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據(jù)說英國物理學家凱爾文勛爵(Lord Kelvin)曾宣稱:“現(xiàn)在物理學中沒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剩下的就是越來越精確的測量?!比陙?,量子力學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徹底改變了這個領域。今天,沒有物理學家敢斷言我們對宇宙的物理知識即將完成。相反,每一個新的發(fā)現(xiàn)似乎都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里面裝著更大、更深入的物理問題。這些是我們挑選的最深刻的開放性問題。
在里面你會學到平行宇宙,為什么時間似乎只朝一個方向移動,為什么我們不理解混沌。
為何時間在不停流逝?
時間之所以向前移動,是因為宇宙中一種叫做“熵”的性質(zhì),大體上被定義為無序的程度,只會增加,所以在它發(fā)生之后,沒有辦法逆轉(zhuǎn)熵的增加。熵增加的事實是一個邏輯問題:粒子的無序排列比有序排列多,因此隨著事物的變化,它們往往會陷入混亂。但最根本的問題是,為什么過去熵這么低?換言之,為什么宇宙一開始就如此有序,是誰把大量的能量排列在在一個很小的空間里?
是否存在平行宇宙?
天體物理數(shù)據(jù)表明,時空可能是“平坦”的,而不是彎曲的,因此它會一直持續(xù)下去。如果是這樣,那么我們可以看到的區(qū)域(我們認為是“宇宙”)只是無限大的“多元宇宙”中的一個補丁。同時,量子力學定律規(guī)定,每個宇宙補丁中只有有限數(shù)量的可能粒子配置(10^10^122個不同的可能性)。因此,有了無限多個宇宙斑塊,它們內(nèi)部的粒子排列被迫重復——無限多次。這意味著有無限多的平行宇宙:與我們完全相同的宇宙斑塊(包含與你完全相同的人),以及僅因一個粒子位置不同的斑塊,因兩個粒子位置不同的斑塊,等等,直至完全不同于我們的斑塊。雖然現(xiàn)在仍然無法證實這是真實存在的。
宇宙的命運是什么?
宇宙的命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一個未知的因素:Ω,一個測量整個宇宙物質(zhì)和能量密度的指標。如果Ω大于1,時空就會像一個巨大球體的表面一樣“閉合”。如果沒有暗能量,這樣的宇宙將最終停止膨脹,而開始收縮,最終在一個被稱為“大危機”的事件中自我坍塌。如果宇宙是封閉的,但有暗能量,球形宇宙將永遠膨脹。
或者,如果Ω小于1,那么空間的幾何結(jié)構將像鞍的表面一樣“開放”。在這種情況下,它的最終命運是“大冰塊”,接著是“大裂谷”:首先,宇宙的向外加速會撕裂星系和恒星,留下所有物質(zhì)的寒冷和孤獨。下一步,加速度將變得如此強大,以至于它將壓倒把原子綁在一起的力的影響,所有的東西都將被扭開。
如果Ω=1,宇宙將是平的,像一個無限大的平面向四面八方延伸。如果沒有暗能量,這樣的平面宇宙將永遠膨脹,但速度會不斷減速,接近停滯。如果有暗能量,平坦的宇宙最終會經(jīng)歷失控的膨脹導致大撕裂。不管結(jié)果如何,宇宙正在消亡,天體物理學家保羅·薩特在2015年12月的文章中詳細討論了這一事實。
觀察是如何使量子波函數(shù)崩潰的?
在電子、光子和其他基本粒子的奇異領域,量子力學就是定律。粒子的行為不像小球,而是像散布在大面積上的波。每個粒子都由一個“波函數(shù)”或概率分布來描述,它告訴我們它的位置、速度和其他屬性更可能是什么,而不是那些屬性是什么。粒子實際上具有所有屬性的一系列值,直到您通過實驗測量其中一個屬性(例如,它的位置)時,粒子的波函數(shù)在該點“塌陷”,并且它僅采用一個位置。(著名的雙縫干涉實驗)
但是,如何測量粒子的波函數(shù)如何以及為什么使其坍塌,產(chǎn)生了我們認為存在的具體現(xiàn)實呢?這個問題,被稱為測量問題,似乎是深奧的,但是我們對現(xiàn)實的理解,或者它是否存在,取決于答案。
弦論究竟正確嗎?
當物理學家假設所有的基本粒子實際上都是一維環(huán)或“弦”,每一個都以不同的頻率振動時,物理學就容易多了。弦論使物理學家能夠調(diào)和控制粒子的定律,稱為量子力學,與控制時空的定律,稱為廣義相對論,并將自然界的四種基本力量統(tǒng)一為一個框架。但問題是,弦論只能在10或11維的宇宙中工作:3個大的空間維度,6或7個壓縮的空間維度,和一個時間維度。壓縮的空間維度,以及振動弦本身,大約是原子核萬億分之一大小的十億分之一。沒有任何可以想象的方法來檢測這么小的東西,所以也沒有已知的方法來實驗驗證或使弦論失效。
混亂中有秩序嗎?
物理學家不能精確地解出描述流體行為的方程組,從水到空氣到所有其他液體和氣體。事實上,還不知道所謂的Navier-Valman方程的一般解是否存在,或者,如果存在一個解決方案,它是否到處描述流體,或者包含固有的不可知點,稱為奇點。因此,人們對混亂的本質(zhì)并沒有很好的理解。物理學家和數(shù)學家想知道,天氣是僅僅難以預測,還是天生不可預測?湍流是否超越了數(shù)學描述,或者當你用正確的數(shù)學來處理它時,一切都有意義?
黑洞內(nèi)部究竟會發(fā)生什么?
如果一個物體被吸進黑洞,它的信息會發(fā)生什么變化?根據(jù)目前的理論,如果你把一個立方體的鐵扔進黑洞,就沒有辦法獲取任何信息。這是因為黑洞的引力很強,它的逃逸速度比光速還快,而光是其中最快的東西。然而,一個叫做量子力學的科學分支說,量子信息是不會被破壞的。”芝加哥洛約拉大學物理學副教授羅伯特·麥克尼斯說:“如果你以某種方式抹殺了這些信息,就會出問題?!?/p>
量子信息有點不同于我們在計算機上存儲為1和0的信息,或者我們大腦中的東西。這是因為量子理論并沒有提供精確的信息,例如,一個物體將在哪里,比如在力學中計算棒球的軌跡。相反,這樣的理論揭示了最有可能發(fā)生的地點或某個行動最有可能的結(jié)果。因此,各種事件的所有概率加起來應該是1,或100%。(例如,當你卷起一個六面骰子時,一個給定面的出現(xiàn)幾率是六分之一,所以所有面的概率加起來是1,你不能超過100%確定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因此,如果你知道一個系統(tǒng)是如何結(jié)束的,你可以計算它是如何開始的。
要描述黑洞,你只需要質(zhì)量,角動量(如果它在旋轉(zhuǎn))和電荷。黑洞里除了一種叫做霍金輻射的緩慢的熱輻射流外,什么都沒有出來。據(jù)任何人所知,沒有辦法做反向計算來找出黑洞到底吞噬了什么。信息被銷毀了。然而,量子理論認為信息不可能完全不可及。這就是“信息悖論”
麥克尼斯說,在這個問題上已經(jīng)有很多工作,特別是斯蒂芬·霍金和斯蒂芬·佩里在2015年提出,這些信息并沒有被儲存在黑洞的深淵中,而是保留在它的邊界上,稱為事件視界。還有許多人試圖解決這個矛盾。到目前為止,物理學家們還不能就這個解釋達成一致,而且他們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內(nèi)持不同意見。
裸奇點是否存在?
當一個“事物”的某些性質(zhì)是無限的時,就會出現(xiàn)奇點,因此我們所知道的物理定律就會崩潰。在黑洞的中心有一個無限多密度的點(充滿了有限數(shù)量的物質(zhì))一個稱為奇點的點。在數(shù)學中,奇點總是會出現(xiàn)——除以零是一個例子,坐標平面上的垂直線有一個“無限”的斜率。實際上,垂直線的斜率是未定義的。但是奇點是什么樣子的呢?它將如何與宇宙其他部分相互作用?什么意思說某物沒有真實的表面并且是無限小的?
“裸”奇點是一個可以與宇宙其他部分相互作用的奇點。黑洞有事件視界——球形區(qū)域,任何東西,甚至光,都無法從中逃逸。乍一看,你可能認為裸奇點的問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黑洞的問題,因為沒有任何東西可以脫離事件視界,奇點也不會影響宇宙的其他部分。(可以說,它是“穿上衣服的”,而裸奇點是一個沒有視界的黑洞。)
但奇點是否能在沒有視界的情況下形成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如果它們能夠存在,那么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需要修正,因為當系統(tǒng)過于接近奇點時,它就會崩潰。赤裸裸的奇點也可能起到蟲洞的作用,這也可能是時間機器——盡管自然界沒有證據(jù)證明這一點。
會發(fā)光的聲波?
雖然粒子物理問題是許多尚未解決的問題的原因,但一些謎團可以在實驗室的實驗臺上觀察到。聲致發(fā)光就是其中之一。如果你拿些水,用聲波打擊它,就會形成氣泡。這些氣泡是被高壓包圍的低壓區(qū);外部壓力推動低壓空氣,氣泡迅速崩塌。當這些氣泡崩潰時,它們會發(fā)出光,以最后萬億分之一秒的速度閃爍。
問題是,還遠不清楚光源是什么。理論的范圍從微小的核聚變反應到某種放電,甚至是氣泡內(nèi)氣體的壓縮加熱。物理學家們測量了這些氣泡內(nèi)部的高溫,溫度約為幾萬華氏度,并拍攝了大量它們產(chǎn)生的光的照片。但對于聲波如何在氣泡中產(chǎn)生這些光,還沒有很好的解釋。
萬有引力到底是什么?
重力到底是什么?其他的力是由粒子介導的。例如,電磁就是光子的交換。弱核力由W玻色子和Z玻色子攜帶,膠子攜帶將原子核結(jié)合在一起的強大核力。麥克尼斯說,所有其他的力都可以量化,這意味著它們可以表示為單個粒子,并且具有不連續(xù)的值。
地心引力看起來不像那樣。大多數(shù)物理理論認為它應該由一個假設的稱為引力子的無質(zhì)量粒子攜帶。問題是,目前還沒有人發(fā)現(xiàn)引力子,也不清楚任何可以建造的粒子探測器是否能看到它們,因為如果引力子與物質(zhì)相互作用,它們會非常、非常罕見地做到這一點,以至于它們在背景噪聲下是看不見的?,F(xiàn)在還不清楚引力子是無質(zhì)量的,盡管如果它們有質(zhì)量的話,它是非常非常小的,比中微子要小,中微子是已知最輕的粒子之一。弦理論認為,引力子(和其他粒子)是能量的閉合環(huán),但迄今為止,數(shù)學工作還沒有產(chǎn)生太多的見解。
因為引力子還沒有被觀測到,引力已經(jīng)抵制了試圖用我們理解其他力的方式來理解它的嘗試——作為粒子的交換。一些物理學家,特別是特奧多爾·卡魯扎和奧斯卡·克萊因,認為重力可能是作為一個超空間(長度、寬度和高度)和我們熟悉的時間(持續(xù)時間)中的一個(長度、寬度和高度)的粒子而運行的,但這是否是真的還不得而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