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傳統(tǒng)的紙質書相比,電子書的便攜性、多樣性、社交性、全時性等特點是無可比擬的。
文/木木水皮
我用的第一部智能手機是諾基亞5800,搭載已經(jīng)成為傳說的塞班系統(tǒng)。說不上是技術控,但對于新奇的電子設備有種天生的親和感,從入手那一天開始便不斷嘗試各種各樣的功能,安裝卸載各式各樣的應用軟件,樂此不疲。那時,第一次了解到電子書這個概念,從iBooks這款閱讀器開始,閱讀了當時流行、熱門的玄幻、穿越小說,這些不過腦的文字,適合在等車、等人、會議前后等碎片化的時間閱讀,手機的便攜性便顯得尤為重要,電子書逐漸占據(jù)了我的主要閱讀時間。
塞班系統(tǒng)很快被安卓小人打敗,逐漸退出歷史舞臺,而我的第二部智能手機則是HTC的野火,3.2寸屏,分辨率低的起毛邊,但不影響閱讀電子書的熱情,由于安卓系統(tǒng)的易用性,電子書的種類漸漸多起來,而且能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查找到需要的任何書籍,txt格式居多,沒有嚴肅的排版,沒有多余的字體,閱讀背景倒是可以更換,但閱讀體驗簡直讓人難堪,相比紙質書,電子書的優(yōu)勢幾乎沒有,唯一值得稱頌的就是便捷。
用慣了安卓,便不再更改,一直到現(xiàn)在,從未改變。但是電子書的閱讀app卻反復更替,不斷尋覓自己中意的好應用,先后用過掌閱、豆瓣和多看,最后定格在多看上近兩年,多看的精品閱讀理念吸引了我,自此才體驗到電子書閱讀的美感,并且逐漸開始用電子書進行深閱讀,讀一些較為嚴肅的文學,而不再是慵長的網(wǎng)絡小說。
與傳統(tǒng)的紙質書相比,電子書的便攜性、多樣性、社交性、全時性等特點是無可比擬的。
一部小小的手機中可以裝載上萬部大部頭的書籍,可以說是隨身攜帶著一個小型圖書館。閱讀時的背景顏色、文字大小、字體類型、間距、亮度等均可調,隨意選擇自己喜歡的樣式,彰顯個性,雖然說真正的閱讀主要在于內容,但如果形式美觀,也能增加愉悅性,懷著快樂的心情閱讀,效果更佳。雖然紙質書在閱讀過程中可以寫寫畫畫,在空白處做筆記,聞著油墨香,捻著菲薄的紙張,有懷古的情緒渲染,但電子書的筆記功能更為強大,以多看為例,遇到喜歡的語句,劃線、筆記、分享,筆記會自動保存在印象筆記,留做以后集中學習,也可以將自己的心得體會方便上傳到各大社交網(wǎng)站分享,多看自己的書友圈也是交流感悟的所在,在點點劃劃中便完成了思想交流。電子書的便捷特性,使得閱讀變得唾手可得,一天24小時,只要你愿意,都可以在電子書里找到自己的興趣點,電子書給予我們的會更多,碎片化的時間如何消磨,晚上睡前的時間如何安排,都可以用電子書閱讀來填補,尤其在晚上熄燈之后,傳統(tǒng)的紙媒閱讀肯定不能繼續(xù)了,但電子書可以,借助手機的屏幕照亮了夜間閱讀的可能,雖然說不建議以犧牲健康的方式來追求閱讀的快感,但如果合理控制的話,必然能科學的延長閱讀時間,使閱讀更為有趣。
電子書的起源,更偏重于網(wǎng)絡小說的閱讀,這種淺閱讀不需要精耕細作,一目十行的快速瀏覽即可,在文字之間的跳躍性攝取故事情節(jié)時,精力自然游離于版式美觀之外,淺閱讀的讀者并不糾結于電子書的外在形式,對是否有更好的閱讀體驗關注不多,所以早期的電子書app略顯粗糙不夠精致,無論是讀取速度還是美化優(yōu)化都處于初級水平,隨著智能手機的快速發(fā)展,電子書的精品意識才引起重視,閱讀習慣潛移默化地變化,使深度閱讀內容在手機app上得以推廣,有更多的人放下沉重的紙質書,轉投電子書門下,也倒逼電子書app的日新月異。
閱讀的目的一為消遣,二為獲取知識,三為傳播思想,既然傳播就必然需要交流,所以電子書的社交性優(yōu)勢尤為重要,筆記、書評便于接駁互聯(lián)網(wǎng),在公眾之間匯聚交流,每名閱讀者就可成為思想者,集體發(fā)聲,熱議問題,更難能可貴的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大量的書評筆記可供大家方便挑選適合自己的書籍,而不用耗費時間精力一一試讀,這種指導性的便利也是電子書能夠進一步推廣的必要條件。
數(shù)字閱讀相對來說是新興的閱讀方式,和紙媒閱讀相比,孰優(yōu)孰劣,見仁見智,就我個人來講,數(shù)字閱讀幾乎是全部,偶爾也網(wǎng)購一些紙質書,多用來收藏了。從發(fā)展趨勢看,電子書會有更廣闊的未來,就像每次技術更新一樣,傳統(tǒng)歸于傳統(tǒng),新興成為現(xiàn)實?!?/p>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