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治療小兒腹瀉53方

泄瀉,以大便次數(shù)增多,便下稀薄,或如水樣為特征。小兒脾胃薄弱,無論內(nèi)傷乳食,感受外邪或脾腎虛寒等,均易引起泄瀉。本病是2歲以下嬰幼兒常見的一種消化道疾病。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但以夏秋兩季發(fā)病較多。常見于西醫(yī)急慢性腸炎、腸結核、胃腸神經(jīng)功能紊亂等疾病

1.藥米雞肝方

【組成】山藥15g,薏苡仁10g,雞肝1枚

【制用法】先將山藥、薏苡仁研為細末,取新鮮雞肝1枚,用竹片削切成片,拌上藥末調勻,加醋適量,放于碗內(nèi)置飯上蒸熟,于晚分2次食

【功效】小兒脾虛久瀉。

【出處】家庭醫(yī)生,1986,(6):39


2.山稔干飲

【組成】山稔干30g,

【制用法】炒焦,水煎服,每日3次。

【功效】小兒腹瀉。

【出處】家庭醫(yī)生,1986,(8):26


3.乳瀉糖漿

【組成】山楂炭12g,青皮6g,

【制用法】共研細末,混勻,以水160毫升(約1-2湯匙)調成漿水狀,加紅糖適量,隔水蒸20分鐘,每服15毫升(約1湯匙),1日4次,即1劑量分3天左右服完。

【功效】嬰兒傷乳腹瀉。

【出處】家庭醫(yī)生,1988,(1):40


4.康復肥兒散

【組成】炒淮山藥7成炒雞內(nèi)金3成

【制用法】研為極細末,裝瓶備用。用時可摻在粥中,加少許糖(紅白糖均可)與粥同食,每用3g,每日早晚各服1次

【功效】消化不良。

【出處】中醫(yī)報1986年7月7日第2版


5.健童散

【組成】黨參、山藥、萊菔子各150g,胡黃連、地骨皮、五谷蟲檳榔片、白術、砂仁、炒扁豆、莪術、木香各100g,蘆薈、青黛各50g,

【制用法】共研細,高壓滅菌。用量:3個月~1歲半g,2-3歲1g,半~2g,4~7歲2g,半,日2次,用溫開水或藥湯送服。

【功效】嬰幼兒腹瀉。

【注意事項】所用藥湯組成如下:如傷食瀉,用焦三仙各10g,煎湯送服;傷濕瀉,用吳茱萸5g、肉豆蔻10g,煎湯送服;脾虛瀉,用蓮肉10g、肉桂5g,煎湯送服;嘔吐,加竹茹、藿香各10g,煎湯送服;久瀉不止,用罌粟殼、石榴皮各10g,煎湯送服。

【出處】中醫(yī)報1986年8月7日第3版


6.香桔餅

【組成】土藿香、橘皮、制蒼術、炒車前子、焦山楂各等分.焦神曲、六一散加1倍量

【制用法】上藥除神曲外,共為細末,另用青荷葉1張,批碎,同神曲煎成稀糊,去荷葉,和藥末,用印板刻成薄餅如小棋子大,每用1~3個,壓碎,粥漿調服,或煎湯服。

【功效】小兒時感發(fā)熱、傷食泄瀉

【出處】中醫(yī)報1986年10月27日第2版


7.消化合劑

【組成】白術3g,茯苓3g,木香6g,砂仁6g,白豆蔻6g,香附3g,焦三仙30g,雞內(nèi)金4.5g,秦皮9g,陳皮6g,車前子9g,澤瀉6g,木通3g,甘草4.5g,

【制用法】上方加水500毫升,煎至90毫升即成。7~12個月每次服10~15毫升,1~1.5歲每次服15~20毫升,1.5~3歲每次服20~30毫升,每日3次,7天為1個療程。

【功效】小兒遷延性消化不良,慢性腸炎。

【注意事項】本合劑不僅對遷延性消化不良,而且對急性消化不良也有很好的療效??呻S癥加減:久病體虛者加人參2g;嘔吐頻繁者加半夏3g;服藥3天后,如腹瀉仍不止者,加白芍6g,并將車前子加量至15g,

【出處】《中西醫(yī)結合兒科試用新方》(增訂本)

8.病毒腹瀉飲

【組成】半夏10g,陳皮10g,木香9g,茵陳12g,板藍根10g,連翹10g,黨參12g,白術10g,茯苓10g,甘草6g,

【制用法】水煎服。1歲以下每次服14-1/3劑,1-2歲服1/2~2/3劑,2~3歲服2/3~1劑。

【功效】嬰幼兒秋季腹瀉

【注意事項】嘔吐停止后,可減去半夏、陳皮、腹痛劇烈者加延胡索;食欲不振者加焦三仙;肝大轉氨酶高者,加郁金、梔子、黃芩;煩躁不安者加蟬蛻、鉤藤

【出處】《中西醫(yī)結合兒科試用新方》(增訂本)


9.腹污收澀散

【組成】赤石脂60g,訶子烏梅肉秦皮各50g,煨肉蔻30g,地錦草(或馬齒覽)100g,丁香20g,車前子80g,粟殼10g,炮姜15g,

【制用法】制備:將赤石脂、丁香、肉果、罌粟殼研至細末,余藥水煎3~4次,去渣濃縮,拌入藥末置干燥箱內(nèi)干燥后制成散劑,分裝備用。小于1歲者每次2-3g;2-3歲者每次3-5g;3~5歲者每次56g;大于6歲者每次6~8g,每日3~4次吞服

【功效】腹瀉每日6~10余次不等,多為黃綠色的水樣便,排除器質性病變者

【出處】江蘇中醫(yī),1989,10(1):13.


10.山藥糊

【組成】淮山藥粉

【制用法】每次6~12g,加適量白糖,調成糊狀服用,每日數(shù)次。

【功效】小兒輕癥脾虛泄瀉。

【出處】《名醫(yī)特色經(jīng)驗精華》


11.石湯

【組成】生石膏30g,寒水石90g,滑石30g,綠茶5g,

【制用法】煎湯,渴則飲服

【功效】小兒熱瀉。癥見瀉利無度,煩渴引飲,多飲多瀉,躁煩不安等

【出處】《名醫(yī)特色經(jīng)驗精華》


12.二敷臍方

【組成】罌粟殼5g,

【制用法】水煎成汁,用紗布浸汁后敷于臍部,1日調換數(shù)次

【功效】小兒久瀉不止,滑泄無度,胃不受納。

【出處】《名醫(yī)特色經(jīng)驗精華》


13.止瀉糊劑

【組成】山藥、苡仁、茯苓各10g,雞蛋1枚

如兼發(fā)熱加荊芥、葛根各4g;如便稀穢臭、水多渣少、色黃褐或黃綠、肛門紅赤者,加黃芩、白芍各3g;噯氣昋酸、腹痛陣作者,加炒谷、麥芽各4g。

【制用法】先將上藥煎湯,再將雞蛋煮熟,取蛋黃,置于碗內(nèi),然后把藥汁沖入,拌成糊狀,分2次喂服代食,連服2-3天

【功效】嬰幼兒腹瀉。

【出處】中醫(yī)報1987年5月27日第2版


14.健脾消食散

【組成】雞內(nèi)金18g,淮山藥、蓮子(去心)各60g,飯鍋粑120g,

【制用法】共焙黃,研細粉,每服6~9g,早晚各1次,白糖水沖下,或拌入稀飯服用。

【功效】小兒腹瀉。

【出處】中醫(yī)報1987年5月27日第4版


15.神棗沖劑

【組成】紅棗5枚神曲10g,

【制用法】烤干、研末,分15包,每服1包,每日3次。

【功效】嬰幼兒頻繁腹瀉。

【出處】中醫(yī)報1987年5月27日第4版


16.人乳散

【組成】人乳50毫升焦山楂0.3g,炮姜炭0.3g,

【制用法】人乳煮焦研細粉。將上藥共研細末。3個月以內(nèi)患兒每次服0.1g,早晚分服。3個月~1歲患兒,可酌情增至每次服1劑,1日3次

【功效】小兒腹瀉。

【出處】《中醫(yī)臨床驗方集》


17.五倍子填臍方

【組成】五倍子1個

【制用法】研末為丸(面糊)如綠豆大,納入臍中,料布固定。

【功效】小兒腹瀉,大便清水

【出處】《中醫(yī)臨床驗方集》


18.七味白術散

【組成】黨參6g,白術6g,茯苓6g,葛根6g,藿香3g,廣木香1.5g,甘草1.5g,

【制用法】每日1劑,水煎頻服。

【功效】脾虛泄瀉。

【注意事項】泄瀉引起中、重度脫水者,需適當補液。

【出處】上海中醫(yī)學雜志,1986,1:27


19.七味止瀉湯

【組成】生(炒)山楂車前子(布包)各5~8g,山藥6~10g,木香(煨)2~3g,白術3~5g,兒茶1.5~3g,雞內(nèi)金2~3g,

【制用法】每日

1劑,加水煎到60毫升,分2~3次溫服,臨癥適當加減。

【功效】嬰兒腹瀉。

【出處】遼寧中醫(yī)雜志,1989,(9):25


20.溫中健脾湯

【組成】煨肉豆蔻10g,煨木香10g,焦白術10g,肉柱10g,焦楂炭10g,姜汁炒川連5g,

【制用法】上藥用水浸泡30分鐘,再煎煮20分鐘,每劑煎2次,將2次藥液混合。每日1劑,日服3、4次。

【功效】小兒久瀉。

【注意事項】臨證時,如需利水濕者,可酌加茯苓、澤瀉;如需消食積者,可酌加炮姜炭、炙雞內(nèi)金。另外小兒臍腹必須保暖。

【出處】中醫(yī)雜志,1988,29(7):59


21.民間小兒八仙方

【組成】防風3g,鉤藤3g,蟬蛻3g,陳皮5g,炒麥芽9g,焦山楂9g,炒神曲10g,連翹6g,

【制用法】水煎服

【功效】小兒腹瀉。

【出處】中醫(yī)雜志,1988,29(10):12.


22.銀白散

【組成】糯米(炒)、白扁豆(炒)各60g,白術(炒)30g,甘草(炙)、丁香、藿香各6g,

【制用法】共為末,每服6~9g,米飲調下。

【功效】小兒胃虛吐瀉。

【出處】《靈驗良方匯編》


23.香連散

【組成】川黃連、廣木香、滑石各30g,大黃10g,

【制用法】共研細末。1~3個月每次服0.3g,周歲以內(nèi)服1g,4歲以內(nèi)服2~3g,5~7歲服3.5~4g,日服3~4次,煎服。6個月以下嬰幼兒去藥渣,6個月以上小兒連藥渣服下,可加少量白糖。

【功效】小兒瀉、痢腹痛

【出處】中醫(yī)報1987年10月7日第2版


24.加味天水散

【組成】生山藥30g,滑石18g,粉甘草9g,

【制用法】作湯服

【功效】小兒暑日泄瀉不止。

【出處】《醫(yī)學衷中參西錄》


25.小兒止瀉散

【組成】蒼術(米泔浸陳土炒焦)90g,車前子、羌活(炒)各60g,川烏(去皮、面包煨透)、生甘草(炒)各45g,生、熟大黃(均炒)各30g,

【制用法】研細。1~4歲服0.5g,5歲以上服0.6g。

【功效】小兒腹瀉。

【注意事項】忌生冷、面食、葷腥、煎炒、發(fā)物。

【出處】中醫(yī)報1988年1月7日第2版


26.止瀉膏

【組成】青木香10g,木通、蒼術、蕪活、防風、川烏陳皮各50g,澤瀉40g,大黃、法半夏各30g,

【制用法】取與上藥重量相等的熔豬板油500g,置于小號鐵鍋內(nèi)文火煮沸,將上藥倒入油鍋內(nèi),待藥物煎至焦黑(不存性),去渣,再將藥液熬至滴水成珠后,趁熱倒人陶瓷或搪瓷器皿中,即成膏。使用時,加熱溶解,取少許藥膏平攤于5厘米乘5厘米的牛皮紙上,趁熱貼于患兒臍周,每日1次。

【功效】小兒外感風寒、內(nèi)傷飲食之泄瀉。

【注意事項】避免受涼,忌食肥甘、瓜果、生冷等物。

【出處】中醫(yī)報1988年12月17日第2版


27.六味泄瀉湯

【組成】火炭母9g,谷芽9g,晚蠶沙4g,(炒)扁豆6g,(炒)雞蛋花6g,樟木子9g,

【制用法】加水兩碗,煎取半碗,空腹服。

【功效】小兒泄瀉。

【出處】《常見病中醫(yī)簡易療法》


28.綠豆敷劑

【組成】綠豆粉雞蛋清

【制用法】綠豆粉調雞蛋清,敷于囟門,瀉止去藥。

【功效】小兒泄瀉。

【注意事項】如兼有嘔吐,可同時敷足心以止嘔

【出處】中醫(yī)雜志,1990,31(4):54


29.顛倒苦蒼散

【組成】苦參蒼術

【制用法】各研末,(熱重者以3:1配合,濕重者以1:3配合),以米醋調敷兩足心,外用紗布扎裹,4-12小時換藥1次,瀉緩則換藥時間可適當延長。

【功效】小兒濕熱泄瀉。

【出處】中醫(yī)雜志,1990,31(4):54


30.車前子敷劑

【組成】車前子丁香肉桂(按3:1:2比例)

【制用法】研末和勻。用時取粉末2g,置于臍中,然后以加熱之紙膏蓋貼于上。

【功效】小兒脾虛泄瀉

【出處】中醫(yī)雜志,1990,31(4):54


31.止瀉散(外用臍療)

【組成】焦白術茯苓山楂升麻丁香烏梅肉桂川黃連各100g,

【制用法】將上藥混合粉碎,過80目篩,裝瓶中備用。每次取5g,用醋調糊,敷于臍部,紗布覆蓋,膠布固定。24小時換藥1次,3次為1療程。

【功效】嬰幼兒腹瀉。

【出處】四川中醫(yī)

32.小兒止瀉栓

【組成】雄黃0.5g,枯礬1.5g,山楂5g,米殼3g,烏梅3g,【制用法】將上藥加工成細末,以聚乙醇-600與乙二醇-1540為基訶子3g,兒茶0.5g,質制成重0.5g,的栓劑。用時將栓劑放入肛門內(nèi),拇指與食指將兩邊臀大肌捏緊,5分鐘后可放開,大便后即可放入。日3粒。

【注意事項】臨床運用發(fā)現(xiàn),本藥對殺傷蟯蟲有特效,對肛門濕疹、痢疾等亦有一定的療效。

【功效】小兒腹瀉。

【出處】中醫(yī)雜志,1989,30(3):56


33.保安丸

【組成】香附(醋炒)、縮砂仁各30g,白姜(炮)、青皮(醋炒)、陳皮、三棱、莪術、炙甘草各15g,

【制用法】上為細末,面糊為丸,量兒大小與之,白湯化下。

【功效】小兒傷乳食瀉。

【出處】《醫(yī)宗金鑒·幼科心法要訣白話解》


34.訶子散

【組成】訶子(面煨)、肉豆蔻(面煨)、白術(土炒)、人參、茯苓、木香(煨)各30g,陳皮、炙甘草各15g,

【制用法】上為細末,每服3g,姜湯調服。

【功效】小兒中寒瀉。

【出處】《醫(yī)宗金鑒·幼科心法要訣白話解》


35.固腸丸

【組成】當歸、人參、白芷、赤石脂、龍骨(煅)、白術(炒)、烏魚骨各等分

【制用法】為末,醋糊為丸。量大小,米湯下。

【功效】脾胃虛弱,滑泄無度。

【出處】《嬰童類萃》


36.清熱止瀉湯

【組成】白茯苓、滑石各3g,白術18g,澤瀉2.1g,川黃連(姜炒)1.2g,

【制用法】加生姜,煎服。

【功效】小兒熱瀉。

【出處】《明醫(yī)指掌》


溫37.脾止瀉湯

【組成】白術(土炒)、白茯苓各3g,肉桂0.9g,肉果1.5g,甘草0.6g,

【制用法】加生姜,煎服

【功效】小兒寒瀉。

【出處】《明醫(yī)指掌》


38.葡萄葉軟粒

【組成】葡萄葉適量

【制用法】將葡萄葉洗凈,水煎2次,合并兩次藥液,用紗布過濾后再用文火蒸發(fā)水分,濃縮成糊狀,加生粉與白糖各半,拌勻至半干,成大小不等軟粒,烘干或曬干。每劑含葡萄葉30g,(千品15g,),分裝3包。1歲以上每次服1包,日服3次,1歲以下減半。

【功效】嬰兒腹瀉。

【出處】《食物療法》


39.蘋果泥

【組成】蘋果1000g,(成熟較好者)

【制用法】洗凈,去皮去核,搗爛如泥,日吃4次,每次100g。1歲以下嬰兒,可服蘋果汁,每次半湯匙。

【功效】輕度腹瀉

【出處】《食物療法》


40.車前止瀉煎

【組成】車前子30g,

【制用法】紗布包,煎成400毫升左右,稍加白糖頻頻飲服,日1劑。

【功效】小兒夏秋腹瀉

【出處】中西醫(yī)結合雜志,1987,7(1):697

41.止瀉靈

【組成】車前子32g,(微炒)澤瀉64g,(炒炭存性)木瓜24g,胡黃連24g,焦白術24g,炒扁豆24g,生山藥24g,黨參16g,砂仁16g,廣木香16g,葛根16g,桔梗9g,

【制用法】上藥共研細末過篩,瓶裝備用,開水調服,每日3次。3~6個月者服1.2~1.5g,6個月~1歲服1.5~2g,1歲8月~2歲者服3~4.5g。

【功效】嬰幼兒泄瀉。大便呈黃綠色,呈稀糊狀,混有不消化食物。

【出處】上海中醫(yī)雜志,1985,12:25


42.止瀉湯合醋油炙蛋

【組成】車前子20g,(包)山楂山藥白扁豆各15g,葛根12g,茯苓澤瀉各6g,神曲10g,甘草2g,

【功能】健脾止瀉。

【制用法】濕重于熱加豬苓、滑石;熱重于濕加黃芩、白芍;食積偏重加谷麥芽、枳實;暑重者加藿香、香薷。兩煎藥液混合過濾后,濃煎至250~300毫升,加白糖適量當茶飲。另食醋油炙蛋;醋15毫升,雞蛋3個(打去殼)混合攪勻,待鍋熱,放食油適量,將醋蛋倒鍋內(nèi),用文火炙熟。日分2~3次食用。日各1劑。

【功效】3-5歲小兒因濕熱、傷食,以及脾虛所致泄瀉。

【出處】四川中醫(yī),1991,(5):15


43.理脾固腸湯

【組成】炒黨參芡實肉各9g,炒白術煨訶子茯苓各6g,煨葛根陳皮各5g,土炒山藥焦神曲各12g,炙烏梅8g,白豆10g,

【制用法】1劑水煎3次,日服3次。亦可將上藥共研細末,6個月以內(nèi)服1.5g,7個月至周歲服3g。每歲3g,按年齡遞增。

【功效】2周歲以上小兒久瀉。

【注意事項】小兒久瀉多為脾虛,在治療間勿須禁食,但需要重視適當?shù)臓I養(yǎng),逐漸增加容易消化的食物;如有脫水、電解質紊亂、酸堿失衡者,給以補液糾正之。

【出處】遼寧中醫(yī)雜志,1986,(12):29


44.小兒止瀉湯

【組成】白術10g,澤瀉10g,建曲炭12g,(布包)防風3g,川樸5g,車前子12g,云苓12g,

【制用法】水煎至40毫升,每次10毫升,每日4次口服。

【功效】秋季腹瀉。非特異性病因不明的消化不良,持續(xù)泄瀉一周至兩個月者。

【注意事項】避風寒,勿過飽食

【出處】天津中醫(yī),1988,3:41


45.單味伏龍肝湯

【組成】灶心土

【功能】補脾止瀉。

【制用法】本品約雞蛋大1塊,加水500毫升,煎5分鐘后離火澄清后,取清液貯入瓶內(nèi),待溫使嬰兒吸吮,隔1-2小時溫之再令吮,每日3~5次為度。

【功效】嬰兒(周歲前后)大便久瀉,并排除痢疾、腸炎等病,吮乳喂食正常者

【出處】中醫(yī)藥研究,1989,(2):11


46.溫脾止瀉湯

【組成】肉蓯蓉6g,丁香5g,炮姜6g,伏龍肝9g,(布包)蒼術6g,參須3g,(另煎)扁豆10g,

【制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功效】小兒慢性腹瀉

【出處】中醫(yī)雜志,1986,27(3):12


47.健童散

【組成】黨參山藥萊菔子各150g,胡黃連地骨皮五谷蟲檳榔片白術砂仁炒扁豆莪術滑石木香各100g,蘆薈青黛各50g,

【制用法】共研細面,高壓滅菌,分裝每袋1.5g。3個月~1歲每服0.5g,2~3歲每服1.5~2g,4~7歲每服2.5g,日2次,用溫開水或湯送服。如傷食瀉用焦三仙各10g,煎湯服;傷濕瀉用吳榮萸5g,肉蓯蓉10g,煎湯服;脾虛瀉用蓮肉10g,肉桂5g,煎服;嘔吐加竹茹、雀香各10g,煎湯服;久瀉不止用米殼、石榴皮10g,煎湯服

【功效】傷食瀉,濕熱瀉,脾虛瀉,久瀉氣虛下陷等。

【出處】遼寧中醫(yī)雜志,1986,(6):28.


48.膈下逐瘀湯

【組成】五靈脂1.5g,當歸2g,川芎1.5g,桃仁2g,丹皮2g,赤芍2g,烏藥1.5g,延胡1.5g,甘草2g,香附2g,紅花【制用法】此為1歲小兒1日水煎劑量,其他年齡適當增減。脾胃虛1.5g,枳殼1.5g,

弱加白術、茯苓、黃芪;脾腎兩虛加附子、肉桂、黃芪;大便次數(shù)多且呈水樣者可加訶子、苡仁。水煎,每日1劑。煎兩次,藥液混合,分作8~10次服完(平均1小時服一次),每次2-4匙即可。

【功效】小兒久瀉。

【出處】新中醫(yī),1981,(12):26


49.伏龍胡椒湯

【組成】伏龍肝(又名灶心土)30g,白胡椒3粒(花川椒代亦可,酒洗)全蝎2g,炮姜5g,炙甘草6g,

【制用法】嘔吐加丁香3g,(6歲患兒用量)。將伏龍肝搗碎先煎,把煎二次液加以沉淀,取上面澄清湯液,再納諸藥煎服,服時應少量多次,以免嘔吐無效

【功效】小兒遷延性腹瀉。

【出處】新中醫(yī),1982,(11):36


50.加味葛根芩連湯

【組成】葛根9g,黃連3g,黃芩9g,茯苓9g,澤瀉6g,炒車前子6g,甘草3g,

【制用法】每日1劑,煎水頻服。

【功效】嬰幼兒秋季腹瀉

【出處】中草藥,1980,(8):367


51.五肉湯

【組成】蓮子肉15g,山楂肉10g,訶子肉7.5g,烏梅肉3g,大棗肉20g,

【制用法】上藥為1周歲小兒量,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根據(jù)年齡大小,藥量可酌情加減。如服3至5劑之后,腹瀉減輕或大便初見成形。本方亦可碾成細末,改做散劑服之。

【功效】全部病例均以形體瘦弱,神疲倦怠,面色蒼白或萎黃無華,不思飲食,脘腹脹滿,大便稀溏或完谷不化,舌色淡,苔薄白,脈緩而弱,指紋隱淡,屬脾虛型泄瀉(單純性消化不良)范疇之內(nèi)者,為本方適應證。

【出處】陜西中醫(yī),1980,(5):12


52.疏運湯

【組成】蘇梗、藿梗、煨木香、焦白術、茯苓、扁豆衣、炙藕節(jié)、炒竹茹各10g、煨葛根、陳皮各5g、蔻節(jié)3g,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诜щy者均采用中藥保留灌腸或直腸點滴。加減:若發(fā)熱、口渴、舌紅加銀花10g,生石膏30g,(包煎);大便色綠夾有泡沫,腸鳴轆轆,陣發(fā)哭鬧或腹痛加防風炭10g;大便黏膩色黃,肛周皮膚紅碎,大便常規(guī)見有白細胞加炒黃芩,馬齒莧30g;腹脹,暖氣,大便夾有不消化殘渣加焦楂曲各10g;久瀉色綠,大便水分較多,舌淡紅加炮姜炭3g;口干唇燥,尿少,舌紅少苔去蘇梗、藿梗、陳皮加鳥梅、石斛各10g;見矢氣或小便時均有大便滑出或暴瀉次頻量多去蘇梗、藿梗、蔻仁,加煨訶子、石榴皮各10g;久瀉,大便鴨溏,次數(shù)或多或少,腹軟,舌淡紅去蘇梗、藿梗加太子參10g。凡見中度以上失水或嘔吐均予靜脈補充水解質1天~3天。

【功效】小兒泄瀉。

【出處】遼寧中醫(yī)雜志,1992,(12):29


53.石砂白術湯

【組成】石榴皮8g,砂仁木香炙甘草各2g,黨參白術茯苓藿香各6g,葛根車前草各10g,

【制用法】上藥水泡20分鐘后煎取汁60~90毫升,每日1劑,每次10~15毫升,日服6次。脾虛型證見大便稀溏,或呈水樣,帶有奶瓣或不消化食物殘渣,反復發(fā)作,神疲納呆,睡時露睛用基本方;傷食型見大便酸臭,或如敗卵,口臭納杲,瀉前腹痛加神曲、麥芽、傷肉食重加山楂;傷瓜果加丁香,傷乳食加炒麥芽、谷芽、山楂;脾虛驚恐見糞青如苔,睡中驚啼,加辰砂、鉤藤;脾腎陽虛見完谷不化;四肢欠溫加黑故紙、附片;風寒型見泡沫樣便,鼻塞流涕加紫蘇葉、防風;濕熱型瀉下水份較多,或如水注,或見糞鏡檢有少許紅、白細胞、黏液、去石榴皮、砂仁、黨參,加入黃連、黃芩、滑石。

【功效】嬰幼兒泄瀉。

【出處】映西中醫(yī)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小兒腹瀉治療方法大全
“久瀉“中醫(yī)治療最佳經(jīng)驗方大全
大愛中成藥之十 四君子湯(丸)
談中醫(yī)對于小兒腹瀉的一般認識及治療方法
162、白術茯苓厚樸湯方
治療失眠偏方12則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