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樓
發(fā)表于:2012-03-02, 10:10
綜上所述,那么重要的挫折教育不容老師和家長忽視,那么該怎么做呢?
一.引導學生以積極的態(tài)度對待挫折
心理學家馬斯洛說過,挫折未必總是壞的,關鍵在于對待挫折的態(tài)度上。同樣的挫折既可以產生消極的情緒甚至心理障礙,也可以磨練意志使之奮發(fā)向上。因而要讓學生懂得,人生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古今中外任何一個人在成長的道路上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挫折。如:父母責罵、教師批評、競聘落選、高考落榜、招工無名、天災人禍……。挫折具有普遍性,客觀性。當學生碰到失敗和挫折不能以正確的態(tài)度對待時,教師要及時告訴他們,“失敗并不可怕,只要你勇敢,就一定能做好”,“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看一看下次怎么做”。教師要有意識地將學生的失敗作為教育的契機,引導學生面對挫折時不要怨天尤人,灰心失望,等待別人的寬慰,而是要把失敗的痛苦轉化為動力,重新鼓起勇氣大膽自信地再次嘗試,把它看作是鍛煉和考驗自己的機會,樹立戰(zhàn)勝困難和挫折的勇氣和自信心。
二.創(chuàng)設挫折情境磨練意志
挫折情境即為了培養(yǎng)學生耐挫折的能力而創(chuàng)設的一些困難的“情景”、“境地”。讓他們身臨其中受到艱難困苦的磨練,從而提高學生挫折耐受力。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適當的困難和挫折對于青少年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大有裨益。堪稱“挫折教育”世界第一的日本,許多家庭夏日領著孩子頭頂烈日勞作,冬天讓孩子赤足在雪地上跑,穿著短褲上學。許多中學在家長的支持下,把孩子送到孤島上生活多日,搭帳篷、尋野果、覓水源、自己營救自己。正因如此,日本學生表現出勇敢頑強的品格。作為借鑒,我們應有意識為學生合理的安排一些難度適中的吃苦的情境,如讓學生承擔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務性勞動及家務,組織學生參加軍訓、學工學農、社區(qū)公益勞動、夏令營等活動,以鍛煉他們吃苦耐勞、勇敢頑強的精神。還應讓學生接受一些心理考驗,如人際交往中的一些誤解、冷落,學習或競賽中的失利,增強心理耐受力。
三.教會學生遇挫后的自我調節(jié)方法
在多年為學生心理輔導的過程中,我發(fā)現,在人際交往和學習上有挫敗感的學生比較多,一旦人際交往中發(fā)生誤會摩擦或不被他人認可和接受,學習成績下降或進步緩慢而被家長和老師指責時,給他們心理帶來巨大壓力和挫折感。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同學情緒不穩(wěn)定、沮喪、痛苦。如果不能及時的進行自我調節(jié),緩解心理壓力,消除不良情緒,就會自暴自棄、一蹶不振,因此必須教會他們一些遇挫時自我調節(jié)的方法。讓他們有信心和勇氣去面對困難,面對人生。常用的方法有:(1)合理宣泄。教學生在遭受挫折有消極情緒時,不要獨自默默承受,而應通過某種形式得到發(fā)泄,如將積壓心頭的苦悶向老師、親人、朋友傾訴,或干脆大哭一場,用眼淚沖走悲痛委屈。(2)自我慰籍。當學生某方面受到挫折后,引導學生面對挫折,要能自己安慰自己,對自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失敗并不可怕。如果你在失敗時,仍表現得象一個勝利者,此時的失敗可能連著彼時的成功”;“這次不行還有下次”;“勝敗乃兵家常事”。(3)注意力轉移。當學生遇到挫折感到苦悶、煩惱、情緒處于低潮時,就教他暫時拋開眼前的麻煩不要再去想引起苦悶、煩惱的事,而將注意力轉移到較感興趣的活動和話題中去。如;多回憶自己感到最幸福、最愉快的事,聽聽音樂或參加體育運動,外出散步,旅游參觀,以此來沖淡或忘卻煩惱,從而把消極情緒轉化為積極情緒。(4)升華。當學生在生活中受到挫折后,設法引導他們化消極為積極,激勵他們?yōu)閷崿F生活中的目標而努力拼搏。如:將考試失利而產生的不良情緒升華為激勵自己刻苦努力學習的動力;把對校園生活不適應而產生的焦慮情緒升華為提高自己對新環(huán)境的適應力等。除此之外,自我調節(jié)的方法還有:幽默、抑制、補償等,這些方法都可以弱化挫折的強度,以增強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戰(zhàn)勝挫折的能力。
四.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
學生耐挫能力差,往往與家長的溺愛有關。因而教育者必須做好家長的工作,轉變家長過分“溺愛”孩子的習慣,讓家長參與到培養(yǎng)學生抗挫能力中?,F在的中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長期生活在呵護疼愛之中,往往只想索取,不愿奉獻,甚至連自身成長的壓力、困難也都是由父母來承受。許多家長害怕孩子吃一點點苦,熱了怕化了,冷了怕凍著,總是竭盡全力為孩子包辦一切。我曾進行過有關家庭教育問題的調查,發(fā)現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孩子在家庭中不做任何家務,其家長的態(tài)度也是只要孩子用功讀書,愿意為孩子承擔一切勞動。父母對孩子關心太多,呵護太多,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鍛煉的機會就太少。作為父母要記住一句話:“不經暴風雨,長不成大樹;不經百煉,難以成鋼”。因此,父母首先要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機會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如,孩子要求坐車,你不答應,而是與他一起步行;孩子要買什么東西并不立即答應;孩子做事不對給予適當批評;安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等。其次,家長要以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來影響孩子。事實證明:家長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對待生活和困難,對孩子有極大的暗示性。樂觀、鎮(zhèn)靜、愉快的情緒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起到積極的示范作用,反之對孩子起消極的影響。人生道路漫長而曲折,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作為父母應有健康豁達的心理,以信心和勇氣面對困難,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的最好手段。再次,多肯定、鼓勵孩子。孩子在遇到挫折時,精神上常常比較脆弱,這時父母及時關心和鼓勵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否則他們會感到孤獨無助,自暴自棄,有時甚至會出現輕生的念頭,如果這時父母及時地安慰鼓勵他說:“雖然你沒有成功,但你已經努力去嘗試了,有勇氣去試試就很好”;“你一直在努力,再加把勁就一定能行。爸爸媽媽相信你能行!”等。使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努力是受到肯定和贊揚的,自己完全不必害怕失敗,從而慢慢學會承受和應付各種困難挫折。
第 4 樓
發(fā)表于:2012-03-02, 10:11
美國挫折教育的三個閃光點
許多介紹國外教育的文章給我們留下了這樣的印象:國外的老師更注重表揚學生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而國內孩子的自尊心在幼年時即被老師和家長不幸挫傷,但事實是否真是這樣呢?我們選擇該文正是想告訴你:
■批評慎重表揚更慎重
美國學校的老師對表揚學生很“慎重”,很少突出表揚某個學生,在公開場合也多用鼓勵性語言。老師們認為突出表揚有兩方面不宜:一是重點表揚某個學生,會暗示別人比他差,使受表揚的學生自我感覺良好,傲氣十足,增加學生間的不平等感;二是因太過重視“名”,只顧“取悅”老師,而沒發(fā)揮出自己的潛力,對學生的成長是一種誤導,當得不到表揚時就會有失落感和受傷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負擔。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對存在問題的學生姑息,美國老師通常會對他們特別“關照”的。別看美國老師對如何表揚學生不怎么下功夫,但對批評學生卻頗費心機。
珍妮曾是美國一所中學的老師。她說,我們之所以慎重,是不想因為批評方法的不得當而使學生在心理上拒絕批評、害怕批評,這就無法解決問題了。所以我們采取“單獨約會”的方式給問題學生“開小灶”。這個年齡的學生很少有本質上的錯誤,重要的是教會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批評的目的最終是解決問題。其實這也是老師樹立威信,贏得學生的一個機會,威嚴是無法使學生進步的。
■不跟別人比,多和自己較勁兒
在美國人的眼中,世界不是完美的,對任何事都可以有不同的衡量標準,這一點在美國的教育中體現得淋漓盡致。美國學校從不主張學生作橫向比較,因為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有各自的長處和短處,不能用單一標準來對學生作評價,而是根據他們各自的特點單獨培養(yǎng),增加學生對自己的了解,最大限度地揚長避短,這是一種有效率的育人方式。因此,美國學生沒有體會過看成績排名時心中亂跳的感覺。這一點李先生是很有感觸的。
李先生的女兒是美國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一次考試之后,平時很少有時間過問女兒學習的李先生關心起女兒:“考得怎么樣?在班里排第幾?”可女兒卻說:“我不清楚?!薄霸趺磿??老師難道不講評嗎?你們同學之間也不互相了解?”李先生不解地問。“沒有,老師會把考卷發(fā)給我們每個人,再說別人的事我怎么可以隨便打聽呢?”面對女兒的回答李先生有些詫異,詢問式地看了看愛人?!笆沁@樣,老師從不講評成績,而美國人又不習慣追問別人的私事,所以你女兒也‘入鄉(xiāng)隨俗’了?!泵鎸ζ薜幕卮?,只得由她去吧。時間長了,他發(fā)現女兒不僅學習成績在不斷進步,而且很自信,也就習慣了這種美式教育。
■重利輕名追逐實際
在美國學校,除了學習外還經常組織各種題目的競賽來豐富學生各方面知識。有趣的是,讓學生興奮的不是名次與表揚,而是獎品和獎金。可美國老師認為這無可厚非,學生通過自我奮斗得到了自己想要的,這是現今社會必備的生存能力,學校也是在通過各種活動來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第一只有一個,不參與競爭怎么能取得。另外,競賽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鍛煉學生的承受力,因為只要你在努力你就有希望成功。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