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咳血-外邪犯肺,佐清肺祛風:
桑葉、菊花、銀華、連翹、桔紅、杏仁、炙杷葉、防風炭。
久咳傷陰,佐潤肺斂陰:百合、麥冬、北沙參、白芍、貝母、五味子、生牡蠣、白薇。
木火刑金,佐清肺瀉肝:黛蛤散、生梔子、黃芩炭、地骨皮、白茅根、藕節(jié)炭。
止咳先止血:川貝、三七、花蕊石、海蛤殼。
肺熱移腸,佐潤腸清肺:全瓜蔞、草決明、大黃炭、萊菔子、桃仁、白菊花和全當歸。
2.吐血-胃熱氣逆,佐清肺降逆:
大黃炭、川連、生石膏、生赭石、竹茹、焦三仙、陳皮炭。
肝火犯胃,佐清肝:龍膽草、夏枯草、丹皮、生梔子、黃芩炭。
陰虛胃熱,佐滋腎:生地炭、天冬、懷牛膝、女貞子、旱蓮草、杞果。
痰濕食阻,佐祛痰消導:云苓、木香、萊菔子、生內(nèi)金、連翹、焦三仙、生龍牡、海蛤殼。
止血先止吐,佐止吐:竹茹、陳皮、伏龍肝、生赭石、姜夏。
3.鼻衄-鼻為肺竅,佐清肺:
桑白皮、黃芩炭、銀華炭、炙杷葉、沙參、玄參、阿膠。
肺合大腸,佐通腑:全瓜蔞、大黃炭、枳殼、桃仁、萊菔子、草決明、白菊花和全當歸。
肝火迫血,佐瀉肝:龍膽草、生梔子、野菊、丹皮、夏枯草。
4.齒衄-齒屬胃絡,佐清胃:生石膏、知母、川連、白茅根、花粉、石斛。
齒為骨余,佐滋腎:黃柏、知母、生地炭、麥冬、山藥、丹皮、澤瀉、杞果、女貞子。
5.舌衄-舌為心苗,佐導赤:竹葉、車前草、連翹、知母、黃柏、肉桂、白茅根、小薊。
瘀血阻絡:丹參、蒲黃炭、血余炭、生梔子、三七粉。
6.肌衄-脾主四肢肌肉,佐健脾:生芪、參類、云苓、當歸(氣血關系)、銀柴胡、青皮炭(土木關系)、阿膠珠、地骨皮、知母(肺脾關系)、附片、白術、伏龍肝(火土關系)。
心朱血脈,佐養(yǎng)心化瘀:生地炭、當歸、赤白芍、川芎、三七、炒棗仁、云苓、麥冬、仙鶴草、琥珀粉。
7.尿血-心熱移腸,佐清心導赤:竹葉、小薊、車前草、生地、六一散、琥珀。
膀胱濕熱,佐清利濕熱:連翹、赤小豆、澤瀉、生苡仁、炒蒼術、茵陳、黃柏、川牛膝。
心腎不交,佐交通心腎:川連、肉桂、知母、黃柏、生地炭、旱蓮草。
氣化失司,佐溫腎固澀:菟絲子、杜仲炭、金櫻子、生龍牡、赤石脂、肉桂炭。
8.便血-大腸濕熱,佐清腸導濕:地榆、葛根、木香、黃芩炭、黃柏、生苡仁、炒蒼術、苦參、銀華炭。
陽虛氣陷,佐溫陽升提:伏龍肝、附片、白術、阿膠、白芍、升麻炭、炮姜炭、生芪、白芨。
肺熱移腸,佐清肺潤腸:全瓜蔞、黃芩炭、大黃炭、荊芥炭、炙杷葉、桑白皮、側柏葉。
熱毒瘀結,佐化瘀解毒:槐角、赤小豆、馬齒莧、木香、白花蛇舌草、三七粉。
9.宮血-以肝為本,佐疏肝清肝:銀柴胡、丹皮、生梔子、黃芩炭、薄荷炭、香附、川楝子、菖蒲、郁金。
沖任有關,佐調(diào)理沖任:女貞子、菟絲子、桑寄生、補骨脂、蛇床子、金櫻子、鹿角霜、肉桂炭、河車粉。
胞宮畏寒,佐暖宮收澀:芡實、炮姜炭、肉桂炭、赤石脂、烏梅炭、烏賊骨、烏藥、香附、生芪、黨參。
胞宮多瘀,佐祛瘀生新:益母草、丹參、三七、紅花、當歸、炒桔核、雞血藤、焦山楂、茺蔚子、澤蘭、川牛膝、桂枝。
下病上取,佐補中升提:生芪、阿膠、當歸、升麻炭、荊芥炭、薄荷炭。
經(jīng)前調(diào)氣,佐柴胡、木香、香附、炒桔核、丹皮、白芍、川楝子、菖蒲、郁金。
在辯證前提下配用藥理止血。
咳血-阿膠珠、仙鶴草。
吐血-白芨、側柏葉。
鼻衄-黃芩炭、大黃炭。
齒衄-白茅根、生石膏。
肌衄-生地炭、銀柴胡、丹皮、茜草。
尿血-小薊、連翹、琥珀、血余炭。
便血-地榆、槐角、荊芥炭、伏龍肝。
宮血-益母草、茜草、藕節(jié)炭、烏賊骨。
提升血小板-水牛角粉、仙鶴草、當歸、白芍、肉蓯蓉、女貞子、菟絲子、石葦、雞血藤。
增加毛細血管抵抗力-槐米、白茅花、板藍根、連翹、秦艽。
【血證還有3個巧治】:
1.上提下導-血上溢于口鼻齒肌,佐下導之品。
如川牛膝、赤石脂、滑石、竹葉、大黃炭。
血下泄于二陰,佐上提之品,如升麻炭、薄荷炭、荊芥炭、生芪。
2.防止血瘀-古訓“宜行血不宜止血”
一味止血,血雖止必致瘀。
可在止血方中稍佐和血,如川芎、丹參、雞血藤、三七粉或稍佐行氣,如郁金、木香、陳皮、柴胡。
止血后用四物湯加減善后。
止血后兼虛可用生地、當歸、白芍、川芎、砂仁、首烏、生芪、黨參、丹參、三七、木香、陳皮。
止血后見實可用生地、歸尾、川芎、三七、枳殼、青皮、木香、川牛膝、雞血藤。
3.避免傷胃-古訓“宜降氣不宜降火” 。
一味涼血,血雖止必傷胃。
對苦寒涼血藥適量而止。
應用熱性反佐,加1味肉桂炭、干姜炭、炮姜炭、艾葉炭。
少用涼血,多用清降,如沉香、降香、青皮、川牛膝、白菊花、珍珠母、生龍牡。
加和胃藥,如焦三仙、生內(nèi)金、云苓、砂仁、蘆根、烏梅炭、陳皮炭。
既能補氣又能止血用仙鶴草。
能涼血又能生新就是丹皮。
地龍也能生新。
【9個部位來巧治】。
1.咳血-花蕊石,仙鶴草,一定要加川貝,治咳血必須止咳,咳止不住,咳血就止不住。
2.吐血,嘔吐:伏龍肝,蘆根。
3.鼻衄:野菊花,桃仁。
4.齒衄,用知母、川牛膝。
4.舌衄用黃連、卷心竹葉。
5.肌衄就紫癜,三七粉,黛蛤散。
6.尿血,小腸熱用白茅根30g 。
7.便血,槐角.地榆,馬齒莧,桑白皮,肺和大腸相表里。
8.宮血、雞血藤、益母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