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我媽身體抱恙,思慮再三,也因為我的工作性質相對自由,便決定回老家陪伴她一段時間。
我媽是一位在同一所學校、同一個崗位上執(zhí)教了三十多年的鄉(xiāng)村教師。三十多年如一日的生活,是我不敢想象的,所以當她提議,讓我也去考教師編制的時候,我想也沒想就拒絕了。
但其實,我也有過一段當老師的經歷,而且是支教。
那是一所離我老家不太遠的鄉(xiāng)村小學,因為臨近開學,執(zhí)教的老師卻因為各種原因沒能湊齊,聽說我在老家,就想讓我去補一下空缺。
在我媽苦口婆心的游說下,我答應了。
去到那所學校的第一天,我首先注意到的就是一排明顯翻新不久的平房,上面用油漆刷出“留守兒童之家”幾個大字,聽說是用上面撥下來的經費翻新的。
我被分作了一年級的班主任,一個人面對幾十個調皮搗蛋的毛孩子,剛開始簡直是一個頭兩個大,找學校里的老前輩取經,他開玩笑說你別對這群小家伙們太好了,他們要是把你當媽,驕縱起來就更難管束了。
我有些哭笑不得,思及這些孩子的爸媽幾乎全都外出打工,不由一陣感慨。
后來我班主任的的工作漸漸步入正軌,很快就發(fā)現(xiàn)班上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學生,他叫秋生。
說秋生與眾不同,是因為他有點呆,上課注意力總不集中,眼神飄忽;課間其他孩子打鬧成一團的時候,他也從不參與。
中午我?guī)Ш⒆觽內W校食堂吃飯,給他們添飯菜時,別的孩子都會告訴我他們想吃什么菜或是不吃什么菜,只有他不說話,只顧埋頭吃飯。
我覺得奇怪,就同一個當地老師說了一下情況,結果他告訴我說,秋生是個癡呆。
我問他,是因為小時候生了什么病嗎?
那位老師搖頭,不是生病,這孩子就是想他爸媽,活生生想成癡呆了。
多年以后的今天,想起秋生,我還是會覺得心酸。
想起他爸媽走后,他每天搬一個小板凳蹲坐在大門口癡盼的小小身影,想起他從一個活潑愛笑的精靈,變成呆滯內向的癡兒。
究竟在孩子的心里經歷了多少灰暗,才造成了他性格上這樣的落差?
突然想起親戚家的兩個孩子,今年過完春節(jié),孩子爸媽照往年一般出去打工,收拾好行李出發(fā)那天,四歲的妹妹死死揪著爸媽的衣角,哭得滿臉淚水,嘴里喊著“爸爸媽媽不要走?!?/span>
而九歲的哥哥則懂事地在一旁勸說妹妹,你別哭,爸媽出去掙錢了,等過年回來給你買新裙子,新玩具。
而妹妹堅持,我不要裙子,不要玩具,只要爸爸媽媽留下來。
當然,最后孩子的爸媽還是走了。
之后與孩子爺爺談到這些,說起哥哥已經長大了的時候,孩子爺爺當即就紅了眼圈,說事后哥哥一個人躲在房間里裹著被子哭。
問他為什么,他說舍不得爸媽走,但他知道他們有必須要走的理由,如果他當著眾人的面哭了,他的爸爸媽媽知道后會更難受。
說真的,聽到這些話從一個九歲的孩子嘴里說出來,那種感覺真是難以言喻。
這也讓我自此之后認定了一個道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千萬千萬不能缺少了父母的陪伴,父母給予孩子的那些血脈相連的溫情,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代的。
我實在不希望看到,有任何一個孩子,是因為傷痛和失望,而迫不得已迅速長大。
其實這些令人心酸的境況,不單是留守兒童身上特有的,許多普通的的家庭里,往往也存在這種現(xiàn)象。
也許是父母中的一方,或是雙方,因為工作等因素,而疏忽了孩子:答應了孩子周末帶他去春游,結果因為臨時有事而爽約;承諾了孩子的事,最終因為自己沒放在心上,結果就忘了,等等。許多在大人看起來沒什么大不了的事,都會在孩子心里留下不好的印記。
比如我的小侄女總說她爸爸是個大騙子,就是因為他爸,也就是我哥答應了好久的BBQ家庭聚會,一直沒有兌現(xiàn)。
孩子的世界總是過于簡單,高興就說最愛你,不高興了就說不想看見你。而身為大人的我們,復雜而又理性,或許能一眼看穿風云詭譎的商戰(zhàn),能一瞬間領悟深奧無比的道理,卻往往搞不清楚自己的孩子最想要的是什么。
我有一個做了父親的朋友,他說他的兒子五歲時,發(fā)生了一件事讓他印象深刻。
有一天他的妻子來告訴他,兒子已經快一個星期沒說過話了。
起初以為兒子得了兒童自閉癥什么的,兩口子都嚇壞了,找幼兒園老師問了一下兒子在學校的情況,卻發(fā)現(xiàn)在學校兒子還是和以前一樣活潑,唯獨一到家里,就小嘴緊閉,連吃飯和睡覺都只做手勢,堅決不開口說話。
我朋友很擔心,決定放下手頭上緊張的工作,抽空跟兒子好好的談一談。
結果他才開口喊了一聲兒子的名字,他兒子就如釋重負一般長長松了一口氣,然后高興地摟住他的脖子,大喊:“爸爸輸了,爸爸才是小狗?!?/span>
原來大約一個星期前,我這位朋友在家辦公時,因為兒子吵得他無法專心工作,就隨口跟他說,要和他玩“誰先說話誰就是小狗”的游戲。
朋友愧疚地跟我感嘆,說要是平時多關注他兒子一下,多了解他一些,就不至于讓他強忍一個星期才開口了。
他讓孩子等得太久了。
后來我離開那所學校,到大城市工作,逢年過節(jié)回老家的時候,也經常能聽到那些我曾教過的孩子們的現(xiàn)狀。
因為國家一連串的惠農政策,不少孩子的父母選擇了留在家中陪伴孩子。據說秋生的爸媽也回來了,每天陪伴著他,引導他多說話,做很多能讓他開心的事,而秋生的情況也因此改善了許多。
這實在令我感到欣慰。
大抵為人父母,最希望的就是能看到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誰都不希望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缺席,不希望將來回憶起與孩子相處的溫馨場景時,只有稀少的幾個片段,甚至是一片空白。
放下大人的架子,放低身段,走進孩子的世界,實實在在地陪伴他們,知道他們在想些什么,試著用孩子的思維理解他們所有奇奇怪怪的思想,感受他們最簡單純真的喜怒哀樂,是每一個為人父母者都應該去做的事情。
不論何時,不論你在做什么,請永遠記得你的孩子在等你,別讓他們等太久了。
做孩子的玩伴,
是我們陪伴孩子一起慢慢長大的方式
不要錯過孩子成長的關鍵期
再不陪伴他們就長大了
如果你想看更多關于
親子、紀錄、治愈、手作的影像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公眾號:小時間
還有制作秘笈等你來取哦!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