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導讀
人體五臟的健康,直接關系著人體的健康,中醫(yī)學認為,“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腎藏精、主骨生髓,是人體活力的動力源泉,也是人體精氣神的樞紐。生活中,腎功能好不好,時常被人們拿來談笑,但若不幸被腎炎困擾,就沒有那般輕松了。腎炎的煩惱,怎么解決?國醫(yī)大師朱良春有秘招!
慢性腎炎是一組免疫性腎小球疾病,臨床表現(xiàn)為病程長,有蛋白尿、鏡下血尿、水腫、高血壓等征象。其致病因素比較復雜,脾腎兩虛為發(fā)病的內在因素,風、寒、濕、熱為其誘因,而臟腑、氣血、三焦氣化功能失調乃是構成本病的病理基礎,治療大法當標本兼顧。
一、腎虛為本,濕熱為標,治宜益腎清利
過去我對此證循守溫補脾腎之常法為治,雖病愈者不少,但仍有部分病例之水腫終難消退,蛋白尿纏稽難除,病情經(jīng)常反復,并易于感冒。究其根由,殆正虛而邪著未去,內濕外濕相合,留戀氣分,彌漫三焦,郁而化熱,加之腎氣虧虛,致使疾病纏綿難愈。故治當在補益脾腎之劑中參入清利濕熱之品,如蛇舌草、六月雪、菝葜、漏蘆、薺菜花、苡仁、石韋、龍葵等,可以提高治療效果。
二、腎精不固,邪毒久羈,通補開合為法
濕熱內蘊,腎氣不固,精氣外泄,可出現(xiàn)蛋白尿。對于這類患者單補不瀉,則愈補愈虛,邪不得去,正不得安;單瀉不補,則愈瀉愈虛,正氣不固,邪毒羈留。故擬方固攝利水并用,使補中寓瀉,瀉中寓補,而成通補開合之劑。臨證常用益智仁、金櫻子、芡實、烏梅炭、五味子,配合六月雪、菝葜、玉米須、澤瀉、土茯苓、車前子等清利之品。
三、久病多虛,氣虛血滯,必須益氣化瘀
病久腎氣虧虛兼血瘀之證,呈現(xiàn)面色晦滯,腰疼似折,舌色紫紺,且水腫長期頑固不消,治療必須在溫腎健脾之中,參入益氣化瘀之品,方可獲效。筆者曾以自擬“益氣化瘀補腎湯”治療25例慢性腎炎患者,均獲緩解或穩(wěn)定。方用:生黃芪30g,全當歸、川芎、紅花各10g,仙靈脾15g,川斷、懷牛膝各10g,石韋15g,益母草90~120g(煎湯代水煎藥)。臨床可根據(jù)辨證加減。
四、濁陰上逆,胃失和降,法當通腑泄?jié)?/p>
慢性腎衰竭患者,因患者濕濁、邪毒壅塞三焦,氣機不得暢通,氣滯血瘀,致腎陽衰敗,氣不化水,水液內停,則尿量減少,有害物質滯留,而成惡性循環(huán)。從中醫(yī)觀點來看,二便閉塞,邪無出路,是為危篤之證,故采用湯劑內服與清泄解毒之中藥灌腸并施,使邪從下泄,以圖轉機。臨床常用之灌腸方:熟附片10g,生牡蠣30g,生大黃10~20g,生槐花、白花蛇舌草各30g,紫丹參20g。煎成150mL,待溫,以50~80滴/分速度保留灌腸,一般灌腸后大便有2~3次,以每日灌腸1~2次為宜。如癥情嚴重,神情煩躁,乃至昏迷,舌苔灰膩,脈弦數(shù)者,應同時用“醒腦靜”,每次2支,加50%葡萄糖40mL,靜脈緩注,每6小時1次,待神清嘔止之后,則改為每日2次,繼用3日,以期鞏固。
新媒體編輯:王丹
版權聲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