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吳宓(1894-1978),陜西省涇陽縣人。字雨僧、玉衡,筆名余生。中國現(xiàn)代著名西洋文學(xué)家、國學(xué)大師、詩人。清華大學(xué)國學(xué)院創(chuàng)辦人之一,學(xué)貫中西,融通古今,被稱為中國比較文學(xué)之父。與陳寅恪、湯用彤并稱"哈佛三杰"。著作有《吳宓詩集》、《文學(xué)與人生》、《吳宓日記》等。
他自幼家道殷實,出生不到一歲,生母即去世,祖母楊氏對其疼愛有加。為了使其免遭繼母之虐,楊氏擅自做主將其過繼給了當時尚未成家的次子為嗣。祖母的寵愛,加上家庭的不完整,一方面造就了他沖動、固執(zhí)的個性,另一方面也使他對家庭生活世俗、倫常的一面缺乏感性的認識。
在西南聯(lián)大外文系,吳宓主要講授世界文學(xué)史、歐洲文學(xué)史、古代希臘、羅馬文學(xué)史、新人文主義、文學(xué)與人生、翻譯課、中西詩之比較等課程。
吳宓極為守時,每次上課鈴聲一響,他就走進教室。有時,學(xué)生還未到齊,他就已經(jīng)捧著一包書站在教室門口了。
他身穿一襲洗得已泛白的灰布長袍,冬日頭戴一頂土棉紗睡帽,一手拎布包袱,一手策杖,走上講臺。打扮雖然古板,吳宓講的卻是純英文詩歌,所講內(nèi)容脫口而出,一氣呵成。
據(jù)說,吳宓不僅能用多種語言背誦許多西方文學(xué)名作,甚至整篇的莎士比亞的劇本都能全篇背誦。他記憶力驚人,許多文學(xué)史大事,甚至作家生卒年代他都脫口而出,毫無差錯,令同學(xué)們佩服得五體投地。
吳宓教授治學(xué)極為嚴謹而生活卻相當散漫,是一個奇特而又矛盾的人。?季羨林曾對他作如此評價:
“他古貌古心,同其他教授不一樣,所以奇特;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同其他教授不一樣,所以奇特;別人寫白話文,寫新詩,他偏寫古文,寫舊詩,所以奇特。
他反對白話文,但又十分推崇用白話寫成的《紅樓夢》,所以矛盾。他看似嚴肅、古板,但又頗有一些戀愛的浪漫史,所以矛盾。他能同青年學(xué)生來往,但又凜然、儼然,所以矛盾。”
奇特又矛盾的吳宓是一個古典的浪漫主義者,他酷愛《紅樓夢》,常自比為“紫娟”,因為紫娟對林黛玉愛得最純粹,他曾在報上寫過《論紫鵑》一文,文章的尾句便是“欲知宓者,請視紫鵑”。
他不僅對林妹妹如此,對所有的女士也是百般呵護,如果在街上遇見行駛的車輛,他總是舉起手杖示意,直到身邊的女士全部通過方才放行。他似乎對世上所有的女性都有一種發(fā)乎情止乎禮的喜愛,他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讓人難以忘懷:
“除了學(xué)術(shù)與愛情,其他問題一概免談?!?/p>
二
陳心一畢業(yè)于杭州的浙江省女子師范學(xué)校完全科,在浙江定??h任小學(xué)教員,心氣很高,擇婿條件苛刻,兜兜轉(zhuǎn)轉(zhuǎn),身邊的男人她都看不上。
某一天,陳心一在《清華周刊》上看到了吳宓的照片,又尋來他的許多文章讀,漸漸為吳宓的才氣傾倒。
吳宓確實非常有才,文章寫的好,又年輕,倜儻,符合那個時代對男性的審美,陳心一悄悄愛上了這個人。
1918年11月,正在美留學(xué)的吳宓接到老同學(xué)陳烈勛的來信,說其妹陳心一讀過他的詩文,十分心儀,希望能與其締結(jié)良緣。吳宓情竇大開,便托請當年在清華六年的同桌朱君毅,讓他的未婚妻毛彥文前往陳家考察一番。
毛彥文是朱君毅的表妹,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早已訂婚。有趣的是陳心一與毛彥文是浙江女師的同學(xué),關(guān)系更進一層。
朱君毅為毛彥文退婚之事曾向同學(xué)募捐,故吳宓早知有毛彥文此人,并對毛極為欽佩。朱君毅每次讀完表妹的情書后,都會讓好友吳宓過目。吳宓對毛彥文在信中流露出的才情至為欣賞,久而久之便對毛暗生情愫,但礙于同學(xué)之誼,只能將愛慕之情深深隱藏在了心底。
毛彥文將陳心一的情況如實告知:“陳女士系一舊式女子,做賢妻良母最合適。皮膚稍黑,但不難看,中文清通,西文從未學(xué)過,性情似很溫柔。倘若吳君想娶一位能治家的賢內(nèi)助,陳女士很適合。如果想娶善交際、會英語的時髦女子,則應(yīng)另行選擇。”
吳宓欣然答應(yīng),兩人訂婚了。誰知幾個月后,吳宓就后悔了,不想結(jié)這個婚,朋友湯用彤勸他:
“取消婚約情理不容,你前面既然已經(jīng)答應(yīng),陳家可能已經(jīng)將此事通知了親朋,你后來忽然取消,人們會懷疑陳心一有什么不能容忍的、無法改變的毛病,這要一傳十、十傳百,可了不得,將來陳心一背著這個‘莫須有’的黑包袱,如何能嫁得出去﹖你該為她、為她家想想?!?/p>
1921年8月,剛回國不久的吳宓便匆匆趕往杭州,與陳心一見面。吳、陳一見如故,并在陳父的安排下泛舟西湖,相談甚歡。
并且,他還意外地見到了毛彥文。毛當時正要去北京求學(xué),臨行前來與閨中密友陳心一告別,與吳宓不期而遇。毛彥文活潑雅趣、大方得體,一副新派淑女風(fēng)范,給吳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天,二人再度早游西湖,吳宓在日記中寫道:“是日之游,較昨日之游尤樂。家國身世友朋之事,隨意所傾,無所不談……此日之清福,為十余年來所未數(shù)得者矣?!?/p>
13天以后,吳宓和陳心一就迅速閃婚,如此倉促的結(jié)合 ,為他們后來的不幸婚姻埋下了伏筆。對吳宓和陳心一來講,都是一個悲劇。
1923年吳宓與夫人陳心儀及長女合影
隨后,吳宓與同學(xué)朱君毅雙雙被南京大學(xué)聘為教授。吳宓婚后,與妻子育有三個女兒。陳心一“辛勤安恬”、“謙卑恭順”,稱得上一個賢妻良母,但吳宓不滿足于此,他對她思維遲鈍、不善辭令、拙于交際和缺乏文學(xué)造詣等深表不滿。嫌棄她感情不夠豐富,讓他覺得自己活在婚姻的痛苦深淵里,做出了巨大的犧牲。
他的愛情始終在自己營造的幻想里,而忘了婚姻不過是我更想要在你面前打嗝放屁挖鼻屎也不覺得尷尬的安全感。
他今兒個覺得陳心一“呆滯”、令自己痛苦。明兒就覺得陳心一賢良,有她相伴此生無憾。
后來朱君毅移情別戀,向毛彥文提出解除婚約的要求,據(jù)說當時南京教育界為之嘩然,吳宓也曾出面調(diào)解,但無濟于事。
朱、毛二人分手后,吳宓向毛彥文表白了自己的愛意,但毛彥文斷然拒絕。令毛彥文更加反感的是,吳宓每次寫給毛彥文的信中,都會不厭其煩地贅述自己從朱君毅處讀到她的信而漸漸萌生愛意的心境。
三
英國戲劇家蕭伯納曾說過:“人生有兩大悲劇。一是得不到想得到的東西,一是得到不想得到的東西?!彼倪@場愛情悲劇的始作俑者卻始終都是吳宓自己。
吳宓倡導(dǎo)白璧德的新人文主義,弘揚傳統(tǒng)道德,標榜“克己復(fù)禮”,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卻濫施浪漫主義情懷,“是個偽人文主義者”。對此,他有自己的理論:
“宓主張婚姻與戀愛分開,婚姻為社會服務(wù),應(yīng)嚴守一夫一妻制,戀愛則為個人自由,應(yīng)隨意而無限制。婚姻屬于事實,戀愛則屬于感情,此二者并行不悖,斯為中道,斯為可行之道云云?!?/p>
然而,他又深恐毀婚之舉有損清譽,準備娶毛彥文為外室,欲享齊人之福。
當他將自己的想法告知陳寅恪時,陳道:“學(xué)、德不如人,此實吾之大恥。娶妻不如人,又何恥之有?娶妻僅生涯中之一事,小之又小者耳。輕描淡寫,得便了之可也。不志于學(xué)問之大,而兢兢惟求得美妻,是謂愚謬!”
此后,在經(jīng)歷了離與不離得痛苦掙扎后,吳宓最終選擇了離婚,《離婚聲明》見報登在了《大公報》和《新聞報》上。
消息傳出后,招致周圍朋友的極力反對。
陳寅恪認為吳宓與毛彥文的感情,盲目而無理性,應(yīng)當嚴持道德,懸崖勒馬。
周光午認為如果吳宓離婚另娶,“將為新女性派人所盡情譏侮。
知友如湯、柳、呂、吳諸公皆將失望而絕交。
吳父更是公開斥責吳宓:“無情無禮無法無天,以維持舊禮教者而倒行逆施。”
吳宓和毛彥文
吳宓為毛彥文所拒后,并不氣餒。他一邊與陳心一離婚,一邊更加鍥而不舍地追求毛彥文。他表示愿意資助毛彥文出國留學(xué),毛彥文拒絕后,他又以朋友張蔭麟等人的名義給毛寄錢。在30年代的上海灘,吳宓教授單戀毛彥文女士的話題一時為小報津津樂道。
自己的丈夫愛上了多年閨蜜,并且鬧得沸沸揚揚,人盡皆知,雙向背叛和傷害,陳心一的痛苦可想而知。但是,陳心一有要求,她并不軟弱,她要錢。為了離婚,吳宓豁出去了,上躥下跳找朋友借錢,急迫而決絕,毫無回旋余地。這一切,都深深傷害著陳心一。
錢鐘書對恩師吳宓先生的情感這樣評價;“先師為人誠愨,胸無城府,常以其言情篇什中本事,為同學(xué)箋釋之。眾口流傳,以為談助。”
分手見人品,離婚后,吳宓雖與陳心一分居,但吳宓仍負擔陳的生活,他每月領(lǐng)到薪水后,必到陳的住處交與陳。但卻總是跟朋友抱怨:我本該留學(xué)五年,為了結(jié)婚,提前兩年就回來了,可惜啊可惜。
離婚后,吳宓以自由之身開始了他七年苦追毛彥文的經(jīng)歷,為她創(chuàng)作了數(shù)百首情詩,五本日記,并在《空軒詩話》中坦白:
生平所遇女子,理想中最完美、最崇拜者,為異國仙姝(美國格布士女士),而愛之最深且久者,則為海倫(毛彥文)。故妻陳心一,忠厚誠樸,人所共譽,然宓于婚前婚后,均不能愛之。余之離婚,只有道德之缺憾,而無情意之悲傷,此惟余自知之。彼當時詆余離婚,及事后勸余復(fù)合者,皆未知余者也。
不知這樣一番話,對陳心一該是怎樣的一種傷害。
四
吳宓的鍥而不舍最終打動了毛彥文。但當二人談婚論嫁時,吳宓卻生出了一絲隱憂,既想和毛彥文結(jié)婚,又擔心婚后會不和諧,兩種截然不同的心情,讓吳宓彷徨不已,患得患失。
在此期間,他又對燕京大學(xué)女學(xué)生陳仰賢,西洋女子h女郎和m女士心生愛慕。
1931年3月,時在巴黎的吳宓急電在美國的毛彥文,措辭強硬地要求毛彥文放棄學(xué)業(yè),迅速趕往歐洲,與之完婚,否則分手。
有人說,他動輒向毛彥文發(fā)出最后通牒,用語十分惡毒。毛彥文趕到巴黎。吳宓又不想結(jié)婚了,改為訂婚。
毛彥文失望至極,她哭著說:“你總該為我想想,我一個30多歲的老姑娘,如何是好。難道我們出發(fā)點即是錯誤?”
吳宓不為所動,他說:“人時常受時空限制,心情改變,未有自主,無可如何?!?/p>
看毛彥文不識趣,更加討厭她了:“是晚彥雖哭泣,毫不足以動我心,徒使宓對彥憎厭,而更悔此前知人不明,用情失地?!?/p>
在此期間,吳宓卻對小報上炒得沸沸揚揚的魯迅、許廣平之戀陡生艷羨,他說:“許廣平夫人,乃一能干而細心之女子,善窺魯迅之喜怒哀樂,而應(yīng)付如式,即使魯迅喜悅,亦甘受指揮。云云。嗚呼,宓之所需何以異此?而宓之實際更勝過魯迅多多,乃一生曾無美滿之遇合,安得女子為許廣平哉?念此悲傷。”
他在日記中甚至寫道:“我不愛彥,決不與彥結(jié)婚,且彥來歐有妨我對H(即Harriet)之愛之進行;回國后,既可與(陳仰)賢晤談,亦可廣為物色選擇合意之女子,故尤不欲此時將我自由之身為彥拘束?!?/p>
吳宓與毛彥文從歐洲回國后,毛彥文留在上海,一直在等待吳宓迎娶。
1933年8月,吳宓南下,但他的目的是去杭州向盧葆華女士求愛,如不成,再去上海,和毛繼續(xù)討論是否結(jié)婚。
但吳宓的如意算盤卻落了空,??毛彥文已經(jīng)厭煩了吳宓的愛情游戲,知道吳宓對她只能是癡迷,但不是愛,更不能是婚姻:
“ 吳腦中似乎有一幻想的女子,這個女子要像他一樣中英文俱佳,又要有很深的文學(xué)造詣,能與他唱和詩詞,還要善于詞令,能在他的朋友、同事間周旋,能在他們當中談古說今,這些都不是陳女士所專長,所以他們的婚姻終于破裂。這是雙方的不幸,可是吳應(yīng)負全責。如果說他們是錯誤的結(jié)合,這個錯誤是吳一手造成的?!?/p>
事情到這個地步,毛彥文還是比較看得明白吳宓這個人的,得不到的永遠是最好的。毛彥文知道,她不是屬于這樣一個女子,而且耐心還沒有陳心一好,所以,如果勉強結(jié)合,到時候也只能是分道揚鑣。遇到這種男人,寧愿單身也不愿去嫁,更何況她剛剛嘗了愛情的苦果,對于男人基本失去信心。
五
1935年2月10日,66歲的熊希齡和33歲的毛彥文在上海西藏路慕爾堂舉行婚禮,采用基督教儀式,轟動全國,新聞報道,數(shù)月不止,可謂當時文化界、政治界的一段佳話。
毛彥文與熊希齡
吳宓從來沒想到毛彥文會走這步棋,在接到毛邀請他參加婚禮的電報后,他既感到被遺棄,又深覺自疚,他將對毛彥文的愛化成了詩文,一連寫了38首《懺情詩》,詩成之后,還刊之報紙:
“勸君切莫談戀愛,此事無利有百害”。
吳宓還在課堂上將詩講給學(xué)生聽,成為學(xué)生的笑料。其中有“吳宓苦愛毛彥文,三洲人士共驚聞”之句。?大家覺得不妥,便讓金岳霖去勸他。
金說:“你的詩如何我們不懂,但是,內(nèi)容是你的愛情,并且涉及毛彥文,這就不是公開發(fā)表的事情。這是私事情,私事情是不應(yīng)該在報紙上宣傳的。我們天天早晨上廁所,可是,我們并不為此而宣傳。”
吳宓非常生氣地說:“我的愛情不是上廁所?!?金岳霖也只好承認自己比喻不當。
江勇振曾這么戲謔的評價吳宓的愛情:“吳宓談戀愛,光說不練是意淫,像吳宓,只在日記、書信里演練他對女性的愛;又練又說,像徐志摩,是浸淫,是真戀愛;光練不說,像胡適,是真淫?!?/p>
毛彥文與熊希齡只生活了短短的三年,1937年年底,熊希齡在香港突患腦溢血去世,毛彥文繼任香山慈幼院院長。
吳宓又開始追求毛彥文,千方百計地乞求毛和他重歸于好,既是不甘心,同時也是真心懺悔。
毛彥文面對這個世事無常的重大變故,深知他花心難改,堅決不予理會。
或許要成為吳宓的女神只需要一件事——距離。
1949年后,毛彥文赴美謀生,1961年回臺定居,一生再未婚嫁,于是她成為他永遠的女神。
六
解放后,吳宓已近暮年,心態(tài)漸趨平和,但這時,他又迎來了一場驚世駭俗的婚戀。
1953年6月,已近暮年的吳宓和原重慶大學(xué)法律系畢業(yè)生、20多歲的鄒蘭芳結(jié)為夫妻。
鄒蘭芳出生于地主家庭,她在重慶求學(xué)完全依靠兩位供職原國民黨川軍的哥哥救助。解放后,兩位兄長因參與武裝叛亂,被共產(chǎn)黨鎮(zhèn)壓,留下了幾個無人照顧的遺孤。鄒蘭芳一力承擔撫養(yǎng)兄長遺孤的重擔。但由于她出身不好,而且患有嚴重的肺結(jié)核,處境很是艱難。
她看到吳宓發(fā)表在《新華日報》上的“思想檢討”后,她主動寫信給吳宓,聲稱自己佩服其道德文章,虔誠地崇拜他。吳宓回信后,鄒蘭芳便登門求教,此后經(jīng)常以學(xué)生的身份為老師縫洗漿補,給了晚年的吳宓一些安慰。隨后,吳宓與鄒蘭芳結(jié)婚。
談到這次婚姻,吳宓曾對好友姚文青說:“非宓負初衷(他曾發(fā)誓:為愛毛彥文,終身不復(fù)娶),實此女強我,不得已而為之。以此女學(xué)識,則英文不懂,中文不通;以論容貌,不過如此。”
婚后,吳宓叫苦不迭,師生戀已令他抬不起頭,加上鄒蘭芳身體極差,而吳宓還需要供養(yǎng)鄒蘭芳哥哥的遺屬們。吳宓曾對朋友說:這哪是黃昏戀的愛情,實是在為蘭芳治病,在養(yǎng)蘭芳一家九口人。
婚后僅三年,鄒蘭芳因肺病不治,香消玉殞。吳宓很是傷心,他在她住過的單人床靠著的墻上,貼了一張淡綠色土紙,恭恭正正地寫上“蘭室”二字 ;每每散步時,總要久久凝望著遠方她的墓地;用餐時,總為她留一空位,擺設(shè)著碗筷;甚至看電影時,也多買一張票,為她在身旁留一空位。
吳宓學(xué)識淵博、性情怪僻,留給后人的是一個嚴謹?shù)膶W(xué)術(shù)大師印象,但他的婚戀卻令后人不敢恭維。?很長時間里,吳宓都沒辦法確定自己應(yīng)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是負情郎,還是被負情的癡心漢,兩者都是,又都不是。
1970年在給陳心一的信中,他不無愧疚地說:“宓昔年離婚,實一生最大之錯誤。其事不但良友莫不責備,宓老年益悔痛。”
當然有時夜半醒來,他也會想起毛彥文來,回首往事,潸然灑淚。
而且,每年的除夕,他都如例拜祭鄒蘭芳。
晚年吳宓
錢鐘書在書評里寫:他只是一個矛盾的自我,一位‘精神錯位’的悲劇英雄。在他的內(nèi)心世界中,兩個自我仿佛黑夜中的敵手,沖撞著,撕扯著。
不由得想起一則故事:蘇格拉底對弟子們說:“你們?nèi)湹乩镎粋€最大的麥穗,只許進不許退。我在麥地的盡頭等你們。”
地里到處都是大麥穗,哪一個才是最大的呢?吳宓總以為最大的麥穗還在前面,在自己的幻想里。
鄒蘭芳去世后,吳宓卻沒有擺脫了鄒家的一大家子人,他繼續(xù)用他工資的大半接濟養(yǎng)育鄒蘭芳的幾個侄兒、侄女。這種接濟直到“文革”開始后吳宓自顧不暇時才中斷。
文化大革中,批斗吳宓的大會上,兩個學(xué)生狠狠將他從高臺上推下,致使他腿骨跌斷。腿骨跌斷的吳宓并沒有得到及時救治,而是被迫跪坐地上接受“斗爭凡歷三小時”。
大會結(jié)束后,吳宓被架回住處時“已成半死”。斷腿稍好一些后,他又被派做掃廁所、刷尿池、刮糞便一類的活兒。
1977年,吳宓一只眼睛患白內(nèi)障而失明,生活更加困難。?生活已經(jīng)完全不能自理的吳宓,由其胞妹吳須曼領(lǐng)回陜西老家照顧,暫住在面粉廠吳須曼的宿舍里。
吳宓每次吃飯時總要問:“還要請示嗎?”吳須曼告訴他說:“‘四人幫’已經(jīng)被打倒了,都不請示了。”
1978年1月17日凌晨3時,吳宓先生離開這個他熱愛卻又讓他痛苦的人世間,終年84歲。
西南師范學(xué)院所有師生后來在學(xué)?!皷|方紅”會議廳為其舉行了追悼會。
1981年1月17日,吳宓的骨灰,由妹妹吳須曼送至安吳堡,葬在白雪籠罩的嵯峨山下。
聯(lián)系客服