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摘要
1、《備急千金要方》:“味甘寒澀,無毒,通鼻耳氣,主腸澼不足及火瘡、金瘡,止痛?!?/p>
2、《食療本草》:“主通鼻、耳氣,補虛勞不足。干柿,厚腸胃,溫中,健脾胃氣,消宿血?!?/p>
3、《隨息居飲食譜》:“鮮柿甘寒。養(yǎng)肺胃之陰,宜于火燥津枯之體。干柿甘平。健脾補胃。潤肺澀腸,止血充饑,殺疳,療痔,治反胃,已腸風。
4、《名醫(yī)別錄》:“通耳鼻氣,治腸澼不足。解酒毒,壓胃間熱,止口干?!?/p>
5、《本草經集注》:“主通鼻耳氣,腸澼不足?!?/p>
6、《馮氏錦囊秘錄》:“上主化痰止渴寧嗽,下主腸澼來紅不足。味甘能益血,寒能除熱之功也。干柿功效相似,但寒氣消減,更能厚腸胃,補不足,潤肺止渴。
7、《雷公炮制藥性解》:“柿,味甘澀,性寒,無毒,入心、肺、大腸三經。主潤心肺,通耳鼻,消痰嗽,清火熱,除渴解酒,祛腸內宿血,止口中吐血。忌同蟹食。柿干,潤喉降火,補虛殺蟲,厚腸止痢?!?/p>
8、《本草備要》:“潤肺,澀腸,寧嗽。脾肺血分之藥,健脾澀湯,潤肺寧嗽而消宿血。治肺痿熱咳,咯血反胃,腸風痔漏。
9、《藥性歌括四百味》 :“ 柿子氣寒,能潤心肺。止渴化痰,澀腸止痢?!?/p>
典籍摘要
1、《隨息居飲食譜》:柿霜乃柿之精液,甘涼清肺,治吐血咯血,勞嗽上消,咽喉口舌諸病,甚良。
2、《飲片新參》:柿霜清血熱燥咳,及痔瘡便紅。
3、《本草綱目》:“霜:清上焦心肺熱,生津止渴,化痰寧嗽,治咽喉口舌瘡痛?!?/p>
4、《馮氏錦囊秘錄》:“柿霜色白輕浮清肅,上焦治心肺間之熱,生津止渴化痰,止嗽喉舌口瘡之需?!?/p>
5、《本草備要》:“柿霜乃其精液。生津化痰,清上焦心、肺之熱為尤佳。治咽喉口舌瘡癰。”
6、《玉楸藥解》:“柿霜清心肺煩熱,生津解渴,善治痰嗽,消咽喉口舌諸瘡腫痛?!?/p>
一、典籍摘要
1、《雷公炮制藥性解》:“柿蒂,主呃逆?!?/p>
2、《飲片新參》“柿蒂,溫胃止呃逆。”
3、《本草備要》:“柿蒂止呃逆。”
4、《隨息居飲食譜》:“下氣,治咳逆、噎噦、氣沖、不納之證?!?/p>
5、《玉楸藥解》:“干柿餅清肺澀腸,消痰止渴,治吐血淋血,痔瘺腸癖,肺痿心熱,咳嗽喑啞?!?/p>
6、《滇南本草》:“治氣隔反胃。”
7、《本草求真》:“雖與丁香同為止呃之味。然一辛熱而一苦平。合用深得寒熱兼濟之妙。”
8、《中藥大辭典》:“降逆氣。止呃忒、嘔噦。”
9、《中華本草》:“降逆下氣。主呃逆;噫氣;反胃。”
10、《本草拾遺》:“煮服之,止噦氣?!?/p>
11、《本草綱目》:“古人單用柿蒂煮汁飲之,取其苦溫能降也?!?/p>
二、現代研究
1、成分:主含三葉豆苷、金絲桃苷、槲皮素、齊墩果酸、熊果酸、沒食子酸、白樺脂酸、丁香酸、香草酸等。
2、作用本品有鎮(zhèn)靜、抗驚厥、抗心律失常、抗生育等藥理作用。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