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爾斯泰(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紀中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政治思想家、哲學家,代表作有《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
托爾斯泰晚年力求過簡樸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從家中出走,11月7日(俄歷)病逝于一個小站,享年82歲。
托爾斯泰創(chuàng)作小說《安娜.卡列尼娜》,是想借此探討“家庭”這一主題。但是回望其漫長的一生,卻很難說清他本人的家庭是幸還是不幸?
01 放縱而糜爛的青春歲月
托爾斯泰的家庭是鄉(xiāng)村貴族。祖父曾經是個省長,他的爵位就是從他祖父那里繼承而來。外祖父是上將。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排行第五。
.
他的祖父非常好賭,臨終前已經幾乎把家產全部敗光,托爾斯泰的父親繼承到的只是一副爛攤子,不過好在幸運地娶到了托爾斯泰的母親,得到了一座大莊園(雅斯納雅.波良納莊園,現為博物館),而托爾斯泰就是在這幢大莊園里出生的。
他出生于1828年,母親在他不到兩歲時就病逝了,父親對他影響比較大,但也在他僅僅十歲時就去世了。
父親喜歡狩獵,也喜歡讀書,家里藏書很豐富,這為托爾斯泰日后成為文學大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托爾斯泰天性敏感多情,有個綽號“愛哭的里奧娃”。
他一開始是跟著家庭教師學習,后來1844年考入喀山大學,大一結束時因為成績太差必須復讀,于是轉到法律系,后來又轉學到圣彼得堡大學,但成績始終很糟糕,因此最終也沒有拿到文憑。
后來,一些貴族親戚帶他走入貴族圈,他開始頻繁出現在貴族所舉辦的家庭宴會上,舞會歡宴夜夜笙歌不斷。他從1848年開始熱衷玩牌賭博,一賭就是十多年,甚至變賣了一部分父親留下的家產用于償還賭債。
1858年,他跟隨長兄前往高加索服役,經歷了克里米亞戰(zhàn)爭,因作戰(zhàn)英勇而被授予獎章,提拔為陸軍中尉。不過,他在這里并沒有如他預先設想那樣開始了一種新的生活,他依舊花天酒地,瘋狂行樂,與吉普賽人賭博,還和女人偷歡,被傳染了梅毒。
他也曾經懊悔不已,但往往總是不久之后就故態(tài)萌發(fā)。
他長得不太高,模樣也很普通,因此,他很在意自己的形象,經常對自己的長相感到絕望,從而非常在意自己的穿著打扮,希望能用時尚服飾來掩飾長相問題,還喜歡顯擺自己的家族。
他經常動不動就發(fā)脾氣,暴躁地提出反對意見,完全不考慮他人的感受,說話非常尖酸刻薄,對別人十分苛刻,只要有誰對他稍有不敬,他就想著要與人決斗,一決高下。
一個農奴的妻子給他生了個孩子,他給這個私生子取名提摩西,很久之后,提摩西成為了他家里的一名馬車夫,專門替托爾斯泰的其他孩子駕車。
托爾斯泰喜歡嘗試新事物,不怎么穩(wěn)重,也不太堅韌,他曾經辦了兩年時間的學校,給農奴的孩子提供接受教育的機會,聲稱要把自由還給農奴,在晚上陪著孩子們做游戲,講故事給他們聽,或者教他們唱歌,總是忙到很晚才回家。但兩年后就關閉了學校,原因是他對結果很不滿意。
不過,這時候又一樁新鮮的事吸引了他,那就是婚姻。
02 婚姻生活:蜜糖? 砒霜?
托爾斯泰結婚時34歲,妻子索尼婭18歲,是一位宮廷御醫(yī)(貝爾斯博士)最小的女兒。貝爾斯博士是莫斯科上層階級里的名人,很早就與托爾斯泰家里有往來。
據說,年輕時候的索尼婭姿色動人、身材曼妙,而且活力十足,富于青春氣息,聲音也很好聽,特別是與托爾斯泰默契十足。托爾斯泰曾經以單詞的首字母拼成一長列,年輕的索尼婭竟然完整地猜出了這句話的意思。
結婚之后,索尼婭一生16次懷孕,生下13個兒女,其中5個夭折。娶妻生子后,托爾斯泰逐漸積累了大量財富,并在伏爾加河的東岸購置了一座莊園,擁有大概一萬六千英畝左右的土地,妥妥地躋身于俄國鄉(xiāng)村貴族之列,在這期間,他寫成了兩部曠世之作:《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婚后的前六年,是托爾斯泰夫婦琴瑟和諧的美好大時光。托爾斯泰在自己的親友圈中大肆秀其恩愛和幸福:“和索尼婭在一起感受到的那種幸福,一萬對夫妻中只有一對才享有。”
索尼婭精力充沛,不止照料著一個大家庭,還要打理著一個大莊園,還經常長時間熬夜謄寫托爾斯泰的手稿。
潦草的字跡往往只有她才能辨認清楚。
有時候托爾斯泰奮筆疾書的筆記,或者不完整的句子,索尼婭不得不連猜帶蒙地寫出來。
據說,《戰(zhàn)爭與和平》龐大的手稿她前后謄寫了7遍,但是樂此不疲。
索尼婭還很有藝術天賦,托爾斯泰45歲時的一幅畫像,就是索尼婭畫的,這是作家人生中第一幅肖像畫。
她熱愛音樂尤其是歌劇,和托爾斯泰一樣都很愛彈鋼琴,他們的子女中,兩個孩子后來成了音樂家。
家里還設有一只專門的郵箱,家里的每個人都能寫故事、新聞、詩歌等等,不署名投進去,星期天晚上全家圍坐在茶爐邊取出來閱讀評論,其樂融融。
這段時間,他生活得很充實、很健康,也很知足。
索尼婭十分苛刻,占有欲和嫉妒心都很強,而托爾斯泰也非常嚴厲并且固執(zhí)己見,因此他們常常吵架,但是,每次吵完后很快就會重歸于好,總的來說還是很幸福的。
但是,慢慢的,兩人之間因為宗教信仰問題以及一些生活和思想上的差異,心的距離越來越遠了。
比如在婦女問題上,索尼婭在1871年生下第5個孩子時經歷了特別嚴重的產褥熱,差點因此喪命,她為此感覺很恐懼,想方設法采取避孕措施,唯恐再懷孕,但在托爾斯泰看來,婦女的天職就是生育孩子并且將他們撫養(yǎng)成人。
在宗教問題上,托爾斯泰在51歲時宣布放棄東正教的信仰,而索尼婭是不折不扣的東正教徒,不允許孩子們脫離宗教教育,不允許自己違逆上帝的意志,并要求自己恪盡職守。她想不明白也不支持托爾斯泰改變信仰。
托爾斯泰后來認為一個人不能為他人而活,所以自己動手生爐子、打水、洗衣服、制作靴子,還與農奴們一起種地、砍樹、運送干草,但是索尼婭不認同他的這些做法,覺得整天干重活對托爾斯泰來說沒有絲毫好處,雖然做這些事情的確可以讓大腦放松,但卻不是他應該干的正事。
就這點來說,索尼婭的看法是正確的,因為對于托爾斯泰而言,確實他原本是可以做些更有意義的事的,因為他的長項并不是做這些體力活。他穿著農奴的衣服,整個人邋里邋遢,有時候剛裝完糞就帶著一身臭氣回到家,坐到桌邊吃晚飯,導致家人們不得不把窗戶全部打開;他做的靴子很差勁,完全無法穿。
他后來迷上了吃素,認為這是節(jié)儉,但在索尼婭看來,這反而是一種浪費,因為考慮到他要吃素,所以她就得做兩份晚餐,投入額外的精力與金錢。
他認為財產不道德,有財即有罪,決定放棄自己的所有。但是,索尼婭不愿意受苦,也不愿意毀了孩子們的身份與地位。因此,他們常常吵得不可開交,托爾斯泰曾經數次奪門而出。
后期托爾斯泰非常有名,上門拜訪他的人很多,家里常常聚集這一堆從各地來的追隨者,拿著小本子記錄他所說的每一句話。這對于索尼婭來說也無法接受,她認為其中一些人是“馬屁之徒”,特別討厭其中一個叫切爾特科夫的人,他比托爾斯泰小26歲,一直到托爾斯泰去世都是他最親密的朋友和伙伴,是托爾斯泰信仰運動最有力的幕后推手,后來支持托爾斯泰在遺囑中把自己的所有版權“捐給人民”,以便讓其思想傳播得更遠,由此被索尼婭視為頭號敵人,這讓夾在其中的托爾斯泰煩不勝煩。
托爾斯泰一心宣揚與愛有關的理念,不再把精力放在寫作和經營莊園上,導致收入竟然不夠用來養(yǎng)家糊口,沒辦法,索尼婭只得要求他把1881年之前所創(chuàng)作的所有作品的版權都拿了出來,由索尼婭籌錢創(chuàng)辦了一家出版社出版這些作品用于養(yǎng)家。
但是在托爾斯泰那里,他卻認為作家不應該獨享自己作品的版權,因為他覺得個人財產是不道德的存在,因此他決定收回包括諸多著名作品在內的早期作品的版權,并打算放棄自己所有作品的版權。
索尼婭當然不會答應,畢竟沒有了那些作品,家庭生活就得不到保障。于是,兩人開始了長期的針鋒相對。
托爾斯泰六十八歲的時候,五十多歲的索尼婭竟然與一個作曲家塔納耶夫有了婚外情,雖然他們最終并未就此分開,但托爾斯泰與妻子的不合已經不再是秘密。
對于托爾斯泰而言,雖然改變了信仰,卻依然沒能得到幸福:家庭矛盾層出不窮,夫妻間的爭吵更是曠日彌久。
一天晚上,夫妻二人又鬧不和。之后,托爾斯泰的妻子曾跪下懇求托爾斯泰為她再讀一遍早年時代丈夫為自己創(chuàng)作的詩歌和散文,以找回當初的甜蜜,但是托爾斯泰當時已死了心。
最后,他于1910年10月28日從亞斯納亞·波利亞納秘密出走。在途中患肺炎,11月7日(公歷11月20日)在阿斯塔波沃車站逝世。
遵照他的遺言,遺體安葬在亞斯納亞·波利亞納的森林中,墳上沒有樹立墓碑和十字架。
03 文學成就
托爾斯泰認為自己的童年“純真美好,富有詩意”,1852年他發(fā)表了處女作半自傳體小說《童年》。
1853年托爾斯泰讀到了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非常欽佩。1854年托爾斯泰被調往多瑙河戰(zhàn)線,并參與了克里米亞戰(zhàn)爭中的塞瓦斯托波爾圍城戰(zhàn),寫成《少年》、《青年》和《塞瓦斯托波爾故事集》。
托爾斯泰在高加索時開始創(chuàng)作,在《現代人》雜志上陸續(xù)《塞瓦斯托波爾故事》等小說。
1855年11月他來到彼得堡,受到屠格涅夫和涅克拉索夫等人的歡迎,并結識岡察洛夫、費特、亞歷山大·尼古拉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德魯日寧、安年科夫、鮑特金等作家和批評家。托爾斯泰傾向于德魯日寧等人的觀點,但又認為任何藝術不能脫離社會生活。
1859年,他同《現代人》雜志決裂。1856年底以中尉銜退役。次年年初到法國、瑞士、意大利和德國游歷。
1856年他就起草方案,準備以代役租等方法解放農民,并在自己莊園試行。1860年因長兄尼古拉逝世,更加深了悲觀情緒。1859至1862年間幾乎中輟創(chuàng)作,先后在亞斯納亞·波利亞納和附近農村為農民子弟辦了20多所學校,并曾研究俄國和西歐的教育制度,1860至1861年還到德國、法國、意大利、英國和比利時等國考察各國學校。后又創(chuàng)辦《亞斯納亞·波利亞納》等教育雜志。
1862年托爾斯泰與索尼婭結婚后,在妻子的支持和幫助下,托爾斯泰給人類留下了《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傳世之作。
04 寫在最后
在托爾斯泰所處的時代,他常被畫家畫成一個巨人的形象。晚年,許多崇拜者抱著朝圣的心態(tài)去拜見他時,以為會見到一名身材高大的男神,但其實他很普通,個頭不高,免不了有點失望。
但確實,托爾斯泰于俄國來講,是一個巨人般的存在。出了文學上有目共睹的杰出成就外,他在許多方面都深刻影響了俄國人的生活。
作家茨威格曾經說過:托爾斯泰代表的不是他自己,他代表的是所有俄國人民,因為他與整個俄國同呼吸,共命運。
從19世紀60年代起,他的作品開始在英、德等國翻譯出版。19世紀70至80年代之交以《戰(zhàn)爭與和平》的法譯本出版獲得國際上第一流作家的聲譽,成為當時歐美的“俄國熱”的主要對象。
80至90年代法、英等國最早論述他的評論家,都承認他的現實主義創(chuàng)作對自己國家文學的振興作用。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成長的進步作家法朗士、羅曼·羅蘭、亨利希·曼和托馬斯·曼、德萊塞、伯納·蕭、高爾斯華綏以及其他歐美作家和亞洲作家都受到他的熏陶。
在中國,1900年就出現評價他的文字,1907年譯介過他的“宗教小說”(《主與仆》及民間故事)。1913年、1917年先后有《復活》(譯名《心獄》)和《安娜·卡列尼娜》(譯名《婀娜小史》)的不完全的文言譯本?!拔逅摹鼻昂?,托爾斯泰的作品大量被譯成中文??箲?zhàn)期間分別出版了郭沫若和周揚翻譯的《戰(zhàn)爭與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以及其他作品的譯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托爾斯泰的重要作品大多已翻譯出版,而且根據原文翻譯,不少名著都有幾種不同的譯本。
托爾斯泰是“俄國革命的鏡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列寧評)
不認識托爾斯泰者,不可能認識俄羅斯。(高爾基評)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