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今天給大家繼續(xù)分享的是國家級名老中醫(yī)、北京中醫(yī)醫(yī)院知名脾胃病專家李乾構(gòu)先生治胃法中的三法,芳化胃濁法、疏氣降胃法、化痰順胃法。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所有中醫(yī)藥方需要在專業(yè)醫(yī)師指導下使用,僅供行業(yè)內(nèi)部人士及中醫(yī)愛好者學習、交流使用。
1、芳化胃濁法(適用于胃痛濕濁證)
主癥:胃痛流涎。
次癥:胸脘痞悶,口中粘膩,納少不香,身體困倦,胃聲漉漉,大便稀溏,苔白厚膩,脈象多滑。
診斷:凡具備主癥和任意二項次癥即可診斷為胃痛濕濁證。
辨證:脾虛不運,濕濁中阻。
治法:健脾助運,芳化胃濁。
方藥:自擬芳化胃濁湯。
蒼術(shù)15克,厚樸花10克,菖蒲10克,甘草5克,藿香10克,佩蘭10克,茯苓15克,陳皮10克。
按語:本證系濕濁中阻胃脘引起的胃痛濕濁證,方中蒼術(shù)、藿香、陳皮為臣健脾燥濕、芳化濕濁,輔以佩蘭、菖蒲加大芳化濕濁而開竅止痛,茯苓健脾滲濕止涎,厚樸花為佐,芳香化濕,行氣寬中,甘草緩急止痛,調(diào)和諸藥為使。方中用大量燥濕、健脾藥目的在于使中焦?jié)駶岬靡韵?,而達到止痛的目的。諸藥合用共湊健脾助運,芳化胃濁之功。
藿香、佩蘭配伍,出自《時病論》芳香化濁法。藿香、佩蘭氣味芳香,為清解暑濕之上品。藿香醒脾和胃、善化里濕;佩蘭宣化濕濁,善除暑邪。二藥配伍,增強芳化胃濁、醒脾開胃、和中止痛之功。暑夏季節(jié)應(yīng)用鮮藿香、鮮佩蘭二藥入煎時后下,芳化濕濁之力更強。
2、疏氣降胃法(適用于胃痛氣逆證)
主癥:胃痛呃逆。
次癥:噯氣頻作,惡心嘔吐,嘈雜反酸,不思飲食,胃脘堵悶,餐后飽脹,舌苔薄白,脈象多弦。
診斷:凡具備主癥和二項次癥即可診斷胃痛氣逆證。
辨證:腑氣不通,胃氣上逆。
治法:疏通腑氣,降逆和胃。
方藥:自擬通腑降胃湯。
枳實15克,白術(shù)15克,大黃10克,炒萊菔子30克,半夏9克,陳皮6克,旋復花9克,代赭石15克。
按語:本證系腑氣不通、胃氣上逆所致的胃痛氣逆證,自擬通腑降胃湯系枳實導滯丸與旋覆代赭湯加減化裁而成。方中重用枳實、大黃、炒萊菔子行氣消食,通腑導滯,配用白術(shù)、陳皮、半夏健脾補氣,降逆和中,以防大黃苦寒傷正。旋覆花、代赭石降氣鎮(zhèn)逆,和胃止嘔。諸藥合用共湊疏通腑氣,降逆和胃之功。
旋覆花、代赭石配伍,取《傷寒論》旋覆代赭湯之意。中醫(yī)認為諸花輕升,唯覆花獨降,能下氣消痰涎,降逆以除噫氣;代赭石苦寒體重,以寒清熱,以重鎮(zhèn)降,能鎮(zhèn)胃降氣以止噫止嘔。二藥配伍,增強鎮(zhèn)逆降氣,和胃止噫之功。
3、 化痰順胃法(適用于胃痛痰飲證)
主癥:胃痛痰多。
次癥:胸中滿悶,喉中痰阻,嘔吐痰涎,納食不香,胃脘痞悶,身困欲睡,舌胖苔膩,脈象細滑。
診斷:凡具備主癥和任意二項次癥即可診斷為胃痛痰飲證。
辨證:脾虛失運,痰飲凝胃。
治法:健脾助運,化痰順胃。
方藥:自擬化痰順胃湯。
半夏10克,陳皮10克,茯苓15克,甘草6克,杷葉10克,白術(shù)10克,桂枝6克,旋復花10克。
按語:本證系因脾虛失運,水濕不化,凝結(jié)成痰,痰飲聚胃引起胃脘痛痰飲證。化痰順胃湯系由二陳湯、苓桂術(shù)甘湯加味而成,方中用二陳湯燥濕化痰,理氣和中,可滌蕩胃腑痰飲。苓桂術(shù)甘湯健脾滲濕化痰飲。配合杷葉化痰降氣,旋覆花降逆化飲,諸藥配伍,可使痰涎順胃而下,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
方中陳皮、半夏為《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二陳湯的君藥、臣藥。半夏辛溫,入脾胃肺經(jīng),體滑性燥,能走能散,既得燥濕化痰,治痰濕咳;又能降逆止嘔,治胃氣上逆惡嘔。陳皮味辛苦性溫,辛散苦降,其性溫和,燥而不烈,為肺、脾氣分要藥。既能健脾行氣,治脾虛氣滯的胃痛胃脹,又能燥濕化痰,治脾虛痰濕之痰飲凝胃。二藥合用,增強健脾燥濕,化痰去飲的功效。
作者:李乾構(gòu),國家級名老中醫(yī)、北京中醫(yī)醫(yī)院脾胃病專家、BTV《養(yǎng)生堂》重要嘉賓。本文出自李老代表著作《大國醫(yī)——脾要輕補,胃要嬌養(yǎng)》,一書說透脾胃養(yǎng)生的秘訣!
名醫(yī)傳承,壹號專家(微信公眾號:壹號專家健康說)旗下中西醫(yī)養(yǎng)生頻道,微信關(guān)注免費讀健康好書!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