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貿(mào) 圣 佳 2019 秋 季 拍 賣 會 2019 SUNGARI AUTUMN AUCTION 預展
11月28日-11月29日
拍賣
11月30日-12月01日
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
(北京市東城區(qū)建國門內(nèi)大街9號)
南方青瓷的生產(chǎn),浙江一直處于領(lǐng)先地位,而這其中又以龍泉窯最負盛名。龍泉窯青瓷的主要產(chǎn)區(qū)在麗水市龍泉縣。龍泉縣位于浙江西南部,閩浙邊境,是典型的山區(qū),此處蘊藏豐富的制瓷原料,且盛產(chǎn)松柴可作燃料。甌江上游龍泉溪在境內(nèi)流長125 公里,西北部有住溪,是錢塘江水系烏溪江源流,西部有寶溪,為閩江水系支流。這些得天獨厚的資源和地理優(yōu)勢為龍泉瓷業(yè)的發(fā)展奠定了十分優(yōu)渥的基礎(chǔ)。 龍泉窯是我國燒制歷史最長,且影響深遠的一個瓷窯體系。龍泉窯的創(chuàng)燒可上溯至三國西晉,當時燒制的產(chǎn)品頗為粗糙,規(guī)模較小。龍泉查田下保村出土“永初元年”墓葬品中有雞首壺、雞冠壺、蓮瓣紋等若干件青瓷制品,皆為灰胎青黃釉,為龍泉青瓷的創(chuàng)燒年代提供了可靠例證。 到了五代北宋早期,龍泉青瓷的品質(zhì)發(fā)生了較大改觀。制作愈發(fā)精細,胎骨堅薄勻稱,罩以淡青色釉;器型種類開始豐富,例如壺、瓶、罐、盤、碗等;器表以刻劃、貼塑等裝飾;燒制方式采用泥點支燒……種種特征與龍泉青瓷早期的面貌相差甚遠,因此往往被誤認為越窯、婺窯或甌窯產(chǎn)品。 南宋初期是龍泉窯迅速發(fā)展的時期,窯場生產(chǎn)規(guī)模擴大,開始向福建等沿海地區(qū)擴展,逐步形成一個龐大的窯系。宋室南遷后,定都臨安(今浙江杭州市),受地緣之便,龍泉窯承擔了部分官窯瓷器的燒造任務。與此同時,政府為增加財政收入,鼓勵對外貿(mào)易,龍泉青瓷完全取代越窯,成為南方外銷青瓷中的最重要品種。此時,龍泉窯制瓷工藝發(fā)生重大改革和創(chuàng)新,產(chǎn)品質(zhì)量大為提高。由于胎釉配方的改良,使青瓷產(chǎn)品在南宋時期呈現(xiàn)出兩種截然不同的風貌。前一階段為兩宋之交至南宋中期,此時的器物胎體厚重,釉層均勻透亮;另外還有一類薄胎薄釉制品,其胎骨細薄,修足規(guī)整,釉質(zhì)勻潔,極具官樣風范。后一階段為南宋中后期,此時開始采用以石灰堿釉生產(chǎn)的厚釉瓷器,形成了有龍泉特色和風格的梅子青、粉青釉等龍泉窯青瓷精品。除釉質(zhì)提高以外,式樣品種愈加十分豐富,器型復古成風,仿先秦青銅器、玉器的造型頗為流行,如琮式瓶、鬲式爐、簋式爐、花觚、膽式瓶等,集古韻與雅致于一體。 至于元代,由于當時特殊的社會背景,對外貿(mào)易極為開放,龍泉青瓷源源不斷地輸往海外,出口數(shù)量猛增。元代商人、航海家汪大淵在著錄的《島國志略》一書中明確提及與外國交易貨用龍泉瓷者多處,國際知名度之大,可謂家喻戶曉。此時,龍泉窯制瓷技術(shù)已相當成熟,新品種層出不窮,尤其是大尺寸瓷器的燒制,受到西亞地區(qū)的極大青睞。另一方面由于多元文化與審美觀念的滲透,紋飾內(nèi)容更加豐富廣泛,有宗教紋、植物紋、動物紋、文字款等各類裝飾題材。手法上,除繼續(xù)使用傳統(tǒng)的刻劃花,還靈活運用印、貼、雕鏤、捏塑、露胎以及點彩等多種方式,開創(chuàng)了龍泉窯裝飾工藝的新局面。 明代初期,龍泉窯同樣為皇宮生產(chǎn)“供器”,龍泉楓洞巖窯場即是奉旨燒造宮廷用瓷的重要窯場之一?!洞竺鲿洹肪硪痪潘摹豆げ坑莺馇謇羲靖G冶陶器例》記載:“洪武廿一年定,凡燒造供用器皿等物, 須要定奪樣制,計算人工物料,如果數(shù)多,起取人匠赴京置窯興工,或數(shù)少,行移饒、處等府燒造。”饒,即饒州,指景德鎮(zhèn);處,即處州,龍泉窯所在地古為處州所轄。由此可見,明代早期的龍泉窯,曾與景德鎮(zhèn)窯同時為宮廷提供御用瓷器。從傳世器物可看出,此時,龍泉青瓷無論從造型、紋飾、工藝諸方面,均承自元代。其中亦不乏精品之作,例如折枝花卉梅瓶、菱口大盤、露胎瓷塑等。 明代中期以后,龍泉窯的燒造日漸式微,但其經(jīng)典的青瓷釉色與質(zhì)地之美,啟發(fā)了清代雍正、乾隆兩位帝王的摹古追思,在他們授意下,御窯廠創(chuàng)燒出大量的仿龍泉器型,無論釉色、造型或裝飾,不僅兼具了神韻和形制,還彰顯出時代特色,亦被視為歷代青瓷佳作中的又一經(jīng)典。 著名考古學家陳萬里先生說過:“一部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龍泉?!闭\然,龍泉窯是中國陶瓷史上燒制年代最長、窯址分布最廣、生產(chǎn)規(guī)模最大的青瓷名窯。其豐富、漫長的制瓷歷史和學術(shù)價值不斷吸引著中國乃至世界古陶瓷、考古學界的深入研究。2019年7月15日,“天下龍泉—龍泉青瓷與全球化”展覽在故宮博物院齋宮開幕。在故宮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館的聯(lián)合主辦下,展出來自42家國內(nèi)外文博機構(gòu),共計833件(組)文物。以龍泉青瓷為視角闡述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鑒與發(fā)展,是歷來關(guān)于龍泉青瓷的展覽中,展品數(shù)量最多、來源最廣、產(chǎn)地最繁且體現(xiàn)多元文化的一次展覽。逢此良機,本次中貿(mào)圣佳2019年秋季拍賣會中國古代陶瓷專場暨璀璨宮廷夜場共推出十件龍泉青瓷珍品,誠邀諸位藏家蒞臨現(xiàn)場,再續(xù)“天下龍泉”大展之精彩,感受古物之美。 歡迎關(guān)注公眾號:正點鑒藏
| 璀璨—中國書畫及古代藝術(shù)珍品夜場 |
※ 競買此件拍品需辦理特殊號牌
625
龍泉官釉青磁紙槌瓶
H: 15.5cm
RMB: 6,800,000-8,800,000著錄:
1.《青磁のいま》,東京國立近代美術(shù)館,2014.9.13發(fā)行,22頁1-07
2.《龍泉窯青磁展》山口県立美術(shù)館等2012.1.21發(fā)行展覽:山口県立美術(shù)館、日本愛知陶瓷資料館,2012年,《龍泉窯青磁展》。展覽:山口県立美術(shù)館、日本愛知陶瓷資料館,2012年,《龍泉窯青磁展》。
本件拍賣標的處于保稅狀態(tài)下,詳情請見本圖錄《保稅拍品競買須知》。
The item is held under the bonded status, please check the NOTICE ON AUCTION OF BONDED LOTS in this catalogue for details 關(guān)于南宋官窯的記述,葉寘《坦齋筆衡》中有相關(guān)記載:“政和間,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中興渡江,有邵成章提舉后苑,號邵局,襲故京遺制置窯于修內(nèi)司,造青器,名內(nèi)窯,澄泥為范,極其精制,釉色瑩沏,為世所珍,后郊壇下別立新窯,比舊窯大不侔矣。”南宋初期宋金戰(zhàn)亂,無力建置官窯,只好委于地緣便利且有貢瓷燒制歷史的越州燒制。此時,同屬越窯系的龍泉窯燒造技術(shù)飛速發(fā)展,也承擔著部分燒制御瓷的職責。因此同具“官窯”性質(zhì)的兩大窯場,便存在某種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作為“官搭民燒”的龍泉窯,自然會對正統(tǒng)的官窯產(chǎn)品進行一定的借鑒與仿燒,以滿足皇室的審美與需求。本品即是一例龍泉仿官佳作,本瓶頸部修長纖細,腹部圓鼓,縱觀整器,造型簡致,亭亭玉立,素雅動人。瓶身光素無飾,除圈足外,通體罩施青釉,釉色宛如湖水般瑩澈沉靜,成功地詮釋宋人崇尚一色純凈之美學理念。此種青釉長頸瓶形制經(jīng)典,海內(nèi)外博物館均館藏有同類精品,日本アルカンシェール美術(shù)財團庋藏一支“南宋龍泉青瓷瓶”,被列為國寶級文物,其造型、釉色都與本品極為接近,可資比較,參閱《中國の陶瓷-青瓷》,平凡社,圖62。以弦紋長頸瓶品種,可資比較,例如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南宋官窯青瓷弦紋瓶”,參閱《貴似晨星-清宮傳世12至14世紀青瓷特展》,國立故宮博物院,II-9;出光美術(shù)館藏“南宋官窯青瓷弦紋瓶”,參閱《中國の陶瓷-青瓷》,平凡社,圖61(附圖)。雍乾之際,宮廷慕古之風興盛,對此等釉色、器型奉為至寶,不惜工本,進行仿燒,乾隆帝甚至鐫刻御制詩于器底以詠其形色之美,例如臺北故宮藏“仿官釉青瓷瓶”,其底及木座下皆刻有《詠宋官窯瓶》御題詩(出自《御制詩四集卷之十四》):“陶成脩內(nèi)司,六百歲茲貽。火氣全消泯,泑光益潤滋。幾人曾閱賞,五字合題詩。吟罷還自笑,由今視底為。乾隆癸巳仲春御題?!眳㈤啞兜眉讶ぃ呵』实鄣奶沾善肺丁?,國立故宮博物院,圖71。
參閱:日本アルカンシェール美術(shù)財團藏國寶級文物“龍泉青瓷瓶”
歡迎關(guān)注公眾號:收藏元素網(wǎng)
626
元 龍泉青瓷模印云龍紋四系尊
H: 38cm
RMB: 1,200,000-1,800,000
來源:日本藏家舊藏本品造型挺拔端莊,氣勢雄渾。平沿短頸,肩部起一層凸棱,等距裝飾四個半圓形系,系下貼塑如意紋。腹部貼塑云龍戲珠紋,兩組雙龍對首而視,龍口大張,四爪鋒銳,威武不凡,細節(jié)之處刻畫入微,片片龍鱗絲毫畢現(xiàn),愈加凸顯軀體之矯健靈動,與整器大氣磅礴之風格頗為相契。周身點綴云紋,整體布局疏朗有致,所飾云龍紋與英國大維德基金所藏“云龍紋扁壺”上的裝飾相仿。通體罩施龍泉青釉,釉厚肥厚溫潤,色澤深翠如橄欖。近足處剔刻細蓮瓣紋一周,刀法深刻,質(zhì)感強烈。圈足無釉,呈朱紅色。日本大和文華館藏一例“龍泉云龍四耳壺”,與本品裝飾、造型、尺徑極為相類,參閱《日本大和文華館名品圖錄》,圖1-7,以貼塑龍紋裝飾,極為鮮見,翻閱海外公私收藏,似乎僅見此兩例。此外,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托普卡普宮博物館藏一例貼花纏枝牡丹紋四系大瓶,與本品形制相類,僅貼塑紋飾有異,可資比較。
參閱:日本大和文華館藏“龍泉云龍四耳壺”
歡迎關(guān)注公眾號:收藏百老匯
| 中國古代陶瓷、當代文人瓷暨宮廷器座專場 | 0876
元 龍泉窯錦地開光浮雕折枝花鳥蓮托八寶紋六方梅瓶
H: 37cm
RMB: 800,000-1,200,000元滅南宋后,結(jié)束了中國南北分裂的局面,建立了橫跨歐亞的大帝國,龍泉窯青瓷的銷售范圍也隨之擴大。由于元政府重視對外貿(mào)易,外銷瓷需求量猛增。龍泉青瓷生產(chǎn)規(guī)模進一步擴大,產(chǎn)量劇增,也隨之出現(xiàn)了一批特殊的器型種類。八方形、六方形等多邊造型在元代龍泉窯中的運用十分廣泛,亦是元代器物的一個鮮明特色。本品六方形,造型敦壯挺拔,體量碩大。瓶身裝飾分為三層,其間以弦紋相隔。上端浮雕裝飾蓮托八寶紋,八寶紋樣是由象征著吉祥、圓滿、幸福的八種禮器構(gòu)成,受藏傳佛教影響,此種紋飾深得統(tǒng)治者喜愛。中部六方錦地之上高浮雕菱花開光折枝花鳥紋,鳥兒或亭立枝頭,或展翅欲飛,形態(tài)各異,惟妙惟肖。近足處飾長蕉葉紋一周,葉片豐碩,與整器風格十分相契。全器所施龍泉青釉,釉質(zhì)濃厚肥腴,青翠潤澤。圈足刮釉,呈火石紅色。整器工料俱精,刀筆深邃,模印清晰,以滿釉開光花鳥裝飾者頗為罕見,可謂難得的元代龍泉窯精品佳作。
此種器型以中間飾八仙人物,上下飾折枝花卉最為常見,例如,大維德基金會收藏一例元代“龍泉窯八棱開光露胎八仙人物紋梅瓶”,高24.3厘米,較本品偏小。再例,清宮舊藏藏一例“褐斑露胎貼花八仙人物八棱梅瓶”,同樣以露胎開光裝飾,體量更為小巧,參閱《故宮博物院藏元代瓷器上》,故宮出版社,頁210。0876俯視圖 喜歡國石田黃的朋友,請加美女微信交流
0877
元 龍泉窯貼塑纏枝花卉大鳳尾尊
H: 49cm
RMB: 1,800,000-2,500,000瓷器貼花工藝早在六朝時期就已普遍使用,南宋時龍泉青瓷紋飾一改北宋常用的刻、劃、印花技法,在器身采用貼花工藝,使紋飾更顯玲瓏突出。元代龍泉貼花法在爐、瓶中常用,貼于瓶頸和腹部,增加了整體美感。本品造型修長挺拔,通體罩施青釉,頸部上端刻畫數(shù)道凸弦紋,其下貼塑折枝牡丹紋。腹部渾圓,亦貼飾纏枝牡丹紋,枝葉纖細,環(huán)繞花朵蔓卷。近足處以出筋法刻尖頭蓮瓣紋。美國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各藏有一例,與本品形制相仿,裝飾手法、紋樣一致。北京故宮博物院亦館藏有相類藏品,參閱《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顏色釉》,上??茖W技術(shù)出版社,圖167。著名藏家Baur亦私藏一例同品,參閱《ChineseCeramics in The Baur Collection Volume1》,圖255。 歡迎關(guān)注公眾號:《收藏家大世界》 下面精彩繼續(xù)
0879
元 龍泉窯翠青釉大罐
L: 33.6cm, H: 25cm
RMB: 30,000-80,000本品直口,圓腹,腹部素面無紋,通體施龍泉青釉,釉面肥厚瑩潤,釉色青碧柔和,猶如翠玉。有足底邊沿露赫紅色澀胎一周。器物造型淳樸,胎體厚重,圈足寬闊而矮,敦實穩(wěn)重,給人以肅穆莊重之感。 0880
龍泉粉青釉鋪首獸足雙耳爐
H: 15.2cm
RMB: 170,000-250,000本品通體施粉青釉,整體釉色純美,釉層肥潤,細膩光滑??谘亓㈦p耳敞口折沿,直頸扁腹,腹部凸弦紋下貼塑獸面紋,闊口獠牙,威猛懾人。下承三撇足,三足飾獸面紋,足上部模塑虎面,外底圈足不著地。整體造型規(guī)整,凝練沉穩(wěn),古樸大氣。本品所貼塑獸面紋,與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南宋獸面花觚”上飾的獸面造型如出一轍,可資比較。 0880另面圖 歡迎關(guān)注公眾號:《收藏潮流》 下面精彩繼續(xù)
0881
龍泉粉青釉獸足沖天耳爐
H: 11.7cm
RMB: 350,000-500,000
來源:日本藏家舊藏此龍泉香爐,造型端莊雋秀,折沿兩側(cè)附雙立耳,器腹扁圓,下承三獸足,雋雅之中更幾許霸氣。內(nèi)外全施粉青釉,釉層肥腴,略帶乳濁,色澤溫潤,光斂內(nèi)蘊,類玉似冰,是龍泉青瓷的代表釉色。不愧是一件集造型、釉色和裝飾之美于一身的龍泉窯青釉器,足以體現(xiàn)宋瓷美學的境界。 0881另面圖
0881包裝圖 0891
明永樂 龍泉窯刻牡丹紋花口大盤
D: 44.4cm
RMB: 700,000-750,000曹昭《格古要論》:“古龍泉窯,在今浙江處州府龍泉縣,今曰處器,青瓷”。明人所謂“處州瓷”、“處器”所指即此類龍泉官器。邵蟄民撰《增補古今瓷器源流考》記龍泉窯青瓷“胎細體厚,釉濃式拙,色甚蔥翠”。宋代極盛一時的龍泉青瓷,經(jīng)元至明,仍繼續(xù)燒造;此類大盤屬中國陶瓷史上器形最大的作品之一。本品胎體厚重,器型沉穩(wěn)大氣。呈菱花式,折沿弧壁,內(nèi)壁隨菱花口呈數(shù)道花瓣形起棱線作凸蓮瓣狀。通體滿施青釉,釉面光潔,釉水肥潤。內(nèi)底刻繪折枝牡丹紋。圈足內(nèi)留有澀圈墊燒火石紅痕。 0891底部圖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