

【主治】喜怒狂躁,口苦舌干。

4.衛(wèi)生湯(《辨證錄》卷四)

【藥物組成】人參30g,茯苓15g,玄參30g,天花粉9g,麥冬15g,生地15g,丹皮9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分二次溫服。

【功能】清心涼血,益氣養(yǎng)陰。

【主治】狂病。身熱發(fā)狂,所言者無非****之語,所喜者無非歡愉之事。

5.小八風散(《備急千金要方》卷八)

【藥物組成】天雄、當歸、人參各1.5g,附子、防風、天門冬、蜀椒、獨活各1.2g,烏頭、秦艽、細辛、白術、干姜各0.9g,麻黃、山茱萸、五味子、桔梗、白芷、柴胡、莽草各0.6g。

【制法】上為細末。

【用法】每次3g,漸增至6g,酒送服,一日三次。

【功能】祛風散寒,益氣養(yǎng)血。

【主治】迷惑如醉,狂言忘語,驚悸恐怖,恍惚見鬼,喜怒悲憂,煩滿顛倒。

6.化痰丸(《仙拈集》卷二)

【藥物組成】蛇含石60g(火煅,醋淬七次,以酥為度)

【制法】上為細末,黑雄豬膽為丸,如芥子大。

【用法】每次1.5~2.1g,加至3g為止。十二三服即愈。

【功能】清熱豁痰,鎮(zhèn)驚安神。

【主治】痰迷心竅,癲狂。

7.寧志化痰丸(《古今醫(yī)鑒》卷七)

【藥物組成】膽星3g,半夏(制)3g,陳皮3g,茯苓3g,天麻3g,人參3g,黃連(姜汁炒)3g,酸棗仁3g,石菖蒲3g。

【制法】上銼一劑。加生姜5片,水煎,去滓。

【用法】溫服。

【功能】清熱化痰,養(yǎng)心安神。

【主治】癲狂。

8.引神歸舍丹(《百一選方》卷一)

【藥物組成】大天南星(刮去皮,取心,生用)30g,附子1枚(重21g以上者,炮,去皮、臍)朱砂30g(水飛)

【制法】上為細末,用豬心血為丸,如不稠粘,用面糊少許,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15丸,煎忘憂草根湯送服,子、午之交各一服。

【功能】溫補心陽,化痰安神。

【主治】癲狂。

9.牛馬二寶散(《重訂通俗傷寒論》)

【藥物組成】西牛黃、馬寶各3g。

【制法】上為細末。

【用法】每次0.6g,以人參、竹瀝飲調(diào)服,一日二次。

【功能】清熱豁痰,解毒鎮(zhèn)驚。

【主治】神志頓失其常性,遂發(fā)似狂非狂之癥。

10.六神散(《赤水玄珠》卷十四)

【藥物組成】寒水石、黃連(童便炒)各30g,丹皮9g,青礞石(煅過)、龍膽草各15g,冰片0.6g。.

【制法】上為末。

【用法】童便調(diào)服。

【功能】瀉火墜痰,平肝定驚。

【主治】發(fā)狂。

11.火齊湯(《石室秘錄》卷六)

【藥物組成】石膏30g,玄參90g,人參90g,知母3g,黃連9g,茯神30g,白芥子9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分二次溫服。

【功能】清熱降火,養(yǎng)心安神。

【主治】發(fā)狂。

12.內(nèi)府牛黃丸(《證治寶鑒》卷二)

【藥物組成】竹節(jié)白附子60g(為末,用狗膽6.7枚取汁拌勻,仍入膽內(nèi)風干),天麻60g(生姜自然汁制),九節(jié)石菖蒲60g(竹瀝制),人乳粉18g(夏季曬取),朱砂18g(水飛),牛黃0.45g,金箔20帖。

【制法】上為極細末,豬心血為丸,如小綠豆大。

【用法】初服3.6g,每日加0.3g,至6g止,金、銀煎湯送服。

【功能】化痰清熱,祛風開竅。

【主治】癲、狂、癇。

13.丹砂酒(《圣濟總錄》卷四十三)

【藥物組成】丹砂15g(成塊者),麝香(研)6g。

【制法】上為末,和勻,用無灰酒1.2L,于瓷瓶內(nèi)浸,以慢火煨,時用銀箸攪,令熱。

【用法】隨酒量飲之,令至醉。候患者睡著,急用厚衣被蓋之,汗出病愈。若患者不能多飲,只用丹砂7.5g,麝香1.5g,酒600ml,制如前法,時時飲之。

【功能】安神開竅。

【主治】心神不定,好登高臨險,言語不避親疏,時時自笑,高聲叫呼,舉止無常,解衣露體,不能安處。

14.開迷散(《古今醫(yī)鑒》卷七)

【藥物組成】當歸3g,白術(炒)3g,白芍藥3g,柴胡2.4g,白茯苓2.4g,甘草(炙)2.1g,桃仁4.5g,蘇木3g,紅花3g,遠志(泡,去骨)4.5g,生地黃4.5g。

【制法】上銼。加生姜,水煎,去滓。

【用法】溫服。

【功能】疏肝解郁,化淤開竅。

【主治】癲疾,歌唱無時,逾垣上屋。

15.加味鐵落飲(《重訂通俗傷寒論》引胡在茲方)

【藥物組成】生石膏90g,青龍齒、辰茯神、青防風各45g,元參、秦艽各30g,鮮生地120g。

【制法】先用鐵落250g,長流水2L,煮取1L,并以上七味加羚角15g,入鐵汁中,煮取500ml,去滓,加入竹瀝25ml。

【用法】分五次溫服,一日服盡。

【功能】清熱泄肝,安神定驚。

【主治】狂病。

16.加味逍遙散(《世醫(yī)得效方》卷十五)

【藥物組成】逍遙散加遠志(去心)、桃仁(去皮、尖)、蘇木、紅花各3g。

【制法】用水225ml,煎至160ml,去滓。

【用法】溫服。

【功能】疏肝郁,開心竅,化淤血。

【主治】癲狂。歌唱無時,逾墻上屋。

17.白鮮皮湯,(《圣濟總錄》卷十四)

【藥物組成】白鮮皮12g,麻黃(去根、節(jié))15g,白茯苓22.5g,防風、獨活、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研)、當歸(銼,焙),芍藥各12g,桂7.5g。

【制法】上為粗末。每次9g,用水225ml,煎至180ml,去滓。

【用法】空腹溫服,一日三次。服訖,取微汗為度。

【功能】祛風散寒,清熱解毒。

【主治】狂言妄語,精神錯亂,腰疼骨痛。

18.正心湯(《古今醫(yī)統(tǒng)》卷四十九)

【藥物組成】人參、茯神、當歸(酒洗)、生地黃(酒洗)各3g,羚羊角(鎊),甘草(炙)、酸棗仁(炒,研)、遠志(去心)各2.4g。

【制法】上藥?咀。用水300ml,加蓮子7枚,煎至200ml,去滓,入羚羊角末,麝香0.3g,和勻。

【用法】食后及臨臥服。

【功能】益氣養(yǎng)心,熄風安神。

【主治】妄言妄笑,恍惚不仁。

19.正鳳髓丹(《醫(yī)壘元戎》)

【藥物組成】黃柏(炒)60g,縮砂30g,甘草15g.

【制法】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30g,早晨用溫酒送服。

【功能】滋陰降火,健脾和胃。

【主治】陽狂不已。

20.生鐵落飲(《素問·病能論》)

【藥物組成】生鐵落30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溫服。

【功能】平肝鎮(zhèn)心,下氣除煩。

【主治】陽厥怒狂。

21.生鐵落飲(《醫(yī)學心悟》卷四)

【藥物組成】天冬(去心)、麥冬(去心)、貝母各9g,膽星、橘紅、遠志肉、石菖蒲、連翹、茯苓、茯神各3g,元參、鉤藤、丹參各4.5g,辰砂0.9g.

【制法】用生鐵落煎熬3小時,取此水煎上藥,去滓。

【用法】溫服。服后安神靜睡,不可驚駭叫醒。

【功能】鎮(zhèn)心安神,化痰開竅。

【主治】癲、狂、癇。

22.生鐵落飲(《證治準繩·類方》卷五)

【藥物組成】生鐵落30g,石膏15g,龍齒15g(研),白茯苓(去皮)、防風(去蘆)各4.5g,玄參、秦艽各3g。

【制法】上藥除生鐵落外,研為粗散,先將鐵落加水2L,煮取1L,再入石膏等藥,煮取500ml,去滓,入竹瀝100ml,和勻。

【用法】分五次溫服,不拘時候。

【功能】鎮(zhèn)心安神,清熱化痰。

【主治】狂癥。

23.玄麥至神湯(《石室秘錄》卷三)

【藥物組成】玄參500g,麥冬250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溫服,一日二次。

【功能】清心降火。

【主治】發(fā)狂。

24.五膽丸(《楊氏家藏方》卷二)

【藥物組成】鯉魚膽、雞膽、狗膽、豬膽、羊膽各1枚(五膽汁和為一處)、蛇黃150g(蘸五膽汁,炒煨,膽汁盡為度)。

【制法】上為細末,另用雄狗膽為丸,如綠豆大,朱砂為衣。或只作細末。

【用法】每次15丸,空心磨刀水送服,或每服藥末3g,用磨刀水調(diào)下亦得。

【主治】心風狂走,癲癇。

25.五邪湯(《外臺秘要》卷十五引《深師方》)

【藥物組成】菖蒲、秦艽、桂心、當歸、禹余糧、人參、附子(炮)、黃芩、甘草(炙)、遠志(去心)、防風各30g,龍骨、赤石脂、茯苓、芍藥、芎?、防己各60g。

【制法】上為粗散,取水1.2L(一方取東流水煮小沸),納散60g,煮取lL。

【用法】空腹服300ml,白天服二次。夜服一次。

【功能】祛風化痰,養(yǎng)心安神。

【主治】精神恍惚,悲涕狂走。

【禁忌】忌羊肉、餳、海藻、菘菜、酢物。

26.五邪湯(《外臺秘要》卷十五引《范汪方》)

【藥物組成】人參、白術、茯苓、菖蒲、茯神各9g。

【制法】上切。以水1L,煮取300ml,去滓。

【用法】每次l00ml,空腹時溫服,一日三次。

【功能】益氣養(yǎng)心,化痰安神。

【主治】妄見妄語,心中悶亂,精神恍惚,意志不定,時發(fā)時止。

【禁忌】忌食桃、李、雀肉、羊肉、餳、醋物。

27.半夏茯神散(《張氏醫(yī)通》卷十四)

【藥物組成】半夏、茯神各36g,天麻(煨)、膽星、遠志肉、棗仁(炒)、廣皮、烏藥、木香、礞石(煅)各24g。

【制法】上為散。每次9g,用水150ml,煎數(shù)沸,加生姜汁少許。

【用法】空心和滓服。

【功能】化痰熄風,養(yǎng)心安神。

【主治】癲癥,妄言妄見,神不守舍。

28.寧神飲(《仙拈集》卷二)

【藥物組成】茯苓、陳皮、瓜蔞各2.4g,黃芩、遠志、棗仁各1.8g,半夏、貝母各3g,甘草1.5g。

【制法】生姜3片為引,用水400ml,煎后去滓。

【用法】食遠服。先服化痰丸,后服本方。

【功能】祛風化痰,安神開竅。

【主治】風狂痰迷心竅。

【辯證加減】心熱,加麥冬、黃連。

29.朱砂滾痰丸(《濟陽綱目》卷四十六)

【藥物組成】大黃(酒蒸)、片黃芩各240g,沉香15g,礞石(煅)30g,朱砂60g(另研為衣)。

【制法】上為細末,水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40~50丸,臨臥、食后用茶清或溫水送下。

【功能】瀉火逐痰,鎮(zhèn)心安神。

【主治】癲狂唱哭。

30.當歸承氣湯(《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卷中)

【藥物組成】當歸、大黃各9g,甘草3g,芒硝6g。

【制法】用水350ml,加生姜5片,大棗10枚,煎至175ml,去滓。

【用法】熱服。

【功能】養(yǎng)血潤腸,瀉火通便。

【主治】陽狂奔走,罵詈不避親疏。

31.竹瀝達痰丸(《攝生眾妙方》卷六)

【藥物組成】半夏60g(湯洗七次,生姜汁浸透),人參30g,白茯苓60g,陳皮60g(去白),甘草30g(炙),白術90g(微火炒過),大黃90g(酒浸),黃芩90g(酒炒),沉香15g,礞石30g(搗碎,用焰硝30g和勻,放入鎖銀鍋內(nèi),上用瓦片蓋之,用鹽泥固濟,曬干,以炭火煅過,如金黃色者)。

【制法】上為細末,用竹瀝420ml,又生姜自然汁400ml和勻,人鍋內(nèi)火熬一刻許令熟,入前藥末和搗如醬,以瓷器盛之,曬干;仍用竹瀝、姜汁如前法搗勻,再曬干,如此三次,用竹瀝為丸,如小豆大。

【用法】每次100丸,食遠用白米湯送下。

【功能】清熱瀉火,通便墜痰。

【主治】癲狂,驚悸。

32.竹瀝達痰丸(《醫(yī)方集解》)

【藥物組成】青礞石30g,沉香15g,大黃(酒蒸)、黃芩、橘紅、半夏各60g,甘草30g。

【制法】先將礞石打碎,用樸硝:30g,同入瓦罐、鹽泥固濟,曬干火煅,石色如金者為度,研末,后將余藥為末,與礞石末和勻,入竹瀝、姜汁為丸。

【用法】每次6g,生姜湯送服。

【功能】清熱逐痰。

【主治】癲狂驚痛,神昏便秘。

33.遠志散(《太平圣惠方》卷二十)

【藥物組成】遠志30g(去心),防風15g,桂心15g,茯神30g,甘草15g(炙微赤,銼),獨活30g,犀角屑30g,人參30g,石膏60g,秦艽30g,黃芩22.5g,麥門冬45g(去心,焙)。

【制法】上為散。每次9g,以水150ml,煎至90ml,去滓。

【用法】溫服,不拘時候。

【功能】清熱熄風,化痰定志。

【主治】風熱發(fā)狂,發(fā)即多啼泣,或即歌笑,或自說賢智,或狂走不避水火。

34.芎當瀉心湯(《萬氏奇科》卷二)

【藥物組成】歸尾、川芎、延胡索、蒲黃、牡丹皮各3g,桂心2.1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溫服。另研五靈脂末3g,食后調(diào)服。

【功能】活血祛淤。

【主治】產(chǎn)后敗血停積,煩躁昏亂,狂言妄語,如見鬼神者。

35.芎黃湯(《醫(yī)學發(fā)明》卷九)

【藥物組成】羌活、川芎、大黃各30g,甘草15g。

【制法】上?咀。每次15g,用水300ml,煎至180ml,去滓。

【用法】溫服。

【功能】祛風瀉火。

【主治】風火內(nèi)郁,旋轉,發(fā)狂,其脈弦而緊洪。

36.奪命丹(《云岐子保命集》卷下)

【藥物組成】干荷葉、生地黃、牡丹皮各等分。

【制法】煎濃湯,調(diào)入蒲黃末6g。

【用法】溫服。一服即定。

【功能】活血祛淤。

【主治】產(chǎn)后發(fā)熱,狂言奔走。

【按語】本方在原書中無方名,據(jù)《證冶準繩·女科》補。

37.墜痰丸(《丹臺玉案》卷四)

【藥物組成】大黃(酒煨)30g,貝母(去心)、膽星、青礞石(煅過)、石菖蒲各30g,麝香3g,蛇含石(煅紅,醋淬七次)15g。

【制法】上藥為末,姜汁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3g,空腹時用白滾湯送服。

【功能】清熱豁痰,開竅醒神。

【主治】癲狂,譫語妄言。

38.金箔鎮(zhèn)心丸(《重訂通俗傷寒論》)

【藥物組成】金箔5片,人參、茯神、犀角各3g,西牛黃、天竹黃、青龍齒、龍膽草、生地、遠志、朱砂、鐵粉各2.1g。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7丸,用參珀茯神湯調(diào)服。

【功能】鎮(zhèn)心宣竅,安神定驚。

【主治】傷寒心風發(fā)狂,牙關緊急,痰涎上塞,口吐白沫,迷悶恍惚,醒則狂言多驚,喜怒不常。

39.狂癥奪命丹(《重訂通俗傷寒論》)

【藥物組成】釜底墨、灶突墨、梁上倒掛塵、青子芩、小麥奴、寒水石、麻黃各30g,川連45g,雄精9g,辰砂6g,西牛黃4.5g,珍珠粉3g。

【制法】上藥各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3g,曬干,蠟裹。

【用法】每次1丸,精神將竭者,以人參、竹瀝飲調(diào)服;尋常以新汲水150ml研1丸放水中化盡服之。若病人欲飲水者,與之多飲為妙,須臾當發(fā)寒戰(zhàn)、汗出,其狂即止。若服一時許不作汗,再服1丸,以汗出狂定為止。

【功能】清心泄熱,安神定驚。

【主治】傷寒,熱結于胸,發(fā)狂,口噤不能言;陽毒,狂言不得汗,溫熱病,狂妄不得汗;熱毒壅閉,精神將竭者。

40.驅(qū)風化痰湯(《壽世保元》卷五)

【藥物組成】人參、白術、白茯苓、半夏(姜炒)、陳皮、枳實(酒炒)、當歸(酒洗)、川芎、白芍(酒炒)、桔梗(去蘆)、南星、遠志(甘草水泡,去心)、瓜蔞仁、白附子、僵蠶、天麻、黃連(酒炒)、黃芩(酒炒)、甘草、生地。

【制法】上銼一劑。加生姜5片,水煎,去滓。

【用法】溫服。

【功能】補氣養(yǎng)血,祛風化痰。

【主治】癲狂、五癇、眩暈。

41.芩連導痰湯(《杏苑生春》卷三)

【藥物組成】枳實(麩炒)、南星各3g,橘紅(去白)、半夏各6g,白茯苓4.5g,甘草(蜜炙)0.9g,黃芩3g,黃連1.8g。

【制法】上銼。加生姜7片,水煎,去滓。

【用法】加竹瀝、生姜汁,空腹溫服。

【功能】清火化痰。

【主治】狂言亂語,精神恍惚。

【禁忌】忌食蔥、蒜、薤、韭等生痰之物。

42.麥門冬丸(《圣濟總錄》卷十五)

【藥物組成】麥門冬(去心、焙)30g,虎睛1對(微炙)、龍齒(研)30g,金箔(研)100片,銀箔(研)100片,石膏(研)、升麻、枳實(麩炒)、生姜(切、焙)、白茯苓、人參(銼)各30g,玄參、萎蕤(炒)、芍藥、甘草(炙,銼)、遠志(去心)各22.5g,柏子仁(生用)、薤白(細切,焙干)各30g,牛黃(別研)15g。

【制法】上除虎睛并別研六味外,余搗羅,再與研者同羅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20丸,煎地骨皮湯送服,日三次,夜一次,不拘時候。

【功能】益氣養(yǎng)陰,鎮(zhèn)心安神,清熱化痰。

【主治】癲狂。

43.珍珠散(《醫(yī)方考》卷四)

【藥物組成】琥珀、珍珠粉、鐵粉、天花粉、朱砂、寒水石、牙硝、大黃(酒浸)、生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

【用法】每次9g,用薄荷湯調(diào)服。

【功能】鎮(zhèn)心安神,清熱瀉火。

【主治】精神恍惚,癲狂。

44.棗仁溫膽湯(《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五)

【藥物組成】棗仁(炒)6g,茯神4.5g,半夏3.6g,丹皮4.5g,丹參6g,遠志3.6g,當歸6g,川芎3g,延胡索3g,石菖蒲2.4g,辰砂少許。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溫服。

【功能】安神定驚,祛淤豁痰。

【主治】產(chǎn)后發(fā)狂因驚者。

45.定神湯(《產(chǎn)科心法》卷下)

【藥物組成】人參3g,熟地9g,當歸6g,茯神6g,附子1.5g,肉桂0.9g,澤蘭9g,郁金3g,龍齒2.4g,橘紅2.4g。

【制法】用生鐵秤砣燒紅淬水煎藥。

【用法】分二次溫服。

【功能】益氣助陽,養(yǎng)肝安神。

【主治】產(chǎn)后癲癥。

46.河車丸(《醫(yī)學心悟》卷四)

【藥物組成】紫河車l具,茯苓、茯神、遠志各30g,人參15g,丹參20g。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9g,早晨開水送服。

【功能】益氣補血,寧心安神。

【主治】癲、狂、癇。

47.郁金丸(《雜病源流犀燭》卷七)

【藥物組成】朱砂、郁金、白礬。

【制法】上為細末,水泛為丸,如綠豆大。

【用法】每次3~6g,用溫開水送服。

【功能】化痰開竅,鎮(zhèn)心安神。

【主治】癲狂。

48.定癇丸(《醫(yī)學心悟》卷四)

【藥物組成】明天麻30g,川貝母30g,膽南星(九制者)15g,半夏(姜汁炒)30g,陳皮(洗,去白)21g,茯苓(蒸)30g,茯神(去木,蒸)30g,丹參(酒蒸)60g,麥冬(去心)60g,石菖蒲(石杵碎,取粉)15g,遠志(去心,甘草水泡)21g,全蝎(去尾,甘草水洗)15lg,僵蠶(甘草水洗,去嘴,炒)15g,真琥珀(腐煮,燈草研)15g,辰砂(細研,水飛)9g。

【制法】用竹瀝150ml,姜汁200ml,再用甘草120g,熬膏和藥為丸,如彈子大,辰砂為衣。

【用法】每次1丸,照五癇分引下;犬癇,杏仁5個煎湯化服;羊癇,薄荷0.9g煎湯化服;馬癇,麥冬6g煎湯化服;牛癇,大棗2個煎湯化服;豬癇,黑料豆9g煎湯化服,一日二次。

【功能】祛風化痰,息風止痙,開竅寧神。

【主治】癇癥或癲狂。

49.瀉心湯(《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藥物組成】黃連30g。

【制法】上為末。

【用法】每次1.5g,臨臥用溫水化服。

【功能】清心瀉火。

【主治】小兒顛狂譫語。

50.澤蘭湯(《葉氏女科》卷三)

【藥物組成】龍齒(煅)、茯神、生地黃、當歸、牛遠志肉、酸棗仁、澤蘭葉各3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溫服。

【功能】養(yǎng)血安神。

【主治】產(chǎn)后出血太多,心神失養(yǎng),狂亂胡言。

51.活虎丹(《醫(yī)學入門》卷七)

【藥物組成】蝎虎1個(剪去四足爪,連血研細)、朱砂、片腦、麝香各少許(研細)。

【制法】上藥和勻。

【用法】先用古礞石散控下痰涎,次用薄荷煎湯調(diào)服此丹,一次服下。

【功能】補氣血,安心神。

【主治】久年驚癇、癲狂。

52.茯苓丸(《寧坤秘籍》卷上)

【藥物組成】茯神、遠志、茯苓各24g,朱砂9g。

【制法】加豬心1個,煮熟搗爛,同早米糊和藥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50丸,用金銀湯送服。先用麝香散寧心定志,后用本方。

【功能】養(yǎng)心安神。

【主治】經(jīng)來狂言,觸怒,不知人事。

53.茯神湯(《圣濟總錄》卷十四)

【藥物組成】茯神(去木)、杏仁(湯浸,去皮、夾、雙仁)各90g,龍齒180g,凝水石(碎)300g,升麻60g,石膏(碎)600g,沙參、白鮮皮各60g,生麥門冬(去心)120g。

【制法】上藥銼片。每次15g,用水300ml,煎至150ml,去滓。如病重,煎成人竹瀝300ml。

【用法】溫服,一日三次。

【功能】清熱祛風,鎮(zhèn)驚安神。

【主治】風熱發(fā)狂,笑樂無節(jié),棄衣登高。

54.遏火湯(《辨證錄》卷四)

【藥物組成】人參、白術、生地各15g,玄參30g,甘草3g,知母3g,天花粉6g,陳皮1.5g,神曲3g,丹皮15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溫服。

【功能】養(yǎng)血補脾,滋陰降火。

【主治】忽然發(fā)狂,披發(fā)裸形,不知羞惡。

55.秦艽竹瀝湯(《奇效良方》卷三)

【藥物組成】秦艽60g,竹瀝100ml,石膏90g,白茯苓、龍腦各45g,玄參、防風各30g,生鐵10kg(用水2L,煮取1L,去鐵)。

【制法】上為散。入鐵汁中煮取500ml,去滓,納竹瀝和勻。

【用法】分三次溫服,不拘時候。

【功能】祛風清熱,化痰平肝。

【主治】風狂亂走。

56.真珠散(《太平圣惠方》卷四)

【藥物組成】真珠(細研)、水精(細研)、鉛霜各7.5g(細研),人參(為末)、朱砂(細研)各30g,雄黃15g(細研),金銀箔各50片(細研),琥珀(細研)、牛黃各7.5g(細研)。

【制法】上藥都拌勻。

【用法】每次1.5g,食后用薄荷湯調(diào)服。

【功能】鎮(zhèn)心安神。

【主治】心風狂語,神思不安,如見鬼神。

57.通心辰砂丸(《普濟方》卷八十八引《旅舍備要》)

【藥物組成】朱砂15g(研),龍腦15g,硇砂15g(研,明者),黃丹(炒)3g,白芥子(微炒,取末)30g,半夏(湯洗,取末)15g,天南星(炮,取末)15g。

【制法】上為末,面糊為丸,如綠豆大,朱砂為衣。

【用法】每次15丸,用白湯送服。

【功能】豁痰開竅,重鎮(zhèn)安神。

【主治】狂語,狀若心風。

58.清心湯(《醫(yī)鈔類編》卷十四)

【藥物組成】黃連、黃芩、梔子、連翹、薄荷、甘草、芒硝、大黃、石菖蒲、麥冬各等分。

【制法】加竹葉30片,水煎,去滓。

【用法】分二次溫服。

【功能】通腑泄熱,清心寧神。

【主治】狂言叫罵,動履失常。

59.豬心丸(《醫(yī)門補要》卷中)

【藥物組成】豬心1個(不下水,切片,焙脆,研末),甘遂9g,石菖蒲4.5g。

【制法】上為末,用貝母9g,煎湯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30丸,每日早晨用生鐵落60g煎湯送服。虛人、小兒宜少服。

【功能】清熱滌痰,寧神開竅。

【主治】發(fā)狂。

60.清心湯(《仙拈集》卷二)

【藥物組成】人參、白術、茯苓、遠志、棗仁、川芎、生地、石菖蒲各3g,當歸、麥冬各4.5g,甘草1.5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溫服。

【功能】益氣補脾,化痰寧神。

【主治】癲狂。

61.黃白丹(《古今醫(yī)鑒》卷七)

【藥物組成】黃丹30g,白礬30g。

【制法】上藥用磚一塊,鑿一窩,可容60g許,置丹在下,礬在上,用木炭2.5kg,煅令炭盡,取為末,以不經(jīng)水豬心血為丸,如綠豆大。

【用法】每次30丸,陳皮湯送服。

【功能】豁痰定驚。

【主治】五癲、五癇。

62.救陽湯(《石室秘錄》卷六)

【藥物組成】人參90g,桑葉30片,麥冬60g,玄參30g,青蒿15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分二次溫服。

【功能】補氣養(yǎng)陰,退虛熱。

【主治】產(chǎn)后狂癥。

63.癇癥鎮(zhèn)心丸(《丸散膏丹集成》)

【藥物組成】犀黃2.1g,膽星、犀角各15g,川黃連、辰砂各9g,甘草3g,麥門冬、茯神各21g,遠志、石菖蒲、珍珠各6g,酸棗30g。

【制法】各取凈末,煉蜜為丸,每丸潮重1.2g,金箔(或朱砂)為衣。

【用法】每次l丸,生姜湯送服。

【功能】清熱化痰,鎮(zhèn)心安神。

【主治】癲癇狂疾,獨言妄笑,如見鬼魅。

64.犀羚三黃湯(《重訂通俗傷寒論》)

【藥物組成】犀角、川連各3g,羚角、鐵粉、桃仁各6g,鮮生地、丹參、石決明各15g,琥珀、青黛各1.5g,西牛黃0.6g(調(diào)服)。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溫服。

【功能】清心瀉火,安神定志。

【主治】狂癥。

65.雄朱丸(《簡易方》引《葉氏錄驗方》見《醫(yī)方類聚》卷一五○)。

【藥物組成】朱砂0.3g,雄黃0.3g(研),白附子3g(為末)。

【制法】上藥拌勻,以朱心血和丸,如梧桐子大,更別用朱砂為衣。

【用法】每次3粒,用濃煎菖蒲、人參湯吞下。病去常服1粒。

【功能】寧心安神,化痰利膈。

【主治】狂言忘語,叫呼奔走。

66.鎮(zhèn)心湯(《扁鵲心書》卷下)

【藥物組成】人參、茯苓、石菖蒲(桑葉水拌炒)、遠志、木香各3g,甘草、干姜各15g,大棗3枚。

【制法】水煎。

【用法】空心服。

【功能】養(yǎng)心寧神。

【主治】狂言多悲,夢中驚跳。

67.醒心茯苓丸(《續(xù)名家方選》)

【藥物組成】白茯苓24g,莪術18g,沉香6g,朱砂14g。

【制法】上為末,水泛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為衣。

【用法】每次50丸,白滾湯送服,一日二次。

【功能】行氣化淤,鎮(zhèn)心安神。

【主治】狂亂。

68.癲狂夢醒湯(《醫(yī)林改錯》卷下)

【藥物組成】桃仁24g,柴胡9g,香附6g,木通9昏赤芍9g,半夏6g,腹皮9g,青皮6g,陳皮9g,桑皮9g,蘇子12g(研),甘草15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溫服。

【功能】疏肝理氣,活血化淤。

【主治】癲狂,哭笑不休,詈罵歌唱,不避親疏。

69.牛車肉(《醫(yī)學入門》卷三)

【藥物組成】紫河車(洗凈,煮爛)、牛肚(切碎)。

【制法】上和一處,同煮熟。

【用法】隨便食之。

【功能】補虛填精,益氣養(yǎng)血。

【主治】失心癲狂。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心悸方134首學習輯要(下)
心悸方134首學習輯要 (3)
眩暈方98首
痞滿 古方
失眠名醫(yī)名方
中醫(yī)驗方(73)【友情鏈接】1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