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癥(小兒麻痹證、脊髓灰質(zhì)炎后遺癥)甘×,女,2歲。
兩下肢麻痹已18天。始由高熱,經(jīng)某兒童醫(yī)院腰穿抽脊液檢查,診斷為脊髓灰質(zhì)炎,轉(zhuǎn)送傳染病醫(yī)院隔離治療。今出院,后遺足痿,雙足麻痹以左足為甚,膝反射消失,神色萎頓,聲音低沉,右腹肌微突出,汗多,食欲減。脈微數(shù),苔薄黃燥。此為高熱灼肺,肺熱葉焦,復緣陽明絡脈空虛,濕郁成患。《素問·痿論》曰:“陽明者,五臟六腑之海,主潤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赎柮魈?則宗筋縱,帶脈不引,故足痿不用也?!睌M取陽明利經(jīng)絡為先。
針灸方法:氣沖 陽陵泉 上巨虛 解溪 昆侖 行間(均雙) 腹結(jié)右(均瀉法)用半刺法,開合補瀉法,自右而左,不留針。間隔1天,針治1次。
唐××,67歲,工人 診號:441163
初診:1999年11月1日。
主訴:右小腿跛行4年,行走乏力,開步困難。
近期跛行加重,易出汗、嗜睡,經(jīng)常感冒?;颊?2年因“腦外傷”行取血腫術(shù),術(shù)后恢復良好。94年曾因頭暈,作頭顱CT:腦萎縮。
體檢:雙側(cè)足部無紫紺,無蒼白,抬高蒼白試驗陰性。舌質(zhì)嫩,苔薄脈細。
證屬:腦為髓海,髓海不足,清竅失養(yǎng),肢萎不振。
診斷:(中醫(yī))痿證
(西醫(yī))腦萎縮 外傷后
治擬:滋補肝腎,填精補髓。
方藥:杜仲20g 仙靈脾10g 仙茅10g 熟附子5g 石菖蒲30g 炙遠志5g 葛根30g 茯苓30g 蓯蓉15g 制大黃10g 骨碎補15g 14劑
復診:11月15日
倦怠、嗜睡、精神不振、畏寒,雙下肢萎沉作脹,邁步乏力,苔薄嫩,脈細。血壓138/80mmHg。
治擬:溫陽益氣祛濕法。
方藥:炙黃芪20g 炒黨參15g 蒼術(shù)、白術(shù)(各)15g 茯苓皮30g 熟附子6g 仙靈脾12g 仙茅12g 杜仲15g 威靈仙15g 淮牛膝15g 石菖蒲15g 遠志10g 甘草5g
按:患者以上方治療1個月,諸癥改善,精神明顯好轉(zhuǎn),嗜睡減輕,雙側(cè)大腿沉重感消失,仍存小腿沉重感。本方繼續(xù)治療3個月雙下肢行走輕松。方中炙黃芪、炒黨參、熟附片、仙靈脾、仙茅補腎益氣振奮陽氣,有調(diào)節(jié)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免疫作用。有研究報道黃芪是富含微量元素的中藥,對抗細胞老化起重要作用?!度杖A子本經(jīng)》謂黃芪“助氣壯筋肌”。因此可改善中樞性機能減退及由此所致的精神不振、嗜睡、下肢沉重感、乏力等癥狀。威靈仙、蒼術(shù)、白術(shù)、茯苓皮健脾祛濕,輔黃芪、淮牛膝、遠志有“四神煎”之意,對改善雙下肢沉重感之癥狀確屬妙用。菖蒲醒腦開竅,杜仲、威靈仙補益肝腎祛風,所謂“陽中求陰”。
福幼膏主治:小兒麻痹癥及痿癥之肌無力者。
藥物組成:龜版120g,鹽水炒黃柏90g,鹽水炒知母90g,生地熟地各90g,牛膝60g,白芍60g,鎖陽90g,虎脛骨30g,當歸90g,陳皮60g,干姜15g,黨參90g,白術(shù)60g,茯苓90g,甘草30g,黃芪90g,川芎30g,紫河車60g,杜仲90g,鹿筋120g,菟絲子90g,五味子15g,山茱萸肉60g,建神曲30g,冰糖1000g,依法煎成膏滋藥,一日二次,每次1食匙,開水送服。此方系先祖父永璇公積數(shù)十年治療小兒麻痹癥的經(jīng)驗良方,有補益肝腎,壯筋健骨,益氣健脾,大補元氣的功效。對小兒麻痹癥的肌肉萎縮,萎軟少力大有補益,持久服之,確有殊效。
參歸養(yǎng)榮湯【處方】 人參、當歸、熟地黃、白術(shù)(去蘆)、茯苓(去皮)、白芍(酒炒),陳皮、黃柏(酒炒)、知母(灑炒)、牛膝(去蘆,酒洗)、杜仲(姜,酒炒)、破故紙(酒炒)各等分,甘草減半。
【制法】 上銼。
【功能主治】 痿癥氣血虛損,屬虛熱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