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爹的自責 天花藏主人在《飛花詠序》中云: “設(shè)父母有命,媒妁有言,百兩而去,百兩而來,不過僅完其紅絲之公案,而錦香里之佳聯(lián)不幾埋沒乎?鳳園芍藥之深盟,將誰與結(jié)乎?……則是幽香同于野草,良璧不異頑磚,將見佳人才子,竟也愚夫婦等矣,豈不大可痛心也哉!”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制度下,釀成了多少人生的悲劇,葬送了多少美好的姻緣。這一現(xiàn)象,已為有識之士不滿。
《女才子書》中的盧云卿,她初嫁,夫亡,私奔劉月嵋。其公爹張翁知曉,喟然嘆息道:“是予之過也,若為早嫁,安有此事?!逼涓冈G齋則因私奔“使為門戶羞”,欲遣人緝訪,“擒控置法”,張翁連忙勸阻:“不可,夫以令愛之敏慧,豈不知淫奔為非。其如青年守寡,實是難事,此系弟不能早為出嫁之過,于彼何尤。所慮者,唯恐失身于匪類耳?”訥齋又以“汝若不死,予何以見人”之故,令其女死。云卿為之答書抗爭。女兒的癡情,終使訥齋大為感動,“欷歔淚下?!睆埼谈Y以“嫁奩及錢米布帛之物。”盧云卿私奔,在恪守封建教條者看來,是件傷風敗俗、大逆不道的丑事。而張翁卻認為,兒媳有此一舉,過錯在己身。這些,都說明封建道德教條不僅不能束縛青年人身心,哪怕是老年人也對它逐漸產(chǎn)生了動搖,開始有意識地同傳統(tǒng)的道德觀念抗爭了。
公爹的自責,在文學(xué)作品中時有所見。元雜劇《墻頭馬上》 (白樸著)中的李千金,與書生裴少俊以詩聯(lián)情,遂私奔。少俊將其安置在后園,七年后,為父裴行儉發(fā)現(xiàn),將其千金遣歸,拆散了一對鴛鴦。直至少俊功成名就,其公爹牽羊擔酒,親自登門賠禮,李千金始重返裴府,與少俊團圓。
明傳奇《繡襦記》中的書生鄭元和,與妓女李亞仙相愛,床頭金盡,被鴇兒用調(diào)宅計拆散。元和流落市井,又為其父發(fā)現(xiàn),將其幾乎打死,拋于荒郊。亞仙聞訊找回,用繡襦為之御寒,調(diào)理病體,又自己贖身,嫁于元和為妻。后,父子相見,其父承認了他們的愛情。
封建道德規(guī)定:后輩子女“不非其親”,“善則稱親,過則稱己”(《禮記·坊記》),“子孫受長上訶責,不論是非,但當俯首默受,毋亟自辯理”(《江蘇京江王氏宗譜》)。至于女子,更得絕對服從翁姑、丈夫,“喚來便來,喚去便去。稍有不從,當加怒叱”(宋若華《女論語》),“婦將有事,大小必請于舅姑”(《禮記·內(nèi)則》),婦對公婆,“打也上前,罵也上前,奉陪笑顏” (《新婦譜》)。即使公婆說的不對,“猶宜從命,勿得違戾”(班昭《女誡》)。小說戲曲卻時而述及,威嚴的公爹能體諒兒媳的苦衷,自責己過,或牽羊擔酒,向兒媳賠禮道歉,這不能不說是道德觀念上的一個轉(zhuǎn)變。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