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jié)分端午候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一個人能夠與節(jié)日民俗關(guān)系如此密切,
在中國歷史上恐怕只有屈原一人
又到端午佳節(jié),
龍舟競發(fā),粽葉飄香,
人們莫不感懷憑吊偉大詩人屈原。
穿越歷史的重幕
屈原除了是愛國者、詩人
更是一位知法、守法、立法的“法律人”
屈原變法
戰(zhàn)國時期是弱肉強食的時代,大國兼并小國,大國之間爭霸。率先進行封建制變法,進一步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采用鐵器等先進生產(chǎn)工具的魏、秦、趙等國先后強大起來。
1
2
3
4
5
6
變法失敗
國破投江
屈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
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
出則接遇賓客,應(yīng)對諸侯。王甚任之”。
從民俗意義來說,屈原為國而終、為理想而粉身碎骨的精神,恰與法律人的精神境界和氣節(jié)一脈相承。今年端午,重溫屈子的法治思想,不因附會,只緣敬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