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大部分的城市人,往上數兩代,乃至一代,就數回了某個村莊。社會正處在一個巨大的斷裂帶上,就像硬生生掰斷的一根藕。
許多“末代農民”,成為了農村出來的第一代城市人,他們是連著兩截斷藕的絲,上一代在農村余生寂寥,下一代在城市新生發(fā)芽。
而唯獨這些絲,兩頭無寄。
絲是如此輕浮,尷尬而空虛,當空虛泛濫,就醞釀出無邊“鄉(xiāng)愁”。這是僅屬于某一代人的鄉(xiāng)愁,而它,也可能是中國社會最后的鄉(xiāng)愁。
一南一北,兩個青年“末代農民”,卡在城鄉(xiāng)之間,精神搖擺,從中可一窺這“鄉(xiāng)愁”隱暗的發(fā)展軌跡。
故鄉(xiāng)的游客
3月25日那天夜里下著小雨,城市的街道泛著油光,王錦彬卻想到了兒時老家的星空,星星就像一把發(fā)亮的沙子,撒在幽藍的蒼穹。
“我已經記不清有多少年沒有見過那樣的星空了?!?/p>
他說,現在是春天,如果在老家,正是潮州柑開花的時節(jié),柑橘樹漫山遍野。清晨,那花香無處不在,沁人心脾,但只有那一陣,太陽出來之后,就淡了,散了,花依然開著,卻浮香不再。
他深吸一口,演示那種自然的花香從鼻腔直達丹田的過程。忽又眼神一暗,說,沒有了,從2000年開始,可能由于環(huán)境的改變,潮州柑都染上了黃龍病??瓷先ラL勢很好,但抽出來的新枝,很快就變黃,枯萎,大片大片地死亡。早幾年,潮州柑已經退出了老家的鄉(xiāng)村景觀。
還有,摸過魚、撈過蝦、挖過蜆的小河,現在漂著死豬、死雞,堆著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
“大概3年前,我就跟朋友們說,老家是再也回不去了。不是地理意義上的回不去,而是精神上,再也找不到構成自己最美的回憶的那些場景、關系和感覺?!?/p>
一旦想到家鄉(xiāng),他內心就會泛起一層隱隱的痛。精心找了一個鄉(xiāng)村老房子改建的小茶館進行這一次訪問,里面擺著石磨、永久牌自行車,他卻說,你看,我們熟悉的東西,都已經變成一種歷史陳設。
他的家鄉(xiāng)在廣東揭陽普寧市赤崗鎮(zhèn),工作在深圳,不過數百公里的距離,但總覺得自己的內心無處安放?!拔以诔鞘械慕值郎献?,總會注意到一些會動的小東西,比如小老鼠,跳動著的小青蛙,一般人會忽略它們的存在,但我就特別敏感,大概就是因為它們與農村有某種關聯,就像我這個人一樣?!?/p>
城市里唯一讓他興奮的味道,是草地割草的時候,空氣中飄著那濃郁的草香,一種青色的味道。
在河南鄭州,賈俊生也有著類似的痛。他的家鄉(xiāng)在漯河市舞陽縣里,離漯河市區(qū)30多公里的一個村莊。
村子里,七成的人家已經搬走,剩下一些空蕩蕩的房子,破敗,倒塌。年逾古稀的父母,還住在村子里—村子里剩下的主要人口,就是老人。他們的孩子早已通過各種方式離開,在城市里安家,落戶,他們也可以跟著離開,但多數人選擇留下來。
父親對賈俊生說,哪一天我爬不動了,才去城里找你。
因為父母在,年輕人才會抽出時間回到這個村子,每年返鄉(xiāng)的次數,不會比外出旅游更多,年輕人,變成家鄉(xiāng)的游客。賈俊生離開已經18年,回到老家,那些奔跑著的、與自己多少有點親緣關系的孩子們,他已經不認識。認識的同齡人,因為在外地工作,很難碰到,也已陌生。
那已是一個可思而不可即的故鄉(xiāng)。
被“偷走”的孩子
賈俊生從形式上成為一個城市人,是在1997年,那一年他考上西安美術學院。上學,轉戶口,轉糧食關系,吃上“商品糧”,混上了“國家配給”。
賈俊生說,那個時候,這是一件很牛的事情,對于整個家庭而言,都是一種極大的榮耀,左鄰右舍,十里八村,都十分羨慕。
而王錦彬,是在2003年考上廣州的華南師范大學。6000多人的村子里,他是第一個考上市重點高中,也是第一個考上“一本”大學的孩子?!凹依锶耍謇锶?,都有一種鯉魚跳龍門的感覺?!?/p>
農村的年輕人進入城市主要有兩種途徑,一是上學,二是打工,前者是一種榮耀,而后者是一種常態(tài)。
“今天想起來,我們都被城市偷走了,就像一個被販賣的孩子?!辟Z俊生說,城市通過大學招生,偷走農村里的聰明人,通過企業(yè)招工,偷走農村里的勞動力,但從沒有一條什么途徑,可以讓這些人自然地回歸。
按照血脈關系,一步步往上推算,賈俊生可以把自己的根系摸到幾百年前,這個根系一直駐扎在自己的村子里。而從自己這一代開始,離開,進城,讀書,工作,買房子,買車子,組建家庭,生養(yǎng)子女,不知不覺間,通過各種物質追求和人倫延續(xù)的程序,支持著城市的滾動發(fā)展。
作為這個村子里最精英的一部分人之一,卻從沒有為村子做過點什么,這是他內心一個巨大的遺憾?!白钔纯嗟氖?,我有了兒子,但他對那個村子已經沒有感情,將來有了孫子,更是跟那個村子徹底沒有任何關系。我常常會想到,他們將來談論這個村子,就像談論別人的地方?!?/p>
賈俊生給兒子報籍貫,報的是“舞陽”,妻子很驚訝。賈俊生說,不但兒子是舞陽人,孫子也是。“我不是鄭州人,只是一名失地農民?!?/p>
戶籍制度飽受詬病,卻在籍貫一欄上給了他無比美麗的想象:生養(yǎng)之地,一以貫之。
在鄭州,賈俊生運營著一個藝術社區(qū),有房,有車,有事業(yè),有家庭,有存款,經濟上已沒有任何壓力。這一切,似乎都是城市給他的回報,至少城市對他沒有虧欠?!暗牵也慌聞e人說我沒良心,我永遠不會把鄭州當成我的家。”
王錦彬是一個適應能力很強的人,畢業(yè)8年,他在廣州的跨國公司當過白領,自己開過攝影工作室,辦過企業(yè),現在則在做建材生意。“我完全有能力在城市里過好我的日子,但一靜下來,就會特別空虛,感覺整個人都要炸掉的那種空虛?!?/p>
內心深處,他們都有一種回歸鄉(xiāng)野的沖動。
2013年的一天,王錦彬叫了兩個好朋友一起回到老家,父親殺雞款待。朋友們試圖幫助他說服父親,同意他回到家鄉(xiāng),一直和藹、客氣的父親語氣馬上就變得決絕?!按蟾诺囊馑季褪牵屛宜懒诉@條心吧?!?/p>
“對我來說,這也是最大的問題,”賈俊生說,“我現在沒有多少經濟負擔,工作也是藝術創(chuàng)作,在哪里都可以,完全可以在村子里做一個工作室,在那里畫畫,運營生意,但父母接受不了?!?/p>
孩子“鯉魚跳龍門”式的離去,成為父母一代后半輩子的心理負累。但在父輩所理解的社會價值排序上,城市與農村是霄壤之別,從城市到農村的返流,“丟不起那個人”。賈俊生說,你甚至有時間也不能在老家待太久,否則父母、鄰里就會想:他是不是在城市里出什么問題了?
城市,一直僅以想象的形式存在于父輩的腦中,而他們也就一直依賴這種想象,把孩子往城市里推。鄉(xiāng)村,在以往的歷史中,從沒有像今天的父母這樣,以一代人的規(guī)模承受晚年獨守荒村的孤寂煎熬,還如此心甘情愿。
這兩代人,在精神上徹底斷裂。
鄉(xiāng)愁嫁接
“他們不會明白你在城市里有多累?!?/p>
賈俊生說,一天接五六十個電話,開四五個會,出席好幾個飯局,那是一種什么感覺?“我就像一個在外頭受了委屈的孩子,想往父母的懷里鉆,只不過父母的懷抱換成了自己的鄉(xiāng)村記憶。”
王錦彬大學時代在廣州學的是攝影,經常騎著自行車在城市各個角落里轉悠,拍攝,對每一個地方都如此熟悉,然而這種熟悉一直無法轉化為歸屬感。他畢業(yè)后進入了許多大學生夢寐以求的可口可樂公司,但那段工作經歷帶給他的只有壓抑。
“后來開攝影工作室,現在做建材生意,我都可以做好,但總覺得做得再好也找不到成就感,人始終和城市是一種游離關系?!蓖蹂\彬說,“我可以適應城市社會的競爭狀態(tài),但在競爭中勝出,爬上一個又一個的層級,卻并不能讓自己感到快樂,所以越來越搞不清楚,我在這里不斷競爭究竟意義何在?”
他們在城市中生病。39歲的賈俊生有多年的心臟病,而31歲的王錦彬則有皮膚病,他們的病都有一個共同特征:在城市里特別嚴重,容易發(fā)作,而離開一段時間,置身鄉(xiāng)野,就會明顯好轉。
其實,兩代人都病了。父母在為走進城市的孩子們默默犧牲,卻無意中成為了世俗眼光的最強大代表。家鄉(xiāng)無法回歸,除了城市生活慣性的支配之外,父母就是最厚的那面墻。
所以像賈俊生、王錦彬這樣的“末代農民”、“城一代”們,必須通過另一種方式,寄托自己的鄉(xiāng)愁。
2013年,王錦彬決意尋找一種介乎城市與農村之間的生存方式,在湖南常德的一個山村里開了一家生物燃料廠。
工廠在大山里,村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經濟生活落后,但保持著傳統的鄉(xiāng)村文化生態(tài),鄰里關系自然和諧。口渴了,可以隨便到農民的果園里摘幾個果子,農民笑臉相迎,社會關系變得十分簡單?!暗谝淮纬椿劐伻猓粗庠阱伬锾?,只有鄉(xiāng)村的肉才會這樣跳,那一刻感覺特別幸福,就像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歸宿?!?/p>
工作主要是體力活,身體上很累,精神上卻很放松。王錦彬說,那是一種跟城市完全不同的狀態(tài),在城市里,你的體力付出并不多,但每天感覺整個人不可名狀地累,身體上和心理上都陷于一種不健康的狀態(tài)。
賈俊生則愛上了自駕游,起初是開汽車,后來覺得速度太快,無法與自然真正親近,就改為開摩托車,一有時間,就開著摩托往西北方向鉆。
“西北的農村還是比較封閉,基本保持著我小時候家鄉(xiāng)的那種感覺,那種樸實的建筑風格,清晨小村里冒起來的炊煙,還有冬天小孩子凍裂了的手,以及鄉(xiāng)親們對外來者毫無防備的親切感,站著抽支煙就能收獲他們的真誠,都讓我找回自己的童年。”
賈俊生曾去內蒙的鄉(xiāng)村里盤桓過一個月,親戚朋友都擔心他的心臟能不能受得了,但他說,事實上反而好了不少。王錦彬在常德農村的半年里,皮膚敏感問題也大有改善。
這是一種鄉(xiāng)愁的嫁接,故鄉(xiāng)不能回,就把他鄉(xiāng)作故鄉(xiāng)。王錦彬說,許多城市人,喜歡在院子、陽臺上種點花草蔬菜,其實也是一種自我療傷,只是他們沒有像我們這樣,明確地意識到自己的需求。
曲線回鄉(xiāng)
父母在想象著城市,某種意義上說,賈俊生他們也在想象著農村。他們也能明顯感覺到家鄉(xiāng)的變化,早已不是自己真正向往的那個故鄉(xiāng)。
在王錦彬的家鄉(xiāng),以前誰家打魚,提前一天跟鄰里的青壯年說一聲,就會有許多人一起來幫忙拉網,捉魚。每人送一條魚表示謝意,大家就皆大歡喜,而現在則必須算工錢,否則不可能找到幫手。
傳統的廟會,以往是一種共同的娛樂習俗,現在則往往變成周邊的有錢人炫富的場所。
鄉(xiāng)村,這個溫情脈脈的熟人社會,價值觀早已被城市里的陌生人社會所同化,這是故鄉(xiāng)之所以回不去的最深刻理由。王錦彬他們必須用想象和希望去修補這些“漏洞”,否則就只能找到一個千瘡百孔的精神駐地了。
相比那些令人不快的變化,王錦彬更津津樂道于故鄉(xiāng)依然保留的、符合自己鄉(xiāng)村想象的人情風俗。“今年春節(jié)后,我父親在馬路邊的一塊地里嫁接潮州柑,嘗試復種,一開始是家里幾個人,然后路過的人都下到地里幫忙,人越來越多。當時我在場,一下子找到了久違的感動?!?/p>
父親有一個農場,按照“耕田如刺繡”的傳統方式耕作, 收益甚微。王錦彬說,如果讓自己來經營,一定是完全不同的一番局面。“我可以把城市和鄉(xiāng)村的優(yōu)點都結合在一起,讓農場成為一個高效的企業(yè),這可能是我最終逃離城市的辦法,但我父親怕我回農村,堅決不讓我插手?!?/p>
他已經在父親的農場里租下一塊地,種上了“超甜玉米”,只不過,表面上那塊地屬于他的同學,以此遮掩父親的耳目。他在悄悄地試驗,試驗農產品,同時也是試驗推翻父親心頭那面城鄉(xiāng)隔離墻的可能性?!巴瑫r我也要在城市里多賺錢,快點成為一個富人,希望這樣可以沖淡回歸農村帶給老人的恥辱感?!?/p>
賈俊生的回歸則會更加艱難,甚至再無希望。他清楚地知道,一旦父母離世,自己與本村的故事也就戛然而止了。
他也在曲線式地尋找一種最像回歸的生活狀態(tài)。在太行山深處,一個世外田園一般的鄉(xiāng)村,他買了一間老房子,一有時間,就去那里住下來,畫畫,發(fā)呆,把那里當成另一個家,安頓心靈的家。
“我時常跟祖輩都在城市的朋友講,你們是無法跟我們比幸福的,我們還有另外一個家,我現在的痛,其實是一種福氣?!?/p>
賈俊生說,現在自己常常會想到死亡,某天離開了人世,唯一的愿望就是兒子能把自己送回老家,與父母合葬一處—言談中,這一代人的“鄉(xiāng)愁”,顯得無比悲愴。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